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有名的几大证券公司有哪些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有:
1、中信证券(上市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海通证券(于1988年,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国内行业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广发证券(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招商证券(百年招商局旗下的金融证券领域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拥有国内首个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国泰君安(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宽、网点分布最广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国信证券(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源起于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三家营业部之一的深圳国投证券业务部,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华泰证券(全国最早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银河证券(联合4家国内投资者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国内金融政权行业领先地位,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中信建投(证监会批准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第一批取得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光大证券(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贰’ 光大证券的总资产和股票市值是什么意思
公司总资产就是公司股东或所有者注入资金和负债(向别人借的钱)形成的所有物资,而净资产则只公司总资产减总负债,即自己的钱形成的物资。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价格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但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
‘叁’ 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有哪些
1、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2011年10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6030。
2、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于199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成全国性的证券公司。
3、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先后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1776.HK)。公司营业网点已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有证券营业部256个。
4、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和全能型投资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人民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扎根于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机构分布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
5、华泰证券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综合性证券集团,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敏捷协同的全业务链体系。公司于1991年5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1688。
6、银河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代码:06881.HK)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经纪、销售和交易、投资银行等综合证券服务。
7、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是由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资本市场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8、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业,经过二十年创业发展,已成为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2009年11月,招商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999),截止目前,招商证券成为中证100、上证180、沪深300、新华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指数的成分股。
9、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AA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在全国38个城市拥有54家营业网点,法定代表人为何如,现有员工9443人,其中公司本部员工116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0%以上
10、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其前身是于1998年3月9日开业的东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现有注册资本52. 82亿元,公司于2015年3月23日成功登陆上交所。
‘肆’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2009年8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集资金109.62亿元,并于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34.18亿元,净资本176.47亿元,净资产227.16亿元,总资产595.79亿元。
