⑴ 德意志银行的相关报道
当地时间2011年5月3日,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指该行及其下属的Mortgage IT公司一再使用诈骗手段获得抵押债务联邦保险承诺,并索赔10亿美元。德银是因《欺诈声明法》(False Claims Act)被起诉的首家抵押贷款银行,该行在信贷泡沫接近顶峰时以约4.29亿美元收购了Mortgage IT(交易于2007年1月完成)。而负责起诉的检察官Preet Bharara指称,公司在1999年至2009年期间核准超过3.9万份抵押获得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担保的贷款,金额超过5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随后通过出售这些抵押贷款资产获利。
不过,德银发言人否认了相关指控。
“不尽职”的调查
在1999年-2009年间,Mortgage IT参与了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属下联邦住房管理局(FHA)的“直接支持放款人”(Direct Endorsement Lender)项目,有权批出由FHA担保的贷款。该项目要求参与机构遵循HUD的规则仔细审批贷款,并且需要强制实施一套质量控制(QC)的程序。
按照规定,担保贷款在批核之前,需要进行尽职调查,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以及交易房产的真实情况,这一步由直接放款机构而非FHA或HUD执行。
然而,检察官Preet Bharara表示,德银严重违背项目规则,无视其中关于借款人是否能够偿还抵押贷款的要求。
FHA资料显示,在2004年该公司批出的科罗拉多温泉市的一处住宅贷款之中,面对借款人没有信用记录的情况,公司并没有收集房屋租金、汽车保险、水电费等支付信息来构建记录以供评估,而是直接批出了贷款。结果,在6个月后,借款人违约。
更有甚者的是德州一笔房产贷款之中,申请资料上有关借款人工作现状的陈述前后矛盾,同一时间既在X公司工作,又在Y公司任职,竟然没有人发现并质疑,同样批出贷款。不出5个月,借款人违约。
有从事房产中介的人士表示,这两个案例的失误“很低级”。而在其他的案例之中,买家“赞助”卖家首付、虚报所持资产价值等的问题,恐怕就更不可能被发现了。
形同虚设的QC
在2004年,Mortgage IT公司曾经聘请外部人员对建立一套QC(质量控制)程序,并重新审核已批出的贷款案例。不久,问题被发现并以信件通知该公司。然而,这批信件没有拆封就被放到一边,直到2005年初公司首位QC经理上岗后重新找到并拆阅。
但是问题并未因此出现转机。
上述QC经理试图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系统:经过筛选的案例先交由外部人员进行初审,若有问题,QC经理会将要求发放该笔贷款的分支部门做出说明,此后QC经理会作出问题评估并向管理层报告。
可是,这套系统从未成功,QC经理对放贷分支部门的质询往往没有回应,尽管也曾向管理层投诉,只是情况依旧。
更荒唐的是公司在QC程序的人员安排。前述QC经理本应有一定人员协助工作,但事实却是光杆司令。在2006年首季到2009年结束经营期间,一位政府的贷款审计人员就是公司内唯一一位从事QC程序的人,此人亦在2007年被挪作他用。
起诉书特别提到一个案例。前述外部审计人员以及公司QC经理均发现公司密歇根分部一系列违约的案例,且均与某个贷款员及某个中介有关系,建议管理层采取行动。然而直到2006年HUD发现并知会该公司后一段时间,公司才处理了该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一再在年检中表示已经改正,而高管一再签字声明公司遵照了相关的守则。但结果并不如他们所声称的,问题一直持续到该公司于2009年结束经营。
FHA表示已经为这些贷款支付3.86亿美元的保险偿付和相关成本,并且尚有8.88亿美元待支付,而在未来,赔付金额可能还会更大。
德意志银行一位发言人声称:“我们刚收到起诉,目前正在讨论。我们认为针对Mortgage IT和本行的指控不合理、不公正。”同时,发言人还表示他们将就这一诉讼提出抗辩。
最新新闻
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的债信评等可能遭到标准普尔调降,先前该银行受到诉讼费用攀升的影响,下调2012年已公布的获利。 标准普尔发表声明指出,德意志银行A+长期信评在信贷观察列为负向。
德意志银行上周宣布,另外提列了费用,以因应美国房贷诉讼和其他监管单位的调查,因此2012年获利减少约4亿欧元(5.14亿美元)至2.91亿欧元。 世界大型银行因为被控操纵基准利率以及不当销售利率衍生性商品等产品而面临监管单位的调查和诉讼。由共同执行长Anshu Jain 和Juergen Fitschen 所带领的德意志银行表示,在“多起”住宅抵押贷款债券(MBS)的民事诉讼案件中,该行已列为被告。德意志银行曾担任MBS的发行商或承销商。
标准普尔的声明指出,挥之不去的经济、监管、诉讼风险仍将冲击德意志银行的表现。
操控金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就可能存在的金价和银价操纵行为展开调查,为此已要求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提供文件。
知情人士称,过去几个月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已在多次实地检查期间盘问德意志银行的员工,突显该德国监管机构对贵金属市场的审查有多么认真。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证实,调查可能的金银价格和基准汇率操纵行为,但拒绝就涉及哪些金融机构置评。德意志银行也拒绝置评。
高管被强制休假
在全球汇市调查中,德意志银行成为首家对销售部门高管执行强制休假的外汇交易行。
德意志银行驻伦敦负责央行销售的外汇业务高管Kai Lew已经被强制休假。据Lew的LinkedIn简历显示,她已经在德意志银行工作了八年。
涉嫌操纵LIBOR
2014年4月,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起诉全球16家最大的银行,指控它们涉嫌操纵伦敦银行间拆放款利率(LIBOR),欺骗数十家现已破产的银行。
受指控的对象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汇丰控股、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合作银行、莱斯银行集团、法国兴业银行、农林中央金库、加拿大皇家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和WestLB。
这是最新一起指控金融机构串谋操纵LIBOR的诉讼。作为全球性基准利率,LIBOR影响着全球550万亿美元资产的价格,从房贷到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均受其影响。
单季巨亏62亿欧元
2015年10月8日,德意志银行意外三季度将出现62亿欧元巨亏。
⑵ 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
