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三季度外资净买入逾8000亿元中国债券,外资为何青睐中国债券
外资青睐中国债券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债券可以带来较高收益。第三季度,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净买入3211亿元债券,由于上半年净买入额约为5000亿元,前三季度净买入额超8000亿元。9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净买入1108亿元,环比大增59%,继7月后再破千亿元。
当大量外资购买中国国债,导致收益率下降,从而传导至其他资产。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讲,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融资成本的降低。
B.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什么联系
证券是债券和股票以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总称。广义的证券分为证据证券,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狭义的证券指有价证券,包括钞票、邮票、印花税票、股票、债券、国库券、商业本票、呈兑汇票、银行定期存单等等,通常说的证券更狭义,是指特指证券法所归范的有价证券,即债券和股票,其他可以“炒”的比如权证不是证券,是金融衍生品。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购买债券相当于借钱给债券发行人,投资者的身份是债权人,发行人作为债务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购买股票相当于入股,只要公司还在,就不能退股,只能转让(就是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交易),投资人的身份是股东,可以有分红的权利,但不存在“还本”的说法。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有负相关的关系,即股票市场涨,债券市场跌,反之亦然,这是由资金流向引起的。
C. 什么时候买债基好如何挑选债基产品
A股歃血一路,基金市场也受到震荡,多数投资者纷纷偏向保守型,转投债基或保本基金。近来,投资者出于对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和风控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已经或打算将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向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产品,而债券基金就是他们一个首选的方向。一些投资者举棋不定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买债基好?如何挑选债基产品?同类债基为何业绩相差大?
一、什么时候买债基好?
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债市资金面等方面对债市的正面影响,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三季度涨幅达到了2.11%,以债券市场投资为主的基金也总体表现较好。数据显示,扣除转债基金后,债券基金三季度平均净值上涨0.8%,其中纯债基金平均净值涨幅达2.3%。
那么,现在是不是投资债基的好时机呢?海富通一年定开债基金经理凌超表示:
“一般来说,股市表现不佳,宏观经济低迷,国家对房地产收紧,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债券市场会渐渐地火爆,这种时候比较适合投资债基,”凌超解释说,“而如果出现有其他的大类资产吸附资金,导致资金从债市持续流出,比如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表外理财产品火爆,股市大涨,房地产市场很火,这时候投资债基往往就不太容易获取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了。”
这样看来,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何三季度以来,债券基金持续火爆了。数据显示,今年8、9、10三个月末的债基份额分别为3254.38亿份、4339.64亿份和4354.03亿份,呈持续增加态势,9月单月暴增了1085.26亿份。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一研究员也表示,在如今经济低迷,预期年化利率下行趋势未改的宏观环境下,债市值得长期看好。“不过,债券投资和股票不一样,一方面投资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对个券的信用分析需要较高的专业程度,个人投资者较难参与。所以,对于不想冒太大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预期不是那么高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债券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经济低迷,对债券市场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但因为现在整体货币市场预期年化利率较低,加上货币政策放松效应边际递减,未来对债基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预期可能要稍微低一点。“从债券基金的历史业绩来看,整体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水平基本维持在5%-6%。”
二、如何挑选债基产品?
从债券基金的类别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债基,只投资债券,不投资任何股票和可转债;第二类是普通一级债基,投资债券和可转债;第三类是二级债基,可同时投资债券和股票。
“具体投资哪类品种主要看投资人自身是否愿意接受权益标的,也就是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如果希望股债兼顾,那么可以优先选择二级债基;如果不太愿意承担风险,就以一级债基为主;如果连转债的风险都不愿意承受,就以纯债为主。从纯债,到普通一级债,再到二级债基,风险级别是一步步往上升的。”凌超如是说。
众所周知,债券基金,是指基金资产的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那么,除了上面提及的是否参与权益类投资,对于这80%的个券投向需不需要加以关注呢?
“当然需要。”凌超指出,一般信用债配比较多的债基,业绩表现往往要好一些。“但现在信用违约事件较多,持有信用债配比较高的基金,一旦其重仓的某只债券出现信用违约事件,也会引发该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通过对季报中基金重仓债券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到该基金的具体持仓情况,是不是持有了较多的信用债等,从而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
三、同类债基为何业绩相差大?
