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的现金流是什么意思
每股现金流是指企业在不动用外部筹资的情况下,用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偿还贷款、维持生产、支付股利以及对外投资的能力,它是一个评估每股收益“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每股现金流量是公司营业业务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每股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现金流量 = (营业业务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例如:某公司年末营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为1887.6295万元,优先股股利为零,普通股股数为8600万股,那么:
每股现金流量 = 1887.6295万元/8600万股 = 0.22(元/股)
总的来说:从短期来看,每股现金流量比每股盈余更能显示从事资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每股现金流量一般比每股盈余要高,原因是公司正常营业业务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还会包括一些从利润中扣除出去,但又不影响现金流出的费用调整项目,比如折旧费等。但每股现金流量也有可能低于每股盈余。
❷ 出售股票在现金流量表填哪
出售股权计入“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如果是出售子公司,那么出售价款减去子公司账上现金后的金额,在合并报表中计入“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如果这个差额是负的,计入“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❸ 股权转让现金流量选什么
股权转让现金流量选择收入投资所收到的现金。该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
❹ 现金流量表中分配股利和利润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什么类型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表中,分配股利或利润产生的现金流量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内容包括: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等。
以发行股票方式等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以及发行债券支付的发行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不从本项目内扣除。
2.“借款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接受现金捐赠等。其他现金流入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金融企业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企业偿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在“偿债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5.“分配股利、利润和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的利息。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外,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巧陵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等。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单独列项目反映。
它的编制具有很大的意义:
弥补了资产负债信息量的不足
资产负债表是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期末余额编制的;损益表是利用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本期累计发生额编制的(收入、费用无期末余金额,利润结转下期)。唯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的发生额原先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填入会计报表。
会计资料一般是发生额与本期净增加额(期末、期初余额之差或期内发生额之差),说明变动的原因,期末余额说明变动的结果。本期的发生额与本期净增加额得不到合理的运用,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可写成: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这个公式表明,现金的增减变动受公式右边因素的影响,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减少)导致现金的增加(减少),非现金资产的减少(增加),导致现金的增加(减少)。
现金流量表中的内容尤其是采用间接法时即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发生额或本期净增加额填报的。这样账簿的资料得到充分的利用,现金变动原因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揭示。
便于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考核
对一个经营者来说,如果没有现金缺乏购买与支付能力是致命的。企业的经营者由于管理的要求亟需了解现金流量信息。
另外在当前商业信誉存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部门与个人投资者、银行、财税、工商等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情况与经营结果,更需要了解企业的偿还支付能力,了解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信息。
损益表的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出来的,权责发生制贯彻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原则,核算的利润与现金流量是不同步的。
损益表上有利润银行户上没有钱的现象经常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现金流量的重视,深深感到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损益表不能反映现金流量是个很大的缺陷。但是企业也不能因此废权责发生制而改为收付实现制。
因为收付实现制也有很多不合理的了方,历史证明企业不能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的同时,编制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不失为“熊掌”与“鱼”兼得两全其美的方法。
现金流量表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按类说明企业一个时期流入多少现金,流出多少现金及现金流量净额。从而可以了解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损凳空益表上的利润为什么没有变动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作出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了解企业筹措现金、生成现金的能力
如果把现金比作企业的血液,企业想取得新鲜血液的办法有二:
1、为企业输血,即通过筹资活动吸收投资者投资或借入现金。吸收投资者投资,企业的受托责任增加;借入现金负债增加,今后要还本付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免费使用”的现金,企业输血后下一步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企业自己生成血液,经营过程中取得利润,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获利,利润是企业现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经过一段时间枣宽瞎经营,企业的内外筹措了多少现金,自己生成了多少现金。
筹措的现金是否按计划用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购置固定资产、补充流动资金上,还是被经营方侵蚀掉了。企业筹措现金,生产现金的能力,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合理使用调度资金的重要信息,是其他两张报表所不能提供的。
局限性及原因
现实局限性
很多书刊认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评价企业偿还能力的重要标,如公式: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总额
认为比率较大,偿还能力越强,但是这个公式是看条件的,不具有普遍意义。采用这个公式首先是资金市场比较成熟,有随时可以抛售或转换的有价证券,短期有价证券是现金的等价物,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有一定的收益性,企业现金比较充裕时,可作为储藏手段。这一条是应具备的,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基层,资金市场非常单一,主要依赖银行。
把钱存在银行里收益率很低,持有量过多是一种浪费,现金不能变成有一定收益的等价物,存量就不能增加。另外企业应有一定的瞬息万变有资金、负债率不应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现金多了,可按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资性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
如果企业自有资产较少,负债率高,往往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这种情况下,现金到手使穷于应付偿还多种欠款购买生产必须的原材料,经营好现金多时因偿还欠款负债率降一下,达不到需要储存现金的水平。
现金流量净额是个差量指标(流入减流出或期末减期初)期末比期初多一些或少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当前用现金流量净额评价企业应视条件而定。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赚取和支出信息,以反映企业现金周转的时间、金额及原因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当期现金净增加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局限原因
直观地看,现金流量表就是对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初、期末余额变动成因的详细解释。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较为复杂,这使大部分投资者很难充分理解利用其信息,而且对其作用和不足也缺乏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
许多投资者对现金流量表抱有很大期望,认为“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可以提供比“净利润”更加真实的经营成果信息,或者它不太容易受到上市公司的操纵,等等。
事实上,这些观点是比较片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制,即只记录当期现金收支情况,而不理会这些现金流动是否归属于当期损益。因此,企业的当期业绩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论投资、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突发性现金变动了。
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的利润表可以正常反映当期赊销、赊购事项的影响,而现金流量表则是排斥商业信用交易的。
不稳定的商业回款及偿债事项使得“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数据可能出现更大的波动性。(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2、现金流量表只是一种“时点”报表, 一种“货币资金”项目的分析性报表。因此,其缺陷与资产负债表很相似。显而易见,特定时点的“货币资金”余额是可以操纵的。例如,不少上市公司已经采用临时协议还款方式,在年末收取现金,年初又将现金拨还债务人。
这样,企业年末现金余额剧增,而应收款项又大幅冲减,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都非常好看,但现金持有的真实水平却没有变化。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表受到的影响不大(除了当期坏帐费用减少以外),仍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当期经营成果。
3、编制方法存在问题。尽管在中国要求上市公司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在无力进行大规模会计电算化改造和帐务重整的现实条件下,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间接法,通过对“净利润”数据的调整来计算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但这一方法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在现行会计实务中,“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计算最终取决于“货币资金”的当期变动额,而不是每项业务的真实现金影响。例如,在其计算过程中,收回或核销前期应收款项的效果相同,都会增加“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这就很容易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在2001年年报中,大规模准备计提导致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显着下滑,但现金流量情况却普遍好转。这一奇怪现象正是其编制方法缺陷的典型体现。甚至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完全相反的情况可能将在2002年年报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