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股票价格制定
股票定价模型
-、零增长模型
二、不变增长模型
三、多元增长模型
四、市盈率估价方法
五、贴现现金流模型
六、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七、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八、可转换证券
九、优先认股权的价格
-、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模型假定股利增长率等于零,即G=0,也就是说未来的股利按一个固定数量支付。
[例]
假定某公司在未来无限时期支付的每股股利为8元,其公司的必要收益率为10%,可知一股该公司股票的价值为8/0.10=80元,而当时一股股票价格为65元,每股股票净现值为80—65=15元,因此该股股票被低估15元,因此建议可以购买该种股票。
[应用]
零增长模型的应用似乎受到相当的限制,毕竟假定对某一种股票永远支付固定的股利是不合理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在决定普通股票的价值时,这种模型也是相当有用的,尤其是在决定优先股的内在价值时。因为大多数优先股支付的股利不会因每股收益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由于优先股没有固定的生命期,预期支付显然是能永远进行下去的。
二、不变增长模型
(1)一般形式。如果我们假设股利永远按不变的增长率增长,那么就会建立不变增长模型。
[例]假如去年某公司支付每股股利为1.80元,预计在未来日子里该公司股票的股利按每年5%的速率增长。因此,预期下一年股利为1.80×(1十0.05)=1.89元。假定必要收益率是11%,该公司的股票等于1.80×[(1十0.05)/(0.11—0.05)]=1.89/(0.11—0.05)=31.50元。而当今每股股票价格是40元,因此,股票被高估8.50元,建议当前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出售该股票。
(2)与零增长模型的关系。零增长模型实际上是不变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特别是,假定增长率合等于零,股利将永远按固定数量支付,这时,不变增长模型就是零增长模型。
从这两种模型来看,虽然不变增长的假设比零增长的假设有较小的应用限制,但在许多情况下仍然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但是,不变增长模型却是多元增长模型的基础,因此这种模型极为重要。
三、多元增长模型
多元增长模型是最普遍被用来确定普通股票内在价值的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一模型假设股利的变动在一段时间7、内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预测,在此段时间以后,股利按不变增长模型进行变动。因此,股利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在股利无规则变化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
第二部分包括从时点T来看的股利不变增长率变动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因此,该种股票在时间点的价值(VT)可通过不变增长模型的方程求出
[例]假定A公司上年支付的每股股利为0.75元,下一年预期支付的每股票利为2元,因而再下一年预期支付的每股股利为3元,即
从T=2时,预期在未来无限时期,股利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即0:,Dz(1十0.10)=3×1.1=3.3元。假定该公司的必要收益率为15%,可按下面式子分别计算V7—和认t。该价格与目前每股股票价格55元相比较,似乎股票的定价相当公平,即该股票没有被错误定价。
(2)内部收益率。零增长模型和不变增长模型都有一个简单的关于内部收益率的公式,而对于多元增长模型而言,不可能得到如此简捷的表达式。 虽然我们不能得到一个简捷的内部收益率的表达式,但是仍可以运用试错方法,计算出多元增长模型的内部收益率。即在建立方程之后,代入一个假定的伊后,如果方程右边的值大于P,说明假定的P太大;相反,如果代入一个选定的尽值,方程右边的值小于认说明选定的P太小。继续试选尽,最终能程式等式成立的尽。
按照这种试错方法,我们可以得出A公司股票的内部收益率是14.9%。把给定的必要收益15%和该近似的内部收益率14.9%相比较,可知,该公司股票的定价相当公平。
(3)两元模型和三元模型。有时投资者会使用二元模型和三元模型。二元模型假定在时间了以前存在一个公的不变增长速度,在时间7、以后,假定有另一个不变增长速度城。三元模型假定在工时间前,不变增长速度为身I,在71和72时间之间,不变增长速度为期,在72时间以后,不变增长速度为期。设VTl表示
在最后一个增长速度开始后的所有股利的现值,认-表示这以前所有股利的现值,可知这些模型实际上是多元增长模型的特例。
四、市盈率估价方法
市盈率,又称价格收益比率,它是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反之 ,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
如果我们能分别估计出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那么我们就能间接地由此公式估计出股票价格。这种评价股票价格的方法,就是“市盈率估价方法”。
五、贴现现金流模型
贴现现金流模型是运用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来决定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的。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由于现金流是未来时期的预期值,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返还成现值,也就是说,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于股票来说,这种预期的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预期支付的股利,因此,贴现现金流模型的公式为
式中:Dt为在时间T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相联系的预期的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 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
在这个方程里,假定在所有时期内,贴现率都是一样的。由该方程我们可以引出净现值这个概念。净现值等于内在价值与成本之差,即
式中:P为在t=0时购买股票的成本。
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被低估价格,因此购买这种股票可行;