债券基金虽然整体上是一种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但落实到具体的基金上,业绩并非相差无几,相反,差距还不小。
就拿普通一级债基来说吧,一年里,业绩最好的海富通一年定开债净值增长率为55.92%,而排行最末的西部利得稳定增利A还下跌了1.54%,业绩首尾差距接近60%。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跟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对个券选择有关,落实到基金上就体现为债券配置结构的差异。”上述基金研究员指出,“如果基金经理能够很好地踩准市场节奏,持有个券风险控制较好,所管理的债基产品往往能获得远越同类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一点在参与权益类投资的债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在挑选债券基金时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首先看公司在债券投资方面的整体实力,同时有几只产品排名靠前,说明其在债基上投研实力比较突出,产品业绩自然更有保障;其次看基金经理操作风格及相关基金的历史业绩,以往业绩不错,这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最后看产品标的,尽管都是债基,但投资标的会有不同,比如可转债、信用债、预期年化利率债及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风险不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差别较大。
四、债基服务费收取不同:
债券基金按销售服务费收取方式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别:
A类:在投资者认购/申购时收取前端认购/申购费用、赎回时收取赎回费用;
B类:在投资者认购/申购时不收取认购/申购费用,但赎回时收取后端认购/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
C类:不收取认购/申购费用,但对投资者赎回持有期限少于30日的本类别基金份额收取赎回费用,且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
D. 股票调整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短期来看,股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既有利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过去的经验看,历次股票市场快速调整,除美国1987年“黑色星期一”外,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幅度似乎也并不明显。股市快速调对债市的利好的一面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居民资产配置从避险的需要可能会转向债市,包括认购纯债基金、货基、银行理财等,机构可能也会从避险的考虑配置债券。
但如果股市调整的是由于长端利率上行太快,进而导致去杠杆促发,则股市快速调整对债市影响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为去杠杆的实质是流动性枯竭的表现,而利率债是流动性强的品种,那么在流动性压力之下,利率债可能也会被抛售。此外,股市表现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发混合基金份额缩水,进而影响到债券市场,尤其是流动性好、易于被抛售的品种。所以债市是否走牛要看这两端力量的博弈,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去杠杆导致的股票大幅调整,债市的避险需求还是略占优势的,但收益率下行的幅度空间并不是大。
E. 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运行走势是相反的吗
在很多时候是相反的。投资者对股市失去信心,资金就要撤出,但资金也需要保值或者有效利用起来,这个时候债券市场就是一个好去处。从总体相关性来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存在跷跷板效应。
跷跷板效应,一个名称所代表的两种产品被分置于跷跷板两端,当一种上来时,另一种就要下去。当然,有权认为,在某一点上跷跷板出现了平衡,两种产品的平均收益大于其中任何一种产品的收益。
但实际上,竞争对手不会容忍这种平衡,会毫不留情地把位置挤掉。这还是一种自己打败自己的结果。
(5)三季度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扩展阅读:
在不同期间,股票价格波动和债券价格波动时而同向变化,时而反向变化。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间,股票价格波动与债券价格波动基本呈现出同向的变化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两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向变化。
在前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在后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63。因此,股市和债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时间里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这将近5年时间里,表现出较强烈的跷跷板效应。
对这种差别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前一段时期中,股市波动性相对不剧烈.计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间,上证指数的波动标准差是20.9,只有全样本波动性的三分之一。这种股票市场的较低波动性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股票和债券的资产组合发生大规模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跷跷板效应
F. 企业在发行债券融资和向银行贷款的区别和优势
(一)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的特征比较
1.不同融资方式的单位成本比较
企业以不同方式融资的单位成本不同。一般规律是,债务融资的单位成本低于股本融资。企业为融入资本必须给投资者提供一定回报率,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而该回报率由无风险回报率加上风险贴水两部分组成。无风险回报率在各融资方式下都相同,所以投资回报率,即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就取决于风险贴水的高低。债务融资方式下,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款,都必须按事先议定的债息率定期支付本息,而且在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甚或破产时必须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和债券债务,所以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较小,所以企业需要支付给债权人的风险贴水较小。而股权投资者,不论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还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人,其投资收益随企业经营状况而上下波动,面临较大风险。而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仅能取回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剩余值,所以企业股本投资者的风险远比企业债权人的风险大,企业提供给股本资本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一定要高于给债务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从长期平均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用股本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比向银行或债券市场举债要高。
另外,债务利息往往计入成本,可冲减公司所得税,但股息则无此优惠。这样一来,股本融资的成本就又进一步高于债务融资了。
2.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支付能力的时间约束比较
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对于以债务方式融入的资金,其本息支付所面临的时间约束是"硬"的,回旋余地小。如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启动破产诉讼程序。与之相对应,股本融资方式在支付、清偿方面的时间约束,相对较"软",回旋余地较大,企业盈利好则多分红,盈利不好则少分红,甚至可以不分红。而且,不论是公开上市公司还是非公开上市公司,股东一旦认股后,除非由占相当比例股份的股东发起,并经法定程序对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任何单个股东都无权要求退股,只能转售股权来变现。所以,债务融资方式下对企业施加的支付、清偿的时间约束,要远远"硬"于股本融资。
股本融资由于具有软时间约束和高成本两种特性,这种融资方式适用于投资收益波动大但预期收益高的企业,和投资要有一段较长的无收入或低收入期后才能有高收益的企业。
