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报淘金术来了!11只破净股实现业绩增长 这家化工龙头获机构强烈关注
每年中报、年报披露季,皆为市场配置、机构调仓的最佳窗口,个股、行业的业绩情况直接牵动着股价的神经。寻找低估值、基本面向好的标的,是价值投资者的惯用策略,也是机构研究的重点方向。随着中报业绩的陆续披露,低估值、高成长的企业受市场关注。
通信设备企业业绩普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两市共有356家企业发布了半年报,其中253家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超过七成。实现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制药、高低压设备、通信设备、房地产开发等行业。
通信设备行业已有8家公司发布中报,全部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平均增长率为65.5%。其中,*ST凡谷、华星创业、宜通世纪三只股票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另外,已公布中报业绩的还有太辰光、贝通信、佳讯飞鸿、中光防雷、神宇股份等5只股票。
通信设备企业普遍业绩向好,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影响:一是5G加速商用下短期设备招标、建网加快,推动通信设备拐点向上;二是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半导体进口替代也在加速推进;三是受益于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景气行业发展,通信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所改善。
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样表现亮眼,已公布的9家企业中报业绩中,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300%。其中,三湘印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逾20倍,远高于同行业平均增幅。
如果剔除三湘印象的影响,其余6家业绩增长的企业,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126%。其中,同达创业、北京城建增幅超过200%,另外实现增长的企业还有ST天业、阳光城、金融街和格力地产。
从行业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的景气主要为第一季度,全国1-3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38万亿,同比增长11.8%;一季度房屋新开面积超过3.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9%,二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相关房企受益。
不过,在房地产销售端,短期房地产在“不刺激”等利空政策的影响下,百强房企销售持续回落。机构预测今明两年将迎来竣工交房的高峰期,在销售下行大趋势下,个股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销售数据好转的企业。
11只破净股实现业绩增长
动荡行情之下,难免有估值偏离价值之股。而今年以来,破净公司数持续维持高位。随着中报业绩陆续披露,破净、业绩增长的股票受市场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破净股数量为376只,占比10.26%。而2008年沪指最低位1664点时,两市的破净股有175只,占总数的11.42%;2016年股灾之后沪指最低点2638点时,破净数仅53,占比不到2%。也就是说,目前A股破净股数量已接近市场历史低位时的数量。
从376只破净股所属行业分布来看,资本货物行业最多,有63只,占比17%;材料和房地产行业破净数亦较高,分别为47只和43只,占比为12%和11%;此外,能源、公用事业、运输、银行、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破净公司数均超过20只。
剔除14只ST股后,其余企业中已有21家发布中报,11家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行业和申万分类中的综合II分别占据两席,分别为北京城建和金融街、悦达投资和广东明珠。
橡胶行业的贵州轮胎最新市净率仅为0.93,而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93万元,同比增长了201.53%。这只股票今年以来波动较大,5月初时曾收获连续四个涨停板,之后股价有所回调。截至8月9日,振幅高达90.75%,远高于累计涨幅25.97%。
成本压力一直是限制贵州轮胎业绩增长的主因之一,随着原材料天然胶价格大幅下降,贵州轮胎毛利率持续提升,业绩增长明显。
此外,破净的煤炭股受机构关注。华创证券、国盛证券研报指出,破净煤炭股防御价值突出,关注破净修复及山西国改的机会。
化学制品最受关注
综合近期机构的研究报告可以发现,化学制品、计算机应用和专用设备等行业受关注,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的企业最多。
其中,化学制品共有91家企业获得机构累计501次研究买入评级,占该行业210家公司的比例达43%。获得买入评级的公司目前平均市盈率为20.19倍,平均市净率为2.57。这些企业中,已有8家公司发布中报,其中7家实现同比正增长。
华鲁恒升虽然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下滑,但其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3亿元,环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6.67亿元,环比上升3.89%。公司所处的行业仍处于周期下行期,单季度收入能维持与去年同等水平,不少机构认为已经超出预期。
而其业绩超预期的原因,系受益于春肥行情,公司化肥业务环比量价齐升,销量环比上升约12.8%,价格环比上涨约8.4%。另一个原因则是,依托氨醇联产的优势,华鲁恒升内部降本增效效果明显,营业成本不增反降,以致毛利率环比上升1.63个百分点。
作为低成本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还启动了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精己二酸品质提升项目,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有所增强。8月8日当天,15家机构齐齐发布研报,其中8家给予买入评级、5家给予增持或强烈推荐评级。
此外,受关注的还有受益于电子景气高涨的氟化工行业新宙邦;动力锂电池隔膜龙头星源材质,因湿法隔膜业务逐渐放量、毛利率持续回升而业绩超预期;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企业安迪苏,在蛋氨酸价格仍处底部时以量补价、保持业绩增长,获财通证券、东北证券、中银国际等机构分析师买入评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2. 全国股票证卷交易商排名
协会公布2007年度证券公司会员证券经纪、承销与保荐业务的排名情况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布了2007年度106家证券公司会员证券经纪、承销与保荐业务的排名情况。排名指标包括股票、基金、债券、权证的交易总金额,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三项。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1、2007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基金、债券和权证交易总金额排名
名次
公司名称
交易总金额(亿元)
1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4121.23
2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669.20
3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5753.56
4
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4248.57
5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726.74
6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591.78
7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074.15
8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839.01
9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968.77
10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741.65
11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9581.25
12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98.77
13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508.78
14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345.20
15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9625.82
16
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18468.95
17
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289.64
18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223.88
19
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119.73
20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869.77
21
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134.28
22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875.98
23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680.98
24
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663.96
25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528.10
26
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9755.27
27
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475.49
28
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105.66
29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982.96
30
河北财达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8704.62
31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456.13
32
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353.52
33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180.81
34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122.14
35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115.04
36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853.96
37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2.59
38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1.74
39
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534.40
40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49.63
41
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423.83
42
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326.98
43
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919.09
44
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671.63
45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523.43
46
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496.53
47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359.76
48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084.32
49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988.24
50
信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981.66
51
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50.53
52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938.65
53
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749.85
54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691.38
55
江海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4658.19
56
江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635.88
57
恒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363.17
58
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340.93
59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4109.70
60
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027.50
61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946.90
62
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932.50
63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869.73
64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692.46
65
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91.62
66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560.34
67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4.03
68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00.99
69
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976.33
70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86.72
71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49.36
72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30.59
73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23.70
74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13.32
75
联讯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2509.21
76
厦门证券有限公司
2402.89
77
和兴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2395.65
78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1.94
79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123.91
80
中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39.03
81
大同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1817.97
82
上海远东证券有限公司
