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板块资金 > 德意志银行股票行情分析

德意志银行股票行情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08 04:20:46

1. 银行合并的优点

第一,一般企业合并的好处都会有,比如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各方面都会好转。
第二,如果两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不同的银行合并可以向混业经营的方向靠拢。
固然可以增强一个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 德银大规模裁员近万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德银大规模裁员。尽管许多美国大型银行发布创纪录的利润,但法兰克福的旗舰贷款机构德意志银行的股价正在下跌,收入也在缩水。


分拆或与另一家银行合并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在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好的但不切实际的想法。尽管如此,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在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持有股份的Cerberus似乎正在把钱投入其中。

今年迄今为止,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已经下跌了32%。相比之下,欧元斯托克600银行指数则下跌近5%。

3. 上证50有哪些股票

截止2015年1月15日,上证50成分股名单如下:
浦发银行 (600000) 包钢股份 (600010) 华夏银行 (600015)
民生银行 (600016) 上港集团 (600018) 中国石化 (600028)
中信证券 (600030) 三一重工 (600031) 招商银行 (600036)
保利地产 (600048) 中国联通 (600050) 特变电工 (600089)
上汽集团 (600104) 包钢稀土 (600111) 复星医药 (600196)
广汇能源 (600256) 白云山 (600332) 金地集团 (600383)
国电南瑞 (600406) 康美药业 (600518) 贵州茅台 (600519)
山东黄金 (600547) 海螺水泥 (600585) 百视通 (600637)
三安光电 (600703) 东方明珠 (600832) 海通证券 (600837)
伊利股份 (600887) 招商证券 (600999) 大秦铁路 (601006)
中国神华 (601088) 中国化学 (601117) 海南橡胶 (601118)
兴业银行 (601166) 北京银行 (601169) 农业银行 (601288)
中国北车 (601299) 中国平安 (601318) 交通银行 (601328)
新华保险 (601336) 工商银行 (601398) 中国太保 (601601)
中国人寿 (601628) 中国建筑 (601668) 华泰证券 (601688)
中国南车 (601766) 光大银行 (601818) 中国石油 (601857)
方正证券 (601901)

