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分!金融风暴中涉及花旗银行的内容。
金融风暴中的花旗银行
2008年09月18日 来源:多维网论坛
http://www.my6699.com/TabId/2101/Default.aspx
又是一个令花旗银行难堪的日子,2008年第二季财报7月18日公布花旗净亏22亿美元。曾 成功予警花旗将大幅降低红利而一举成名的女分析师维特丽 (Meredith Whetley)虽然没有象上季度那样给花旗作营利予测,但这样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自从次贷魔咒缠身以来, 花旗在2007年第四季度减记181亿美元, 结果造成近200年历史上最高季度净亏98亿美元。而后又在2008年第一季减记了120亿并净亏50亿美元。第二季度34亿美元的减记相对较少, 然而在2007年底花旗共有550亿美元次贷债卷, 那么花旗应还有200多亿美元悬在头上。另鉴于复杂的经济走势 -- 石油,信贷,就业,房市,和通涨等等, 华尔街分析师宣称, 花旗在个贷和信用卡方面的坏账将会逐渐显现,可以预料2008下半年和2009年的道路仍将充满荆棘。 近半年来花旗股票日交易量牢据华尔街榜首, 股价从2006年12月每股57美元一直跌跌不停, 到2008年7月初仅存16美元上下。
普林斯(Charles Prince) CEO生涯嘎然而止
这家创始于1812年的银行应该是美国金融的旗舰。其金融产品覆盖众多领域,从消费者金融到企业金融,从信用卡业务到投资业务,几乎无所不有。其有38万雇员分布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花旗银行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外国银行。作为历史上第一家开拓中国市场的洋行,1902年就在上海挂牌营业, 由于政治因素40年代末撤出大陆后, 于1984年又作为第一家外资银行重返中国。
得益于多元化的地缘分布及产品配置,花旗的营利记录始终是同业中的娇者。就在一年多前的2007年第二季度,当时的CEO普林斯(Charles Prince)自豪地宣布了史上最好的季纯利-62亿美元。这位在花旗效力了20多年的企业侓师是前犹太老板CEO威尔(Sanford Weill) 多年的忠诚副手和法侓顾问, 在多次兼并战役中, 赢得威尔的赏识。自从普林斯2003年10月被威尔力荐为CEO以来,此时可以说是普林斯CEO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身材高大的侓师具有无比的口材,他的演讲象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清淅明快并富有说服力。可叹好景不长,次贷危机在2007下半年开始凸显, 花旗帐上的次贷债卷市值迅速蒸发, 对普林斯执掌能力的怀疑从四面袭来, 花旗股价开始有跳水苗头。
董事会当机立断作出的决择是弃普林斯保花旗保股价。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华尔街有消息称花旗董事会将于周日召开紧急会议。果然,下个周一早上普林斯发表声名,承
担失败责任并引疚辞职。虽然花旗给他的金降落伞(辞退补偿)应该在1亿美元以上,但如此暗然出局是任何CEO的恶梦。华尔街对普林斯的功过评价还算公正, 在花旗近10几年的迅猛扩张兼并后,有些交易员和部门的行为近乎走钢丝。花旗在欧州,美国,和日本陆续遭受巨额罚款, 美国银管委甚至不允许花旗在纠改之前做任何兼并。走马上任后,普林斯以其侓师的得天优势,迅速亡羊补牢并规范制约机制。据传在日本他曾以标准的日式鞠躬行道歉礼。然而就象有些分析师谈的那样,他经验丰富并富有智慧,但花旗太大太复杂,他缺乏驾驭花旗的全方位灵性。威尔传下CEO交椅时也稍有担心,他采取了两个制衡措施,自己任董事长并提拔老资格的威鲁斯泰(Robert Willumstad)为COO。但不长时间,象所有CEO一样,普林斯开始不依赖威尔而做自己的决策,后来牢骚满腹的COO威鲁斯泰也于2005年离开花旗。更令人瞠目的是,花旗竟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未任命COO。显然董事会迁就了普林斯,以为这样能让他更好地统筹决策。可想而知,没有COO来运作这样个大摊子,该何等疲惫。后来财务支出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花旗投资人和华尔街对此提>>