‘伍’ 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的股东背景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2009年8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A股股票,共计募集资金109.62亿元,并于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34.18亿元,净资本170.34亿元,净资产214.74亿元,总资产575.57亿元。
公司成立十四年来,秉承“诚信 卓越 专业 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和“合规稳健,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突出。公司积极投身于国内外资本市场,各项业务迅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主要营业指标居国内证券公司前列,综合实力排名位居业内前十。
展望未来,公司拟通过经营综合化、展业国际化、收入多元化、业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机制市场化等战略的实施,逐渐增强营销能力、定价能力、风控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股东回报,努力将光大证券打造成为一家具备全能型金融服务能力、在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优质、大型、蓝筹上市证券公司。
‘陆’ 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哪个好
财联社6月17日讯(记者 刘超凤 黄靖斯)6月17日,中证协发布2021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根据中证协数据,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2021年的净资本、营收、净利润均排名行业前三名。
其中,中信证券2021年末总资产为9759亿元,逼近万亿;通过大手笔融资,净资本超越国泰君安成为行业第一。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券商从2020年的5家增至10家。华福证券净资产收益率(17.8%)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同比增加10%,成为去年“最赚钱”的券商。
2021年,有10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突破50亿大关。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达到109.57亿元,也是唯一一家经纪业务创收超百亿的券商;国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为83.51亿元,广发证券72.91亿元名列第三。代销收入排名前十的均为老面孔,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包揽前三;代销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3家,为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
尽管投行收入前三仍由“三中”包揽,但其座次较2020年发生了微妙变化。其中,中信证券取代中信建投夺下投行“冠军”宝座;民生证券、国金证券等黑马姿态不改,双双入围前10,民生证券也是前十当中的新面孔。
资管业务方面,东方证券保持一贯的领先优势,以34.92亿元继续蝉联资管收入榜单第一;中信证券(29.32亿元)和华泰证券(18.53亿元)依旧分列第二和第三。前10榜单中,仅招商证券为新面孔,此外,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财通证券资管收入跻身前十。
自营收入方面,中信证券以139.75亿收入居首位,比第二名超出约60亿;申万宏源位居第二,投资收入同比增加近30亿。
信息技术投入方面,华泰、中金、中信居前三,中金公司投入金额几乎翻一番。华林证券、华鑫证券2021年以真金白银投入金融科技,IT投入占比均超过20%,东方财富则从第一名跌落第三名。但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的IT投入占比已连续两年超过10%。
资产实力:中信华泰国君居前三
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2021年末,行业总资产10.53万亿元,净资产2.5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0%、12.5%;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
相比上一年,前十券商的总资产均实现稳定增长,且名单不变。截至2021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为9759亿元,逼近万亿,居行业第一。华泰证券(6415亿元)和国泰君安(6109亿元)的总资产均超过六千亿。
此外,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5467亿元)、申万宏源(4985亿元)、银河证券(4739亿元)、海通证券(4714亿元)、广发证券(4698亿元)、中金公司(4581亿元)、中信建投(4217亿元)。
净资本排名方面,中信证券通过大手笔融资,2021年末净资本已达到1212亿元,超越国泰君安成为行业第一。国泰君安(1046亿元)、华泰证券(1009亿元)的净资本均超过千亿。
此外,净资本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海通证券(932亿元)、申万宏源(927亿元)、银河证券(839亿元)、招商证券(793亿元)、国信证券(760亿元)、广发证券(727亿元)、中信建投(669亿元)。
盈利能力:百亿净利润券商从5家增至10家
中证协表示,2021年度证券行业业绩持续改善,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
根据中证协数据,全市场106家券商2021年的营收中位数为20.05亿元。营收排名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名列行业前三,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282亿元、255亿元。
排名前十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27亿元)、海通证券(222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广发证券(203亿元)、中金公司(200亿元)、国信证券(193亿元)、申万宏源(192亿元)。其中,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十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231亿元)、国泰君安(150亿元)、华泰证券(133亿元)、海通证券(128亿元)、招商证券(116亿元)、广发证券(109亿元)、中金公司(108亿元)、银河证券(104亿元)、中信建投(102亿元)、国信证券(101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华福成为去年“最能赚钱”券商