4.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股指期货将使得中国股市在层次结构、投资者结构、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1:A股首次确立“完整市场”
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牵引着市场人士的目光。金鹏期货董事长常青对记者表示,“从启动仪式的高规格看,股指期货的推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预示着这一崭新产品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北京一些券商和期货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A股将首次确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市。”
环视全球成熟的资本市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票市场,应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一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发行市场,以实现筹资;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交易市场,以实现资产定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市场也就是股指期货市场,以实现股市风险的分割、转移和再分配。这三个市场有机协调、相伴共生、功能互补,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都是由这三个市场组成。股指期货市场以期货交易方式复制了现货交易,犹如给原本单轨运行的股票市场又铺了另一条轨道,对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只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市场单边运行,交易手段单一,缺乏股指期货等对冲平衡机制,各类投资者只能通过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来盈利,波段操作盛行,“投资策略同质化、长期资金短期化、机构操作散户化”的倾向明显,导致股市频繁换手、估值不稳、宽幅震荡、超涨超跌。
中信证券在最新的专题研究中指出,A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显得相当必要。这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单边市”,抑制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的看空预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实现,起到平抑股价的作用;在股市下跌时,将原本直接抛售股票、用脚投票的被动避险,变为买入期货、积极保值的主动避险,降低对股市的冲击影响;到了股市超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市场做多给予市场支撑。这种内在制衡机制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市场弹性,使市场能够在日常波动中,释放和化解风险,实现大盘均衡稳定。
“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使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完善和丰富。”长城伟业期货总经理袁小文表示,作为基础性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的上市将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以后将有很多基于股指期货的投资产品陆续推出,如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合成指数基金、收益挂钩产品等风格各异的不同产品系列,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引起国际业界对中国股市未来功能的预期。
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股市的功能会从单一和单向的企业融资,向全方位优化配置社会金融资源的方向复归,向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的方向复归,向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利用市场化方式调节财富分配的方向复归。”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目前规模巨大,有效账户已超过1.2亿户,影响人口很广,加上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也早已入市,这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规避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有鉴于此,股指期货在目前推出,才有了其标志性意义。
2: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
市场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还将意味着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表示,“按照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目前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能够游走于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大部分人只能参考股指期货的动向在现货市场进行操作。”
据了解,美国在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呈现加速度。机构投资者逐步代替个人投资者成为主导,其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2年的63%。而香港市场更是机构独大,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近20年来,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共同点是市场、个股的波动相对小,个股交易活跃性低。
国内A股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之前,个人投资者绝对主导。第二阶段,2004—2007年,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2005年基金一度占流通市值比重高达43%,价值投资大行其道。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9年流通市值在指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突然暴涨,根据测算,当年新增的流通市值就高达5.96万亿,占到流通市值的40%。
国际市场的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就在于股指期货出来之后,有一个对冲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另外一个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也使得一些个人投资者规避三舍,这就给了机构投资者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机构投资者在初期肯定也有一个市场流动性是逐步参与的过程。
“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流动性不太好,参与的力度可能开始不够大,但是随着过程的逐渐深入,应该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很长。”野村证券分析师刘聪表示。
机构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会让各类机构投资者陆续加入这个市场。未来三年,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份额会上升到50%。
对于投资者结构的未来变化,市场人士同时表示,股指期货有两面性,有为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一面。尤其当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通过合适途径参与其间,有为一般老百姓增加社会保障财富的一面。也有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被金融大鳄用于高杠杆投机、掠夺社会财富的一面。为此,完善制度,从严执法,就不只是市场问题了,更与社会公平、公正高度相关。
3:股市驱动力将有结构性变化
“中国股市将逐步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力和政策力并驱的动力结构,股指期货将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
近20年A股的发展轨迹表明,政策调控历来与中国股市相伴而行,政策因素明显影响了国内股市的运行规律。同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和1994年以后。以上海市场为例,在1994年以前,股市设立之初波动幅度相当大,而且不规则。
1994年以后,股市明显呈一个上升通道,1994年以后的几次政策集中出台期造成了股指一直在这一上升通道内运行。而且“519行情”的启动也正处于上证指数的关键点位1044点和上升通道的下轨线附近的交汇处。总体来看,诸多政策的出台使得大盘得以沿一个特定范围稳定、持续地上扬,而不是超越预期的暴涨暴跌。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一直都在淡化A股市场是政策市的形象,甚至在涉及各方利益得失的新股发行环节取消了“窗口指导”,而实行新股市场化发行,但政策市的身影一直在投资者脑中:每一轮政策利好的释放,往往能点燃市场热情、引发投资的热潮。
“目前,当上证指数始终在3000点附近徘徊不前时,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也变得异常敏感,股市也往往会来个急转直下。而股指期货的正式登场,有望改变这种现状。”国贸期货总经理董晓亮表示。
目前,全球股指期货发展已走过1/4世纪的历程。美欧、日本、新加坡、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目前都有股指期货交易。从世界各个资本市场运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后股市政策干预性将有所降低。此外,作为配置和化解风险的市场,股指期货还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力量”。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完善了做空机制,看空、做空与看多、做多的机构对决将鲜明体现,而政策干预的减少,将使得A股市场最终向其合理估值运行。

5. 德意志银行破产对我国股市影响

会导致全球股市的下跌,包括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德意志银行真的破产,对于全球金融市场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对败告我国股市的影响。并引发金融物哗市场的不稳定性,但是这种影响的具体程度还需要察蚂明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德意志银行是德国的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虽然该银行在近年来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目前并没有宣布破产。

6. 人民币汇率对股票各板块的影响(希望具体分析下,谢谢)

五大受益板块。。
地产升值首当其冲

从表面上看,G界龙是受到迪斯尼概念的刺激,以连续4个涨停横空出世,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公司所拥有的地产大幅度升值所致。从这个角度看,地产股仍将在未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银行金融当仁不让

去年下半年以来,A股和H股市场里中资银行股的大涨就是对人民币升值作出的客观反映。由于优秀的行业背景、潜在的并购价值、高成长性及特殊的市场地位,这些都决定了金融银行股将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当仁不让的领涨大盘。

航空负债明显下降

作为内地公司中外币负债水平最高的航空公司,人民币升值将使其以支付较少的人民币完成原先等额的外币债务支出,即得到大量的汇兑收益,此举对航空股构成实质性利好。

钢铁造纸成本下降

钢铁行业对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之处在于将降低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在内地钢铁企业中,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材料一般占到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30%--40%,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每年近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当最近三年来国际铁矿石到岸价格持续大涨后,中国钢铁企业开始举步为艰。同样,我国的优质纸浆也依靠大量进口,因此人民币升值能直接降低这两大行业的生产成本,并直接构成中长线利好。

