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炒股有犯过刻骨铭心的错误吗犯过几次有何启发
炒股犯错在所难免,尤其是在股票市场犯错误最正常不过了,但炒股犯过刻骨铭心的错误确实非常少。
我在股市有十几年时间了,炒股确实犯过两次刻骨铭心的错误,分别是熊市中还频繁操作,不相信是熊市;太相信重组股,认为重组股能有翻倍行情。
两次错误都会造成自己血亏,当然这种低级错误都是发生在新手的时候,如今的我绝对不会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毕竟每犯一次刻骨铭心的错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炒股资产都是出现缩水一半,下面进行分享亲身经历的错误。
炒股刻骨铭心的错误一:不相信熊市,熊市中继续频繁追涨杀跌
炒股十几年第一大错误就是2008年大熊市的时候,尤其2007年才开始入市炒股的,进来炒股肯定就是为了赚快钱,特别喜欢追涨杀跌,看到强势上涨就买,看到快速下跌就割,买卖都是非常果断的。
启发一:远离熊市行情,当股市进入熊市的时候是非常恐怖了,2008年和2015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尤其是2015年股灾更加可怕,遇到熊市行情坚决不操作。
启发二:炒股不再相信重组股了,不再认为重组股会飞涨了,结果近几年a股重组股确实冷了,只有少数重组股还能大涨,大部分重组股都会凉凉,不相信重组股也是正确的。
上就是我个人炒股十几年犯过刻骨铭心的两大错误分享,以及得到启发,不知大家炒股有没有类似的错误呢?但永远都要记住,炒股犯错不可怕,只要犯错之后能改,从中能成长起来,犯的损失也就值了。
㈡ 资产收购失败,对方违约是利好还是利空
利空。一般出资收购肯定是被收购的公司具有较好的效益,收购后资产证券化会有较大的增值。所以一般而言股价会上涨,好的资产收购还会引起股价大幅上涨。但如果并购重组不成功,会释放不稳定信号,股票会下跌,就是利空。
㈢ 重组失败的股票还能涨吗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
1、重组失败可以继续交易,但是一般没成功属于利空,会有一定下挫,但是牛市期间也很难说。
2、目前重组板块众多是正常的,现在的上市公司作为稀缺资源,重组是正常的商业逻辑,而且操作成功效益很大。
补充:
退市的话只有ST(上一年度亏损)才会发生,而且要连续三年亏损。因此很多ST股票由于短期无法实现盈利,就挂重组的名义来保壳,重组期间ST会变成*ST,更恶心的是,三年亏损期限到了,只是暂停交易,重组完成还可以复盘,这使得很多的垃圾股票变成了不死凤凰鸟。
目前的重组概念这么烂大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上市实行审核制度,IPO制度不完善,新股发行不如借壳上市容易。但是实行注册制度后会改善这一点的。
㈣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失败的案例有那些
如果我们关注欧洲的股市就可以看到,电信板块的骨干企业这几周一直在欧洲市场领跑,英国电信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星期中增长了4.4%。而这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电信并购案也不断发生:荷兰KPN投入11.2亿欧元收购了Telfort,意大利电信公司愿意出售其在巴西电信公司的股份,西班牙的Telefynica公司有意以2.9亿美元收购中国网通的股份。今年1月31日,SBC以160亿美元收购了AT&&T;5月,Verizon以84.4亿美元收购了MCI。
但是,在成功者眩目的光环背后,更多的是失败者的黯然神伤。许多电信公司不惜血本大肆向海外市场扩张,特别是在全球电信业空前繁荣的上世纪末,部分电信运营商甚至为此孤注一掷,甘冒债台高筑的巨大风险。这其中,虽然不乏成功者,但铩羽而归、因此一蹶不振者也大有人在。貌似平坦的大道下面,往往也隐藏着“噬人”的陷阱。国际化,本来就是一场“与狼共舞”的高风险游戏。
1.德国电信:北美玩不转,遗恨失吞吴
德国电信可谓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多年的扩张使德国电信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性运营商,但与此同时,大规模海外扩张也给德国电信带来了严重的“内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家电信巨头向美国市场的拓展。
在进军美国电信市场之初,德国电信首先将目标锁定在美国VoiceStream无线公司,并将并购这家无线运营商作为进军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当时,VoiceStream无线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移动电话运营商之一,虽然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但其网络已基本覆盖全美,拥有大量潜在用户群体。因此,德国电信将收购VoiceStream作为进军美国电信市场的切入点,期望这项收购能够为其进军美国市场铺平道路。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项收购却颇费周折。首先是收购计划宣布后,在法兰克福交易所,德国电信股价应声大跌,原因是投资者担忧收购代价过高,并担心这项收购会遭遇美国管理层的阻挠。事实证明,这些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这项收购果然遭到美国参议员的强烈反对,以霍林斯为代表的美国参议员坚决反对德国政府控股的德国电信兼并美国VoiceStream无线公司,坚持德国电信的政府参股量不能超过25%。
虽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最终于2001年4月25日批准了这项收购案,德国电信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并购VoiceStream公司,但由于这一并购案耗时近一年,全球电信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德国电信在终于赢得美国市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电信已经很沉重的债务负担。