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它是一家私人拥有的股份公司,其股份在德国所有交易所进行买卖,并在巴黎、维也纳、 日内瓦、巴斯莱、阿姆斯特丹、伦敦、卢森堡、 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等地挂牌上市。1995年底,拥有德意志银行股本的股东为28.6万,,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目前,德意志银行集团总人数74000人,为约800万顾客工作,包括世界各国的个人、商业和政府机构客户、银行和公共机关。德意志银行拥有资产超过9960亿马克。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 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 年设立了伦敦分行。1876年, 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从一建立, 德意志银行便从事世界大型项目的融资,在德国及海外工业化的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这种地位。 作为国际性大银行, 德意志银行保持着庞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属机构网络,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马德里、伦敦、悉尼、东京、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斯德拉斯堡、 纽约和香港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 葡萄牙、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国、马来西亚、 印度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特别是1995年, 德意志银行获得了重大发展:创建了一种新型银行(24银行); 德意志银行股票面值变为5马克,发起了德意志银行在美股票的“美国一级预托证券计划”;收购圣路易斯ITT商业金融公司(密苏里),与德意志信贷公司合并,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务公司。此外, 还组建了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购金融和期货有限公司-- 意大利第五大资金管理公司; 建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德意志银行纽约信托公司。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德意志银行系分支机构最多的欧洲银行。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 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 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亚太地区客户的要求制订亚太地区的业务战略。 德意志银行是一家全能银行, 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对象是个人、公司、政府和公共机构。 它与集团所属的德国国内和国际的公司及控股公司一起, 提供一系列的现代金融服务,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公司金融、银团贷款、证券交易、 外汇买卖和衍生金融工具。德意志银行还开展结算业务,发行证券, 处理信用证、保函、投标和履约保函并安排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也是该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经常单独或与其他银团及特殊金融机构联合提供中长期信贷。近年来,项目融资、 过境租赁和其他金融工具业务大大补充了传统的贸易融资。在项目融资方面, 德意志银行对通讯、交通、能源和基本设施项目的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 而且其证券发行业务十分发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证券发行行之一,参与了德国和世界市场上很多重要的债券和股票的发行, 经常作为牵头行和共同牵头行。 1995年12月底,德意志银行的净收入高达21.2亿马克, 资本和储备金为280.43亿马克,总资产价值7216.65亿马克。根据1995年着名的《银行家》杂志对世界大银行的排名, 德意志银行为世界排名第六名的大银行。历年来,德意志银行一直被穆迪评级公司、 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和IBCA评为为数极少的几家AAA级银行之一。 德意志银行早在1872年就在上海建立了分行, 当时的业务集中在给德国和中国之间的进出口业务融资。1952年, 德意志银行恢复它和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系, 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1981年,德意志银行作为第一家德国银行在北京建立了代表处。1993年,其广州代表处成立,不久又升格为分行。1995 年又开设了上海代表处。 德意志银行北京和上海代表处在德意志银行及其客户与中国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公司和机构客户及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并保
⑶ 德意志银行:下调哔哩哔哩目标价至315港元,这意味着什么
德意志银行:下调哔哩哔哩目标价至315港元,这意味着什么?说明bilibili的增长变慢,德意志银行并不太看好现在的bilibili,不过该行表示哔哩哔哩的手游方面还是很强劲的。
买就是承接力,既然是优质筹码,而抛售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出现了重大问题,纯粹不得已而为之,自然价格上会打个折扣,一旦股价出现回落后,自然会有更多的会去抢着吸收这种相对的廉价筹码,毕竟平时想买还买不到呢,尤其那些本就对公司有意的机构。
所以更多还是情绪层面的影响,实际影响不会太大,短线情绪过后市场就会修复
⑷ 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两种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花旗银行就公司治理结构而言与其他银行和上市公司并没有本质区别,但作为全球独特的老牌银行,它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又有许多独特之处。
