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黑岩多资产投资股票成交量

黑岩多资产投资股票成交量

发布时间:2022-12-20 14:55:11

A. 拿到CFA证书的人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样的

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671人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截至2014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的CFA数量已经达到3125人,首度超过3000人。其中2014年,上海共有277人获得CFA证书,占全国的41.28%;上海的CFA持证人总数也因此达到1421人,占全国的45.47%。

B. 《别了,雷曼兄弟》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别了,雷曼兄弟》(李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zmd9GpJGBNuo_Xt2HdL0Aw

提取码:t3b1

书名:别了,雷曼兄弟

作者:李溦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

页数:270

内容简介:

《别了,雷曼兄弟》结合大量华尔街第一手资料和全新的视角,对雷曼帝国——这位在华尔街叱咤158年之久的巨人——突然坍塌的谜团进行最全面、最深刻的分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雷曼帝国的终结?雷曼股东、雷曼雇员、雷曼债券持有人、各种投资基金,还有全美纳税人,究竟谁是真正受害者,又是谁在为雷曼埋单?后雷曼时期的华尔街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格局?这些对正在展翅飞翔的中国证券和金融市场,又会有着怎样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别了,雷曼兄弟》将通过对多名雷曼高层员工以及和雷曼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相关人士的联合访谈,结合4位华尔街资深专家多年从业经验,用第一手资料、第一流分析,在第一时间,为广大中国金融从业人士和金融爱好者们,提供最详尽的解密!

作者简介:

李溦,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北美资产证券化副董事(Associated Director – Structured Procts),布瑞恩资本投资基金合伙人(Brain Capital – Founder Partner), 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李溦女士多年从事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业务,曾先后在摩根大通(JP Morgan),汇丰控股(HSBC),巴克莱资本(Barclay)等华尔街一流金融机构任职。她本人和她的团队领导和参与了超过150亿美元房地产抵押债券以及相关金融产品(MBS,CMBS,CDO,CMO,CDS等)的结构设计,资产定价,风险对冲,和交易工作,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债券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李溦女士获得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房地产金融硕士学位,武汉大学金融学士学位,并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 ( CFA ) 资格。

黄小军,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第一副总裁(1996至今),研究部主管,中国银行纽约培训中心主任,兼任纽约分行资产负债委员会、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新产品开发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赴美前曾在武汉大学攻读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生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见证者之一,黄小军先生被选入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并于1989年参与了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前期筹建工作。数年以来,他与其团队对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报告被国内公开杂志广泛引用和转载。他撰写了《美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外汇风险管理》(2003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他作为专家被“欧洲货币2005年年鉴”邀请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撰写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专文。还被美国着名出版社Elsevier聘为着作评审人。加盟中行之前,黄小军先生曾在世界银行担任研究助理,并在美国华尔街有多年工作经验,取得美国证券从业特许执照(Series 63 和 Series 7)。

黄小军先生持有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勃鲁克商学院金融硕士学位,爱达荷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中南财大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持有纽约大学证券组合管理证书。

赵艳洁,美国黑岩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资本市场咨询部客户经理,其所在团队为全美最大的全国级和地区级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方案和咨询,并执行资本市场对冲,亲身参与数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委托黑岩资产托管投行按揭贷款抵押债券资产的案例。加盟黑岩之前,赵艳洁曾在美国国际集团(AIG)国际投资部任分析师,专职研究证券化结构性产品市场(Securitized Proct Market)。

赵艳洁女士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李勇,Ph.D,美国着名对冲基金麦道基金(Midway Group)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高级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博士(Ph.D)。全球风险专业人士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前主席(1997-2000),财务风险管理认证(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FRM)前负责人(1997-2000)。

加盟麦道基金之前,李勇博士曾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纽约总部担任董事总经理,负责雷曼集团的全球信贷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雷曼的5年任职期间,李勇博士和他所领导的团队领导和参与了数起雷曼核心交易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里,李勇博士在里昂信贷银行美洲(Credit Lyonnais Americas )担任高级风险分析师,负责固定收入和股票业务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工作。

李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运筹学博士学位和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并在贝尔实验室进行过一年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研究工作。