包括收购VoiceStream无线公司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收购,在将德国电信推向国际电信巨头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同时许多被收购公司在全球电信市场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大幅度贬值或是经营出现亏损,从而使得企业市值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盈利水平连续下滑。
今年7月初,这家德国电信业巨擘透露,正在考虑出售公司下属的T-Mobile美国子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前身正是此前德国电信费尽周折并购的VoiceStream无线公司。这意味着德国电信在美国市场已萌生退意,也意味着德国电信此前收购VoiceStream无线公司之举,实际上是一着错棋。
德国电信目前意欲退出美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美国子公司的网络正面临可能高达100亿美元的升级改造,这必然会进一步加重公司的债务负担,而德国电信出售其美国业务,则可以获得302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在目前情况下,对于德国电信而言,显然后者更有吸引力。
2.NTT DoCoMo:“I-Mode”的柔情,欧美永远不懂
2000年11月,鉴于当时“i-Mode”移动网络服务在本土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NTT DoCoMo公司决策层决定趁机拓展海外市场。为此,NTT DoCoMo向包括荷兰KPN-mobile公司和美国AT&T无线通信公司在内的四家海外移动通信运营商投入了总计达160亿美元的巨资。作为交换,这四家公司将在各自的网络中运行DoCoMo公司的“i-Mode”移动网络服务,以及其WCDMA 3G技术。当初DoCoMo公司的如意算盘是,这些海外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后,公司就可以从“i-Mode”服务和3G技术专利中获取来自海外的滚滚收益。
然而,事与愿违,在日本本土大获成功的“i-Mode”服务在海外市场却一败涂地。2002年末,日本国内“i-Mode”服务用户已多达3500万,而整个欧洲“i-Mode”服务用户还不足15万。在美国,这项服务同样遭到市场冷遇,DoCoMo公司在AT&T无线通信公司98亿美元的投资损失高达80%。
DoCoMo公司挥师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失利的主要原因,其实更多地归咎于文化层面上的冲突。在日本本土市场,“i-Mode”服务由于恰好迎合了日本年轻一代的需求,因而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在欧美市场上,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欧美用户对这一服务缺乏足够兴趣。更为不幸的是,在欧美市场,人们普遍认为“i-Mode”服务只是3G服务之前的过渡性技术。因此,DoCoMo公司的“i-Mode”服务难以吸引欧美用户是必然的,也决定了DoCoMo公司这项海外投资战略注定将以遗憾收场。
3.沃达丰:看家本领也有失手时
大规模的收购,在将德国电信推向国际电信巨头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同时许多被收购公司在全球电信市场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大幅度贬值或是经营出现亏损,从而使得企业市值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盈利水平连续下滑。
英国沃达丰集团从一家规模不大的电信业公司,在短短数年内发展壮大成为业务横跨25个国家的全球电信业巨擘,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功不可没。但即使是这家被公认为擅长打海外战的巨头也同样有失手之时。如2004年,对美国AT&T无线公司志在必得的沃达丰就出人意料地落败于竞购对手Cingular无线公司,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收购AT&T无线可以使沃达丰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并在美国市场推出沃达丰自有品牌,并使其客户可以在全球众多国家使用同一网络,进而获得较好的综合性收益。但谁也不曾料到,2004年2月17日,Cingular无线公司最终报出405亿美元的天价,一举击败出价380亿美元的英国沃达丰集团,成功将美国第三大移动电信运营商AT&T无线收归旗下。
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出价原因外,沃达丰之所以在这次竞标中落败,与其外国公司的身份也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之后,曾有消息称,沃达丰进军美国市场的另一个选择可能就是强行收购西南贝尔。但最终可能考虑到这项收购不仅成本高,而且可能会遭遇美国政府的阻挠,因而也宣告作罢。
实际上,除了竞购美国AT&T无线公司失利外,沃达丰在海外其他市场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沃达丰在日本市场的业绩就明显不佳,销售额与运营利润分别下滑了6%与27%,并出现客户流失现象,不少客户转投到竞争对手NTT DoCoMo和KDDI门下。