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小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被高估价格,因此不可购买这种股票。
在了解了净现值之后,我们便可引出内部收益率这个概念。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如果用K*代表内部收益率,通过方程可得
由方程可以解出内部收益率K*。把K*与具有同等风险水平的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用K表示)相比较:如果K*>K,则可以购买这种股票;如果K*<K,则不要购买这种股票。
一股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时存在着一个麻烦问题,即投资者必须预测所有未来时期支付的股利。由于普通股票没有一个固守的生命周期,因此建议使用无限时期的股利流,这就需要加上一些假定。
这些假定始终围绕着胜利增长率,一般来说,在时点T,每股股利被看成是在时刻T—1时的每股股利乘上胜利增长率GT,其计
例如,如果预期在T=3时每股股利是4美元,在T=4时每股股利是4.2美元,那么不同类型的贴现现金流模型反映了不同的股利增长率的假定。
六、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开放式基金由于经常不断地按客户要求购回或者卖出自己公司的股份,因此,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分为两种,即申购价格和赎回价格。
1.申购价格
开放式基金由于负有在中途购回股票的义务,所以它的股票‘般不进入股票市场流通买卖,而是主要在场外进行,投资者在购入开放式基金股票时,除了支付资产净值之外,还要支付一定的销售附加费用。也就是说,开放公司股票的申购价格包括资产净值和弥补发行成本的销售费用,该附加费一般保持在4%一9%的水平上,通常为8.5%,并且在投资者大量购买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格、资产净值和附加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例如;某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净值为10元,其附加费为8%,则其申购价格为10/(1?%)=10.87元。
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该附加费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计费的开放式基金,其销售价格直接等于资产净值,投资者在购买该种基金时,不须交纳销售费用,也就是说
申购价格=资产净值
可见,无论是计费式还是不计费的开放式基金,其申购价格都与其资产净值直接相关,成正比例关系。
2.赎回价格。
开放式基金承诺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投资者的个人意愿赎回其股票。对于赎回时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开放式基金来说,
赎回价格=资产净值
有些开放式基金赎回时是收取费用的,费用的收取是按照基金投资年数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赎回费率,持有基金券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当然也有一些基金收取的是统一费率。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式基金的赎回价格与资产净值、附加费的关系是
赎回价格=资产净值+附加费
可见,开放式基金的价格仅与资产净值密切相关(在相关费用确定的条件下),只要资产净值估算准确,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没有任何问题。
七、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除受到上述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杠杆效 应高低程度的影响。封闭式基金发行普通股是一次性的,即:基 金的资金额筹集完后就封闭起来,不再发行普通股。但是由于管理上的需要,这类公司亦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和公司债券,作为资本结构的一部分,形成末偿优先债券,并且能获得银行贷款。这对公司的普通股的股东来说,他们的收益就要受到杠杆作用的影响。优先证券对资产和收益有固定的权利。因此,当公司资产和收益总值(利息和优先股股息支付的收益)上升时,普通股的股 东收益就会增加,他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股息,而且还能获得资本收益。也就是说,当基金资产价值提高时,基金普通股增长更快;反之,当基金资产价值下降时,基金普通股也下降更快。这种杠杆效应往往使某些封闭式基金公司的普通股市场价值的增减超过总体市场的升降。封闭式基金由于不承担购回其股票的义务,其股票只有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才能回收,以及有时由于杠杆效应的影响,使得封闭式基金的普通股价格不如开放式基金的普通股价格稳定,它们 的价格就如同一个商业性公司的股票价格一样,其单股资产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着-个显着的离差。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可以利用普通股票的价格决定公式进行。
八、可转换证券
1.可转换证券的价值
可转换证券赋予投资者以将其持有的债务或优先股按规定的价格和比例,在规定的时间内转换成普通股的选择权。可转换证券有两种价值: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
(1)理论价值。可转换证券的理论价值是指当它作为不具有转换选择权的一种证券的价值。估计可转换证券的理论价值,必须首先估计与它具有同等资信和类似投资特点的不可转换证券的必要收益率,然后利用这个必要收益算出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我们可以参考本章第一节中有关债券估价部分。
(2)转换价值。如果一种可转换证券可以立即转让,它可转换的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转换比率的乘积便是转换价值,即
转换价值=普通股票市场价值×转换比率
式中:转换比率为债权持有人获得的每一份债券可转换的股票数。
2.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
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格必须保持在它的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之上。如果价格在理论价值之下,该证券价格低估,这是显然易见的;如果可转换证券价格在转换价值之下,购买该证券并立即转化为股票就有利可图,从而使该证券价格上涨直到转换价值之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引入转换平价这个概念。