(二)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特征,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和二级市场的交易状况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在结构上不合理的市场现实。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很快。而我国债券市场不仅在发展速度上明显滞后于股票市场,在规模品种等方面与股票市场以及国际债券市场也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此相对应的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是股票市场融资的十几分之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与整个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国外,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通过股市融资的3-10倍。1999年在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额突破2500亿美元,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包括国债在内的证券市场融资达6400多亿元。其中,国债融资4800多亿元,股票融资1400
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仅100多亿元。沪深两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逾千只,而交易中的企业债券只有13只。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1987年国家对企业债券实行统一管理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2000多亿元,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为主。其间在1990-1993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曾出现一轮发债高潮。当时企业发债热情较高,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直接导致1994-1996年一些企业债券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形下,管理层曾一度停止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市场急剧萎缩。直到1997年以后,一批历经改革洗礼的中国企业真正具备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加上连续降息以及铁路债券、中信债券等几个信誉高的企业债券的热销,才使企业债券有了恢复性的发展。
公司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是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在以往对融资理论的研究过多地关注股票和债务融资的比例,而忽视了债务中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的区别。其实,公司债券比银行贷款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银行体系失效的亚洲国家避免下一轮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对于金融体系同样被庞大而效率低下的银行所垄断的中国来说,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一个明智选择。
1、企业债券融资额远不及股票融资额。在企业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虽然债券融资额在1992年以前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企业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较高,但当时的债券快速扩张并不存在客观的信用基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阶段股票融资采用"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审批制,所以债券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导致1994年出现了一些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债市出现的这种情况,为了规范企业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实行了严格的规模控制和审批发行制度,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企业债券在企业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照成熟的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优先考虑的方式,其融资额往往是股票融资的3--10倍,如1999年美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达到91.5%。
2、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中的比重过低。
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都很小,以2001年债券发行的结构为例,国债融资为15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为144亿元,不到国债融资总额的10%,其它年份情况大体相当(见图2),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发行的金融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所以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但就全球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比重远远高于我国,从200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公司债券总计发行额为3260,"亿美元,在债券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23.6%上升到25.6%。
3、与国债、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二级市场,沪深两市共有10多只企业债券,总市值近18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
G.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有什么区别可转债有是什么意思
故名思义,债券市场是证券的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企业债券和国债;股票市场是股票的交易市场,交易品种主要是股票及其衍生物。债券,是借款证明,到期是要还的;股票是投资证明,只要公司存在,就不需要还。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债券,与以普通债券不同的是,它可以根据购买者的意愿和公司规定的比例,把债券转成股票。
H. 股票市场的特征及结构是什么什么是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的特征:
1、无期性。股票是一种没有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者人一旦认购了股票之后,就不能向股份公司要求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转让。而且只要股份公司还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有效,股份公司没有偿还投资人投资的义务。
2、权责性。股东凭其特衣的股票,享有其股份数相应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主要表现为: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收益。责任主要是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承担责任,责任的限度为其认购股票的全部的投资额。
3、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是指股票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进行转让,股票持有人可以通过股票的转让随时收回自己的投资额,提高了股票的变现能力。
4、风险性。任何一项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都是并存的,股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关系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股票市场的结构:
A股市场由三大板块组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债券市场: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
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的市场。债券发行市场的作用 是将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等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
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体。发行市场是整个债券市场的源头,是债券流通中场的前提和基础。发达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重要支撑,流通市场的发达是发行市场扩大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