出他们的担忧。至此普林斯才任命他多年的朋友渣斯(RobertDruskin)为COO。然而为时已晚,次贷危机给了普林斯致命一击。
潘迪特 (Vikram Pandit)临危受命>>
2007年12月, 花旗董事会宣布潘迪特(Vikram Pandit)出任CEO。潘迪特的经历是第一代移民典型的美国梦。今年51岁,出生于印度中产富裕家庭, 16岁来美读书,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MBA,和金融博士。在任教于印第安那大学后,加盟摩根斯坦林, 逐步升任至机构证卷负责人。2005年, 由于理念差异, 被当时的CEO珀赛尔(Philip Purcell)解雇。怀材不遇的潘迪特从摩根斯坦林拉出一些志同道合者,创立一对冲基金。2007年7月花旗以8亿美元买下他的对冲基金, 他也由此进入花旗。2007年10月潘迪特被普林斯指派来收拾次贷的烂摊子, 普林斯是指望潘迪特在对冲领域的才干能使花旗度过这个难关。但上帝没给普林斯多少时间,1个月后普林斯被迫辞职。满脸书生气略带印度口音的潘迪特也决未料到, 又一个月后这个烂摊子鬼使神差地把他推到了CEO的大班椅。
作为规范程序,在普林斯辞职后花旗董事会组成CEO选任小组。对花旗来讲,理想的CEO应具备多方面金融领域的经验。然而进入小组视野的外部候选人中,有几位现职大银行或投行的CEO都是立刻婉拒了小组的橄榄枝。有一位经仔细权衡后,选择去了美林证卷。的确,花旗的现状让人信心不足并缺乏诱惑。其实花旗内部有一最佳人选-克林顿时期财>>
政部长鲁宾(Robert Rubin)。但他曾发誓不任金融公司CEO, 只作决策咨询。在那个周日,鲁宾不情愿地担任了临时董事长。关于花旗次贷损失的责任,作为当时花旗执行委主席的鲁宾说他不知花旗次贷债卷的运作情况, 而他的2007年薪为1730万美元,仅次于CEO。
在外部人选中,也有一人与众不同-摩根大通CEO兼董事会主席戴蒙(Jamie Dimon)。这个戴蒙可是花旗的元老。曾随CEO威尔一起打下花旗的天下。但他于1998年11月离开花旗,闲赋一年半后出任美国第一银行CEO,后通过兼并成为摩根大通CEO兼董事会主席。这位从小随希腊移民祖父在华尔街闯荡的哈佛商学院MBA,由于不满威尔把CEO的宝座给了普林斯,一气之下忿然离开。当他出任第一银行CEO时,从自己钱包里掏出2000万美元交给公司以表破釜沉舟之志。虽背负裁员CEO之恶名,蓝眼睛身材不高的戴蒙是华尔街最有才华的CEO之一。就拿眼前的次贷危机来讲,利用短期借款,来操作次贷债券获高回报是华尔街近年来的惯用作法,只是花旗陷的过深而以, 而机警的老江湖戴蒙闻到暴雨前的潮>>
湿, 他执掌的摩根大通尽力脱身,损失相对小的多。2008年至今,美股银行指数跌36%,而摩根大通股价仅降24%。但CEO选任小组还是放弃了争取他的想法, 原因令人浮想。恐怕是花旗与美少数民族的不解之缘,最后潘迪特进位成功。
路在何方>>
银行评级的核心指标之一是资金对总资产的比值,一般要在6%以上。为免降级和恶性循环, 花旗的首要动作是提高现金注入。这种时刻,多年的信誉沉积使花旗从中东和亚州很快获得300亿美元,又以增发普通股筹集105亿美元。另外,出售一些非主营业务拿到数百亿美。在节流方面,花旗降低分红41%。到2008年4月底,花旗的资金对总资的比值已达8.5%。这一组合拳下来,潘迪特才出了口长气。但潘迪特并不想恐慌性抛售花旗帐上所有的按揭债卷, 如果售价过低, 那不是他的最佳方案。
古往今来,或政或商,多要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路,谁都把自己所信任的人放在关键部位,潘迪特也不例外。他的第一步是业务结构重组,例如把原先的消费者集团部门重组为消费者银行、全球信用卡两个部门,并将以业务划分部门方法改为按地区划分,设立美加,拉丁美州,非洲,欧洲和亚太部等。潘迪特认为这样可减少官僚环节加快决策过程。接下来,几个伦敦加拿大的银行家和一些原来在摩根斯坦林的熟友进入花旗高管层。潘迪特具有东方人的宽容,对原高管未实行大清洗,除个别严重失职者被解职外, 多未受大冲击。原消费者集团有两个CEO, 犹太裔艾波(Steve Freiberg)负责北美,印裔邦咖 (Ajay Banga) 掌控国际业务。重组后艾波为全球信用卡CEO,邦咖为亚太区CEO。这样的安排对艾波也不算难堪,他原来就是北美信用卡CEO。而邦咖就有被贬之嫌,好在亚太区的金融业正处于空前膨胀增长期,是这位佩戴包头巾的锡克教徒建功立业的良机。