中证协表示,2021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ROE的高低虽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却是其盈利能力、股东实力的综合考量。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华福证券一跃成为行业第一,其净资产收益率为17.8%,同比上一年提升30名,ROE增加超过10%。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东方财富(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东莞证券(13.33%)、兴业证券(12.02%)、中信证券(11.82%)、银河证券(11.58%)、国信证券(11.38%)、招商证券(10.67%)。
信息技术投入:中金IT投入金额翻一番
证券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逐年增长。根据中证协数据,2021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338.20亿元,同比增长28.7%,占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7.7%。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近1200亿元。
即使是头部券商,也在明显加大IT投入金额。2021年,华泰证券以23.38亿元信息技术投入金额继续稳居行业第一。中金公司以18.56亿元排名第二,排名提升四个名次,IT投入金额相比去年几乎翻一番。中信证券的信息技术投入为17.37亿元。
信息技术投入排名前十的券商还包括:国泰君安(15.36亿元)、招商证券(12.78亿元)、海通证券(12.09亿元)、中信建投(11.64亿元)、广发证券(10.74亿元)、银河证券(10.69亿元)、平安证券(10.11亿元)。
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方面,华林证券(25.17%)、华鑫证券(24.33%)位居行业前两名,以真金白银投入到公司金融科技领域,直接将这一比例提升至超过20%。东方财富从2020年的第一名跌落到2021年的第三名,IT投入占比为14.26%。
IT投入占比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中金公司(11.82%)、平安证券(11.11%)、华泰证券(11.01%)、中泰证券(11.01%)、安信证券(9.4%)、国金证券(8.38%)、财通证券(8.12%)。
由于IT投入金额近乎翻一番,中金公司的该指标名次提升四名。另外,东方财富、平安证券、华泰证券、中泰证券的IT投入占比已连续两年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计算本年度信息技术投入在上年度专项合并口径营业收入的比例。
财富管理实力:10家经纪业务收入破50亿,中信代销遥遥领先
2021年证券行业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同时,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更是迎来大爆发,创收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投资咨询业务收入为53.75亿元,同比增长14.9%。客户资产规模达7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机构客户买卖证券交易金额达606.77万亿元,同比增长30.7%。
2021年,有10家券商经纪业务收入突破50亿大关,较去年新增2家。其中,收入前五座次重排,广发证券取代招商证券从第5跃至第3,华泰证券从第7跃至第5,国信证券则跌出前5。其中,中信证券稳坐头把交椅,经纪业务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9.57亿元,也是唯一一家经纪业务创收超百亿的券商;国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为83.51亿元,广发证券72.91亿元名列第三。
经纪业务2021年收入排名第4-10分别为:招商证券(72.09亿元)、华泰证券(69.97亿元)、银河证券(67.04亿元)、国信证券(66.98亿元)、申万宏源(57.21亿元)、中金公司(55.27亿元)、中信建投(55.08亿元)。
2021年,A股市场日均万亿成交额渐成常态,沪深两市全年总计成交257.21万亿元,再刷新历史记录。随着代销业务的大爆发,证券公司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具体来看,2021年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创收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全行业“含财率”成色更足。
具体来看,代销收入排名前10的均为老面孔,其中进步较为明显的是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包揽前3,且中信证券拉开差距较大,是第2名广发证券的2倍有余。此外,代销收入超过20亿元也仅中信证券1家,超过10亿元的为广发证券和中金公司。
前10具体收入如下:中信证券(26.76亿元)、广发证券(11.73亿元)、中金公司(10.70亿元)、中信建投(9.69亿元)、国信证券(9.51亿元)、国泰君安(9.45亿元)、银河证券(9.16亿元)、招商证券(8.02亿元)、华泰证券(7.81亿元)和兴业证券(7.63亿元)。
经纪业务中,2021 年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前10为:中信证券(82.81亿元)、国泰君安(74.06亿元)、招商证券(64.07亿元)、华泰证券(62.16亿元)、广发证券(61.17亿元)、银河证券(57.87亿元)、国信证券(57.48亿元)、申万宏源(52.70亿元)、中信建投(45.38亿元)和中金公司(44.57亿元)。
投行实力:三中一华投行领跑,中信超越建投位居第一
2021年,注册制改革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度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1%;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行收入前3仍由三中包揽,但其座次较2020年发生了微妙变化。其中,中信证券投行创收69.33亿元,取代中信建投夺下“冠军”宝座,且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中信建投则退居第2,投行收入为55.26亿元;中金公司46.34亿元位居第3。民生证券、国金证券等黑马姿态不改,双双入围前10,民生证券也是前10当中的新面孔。
投行收入排名第4-第10分别为:华泰证券(39.07亿元)、国泰君安(36.12亿元)、海通证券(33.19亿元)、招商证券(24.70亿元)、民生证券(20.30亿元)、国信证券(19.59亿元)和国金证券(17.84亿元)。
