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之下的末端配送和高危场景,各路“无人车”挺身而出
疫情发展到现在,全国上下依然绷紧着神经。现在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保证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足够的物资和帮助。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口液/接触/气溶胶进行扩散,它还可以脱离人体,独立在环境中生存一到四天。所以与患者隔离还不够,最好是家门都不要出。在这种尽量全民居家隔离的情况下,怎么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怎么解决高危场景下的运输作业?怎么在相对安全下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这时,以往低调的“无人车”被推上了一线。它们的角色多种多样,职能各不相同。有的负责配送食品/快递/药物,有的在户外或医院里不间断对路面消毒,还有的可以时刻测量周围人的体温,监测疑似感染者……它们背后,站着的有网络/京东/苏宁等巨型公司,也有垂直领域的初创企业,以及用相应技术临时现攒产品的科技公司。
总之,这些我们平时觉得效率不如人不高的小家伙,这时候扛起了“保卫生活”的大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活跃在一线的“无人车”。
1.美团无人车:魔袋(主要负责室外菜品配送)
受疫情影响,“线上采购”成为很多一二线城市家庭的买菜方式。据“美团买菜”表示,北京地区日销量最高为春节前两三倍,而且现在的分拣人员/打包人员/骑手还很紧缺,所以无人车送菜应运而生,第一批落地点包括北京顺义区、海淀区。
据了解,“魔袋”在公开路面上的行驶速度约为20km/h,一次可以配送100公斤的物品,续航里程100公里,基于区域5G网络和自动驾驶技术,它可以识别红绿灯并礼让行人,每天会进行多次消毒。
总结
在这疫情中,无论是公司大小,大家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些可能没有贡献无人车,但向疫区输送了机器人/无人机/信息查询平台等产品。科技的普及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通过这些无人车的应用,我有几点思考。
1.由于这次疫情的需求,无人车行业着实向前推进了一把。
我们能看出来,疫情之下,用户对无人车的接受度较高,它们的作业情况也比较给力,相关行业的股票行业也有一波增长。不过现在还只是试点应用,车和人较少,路况相对简单,日后要是想大面积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困难。比如没有京东/苏宁这样的天然运输需求的公司如何寻找更多的需求场景?无人车如何与天然的交通环境相融合?用户要使用多久才能低于使用人力的成本?……
2.我们要拥抱新技术,而不是恐惧它。
因为这些无人车,“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话题又被人津津乐道,但这种担心短期内大可不必。在美团的实际应用下,骑手和无人车相互配合,效率更高。因为无人车可以配送超重量和超长距离的订单,骑手们就能多送一些短距离的订单,原来骑手一天送60单,现在能送70单,收入反而增加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新科技都是我们的左膀右臂,而不是取代我们。
3.每个人都要掌握基础的求生本领。
我们这代人,可能真是太平日子过惯了,但放眼历史,大几十年没有战争的国家和时代真不多见。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和市场经济,便利我们的生活。但在灾难之下,自己的求生本领才是最硬的通货,最起码做饭、开车还是要会的。
直到现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新增病例逐渐下降,事态似乎出现了缓和。感谢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无人车公司,2020年很难,我们希望借每个人的力量,让它慢慢变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