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大资金投入股票监管

大资金投入股票监管

发布时间:2023-06-15 01:43:45

㈠ 大资管统一监管时代,对银行理财和私募基金有哪些影响

【大资管观察】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分析与展望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释放、监管政策的放松以及各中介机构的重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大资管时代到来。整个行业参与机构众多,资管产品多种多样,监管标准不一,未来会向着统一监管、市场集中的趋势发展。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春秋战国时代

资产管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投资者将资产投资于相关市场的行为和过程,既可以是投资者管理自己的资产,也可以是受托人管理他人的资产。本文所指资产管理是金融机构等各类中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本着保值增值的目的,按照与客户的约定对其资产进行投资,并收取管理费用及业绩报酬的行为。资产管理业务起源于18世纪的瑞士,工业革命后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上层富裕家族对资产管理的需求剧增,瑞士的金融机构开始向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财富、资产管理服务。

我国资产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以前,这一阶段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蛮荒时代,居民资产管理需求不高,只有证券、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等少部分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市场规范制度供给不足,行业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第二阶段为2003年至2012年,2003年我国保险公司开始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资产投资管理,2004年光大银行首发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规模日渐扩大;2005年广发证券发行了证券行业首支集合资管计划,券商资管业务逐步开始走上正轨;信托公司在2002年首次试发信托计划后自2007年开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各机构在各自投资领域范围内从事资管计划,因此资产配置范围成为资管产品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托公司明显受益于分业监管体系的混业经营模式。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证监会、保监会相继扩大券商、基金公司、期货、保险机构资产配置范围,各个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范围趋同,正面遭遇战一触即发,资管行业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格局看,多元化特征明显,我国资产管理监管部门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三个部门;参与机构包括接受正规监管的银行、信托公司、券商、公募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逐步纳入监管体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公司,以及完全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各类理财投资公司、民间借贷等;资管产品涵盖银行理财、信托产品、集合资管计划、公募基金、基金专户、期货资管、各类保险资管等。

从各类资管模式看,投资范围方面,信托计划、银行理财、基金公司专户等投资范围较广,几乎覆盖所有重要资产类别,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公募基金、期货资管计划主要以标准化证券投资产品为主;投资门槛方面,信托、券商、保险资管等均为私募产品,门槛高,均为100万元,银行理财享有公募资管待遇,投资起点为5万元,门槛较低;公募基金产品最低。投资者人数限制方面,集合信托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最多不超过50人,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是不超过200人,银行理财、期货资管计划等无特定人数限制。产品流动性方面,信托计划、银行理财一般要持有到期,流动性较低,公募基金、期货资管、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都可以定期申购赎回,流动性较高。监管要求方面,信托计划、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一般需要事前报备或者审批,其他资管产品一般都是事后报备,同时信托计划、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银行保本理财等均需要占用一定资本金,而基金资管、保险资管计划无资本金监管要求。监管规则以及模式的差异使得各资管机构及产品市场竞争存在不一致性,而且容易形成监管套利。


目前,中国资管行业的多元化、严重分割格局既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效率提升,也会因为监管盲区等因素引发监管套利、风险传染等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招商银行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5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129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16%,居民对于财富的保值增值愿望日渐上升,也逐步认可了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金融服务,双方信任关系逐步加深。监管部门逐渐放宽资管行业门槛,除了传统的资管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也开始涉足资管领域,使得整个行业活跃度更高,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投资者所选择的余地更大,提升了市场效率。同时,各类中介机构也更加注重布局资产管理行业,这是一类轻资本业务,也各类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美国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板块收益贡献占比一般在10-30%,相比而言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仍较低,券商资管收入占比仅为5%左右,未来提升空间依然较大。总之,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截至2015年12月末,我国资管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约为88万亿元,同比增长45%,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预计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达到110万亿元;根据BCG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为74万亿美元,2015年有望达到81万亿美元,中国占比约为16.7%,我国有望成为美国、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资产管理国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交叉持有的问题突出,除了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计划投资限制较严外,银行理财、基金专户资管、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均可以相互投资和持有,由此各个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统计数据简单加总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有的资管产品可能多次相互嵌套,从而上述数字高估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情况,预计上述交叉持有的比例占资管行业总规模的10%左右,不过这不能掩盖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较快发展的趋势。