旅游行业面临机遇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的临界点,最近几年旅游业也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其中出境游的增长更加迅猛,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将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购物变得更加便宜,这对于那些从事该行业的旅游类上市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7. 德意志银行,一个银行帝国的震塌

**1、美国对德意志银行秋后算账 **

德国金融界掀起波涛,媒体扬言德国最大的德意志银行面临破产,正想申请国家救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从金融危机前夕2007年的最高峰102欧元,跌到10欧元以下,引起德国社会的震惊。

金融危机过去了七年,被重创的国际金融界似乎已经从噩梦中缓过气来,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也在逐年消除。近三年来,美国国民总产值增长率不断上升,分别是1,3%,2,4%,2,5%;失业率不断下降,分别是7,4%,6,2%,5,4%。

早在2012年,美国十大银行的赢利额又达到4680亿欧元,超过了危机前状况。与之反差较大的是欧洲银行状况,尽管也在逐步消除危机阴影,经济在恢复,南欧几国的财政危机也在缓解,但步履缓慢,例如同期欧洲银行的年赢利额只有980亿欧元,都不及美国的1/4。而许多欧洲大银行,如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Barclays银行,瑞士UBS银行,西班牙Santander银行,都没有缓过气来,赢利很少,甚至亏本。 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为了减少亏损,近日宣布将裁员9600名,相当于全银行1/5的员工,震惊全德。

德意志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在其它银行亏损严重、面临破产的2009年,德意志银行居然年赢利49,73亿欧元,几乎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大有“发国难财”的嫌疑。在德国政府制订紧急措施挽救银行的时候,德意志银行总裁、来自瑞士的Josef Achermann甚至在媒体宣称: “一个银行还需要国家资助,简直是银行界的耻辱!” 他这话让许多希望获得政府资助的银行非常难堪,最后还是政府出面打圆场,希望确实有困难的银行要去申请资助——德国首家因为面临破产而被政府收购的杜塞尔多夫IKB银行,就是之前通过德意志银行买下了大批美国股票,后来都成了烂股。但烂了自己,却烂不到德意志银行身上。德意志银行直到2010、2011年,还能年赢利23,1亿和41,32亿欧元。

但2009年后,德意志银行的状况却江河日下。除了总体环境变化外,或许也与用人有关:2012年初Ackermann年满退休,他推荐较为稳健的前德国中央银行行长Axel Weber教授为新一任行长,而董事会却一定要任命银行投资部门经理、来自印度的Anshu Jain。这是一位投资天才,也是惹事天才,丝毫没有一点印度佛教的谦和与忍心,德意志银行近年来的所有丑闻和法律纠纷几乎都是他酿成的。 但董事会却认为,要修补损失,只有依靠制造损失的人。

Anshu Jain一上任后,惹祸确实越来越大,德国总行与英国分行的矛盾激烈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2012到2015的四年中,德意志银行仅仅耗费在法律纠纷上的费用就高达127亿欧元,把一点赢利全给赌完了,前三年的赢利只剩下2,63亿,6,66亿,16,63亿欧元。

2015年5月的银行股东大会上,立即解除了Jain的理事会主席职务,新上任的是英国人John Cryan。他抱怨银行给经理们的分红太高,网络系统太陈旧……尤其是银行许多领域的估价太高。去除泡沫后,银行一下瘦身,造成2015年德意志银行不仅没有赢利,而且亏损68亿欧元——创下德意志银行创建145年以来的最高年亏损纪录!