1732.97
83
长财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1675.74
84
华创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1563.66
85
航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38.86
86
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46.33
87
银泰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1329.82
88
众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1100.10
89
华宝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1064.83
90
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948.54
91
川财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913.60
92
天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899.94
93
天风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864.06
94
万和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790.44
95
沈阳诚浩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762.57
96
日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22.51
97
西安华弘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605.84
98
五矿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385.16
99
航天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384.08
100
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1.15
101
陕西开源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251.63
102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35
注:经纪业务交易量排名的中位数为4944.59亿元,不低于中位数的为排名前51家公司。
2、2007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
名次
公司名称
承销金额(亿元)
1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1453.24
2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54.06
3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89.66
4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51.10
5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64.93
6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6.20
7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98.25
8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3.33
9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9.27
10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82.42
11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7.01
12
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5.02
13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1.68
14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4.32
15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1.13
16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9.24
17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8.94
18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5.98
19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0.93
20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3.26
21
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85.37
22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4.26
23
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81.85
24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8.68
25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6.17
26
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3.43
27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2.11
28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31
29
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8.66
30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84
31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1.41
32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31
33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92
34
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83
35
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67
36
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9.25
37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11
38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4.32
39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1
40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3.41
41
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2.34
42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1.85
43
恒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13
44
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9.47
45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98
46
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56
47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55
48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6.22
49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04
50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21.04
51
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9.09
52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42
53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15
54
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00
55
上海远东证券有限公司
13.98
56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99
57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60
58
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97
59
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32
60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0
61
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60
62
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26
63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24
64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1
65
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92
66
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70
67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5
68
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0.70
69
日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0.16
70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0.08
注:承销业务承销金额排名的中位数为40.96亿元,不低于中位数的为排名前35家公司。
3、2007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排名
名次
公司名称
主承销家数
1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
2
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
3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25
4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
5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
6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
7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
8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
9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
10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
11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
12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
13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4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5
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7
16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7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8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
19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
20
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
21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
22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3
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4
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5
华欧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6
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7
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
28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
29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0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1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
32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
33
恒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
34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5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
36
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
37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
38
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
39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
40
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
41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2
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3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4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5
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
46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2
47
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
48
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
49
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50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51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52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53
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54
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55
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注:承销业务主承销家数排名的中位数为4家,不低于中位数的为前34家公司。
3. “铁公基”强势崛起牛气冲天 能牛多久
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重要信息的刺激下,本周,基建股掀起涨停潮,成都路桥、西藏天路等个股周涨幅超过40%,钢铁、建材等行业纷纷大涨。“铁公基”崛起,这样的强势还能维持多久?