(1)转换平价。转换平价是可转换证券持有人在转换期限内可以依据把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的每股价格,除非发生特定情形如发售新股、配股、送股、派息、股份的折细与合并,以及公司兼并、收购等情况下,转换价格一般不作任何调整。前文所说的转换比率,实质上就是转换价格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转换平价=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转换比率
转换平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字,因为一旦实际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到转换平价水平,任何进一步的股票价格上升肯定会使可转换证券的价值增加。因此,转换平价可视为一个盈亏平衡点。
(2)转换升水和转换贴水。一般来说,投资者在购买可转换证券时都要支付一笔转换升水。每股的转换升水等于转换平价与普通股票当期市场价格(也称为基准股价)的差额,或说是可转换证券持有人在将债券转换成股票时,相对于当初认购转换证券时的股票价格(即基准胜股价)而作出的让步,通常被表示为当期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公式为
转换升水=转换平价一基准股价
转换升水比率=转换升水/基准股价
而如果转换平价小于基准股价,基准股价与转换平价的差额就被称为转换贴水,公式为
转换贴水=基准股价一转换平价
转换贴水比率=转换贴水/基准股价
转换贴水的出现与可转换证券的溢价出售相关。
(3)转换期限。可转换证券具有一定的转换期限,它是说该
证券持有人在该期限内,有权将持有的可转换证券转化为公司股票。转换期限通常是从发行日之后若干年起至债务到期日止。
[例]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年利率为10.25%,2000年12月31日到期,其转换价格为30元,其股票基准价格为20元,该债券价格为1200元。
转换率=1200/300=40
转换升水=30?0=10
转换升水比率=10/20=50%
九、优先认股权的价格
优先认股权是指在发行新股票时,应给予现有股东优先购买新股票的权利。其做法是给每个股东一份证书,写明他有权购买新股票的数量,数量多少根据股东现有股数乘以规定比例求得。一般来说,新股票的定价低于股票市价,从而使优先认股权具有价值。股东可以行使该权利,也可以转让他人。
1.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优先认股权通常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或说此时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含有分享新发行股票的优先权,因此称为“附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求得。
M-(RN+S)=R (1)
式中:M为附权股票的市价;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股权数;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该式可作以下解释: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前购买1股股票,应该付出市价M,同时也获得1股权;投资者也可购买申购l股新股所需的若干股权,价格为及RN,并且付出每股认购价S的金额。这两种选择都可获得1股股票,唯一差别在于,前一种选择多获得l股权。因此,这两种选择的成本差额,即M-(RN+S),必然等于股权价值R。
重写方程,可得
R=(M-S)/(N+1) (2)
[例2.14]如果分配给现有股东的新发行股票与原有股票的比例为1:5,每股认购价格为30元,原有股票每股市价为40元,则在股权登记日前此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为
40-30/5+1=1.674元
于是,无优先认股权的股票价格将下降到
40-1.67=38.33(元)
2.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在股权登记日以后,股票的市场价格中将不再含有新发行股票的认购权,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此时就被称为“除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得到。
M-(RN+S)=0 (3)
式中:M为除权股票的市价;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数;S看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此式原理与公式(1)完全一致。投资者可在公开市场购买1股股票,付出成本M,或者,他可购买申购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并付出 l股的认购金额,其总成本为RN+S。这两种选择完全相同,都是为投资者提供l股股票,因此成本应是相同的,其差额为0。
把公式(3)进行改写,可得
R=(M-S)/N (4)
在前面例子中,除权后,队股权的价值应为
(38.33-30)/5=1.666(元)
3.优先认股权的杠杆作用。
优先认股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它能提供较大程度的杠杆作用,就是说优先认股权的价格要比其可购买的股票的价格的增长或减小的速度快得多。比如说,某公司股票在除权之后价格为15元,其优先认股权的认购价格为5元,认购比率为1;4,则其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15?元)/4=2.5元。假定公司收益改善的良好前景使股票价格上升到30元,增长100%,则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25?)/4=6.25元,增长(6.25?.6.25+5)/2.5=150%,远快于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
Ⅱ 【模型风险】商业银行模型风险管理
KPMG着作。
除以监管合规为目的,商业银行也将模型风险管理作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文化的方式。
模型风险管理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各个环节中。本次我们将以模型风险管理为专题,结合模型风险管理的背景及各国监管要求,分析目前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给出解决方案,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模型广泛的应用于银行业的各个环节中。其中,风险和合规领域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及反洗钱等方面;业务和财务领域主要包括算法交易、转移定价、收入优化、成本分配、人力资源配置、估值与定价、减值、损益预测、营销策略等方面。