从资管规模/GDP衡量的行业发展深度看,2014年和2015年我国资管规模/GDP比率分别为0.96和1.30,相比较而言,2014年欧洲国家该比率平均为1.24,2013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为1.89、0.9和1.18,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深度已经逐步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当,不过仍落后于美国。


就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结构看,2015年末,银行、公募公司及子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公司、期货公司、P2P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0万亿元、21万亿元、13.7万亿元(保险资产12.36万亿元,来自第三方的受托资产1.34万亿元)、11.89万亿元,占比分别为22.7%、23.8%、15.6%、13.5%、17.7%、5.9%、0.1%、0.6%。与2014年相比,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货资管、私募基金均实现翻番,而信托行业资产管理增速显着放缓,银行理财、信托资管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也呈现下降态势,显示出整个资管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银行理财、信托资管逐步面临其他资管机构的赶超。但是,需要看到券商资管、信托资管、基金子公司中的大量资金均来自于银行以及银行理财,上述数据低估了银行资管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目前银行仍是资管行业核心力量和主导者。

资产配置以非标为主

资产管理实质也是一种中介渠道,受托社会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等领域,满足社会资金需求者,从而为社会资金供需两端搭建桥梁。从资金来源看,主要分为个人客户资金来源和机构客户资金来源,个人客户主要是一般居民客户和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主要是企业、养老金机构、银行、财务公司等,受限于统计数据限制,现在仍无法准确估计两类客户比例情况,不过机构客户可能更高,尤其是来自银行的资金应该是占比较高。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机构客户资金来源仍是主流,这与老龄化社会保险、养老金机构资产规模庞大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以欧洲为例,个人客户资产占比约为24%,机构客户资产占比约为76%,机构客户明显是资产管理行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从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情况看,个人投资者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比例较高,截至2015年末我国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这部分存款资金未来仍有投资和财富管理需求;公募基金等资本市场产品近两年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比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各类货币基金因其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等特点得到青睐;其他资管产品在个人投资构成中占比仍不是很高,这可能与各类资管产品门槛仍较高、个人投资者不了解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来自于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的资产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配置于金融市场、信贷市场、实业投资等各个领域。客户资产的配置情况一是取决于不同周期下的资产配置偏好,另一个是取决于机构资产配置能力。资产投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类资产配置的把握,实证研究表明,投资组合收益情况90%以上取决于资产配置战略。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时期,应主要配置股票;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时期应主要配置大宗商品;经济下行、通胀上行,应主要持有现金;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时期,应主要配置债券。另一方面,不同机构资产配置范围和能力也不同,当前各类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范围基本相差不多,即使个别领域有所限制,但是依然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绕道实现,诸如银行无法进行实业投资,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实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虽然无法直接进行借贷,仍可以通过投资收益权、债权等方式实现为客户融资。因此,各类金融机构资产配置能力是其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状况看,以股票、债券、现金存款、其他类进行划分,截至2015年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股票资产占比为8%,债券资产占比19%,现金存款类资产占比29%,其他类别资产44%。可以看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资本市场投资占比不高合计为27%,而其他类主要是实业投资以及非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高。2013年,欧洲资产配置主要为股权类资产占比33%,债券投资占比43%,现金存款类占比为8%,其他类资产占比为16%。与欧洲资产管理行业资产配置相比,我国资管行业资产配置现金存款类配置比例过高,股权配置略低,这可能源于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低,更多资管资金以非标准化金融资产形式实现实体企业融资。