从美国运营商的并购大潮到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资本试水,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都很多。相对于国际大型电信运营商公司成熟的多元化资本运作理念与技巧,国内电信运营市场的资本运作方式和融资方式仍略显单一。
但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的需求,海外并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国内运营商在实施战略合作或者并购的同时,还要考虑以下问题:
1.不单纯追求规模。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效应,应该明确自身的战略目的,明确要将资源投入到什么领域,避免盲目投资。沃达丰进入美国市场时,选择Verizon无线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但后者的技术与沃达丰的服务并不兼容,致使沃达丰在美国业务的开展出现重重困难。
2.合理规划并购步骤。应采取合作-收购部分股份结成战略联盟-整体并购的方式循序渐进,规避风险,积累经营经验。
3.预先评估。对企业新的协同要求的考虑,预先准确评估未来整合的难度和风险。
4.法国电信:德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2001年10月,法国电信出价37亿欧元购买了德国移动电话运营商Mobilcom AG公司28.5%的股份,期望通过参股形式向德国移动通信市场渗透。但由于Mobilcom公司创始人格尔哈德?施密特仍持有这家德国移动运营商40%的股份,仍是德国移动最大的股东,仍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操控股,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法国电信对Mobilcom公司日常业务根本无从置喙。不久之后,双方的合作就出现了裂痕,法国电信与施密特在网络建设等问题的决策上出现了巨大分歧,尤其是施密特家族动用Mobilcom公司资金购买股票一事,更给双方的合作蒙上了阴影。
最后施密特向法国电信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国电信或者投资13亿欧元完成3G网络建设,或者完全兼并Mobilcom公司。对于施密特的要求,其时已债务缠身的法国电信当然不会接受。
2002年9月12日,法国电信决定停止投资Mobilcom公司,并出让所持有的Mobilcom公司股份。至此,法国电信进军德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行动宣告收场。在当年的财务报表上,法国电信将参股Mobilcom公司列为投资损失,亏损额总计高达71亿欧元。
法国电信投资德国Mobilcom公司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对德国3G通信市场估计错误。德国3G许可证拍卖结束后不久,国际电信市场就风云突变。一度炙手可热的3G技术骤然冷却,竞拍3G牌照的巨额投入使Mobilcom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并殃及法国电信深陷泥沼,无以自拔。
5.Quam公司:美丽的泡泡让我昏了头
西班牙Telefynica电信公司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合资组建的Quam公司,是另一个在德国3G市场铩羽而归的案例。
2000年,鉴于欧洲3G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热潮,西班牙Telefynica电信公司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在德国合资组建了Quam公司,并在德国3G牌照竞拍中出价164.46亿德国马克,获得了一份3G牌照。但此后,3G市场却并未如同人们所料的那样出现爆炸性增长,而竞拍3G牌照的巨额投入却使包括Quam公司在内的不少运营商不堪重负。
2002年10月,在竞拍3G牌照之后不到两年,Quam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Telefynica公司与Sonera公司联手德国3G市场梦的最终破灭。
有业内人士指出,Quam公司进军德国市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对3G牌照和市场需求评估失当。同时,竞得3G牌照的Quam公司在着手建设网络的过程中,由于不满足互联互通的条件和要求,未能顺利实现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网络能力不足以满足需求,也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6.印度市场:早起的鸟不一定有虫吃
自1992年开始,印度电信市场逐渐走向全面开放,尤其是在最初几年,由于印度的BSNL、MTNL与VSNL等三大固定电话运营商被禁止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因而使印度移动电话市场一度成为对国外运营商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包括英国电信、和记电讯、法国电信、南方贝尔等在内的海外运营商,相继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迅速向印度各大主要城市渗透。
但实际上,印度市场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发展迅速、利润丰厚,并且后来印度政府还逐渐解除了固话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禁令,使印度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最终导致先期进入印度市场的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南方贝尔等海外电信运营商相继撤离。
