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最早哪里来的概念
拓展资料:
第一个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放在活期储蓄的银行卡中。这个账户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日常生活,买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这个账户您肯定有的,但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占比过高,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个账户花销过多,而没有钱准备其他账户。
要点:短期消费,3—6个月的生活费。一般放在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基金中。
第二个账户是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这个账户保障突发的大额开销,一定要专款专用,保障在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这个账户主要是意外伤害和重疾保险,因为只有保险才能以小搏大,200元换10万,平时不占用太多钱,用时又有大笔的钱。
要点:意外重疾保障。专款专用,解决家庭突发的大开支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为家庭创造收益。
要点:重在收益。这个账户最大的问题是偏向性,很多家庭买股票第一年占比30%,股票、基金、房产等。投资≠理财,看到见收益就看得见风险结果赚了很多钱,第二年就用90%的钱去买股票了。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这个账户为保本升值的钱,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却是长期稳定的。
❷ 正确的家庭资产配置策略,是怎样的
过去市场上曾经流传着一张神秘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估计大家都多少有听过。
不知你有没遇到过保险顾问拿出这张图告诉你:“标普图说了,保命账户是20%,所以每年应该交20%的钱去买保险!”
事实上,如果你真这么做,就疯了。
我们还是来看看更接地气的资产配置思路吧。
02
在提资产配置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
全球市场投资组合是一个代表全球投资者偏好的总投资组合,其各类资产的权重反映了每个投资组合的平均构成。其相当于真实的全球资产配置图(消费品、私人住宅除外)。
2017年全球市场投资组合分配
在1959-2015年的56年间,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股票的平均权重为53%,而房地产、非政府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平均权重分别为3%、15%和29%。
56年间,全球市场投资组合实现了8.4%的年化收益,其中:
股票年化9.5%;
房地产年化9.2%;
非政府债券年化7.4%;
政府债券年化7.0%;
3个月期国债年化4.9%;
期间美国平均通胀率为3.8%,如果将通胀扣除的话,56年里GMP的实际年化收益为4.4%,其中:
股票年化5.5%;
房地产年化5.2%;
企业债券年化3.5%;
政府债券年化3.1%;
3个月期国债年化1.1%;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长周期里股票和房产的表现整体是最好的,每年跑赢通胀5%以上,是真正可以“生钱”的资产。
其次企业债和政府债也可以跑赢通胀,但收益率相对低不少,用来保值问题不大;最后才是国债,每年跑赢通胀1.1%,算是最稳健的选择了。
03
总的来说,由于资产的风险、收益性不同,我们可以参照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的配置进行资产规划。
首先我建议大家把资产划分为四个账户:
生钱的账户(50%)—股票、房产、股票基金、可转债
保值的账户(30%)—债券基金、固收信托
保本的账户(15%)—国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
开销的账户 (5%)—货币基金
由于如今很多人手头上都有几张信用卡,花呗也都有额度,因此透支几万到数十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把开销账户去掉也问题不大。
那么资产配置如下:
生钱的账户(50%)—股票、房产、股票基金、股权、可转债
保值的账户(30%)—债券基金、固收信托
保本的账户(20%)—国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
04
生钱账户
根据 历史 数据,只要配置股票、股票基金或者房产,长期大概率都可以做到财富增值。
生钱账户该配置多少比例呢?
GMP里股票和投资性房产等过去五十年 平均配置比例为50%左右。
A股从2008年崩盘之后,熊了7年才重新迎来牛市,要是60岁的老头子大规模配置股市的话,半只脚已经入土了股市却依然被套牢,因此老龄人配置太多股票显然不合常理。
但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用短期套牢风险去换取更多超额收益,非常值得。
至于具体配置多少比例,可根据 “80-年龄” 而定。
比如30岁的家庭,生钱账户可以配置50%,但如果年龄太大,就不适宜配置太多股市了,比如60岁,那么生钱账户只建议配置20%。
注意,任何股市类资产都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因此建议不要只盯着A股,适当全球化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股市的波动风险。
05
保值账户
保值资产,也就是长期至少能齐平通胀率的资产。
我们可以参照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从 历史 长河来看,高收益率的企业债和政府债券长期都可以略微跑赢通胀,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我们的保值资产,这部分 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配置了30% 左右,我认为也是个合理区间。
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保值资产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是信托和私募,目前固收类信托可以达到6~7%的年化收益率,因此保值问题也不大。
但问题是,信托都是100万起步,才能买的高门槛产品,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配置不起,因此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债券基金。
纯债基金以配置高等级企业债券为主,如果是混合债基还会适当配置一些可转债用来增强收益率,这类基金也具有一定保值的功能, 历史 年化收益率也基本都在5~7%之间。
06
保本账户
保本账户的钱不追求高收益,只求本金安全,是我们资产配置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美国由于没有理财产品的说法,因此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国债作为类保本型理财,而 国债在全球市场投资组合(GMP)也配置了20% .
