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在对象之间定义了一对多的依兄清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依赖它的对象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其实就是发布订阅模式,发布档尘弯者发布信息,订阅者获取信息,订阅了就能收到信息,没订阅就收不到信息。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四种角色:抽象主题、具体主题、抽象观察者、具体观察者。
抽象主题(Subject):该角色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定义了增加、删除、通知观察者对象的方法。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该角色继承或实现了抽象主题,定义了一个集合存入注册过的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给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通知。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该角色是具体观察者的抽象类,定义了一个更新方法。
具体观察者(ConcrereObserver):该角色是具行闷体的观察者对象,在得到具体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㈡ 观察者模式的介绍
观察者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发布(publish )-订阅(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View)模式、源-收汪则亩听者(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一种。在此种模式中,一个目困森标物件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物件,并且在它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通常透过呼叫各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实现事盯枯件处理系统。
㈢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Observer)模式又名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GOF给观察者模式如下定义:定义渗山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在这里先讲一下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因此系统的每个对象应该将重点放在问题域中的离散抽象上。因此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对象只做一件事情。这样在开发中也就带来了诸多的好处:提供了重用性和维护性,也是进行重构的良好的基础。
因此几乎所有的设计模式都是基于这个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的。观察者模式的起源我觉得应该是在GUI和业务数据的处理上,因为现在绝大多数讲解观察者模式的例子都是这一题材。但是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决不仅限于此一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观察者模式的组成部分。
1)抽象目标角色(Subject):伏数目标角色知道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观察同一个目标。并且提供注册和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接口。目标角色往往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抽象观察者角色(Observer):为那些在目标发生改变时需要获得通知的对象定丛厅中义一个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角色主要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3)具体目标角色(ConcreteSubject):将有关状态存入各个ConcreteObserver对象。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向它的各个观察者发出通知。
4)具体观察者角色(ConcreteObserver):存储有关状态,这些状态应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实现Observer的更新接口以使自身状态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在本角色内也可以维护一个指向ConcreteSubject对象的引用。
㈣ 观察者模式的过程
实现观察者模式有很多形式,比较直观祥侍的一种是使用一种“注册——通知——撤销注册”的形式。下碧轮面的三个图详细的描述了这样一种过程:
观察者告诉被观察者要撤销观察,被观察者从容器中将观察者去除。
观察者将自己注册到被观察者的容器中时,被观察者不应该过问观察者的具体类型,而是应该使用观察者的接口。这样的优点是:假定程序中还有别的观察者,那么只要这个观察悔宴信者也是相同的接口实现即可。一个被观察者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当被观察者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可以将消息一一通知给所有的观察者。基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这一点为程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㈤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观察者模式又称为发布订阅模式。一个发布者对应多个订阅者,一旦发布者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订阅者将收到订阅事件。
先看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我们使用想浏览Java相关的文章,于是我们点击订阅了薯团[Java专题],当[Java专题]有新文章发布就会推送给我们,当然其他人也可以订阅[Java专题]并收到[Java专题]的推送。这就是观察者。 定义对象间的一对多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主动更新。在观察者模式中,多个订阅者成为观察者(Observer),被观察的对象成为目标(Subject)。
实现观察者模式的方法不只一种,但是以包含Subject与Observer接口的类设计的做法最常见。(Java API 内置观察者模式用的是Observer接口与Observable类)
观察者模式UML图:
先定义观察者模式数源橘的接口
在观察者模式的实现上,有推模式和拉模式两种方式。
上面例子中
void updateByPush(Object obj) 就是推模式;
void updateByPull(Subject subject)就是拉模式
java.util包内包含最基本的Observer接口与Observable类(其实对应的就是Subject类)
我们看一下Observer源码
我们看到update更新方法有两个参数:Observable、Object,可见Java API 内置观察者模式同时支持[拉]和[取]
我们再来看看Observable类源码
注意Observable是一个类,而不是接口,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如果某个类想同时具有Observable类和另一个超类的行为,就会陷入两难,毕竟Java不支持多重继承。
有点需要特别提一下的就是,Java API 内置的Observable需要调用一下 setChanged();观察者才能收到推送,我们看一下源码,发现notifyObservers方法里有判断changed的状态为true才去通知观察者。
我们自己实现观察者模式的时候是没有这一点的,那加上这一个标志位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更灵活,Observable类只提供这个boolean值来表明是否发生变化,而不定义什么叫变化,因为每个业务中对变化的具体定义不一样,因此子类自己来判断是否变化;该变量既提供了一种抽象(变与不变),同时提供了一种观察者更新状态的可延迟加载,通裂颤过后面的notifyObservers方法分析可知观察者是否会调用update方法,依赖于changed变量,因此即使被观察者在逻辑上发生改变了,只要不调用setChanged,update是不会被调用的。如果我们在某些业务场景不需要频繁触发update,则可以适时调用setChanged方法来延迟刷新。
阿里云折扣快速入口
㈥ 观察者模式是什么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模式。它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在观察者模式中,主题是通知的发布者,它发出通知时并不需要知道谁是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数目的观察者订阅并接收通知。观察者模式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软件界面元素之间的交互,在业务对象之间的交互、权限管理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将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分离开。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观察业务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变化后,就显示在界面上。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原则是:系统中的每个类将重点放在某一个功能上,而不是其他方面。一个对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将他做好。观察者模式在模块之间划定了清晰的界限,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观察者设计模式定义了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组合关系,以便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刷新。
观察者模式实现方式
观察者模式有很多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说,该模式必须包含两个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在刚才的例子中,业务数据是被观察对象,用户界面是观察者。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存在“观察”的逻辑关联,当被观察者发生改变的时候,观察者就会观察到这样的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响应。如果在用户界面、业务数据之间使用这样的观察过程,可以确保界面和数据之间划清界限,假定应用程序的需求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界面的表现,只需要重新构建一个用户界面,业务数据不需要发生变化。
观察者模式使用场景
1、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源派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雹返贺封世伍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2、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需要被改变。
3、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他对象是谁。换言之,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推荐教程:《PHP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