盘面
基建股掀起涨停潮
本周,基建股的表现格外抢眼。龙头股成都路桥自7月19日起连拉6涨停“妖”气冲天,周五因涨幅过大停牌核查。西藏天路连续5个交易日飘红,一周累计涨幅超过40%;腾达建设连续录得3涨停,本周上涨24.8%;中国交建、北新路桥、正平股份、中国铁建、四川路桥、浦东建设等本周涨幅均超10%。
基建股的强势崛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涨。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本周领涨的前三行业分别是钢铁(涨幅8.05%)、建筑装饰(涨幅7.04%)和建筑材料(涨幅6.47%),涨幅远超其他行业。其中,51只钢铁股、18只水泥制造行业股周涨幅全部为正。个股方面,韶钢松山(19.76%)、八一钢铁(19.35%)、天山股份(15.97%)、冀东水泥(15.75%)、马钢股份(15.51%)等共19只个股本周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
基建产业链涨停潮的背后,是各路资金的积极抢筹。
数据显示,本周主力资金净流入额最大的前五行业分别是钢铁(21.15亿元)、银行(8.98亿元)、建筑装饰(7.07亿元)、房地产(5.91亿元)和建筑材料(5.36亿元),净流入额度均超过5亿元。
从盘后龙虎榜来看,基建股还受到机构和知名游资的青睐。7月24日,“赵老哥”买入冀东水泥4574.02万元,两机构合计买入5862.47万元,知名游资申万宏源上海闵行区东川路营业部买入3328.94万元,成功将其推上涨停。浦东建设、山东路桥、西藏天路等本周均受到机构席位的关注。
消息面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积极信号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释放的积极信号,直接刺激了本周基建板块的强势表现。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国盛证券宏观熊园团队认为,常务会释放了政策会进一步放松的信号。下半年财政大发力,着力点是减税和地方专项债提速,下半年基建大概率会止跌企稳。会议提出财政更加积极的两大举措,一个是“聚焦减税降费”,一个是“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结合去年未使用的限额,下半年专项债发行额可达1.2万亿),并且明确指出“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东北证券宏观团队表示,此前年中展望报告他们就已经指出,基建将探底回升。7月20日资管新规执行通知等文件出台后,他们再次提示,相关金融监管文件对非标信用明显放松,连带着前期货币政策调整,确认了决策层对经济内外部压力的担忧,确认了央行在金融管理步伐上的调整。本次常务会针对货币政策除继续提到流动性合理充裕外,强调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确立信用急剧收缩环境的改善,基建投资探底回升逻辑再加强。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为7.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1.1%。随着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相关政策的落实,他们继续维持下半年基建探底回升的判断,坚定看好基建投资反弹。
基本面
钢铁水泥行业业绩突出
除了宏观政策利好,良好的业绩强化了本次基建产业链的上涨逻辑。
按照申万行业标准划分,35只基础建设行业个股中,目前共有13只个股发布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12只个股业绩均预喜。
在这13只个股中,围海股份预告净利润增幅最大。预计今年上半年公司将实现净利润约9226.72万元至10380.06万元,同比增长300%~350%。围海股份表示,因公司部分项目施工进度超预期导致工程结算收入规模增加,同时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造成净利润大幅增长。
除基建个股外,产业链中钢铁水泥行业业绩表现尤其突出。
截至目前,A股已有21家钢铁行业、12家水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除同力水泥略减外,其余公司业绩全部预喜。
其中,安阳钢铁业绩增幅最大,预计实现净利润9亿元至10.5亿元,同比增长3142%到3682%。业绩大幅预增,安阳钢铁表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需总体平衡、效益稳定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加快绿色发展、生态转型步伐,环保提升成效显着;公司加强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稳定顺行,降本增效措施得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改善;本期产销量呈增长态势,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而水泥制造行业的天山股份同样大幅预增,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净利润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550.73万元,同比增长1076.14%。报告期公司水泥价格较同期有所上升,销售毛利较同期增加是主要原因。
此外,柳钢股份、太钢不锈、新钢股份、华菱钢铁、福建水泥、冀东水泥、四川双马等共20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下限均超过100%,业绩喜人。
投顾观点
关注板块龙头逢高减持为宜
“铁公基”崛起,这样的强势还能维持多久?投资者该如何操作?记者采访了多名投顾的看法。
申万宏源重庆金开大道营业部投资顾问周昆仑告诉记者:“国常会释放积极信号,货币和财政释放全面宽松,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基建投资相关板块。本周行情,基建叠加低价个股反弹强劲,政策性利好对行情的刺激会是个长期行为,短线波动后中长期仍是市场投资主题,市场关注点也会从前期的区域+低价反弹逐渐转移到基本面上,可继续关注基建相关细分板块龙头。”
