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2014中国股票市场资金来源

2014中国股票市场资金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6 02:48:23

❶ 2014年底中国股市为什么大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❷ 2014年–-2015年中国股市上涨原因是什么求解答……

2014年-2015年中国股市上涨的原因可能是:政策的大力推动,股市上涨是可以在政策导向中找到依据的;投资者大幅度增加资金杠杆,包括融资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场外配资的野蛮生长;金融行业的创新等等。具体的原因解释如下。

政策的大力推动

比如,在2013年底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里有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专门的规划,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这些都是实现增加股权融资比重的手段和方法。此外在三中全会结束的半年后,还出台了《国力条》,它是股市上涨的重要推动力。出台1个月以后股价就开始上涨。

投资者大幅度增加资金杠杆

(1)融资的爆发式增长。从交易制度来看,这次的牛市是有别于历史上历次牛市,因为在2010年之前我国股市中还没有融资融券制度,因此,这次的牛市也是国内股市的投资者第一次经历带资金杠杆的牛市。因为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都是与融资融券制度直接相关的。

(2)场外配资的野蛮生长。除了融资融券以外,场外的配资也是股市投资者增加资金杠杆的另外一种渠道,并且估计规模不低于融资融券的数量。据此推断,股市的二级市场获得了至少有4万亿左右的新增资金。但是配资业务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的繁荣,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行业的创新

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以及分业监管,银行资金本来是难以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通道逐渐被打通了,这些资金主要是给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进行配资的,并且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这些配资几乎是没有风险的,在没有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收益,更加刺激了银行及信托机构加速将资产配置到股票市场中去。

❸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有哪些

1、股利。

即股息收入,是指股票持有者依据所持股票从发行公司分取的赢利,分为股息和红利。优先股股东获取的报酬是股息,普通股股东获得的报酬是红利。但前提条件是存在可供分配的公司利润。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分配股利采取发放现金和送(红)股的形式。

2、资本利得。

股票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利得,或叫资本损益。如股票卖出价大于买入价,资本利得为正,此时为资本收益;当卖出价小于买入价,就为负,就为资本损失。



3、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分配税后利润,公司公积金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不再提取,转为股本时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派送红股或增加每股面值。

4、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等于公司投资收益与平均投资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期初长、短期投资+ 期末长、短期投资)/2* 100%。该指标反映公司利用资金进行长、短期投资的获利能力。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是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 =(每股股利/每股收益)。该比率反映股东从每股的全部盈余中分到手的部分有多少,就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比每股收益更直接体现当前利益。

6、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期末净资产与总股本的比值,也称为每股帐面价值或每股权益。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 = 年末股东权益 / 总股本。

投资者还应特别注意另一个重要的指标--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 - 待摊费用 - 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 - 开办费 - 长期待摊费用)/年末股本总数。

一般来说,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稍低于每股净资产,但如果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远远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话,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差,潜亏巨大,随时可能发生较大的帐面亏损,投资者应警惕。

7、市净率

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市净率就是反映每股市价和每股净资产关系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净率 = 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帐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算的,每股市价是这些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一般来说,市价越是高于其帐面价值,公司资产的质量越是好,优质股票的市净率普遍较高。

❹ 数据调研: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

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97亿元,企业债1738.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56亿元,大额存单1796.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其中居民储蓄占1.2%,政府储蓄占15.4%,企业储蓄占18.9%。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3亿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

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

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4%。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

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实属罕见。在1994-1995年间,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美国为59%,英国为104%,日本为114%,德国为70%,印度尼西亚为46%,韩国为44%,马来西亚为89%,菲律宾为50%,新加坡为89%,泰国为79%(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报)。中国的这一比重远远超过周边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日本。

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样高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说,不仅广义货币增长快,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义货币中居民储蓄的比重不断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资产大都压到银行存款上了。1995年现金净投放600亿,全社会流通现金量只比上年增长8.3%;M1增长16.8%;M2增长高达29.5%,比25%的控制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可从各国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中看出。表3给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1993年中国股票市值占GDP的9%,债券市值占GDP的11%。而周边国家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148%,债券市值平均占GDP的30%。英、美、德、日四个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75%,债券市值占GDP的7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周边发展中国家。

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畸形的后果

1.企业负债率高。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数字,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7%。1990到1993年分别为58.4%、60.5%、61.5%、71.7%。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上升为75.1%,若扣除实际的挂帐损失,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3%(吴晓灵,1995)。