模型是指应用统计、经济、金融或数学理论,以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假设将输入数据处理为量化结果的定量方法或系统。模型亦包括,将部分或全部基于专家判断的定性输入转化为定量输出的方法。模型风险是基于错误的模型输出或对模型输出的误用,而对决策造成的不利后果。模型风险可能导致财务损失、业务和战略决策不当,最终可能损害银行的利益及声誉。
模型风险管理对银行非常必要,除了满足监管要求和期望之外,还能通过有效的模型风险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主要包括:
一是提高模型风险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地位,将操作风险下设模型风险的管理模式提升为模型风险与其他各风险平行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强化风险文化;
二是提高模型风险管理能力可减少基于不正确的模型结果所做出的决策,进而降低银行的声誉风险或财务风险;
三是在信贷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环节中使用恰当的评级或者定价模型,可帮助银行优化交易策略,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和损益管理。
美联储于2011年4月首先发布了模型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SR 11-7号文《模型风险管理监管指引》,该文明确了模型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模型风险管理定义、模型实施、模型验证、以及模型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等内容。
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局(PRA)于2018年4月发布了PS7/18号文《压力测试模型风险管理原则》,该文规定模型风险管理应用机构应采纳压力测试模型,协助各机构落地实施用于识别和管控压力测试模型风险的政策和流程。
欧洲中央银行于2018年10月发布了《欧洲中央银行内部模型指南》,其中第一章 “一般主题”规定了模型风险标准。
波兰金融监管局于2015年7月发布了《Recommendation W on Model Risk Management in Banks》,该文为模型风险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南和通用标准。
加拿大联邦金融机构监督办公室于2017年9月发布了E-23号文《存款机构模型风险管理》,该文对模型风险的重要性、模型管理周期、外部供应商(模型)产品、外资银行子公司模型、针对模型的内部审计、模型存储库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挑战1 模型风险管理的范围
目前,大多数银行所使用的模型数量和覆盖范围会持续增长,以便更广泛的涵盖各部门和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同时,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在提升相关业务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也对模型的持续监控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挑战2 模型风险的量化
模型风险的计量方法在业界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同时模型风险的复杂性在不断升高,若银行缺乏模型风险管理,将面临较大挑战。
挑战3 模型风险管理的目的
除以监管合规为目的,银行也将模型风险管理作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文化的方式。银行须建立模型风险管理的授权机制以及各模型清晰的管理边界。同时,高管层的参与可确保模型风险管理不仅被视为合规行为,更是银行经营战略的一部分。
挑战4
基础设施和技术
随着对模型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银行需建立流程标准化、验证测试自动化、持续监控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来有效评估模型风险。其中,一个完整且标准化的模型存储库是所有流程和管控的重要基础。
模型风险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架构和管理工具,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第一 设置健全的模型风险治理架构
强大的模型风险管控机制需要一个有效的治理架构,三道防线是一个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立体式完整系统,不是孤立的,更不能相互替代,只有确保三道防线各司其职,才能建立全面有效的模型风险管控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确保模型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性,必须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同时,在有效的治理架构下,银行需要设置与模型规划一致的风险偏好,与其他类型风险相同层级的风险指标,以及一系列模型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这些举措都是确保模型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石。
第二 使用六大模型风险管理工具
集成:将所有模型信息集成在利益相关方可访问的共享存储库
评估:评估模型风险相关指标,以实施监测预警
跟踪:跟踪整个生命周期(批准日期、执行日期、修改日期及情况等)
量化:根据整合后的信息对模型风险进行量化
报告:生成报告,便于上报模型管理信息
纠正:对失效或者预警的模型执行纠正措施
第三 建立完整的模型生命周期
模型生命周期以模型开发为始,经模型验证、实施投产至持续监控等环节,涉及模型管理的所有相关方,包括模型委员会、模型负责人、模型开发人员、以及模型验证人员。各相关方的职责分别为:
第四 建立模型风险管理系统
模型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可将模型风险管理流程标准化,提高验证测试自动化程度,具体功能包括模型全流程管理、模型存储库管理、模型风险评估、文档管理、报告和模型风险管理视图等功能。