李勇博士于2007年入编“华人金融家-80位华人金融领袖访谈录”。

C. 创业企业该如何实行风险投资

创业公司是怎么进行风险投资的呢?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是有什么 方法 的?我为你带来了“创业公司怎么风险投资”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风险投资对创业公司有害?
‖投资未上市的公司对有背景的投资者来说充满诱惑。比如,在媒体巨头完成公开募股(IPO)预热前,Facebook保持其股份私有化长达八年之久。Bill Gurley是基准资本风投公司(Benchmark Capital)的一位普通合伙人。

他认为,早期成功 故事 ,比如说facebook和其他高新科技公司,已经让CEO 拒绝公司上市成为一个潮流。早期注资的投资人当然不会有怨言。除此之外,CEO们宣称,如果没有季度业绩公告的压力,他们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长期发展上。问题是,他们真的能够实现多赢吗?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错失良机的恐惧,加上低息环境增加投资风险,这就足以让投资者把资金投入私营企业,即使他们知道,要想完成阶段撤股(an exit),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是这样,我们进入了独角兽时代——私营公司总值超过十亿美金。

在1986年和1990年,微软和思科上市时,市值分别为7.78亿美元和2.24亿美元,而谷歌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市值已达272亿美元,Facebook在2012上市时,已价值1千亿美元。2015年2月,《财富》杂志确认80只独角兽。截至2016年2月,VentureBeat统计了229家。‖

◆资金雄厚的私营公司,竭力保持股份私有化,有何不妥?如果最终符合预期高估价,那么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瑞士信贷银行2016思想者论坛上,Gurley表示,私人科技公司,这个投资市场已经变成了危险的泡沫。在他描述的大环境下,科技公司募集每轮资金时,估价都比上一轮高的多,折让每个人不经过多推敲就接收新估价。创始人当然想吸引更多的资金,同时,在相对中肯的私营公司估价中,风险投资者也愿意看到他们注资的公司估价高升。

◆保持公司股份私有化,没有IPO程序中律师,银行家,审计员和监管机构,独角兽缺少必要的财务监督,但这也不能说是毫无帮助。不像寻常的投资人,独角兽的投资人不认为一些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按时的审计财务 报告 。

◆但是Gurley认为,缺乏审查的弊端日益显露,近期,几个成功的科技公司陨落也证实了他的观点。

稳健的资金流也有不良影响。首先,在私营科技公司投资领域,高飚的估价淡化了投资资金流动性大的问题。缺少IPO,高估价减少了公司通过企业并购,退出市场的可能。

其次,Gurley认为,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无穷无尽的资金供应势必引起过多的运营成本。“这些公司没有固定资产——他们不建商店和工厂”Gurley在思想者论坛上说道,“你投资越多钱,他们就会雇越多人,公司消耗速率加快,离企业中心产业越来越远。”未来需要筹集更多资金,如此往复循环。

投资巨头,例如富达国际,黑岩集团和T. Rowe Price,近期都下调了对创业公司的投资金额。Gurley认为,还有几次类似下调随之而来。“我称其为伟大的实现”Gurley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为初创企业注入如此多的资金,但是也会产生一些后果。”不像dot-com 危机那样灾难性的结局,Gurley担心其 商业模式 不再奏效,公司依然保持扩张。

另一方面,融资环境已经开始改变。在他发表的一篇博客中,Gurley预测,一些投机取巧的投资人会进入市场,带着结构严谨的条款单,为公司日后集资设下障碍。

比如说,一家公司上市后,投资人保证获得收益,这在Gurley看来就是一个“黑幕”条款。任何投资人在上述这位投资人之后注资,都不得不对曾经的许诺深思熟虑一番。当独角兽日后筹集资金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要么接受条款——危及日后集资,降低估价,策略转移为重视利润而不是发展,要么上市。