但祸不单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长年来美国银行唯利是图、兴风作浪所积累酿成。为了挽救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付出了血本。所以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立案调查,要清算那些不法银行。 美国司法部根据那些银行的“罪行”大小,发去了超巨额罚单:

Bank of America罚款167亿美元, JP Morgan Chase罚款130亿美元, Citigroup罚款70亿美元, Goldman Sachs罚款51亿美元, Morgan Stanley罚款26亿美元……

几年中美国政府总收到1100亿美元罚款。罚款本身也是清理门户,几百家中小型银行就此倒闭,让美国金融界走向健康—— 美国哪需要这么多银行。

问题查到了德意志银行, 发现德意志银行已经渗透到美国金融界的各个角落,许多投机金融项目的背后都有德意志银行的影子,也可谓作恶多端,其作恶程度和危害一点不亚于美国本土的银行。

据英国Coalition Index评级统计,直到2015年,德意志银行的金融业务规模名列世界第三,主要金融项目就在美国——德意志银行员工10万,其中一半在国外——后来因为德意志银行后院起火,进入亏损,所以收缩银根,主动放弃了许多国际金融业务,2016年上半年金融业务规模才降到世界第六(前五名全是美国银行)。

鉴于德意志银行在美国金融界的非法行为,美国司法部毫不手软,向德意志银行发来高达140亿美元的罚单,罚额高于雄居世界第一的JP Morgan。

德意志银行自知有罪,估计罚款在20-30亿美元,早就留存了55亿欧元准备支付罚款。没想到,现在却是140亿美元,大大超出预算。消息传出,德国社会及国际社会哗然,加上新闻媒体善意或恶意的炒作。当然,也有许多德国大企业力挺德意志银行,例如奔驰汽车公司、化工公司BASF、能源公司Eon和RWE、旅游公司Tui等。

金融业靠的就是人们对该银行或该证券的信心,于是可以想象,德意志银行的股票暴跌, 由德意志银行在美国交易的证券立即被人抛出410万股,价格下跌7%,许多金融客户暗暗转向其它银行,10家对冲基金撤离德意志银行……“皇帝已经裸体,”人们这么嘲笑。坊间传说,德意志银行没有140亿美元来支付罚款,流动资金紧缺,正希望德国政府伸出援手,否则将面临破产,尽管这些传说被德意志银行和政府否定。但无论如何,德意志银行的本金相对总资金的比例太低(4%),96%的营业额都是靠贷款。如果遇到金融风波,银行就拿不出钱来应对。以致美国专家会说:“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

德意志银行内部人心惶惶,本来以为在德意志银行工作是金饭碗,没想到一夜之内成了泥饭碗。不太愿意出镜头的银行行长Cryan为了安定人心,只能频频出镜。他给银行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函中表示:现在有个别势力想挤垮德意志银行,借这次机会散布谣言,造成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德意志银行危机重重。这里要告诉大家,德意志银行的流动资金达到前所未有的雄厚,现有2150亿欧元。走掉了10家对冲基金,我们还有200多家,还有2000万客户。

银行行长Cryan表示,美国的罚款太高,德意志银行不可能接受。如果不降低,德意志银行准备与美国政府上法庭。他亲自与美国司法部交涉,还算幸运,几天后据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同意将罚款降到54亿美元。

眼前的一场金融风波似乎过去了,德意志银行股票又开始升值。但金融危机的隐患并没消除,德国以及欧盟金融界还有许多深层问题正在逐步蔓延……

2、从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转型

德意志银行从一个立足德国本土的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发展成跻身于国际金融界五强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喜?是忧?

创办于1870年的德意志银行从一开始就充满全球战略,成立两年后就在上海、横浜、伦敦等成立分行,并在世界各国投资铁路等大型项目,1914年被《法兰克福报》称为世界第一大银行。 只可惜德国经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的厄运,使德意志银行只能屈居德国,依旧是一个商业银行。

直到1989年,当时的银行行长、59岁的Alfred Herrhausen是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家,他顶着国际金融界压力,提出要减免贫困国家的债务。另一方面,他不满意德意志银行依旧局限在储蓄、贷款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顶着银行保守派的压力,要将德意志银行加强或转向投资银行,从事大规模的国际企业买卖、证券交易。

要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首先要引入传统德国所缺乏的英国金融文化。1989年11月27日他宣布,德意志银行将以27亿马克(13,8亿欧元)并购英国的150年老店、投资银行Morgan Grenfell。没想到三天后,Herrhausen就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巴德·洪堡住地附近,遭到左翼恐怖组织、第三代红色之旅RAF的暗杀,轰动欧洲,此谋杀案迄今尚未破案。

就在Herrhausen被暗杀的当天,德意志银行任命Hilmar Kopper为新一任行长,并在上任当天就签署了并购Morgan Grenfell的合约,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整个控股。

