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银行股票投资国内外研究状况

银行股票投资国内外研究状况

发布时间:2023-08-14 13:45:52

⑴ 上海银行股票的基本面分析上海银行财务研究分析报告上海银行2021年诊股

从当前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大大降低尤其是实体经济方面的融资成本,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并且加强监管,是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关键。作为银行业里的优质企业--上海银行,我们今天就趁这个机会来好好了解一下,


在开始分析上海银行前,我整理好的银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银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近年来通过推进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把握金融科技趋势上,不断满足企业和个人客户日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上海银行自成立以来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1年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位列第67位。


简单介绍了上海银行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看下上海银行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完善的综合化经营布局


以客户经营、基础支撑、生态建设等角度筑建零售经营体系。逐步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且创新思维,把科技与业务牢牢的绑在一起。经营稳步推进,规范管理,重点在于提升风险经营管理能力。上银香港、上银基金业务发展迅速,各村镇银行业务也在稳步的推进,在集团里面资源加强合作,合作使得效应显现,而且,积极研究通过新设、收购等方式介入消费金融、直投公司等领域,进一步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


亮点二:打造财富管理专家和养老金融专家特色


公司在上海地区养老金代发服务的经验已达到了18年,创造了"一站式"的养老综合金融服务,具备更为突出的市场影响力,是我国唯一在养老服务领域同时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及"全国敬老模范单位"两项国家级荣誉的商业银行。在精细化管理以及专业化经营的帮助下,银行的服务水平不断的提高。


由于篇幅不是很长,更多关于上海银行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放到了这篇研报当中,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点开下方链接阅读一下:【深度研报】上海银行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中国宏观经济还是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增长对质量和效益更加看重。在强监管、金融去杠杆条件下,银行再度回到自己的本源业务,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同业资产负债进行了收缩,同时公司的表外业务总规模的发展速度也在放缓。与此同时,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金融科技加快发展为银行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盈利增长点,银行业针对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是比较支持的,加大在普惠金融与民生领域的投入,进而使科技运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得以发展,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总结全文,我觉得上海银行实力不俗,有机会在行业深化改革的时候,将迎来新的高速发展和红利。然则文章有滞后性问题,要是想深入了解上海银行未来行情,不妨戳一下这个链接,让专门的投顾来帮助你更好的诊股,看下上海银行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上海银行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2-01,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⑵ 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情况,以及其对证券市场稳定产生的重大作用。

●2001年“6·14”后,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1999年沪深两市月均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换手率降为20.39%。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

●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

●今年,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趋势、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选择“6·14”为转折点的一点考虑

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到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结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将2001年“6·14”沪深综指同时达到最高点这天作为市场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

散户时代市场操作特点

一、2001年“6·14”以前,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主体是散户

1991—1998年,散户是沪深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此间,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不仅开户数量少,而且资金投向也不仅仅是在证券市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到1998年,管理层意识到一个稳定的证券市场必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特别是1999年政府允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由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迅速演变的过程。

二、散户时代证券市场的主流操作特征是投机

1、股价波动大

2001年“6·14”以前的沪深证券市场,谈的最多的是机构投资者的坐庄、散户投资者的跟庄、股评的“套住庄家”,热衷于研究庄家行为。还有一些主力机构操纵市场,引起股价巨幅震荡。(详见表1)

2、投机气氛浓厚

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环境中,一些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操纵者。部分机构通过对倒、拉抬股价,或者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一些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重点投资和股价拔高,并不是出于对其投资价值的本意认可,而主要是为了从二级市场的炒作中获利以及扩大圈钱规模的需要。通过部分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博弈,形成诸如“中科系”等许多颇具规模的机构大鳄。在市场行为表现上,“6·14”之前市场换手率极高,1996年达到最高峰时,沪深两市换手率分别为760%和950%;到2001年6月才逐渐下降为126%和132%,仍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沪深股市换手率极高的特点,足以说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时间短,存在着较普遍的炒作现象(见表3)。

3、由于信息不对称,违法操纵行为比较突出

由于当时股市深层机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集中资金优势,凭借有利的交易地位和交易手段操纵市场。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年内平均一家公司发生过两次大型的资产重组事件,个别上市公司频繁重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在二级市场配合股价炒作的需要、满足增发配股的要求、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产更彻底地据为己有等。需要司法介入立案查处的先后有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科创业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案等。

机构投资成为主流

一、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重大变化

“6·14”后,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质的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从监管方面来看,管理层对证券市场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从市场角度看,从2001年6月开始,沪深综指开始大幅度调整,到2001年12月底,沪深综指均下跌1/3以上。在市场和监管出现重大变化的环境里,证券市场结构也悄然出现变化,机构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投资的主体。