估价降低的可能性,显然会给那些已经注资私人科技公司的投资方设下难题。越来越多的公司筹划上市,步入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对投资人和科技公司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良性转型点。
风险投资如何选择退出方式
如何减少风险投资项目的损失,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场化的退出 渠道 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通过向开发高新技术或使其产业化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资本,通过股权转让(交易)收回投资的行为。风险投资一般不以控股和分红为目的,而是通过资本与管理投入,在企业的成长中促进资本增值,并且在退出时实现收益变现,再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风险投资行为是市场行为,其最终目的是盈利,为了实现这种大大超过一般投资行为所带来的高收益,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从另一方面看,风险投资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投资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的中心环节,没有便捷的退出渠道就无法补偿风险资本承担的高风险。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非常低,其收益一般通过风险投资组合的整体效益来综合考察。根据一项关于美国13个风险投资基金的分析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总收益的50%来自于6.8%的投资,总收益的75%来自于15.7%的投资。真正能为风险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还不到1/4。所以,如何减少风险投资项目的损失,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缺乏便捷市场化的退出渠道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退出方式的分析比较

风险投资主要是通过股权转让或股票上市获取投资回报。收益变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公开上市发行

公开上市发行即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发行一家风险企业的证券,通常是普通股票。IPO是风险资本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投资收益也较 其它 方式高,大约占美国风险投资退出量的30%。无论风险投资公司还是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都比较欢迎IPO退出方式,但IPO退出周期长、费用高。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有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途径。

D. 全球有哪些着名的投资公司

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德丰杰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凯雷投资集团,Accel合伙公司等,下面一一介绍:

1. KPCB公司人才济济,在风险投资业崭露头角,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中,有康柏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莲花公司等这些电脑及软件行业的佼佼者,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司抓住这一百年难觅的商业机遇,将风险投资的重点放在互联网产业,先后投资美国在线公司、奋扬公司(EXICITE)、亚马逊书店。

2. 德丰杰是唯一一家通过联合基金网络进行全球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全球30多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并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德丰杰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具有杰出才能并试图改变世界的企业家,并向其提供资金和服务。

3.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IDG公司2006年全球营业总收入达到28.4亿美元。

4.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又译为卡莱尔集团,以下简称凯雷集团)成立于1987年,公司总部设在华盛顿,拥有深厚的政治资源,管理资产超过3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

5. Accel Partners是世界五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致力于帮助杰出企业家去建立业务定位非常明晰的技术公司。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关经验以及行业关系,使得Accel Partners的团队反应更加敏捷,创造更多价值,最终成为优秀技术家的最佳合作伙伴。

6. 大西洋大众公司成立于1980年,专门为信息技术及知识产权驱动的成长型企业提供资金。目前管理约100亿美元资本,至今已曾投资于约150家公司,目前投资的企业超过60家,其中接近一半在美国国外。公司凭借其全球化战略及覆盖世界各地的业务网络, 为其所投资公司持续提供增值协助, 以及长远的投资理念 而在投资界中着称。

E. 请问ssga,blackrock是不是就是基金公司

ssga即道富投资管理公司是道富集团的投资管理机构,是全球第七大投资管理公司。道富为投资者提供一系列卓越的投资服务,使其基金持有人可以分享到全球的投资机会。核心的投资战略包括:积极管理型美国股票基金、被动管理型美国股票基金、积极管理型国际股票基金、被动管理型国际股票基金、固定收益型基金、混合基金、房地产基金、外汇基金、根据客户特殊需要而制定的整套解决方案。道富投资管理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排名领先,现为美国第三大资产管理公司。道富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现管理的资产有7932亿美金。在世界各地设有33 个办事处,及9 个全球投资中心。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 贝莱德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BLK)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F. 《别了,雷曼兄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别了,雷曼兄弟》(李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9WFANuVlp2cBb7Y5Rby-pA

提取码: vrdp

书名:别了,雷曼兄弟

作者:李溦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

页数:270

内容简介:

《别了,雷曼兄弟》结合大量华尔街第一手资料和全新的视角,对雷曼帝国——这位在华尔街叱咤158年之久的巨人——突然坍塌的谜团进行最全面、最深刻的分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雷曼帝国的终结?雷曼股东、雷曼雇员、雷曼债券持有人、各种投资基金,还有全美纳税人,究竟谁是真正受害者,又是谁在为雷曼埋单?后雷曼时期的华尔街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格局?这些对正在展翅飞翔的中国证券和金融市场,又会有着怎样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别了,雷曼兄弟》将通过对多名雷曼高层员工以及和雷曼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相关人士的联合访谈,结合4位华尔街资深专家多年从业经验,用第一手资料、第一流分析,在第一时间,为广大中国金融从业人士和金融爱好者们,提供最详尽的解密!