德意志银行再次宣布重大战略,引发市场对该行经营的高度担忧。一是业务重组方面,德银计划全部退出投行板块下股票销售及交易业务,减少固定收益销售。
公司治理是涉及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信用制度、法律框架、产权界定等诸多领域的庞大而复杂的研究领域.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的差异,各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尽相同,加之银行是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公司,其公司治理水平不仅对银行的业绩与稳健影响巨大,甚至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公司是否可持续发展,对公司发展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以下几个因素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股权结构
2. 权利分配与制衡
3. 激励机制。
这三者也是互相联系的,股权结构影响权利的分配,从而影响如何实施和实施什么样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是伴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出现的,即公司制度的出现。
拓展资料: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
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公司治理问题而导致公司走向消亡的事件层出不穷,最为轰动的,以安然事件为首,由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股权结构体现着企业股权的的构成情况,影响着内部治理机制,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对企业的类型、发展以及组织结构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发现全球范围内股权结构并非都像英美那样分散,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存在着单一控制性股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现象更加突出。
⑸ 德意志银行有哪些发展历史
德意志银行,即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
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年成立了伦敦分行。
187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
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截至1996年6月30日,德意志银行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
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
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更易于定制在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
1995年在着名的《银行家》杂志银行排行榜中,德意志银行为世界排名第六名的大银行。历年来,德意志银行一直被穆迪评级公司、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和IBCA评为为数极少的几家AAA级银行之一。
⑹ 德意志银行的在中国
德意志银行早在1872年就在上海建立了分行,当时的业务集中在给德国和中国之间的进出口业务融资。1952年,德意志银行恢复它和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系,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1981年,德意志银行作为第一家德国银行在北京建立了代表处。1993年,其广州代表处成立,不久又升格为分行。1995年开设了上海代表处。2010年3月德意志银行天津分行开业。德意志银行在中国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青岛六家分行。
德意志银行北京和上海代表处在德意志银行及其客户与中国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和机构客户及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广州分行能够为中国及国际客户提供德意志银行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参与了不少大项目融资计划。如:为宝山钢铁厂提供长期出口信贷;作为牵头行,为中国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首次债券1.5亿马克;牵头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欧洲融资1.5亿美元;作为牵头行,为中国银行安排1.5亿美元海外融资;作为安排人、代理和借款人,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供1.5亿美元银团贷款;使用杠杆租赁为中国民航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5架飞机;为北京燕莎中心提供规模为2.4亿美元的融资,担任牵头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牵头为上海海星造船公司发行H股股票,筹资2.08亿马克。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四十三,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十八。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五。
1995年又开设了上海代表处。
2005年,德意志银行与中国华夏银行组建战略联盟,10月31日晚,双方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股权转让与技术合作仪式,德意志银行联合德意志银行卢森堡公司、萨尔·奥彭海姆银行共同出资26.424亿元人民币收购华夏银行5.872亿股份,收购价格每股4.5元人民币。11月10日,德意志银行董事长约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与华夏银行董事长刘海燕在德国柏林签署《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资金管理及资金产品研发、零售银行业务、基金业务、流程再造和科技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共同出席签字仪式。