花旗可能会出售更多的非战略核心业务,潘迪特认为四个部门构成花旗的战略核心:信用卡,财富管理,企业金融,和投资。这四巨头在全球金融界各自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具有强烈投资风险意识的CEO,潘迪特会倾向于避开风险,这有别于花旗以前的策略。但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是金融界的定则,这是又强调高回报比(ROA)的潘迪特面对的挑战。如何优化资金投放,在何处增减资金将是考量他智慧的难题。
目前,潘迪特的另一重点是重塑企业文化和继续减支。花旗雇员特别是中高层拥有公司股票,近一年半以来花旗股票如蹦极般从57美元跌到16美元,毋庸置疑员工士气低落。另外花旗集团是通过多次兼并收购而成,没有一个传统共享的企业文化。加之部门与部门, 甚至本部们之间极其分散,有时员工在一起协同工作多年都不曾见面,全靠电话会议沟通, 这当然会制肘企业文化的构建。当然重塑企业文化这步棋是一软招,没有多少可衡量的硬指标, 但这是美国CEO的必读课。相对而言,节省开支到是当务之急, 机构庞大极易造成臃肿和效能低下。精明的潘迪特知道在信贷危机未解之前,现金流和收益的增长不会很大,但如能提高效益减少支出仍可增大益价比(P/E),从而推动股价上张, 必竟股东利益是CEO的终极目标。
从次贷危机 - 到信贷危机 - 演变为全方位金融危机
这次由次贷风暴引起的金融危机让华尔街遭受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打击。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奖给了认沽权证,如果有最差诺经奖的话, 抵押贷款债卷及衍生物, 这所谓的金融创新应当之无愧成为侯选。
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全球金融机构已作出了约4000亿美元的资产冲减或损失;
2007年底由于次贷造成巨额减记, 花旗和美林的CEO被迫辞职;
2008年1月美国最大的住房按揭贷款银行Countrywide无奈被美州银行宣布吞并;
2008年3月贝尔斯登陷入财务困境,由于担心这个第五大投行的崩溃会在华尔街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可怕的金融灾难,美联储紧急调拨290亿美元协助摩根大通接手贝尔斯登。 这是美联储有史来破天荒第一次援手投资银行, 此举后来受到国会的调查听证;
美联储已陆续向金融市场投放9800亿美元的流动金,以舒缓迟滞的流动性;
2008年7月11日, 抵押贷款公司IndyMac Bank 被美监管机构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银行倒闭案, 其接管成本介乎40亿至80亿美元,可能是历来收购银行成本最高的一宗;
2008年7月13日,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在两天的紧急磋商后,宣布对已陷入资不抵债两大半官方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贷美)采取紧救措施, 财政部提高对两房贷机构的信用额度,并承诺在必要时政府将出资购买两大房贷机构股票并出借资金,美联储也表示将给予两大机构特别融资待遇。两大房贷机构占美国按揭业半壁江山, 身系5.3万亿美元资产, 约等>>
于美国GDP的35%, 两家企业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影响力远大于贝尔斯登。如果这两家公司垮台,极度疲软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崩溃的危险,而美国的金融体系也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危机早已从次贷领域,演变为整个金融市场的危机。有分析师称可能有近300家银行会倒闭。
剑指美国金融政策>>