作者简介:

李溦,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北美资产证券化副董事(Associated Director – Structured Procts),布瑞恩资本投资基金合伙人(Brain Capital – Founder Partner), 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李溦女士多年从事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业务,曾先后在摩根大通(JP Morgan),汇丰控股(HSBC),巴克莱资本(Barclay)等华尔街一流金融机构任职。她本人和她的团队领导和参与了超过150亿美元房地产抵押债券以及相关金融产品(MBS,CMBS,CDO,CMO,CDS等)的结构设计,资产定价,风险对冲,和交易工作,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债券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李溦女士获得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房地产金融硕士学位,武汉大学金融学士学位,并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 ( CFA ) 资格。

黄小军,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第一副总裁(1996至今),研究部主管,中国银行纽约培训中心主任,兼任纽约分行资产负债委员会、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新产品开发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赴美前曾在武汉大学攻读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生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见证者之一,黄小军先生被选入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并于1989年参与了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前期筹建工作。数年以来,他与其团队对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报告被国内公开杂志广泛引用和转载。他撰写了《美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外汇风险管理》(2003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他作为专家被“欧洲货币2005年年鉴”邀请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撰写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专文。还被美国着名出版社Elsevier聘为着作评审人。加盟中行之前,黄小军先生曾在世界银行担任研究助理,并在美国华尔街有多年工作经验,取得美国证券从业特许执照(Series 63 和 Series 7)。

黄小军先生持有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勃鲁克商学院金融硕士学位,爱达荷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中南财大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持有纽约大学证券组合管理证书。

赵艳洁,美国黑岩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资本市场咨询部客户经理,其所在团队为全美最大的全国级和地区级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方案和咨询,并执行资本市场对冲,亲身参与数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委托黑岩资产托管投行按揭贷款抵押债券资产的案例。加盟黑岩之前,赵艳洁曾在美国国际集团(AIG)国际投资部任分析师,专职研究证券化结构性产品市场(Securitized Proct Market)。

赵艳洁女士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李勇,Ph.D,美国着名对冲基金麦道基金(Midway Group)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高级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博士(Ph.D)。全球风险专业人士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前主席(1997-2000),财务风险管理认证(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FRM)前负责人(1997-2000)。

加盟麦道基金之前,李勇博士曾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纽约总部担任董事总经理,负责雷曼集团的全球信贷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雷曼的5年任职期间,李勇博士和他所领导的团队领导和参与了数起雷曼核心交易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里,李勇博士在里昂信贷银行美洲(Credit Lyonnais Americas )担任高级风险分析师,负责固定收入和股票业务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工作。

李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运筹学博士学位和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并在贝尔实验室进行过一年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研究工作。

李勇博士于2007年入编“华人金融家-80位华人金融领袖访谈录”。

G. 一个韩国男人引发的中概股血案!“雷曼事件”还会重演吗

Bill Hwang是谁?

一位名叫Bill Sung Kook Hwang、对外简称Bill Hwang的韩国人,Tiger Cub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本次对冲爆仓的基金)创始人。重仓股都以中概股为主,其中包括Viacom、腾讯音乐、网络、跟谁学、Discovery。

有知情人士称,该基金收到某一投行要求补交保证金的要求,但是他却来不及筹措新的资金,因此该基金的部分持股就被强制平仓。

据悉,Bill Hwang的150亿美金里100%是自己朋友的,因为他曾在2012年被SEC勒令不得管理基金,只能通过家族办公室的形式炒股。

这张图,或许可以让大家对Bill Hwang有更多了解:


大家目前更关心的是:风波结束了吗?现在可以趁低位买入这些股票吗?

Bill Hwang爆仓事件发生后,多家券商遭遇冲击波

3月29日,野村控股发布公告表示,2021年3月26日发生的事件可能会使其美国子公司在与美国客户的交易中遭受重大损失。

同日,瑞士信贷也警告称,其第一季度业绩将受到“非常重大”的打击,原因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大型对冲基金,在瑞信和某些其它银行上周发出的追加保证金通知中违约”。

风险似乎还在加剧扩散,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的“雷曼危机”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账面上的次贷资产比例不大,直接拖垮雷曼的是商业不动产。一直让我困扰的是,美国政府当时为什么没救雷曼...