2.金融运行风险高。首先,银行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国家银行贷款年周转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转一次。第二,国有企业相互拖欠严重,国家银行应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达2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第三,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2.3%,如果按国家银行1995年底贷款余额为4万亿元算,大约有9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第四,国有银行经营困难。中、农、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润343亿元,1994年降为166亿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现除中国银行外的全行业性亏损。

3.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在总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净亏损,亏损总额达34.1亿元。亏损企业比重从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刚,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国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债务负担重,许多国营企业资本金不足,特别是1985年实行拨改贷以后,有些国营企业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流动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国营企业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全都给银行还本付息了。

4.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先向银行还本付息,剩下的才是利润。当企业连银行利息都付不出时,根本无法向国家上缴利润了。国家作为所有者从国有企业获得的净收入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51%,下降为1990年的6.34%,1993年则为-138.4亿元,1994年为-254.2亿元(吴晓灵,1995)。国有企业上缴税收占同期税收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1978年,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上缴的税金,占当年各项税收的54%;1991年下降为42.1%,1992年为42.7%,1993年为38.5%,1994年为39.9%。

5.国有企业行为扭曲。目前,国家银行约有70%的贷款是以较优惠的利率贷给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获利的捷径就是要贷款。国家银行1995年底的贷款余额近4万亿,其中70%贷给国营企业,即28000亿。假定贷给国营企业的平均利息比市场利率低8个百分点,那么每年国家银行通过优惠贷款给国营企业的利息补贴就是2240亿元。所以国有企业的注意力主要不是放在改善经营提高效率上,而是放在争取贷款上。

6.非国营企业行为不规范。非国营企业中三资企业的资金来源状况较好,除三资企业以外的非国营企业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规范化。首先是资本市场对他们不开放,靠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获得资金的可能较小。这些企业要发展(而且往往他们有较好的项目),需要资金,就打得银行的主意。他们不得不使用各种办法来争取银行贷款,经常跨越合法线,破坏了金融秩序。

7.银行行为不规范。我国目前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老百姓储蓄多少,银行系统必须收多少。同时银行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太低,商业银行不愿意放贷。 由于国家牌价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于是出现了寻租等不规范行为。

四、改革的突破口在金融,金融怎样改?

中国的改革在寻找新的突破口。笔者认为突破口在金融改革,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矛盾的交点在金融上。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负债率高,资金紧,矛头指向银行。企业相互拖欠严重,信用瓦解,经济秩序混乱,谁来负责?银行系统。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需要对企业和个人收入和经济往来进行记录、监控的信用统计,又是非银行系统不可。改变企业高负债的状况需要建立资本市场,还是金融问题。可以说,新的金融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它,其它现代市场经济杠杆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中国的金融体制和服务滞后,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金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改革应看清一步走一步。首先,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新金融体制的基础。第二,要尽快实行“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利率配置资源的杠杆作用,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寻租的根源――牌价利率和市场利率之差。第三,积极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积极稳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但不能马上大规模放开。

金融改革应从金融服务做起。中国现行服务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在个人服务方面,中国居民工资的银行直存率,个人支票持有率等金融服务指标远远落后于与我们收入相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企业服务方面,中国的银行划帐转帐、票据贴现、支票清算周期等项基本服务都不尽人意。外汇业务也是如此。要尽快增加城市工资直存比例,发展个人支票服务。个人支票可首先用于象房租、水电、电话费和子女学费等安全业务上。工资直存、支票和信用卡业务都有利于对企业和个人的收支进行记录和监督,为最终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税收体系打下基础。改善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方式是引入竞争。中国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应当进一步加强,并适当加快引入外资银行。 逐步实行“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麦金农和肖(1973)证明了在利率被压低的经济里,资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储蓄会减少。在资本利用方面,由于利率低,许多项目都争着要贷款。

银行很难区分哪些项目是最好的,增加了银行选择贷款对象的成本。因此利率被压低会阻碍经济成长。而在高利率下,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在贷款决定做出之前发生。利率高,有些企业(特别是软预算约束的企业)会毛遂自荐。这些企业根本就不打算还钱,所以利率高筛选不掉他们。道德风险在企业获得贷款以后可能发生。中国的企业是负盈不负亏的。有些企业在拿到贷款后不按预定方案投资,而是把资金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上。如果项目投资成功,企业获高利润;如果项目失败,反正是亏银行的钱。在利率高时,企业这种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可能性会增加。