二、“看得见的手”培育机构投资者

沪深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政府力量推动型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另一块是民间力量推动型的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政府力量推动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

证券公司 到今年11月底,国内证券公司数量上已经达到124家,注册资本为1043亿元。此外,一些券商还存在一些不同形式的委托理财资金。

基金 截至11月底,国内封闭式基金数量增加到54只,其规模也将近800亿元。除了封闭式基金外,到现在为止,共有17只开放式基金,其规模达到560多亿元。而且,根据目前开放式基金发行和发展态势,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开放式基金进入证券市场。

信托公司 到2002年,被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为57家。就这些信托投资公司本身的资本金而言,57家信托投资公司资本金应该在600亿元左右(平均每家10亿元左右)。根据“自用固定资产和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80%”的原则,简单估计其可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自有资金在480亿元左右。此外,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将受托资金投资于证券,其可用规模应该与自有资金相当,大约为500亿左右。

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

至2002年11月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6167亿元。以平均入市规模为10%计算,国内保险资金可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大约为610多亿元。另外,还有投资理财型险种的保费,它可以100%投入股市,这个规模大概在400亿左右。合计2002年11月全国社保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

三、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流

1、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国外市场来看,证券市场的潮流应该是机构占主导。美国、英国等是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稳定持有股市绝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则是法人机构相互持股,也是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增无减。美国机构投资者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养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险公司由3.3%上升到7.3%。

2、沪深开户数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从机构数量、机构规模和市场换手率三者可以反映证券市场是否由机构占主导。目前,机构投资规模大约在10000亿元左右,是目前市场流通市值的76.65%,反映了一个机构时代的特征。

从开户数量看,目前市场也开始呈现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从1995年到2002年,机构开户数占总开户数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表2),尤其是新开户的增长率更有明显的变化。

3、换手率在逐渐下降

换手率也是反映证券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表3所列是1999年至2002年间沪深市值、流通市值和换手率的一些情况。一般而言,换手率越高,资金进出就越频繁。而频繁资金的进出绝大部分是小资金运动的结果,大资金则难以频繁换手和进行频繁资金运动。从表3可见,1999年沪深两市月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12月换手率降为20.39%。当然,也不排除换手率的下降是由于市场不景气的结果。但是,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

种种迹象表明,证券市场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即从过去的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基金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

结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操作行为也因此发生重大的转变。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

一、持股集中度降低

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机构就越有可能重仓持有某一家或者数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机构持股就有可能相对均匀。根据我们的分析,从1998年12月到2002年9月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在不断下降。以基金开元为例,1998年12月持股集中度为76.45%,到了2002年9月基金开元的持股集中度降为42.28%。整体上,从1998年到2002年9月基金持股平均集中度总体也在不断下降,1998年12月基金整体持股集中度为61%,1999年12月为55.37%,2000年12月为60.75%,-,2001年12月为59.12%,2002年9月下降为42.96%。持股集中度的降低说明现在基金更多地不是将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上,而是采取分散策略,将资金均匀或者相对均匀地投资于各基金组合之中,这点从后面的持股数量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二、投资越来越分散

基金操作变化之二就是投资越来越分散。考察一下基金近年持股数量,就会发现这一趋势。2000年11月,23家基金平均持股家数为66.39家,到2002年6月52家基金(含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持股家数为124.6家,将近翻了一番。持股家数的增多说明基金投资越来越分散,组合投资越来越成为基金投资的主流,同时也反映基金投资行为越来越谨慎。从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收益率来看,如果以持股的家数超过124.6家为分散投资基金,持股家数少于124.6家为相对集中投资基金,则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反之,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

三、过度分散化投资能不能降低风险

分散投资究竟能否降低基金的投资风险呢?根据对基金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结构情况下过度分散投资不能降低基金的风险。

据统计,在扣除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涨跌幅后,我们发现在持股相对集中的时期,基金的业绩明显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时期。以基金总收入同比增长比例来看,除了2001年6月30日出现指数和基金业绩增长背离外,在持股相对集中时期(1999.12.30—2001.6.30)基金业绩(收入增长率)明显好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反之,在持股相对分散时期(2001.6.30—2002.6.30)基金业绩则明显劣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据此,我们判断,2001年6月可能是基金投资行为转变的一个分界点。