由于模型风险管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建议各家银行参考国际监管要求及领先同业实践,尽早着手落实。毕马威可提供模型风险管理领域咨询和系统应用方面的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治理架构、管理工具、模型生命周期,以及模型风险管理系统。
Ⅲ 股票价值评估
股票的价格受经济周期、行业、财务状况、庄股资金、前期套牢盘、品牌价值、渠道优势等等,主要财务状况的角度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如果一只股票的财务状况好的话,其价格低于价值,总有一天在流动性宽泛的时候,会涨上去的。这也就是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啊
格雷厄姆使得人们对股票回归到“投资”这个概念,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股票价值投资方法。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 资产价值 、盈利价值、成长性价值。
1、市净率法:关键是要考虑行业风险
市净率指的是股票的市价除以公司的净资产所得比率。这种方法认为,股票的价值等于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挑选股票,就要选择股价远远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股票。股票市场上股价低于账面净资产的公司越来越少,要找到这样的股票变得很困难。但这套方法也有问题。例如,巴菲特严格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买进了价格低于账面净值的新英格兰纺织业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的股票。但巴菲特很快就发现,虽然他购买的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看起来没有什么投资风险,可是正应了那句老话“便宜没好货”,这些公司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道理很简单,这些公司的股票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为其业务不景气。在目前的中国股市中则体现为钢铁类股票,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破净资产价格了啊
股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账面价值表明过去的累计投入,而股票价值表明的是未来预计所得;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股票价值是一个经济概念。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如果有两个小孩,用相同的钱让他们都读到大学毕业,那么这两个孩子的账面价值是相等的,可是,两个孩子都读到大学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前途完全一样,这表明他们的内在价值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根据公司的账面价值来评估公司的股票价值。
2、市盈率法:判断其成长性和速度
那什么因素决定公司的股票价值呢?巴菲特认为,股票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呢?每股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后来,人们研究出了用“市盈率”这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盈力能力。“每股市价”除以“每股收益”就得到了公司的市盈率。
市盈率模式又称康贝尔—席勒模型,是由哈佛大学的约翰.Y.康贝尔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罗伯特.J.席勒教授共同创立的一种价值评估模型。所反映的是公司按有关折现率折算的盈利能力的现值,它的数学表达式为P/E。其实,市盈率模式是现金红利贴现模型的一种直观的体现,集中于发现某个企业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类似企业而言是更更宜还是更昂贵。
巴菲特的选股策略是:在大盘大跌的时候,就大量购进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股票。这个方法的风险在于购买盈利不稳定的公司的股票风险更大。市盈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越是业绩优秀的公司,市盈率就越高。在遇到业绩优秀、市盈率高的公司的时候,这时,巴菲特往往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道究竞是该买还是不该买。“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绩优的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公司”。巴菲特。
3、未来现金流量估值法:判断账面真实程度
注重现金流量表阶段为了抑制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造假行为,用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这个更准确的盈利能力指标来估计公司的股票价值。人们普遍使用扣除折旧、利息与税收前的盈余(EBITDA)作为公司现金流量的近似值。实际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造假行为。只能做为选股时观察有无假账的参考指标。但未来现金流量估值法却将其用于评估公司股票的价值,实在勉为其难,这样的价值评估也不可能会很准确。
现代的财务理论界和实物界都趋向于一个共识,即企业由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财务弹性及企业内部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虽然对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不同,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也可能不同,但一般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是认为企业的价值应该等于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
4、净资产收益率法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来自公司损益表中的净利润去除以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所得的比率。这个指标反映公司管理层利用股东投入的资本实现了怎样的经营效率。巴菲特多次重申,评估公司价值的最重要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这家公司的股东投资回报率越高。