大力发展抵押贷款和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债券市场。到1995年底,中国城市有5000万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金融时报,1996.6.24)。我国城市目前滞销房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谈抵押贷款问题。抵押贷款市场分这样几个层次,第一,由银行向购买者提供抵押贷款。第二,由银行将各种抵押贷款合同分组,加以标准化,然后以这些抵押合同为担保发行债券。第三,由中央政府出面制定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设计标准抵押贷款合同,建立抵押贷款保险公司,然后对划定范围内的抵押贷款标准合同进行保险。国家的保险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成本,减少交易费用,使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债券的二级市场健康发展,大大提高抵押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美国政府大规模介入抵押贷款市场是30年代大危机时开始的。那时美国有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有抵押贷款业务,合同不一,规模不同,可谓五花八门。中国现在的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比美国当年好得多。美国80年代发生的储贷银行危机,日本90年代发生的住宅金融危机都不足以论证中国目前不应发展抵押贷款。只要管理得好,开展规范的商品房抵押贷款业务很可能提高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

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有要求资本市场的内在动力。开放资本市场有风险,但不开放风险更大。不开放资本市场,中央把得很死,造成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对付中央。中央开放一块,地方政府和企业就把它搞乱。象国债回购本来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企业却用来作为长期融资手段,用于长期的投资项目。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要求如同洪水,仅靠堵是不行的,疏导、规范这种需求才是长久之计。要积极发展中国急需的用来直接融资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但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股份制改造是不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道路?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曾经对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情况做过一次调查分析,1995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大滑坡,利润大幅度下降。1995年在深沪两大交易中心挂牌的3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74%,远远低于同期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其他指标,如税后利润,每股税后利润等均不如人意。一向经营业绩好,素质高,经过精挑细选的上市公司是股份公司的榜样。这一报告至少提醒我们,认为经过严格筛选上市的公司的经营机制已经得到转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国家体改委生产司司长吴天林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金融证券研讨会上介绍了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情况。中国共有股份制试点企业3.6万多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9000多家,从业人员716万,股本总额5970亿元,其中国家股占43%,法人股占25.10%。吴天林报告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通过股份化改造显着增强,1994年9000多家股份公司的净资产平均增长率为42.4%,1995年可统计的1600多家的净资产平均增长率为12.5%。第二,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4年股份公司中有107家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有62家进入全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1995年以来,深沪上市的323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总额5.76亿元/户,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为9294万元/户。1995年在深沪上市的股份公司平均税后利润为6338万元/户。第三,开辟了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降低了企业资产负债率。据对全国9000多家股份公司统计(包括境外上市和发行B股企业),共向社会筹资约1500亿元,向内部职工筹资约350亿元,筹集外资约600亿元。直接融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首批境外上市的九家企业,改制前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0.9%,1995年改制后为36.7%。对全国1600多家股份公司初步统计,1995年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7.8%,比同期全国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低10个百分点。

许小年(1996)分析了深沪两市3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与股权结构的关系发现,公司业绩与国有股比例成反比,与法人股比例成正比,与个人股比例没有显着的统计关系。他认为国家股形成不了对企业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国家股所有者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位。法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有积极性也有能力去收集信息,监督企业,因此法人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好。但个人股与企业业绩无关则比较难解释。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也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据估计,目前约有60%的企业债券还本付息困难。发行企业债券时是由银行担保的,所以国家银行不得不替企业先垫付还债资金。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债券的进一步发展、二级市场的建立时间表向后推迟。

中国未来几年进一步发展国债市场的潜力很大。中国目前国债余额不足GDP的10%,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差甚远。如果说改革的前十几年中央政府从货币化拿到了一大块资源,从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末,中央政府将从发展国债市场上拿(借)到一大块资源。发展国债,使得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是优化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一步发展公开市场业务的需要。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国债基金,以解决买卖国债难,用不同债种分散风险等问题。

虽然起步不久,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在市场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尽管股票债券与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相比还是很小的百分比,但中国资本市场的雏形已具,