从同一时期不同的基金表现来看,基金的收益与基金持股数量多少之间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收益较好的基金,我们会发现持股相对分散且业绩较好的基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新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如基金丰和、基金鸿阳、基金科瑞等。由于这些基金入市时间较晚、入市时机相对较好,因而在整体业绩上好于老基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将这些基金排除在外,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业绩未必好于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

不难看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业绩要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这似乎给我们当前的基金操作一个启示: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机构投资应该还是以相对集中为主。过度分散化使基金在每只股票上的持股数量相对较少,基本上已经沦落为“大散户”,散户在股市中被动挨打的境况在基金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过度分散化投资风险。

机构博弈操作特征

一、机构和机构的博弈

市场进入机构博弈时代后,机构面临的主要对手也是机构,彼此相互了解,市场行为和操作手法相似。目前,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操作风格,机构行为散户化使各大基金投资品种雷同化,主要靠小波段、小批量、高频率来获利,侧重于短炒。证券投资基金正失却资金量大、持股集中的优势,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鉴于沪深股市机构主要是基金和券商(目前保险类基金、私募基金基本上还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或券商委托理财的方式入市),而且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上市公司仍不算多,基金操作采取了极度分散化持股的策略,机构交叉持股情况必然非常严重,所以可供券商选择和建仓的价值型上市公司甚少。对于券商来讲,面对机构与机构的博弈,一方面要调整好心态,在激烈竞争冲击下如何应对来自商业银行、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行业渗透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关系到券商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券商在操作手法上,既要研究券商与基金之间的博弈行为,又要研究券商与券商之间的博弈行为,在一个只有少数人赚钱的博弈中,只有坚持自身操作特色、采取与众不同手法的少数券商才会真正盈利。

二、从券商投资行为看未来机构的操作特征

目前由于机构博弈时代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各种操作策略和行为的对与错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检验。但是,从2002年强势股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强势股的筹码集中,以前券商的操作特征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根据政府监管加强、市场波幅减小、换手率降低等特点,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从2002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盈利情况来看,极度分散投资十分被动,目前并不能真正降低风险。因此,在少数人赚钱的市场里,机构未来的博弈策略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寻找价值投资机会,采取合理分散、适度集中的模式。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沦为散户,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灵活、机动,成为市场少数盈利者。

表1 深市A股1991.12.31—2001.12.31震幅前10名股票
名次 代码 名称 最高价(元) 最低价(元) 震幅(%)
1 000503 海虹控股 80 0.4 19900
2 000008 ST亿安 126.31 3.07 4014.33
3 000534 汕电力A 14.7 0.5 2840
4 000021 深科技A 70 2.4 2816.67
5 000537 南开戈德 50.22 1.95 2475.38
6 000504 赛迪传媒 34.65 1.4 2375
7 000023 深天地A 31.6 1.3 2330.77
8 000502 琼能源 46.35 2.01 2205.97
9 000539 粤电力A 27 1.27 2025.98
10 000035 中科健A 59.2 2.95 1906.78
表2 沪深A股投资者构成(截至沪市2002.10,深市2002.11)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机构(万户) 5.64 7.58 12.48 14.18 18.47
个人(万户) 232 2285 3304 3879 4443
合 计(万户) 1238 2293 3317 3893 4462
机构占总开 0.46 0.33 0.38 0.36 0.41
户比例(%)
年份 2000 2001 2002
机构(万户) 21.48 31.33 35.63
个人(万户) 5081 6461 6761
合 计(万户) 5103 6482 6797
机构占总开 0.42 0.48 0.52
户比例(%)
表3 1999.12-2002.11间沪深两市换手率表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上市公司(个) 949 1088 1160 1220
市值(亿元) 26471 48091 43522 40347
流通市值(亿元) 8214 16088 14463 13047
月均换手率(%) 33.97 41.82 16.93 20.39
表4 基金收入指标与沪深综指比较
2002.6.30 2001.12.31 2001.6.30
净值收益率(%) -6.63 5.87 6.19
总收入同比 -161.5 -79.46 -73.65
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5.37 -37.66 -22.42
分红率(%) 13.65
沪市综指涨跌 5.27 -25.79 6.97
幅度(%)
深市综指涨跌 6.52 -27.7 3.55
幅度(%)
2000.12.31 2000.6.30 1999.12.31
净值收益率(%) 41.05 30.6 17.97
总收入同比 125.77 540.34 120.56
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29.15 15.11 19.17
分红率(%) 90.59 91.97
沪市综指涨跌 7.54 44.26 -19.09
幅度(%)
深市综指涨跌 5.59 47.7 -20.77
幅度(%)

⑶ 工商银行股票走势估值是多少工商银行行业分析行业地位工商银行最新研究消息

由于当前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减低对实体行业的金融投资,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是金融业发展的要点。接下来今就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银行业的龙头企业--工商银行!