关键的价值促动因素是推动企业价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经济附加值的角度,只有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时,才会产生价值(EVA)。
从经济附加值的计算公式看:经济附加值=税后营业净利润—投资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只有投资的收益超过资本成本,投资才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公司的市场价格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营运价值,是对公司当前正在营运业务市场价值的一种度量;第二个是公司的未来价值,用于度量公司期望增长价值的贴现值。
5、剩余收益估值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基础的股票价值评估方法
剩余收益估值法主要采取以下步骤来计算股票价值:
剩余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一股权资本成本)×净资产
股票价值=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剩余收益的现值
这就是着名的剩余收益模型。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共同作用,剩余收益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会计在价值评估方面的不足。
6、现金红利贴现模型:主要适用于长期投资
现金红利贴现模型是证券分析师用来测量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公司价值的定量工具,这一模型的本质是指公司股票的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模型认为,对于时间范围无限长的投资者或从实际考虑,即中长线投资者,决定价值的基本因素是股息流,固定股息增长率现金红利贴现模型只能关注公司的预期红利以及贴现率,而在中国年轻的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重视的往往不是上市公司股息发放的多少,而是资本利得。此种方法主要还是适用于长线投资者。
股利贴现模型,通过将未来的股利贴现计算出股票的价值。其数学公式为:D为股票的内在价值,Di为第i期的股利,r为贴现率。根据对股利增长率的不同假定,股利贴现模型可以分为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二阶段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实用性分析:股利贴现模型适用于经营状况稳定、有稳定的股利发放的企业,但因为股利发放因各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即使两个业绩和规模相当的企业,也可能因为股利政策的不同,经股利贴现模型计算出的价值出现很大的差别。对于股市中很少发放股利的公司,或者出现亏损而暂时不能发放股利的公司,该模型不是很适用。
7、贴现率法:主要用于判断经济周期
最简单的贴现率,一般参照长期国债利率。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通过对贴现率的研究,来判断经济周期的变化,在低谷时买进股票,在高峰时卖出股票。
Ⅳ 计算股票价值
按中国股票市场监管层的规定,上市公司每年要提供年报、中报和季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中,投资者要重视下面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和项目:
(1)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这是股市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每股盈利付出的价格。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代表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反之是并不看好该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市盈率也是一个评价该股票投机和泡沫成份的指标。如果市盈率高并超出该股票的成长性,这是庄家和跟庄者的投机操作,这时投资者要离开该股票,防止掉入庄家和跟庄者的多头陷阱。
(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
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财务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对股东的回报能力。该指标可以用逐年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评价一个公司的成长性,也可以和其他公司进行对比,找出公司之间的经营差距。
要了解和研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构成情况。上市公司利润包括主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只有主营业利润收入才是决定公司长期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靠买卖股票、资产置换、政府补贴、一段时期的税收返还和减免、处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收入以及其他营业外收入都不能代表公司的持久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如果一个公司的主营业收入利润长期处在总利润的50%以下,那么这个公司的获利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就值得怀疑。