鉴于危机愈演愈烈,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 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奇 (Ben Bernanke)2008年7月10日在国会呼吁改革金融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督,并建立一个可处理大型金融公司倒闭的金融体系。
伯南奇和保尔森2008年3月对贝尔斯登的承救引出两个问题, 其一是有批评指出这是用纳税人的钱丞赎风险投资公司,进而变相鼓励冒险。“这不是我想再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一开始就要做的事情。”伯南奇在国会解释。这位前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和经济萧条问题顶级专家的意思是我别无选择。
此后,他们一方面督促金融机构迅速融资解困,并向金融市场提供低息贷款。但此非治本之计, 因此他们向国会建议整合现有金融管理机构,改变目前对投资银行与其他大型证券交易商监管乏力的状况, 并建议赋予美联储更多的职权,使其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资料,在类似贝尔斯登事件出现时能够介入。保尔森还指出,银行要为自己的风险操作承担责任,大的金融机构也会倒闭。
多年来,美联储主要行使美国货币政策制订者的职能,财政部将提交的新方案要求给予美联储执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的更广大职权。但人们都知道这类的立法需要时间,今年又是总统大选年,所以不奢望新法规会很快出台。
伯南奇和保尔森在三月份的精湛配合,堪称经典佳作。保尔森原为着名投行高盛的CEO,这位哈佛商院的MBA具有丰富的金融实战经验, 他与经济学者伯南奇的合作乃史上罕见的珠联璧合。如果他们未当机立断以290亿美元促成摩根大通接手贝尔斯登,而是与白宫国会进行漫长协商,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的金融形势十分紧张。从目前公开的资料看,国会不知道他们的确切举动,作为保尔森上司的布什总统也只知个大略。布什在当时一个安抚媒体的讲话中说: “保尔森周末也在工作…”。
最初的协议是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买下贝尔斯登, 后来摩根大通CEO戴蒙主动提价到每股10美元,总价10亿美元。此收购方案随后获贝尔斯登股东投票批准。有评论指出,贝尔斯登在曼哈顿的地产就值10亿美元,戴蒙捡个便宜。可这个便宜当时愿捡的人廖廖无几,没什么竞争戴蒙就那下这庄生意。这里的风险在于, 美联储提供290亿美元可能不够了结贝尔斯登的债务。
华尔街虽人材济济,但这个风险帐确实很难推算,金融衍生物的魔方在信贷危机中无法复原。债卷违约保险(CDS,金融衍生物之一)市场庞大,2007年已达62万亿美元。债卷违约保险与次贷债卷紧紧相依相生,如果说次贷是一枚巨型炸弹,那债卷违约保险就是核弹。而贝尔斯登就是一幸运参与者。债卷违约保险市场如崩溃的话,美国金融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伯南奇和保尔森深知这可怕的一幕,他们目前一系列稳定金融系统的操作, 正是出于对这些深层次金融灾难的担忧。 这也同时使他们反思美国金融体系的缺陷,迅速向国会建议整改金融监管法规。
和花旗相比,贝尔斯登所持有的债卷违约保险的数量是小巫见大巫。花旗是债卷违约保险的大玩儿家,截止2007年花旗持有近4万亿美元的债卷违约保险。在振荡的金融市场中, 房利美与房贷美陷入困境的噩耗无疑对花旗又陡添额外压力。但花旗毕竟不是贝尔斯登, 相信这艘经历了200年风浪的金融旗舰能依其特有的品性驶出这场金融风暴。(完)
B. 花旗银行持有的股票可以买吗
花旗银行持有的股票可以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花旗是银行,也可以做证券业务,花旗的股票可购买,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于1812年6月16日成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C. 2008年,花旗银行的股价从55美元跌到了1美元。股价缩水99%还是家好公司吗
股价是反应的过去,投资是做未来。楼主觉的花旗的未来咋样?