处于行情极度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不多说了,整理了一些关于雷曼兄弟的资料,大家看看。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简称雷曼)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其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雷曼三兄弟亨利、伊曼纽、麦尔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雷曼兄弟”,专营贸易与干货买卖,1858年在纽约开立办事处,1870年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1887年获得纽交所交易席位,随后进军股票与债券买卖。

雷曼曾经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于雷曼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它的客户群涵盖了众多世界知名公司,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摩托罗拉、NEC、百事、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这个拥有一个半世纪的投资银行是华尔街的“巨无霸”之一,同时还享有“债券之王”的美誉。

发展过程中,雷曼经受了很多次挑战:1930年的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1994年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之后的资本短缺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违约,雷曼都安然度过。尽管从前几次的危机中全身而退,雷曼却倒在了美国次贷危机中。当年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次级贷款市场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决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为筹集资金渡过难关,雷曼公司被迫寻找收购方。但与韩国开发银行的收购谈判无果而终,而美国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也在美国政府拒绝为收购行动提供担保后宣布放弃收购。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 历史 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Richard Fuld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他对公司的发展始终持有乐观的态度,是华尔街任期最长的CEO,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正因为如此,公司上下在其领导下难免也产生了盲目自满和乐观的情绪。

公司业务拓展速度过快,不仅将风险管理搁置在了一边,管理层还对未来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使得雷曼在房产市场出现危机苗头的2007年还在继续拓展业务。次贷危机初期的雷曼损失很小,甚至还一度被业界赞扬为能在非常时期成功处理危机的典范,这更使得管理层忽视了风险。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为雷曼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雷曼高层在危机发生时,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在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下的时候雷曼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雷曼管理高层多次出面辟谣,试图向市场证明自己情况良好,一直盲目乐观地宣称自己不是贝尔斯登,但又斤斤计较于和韩国产业银行谈判时的要价。雷曼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等到它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能坐等美联储来拯救。在这外部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的时候,雷曼自身已无力回天。

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

雷曼的破产倒闭有着众多的原因,有次贷危机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也有公司内部控制的过失因素。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也开始大力拓展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是获得了华尔街上“债券之王”的美称。

“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过于集中与固定收益部分,为之后被收购埋下了隐患。同样处于困境的美林证券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将它所投资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权脱手而转换成急需的现金,而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业务的雷曼就没有这样的应急手段。

倒闭前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他如兼并收购和股票交易业务上有了进步,但仍远低于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水平。

自从2000年后,由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着手尝试该类业务。业务拓展本无可厚非,问题是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雷曼迅速成为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业务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保持高达13%的增长率。这使得雷曼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十分巨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当市场行情反转、恐慌情绪泛滥、市场濒临崩溃的时候,如此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9月15日雷曼申请破产保护时,其杠杆率高得令人咋舌,而且它的资产价值暴跌,其他银行也紧随其后。雷曼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07年年底之前,其杠杆率为30.7倍。这个比率在之前的几年持续攀升——2006年为26.2倍,2005年为24.4倍,2004年23.9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银行处于经营险境,尤其是在与住房相关的市场中,因为存在大量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作为高风险的行业,投资银行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受到无法预知的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对雷曼这样的投行,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以及将风险与其潜在收益进行匹配的平衡掌控能力。

事实上雷曼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流程和方法来对公司的风险进行管理,例如每年年初针对当年能够承担的风险建立限额,使用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来确定经济环境对其资产和投资组合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的损失等等。然而这些风险管理措施却没有真正落实,也就是管理层在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一些“限额”或者改变部分流程,例如雷曼在商业地产和杠杆贷款[4]两类投资上面临着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在破产时商业地产超过风险限额70%,而杠杆贷款更是超限100%。更严重的是,在计算压力状态下公司资产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公司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将上述高风险的资产纳入到计算范围内,当发现公司的风险敞口已经超过了设定的警戒线时,管理层没有尽量降低风险,而是通过提高公司的风险限额来处理这些可能带来过度风险的投资业务。尤其是在激进战略的指导下,雷曼的高管们依赖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成功记录,将增加利润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不是将公司的风险水平控制在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计量工具确定的限额以内,这使得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被轻易凌驾。