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南方贝尔在印度市场挫败的原因是对这一市场的发展情况估计不足,贸然进入加之政策出现反复,使这些海外运营商措手不及,不得不悻然而去。
7.中国移动:我要是拿的彩礼多一点就好了
6月18日,国内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试图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股份,开始国际化战略的首次尝试,却折戟沉沙。
中国移动最终报出14亿美元的报价,但由于同时参与竞标的阿联酋电信最终报价约为25.98亿美元,高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出价,因此阿联酋电信最终成功入股巴基斯坦电信。
电信战略咨询专家王煜全认为,缺乏国际化经验让中国移动在“临门一脚”时,顾虑重重,直至落败。“中国移动勇敢地走出去进行国际化尝试值得鼓励,瞄准东南亚电信市场也可圈可点,但它缺乏国际化经验,最终的报价就是佐证。”王煜全认为,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直面三个问题:第一,涉及到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国际化经验以及市场判断力等诸方面;第二,政府的支持;第三,因为海外收购牵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让许多“国”字头的企业顾虑重重。
“对于纯粹资本的输出,中国公司不占优势,可以多向跨国公司学习经验、管理的高层次输出。”王煜全说。
8.阿尔卡特:失利缘起“巨人情结”。
2001年5月,当法国电讯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公司宣布欲收购美国朗讯科技公司的消息时,许多人认为这将是这家法国头号电讯设备制造巨头进军美国市场的最好机会。
对于阿尔特公司而言,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朗讯,将对北电网络构成强大威胁。阿尔卡特公司虽然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某些技术领域、尤其是光缆和有线领域,仍落后于北电和朗讯,因此,收购朗讯不仅可以使阿尔卡特顺利挺进北美电信市场,而且能够加速其向全球性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转型。
但最终,这项收购却以失败告终。2001年6月,朗讯科技公司断然结束了与阿尔卡特公司的并购谈判,使阿尔卡特借朗讯公司进军北美电信市场的计划化为泡影。
阿尔特公司收购朗讯失败的原因首先是阿尔卡特自身规模有限,虽然在欧洲市场上取得了不欲的业绩,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阿尔卡特仍无法与沃达丰或诺基亚等巨头相提并论,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区域性巨头,这可能是导致收购朗讯计划折翼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可能是朗讯公司的“巨人情结”在作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球电讯市场独步天下的朗讯公司甚至曾计划将诺基亚收归旗下。而十年后,竟会成为当年根本未入自已法眼的阿尔卡特公司的盘中餐,自然不是朗讯、甚至美国投资者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朗讯最终拒绝阿尔卡特收购的一个深层原因。
㈤ 收购失败对股票影响
在股票市场中,如果上市公司收购重组失败,那么会导致市场投资者对该公司的经敬世营决策和执行产并蚂生质疑。这样很有可能导致股票价格有所下降。如果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重组失绝稿埋败,那么会导致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从而也有可能导致股票价格出现下降。但是,在市场中并不是公司收购失败一定会导致股票价格出现下跌,主要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上市公司的情况而定的。
通常情况下,公司收购成功也不一定会使股票价格出现上涨。例如:收购的公司是一个发展空间较小、基本面较差、负债较高等问题的公司,那么对发出收购要约的公司而言,属于是一种利空消息。上市公司业绩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收购,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被拖垮,从而大概率会影响股票价格下跌。
㈥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对股价有哪些影响
资产重组对股价有何影响?资产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x0d\x0a1、资产重组对于被收购公司来说往往利好,因为通常重液迟组完成以后被收购公司的资产质量会得到改进。不过对于收购方来说往往利空,因为收购以后母公司面临如何消化被收购公司的问题,而且在收购过程中母公司通常要溢价购买被收购公司的股权,收购成本比市场价格高。对于运营状态良好的企业,重组就是锦上添花,再上一个台阶,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就像一个赌徒赌的连裤子都没了快被剁手时,却出现了有人买单注入赌资可以继续玩下去的机会,表现为离奇大涨,乌鸡变凤凰。\x0d\x0a2、对于收购方来说往往利空,因为收购以后母公司面临如何消化被收购公司的问题,而且在收购过程中母公司通常要溢价购买被收购公司的股权,收购成本比市场价格高。这也是资产重组对股价有何影响的一个则面反映。\x0d\x0a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一般是比较优秀的资产,会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上市饥渗公司股价会上涨。另外,有时候上市公司也会去掉不良资产或者持续亏损的资产,保持公司业绩增长,这也会对股价产生积极的效应。但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如果失败,股价存在下跌的风险,尤其是上闹肢李市公司停牌期间大幅度下跌时。