资管行业参与者众多

实际上,资产管理产品从设计到最终销售需要经历产品设计、销售、监管监督、投资者购买等环节和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人的参与和掌控。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涉及机构众多,本文以接受监管的正规机构为对象,研究当前行业参与机构和人员数量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2503家,从业人员3415010人;信托公司68家,从业人员16683人;证券公司115家,从业人员222802人;保险公司180家,从业人员904252人;期货公司153家,从业人员为30000余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00家,17939人。其他私募基金公司、P2P机构等尚未正式纳入监管范畴,信息披露不透明,行业门槛较低,机构数量众多而且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大资管时代,各金融机构竞合是主旋律。竞争方面,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放宽,各金融机构仍在加快圈占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产品同质化较高,特色产品较少。但,长期看,资产管理行业逐步将会向着更加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市场结构也会逐步趋于集中化。从各金融机构禀赋资源看,银行客户资源丰富,资管模式逐步成熟,但是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突出,理财业务内控、监管等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本市场投研实力强大,但是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国内资本市场运行不给力,导致相关业务开展不顺畅;信托公司在实体投融资领域有优势,但传统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收窄,转型方向、进程仍不明朗;保险公司具有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不过保险资管受托资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资金,资金来源受限,由买房向卖方的转变需要适应市场检验;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时间短,面临人才、业务模式等方面困扰。


在合作方面,各资管机构也持续强强合作,诸如银证、银信、信证合作模式,增强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聚合力和专业化。以资管产品销售为例,目前,银行可以代销各类资管产品,银行已成为保险、基金等资管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证券公司可以代销保险产品和信托产品,保险机构也可以代销公募基金,相比较而言仅信托公司无法代销除信托以外的其他金融产品。建立更为广泛的互销渠道有利于建立更加宽广的资产管理平台,以更多丰富多样的产品服务满足资产管理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投资者,提升客户忠诚度和粘性,也可以进步增加收入来源。


总体看,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粗放发展时期,资产管理链条扔不完整,专业化程度不足,缺乏资产管理高端专业人才以及资管产品评价和咨询机构,行业发展透明性低,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资管行业的四大趋势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在加快发展,未来四大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资产管理行业顶层设计有望加快。目前,我国资管行业受到分业监管影响,处于分割状态,还有部分领域未有覆盖。从目前看,各个资管产品模式不一,标准不一,起点就不同,导致各类之间相互嵌套规避监管要求,形成行业发展虚胖,隐藏了金融风险。因此,监管部门正逐步加快行业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各机构平等竞争,行业有序发展。

第二,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化发展加快。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化主要涉及一是经营专业化,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不断重视资管业务发展,加快建立资管子公司或者事业部,持续推动资管业务专业化发展;二是定位专业化,各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发力特定资管领域,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实现差异定位、特色经营;三是人才专业化,不断培养和引进更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才队伍,人才是支撑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第三,资产管理行业产品国际化、标准化、多元化加快。目前,我国资管行业产品较为单一而且同质化,私募业务多,流动性差,产品配置也不够丰富。未来,资管机构会根据客户需求进一步加强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增强投资分散度,加强标准化产品供给,满足更多非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理财需求,或者针对老龄化趋势,研究养老理财等,实现产品聚焦和细分市场聚焦。

第四,资产管理市场集中度逐步上升。目前,我国资管行业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在行业逐步开放的背景下,各机构加快抢占市场,做大规模。随着市场逐步饱和以及竞争水平提升,部分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资管机构逐步被市场淘汰,实现行业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有效竞争和行业创新发展。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㈡ 炒股如何进行资金管理