❺ 我国的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资金来源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包括传统的经纪、自营和承销三大业务以及新兴的咨询、并购重组、辅导、财务顾问等,而近年的趋势则是传统业务逐渐稳定,其占证券公司收入的比例趋小,新兴业务比例逐渐增加。目前,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证券公司流动负债通常占负债总额的90%以上,这与传统的制造业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证券公司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占有很大比例,而流动负债主要是由公司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引起的,证券公司应大力发展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业绩。(一)深化经纪业务
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在美国,美林证券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雷曼兄弟侧重于二级市场自营业务;高盛侧重于一级市场承销业务;查尔斯·韦伯提供廉价交易为主的经纪业务。我国证券公司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但不容否认,目前绝大多数券商的最大利润来源依然是经纪业务。
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全面展开在即,融资融券将改变券商经纪业务模式,它产生的双向盈利模式对券商经纪业务以及经纪业务与其他业务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取得试点资格的券商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这种收益不仅来自融资融券业务所产生的利润,而且还包括传统经纪业务份额的大幅度提升。无试点资格券商的出路只有专业经纪公司和综合经纪业务公司两种。打造自身的研究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争取尽早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的出路,而借用试点券商融资融券通道有可能是无试点资格券商保护现有客户资源的无奈之举。在借用通道过程中,无资格券商如何提高研究咨询质量将是该时期服务的重点。此外,优化营业部布局、加强网点建设、提升渠道效率、拓展渠道功能也是券商提高现有收入水平的有力措施。
(二)拓展投行业务
国外证券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后,对国内证券公司传统的承销业务也形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证券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发行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券公司的承销经验、资金实力以及研究力量。增加证券承销准备金;建立核心客户服务体系,提高承销业务服务质量;建立有效的内部分工机制;不断追求股票发行方式的创新设计。比如增强对大型中央债券项目争取的力度,充分调动营业部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网络的证券销售能力,加强对市政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资产抵押债券、外币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创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寻找二板市场承销业务的潜在机会等等。
(三)拓宽筹资渠道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立足于稳固发展传统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代理业务看,现在开设一个营业部至少需要投入600万元资金,少数装修豪华、设备先进的营业部则需投入1 000万元以上,另外各营业部还必须有一定量的日常营运资金和清算资金;从投行业务看,证券公司从事一级市场承销、兼并收购等业务时,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大多需要向项目当事人提供短期融资即“过桥贷款”才能使项目顺利施行。证券公司要开拓新的业务、形成特色经营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应大力拓宽筹资渠道。
1.完善现有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除了增资扩股或公开发行股票增加资本金以外,合法的融资渠道有三种:一是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拆借;二是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或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进行国债回购;三是用自营证券进行股票质押贷款。这三种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证券公司资金头寸的不足,解决临时资金周转问题,但无法满足证券公司中长期发展资金的需要。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证券公司通过上述渠道融资的比例一般要占其总负债的30%-40%以上;而在我国,上述渠道融通的资金量还很有限,原因是: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条件较高,拆借额度和拆借期限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股票质押融资手续比较繁琐;融资成本相对较高,最长期限也只有6个月,所以,这三条融资渠道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证券公司资本实力的增强以及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应适当放松对证券公司拆借与回购业务的严格管制,放宽质押融资期限,允许更多的证券公司利用这三条渠道融通中短期资金。
另外,借鉴国外证券公司一般多与银行签有循环信贷协议的做法,可以考虑允许我国商业银行对经营业绩好、资信度高的券商提供包销证券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及少量长期贷款,也可考虑券商通过设立基金、发行商业票据等来获得资金。票据融资具有融资手段灵活、成本低、融资规模大等优点,同时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信用工具,还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灵活操作,有利于活跃货币市场,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2.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
负债融资应该以中长期债务资本为主,而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中短期负债在债务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占90%以上,大部分证券公司长期负债总额为零,而能带来较大负债融资利益的是中长期负债。国外大证券公司发行的中长期债券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在综合资本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证券公司至今仅有几家通过发行债券来充实中长期资金来源。
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强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资质审查,逐步放松对债券发行的计划规模控制,推动市场按效率原则运行,将债券融资作为今后证券公司的基本融资手段加以培育。这一方面可以使那些资产质量好、业务规模大的证券公司筹集到中长期资金;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债券资信评估制度来促进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因此,随着我国证券公司规模的扩大,发行金融债券将成为证券公司融入资金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要为证券公司壮大规模开辟多条有效的融资渠道,这有助于证券公司改善融资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❻ 当股票市场迎来牛市时候,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股市是一个含金量非常大的市场,股市能容纳非常巨大的资金,总之股市不缺钱,缺的是赚钱效应。

一旦股票市场迎来牛市了,各路资金都会进入股市,所以股票市场牛市的钱主要从以下几种渠道输入:

1、国家队

股票市场想要迎来牛市,必然需要政策的支持,所谓的政策支持除了给市场释放一些重大利好刺激股市走牛。

牛市行情很多个人投资会砸锅卖铁进入股市,卖房卖车,卖其他资产凑资金进入股市,这是股票牛市的钱最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一笔资金。

总之股票市场永远不缺钱,股票市场缺的是信心,缺的是赚钱效应;如果一旦股市出现牛市了,以上4大就是整个股市资金来源,靠这些机构或者个人拿钱进入股市,补充股市资金,直接推高股市,迎来真正的牛市。