㈦ 股票要约收购失败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上市公司是否还可以进行直接收购
三,协议收购的具体情况
五个阶段,应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一般协议收购。然而,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可能还包括一个强制性要约收购程序。所谓的强制性收购要约时,符合法定数额的持股股权,迫使目标公司类似股票的法律制度,向全体股东发出公开发售。根据上市公司管理办法“第13条,”宪法“第14条,在一项协议,收购的过程中,两件事情发生的收购,则收购方应通过要约收购本公司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他们的全部股份提供:
1。协议,以收购的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收购人所持有,控制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本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继续增加其持股比例或者增加控制;
2。协议,以收购的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收购人拟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以上。
>这个系统的理论基础在于:在今天越来越支离破碎上市公司的情况下,持有一个第三%的股权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已基本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股东可以不仅可以根据的自由委任公司章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一天 - 到 - 一天的操作,管理决策,并进一步在市场以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以达到绝对控制的位置,但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小股东被剥夺了他们的权利,事实上,主导地位的花式,从公平的角度来看,股东有权将其股份出售以合理的价格最大的股东权利,因此,要求的持股达到30%以上,第一大股东,以合理的价格提出全面收购建议,这是绝对必要的,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1999年之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协议的比例基本上是无限制的,往往超过30%,并获准豁免全面要约从1999年开始,转让股份的比例在下降,通常在30%以下。究其原因,不仅与增加的成本收购,更重要的是全面要约收购豁免限额,由于加强。前几年,将是一连串的几个原因不是可豁免全面收购要约的股权转让告吹的情况下,例如,在2000年5月因为亚洲的股份豁免全面要约收购义务的申请未获批准,华源集团达成的法人股受让浙江凤凰卫视41%的协议告吹,河北华宇原有的建议共51%的股本状态军神集团,只有29.95%的股份最终转让国有股份转让给
但是,如果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达不到30%,无法掌握控制上市公司的收购,失去了它的意义,但是,如果有30%,并希望继续收购或超过30%,这是必然要进入的强制性要约收购程序,收购方,即使抛开成本高的投标报价过程被收购,不仅收购剩余股份必须是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它可能成为收购上市公司的绊脚石。
鼓励上市公司收购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角度来看,9月12日颁布,2002年收购的上市公司管理办法“48,49,51,收购人的法定情况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以下豁免:(一)要约收购的自由增持(二)从要约收购公司的所有股东(三)免于要约收购该公司的全部股份。
在下列情况下,收购人可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一个例外:
1。上市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的股份转让,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股份转让完成后,受让人承诺履行发起人的义务;
2。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收购人是为了节省公司收购及重组计划,提出切实可行;
3。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股东大会的决议,导致收购人持有,控制公司股份的30%以上;
4。法院裁决申请的份额转让手续,导致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以上;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满足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保护投资者和认定的其他情形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豁免申请后的三个月内的应用程序,具体事宜由要约人作出的决定是否豁免,豁免的,收购人可以继续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