以下是一些交易资金管理的准则:
1、每次交易只投入整体资金的小部分,具体的百分比可以根据整体资金量的情况和风险来判断,但每次最好不要超过20%。对于交易者而言,多次交易和多个交易品种的组合完全可以实现不错的收益累积效应。
2、将整体投资风险的风险控制在20%以下。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交易品种,都不要让损失超过本金的20%,这样至少还可以保有80%的本金。
3、保持收益和风险比最少在2:1的水平,最好能在3:1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每次交易承担1倍的风险,就要做到平均每次交易至少有2倍以上的潜在收益。
4、对风险程度要清楚并且实际,不要自欺欺人。比如,在期货投资市场、高杠杆、波动性大的投资品种上,一定要清楚可能发生的风险程度。
5、了解市场和交易品种的波动性,根据波动的大小来调整仓位的轻重。在波动性大的市场和品种上,要采取更严格的资金管理。另外,注意整体市场变化对交易品种波动性的影响。
6、清楚品种配置的相关性。基于相似的理由同时配置同一板块的3支股票对风险分散的帮助不大,因为这3支股票的相关性很高,这实际上相当于在同一题材上以3倍的仓位持有,相应的风险也是3倍。
7、锁定部分账面盈利。如果你幸运的赶上了某支股票短期内的持续上涨,一定要锁定部分盈利,让其余部分的盈利去增长。
8、交易次数越多,每次交易的资金就应该越少。否则,一次倒霉的交易就会让你遭受严重的损失。交易次数少的投资者可以相应提高单次投资的资金比例。但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第1条和第2条。
9、确保你在合理地投资。现实中没有完美无缺的交易,如果有,那肯定是指那些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的大宗交易。这些准则会帮助你在投资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
10、永远不要给亏损的交易补仓。如果错了,那么承认并且退出。一错再错并不会让你正确。
11、采用合理的建仓和加仓策略:金字塔加仓策略。首先,加仓的前提是只给赢利的交易加仓,所谓金字塔的加仓策略是指:新增的资金不能超过前次买入的资金,保证第一次买入的是最大的头寸。例如:第一次买入1000股,在赢利的前提下加仓,加仓的数量应该低于1000股,这里以600股为例,如果继续赢利,那么再次加仓300股。这样,即使加仓后股价开始下跌,也不会对前期的盈利有较大的影响,无论进退都较为从容。
12、设置止损,严格或灵活执行。
13、达到盈利目标后主动减仓。当交易的盈利达到预想的收益风险比时,主动了结部分仓位,将利润拿到手中,剩余部分按盈利状况重新设置止损。
14、了解你所参与的市场,尤其是衍生品交易市场。
15、致力于控制交易最大跌幅在20%-25%。一旦跌幅超过这个比例,要想再回到盈亏平衡就会非常困难。
16、当遭遇连续的损失后,要主动停止交易、重新评估市场环境和交易的方法。遭遇连续的亏损后,无论损失的大小,有些东西一定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判断市场和价格的基础可能已不复存在,这时候停下来,去研究那些导致你损失的原因。站在市场外面,永远不会导致你亏损。
17、考虑亏损带来的心理影响。很明显,没有人喜欢亏损。对于亏损,每个人的反应又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反应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导致你无法继续正确的交易。

㈢ 一般监管不让大资金买入的股票多久才能大资金买入

一般稿察唯监管不让大资金买入的股票6个月才能大资金买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一般监管不让大资金买入的股票6个月才能大资金买入。持有股票时间小于6个月公司业绩优良,不会出现负利润,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键培问题的话,那么基本上要稳定了。持股时间不可少于1个月,业绩不可以太差,如果出现了负没弊利率的话,那么基本上没有问题。

㈣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要进行差别监管吗

2018年保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发布的一号文件——《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次将2017年的《通知》上升到部门规章,明确地纳入了新规的监管框架中。

办法还首次提出了“新三板”的股票投资——需要保监会另行规定。“保险资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股票,以及以外币认购及交易的股票,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㈤ 股市里大资金进场怎么判别是什么资金性质

大资金进场标志之一:成交量稳步放大但不暴量。
大资金如同市场里的鲨鱼,游过来必然会翻起水花。这个水花就是成交量。从周一和周二来看,两市成交量稳步保持在1400亿上方,周二更是超过2000亿,比过去30个交易日平均放大20%左右。这种相对温和的放量,恰是大资金进场的首要标志。但假如出现成交量突然放大50%以上,则属于暴量,此种情形多出现连续大跌之后,在利好消息刺激下的反弹,是下跌的中继。