华林证券重庆金山路营业部投资顾问张辉表示,在大基建的整个产业链上,继续看好产业中游发力上涨,如钢铁、重卡、工程机械、电力、水泥的景气回升,化工分化加剧,但是强者恒强的逻辑依然成立。在股价技术层面上,触底反弹是大概率事件,外部因素,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地是反弹的催化剂。
申万宏源重庆杨家坪正街营业部投顾总监谭飞则认为,基建产业链可能初始受惠国常会政策相对更为直接,但是,政策利好刺激后续边际效应可能逐步递减。超前反映的基建板块领先反弹持续时间难以长久,后市减持压力逐渐加大。但是,都是有底线的。短线看基建板块操作上应逢高减持为宜。
4. 创业板股票市值纸于5亿有什么股票号
数据显示,在创业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116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8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9年10月30日,特锐德、神州泰岳、乐普医疗、南风股份、探路者等28只股票在创业板上市,距今已经整整10年。如今,创业板股票代码已经从“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股票数量有776只。
新京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创业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于广东省、104家位于北京、102家位于江苏省、88家位于浙江省。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6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9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上述776只股票IPO时的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过4000亿元。新京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上市后,有362只股票有过增发股票行为,累计增发募集资金合计5499亿元。增发募集资金中,芒果超媒、数知科技、东方财富、金科文化上市后募集资金均超过8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重组新规、注册制预期等全面改革,有助于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增强市场投资信心。
总市值超5万亿:市值王为“猪企”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77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68万亿元。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盘,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只股票总市值为1399.67亿元,当日乐普医疗、神州泰岳、华谊兄弟的总市值居前,分别达到了257.4亿元、130亿元、118.9亿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有776只股票,总市值为5.68万亿元。按照最新收盘价,创业板目前总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为温氏股份、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爱尔眼科、东方财富,5只股票总市值分别为2204.5亿元、2178亿元、1535亿元、1241.9亿元、1006.67亿元。
作为目前创业板的“市值王”,温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为一家畜禽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盘,温氏股份对应总市值最高达到了2407.9亿元。
目前创业板上市的776只股票中,总市值最低的为当时首批上市的金亚科技。数据显示,金亚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总市值超过51亿元。但在2015年,金亚科技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亚科技欺诈发行一事,并对金亚科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盘,金亚科技对应总市值2.64亿元。
首批28只股票“冰火两重天”
十年前,特锐德、神州泰岳、乐普医疗、华谊兄弟等28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十年后,这28家公司的状况却各不相同。
数据显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总市值较上市首日有所上涨,其中爱尔眼科总市值涨幅最大,最新总市值为1241.9亿元,较上市首日的69.28亿元增长1692.4%。此外,亿纬锂能、华测检测、网宿科技、机器人总市值增幅分别为850%、507%、475%、370%。
华谊兄弟、宝德股份最新总市值虽然较上市首日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分别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盘价,华谊兄弟对应总市值124亿元,而公司上市首日总市值118.9亿元;宝德股份最新总市值23.2亿元,而上市首日总市值为21.6亿元。
首批上创业板企业中,有7家公司总市值下滑明显。探路者、鼎汉技术、中元股份、南风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亚科技最新总市值较上市首日分别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5. 周期股成破净主力板块 历史规律显示破净潮后大盘进入牛市周期