D. 花旗银行现在的市值是多少
花旗集团现在的市值是.17亿美元。
花旗集团现在的股价为54.56美元。
花旗银行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
E. 谁知道为什么花旗银行的股价还是危机前的1/10,但是它的市值却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的40%,即1000亿美金
在股票市场中,企业经常都会为了提升公司股票的吸引力来对股票进行的操作,其中拆股和并股是两种非常常用的手段,所谓拆股,就是指将一股拆分为几股,这回促使公司的股价下降,但是会带来更好的流动性,从而反向增加股票的吸引力;而另一种方法是并股,就是把多股股票合并成为一股,进行这两种操作都会引起公司市值和股价的不对称变化,如果花旗银行在此期间进行了拆股的话,就会导致这种状况。
除此之外,另外两种最重要的股票操作方式也会引起相似的反应,回购股票和增发股票,回购股票是指公司拿出现金在市场上买入股票并注销,这样,公司的市值不会变,但是由于股票数量减少,股价却会上涨,而增发则是发行更多的 股票,实际上,这就是花旗银行出现你所说现象的真正原因,在危机期间,花旗银行为了防止破产,拼命的增发股票,股票数量一度从90亿股增加到了290亿股,所以,即使股价只有原来的10%,但市值还有40%。
不过我想提醒一下:就在不久前,花旗将股票进行了并股,比例为十比一,股票数量从290亿减少到了29亿,这让花旗的股价达到了40美元,现在的股价也有近37美元,这已经和危机之前没多大的区别了。如果不算这次并股的话,的确还是你说的 十分之一。
F. 如何看待花旗银行的并股
花旗银行的并股是一件好事。
美国花旗集团27日发表声明,称已与政府就股权转换事宜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其持有的部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如果股权转换协议完成,政府将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 此前,花旗最大的普通股第一大股东为美国道富银行,持有4.5%的花旗普通股。
花旗银行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一家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
G. 花旗银行好吗
问题一:花旗银行怎么样? 但是服务非常差。可能是由于工作强度高、待遇比不上国内的银行,招的人员的素质比较差。这非常不符合一个国际银行的身份。建议不要赶这趟浑水。(有一个很好的例证 你们自己可以打一下他们400的电话 会发现 选2选1的那些菜单设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特别滑稽的是有时候手机按键的信号他们400竟然没有接收到,你换座机打就没问题)十分无语
问题二: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哪个好 怎么说呢,花旗是属于美国第一花旗财团的银行,建立了无所不容的金融超市,而且国内的银行实际上有中国人作为法人代表,和花旗本部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所以楼上那位的顾虑可以忽略,只是,无论花旗还是汇丰的开户底线都是10万,如果没有,就不推荐
问题三:花旗银行现在可以开户吗 国内银行卡(借记卡)开户,只要身份证即可,如果要存款,存10元现金即可。
花旗银行开户指南:
花旗银行简介: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 *** 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 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美国花旗银行个人香港开户指南
使用Citibank HK以方便调度资金,因为没有外汇管制。只要你的账户保持3900usd(或者等值货币)之上,就可以免费使用他们的服务(否则200港币/月管理费)。 每次电汇汇款费用180港币 (1万港币以上,每次最多3万usd。)。
1万港币以下 使用网上银行汇款每次50港币。
开户后,你可以得到一个citicard现金卡。
atm 取款每日上限2万港币或等值货币,ATM 全球范围Citibank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Cirrus, The Exchange, Star System, Jetco & EPS. 它提供的外汇交易服务,由于保证金要求太高- 10% 即一单交易需要1万usd作为保证金,同时点差8-10点,所以大家可以参考对比。
美国花旗银行香港开户具体步骤:
(1)citibank的原则是,在你签署文件的时候,需要有他们的员工在场见证(就是你签字,旁边有个人在,同时当场复印你的证件,那个是citi的人)。
(2)去香港直接办理。
(3)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两地的citibank也可以按照指令见证。
(4)开户后资金周转可以使用免费电话或网上银行。
(5)本公司可以帮助你:这个银行服务的内容、替你约定时间见证签字。
(6)所有文件签署,提交,以及账号/atm卡的领取,资金周转都由你自己办理,我们不介入,只提供咨询。
请各位注意:不要让任何人介入你的资金和文件往来。无论有多麻烦,成本有多高,只可以使用银行来传递你的资金(切忌使用地下钱庄)。 不要授权任何一个代理人去替你开户, 你签字的文件直接给银行。
注意:个人在香港开户没有第3方案!!