大资金进场标志之二:快速脱离成本区域。
小资金和大资金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资金的方向感不强,多以游资的形似存在。而大资金方向感较强,一旦确定后市的趋势,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场,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果断吸进筹码,并快速脱离成本区域,以防止中小投资者跟风抄底。周一和周二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达到4.36%,许多个股的拉升幅度都在5%以上,可见超级主力的决心和魄力。

大资金进场标志之三:主攻大盘股,忽略小盘股。
作为市场里的巨鳄,大资金进场后,小盘股根本无法满足其胃口,因此,二线蓝筹股以上的大盘股成为大资金主攻的方向。周一和周二,上证指数上涨4.3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74%,明显强于上证指数的表现。这更从侧面验证窥探出大资金的行踪。

大资金进场标志之四:超跌板块受到青睐。
不管散户还是游资,多数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操作逻辑是信奉强者恒强,在弱市更不会关注弱势股。而一旦大资金进场,选股的主要思路是看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喜欢买便宜的股票,不管基金和社保,不管是保险还是热钱,都是这套模式。从周一和周二来看,以券商为代表的超跌股异动明显,这更加暴露出主力资金的手法和偏好。

㈥ 股市中如何运作大资金

1、大资金惯常运作思维。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目前市场上的资深机构惯常的运作思维有四点,第一步是低成本获得筹码,在这个阶段,职业机构与券商比较注重成本价值,新基金与新机构比较注重成本效率;第二步是激活股性,利用并激励市场多数投资者的追涨杀跌弱点;第三步是制造价差,即以较小的代价把股价提升到成本价上的理想位置,关键点是利用题材改变投资者的惯常思维;第四是兑现利润,关键点是利用送配除权与题材培养跟风盘的惯性思维,然后逆反运作。

2、解破大资金的合理思维。大资金除了上述优势外,也具有明显弱点,即只有最后做多才能赢利,运作时间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因此,中小资金应该利用这点。在解破大资金庄股时,主要重点分析下列几点,第一是分析关注品种的现价与庄家成本价,主要的指标工具是动态OBV、静态SSL与逆市K线;第二是分析庄家的操作目的。目前的庄家运作目的主要方式有,A、长线价差套利,B、短线题材套利;C、吸引其它投资者筹资;D、解套和出货;第三是目标股庄家的现状,主要了解庄家是处于运动状态或者休眠状态;第四是未来实现目的的可能契机。

3、运用解破结果的方法。在得到理想的解破结果后,跟踪观察这些目标股,在其达到下列时机后发动攻击;第一是现价远低于机构成本价,第二是目标股成为市场热点,第三是大盘提供搏傻环境。

4、新机构的失误利用。由于从1999年起出现了大量的新机构,他们操作大资金的经验与资深机构有较深的差距,这为中小资金带来了更大的短线机会。这些新机构的运作特点是:第一是操作情绪化,第二是操作手段激烈。中小资金的主要伏击手段是在大盘顺热时主要跟随巨量运动,在出现题材兑现与价量背离时撤离战场的运作要快。

㈦ 银行贷款入股市被查出会怎样

银行贷款入股市不会怎么样,不是违法贷款就没影响。

银行放款后的资金本来就是属于个人自己理财处置,因为贷款并不是无息贷款,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是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所以只要你能定时定期偿还贷款即可,如果不能偿还贷款,银行有权起诉至法院,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权。

通常情况下,银行要求借款人具有二代身份证、稳定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贷款用途证明;个人信用状况良好;对借款人的收入也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一般会要求借款人月均收入不低于4000元。

在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后,银行审核通过就可以申请到月收入的5-8倍的贷款,即: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平安银行新一贷贷款。

(7)大资金投入股票监管扩展阅读:

贷款方式

1、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技巧: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要讲究信誉。 要写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突出项目特点。 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 取得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

2、创业贷款

创业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而发放的一种专项贷款。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根据个人的资源状况和偿还能力,最高可获得单笔50万元的贷款支持。