2009年12月8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德银中国天津分行正式成立。在现有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分行的基础上,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覆盖通过天津分行将进一步扩大。据悉,德意志银行于2009年7月获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天津分行。天津分行的业务重点为金融交易和企业银行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企业司库及现金管理产品、外汇和利率风险套期保值、贸易融资、进出口结算,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地的销售及客户支持服务。德银集团中国董事长、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张红力表示,德意志银行天津分行成立,是德银中国华北业务覆盖网络的重大延展;也是德银中国分行网络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德意志银行中国总经理邓宁表示:在天津的分行将致力于为天津市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客户提供德意志银行的优异服务。
2010年5月6日,德意志银行再次斥资55.95亿元收购华夏银行5.15亿股份,从而直接和间接持有华夏银行19.99%股份 。
2011年4月28日,全球500强、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西部的首家分行重庆分行正式开业,这也是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5家分行。随着重庆市建设长江金融中心的加快推进,金融业快速发展,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重庆也是中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希望德意志银行能尽快融入重庆,扎根重庆。”
2013年9月4日,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德银中国)青岛分行正式开业。青岛分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6月25日批准开业,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之后,德银中国开设的第6家分行,也是德银中国首次进驻大陆地区二线城市。新成立的德意志银行青岛分行将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和贷款服务,满足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的各类需求,具体服务项目包括账户服务、应付和应收账款、流动性管理、贷款、外汇和供应链财务解决方案。
⑺ 德意志银行十大股东
克里斯蒂安·索温是股东之一。
德意志银行,即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德意志银行全称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一家私人拥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其股份在德国所有交易所进行买卖,并在巴黎、维也纳、日内瓦、巴斯莱、阿姆斯特丹、伦敦、卢森堡、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等地挂牌上市。1995年底,拥有德意志银行股本的股东为28.6万,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截止到2017年,德意志银行集团总人数97535人,为约800万名顾客提供服务,包括世界各国的个人、企业、政府机构、银行和公共机关等。德意志银行拥有资产超过9960亿马克,约为人民币42000多亿元。
【拓展资料】
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年成立了伦敦分行。
187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从一建立,德意志银行便从事世界大型项目的融资,在德国及海外工业化的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这种地位。
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马德里、伦敦、悉尼、东京、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斯德拉斯堡、纽约和香港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葡萄牙、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1995年,德意志银行获得了重大发展:创建了一种新型银行(24银行);德意志银行股票面值变为5马克,发起了德意志银行在美股票的“美国一级预托证券计划”;收购圣路易斯ITT商业金融公司(密苏里),与德意志信贷公司合并,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还组建了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购金融和期货有限公司--意大利第五大资金管理公司;建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德意志银行纽约信托公司。
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亚太地区客户的要求制订亚太地区的业务战略。
2019年7月8日,德意志银行(德银)宣布将大规模削减投资银行业务,预计将在全球裁员约1.8万人。
⑻ 暗池交易的存在问题
“暗池”在交易的事前事后都存在问题:在交易前,公众投资者无法获知一部分潜在的交易信息,而“暗池”交易员则通过对比公众信息和“意向”获利;在交易后,交易商进行类似于场外柜台交易(OTC)的含混信息披露,使公众投资者无法获得确切交易数据,这影响了他们的未来投资决策。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在2009年10月份提议,基金行业所提交的市场数据应多包含一条信息,即处理某项特定股票交易的“暗池”名称。