德意志银行进入英国金融市场初年并不顺利,那完全是另一种金融文化,说白了,是金融投机文化。 Morgan Grenfell在从事交易时的冒险性,与严谨守法的传统德国文化格格不入,无法被德国总部接受,甚至许多德国银行家都听不懂英国银行家的金融语言。不久后就发生了第一个丑闻:一位英国部门经理将某基金炒作得过分,德意志银行不得不出面对受损的客户作出赔偿。

经过五年热身,德意志银行开始进军世界金融腹地美国纽约。1995年德意志银行以超高薪挖来美国Merrill Lynch银行的明星级银行家Edson Mitchell,其一人的年薪就超过所有12位德意志银行总部理事(包括行长)的总和。Mitchell带来50位金融专家,其中包括后来的德意志银行行长、导致这次德意志银行危机的印度人Anshu Jain。

1999年德意志银行又以98亿美元买下百年老店、美国第八大投资银行Bankers Trust。出价如此之高,连美国银行界都目瞪口呆。因为高价购买,导致德意志银行的股值都下降了5%。但当时的银行行长Rolf-E. Breuer却充满信心:“还没有一家德国银行、国际上还没有一家非美国的银行,像德意志银行那样在美国本土拥有这样的规模。这是第一次一个欧洲的综合性银行集中自己的财力和渠道,以自己特有的能力和经验,以这样的规模,立足于美国。”坐落在纽约的德意志银行大厦雄伟高大,可惜在911恐怖事件中主体部分严重被毁,无法再用。

德意志银行经过十年激战,从一个德国本土的商业银行,转型成世界级的金融巨鳄, 达到9000亿欧元的年交易额,2015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也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银行,其10万员工中一半都在国外。例如2000年的年赢利近50亿欧元中,50%来自投资银行部分;2007年的60亿欧元赢利中,70%来自于投资银行。

银行规模大了,赢利和风险都增大了,企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传统德国人的严谨作风相比,现在的银行经理们的冒险精神更大。上任德意志银行行长Jain在金融界丑闻不断,银行整天因为他忙着与人打官司、赔偿客户损失。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德意志银行的许多赢利还就是来自他主管的金融投资部门。危机优化部门经理、美国人William Shaw Broeksmit都已经退休在家,总感觉在自己的金融生涯中“作恶多端”,将被追查,结果自杀身亡。银行理事Mitchell也是冒险家,2000年圣诞前夕在美国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据说没有飞机驾驶执照的他要亲自驾机——发生空难而罹难。

行长和理事的工资奖金也今非昔比,前任行长Ackermann在金融危机前夕2006年的年薪1300多万欧元,而1998年时整个德意志银行的12位理事(包括行长)的工资总和只有1480万马克(755万欧元)。2009年发生了金融危机,理事们还在偷偷分红,因为还在赢利,引起社会公愤。

当然,更大的风险是交易额与自己本身的资本不成比例,以小搏大太过分,德意志银行会被美国金融界说成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银行”。 如果遇到风波,如现在所面临的诸多法律纠纷和罚款,银行流动资金就会出现窘境。今年10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国际金融大会,与会者有世界各大银行、各国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长。会上国际货币组织IWF就点名指出:“德意志银行属于那些必须相应改变运行模式的银行,以便让投资者确信,这些银行未来是能够承受风险的。”如果德意志银行出现危机,就涉及到9000亿欧元贷款。尤其在现今普遍低利息、低赢利、国际环境不稳定的时期,银行资金更容易出现短缺。

**3、欧洲银行界的危机与转型 **

其实,德意志银行的状况在欧洲普遍存在,而欧洲1/3的银行就涉及到8,5万亿美元的贷款。 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世界的国家债务和私人债务总额高达152万亿美元,其中1/3为国家债务,2/3为私人债务,这相当于全世界年总产值的252%。IWF警告说,现在世界经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坏:债务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又减缓了债务偿还。在这样的特别风险时期,如果银行界运作不健康,很快将导致新的金融危机。

如果分析欧洲金融界的现状,欧洲金融界的首要问题是银行太多,overbanked。 由于历史原因——19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和20世纪的两场毁灭性战争——欧洲的美国式大银行较少,中小型银行遍布,而且各国无论国家大小,为了保障“金融主权”,都要设立本国的银行。德国的储蓄银行Sparkasse分布最多,还有分布很广的人民银行Volksbank,既不是股份公司,也不是有限公司,而是互助合作社Genossenschaft——工人之间“互助合作”,那是马克思的理想,到希特勒时代实现。即使大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商业银行,也在各处开分行。如果将银行量与国家经济总量相比,欧洲的银行量是美国的四倍。