在雷曼逐步走向破产的过程中,雷曼管理高层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2007年夏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一响彻全球的金融风暴为雷曼的倒闭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影响。2000年到2006年,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达到历次上升周期最高涨幅。这一阶段利率大幅下跌,房价大幅上涨,借贷双方在高收益催使下风险意识日趋薄弱,次级贷款和衍生出的次级债券[1]、CDO[2]与CDS[3]等金融衍生品在美国快速增长。但从2004年中期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仅一年内房价平均下跌高达3.5%。

雷曼持有巨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和以次级贷款为背景的金融衍生品,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其本身蕴含的高风险顷刻爆发,迅速产生巨额的亏损。

次贷危机持续不断地对市场形成冲击,市场异常脆弱,市场参与者产生恐慌情绪的后果是人们对旋涡中心的银行或者券商产生信用危机。

危机之下,雷曼的众多客户将业务迅速转往相对安全的对手,进而被债权人停止提供银行间市场拆借,造成流动性危机。客户的大量转移资金,形成“挤兑”现象,同时评级机构大幅调低信用等级,造成雷曼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最终无力继续维持。

做空的机理是在高点将借来的证券卖掉,期待其价格下降,然后在低点买进。这中间的价差就是做空者获利的空间。随着市场表现对雷曼越来越不利,众多的资本开始做空雷曼,信用违约互换的基点越来越高,造成雷曼的信用评级下调,融资的成本大幅上升,公司没有办法融资,运营就越加困难,进而加深市场的怀疑,导致业务停顿,恶化事态的发展。大量的做空导致雷曼股价呈自由落体状下跌,极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相关电影:《雷曼兄弟三部曲》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 历史 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

H. 新浪财经查到的股本结构除主要股东外其他股份是谁的

前四大股东分别为BlackRock, Inc.、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Platinum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新浪大股东为BlackRock, Inc.,持股比例仅为8.3%,BlackRock, Inc.为贝莱德集团,又称黑岩集团,不同于私募股权基金之一黑石集团(The Blackstone Group),贝莱德是美国上市投资管理集团,通过其遍布美国、欧洲与亚洲的办事处为客户提供服务。
新浪第二、三、四位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0%、6.4%、5.6%。新浪管理层总共持有的股权为2.8%,仅为新浪第四大股东股权一半,新浪管理层中曹国伟持股比例最高,股数为1,308,116股。
曹国伟持有的股权中包括922,603股是通过曹国伟控制的New-Wave Investment Company控制,190,653 股曹国伟自行持有,另有194,860股曹国伟可以行权。一旦曹国伟行权,其股权数将降至2%以下。
新浪的股权结构十分分散和复杂,新浪目前的核心管理层处于“四权分立”的状态。目前的大股东是盛大,董事长为段永基,总裁和CFO为曹国伟,CEO为汪延,COO是林欣禾,董事会中可以说没有日本人。新浪由日本人控股的传闻来自于新浪成立之初“软银”(soft bank)对新浪的投资,软银的老板孙正义是日裔美国人,soft bank是美国公司,他对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进行了投资,而且早期新浪的大股东也不是soft bank,而是四通集团,可以说新浪并不是日本人控股。

阅读全文

与黑岩多资产投资股票成交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资金流入看什么 浏览:806
科创50指数ETf投资哪些股票 浏览:473
林园股市最新股票 浏览:52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 浏览:132
宜信最新股票价格 浏览:144
亚盛股票走势 浏览:452
工业设计软件概念股票 浏览:971
中国股票最高的是什么股 浏览:274
如何利用股东数据分析股票 浏览:157
同济科技股票配股价 浏览:220
股票短期融资债券到期兑付是好是坏 浏览:597
股票交通银行000001 浏览:811
债券比股票 浏览:518
中国软件这个股票怎么样 浏览:545
股票里的特殊账户 浏览:426
最准确的股票数据网 浏览:31
网商银行的股票代码 浏览:393
行业互动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 浏览:556
必需品投资组合股票行情分析 浏览:623
股票看盘重要时间点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