原标题:A股破净数量再创新高 周期股破净率居前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收盘,A股共有378家上市公司破净(PB值小于1且为正值),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10.14%。破净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都接近2005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业内人士指出,破净往往被市场视为一个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财务指标,从历史规律看,破净潮后大盘通常会进入牛市周期。但对投资者而言,需要仔细甄别破净原因,计算股价估值是否在合理区间,多关注净资产的质量和盈利能力。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尤其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破净股数量逐步走高,产业资本率先出击,部分破净股遭到产业资本举牌。
周期股成破净主力板块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房地产开发、文化传媒、银行、汽车、农产品加工、化工行业破净股数量居前。周期性行业是破净的主力板块。从破净比例较高的行业来看,煤炭开采板块39家上市公司23家已经破净,钢铁板块33家上市公司中18家破净,34家银行股中23家破净。目前已破净的公司中,不乏“中字头”大蓝筹公司的身影。除了银行等低估值金融板块外,大型工业、能源类板块频现破净股身影,中油工程、中煤能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悉数在列,建筑板块的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化学、葛洲坝、中国中冶、中国电建八大建筑央企全部破净。
从市场一般规律来看,市场低迷时,破净股数量会逐渐增多,市场逐步见底,投资者开始买入,推动市场上行。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破净上市公司数量和比例都接近2005年以来历史高点。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A股共有176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13.42%;2008年10月,A股共有208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13.5%;2013年6月,A股共有182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7.5%;2018年12月,A股共有395家上市公司破净,破净率达到11.1%。
进一步统计发现,在上述破净高峰之间,大盘点位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2005年和2013年破净潮后,大盘涨幅均超过100%。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整体成交量、大盘点位等多项指标都是比较稳定的。在平稳的市场运行下,出现大规模破净股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上市公司自身基本面出现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风格整体变化,投资机构对于很多上市公司的定位和估值发生较大变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受政策支持的行业龙头破净股有较多投资机会。具备优质资产的破净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低迷,除了消费白马股和科技类龙头股屡创新高引发资金关注外,多数行业的上市公司不被市场关注,股价持续走弱,使得破净数量持续增多。破净股是否具备投资价值,需要看破净的真正原因。如果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则很难出现大的投资机会,比如钢铁行业破净类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就很有限。相比之下,大消费、科技、非银金融等上市公司受益于经济转型,行业整体机会较多。只有给投资者带来持续分红或持续盈利增长能力的破净股才有投资价值。
破净原因不一
招商证券煤炭行业研究报告也表示,近期行业估值回落明显,尤其龙头中国神华已破净,为历史低点,但经过供给侧改革后行业供需关系、库存等均已呈现健康向好走势,可关注其与行业基本面背离所带来的机会。
部分行业受政策利好影响较大,机构认为行业龙头破净股投资价值显现,基建行业这一特征最为明显。国盛证券11月17日的行业周报指出,建筑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可以看做企业将应收款、存货等资产全部回收变现,再付清应付款与其他债务后所得的净现金,即建筑企业立即清算的变现价值,因此PB(市净率)=1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即便考虑公司资产的可回收性对PB打一定折扣,目前建筑央企PB也处极低水平,具有一定安全边际,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强、龙头公司基本面强化背景下,板块存在一定估值修复需求。
也有部分破净公司经营出现一定问题。以两市市净率最低的众泰汽车为例,其截至三季度末的168.1亿元的净资产中,商誉就高达62.59亿元。这源于公司2016年借壳上市时所产生的,但随着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存在巨大的商誉减值压力,商誉减值则冲减公司净资产,其市场表现也体现了这一预期。
针对破净股的投资风险,多位市场人士指出,不排除有些公司净资产虽然较高,但面临技术迭代等因素带来的淘汰风险,这些资产也缺乏投资价值。一些高风险公司如康得新、康美药业、獐子岛等暴露出来的在货币资金、存货上的巨大风险,也提醒投资者要高度关注资产质量及其真实性。
同时,前几年并购公司带来的巨大商誉,在会计科目上也体现为净资产,这也是不少传媒类等轻资产公司出现破净的原因,对于商誉减值风险特别是业绩承诺期满后的标的资产盈利情况也要予以高度关注。
分红也是核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周期性行业在成长性有限的情况下,大规模资本性开支会随之收缩,如果资产质量优良则会产生充沛现金流,成为“低估值+现金”牛公司,将是价值投资者青睐的标的。
产业资本频举牌
持续的破净表现,正在逐步显现价值。首先发现这一投资机会的是产业资本。