但是国内除了国债之外还有很多选择,比如现今很多小银行的 5年期以上存款利率都可以达到5%以上 ,而且还可以享受50万以内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了。
此外,保险公司推出的一年期以上养老理财产品,以及券商推出集合资管计划等,利率都可以达到4.5%以上,而且风险也可控。
当然直接购买短债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自控力,甚至还可以购买年金险来锁定未来的现金流。
总之,保本资产的选择有很多,具体就不展开来说了。
End
最后,我改良了更适合国内行情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此图适合30岁家庭):
资产配置图
5%花钱账户(货币基金、创新银行存款);
15%保本账户(国债、银行存款、银行理财);
50%生钱账户(股票、投资性房产、股票基金、可转债);
30%保值账户(固收信托、混合债基、纯债基金)
建议大家都花点时间归类一下,计算自己目前的资产在四个账户的配比,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某一方面比例过重了~
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调整
❸ 资产配置——标准普尔图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一种好的生活,希望有足够多的钱支持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买更多的东西。
但是现实却非常的残酷,每天工作赚很多的钱,但钱却不够用,家庭也总是陷入经济问题当中。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掌握管理钱的方法,没有做好家庭资产配置。
美国一家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通过对十万个资金稳健增长的家庭的调查,总结出他们的理财方式,从而得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分配图。
一般家庭的账户分为四个。
第一个账户是3-6个月要花的钱,短期我们需要用的零散的钱,比如买菜,买衣服,聚餐,水电气费,占整个家庭账户的10%,这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账户。这个账户就需要灵活,随取随用。一般来说银行活期、货币基金(如余额宝…)都属于这个账户。
第二个账户是保命的钱,就是用来应对重疾和意外的,这是一个杠杆效用特别大的账户,在平时并没有什么用,只有当疾病和意外发生时就能撬动巨大的杠杆。
也只有这一个账户能够保障家庭在意外来临时不需要卖房卖车。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人身寿险,重疾险和意外险来为我们家庭做好保障。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这个账户为家庭创造高收益,往往是通过智慧用您最擅长的方式为家庭赚钱,包括投资的股票,基金,房产,债券等。
这个账户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也是需要的,因为它能够让自己家里的收益更大化。
同时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用于这个账户里的钱必须是对家庭经济没有多大影响的,毕竟用于这个账户里的钱投资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说亏了,不会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
第四个账户里的钱。是为了保本升值的钱,用来当做子女教育金,个人养老金,所以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且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收益不一定要高,但是一定要长期稳定。
这个账户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属,不能够随意去使用,而且每年都要有一定的存储金额进去。这比资金对于企业的人来说,一定是要受到法律保护,不能被用来抵债。
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未来的生活以及子女的教育不受到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分红险,年金保险,家族信托等方式来做好规划。
相信有很多朋友会说,我们家庭没有那么多钱用来投资理财,我们也不是那种中等资产的家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好保险规划。
这样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在生病时到处筹款,不至于在一家之主丧失劳动力的时候整个家都垮掉,也不至于在年老的时候没有更多的收入过好一点的生活。
资产规划不是绝对的,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都会有一些差异。只是重要的账户我们一定要存钱进去。
我们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掌握让钱增值的方法而已。
我是爱养生的保险规划师蒋莹,让你在健康的同时,掌握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
❹ 家庭资产配置之标准普尔图
无意发现家庭资产配置之标准普尔图,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世界公认的家庭资产配置准则