3、抵押贷款

对于需要创业的人来说,可以灵活地将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创业。抵押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的70%,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如果创业需要购置沿街商业房,可以拟购房子作抵押,向银行申请商用房贷款,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拟购商业用房评估价值的6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㈧ 银行如何监测贷款投入股市

银行联合证券公司、投资者和相关的企业,增强各方的风险意识,同时根据不同股票设定的不同质押率、股票市值进行科学判断控制风险。银行对进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的规模和途径进行检测和盘查,通过同业拆借监测等完善统计制度;各银行系统还会加强和人民银行、证监会之间的合作,减少“盲区、误区”。
贷款银行里钱怎样才能进入股市:银行不能拿自己的资金炒股的,你说的这种情况,一般是银行的抵债资产,比如说祥龙电业向工商银行贷款,以股票作为质押,后来贷款没有钱还,就把股票给了银行, 最着名的当属民生银行拥有的海通证券的股份吧,账面预计总价值有百亿之多。
拓展资料
贷款的钱如何转入股市:
1.以银行贷款置换出其自有资金进入股市,直接购买股票进行炒作, 一般都是短线 。
2.与证券商互为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后进入股市。
3.用银行贷款向证券商或其他企业投资参股后间接进入股市。
4.通过股票质押方式取得银行贷款后进入股市。
5. 贷款资金长期被套,你要支付高额利息,会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大多都是因为贷款炒股或是拿别人的钱炒股,陪掉之后没钱偿还。
6.向银行贷款炒股触犯了银行贷款的底线,银行是不允许贷款资金用来炒股的,而且在贷款合同中也会注明资金用途,银行贷款资金是严禁用到炒股等风险性很高的投资行为中的,银行也不会受理这部分贷款。
7.银行贷款之后,并不是说钱给你坐收利息就好了,银行会进行贷后管理,一般会对炒股账户进行监控,放贷七天之后银行一般会检查,一旦发现你将资金用于炒股,银行将会追回贷款。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㈨ 大资金股票如何规避密集申报风险