SEC主席夏皮罗(Mary Schapiro)在声明中称,透明度是促进公众对金融市场公平和公正保有信心的关键,当日的决定是美国对资本市场检视和重建的重要过程。SEC委员会委员布里加里阿诺(James Brigagliano)则表示,规则建议是避免价格信息出现“分级市场”,促进流动性和透明度的关键举措。 美国“暗池”数量已经从2002年的10个增加至2010年的29个左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2009年二季度,在“暗池”中完成的交易占到了全美股票成交量的7.2%,而行业内对这一比例的估计则高达10%。
美国目前最大的两个“暗池”是瑞信集团的Crossfinder和高盛公司的Sigma X。在其他大型交易商Liquidnet Holdings和Pipeline Trading Systems的“暗池”中,平均每笔交易也均在5万股以上。正是由于这些“暗池”的存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交易的股票,占全美股票交易量已经从2006年的74%下降至2010年的51%左右。高盛公司在前一份声明称,“暗池”可降低交易成本,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匿名”交易提高投资收益,而机构的客户群体,包括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也正是通过这种交易使他们的投资获得了丰厚回报。 新加坡交易所(SGX)与另类股票交易平台Chi-X全球(Chi-X Global) 2009年8月份宣布暗池计划。
德意志银行2010年8月称,已经在香港推出首个暗池交易平台,以应对不断增加交易需求。德意志银行亚太地区股票相关主管Mark Davis表示,继香港后,还打算在新加坡、澳洲以及日本推出暗池交易平台。
⑼ 德意志银行流通商品指数的历史
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年设立了伦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从一建立,德意志银行便从事世界大型项目的融资,在德国及海外工业化的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这种地位。
作为国际性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保持着庞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属机构网络,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马德里、伦敦、悉尼、东京、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斯德拉斯堡、纽约和香港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葡萄牙、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特别是1995年,德意志银行获得了重大发展:创建了一种新型银行(24银行);德意志银行股票面值变为5马克,发起了德意志银行在美股票的“美国一级预托证券计划”;收购圣路易斯ITT商业金融公司(密苏里),与德意志信贷公司合并,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还组建了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购金融和期货有限公司——意大利第五大资金管理公司;建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德意志银行纽约信托公司。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德意志银行系分支机构最多的欧洲银行。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亚太地区客户的要求制订亚太地区的业务战略。
⑽ 德意志银行的历史背景
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不久便在不莱梅和汉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横滨分行开业,接着又在1873年成立了伦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银行收购德意志联合银行和柏林银行协会,成为德国最大的银行。从一建立,德意志银行便从事世界大型项目的融资,在德国及海外工业化的融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银行就被公认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这种地位。
作为国际性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保持着庞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属机构网络,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国设有1662个分支机构,海外设有780个。在卢森堡、莫斯科、马德里、伦敦、悉尼、东京、巴黎、布鲁塞尔、安特卫普、斯德拉斯堡、纽约和香港设有分行或代表处,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荷兰、葡萄牙、波兰、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特别是1995年,德意志银行获得了重大发展:创建了一种新型银行(24银行);德意志银行股票面值变为5马克,发起了德意志银行在美股票的“美国一级预托证券计划”;收购圣路易斯ITT商业金融公司(密苏里),与德意志信贷公司合并,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务公司。此外,还组建了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购金融和期货有限公司--意大利第五大资金管理公司;建立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德意志银行纽约信托公司。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德意志银行系分支机构最多的欧洲银行。截至1996年6月底,与其投资银行分支机构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银行集团在亚太地区拥有4900名员工,服务于70多个营业处,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的18个国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区总部使德意志银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亚太地区客户的要求制订亚太地区的业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