在下列情况下,有关各方可以提交豁免申请文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
1。合法持有,控制50%以上的股份上市公司股东继续增持,增加控制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
2。超过30%的已发行股份的上市公司因削减股本召开,由上市公司控制;
3。证券公司因进行正常的股票承销业务由上市公司的已发行股份30%以上的持有,但没有实际控制该公司的行为或意图,并提出转让非关联方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多余的解决方案;
4。由于银行,以进行正常的银行持有上市公司的已发行股份的30%以上,但没有实际控制该公司的行为或意图,并提出的转让非关联方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多余的部分解决方案;
5。缔约方导致国有资产行政划转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以上;
6。的缔约方导致其合法继承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超过30%的控制;
7。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情形,以适应证券市场变化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发展需要。
活跃的证券市场在过去两年中的条件是的强制性要约松弛的不无关系。
㈧ 吉电股份与中国电力重组失败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跨界重组不理想,部分个股业绩承压,多股已筹划重组数次
随着吉电股份(000875)重组终止,年内重组失败的个股又添一例。10月10日晚间,吉电股份公告称,公司终止筹划向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47股重组事项告吹。记者还注意到,年内重组失败的个股中,如美尔雅、棒杰股份等多股系跨界重组。此外,像龙溪股份、和科达等多只个股已多次筹划重组,均以失败告终。 部分个股业绩承压 筹划未足月,吉电股份重组事项最终黄了,这也使年内终止重组的个股队伍再次扩容。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据了解,吉电股份原筹划向中国电力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部分清洁能源资产,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9月16日起停牌。筹划不足一个月,该事项宣告终止。 吉电股份表示,由于交易双方对交易核心条款未能完全达成一致,考虑到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及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针对公司相关情况,
除了吉电股份,经记者统计,年内还有弘宇股份、风神股份、未来股份、日盈电子等46股重组事项告败。其中,瑞泰科技、沙钢股份、京城股份3股是在上会阶段遭到并购重组委否决,其他个股均为自己主动终止。 在上述个股中,部分个股业绩承压明显,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认为,这可能是公司急于重组的原因之一,拟通过注入新资产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诸如近三年两亏的ST九有。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ST九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73亿元、3.13亿元、1.93亿元,营业收入连年下滑;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71亿元、-3360万元、2039万元。 2020年刚刚实现扭亏,ST九有今年上半年净利又亏损了。2021年半年报显示,ST九有2021年上半年净利亏损3941万元,同比下降97.14%。 跨界重组不理想 据了解,今年7月,ST九有拟购买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进军医疗诊断业务。但事项筹划不足半个月,由于标的资产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结构分散、股东各自利益诉求不一等原因,交易双方未能就重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最终以失败告终。
ST九有目前通过各子公司开展主营业务。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广泛,按行业分包括公关营销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直播服务、商品零售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上述重组标的主营业务包括医学检验科医疗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可以看出,ST九有系跨界重组。记者注意到,年内重组终止的个股中,跨界重组的个股不在少数。 诸如,主业为纺织服装业务的美尔雅于2020年7月起开始筹划收购医药零售行业优质资产甘肃众友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11亿股股份,筹划近一年时间,今年7月3日,美尔雅宣告终止该事项。 同样从事服装行业的棒杰股份则把目光投向了AI行业。据了解,棒杰股份原拟与深圳市华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但该事项最终同样以终止告终。此外,华嵘控股、风范股份等个股均于今年跨界重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