规避风险的六大方法:
1固定投入法
“固定投入法”是一种摊低股票购买成本的投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其关键是股民不要理会股票价格的波动,在一定时期固定投入相同数量的资金。经过一段时间后,高价股与低价股就会互相搭配,使股票的购买成本维持在市场的平均水平。
例如,某投资者每季固定用1 元购买某种股票。一年后他所购买的股票情况如下:
季度投资额(元)每股价格(元) 购买的数量
1 1 40 250
2 1 55 180
3 1 50 200
4 1 44 220
该股票在一年中的平均价格为47.25元,4 元资金能买股票840股。由于采用 “固定投入法”,使股票的平均成本降为47.06元,共买入股票850股,如果他用一年的总投资额4 元都在股票价格最高的二季度时买进股票,那就只能买到730股,自然比 “固定投入法”的买入数量要少。如果他在股票价格最低的一季度时投入全部资金4 元购买股票,那能买到1000股,则要比“固定投入法”买入数量多。“固定投入法”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方法,它对一些不愿冒太大风险,尤其适宜一些初次涉入股票市场、不具备股票买卖经验的股民。采用“固定投入法”,能使之较有效地避免由于股市行情不稳可能给他带来的较大风险,不致于损失过大;但如果有所收获的话,其收益也不会太高,一般只是平均水平。
6.2固定比例法
“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资者采用固定比例的投资组中,以减少股票投资风险的一种投资策略。这里的投资组合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保护性的,主要由价格不易波动、收益较为稳定的债券和存款等构成;另一部分是风险性的,主要由价格变动频繁、收益变动较大的股票构成。两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确定的,并且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动,采用固定的比例。但在确定比例之前,可以根据投资者的目标,变动每一部分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偏重于价值增长,那么投资组合中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偏重于价值保值,那么投资组合中保护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
例如,某投资者有现款1000元,按照“固定比例法”进行投资。首先他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为投资组合确定一个比例。假如该比例为保护性部分和风险性部分各占50 %。于是,他就得把其中的500元投资股票,另外500元投资于债券,各占50%。在其后,根据股票价值的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修正,使两者之间始终保持既定的比例。假如股票价格上涨,使他购买的股票价值从500元上升到600,那么,在投资组合中风险性部分就要大于保护性部分,破坏了原先各占50%的比例规定。这时要进行修正,将升值的10 0元按50%的比例进行分配,即卖出50元股票,再投资于债券,促使二部分的比例重新恢复到各占50%水平。
固定比例法是建立在投资者既定目标的基础上的。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发生变化,那么投资组合的比例也要相应变化。
比如其价值增长的欲望加大,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要加大;反之,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要缩小。
6.3可变比例法
“可变比例法”是指投资者采用的投资组合的比例随股票价格涨跌而变化的一种投资策略。它的基础是一条股票的预期价格走势线。投资者可根据股票价格在预期价格走势上的变化,确定股票的买卖,从而使投资组合的比例发生变化。当股票价格高于预期价格,就卖出股票买进债券;反之,则买入股票并相应卖出债券。一般来讲,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看涨时,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比例增大;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看跌时,投资组合中的保护性部分比例增大。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两部分的比例都是不断变化着的。
例如,某投资者有现款1000元,按照“可变比例法”进行投资。最初股票与债券各占50%的比例,即500元投资于股票,购入某种每股50元的股票10股,500元投资于债券。假如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线是看涨的,并且预期每股每月上涨5元。投资者根据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额买入或卖出股票,并相应买卖债券。那么,当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一致时(即每月上涨5元),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在第二个月就会从50%上升到5 2.4%(股票额550元与债券额500元之比),在第三个月又从52.4%升到54.5%。
当股票价格低于预期价格或者高于预期价格时,则可以根据实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买入或卖出股票,从而也会使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逐月加大。比如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61元,较预期价格每股55元高出6元,这6元就是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实际差价。如果实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仍然为各占50%,那么投资者就要在每股股票中抽出3元(即6×50%=3),将总价值为30元的股票抛出,并买入同额债券,这样他的投资组合是股票580元,债券530元,风险性部分占52.25%,保护性部分占47.75%。这里实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和具体情况而确定。假如股票的预期价格走势线是看跌的,那么情况正好相反,投资组合中的风险部分的比例会逐步减小。
因此,在使用可变比例法时预期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它的走势方向和走势幅度直接决定了投资组合中两部分的比例,以及比例的变动幅度。