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陷阱和虚假利润。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将呈几十倍地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像力学中的杠杆作用一样,杠杆一头的长度就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个市盈率为30的上市公司,每股的净利润是1元,它的股价就可卖到30元。很多上市公司和庄家正是利用这个市盈率杠杆在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搞虚假资产重组和控制股价。例如流通股(总股本没有不流通股)是1亿股的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进入ST行业,股价下降到每股5元。第二年,该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它的母公司无偿地获得了一个亿的利润,这一年达到每股1元的收益。上市公司在拿到1亿元的利润后,母公司便与庄家联手玩“重组”概念。在划出1亿元利润之前,他们在股票市场上早就投机收购了5000万股的流通股。这时得到一个亿利润的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出该公司已“扭亏为盈”,每股有1元的“盈利”,庄家和跟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把股票价格从每股5元投机拉升到30元。当庄家和跟庄者与母公司将把这5000万筹码卖出后,他们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再达到12.5亿元。这个巨额收益远远超过母公司无偿划出的那1亿元的利润。投资者如果仅以净利润的增加为标准来购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将是一种严重失误,最终掉进了上市公司的报表陷阱里。
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包装和陷阱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合法地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如改变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延长或减少折旧率的年限,可使折旧费用减少,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反之利润减少。上市公司的应收账、呆账和坏账的处理也可用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如产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过低和过高估价也是上市公司增减利润的手段。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借款数额巨大,借款利息的资本化成为调控利润的手段。会计账目中的巨额冲销可以把公司以后的损失提前确认并把现在的损失延后确认。总之,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公司利润的名目繁多,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上市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利润。他们通用的手法是与母公司及相关的子公司搞合作投资,最后达到配股和影响股价的目的。关联的购销业务可以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用转嫁成本的方法调控利润。关联的资产租赁和资金拆借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利润手段。
●地方政府的扶持和财政补贴可增加公司的利润。地方政府为了让一些公司达到上市标准、上市公司的配股标准以及上市公司摘掉ST和PT的“帽子”,地方政府通过采用财政补贴、减免利息、降低税收和低价给予土地资源等手段达到增加公司利润的目的。
(3)每股股息的分配
每股股息的分配是评价一个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一个重要指标。股息的分配包括现金分红、送红股和配股,股东从这些回报中得到投资的增值。尽管一些公司年年盈利,但从来不给股东回报,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投资者最好远离。每股股息的分配也应该从纵向和横向进行对比,挖出它的投资价值。每年回报递增的公司股票是长线投资的首选股票。
(4)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总股本
每股净资产体现上市公司的资本扩张能力。每股净资产逐年增加说明上市公司不断扩张壮大,反之不断缩小。
(5)市净率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把股价和每股净资产联起来,市净率越高,资产越优良。高科技股、IT行业和新兴行业都有较高的市净率。
(6)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给投资带来的收益就越高。
(7)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率反映每花掉1元费用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对于投资者来说,该指标越高,给投资者带来的利润越高。
(8)销售净利润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润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给公司带来的净利润量,评价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高,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
(9)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这一比例越高,债权人的安全性越高。但这个比例过高,则表明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较低,流动资金闲置严重。一般流动比率为2左右较为合适。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不同,流动比率也不同,商业类公司可偏低。
(1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应收账款周期越短,资金回收越快。否则上市公司的资金过多地滞留在应收账上,会影响资金正常的周转。
(11)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比率反映的是偿还债务的保险程度。从债权人来说,这一比率越高,偿还债务能力越差。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负债比率高,表明当上市公司资本利润率大于借款支付的利率时,股东所得利润将增加。
(12)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现金负债
现金比率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也是盈利的资本。过高的现金比率将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新股上市,新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很高,长期保持在过高的水平,说明现金并没有投到新的项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