美国花旗银行公司本土开户指南(公司帐户)
美国公司开户文件要求:
根据公司资质,选择开户银行(美国银行或花旗银行)
安排开户银行行向内地分行发出签名鉴证指示函
准备由美国会计师签署的开户文件
美国公司注册证书复印件
公司董事会银行开户授权书
公司董事会秘书签字认可授权
公司所有银行帐户签署人护照复印件
公司所有银行帐户签署人签名见证
申请美国联邦税务身份号码(EIN)
填写银行开户申请书
存入公司新户头的现金(建议$200美元)
开立美国银行帐号
美国花旗银行中国业务
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没有开办离岸公司业务。
据介绍,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只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私人银行开户金额的底限一般在100万美元以上,通常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
问题四:花旗银行理财产品怎么样? 花旗银行的基金全部是骗人的,所谓的按月派息产品全部是美国的垃圾债券,就是一直会破产的企业,派息也是从你的本金派给你,全部是骗人的 一般债券类型的一年kui10%,股票型的得亏15%,还有一个保本一年期的基本收益都是0.5%,和活期一样,大家千万别被骗了
问题五:花旗银行的发展 在花旗的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名字:花旗银行(Citibank)、花旗公司(Citi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它代表着花旗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花旗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2年,是一家服务于纽约商人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的总部设在华尔街,到了19世纪末,已在美国的其他州和海外开设分行。同时花旗银行也是第一个成立国际部的美国银行,在1904年第一个推出旅行者支票。1902年起,花旗银行开始了向海外拓展,先后分别在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开设分行(这时花旗在美国不可跨州开展业务,却跨国开设分行)。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该行取得美国 *** 第29号特许状,国民银行执照,改为花旗银行。该名称当时没有叫起来,同时有混用现象。但美国花旗银行,纽约城市银行,纽约第一城市银行,美国花旗公司,国际银行,万国宝通银行都属于花旗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牢牢地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纽约花旗银行脱离了洛克菲勒财团,自成系统。当时,由于业务每况愈下,曾一度依附于摩根公司。到了40年代,纽约花旗银行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机,大力恢复和扩充业务。战后,纽约花旗银行业务不断扩展。50年代,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浪潮,纽约花旗银行在竞争中壮大起来,于1955年兼并了摩根财团的第二大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随后更名为第一花旗银行,此时该行资产急剧扩大,实力增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当时美国第三大银行,资产规模仅次于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花旗公司由于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为了规避法律的限制,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数十年来,花旗银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舰银行”,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花旗公司资产的95%以上,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花旗公司共辖13个子公司,提供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按照当时法律要求,非银行金融业务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这一发展战略,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并在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花旗集团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蓝色字标。旅行者集团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险公司(The Travelers Life and Accident Insurance pany)成立于1864年,一直以经营保险业为主,在收购了美邦经纪公司(Smith Barney)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证券经纪、投资金融服务领域。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着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的花旗集团,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
问题六:花旗银行工资怎么样 做客服的话工资在3000左右,至于节假日休息你就要看运气了。因为做客服这一行,休息时间都是根据排班来看的,因为都是三班或者两班倒的,轮到你上班你就得上,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柜员一般税后3400左右,可能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花旗银行工资待遇-所有职位
职位名
平均工资 月薪范围
理财顾问 ¥21000 ¥16000 ¥26000
销售主管 ¥10000 ¥8000 ¥12000
高级客户经理・客户经理 ¥7200 ¥6000 ¥8000
操作部实习生 ¥2200 ¥2000 ¥3000
sales supporting ¥2080 ¥2000 ¥3000
问题七: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和中国五大银行哪个好啊 小弟愚见
中国五大行依靠 *** 机构的强大背景 在国内商业银行领域有垄断性的地位 并对中国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 但是实质上只是储蓄银行(deposit bank) 他的业务领域大多还是比较低级
汇丰、花旗、渣打是全球性的跨国银行 也是全球金融系统的核心银行
汇丰是欧洲最大的金融巨头 各种业务占比均等 对欧美亚的经济贸易有重要作用 同时在香港、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内金融领域也有相当重要地位 他也是数一数二的私银和财富管理机构 是交行的第二大股东 并且汇丰中国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大外资行、以资产记排名前20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
花旗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之一 他的定位着重在零售银行 尤其是工商金融、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个人银行 但他也有投行部门和公共部门 也为跨国贸易和全球金融起着重要作用