6.4分段买高法
“分段买高法”是指投资者随着某种股票价格的上涨,分段逐步买进某种股票的投资策略。股票价格的波动很快,并且幅度较大,其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股民用全部资金一次买进某种股票,当股票价格确实上涨时,他能赚取较大的价差;
但若预测失误,股票价格不涨反跌,他就要蒙受较大的损失。
由于股票市场风险较大,股民不能将所有的资金一次投入,而要根据股票的实际上涨情况,将资金分段逐步投入市场。这样一旦预测失误。股票价格出现下跌,他可以立即停止投入,以减少风险。
例如,某投资者估计某种在50元价位的股票会上涨。但又不敢贸然跟进,怕万一预测失误而造成损失。因而不愿将1000元现款一次全部购进该种股票,就采用“分段买高法”投资策略。先用250元买进5股,等价格上涨为55元时再买进第二批;再上涨到每股 60元时,买进第三批。在这个过程中。
一旦股票价格出现下跌,他一方面可以立即停止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获利情况抛出手中的股票,以补偿或部分补偿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假如投资者买进第三批股票后,价格出现下跌,这时投资者应停止投入,不再购买第四批;同时要根据股票价格下跌幅度来决定是否出售已购股票。当股票价格不跌为55元可考虑出售全部股票。这样,第三批股票上的损失可以用第一批股票上的盈利来弥补,保证1000元本金不受损失。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股票下跌幅度,分批出售股票。
6.5分段买低法
“分段买低法”是指股民随着某种股票价格的下跌,分段逐步买进该种股票的投资策略。按照一般人的心理习惯,股票价格下跌就应该赶快买进股票,待价格回升时,再抛出赚取价差。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股票价格下跌是相对的,因为一般所讲的股票价格下跌是以现有价格为基数的,如果某种股票的现有价格已经太高,即使开始下跌,不下跌到一定程度,其价格仍然是偏高的。这时有人贸然大量买入,很可能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购买股票,投资者也要承担相当风险。一是股票价格可能继续下跌,二是股票价格即使回升,其回升幅度难以预料。
股民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就不在股票价格下跌时将全部资金一次投入,而应根据股票价格下跌的情况分段逐步买入。
例如,某种每股50元股票,其价格逐步上涨,当上升到每股60元时,开始回跌,假如跌到每股55元,这时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重新回升。由于原先上涨幅度较大,使得继续下跌可能性要大于重新回升的可能性。如果某投资者在下跌时将所有的资金1000元一资投入该股票,那么他很可能会因股票价格继续下跌而遭受较大的损失。他只有在股票价格重新回升,并超过每股55元时,才有获利的可能。如果他采用“分段买低法”逐步买入该种股票,就能通过出售股票来补偿,或部分补偿遭受的损失,以减少风险。当股票价格跌到每股55元时,他先买进第一批5股该种股票,待股价跌到每股50元时,买进第二批,再跌到每股45元时,买进第三批。这时,如果股票价格重新回升,当上升到每股50元时,投资者就可以用第三批股票来抵销买进第一批股票的损失。如股票价格继续下跌,那么也能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如股票价格重新回升到最初的每股60元时,那么股民就能获得巨大收益。
“分段买低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如果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对于长线股民来说,可以一次完成投资,不必分段逐步投入。因为股票价格一般不可能低于其内在价值,其回升的可能性很大,如不及时买进,很可能会失去获利的机会。
6.6相对有利法
“相对投资法”是指在股市投资中,只要股民的收益达到预期的获利目标时,就立即出手的投资策略。股票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高价与绝对的低价。此时是高价,彼时却可能是低价;此时是低价,而彼时则有可能是高价。所以,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自己的预期目标,即“相对有利”的标准。因为在股票投资活动中,一般投资者很难达到最低价买进、最高价卖出的要求,只要达到了预期获利目标,就应该立即出手,不要过于贪心。至于预期的获利目标则可根据各种因素,由投资者预先确定。
例如,某投资者有现款1000元,买进了20股某种每股50元的股票。如果确定预期获利目标为10%,那么当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55元时,他就该立即出售全部股票,获净利 100元,正好为其本金的10%,如果其确定的获利目标为20%,那么必须等到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60元时,才能卖掉股票。很显然,“相对有利法”虽然比较稳健,可以防止因股价下跌而带来的损失,但也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股票出手后,如股票价格继续上涨,那么股民就失去了获取更大收益的机会;二是如果股票价格变化较平稳,长期达不到预期获利目标,那么投资者的资金会被长期搁置而得不到收益。投资者除了事先确定预期获利目标外,还可相应确定预期损失目标,这就是止损线,只要股票价格变化一达到预期损失目标,股民就立即将股票出手,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阅读全文

与大资金投入股票监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海纤维科技股票代码 浏览:872
第一互惠银行的股票指数 浏览:513
股票我资金够为什么不能买 浏览:515
股票债券保险的区别 浏览:948
中国护照买股票安全 浏览:743
股票软件前复权是什么意思 浏览:364
打天下股票论坛app 浏览:224
三星医疗电气股票分析 浏览:785
凯龙高科股票的最新走势 浏览:47
数码科技股票历史最低价 浏览:917
雅阁科技股票代码 浏览:350
st股票退市启示 浏览:936
银行给开通股票账户 浏览:725
002342股票资金 浏览:230
2016股票打新时间表 浏览:526
看股票软件复权 浏览:191
股票买入卖出交易时间段 浏览:497
股票账户资金会计分录 浏览:190
香雪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浏览:307
科技高校科技板块股票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