这些银行规模虽小,五脏俱全,消耗很多管理费用,如房租和雇员。资本低,成本高,竞争大,利润小,把银行办成了廉价店Aldi,推行薄利多销。这对顾客当然很好,但对银行是致命的,这些银行怎么可能闲置许多资金来应付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学界、欧洲中央银行都指出这一问题,政府也看到。但要想改,谈何容易,1995年遍布全德的国家邮政局就开出了邮政银行——也算德国特色——还就是德国政府自己推出的项目,政府都要与私人银行争夺一分利。

比尔·盖茨早在1994年就说了:Banking is neccessary, Banks are not。 即人们需要银行业务,但不需要银行本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的许多业务如汇款、提款、签字、甚至证券等,都可以在网上或取款机里实现。即使咨询业务,可以通过客户银行帐户中的资金流动情况、流动结构,来优化客户的投资结构,介绍银行相应的金融项目,最多通过电话或网络视频来实现。这样,就可以减少银行数目,减少柜台人员,从而节省管理成本,提高赢利。但在今日的德国及欧洲的银行中,很难看到这些新技术的痕迹,还在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近期因为金融业危机,许多银行被迫开始转型,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欲裁减9600员工,新聘几千专业员工;德意志银行也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关闭或合并不少分行。

德国和欧洲的贷款文化也与美国不同,私人或私营企业除了购买房产外,很少会去贷款的,因为大家都怕还不起,怕中了银行的哪个圈套,也怕繁琐的手续和经济担保等。而美国大企业就是靠证券上市来集资,中小型企业或个人就是靠银行贷款,所以银行在美国的作用要远高于在欧洲。

为了防止再度出现金融危机,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法律。 大银行还能有银行法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消化和施行这些法,而对中小型银行或分行,便不知所措 ……这些,都限制了银行业务在平民中的展开。

这次造成金融业处处哀鸣的直接原因,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低息政策,基本利息等于零,想以此刺激欧洲经济。 这对贷款者有利,房贷都不到1%利息,算计下来租房不如买房。但也因为房贷低,买房者多,把房地产价格炒上去了。低息对存款者不利,许多人勤俭节约存款,想以后靠存款利息来补充养老,现在,利息都没了。

低息对银行利弊不一。 对亏损银行,对靠拆了东墙补西墙的企业,贷款几乎不支付利息,可以无期限贷款或贷款延长,避免破产 ——这样苟延偷生的银行毕竟不是金融界主流。

低息对正常运作的银行却很不利。 普通的商业银行是靠支付利息来吸引客户存款或购买某金融项目,银行获得的资金以更高的利息贷款给需要资金的私人或企业,银行赚取这一进一出的利息差。央行的基本利息等于零后,进出的利息全都大幅度降低,银行利润就相当薄。而维持银行的基本支出并没有改变,于是银行就很难生存了。

所以,银行界埋怨欧洲中央银行人为地制造了这次危机。 社会上也认为,欧洲中央银行想以此手段在欧洲清理银行界门户,逼迫经营不善的银行关闭,欧洲本来就不需要这么多银行,事实上,欧洲的许多中小型银行就生存在倒闭的边缘——金融危机后,美国就是这样关闭了几百家中小型银行,迫使大型银行调整资金结构,以从结构上免除再次爆发金融危机。而欧洲想到的却只是制定新法律,而没有对银行采取血腥点的清理措施。

10月5日德国议会邀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Mario Draghi前来议会解释。但央行行长否认这样的说辞,认为这次银行危机完全是银行自己造成的,银行没有根据现有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包括低息),来对银行结构和作业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造成银行亏损。Draghi明确指出,不要指望欧洲中央银行会同情这些银行,会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现在欧洲银行太多了,影响到欧洲金融的稳定——言下之意,欧洲央行采取丛林原则,就是要让一部分银行倒闭。

8. 怎么看QFII持仓股票

随着2014年三季报的出炉,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在中国股市的投资动态基本明晰。我们知道,A股在三季度已经走出一波上涨行情,沪港通也将在今日上线,在这期间,QFII持仓情况如何,QFII有着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也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课题。在此,我根据金融界提供的数据,对QFII的持仓进行归纳总结,以了解其在第三季度的投资动态。