在开始分析工商银行前,我整理好的银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银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直销银行业务等。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连续八年位列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和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榜首、位列美国《财富》500强榜单全球商业银行首位。


简单介绍了工商银行的公司情况后,我们来看下工商银行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打造综合金融标杆行


公司基本面稳定向好,客户基础蛮出色的,连续促进第一金融银行战略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协同促使大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个人金融资产规模达到了16.6万亿元,总量再次创新高,领先地位更加稳固。公司研究展开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不间断的开展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助力其在综合金融方面成为典范。


亮点二:境外业务覆盖面广泛


工商银行在42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建立了412家机构,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集团的业务在范围上覆盖了非洲20个国家,建立的代理行关系涉及到1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7家外资银行,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都提供服务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7家分支机构。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优质而又全面的金融服务。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工商银行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工商银行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政策支持银行基本面的发展,继续欣赏财富管理业务,但目前看来我国政策还是以"稳字起头"。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征信业范规发展,平台经济反垄断以及支付互联网持续的改进,传统银行(尤其是具备零售业务优势的银行)有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考虑到目前对贷款有需求的情况,和未来信用利差或者会上升,全部生息资产端综合收益率都会有一点上升,因而资产端或将成为带动息差企稳的重要推手。从未来的趋势来看,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等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银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趋势于平稳的情况。


总的来说,我认为工商银行有着强劲的实力,有望在行业平稳向好的时候,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文章稍微会有一些滞后性,倘若想更准确地了解工商银行未来行情如何,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在诊股方面给你提供意见,看下工商银行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工商银行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0-31,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⑷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差距与发展思路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1.投资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均较小

截止到2002年10月,我国证券公司平均注册资本8.41亿元,我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只有45亿元,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只有1000万元。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318.8亿元,折合不足39亿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资本规模平均为几十亿美元。像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等朝大型投资银行甚至超过百亿美元。

资产方面,2000年末,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约695亿美元,同期美林集团的总资产为4072亿美元。中外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差距可见一斑。

较小的资本和资产规模导致我国的投资银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资本市场主要中介的要求。

2.投资银行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

与较小的资本和资产规模相一致的是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而在美国和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市场规模大的国家,基本上是前十名的证券公司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我国截止2002年底,共有124家证券公司(另有资料认为有112家),市场存在低效率竞争,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前十大券商利润占整个市场的46%,不及一半。

3.大多数投资银行存在业务范围单一,业务品种雷同,缺乏特色,缺乏创新的问题。

以前除了个别大型投资银行尝试性地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外,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几乎只有一级市场承销和二级市场代理服务、自营业务。对于投资银行的新兴业务如企业兼并和收购、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等很少涉及。

从收入上看,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收入方面。一般大型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50%左右,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佣金占30%左右;小型证券公司由于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证券公司对交易手续费的依存度比较高,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地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从当前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看,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呈现出专业化和多元化两个明显的趋势。美国证券业的收入构成体现出典型的均衡特征,收入来源超过10项,其中佣金和交易收入占比最高,但也只占20%多一点,而占比超过10%和接近10%的收入来源还有4项,显示出美国证券业收入的多元化特征。

4.缺乏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既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人,具有很高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同样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发展时间仅有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十分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基本上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而且我国的投资银行本身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认为投资银行不需要专业人才,只需要有关系,有客户即可,急功近利思想浓厚。

(二)国外投资银行的运作实践与成功经验

我国与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存在更多的共性,所以我们在此主要以美国的投资银行的运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兼顾其他国家的情况。

投资银行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充分代表金融创新的投资银行更推动了市场经济日益带有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显着特点。经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呈如下特点。

1.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点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早期也是机构众多,但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有一些投资银行被淘汰,被兼并,形成了一些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型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一般为本国投资银行排名前几名)占有大多数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是比较典型的垄断竞争状态。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这种状况充分反映出投资银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投资银行,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保证投资银行的正常盈利与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均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当跨国公司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开拓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也不例外:目前西方大型跨国投资银行纷纷扩展各自的经营空间,一方面努力巩固国内原有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全球各地新市场,其中经济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地区如亚太地区更是倍受瞩目。

3.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业务显现出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西方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开放、全球兼并与收购浪潮等等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投资银行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传统的承销业务、经纪业务扩展到企业购并。资产管理、风险投资、风险规避。投资咨询等领域。而且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也反映出西方投资银行的风险分散化意识较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也很好。