渣打相比前两者稍逊 但是他的地位也不容小嘘 在非洲、中东和东盟地区均有完善的布局 将这些地区与发达国家、亚洲等新兴市场紧密相连 对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八:渣打,汇丰,花旗都是哪个国家的?哪个银行更好? 汇丰银行全球业务最多,如果您的业务遍布全球且存在很多企业业务与其他复杂业务,建议您选择汇丰;花旗特色在于零售银行业务,就是我们国内常说的个人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也就是说如果您个人常常到世界各地去或者您想把自己的资产配比到世界各地,建议您选择花旗;而渣打银行的业务特点在于亚洲、非洲和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如果您平时的个人、企业业务大多集中于这些地区您可以选择渣打,另外渣打银行非常重视中国和香港市场,渣打是港币的发钞银行之一,对满足条件的优先理财客户会给予非常好的服务和非常多的增值服务,白金借记卡费率也是三家最低,全世界银联ATM跨行取款免手续费,如果您重视增值服务也向您推荐渣打。
问题九:大连花旗银行好进吗? 哎呀。这个我去面试过。我就要2500的工资都不给。很郁闷呀。也没什么出路。还不管吃不管住的。就是像高级工人一样打资料。很枯燥的说。我当时问面试官来的。反正后来我没去。就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去的多。先找他当驴,然后慢慢找正式工作。看你什么水平了。对外地人来说可能就像个临时的地方罢了吧。建议找日企正式工作。建议努力学习。嘿嘿
问题十:花旗银行的信用卡怎么样 一开始觉得花旗最大的问题是还款难,但是最近可以支付宝还款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大的有点是刷卡活动多,经常有不错的礼物可以刷卡兑换
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安全性问题,本人最近就遇到了信用卡被盗刷的问题,现在正在等花旗所谓的调查小组电话,一周了毫无音讯
H. 美国花旗银行股票价格
花旗集团昨日收盘价为57美元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以Citi为商标)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
花旗集团的历史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
花旗集团是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信用卡发行量约6000万张。
I. 花旗集团有哪些经营优势
一、花旗集团经营优势如下:
1、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
花旗银行之所以不断发展状大,成为全球最具有经营竞争力、价值创造力的大银行,这得益于花旗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2、机制。
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而言,最为关键和最为迫切的就是要更新人力资源理念,打破一切束缚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条条框框,从根本上改革人力机制。
一方面要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要吸纳业务经营、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电子网络、国际金融、数理分析、经济研究、文理复合、机构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包括引进国际"外援"人才;
一方面要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成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薪酬市场化制度与持股制度以及积极的期权制度,依靠制度激励人才;同时,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
二、文化特点:
1、具有柔软性: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2、有渐进性: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经过190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3、潜移默化性: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形成后,便体现在日常的各种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像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4、具有延续性:
花旗银行的企业文化产生后,历经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
三、自身特征:
1、努力追求成长,以取得两位数的平均盈利成长为目标(不考虑购并因素);
2、以全球化为取向,但深深植根于业务所在的每一个当地市场;
3、分散盈利来源,即使在市场状况困难时也可获得丰厚利润;
4、将资本投入盈利率较高的业务,每项业务均能独立取得盈利丰厚的成长;
5、严格遵循财务规则,保持雄厚的财务实力,以便承受与回报相当的风险,把握有利可图的机会;
6、严密监控管理成本,同时审慎投资于集团的基本设施,精打细算,杜绝浪费;
7、注重技术创新,使多个平台紧密协同,向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J. A股市场中某一只股票的分析
苏宁电器(002024)
投资亮点:
1:2008年,公司新进地级以上城市26个,新开连锁店210家,置换连锁店30家,净增加连锁店180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国178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812家,;同时继续推进“租、建、购、并”多样化的开发策略,期末,公司已在全国拥有自有物业连锁店17家(含在筹建连锁店1家),面积达21.86万平方米。
2:公司抓住国家启动“家电下乡”推广计划契机,凭借店面网络、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优势,一举中标09年12省(市)家电下乡项目;在商务部随后的两次招标中,公司取得全国28个省份和地区的渠道商资格,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展。
3:2008年3月,江苏物流中心货架式仓库WMS系统顺利实现切换,公司第三代现代化物流基地运作模式基本成熟;沈阳物流中心的建设按照规划有效推进,预计将于2009年底建设完成,2010年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后台平台建设。
4.在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中,公司蝉联中国商业连锁第一品牌;2008年9月公司首度入围福布斯杂志2008年度亚洲企业50强排名;同时,在《世界企业家》杂志发布的2008年度亚洲品牌五百强中,公司是排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业,同时在所有亚洲零售企业中位列第四。
负面因素:
1:随着公司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开店标准的逐步细化,符合公司连锁发展标准的优质店面资源相对稀缺,这给公司连锁发展的店面选址工作及后续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公司店面目前主要以租赁方式进行经营,在后续经营的稳定性以及到期续租时租赁成本的上升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受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影响,2008 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需求增幅减缓,消费意愿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和公司销售的增长。
综合评价: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专营连锁经营企业之一,其强大的销售终端网络是其他企业短时间无法赶超的。该股目前估值基本合理,具备中长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