根据统计,第三季度度QFII的持仓数据大致如下:有40家QFII机构出现在18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同股股东数据中,总计持股达216.2亿股,无论是持股数量和参与的公司数量,都远远大于上半年QFII的持仓数据。持股数量排名靠前的QFII机构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39.3亿股),恒生银行(20.7亿股)、荷兰安智银行(14.4亿股)、德意志银行(9.03亿股)、瑞士银行(5.97亿股)、法国巴黎银行(4.8亿股)、新加坡华侨银行(4.42亿股)、摩根史丹利(2.45亿股)、美林国际(2.27亿股)、梅林达盖茨基金(2.04亿股)、淡马锡福敦投资(1.87亿股)、挪威中央银行(1.37亿股)、马来西亚国家银行(1.35亿股)、高盛公司(1.30亿股)、瑞士信贷(1.28亿股)、耶鲁大学(1.25亿股)等等,其他的QFII持股合计都在1亿股以下。

从表面上看,QFII持股总量216.2亿股比上半年报的77.9亿股大了很多,实际上,由于沪港通的缘故,香港港汇丰银行持有的138.86亿股交通银行港股也算到了这里,刨去这个数据,QFII三季度的持仓数据为78.91亿股,与上半年总持仓数据大致相当,只略有增加。和上半年的数据一样,排在前列的依然是外资银行,其中有六家QFII都在A股持有巨量的银行股,总持银行股达52.92亿股,而且大都持股超过一年以上。其中恒生银行持有兴业银行20.7亿股,荷兰安智银行持有北京银行14.42亿股,德意志银行持有华夏银行7.31亿股,法国巴黎银行持有南京银行4.8亿股,另外还有,华侨银行持有宁波银行4.42亿股,德意志银行卢森堡公司持有华夏银行1.57亿股,QFII实际持有银行股竟然占到其在A股投资总数的三分之二!QFII偏爱中国的银行股,原因是它们是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短期之内不会退出,随着这一轮行情的发展,QFII的投资获利颇丰。

虽然总持仓量增幅很小,但是调仓换股的动静不小。与上季度相比,最显着的加仓是荷兰安智银行增持北京银行2.4亿股;摩根斯丹利退出了伊利股份、美的集团、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神华等蓝筹股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新进入了更多的中小盘股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但总持仓有所减少;瑞士银行的调仓幅度比较大,大量减持了中国铁建、海螺水泥和中国神华等股票,大量买进入了万科A,排到其十大流通股股东;马来西亚银行大量减持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上汽集团的股票。淡马锡大量增持了中国平安和三一重工的股票。从效果看,QFII的操作并不都很成功,除了一些股票是获利出货外,有些股票是刚刚卖出股票反而大涨,例如高铁概念的股票,显然,有些QFII有点水土不服,对概念题材的把握并不到位。

由数据上看,QFII持股分布更为广泛,除了偏爱的蓝筹股外,在一些中小盘股票里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不过,在创业板里还是很难找到QFII的身影。QFII基金管理人总体上还是喜欢估值低、业绩稳定的蓝筹股,他们大都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投资风格和交易策略较为保守。

不过,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例如,他们在低位建仓的银行、机场、港口、路桥类的股票,已在目前的行情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阅读全文

与德意志银行股票行情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机构投资股票所得税 浏览:372
用什么app可以买卖股票 浏览:224
净资产率最低的股票 浏览:304
股票交易软件设定自动卖出 浏览:52
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浏览:309
环保类股票的投资分析 浏览:173
中国股票股权登记公司 浏览:720
香港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怎么算 浏览:189
道琼斯列入中国股票名单 浏览:742
小鹏汽车员工股票激励 浏览:31
股票交易机构交易涨停不能卖出吗 浏览:961
退市股票可以买卖吗 浏览:700
有资金介入的股票选股公式 浏览:156
重组后股票涨幅最大的股票 浏览:621
otc股票交易app 浏览:540
股票楔形整理时间 浏览:829
大唐西市股票上市时间 浏览:524
科创板股票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多少天 浏览:556
2014年10月23日涨停股票 浏览:753
手机上股票软件能清理吗 浏览: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