❼ 当股票市场迎来牛市的时候,股票中赚的钱从哪里来

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股市遇到牛市的时候,作为投资者赚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揭秘一下当股市遇到牛市的时候,钱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种就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在股市里投钱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但他们的操作性很强,是可以跑赢大盘的,站在风口上也赚到了不少钱。

三、总结

总之股票市场是永远不缺钱的,而股票市场最缺的是拉动市场的赚钱效应,当股市出现牛市之后,以上这四个资金来源方就会大量地投钱进入股市,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时候就可以跟风行动,股市被推高之后,自然每个人都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❽ 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有哪些渠道这些资本有哪些特点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八个渠道

一是利用“地-下钱庄”进入股市。这是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最主要、最复杂的一条渠道,也是被其视为最专业、最快捷的渠道。其具体操作手段是在国内寻找愿意配合其做“假贸易(即假出口、假进口)”的公司;寻找对“外资(即投机资本)”进账可以“宽以相待”的银行分行、支行;寻找对外商投资审查不严、甚至能够包庇“假投资”的经济开发区。以前,境外资金大多借道香港入境,现在大多借道我国台湾地区进入内地,目前台湾地区大约有2000家“地下钱庄”。

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股市。投机资本打着外商投资的幌子,通过提前注资、增资或虚假投资等方式,进入境内关联企业或转化为人民币存款,直接进入股市。

三是利用短期外债进入股市。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款、内部往来、预收货款等形式,为境内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由于对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的流动缺乏监管措施,一些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进入股市。

四是利用预收、延付货款进入股市。预收、延付货款都属于贸易融资范畴,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流和物资流不匹配,而现行外汇管理对预收、延付货款的规定较松,因此,许多境外投机资金通过虚假贸易,以预收货款形式分批汇入我国境内进入股市。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无出口或出口较少,预收货款却大量增加;企业预收货款收汇、结汇后长期周转使用;推迟付汇、少付汇或不付;低报进口价格、高报出口价格。

五是利用非贸易渠道进入股市。近几年,随着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项下因私外汇收入大幅增长,部分投机资本以个人外汇的名义流入境内进入股市。首先,以无偿转让和各类资本撤回等个人名义流入的外汇资金增长很快。2006年我国个人净结汇已占到外汇储备新增额的20%,其中有不少贸易、资本项下经营性资金也混入个人项下进入境内股市。其次,部分非居民个人在境外收汇并结汇后,有的直接转为人民币定期存款,有的则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机套利。

六是非法携带外币现钞入境进入股市。一些国内外企业或个人利用边境口岸人员来往频繁、检查措施不严格之机,向境内转移套利资金。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来源证明一般均为亲友或朋友赠款,银行很难审核其真实性。

七是通过银行离岸业务头寸与在岸业务头寸混用进入股市。银行混用离岸与在岸业务头寸(同时还有拆入资金)可以扩大放贷能力,并为境外资金迂回转移到境内进入股市提供了间接通道。

八是利用关联交易进入股市。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付形式向境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垫付培训费、研发费、代摊费用,推迟或暂时不向母公司汇回投资利润等。

目前,银行、外汇或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投机资本进入我国股市的渠道、规模都缺乏必要的统计监测手段,特别是银行和证券公司相互隔离,银行对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去向无从掌握,证券公司又无法得知进入股市的人民币资金的来源,因此,究竟有多少境外投机资金流入我国股市目前难以准确掌握。据有的专家估计,目前进入中国股市的境外投机资金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通过上述八条途径进入中国股市的境外投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上一些大的对冲基金,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顶级对冲基金。这些资金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后,逐渐向数十只大盘股靠拢,采取来回倒仓位、拉升大盘股的手段,推升股票指数,因此,境外投机资本“坐庄”操纵是中国股市呈现调控与反调控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

与2014中国股票市场资金来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寻找一只股票的多空分界线 浏览:543
报告个人事项股票持有时间 浏览:139
证券公司质押股票处置 浏览:701
股票软件多显示屏设置 浏览:902
新三板市场股票账户 浏览:320
博泰科技股票 浏览:901
macd指标股票使用方法 浏览:342
st风险警示股票交易 浏览:674
买的股票退市了现在怎么办 浏览:814
非营业时间可以买入股票吗 浏览:906
股票账户密码可以用字母吗 浏览:753
有资金介入的股票就一定会涨吗 浏览:27
2020有涨停股票 浏览:698
股票平时休息时间 浏览:194
股票退市整理期买卖 浏览:93
中国股票历史最低点是哪一年 浏览:435
电视可以看股票的软件 浏览:445
看股票下载什么app 浏览:401
一只股票疯狂上涨 浏览:419
飞凯股票最新消息飞凯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