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协会表示,证券行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定位,主动适应注册制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功能,推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资管实力:东方资管蝉联榜首,招商证券新晋前十
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平稳收官,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也步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企稳回升。2021年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283.93亿元,同比增长9.0%。
具体来看,东方证券保持一贯的领先优势,以34.92亿元继续蝉联资管收入榜单第1;中信证券(29.32亿元)和华泰证券(18.53亿元)依旧分列第2和第3。第4-10的位次分别为:国泰君安(17.08亿元)、海通证券(15.58亿元)、财通证券(13.16亿元)、中金公司(12.20亿元)、光大证券(11.21亿元)、招商证券(10.61亿元)和申万宏源(10.00亿元)。
前10榜单中,仅招商证券为新面孔,广发证券则被取而代之滑出前10。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财通证券资管收入跻身前10,甚至力压中金公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和申万宏源等一众头部券商。
海外实力:中金和海通海外业务贡献四分之一收入
2021年证券公司国际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营收占比(简称“海外营收占比”)来看,山西证券、天风证券和信达证券等部分中小券商也毫不示弱,其业务出海决心丝毫不亚于头部券商。此外,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2家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均超过四分之一,此外华泰证券和山西证券2家公司的海外营收也超过了一成。
具体来看,中金公司取代海通证券,成为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营收贡献最高的券商;排名前3分别是中金公司(23.54%)、海通证券(20.83%)和华泰证券(16.64%)。山西证券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比达14.17%,排在第4;天风证券海外营收占比为7.75%,排在第5,足见两家中小型券商海外业务在公司整体布局的分量。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排名第6-10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7.65%)、国泰君安(6.02%)、银河证券(5.37%)、信达证券(5.25%)、招商证券(4.09%)。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营收占比排名前10的公司,头尾之间差距也颇为明显,中金公司占比高达23.54%,招商证券占比仍不足5%。
投资实力:中信证券、申万宏源增长最明显
近年来,自营业务成为券商提升ROE和营收的重要业务。106家券商中,98家券商2021年实现了投资正收益,8家券商投资亏损。
投资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九家实现了同比增长,一家同比下滑(中信建投)。具体来看,中信证券(139.75亿元)、申万宏源(80.89亿元)、中金公司(78.29亿元)的2021年投资收入排名前三,收入增长最明显的是中信证券和申万宏源,中信稳居行业第一并与第二名拉开近60亿的差距;申万宏源投资收入同比增加近30亿,排名提升4名。
投资收入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国信证券(73.3亿元)、华泰证券(72.22亿元)、国泰君安(69.99亿元)、招商证券(65.92亿元)、银河证券(62.42亿元)、中信建投(62.34亿元)、海通证券(53亿元)。
融资融券:中信、华泰同比增加30亿左右
融资融券业务是多数券商发力的重要子板块,也是非常依赖资本金的一项业务。根据中证协数据,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两融收入增长较快,2021年分别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99.16亿元、88.02亿元,同比上年增加30亿元左右。
两融收入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66.56亿元)、广发证券(61.35亿元)、银河证券(59.05亿元)、招商证券(58.73亿元)、申万宏源(52.62亿元)、海通证券(45.97亿元)、国信证券(42.68亿元)、中信建投(40.42亿元)。
近期证券板块拉涨,中信证券认为β属性是短期核心驱动,供给侧改革及财富管理发展仍为中长期主线。短期内,受市场交投活跃度上升与资本市场回暖影响,题材标的可能在短期内受益于市场资金流入,表现出较强的β属性。但是,证券公司的长期估值仍将由ROE决定。
ROE是证券行业板块估值的核心驱动因素。中信证券认为,预计2022年证券行业ROE在5.5-6%左右,较2018年ROE增长63.2%,较2021年下降22.7%。近三年,随着财富管理与去方向性投资业务的发展,证券行业ROE抗波动性逐步提升,有望推动头部券商估值修复。
平安证券也认为,2022年以来,市场景气度有所下滑,券商行情及业绩表现均承压,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券商稳定性更强。一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短期承压,但居民财富积累、资管新规助力财富向权益资产转移,居民资产配置需求长期持续,叠加政策支持,财富管理业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科创板做市商试点落地、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扩容,助力券商重资产业务从方向性投资转向以做市和衍生品为代表的代客业务,有利于券商提升盈利能力、平滑利润波动,头部券商在牌照、资本、客户、专业能力等方面优势凸显、率先受益。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投资交易业务向客需驱动转型,以及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承接居民财富转移配置浪潮,是提升券商ROE的有效路径。在证券行业持续走向头部集中的过程中,只有在风险定价、资本规模、金融科技和人才机制方面具备α优势的券商方能脱颖而出。当前证券行业选股的三条逻辑主线为:受益于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综合券商;财富管理赛道的优质公司;交投活跃度提升驱动的贝塔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