专业化趋势看似与多元化趋势不同,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因为竞争的激烈使投资银行的市场日益细分,以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大多走向混业经营

5.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还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投资银行正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即包括了各国投资银行本身之间的国内、跨国竞争和其导致的投资银行的不断优胜劣汰,也包括了各国的现代“全能银行”对投资银行的挑战。这些事实充分反映出投资银行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竞争的残酷和无情。

6.极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在学习与竞争中不断成长——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思路

1.大力拓宽投资银行的融资渠道

我国投资银行之所以总是资金实力不足,资产规模较小。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尤其是我国的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证券公司为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证券公司自身却一直“为人作嫁衣”,处于资金短缺的尴尬境地,严重限制了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证券公司的资金状况。例如现在允许证券公司采取增资扩股和公开上市的方式扩大资金规模。此外。我国目前已有72家证券公司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调剂资金头寸,缓解了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证券公司还可以凭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获得期限灵活的资金,优化资产结构。

2.注重金融创新、广开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趋势

我国的投资银行应该顺应投资银行发展的历史潮流,以新产品开发为契机,强调金融创新,突破传统业务局限,推动主体业务由传统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向创新型(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性服务)以及引申型(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转变,从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增强投资银行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3.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扩大我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并在此基础土形成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航空母舰。

4.立足本国资本市场,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

我国的投资银行要以服务国内企业为主,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的历史关键时刻,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国投资银行更是义不容辞。这不仅仅是我国投资银行发挥优势的好时机,更是我国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

5.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战略。

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这主要受制于我国投资银行的实力。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实力薄弱而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我国的投资银行,放眼世界。首先与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外国投资银行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断历练自己。等时机成熟些,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国门,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的成功经验已经为国内的投资银行树立了榜样。

6.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真正的“投贤银行家”。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待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投资银行的开放。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过度的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真正的先进一定是在竞争中产生的,所以我们不能惧怕、更不能回避竞争。当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后,我们会感激是竞争给了我们成熟与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主编.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马金军,杨志平.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丛,1998(1).
[3]尚金锋.冯鹏程.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3(4).
[4]王海滨.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发展前景[J].铜陵学院学报,2003(3).
[5]刘锦辉,对我国投资银行业若干发展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6]徐浩雄.杨安西。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模式选择与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3(6).
[7]杨菲.中国投资银行国际化道路初探[J].甘肃科技.2003(6).

⑸ 银行股为什么大涨 你觉得未来A股走势如何

银行股在近期出现了大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利率上涨:近期随着央行加息以及债券市场利率上涨,银行股表现出了相应的反应。银行股受益于消吵利率上涨,因为它们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借贷,从而提高收益。银行的净利润与市场利率密切相关,市场利率的上升既能提高银行的利润空间,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

2. 政策利好:近期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银行股具有积极影响。例如,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准备金率等政策都有利于银行的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并且有望推动市场对银行股的投资热情。

3. 估值修复:过去一段时间,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调整,股价相对被低估,出现了大幅上涨带动市场的热度以及投租数资者对于银行股的关注度

综合来看,银行股的上涨主要还是基于趋势上的大涨,由于市场资金流入,以至于相关券商也发生拿型侍了联动上涨,对于未来A股的走势,会继续受到政策面、经济面的影响。总体来说,经济表现好会对A股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而政策环境会影响市场整体的投资信心;同时,整体估值也会影响市场的风险,当前市场虽然出现了部分主板股的上涨,然而整体估值仍偏高,股权质押成了当下的风险点。未来A股的走势可能会波动起伏,因此投资者还需保持谨慎。

阅读全文

与银行股票投资国内外研究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收费 浏览:162
银河证券股票交易软件下载 浏览:430
中国中期股票市场地位 浏览:769
浦发银行个人股票分析论文 浏览:722
招行e招贷投资股票 浏览:613
股票软件打开不显示涨幅 浏览:487
杆炒股票来大牛证券 浏览:796
股票美金账户需要几天 浏览:71
股票退市了钱还能退回来吗 浏览:537
股票有有效的指标 浏览:744
全球金融股票指数APP 浏览:480
股票市值是净资产多少倍好 浏览:687
股票着名投资理论 浏览:780
股票软件日线 浏览:789
中国股票如何买空 浏览:877
股票投资收入算利润吗 浏览:500
股票证券账号被挂起 浏览:579
涨停的股票买不进去 浏览:814
市净率对哪些股票有投资价值 浏览:853
股票投资需要掌握哪些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