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分析机构,为全球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信用评级、指数编制、投资研究、风险评估和数据服务。美国股市最为着名的三大指数之一,“标普500指数”就是标准普尔公司于1957年编制的。
该公司曾 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 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过去30年家庭资产一直在稳步上升 。于是标准普尔公司深入分析总结他们的 家庭理财方式 ,最终提炼出一张成功理财的寻宝“地图”——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简称标普资产象限图 。
要花的钱,指的是日常的生活费开销,如衣食住行乐都包含在里面 ,大概要储备3-6个月的生活费才算充足,这样即使出现开支意外增大或者收入突然停止的情况,也可以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短期不受影响。
保命的钱,指的主要是用于保险保障的开支 ,尤其是现在癌症发病率正在逐步年轻化,一旦得了重大疾病,开支金额往往巨大,所以聪明的家庭总是未雨绸缪,提前为家人购买充足的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从而避免陷入因病返贫的困境。
生钱的钱,指的是用于投资的钱,主要以获取收益为目的 ,通过聪明地承担风险获取较高的收益,比如股票、房产、黄金、期货、外汇、实业等各种形式的投资。
保本升值的钱,指的是追求稳健增值的钱 ,这类资金未来有明确用途因此不能亏损,但短期暂时不用因此需要保值增值,比如子女教育金、养老金就属于这一类,此类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以安全为前提,然后能够适度增值更好。可主要投向货币基金、债券、定期存款、分红保险等稳健增值类产品。
身边常有:
全存银行 -- 起码买个货币基金,反正T+1就能出来,而且收益比银行活期高很多倍。
没有买任何保障类的保险 -- 这个对很多客户来说都是很危险的,保险一定要有,不管是拿5%的收入 还是 10%,总之一定要配置上
家庭房产占太大比例了,负债也很多 -- 如果房价不涨的话其实对家庭资产的危害挺大的。
所有存款都拿去炒股的 -- 风险太高
很多家庭属于 月光状态 ,收入不少,大花钱毫无节制
以上都不是很科学,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家庭资产配置,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
❺ 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是怎样的股票应该占多少
随着国家注册制的出台,股市行情的转好,居民对证券资产的配置热情进一步增强,但该不该入市?进多少比例合适?各类资产又该怎样配置?这已经是摆在各个家长面前的重大问题,毕竟与自己的财富有关,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并给出合理意见,仅供参考!❻ 家庭形成期的核心资产中股票和债权各占多少
2018年下半年我开始不断建议配置基金类资产,现在大家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而大家频繁接到各类基金营销电话或者短信已经是一年半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投资必须先人一步,提前布局,你要有发现投资机会的专业眼光。
一些朋友喜欢追逐热门基金,当然很多时候都是被各类基金销售给带入坑的。我记得2个月前还有不少朋友问我半导体芯片概念类基金,我的建议统一都是不买。现在结果出来了,半导体芯片概念类基金不但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而且自高点调整回落幅度已超过20%。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一些炒半导体芯片概念的股票已经腰斩了,也就是跌幅超过50%,哎,你想回本需要翻一倍啊!
这时候不要抱怨,想想都是什么样的基金销售让你买的?他到底懂不懂?如果是不懂,那就是他的无知害了你,如果他懂,那就是利益蒙蔽了双眼,明知是坑还让你毫无犹豫地跳进去。所以买基金的时候你应该咨询谁的建议?是基金销售吗?当然不是,它就是卖基金的,任何时候你问,他都会给出你应该买入的理由。这就好比你去地摊儿上买西瓜,问人家:瓜甜吗?这就是多此一问,他能说不甜吗?
哎呀,又扯远了,回归正题,说一说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基金、债券类资产到底该占多大比重。之前我也在文章中介绍过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方案,这个方案被全球众多投资机构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标准普尔公司推出的,普尔公司有160年历史了,是世界500公司,是全球顶级评级机构。这个方案认为基金等高收益类的资产应该占到家庭总资产的30%,而债券类等安全稳健的资产应该占据40%,也就是差不多权益类资产要占到家庭总资产的70%。
很多人就开始犯嘀咕了,这是不是风险太大了。你这个担心就好比是说普尔公司虽然很牛,但它这个方案是不是犯糊涂了,不好意思,我只能说人家这个方案是被无数世界顶级机构公认的。这就好比你自己学习成绩一般,有道数学题不会,然后你去请教你们班级经常数学满分的第一名,人家解答以后,你会怀疑它讲的是否正确吗?所以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当局者迷而已。你自己如果没有什么依据和专业度就去怀疑被公认的资产配置方案,你好好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到底那里来的自信?
最后给大家一组数据,美国最富有的1%的富豪们,他们家庭资产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比超过50%,而房产占比仅仅为7%;美国第二富有的9%的人群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近40%,房产占比大概25%;最后90%的普通人中,股票基金类资产占比仅为12%,房产占比妥妥超过65%;好吧,你想想自己是哪个类型?到底是顶级富豪们对呢还是普通人对呢?
最后想告诉大家,你应该配置多少比例的基金类资产和你有多少资产没一毛钱关系,无论你有100万还是一个亿,你的配置比例并不会因此产生多大变化。
❼ 家庭资产配置,值得一读
投资者需要有个框架:
股票投资的框架涉及很多行业的分析方法和估值方法,我以后再讲。 本篇文章主要是跳出股票的角度,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我们普通人怎么配置家庭资产,这篇文章融合了 达里奥 ,斯文森,巴菲特,张磊的成功精髓和我自己的思考,可能就是财务自由的圣杯, 请务必读完。
一 . 三位投资大师 财务自由的经验:配置3到5个 预期收益率 10%以上的弱相关资产,在弱有效市场 雇佣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有超额收益,长期持有,大周期内资产再平衡
1. 巴菲特的三种弱相关投资策略
在我学习高瓴资本的投资之前,影响最大的就是价值投资的祖师爷 巴菲特,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生涯有三大投资策略:低估值投资、合并套利投资及控股型投资 。 三大投资策略一块组合起来的绝妙之处在于三种投资策略之间是弱相关的 ,使得巴菲特不论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能够大幅超越市场指数。 其中和市场相关性最大的是低估值投资,也就是烟蒂股投资,而合并套利投资和市场是弱相关的。 如果低估投资继续下跌,则巴菲特会买入更多股票,从而转为控股型投资,而控股型投资就和市场弱相关了,巴菲特会介入公司经营,剥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将多余的资本进行分配,或者用来证券投资,通过上述手段将烟蒂公司的价值释放出来,因为和市场指数弱相关。 巴菲特的三大策略可见巴菲特是深入思考过如何搭配资产组合,一般职业投资的人是靠天吃饭,市场不好,压力会很大, 如何找到几种弱相关的投资及回报现金流,值得深思,巴菲特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方式。
2. 达里奥说 :“ 投资的圣杯就是找到10-15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并创建投资组合。 ”
中国有高瓴资本,美国有桥水基金,作为管理超过1600亿美元资金规模的桥水基金的执掌者,达利欧认为:资产配置有两个主要影响力,一个是增长,一个是通货膨胀。” 达里奥给了投资者一个干货: 投资的圣杯就是要找到15个或者更多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预期收益率 10%),创建自己的投资组合。详细看下面的图。
横轴是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数量,纵轴是年度资产组合的风险标准差,“年度资产组合的风险标准差”是金融学的一个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术语,数值越小风险越小,赚钱概率越大。
从上面一个图其实得出的结论就是: 资产数量越多,弱相关性越大,长期组合收益率越高。
3. 斯文森 的“耶鲁模式 ”
高瓴资本张磊的老师是耶鲁大学的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斯文森的投资业绩也非常优秀:年化接近17%的年均回报率持续20多年,最最关键的是这20多年里面只有1987年有负收益,并且仅仅只有-1%左右,包括2008年都是正收益。
大卫斯文森在他的着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披露了他 成功的三大原因:
二 . 搭建自己的4个弱相关资产组合,每种资产 都雇佣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 ,如果自己比较擅长也可以做。
虽然三位大师已经告诉了普通投资者怎么配置资产,但是 巴菲特的“控股型投资”和 斯文森的“另类资产”对于普通人很难落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个可以落地的大类资产,我的理念是: 每年年初制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目标比例,然后每一类的资产全部交给有能力的管理人来管理,如果自己擅长,也可以自己亲自下场投资。
1. 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包括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一级市场股权的投资我这篇文章不展开,今天只写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包括 A股,港股 ,美股三个市场的投资 ,随着A股市场的开放,这三个市场的相关性越来越大,我把这三个市场的投资作为同一类资产 。股权投资的配置用两个思路:① 选择每个市场的优势行业,配置行业基金 。② 选择过去10年优秀的基金管理人。A股和港股是弱有效市场 ,我建议用 主动基金 ,基金经理的能力完全对的起付出的管理费,美股市场是强有效市场,我建议用被动基金。
① 选择每个国家或者市场的优势行业配置行业基金
高瓴资本重仓中国,重点投资了 消费,医药,TMT,企业服务四大领域,我根据高瓴资本的持仓挖掘了三只长牛基金,主要是 对应消费,医药,TMT三个行业 ,国内暂时还没有专业企业服务领域的基金,主要是因为企业服务这个行业中国刚开始发展,预期未来3年会有大量企业服务的公司IPO。
② 根据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 ,适合在行业基金高估值的时候选择
耶鲁基金能够长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在每一个大类资产领域雇佣到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国内市场 我最信赖四位主动基金管理人:
2 . “固收+” 资产
没有受过股权类资产的伤,就不知道“固收+”资产的好,这类尤其是适合稳健和年龄大一些的投资者,追求资产的稳定增长,同时这一类资产 和 股权类 相关性不大。
“固收+”资产主要 以债券为基础 ,再辅助定增,可转债,打新,小部分蓝筹股票为增益分量 ,最高可以达到10%到15%左右的收益。
我挑选了国内比较优秀的“固收+”资产,股票仓位都在25%以下:
3. 低风险投资
低风险投资是一个与股票市场弱相关或者负相关的领域,同时有明确的最大亏损或者有一定的安全垫的投资,简单说 就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我原来写过一个折价17%重仓高瓴资本赛道的封闭基金,银华科创 封闭基金就属于一种低风险投资,它当时有17%的安全垫折价,持有2年时间 17%的折价会慢慢收敛到 0,投资者赚的两部分收益:1. 基金净值增长的收益 2. 折价收敛的收益。
还有前两年大火的A股 可转债打新,港股打新, A股线下打新 这些都属于 低风险投资,只要坚持 勤奋 不怕麻烦,多开账户,就能赚到不错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不受大盘走势很大的影响。
投资者想获取这个收益可以通过两个方法:
同时持有2种弱相关资产的优势:
假设你总资产100万,其中股票资产70万(价值投资,年收益 20%), 打新资产30万(低风险投资,年收益 20%)。因为一个原因股票市场突然大跌,70万股票资产缩水20%到 56万,然后把这30万打新资产 补仓到股票投资里面,后期股票资产又涨了20%, 你的总资产变成 103万,通过持有两种弱相关的资产获利 3万。
4. 优质地产或者Reits资产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接触的两个大类资产是优质股权和优质房产,地产这一块我不熟悉,而且起点也很高,超过我的能力圈,大家有需求可以咨询专业的房产置业顾问。
我只说Reits资产,REITs也叫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或者叫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我们常见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不太一样,REITs只投资房地产或者其他不动产,然后租出去,靠收租金赚钱,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一起凑钱买房,然后做包租公包租婆收租金。
REITs 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年都会把当年利润的90%,分给投资者, 据 历史 数据统计, 从1997年到2017年的这20年时间里,美国REITs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1.9%。
另外REITs投资门槛低,几十、几百、几千元就可以参与,流动性也不错,可以像股票一样随时买卖,所以REITs在国外非常受欢迎。
投资领域也从最初的房地产拓宽到酒店仓储、工业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成为专门投资不动产的成熟金融产品。
本次中国版的REITs主要投资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政府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产生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至于为什么本次推出的是基建REITs,而不是住宅和公寓的,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当前房价较高,政府对房地产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而且,国内租金回报率太低,一二线城市只有不到3%,房地产REITs毫无竞争力。
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基建投资的火热期,需要大量的资金。
国内A股市场现在只有一个Reits 基金 : 鹏华万科REITs(场内:184801),这个基金也不是纯正的reits , 50%基金资产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前海万科公馆),50%基金资产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从这点看,不是纯粹意义上的RE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