从重置成本角度发现独特的投资价值,是产业资本相较于财务投资者的一大强项。股市行情较差时,一般是产业资本出手的最好时机,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市值和重置成本倒挂的情形,同行之间对彼此情况更熟悉,往往会抓住这种机会进行抄底。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近期产业资本类举牌现象频现。如长江电力举牌国投电力、川投能源和上海电力,金光纸业举牌博汇纸业,都是产业资本举牌低市净率同行之举。
以近期被产业资本半年内四次举牌的博汇纸业为例,在今年4月首次被举牌之前的几个月里,公司市值一直在40亿元-50亿元之间徘徊,股价已长期处于破净状态。根据博汇纸业此前披露的信息,其75万吨白卡纸项目需要投资超过32亿元,对应万吨产能投资额在4000万元以上。而公司2018年白卡产量已经超过130万吨,参照75万吨白卡的投资额度,其重置成本在50亿元以上。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还披露,75万吨白卡纸、50万吨高档牛皮箱板纸和50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在2018年底时投资已经基本完成,仅这三个项目,根据此前披露的投资计划,投资额也达到56亿元。
接近博汇纸业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目前账面净资产较低主要是因为早年投资的生产线通过多年折旧计提,目前账面净资产已经为零,但生产线仍在良好运行。根据博汇纸业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早年投资的生产线一般设置15年的折旧计提年限。
市场人士分析,在一些刚性需求产业领域,虽然成长性不强,但是行业技术进步空间同样不大,其设备、技术等长期积淀的资产,在未来仍将继续创造价值,同行业企业通过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同行业公司股票,实现权益产能的扩张,其成本甚至低于自行投资建设。产能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旦巨大的产能形成,就会形成明显的规模壁垒,加之存在运输半径等问题,同行业企业与其上马同类产能进行恶性竞争,不如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同行产能的权益。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6. 国盛证券怎么样
开业以来,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成绩显着。经纪业务持续向好。在126家证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排名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排名由2003年的84名上升至2005年的75名,深圳证券交易所由2003年的88名上升至2005年的74名;2006年总交易量排名64位。截至2007年6月,开户总量28.52万户,证券托管市值114.56亿元。投行业务发展稳健。2004年,实现证券发行收入的87家券商中,公司排名27位;2005-2006年参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并保荐13家,排名29位。同时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公司已经具备A股主承销商资格。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坚持“热忱、精进、诚信、笃行”的精神,以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机构客户为中心,通过以战略购并为核心的专业对口化服务,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
7. 求各种概念的龙头股清单,每种不要太多
一楼二楼的话真多啊,说了好多。没看到楼主说每种不要太多吗。
新能源 天威保变
迪斯尼 界龙实业
期货 中国中期
农产品涨价 隆平高科
化肥涨价 新安股份
A/H溢价比 海螺水泥
8. 突然!家电飙涨800亿 龙头股冲击涨停!究竟原因何在
三季报频频飞出黑天鹅、“最惨新股”接连上演,就在大家都在担忧市场缺乏热点、人气不足之际,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气氛突然说变就变。
11月1日,A股三大指数先后出现由绿转红的拉升态势,家电板块强势领涨。板块龙头格力电器午后大涨9%以上,逼近涨停,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3800亿。美的集团、海尔智能等大白马股陆续走出超5%以上强势态势。短短一日,1.2万亿市值规模的家电板块飙升了超800亿元。
到底谁在抢筹?发生了什么?
三大指数突然翻红
家电股龙头创历史新高
11月1日早盘,三大指数表现低迷,热门板块先后出现猛烈回调。而临近午盘,三大指数突然出现了由绿转红的翻盘,指数大涨。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涨近1%。
行情突然翻红,家电板块无疑成为这轮行情的领头羊。11月1日,家电指数高开高走,指数涨幅明显,尤其是午后开盘,指数涨幅开始扩大。截至当日收盘,家用电器板块报收7577.19,涨幅高达6.51%。短短一日,1.2万亿级别的家电板块市值飙升超800亿元。
在家电板块中,龙头股格力电器涨幅惊人。当日,格力电器小幅高开后,股价逐渐上涨,午后格力电器猛涨,最高触及64.41元,涨幅达9.71%。而这也是格力创下的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格力电器市值突破3800亿元。
对于格力电器的大涨,市场人士猜测,这和高瓴资本入主格力电器事件息息相关,未来格力电器一定会做出局部战略调整。
除了格力电器之外,家电板块的龙头股同样表现精彩,其中康盛股份、华帝股份涨停,格力电器和海尔智能涨幅超8%以上,苏泊尔和美的集团涨幅超6%以上。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双十一以及年底购物季节的到来,传统家电板块迎来销售旺季,各大品牌白色家电也会迎来营收的大涨阶段。这也成为资金看好白色家电盈利预期的原因。
据天猫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已有64个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与去年同期相比,预售阶段成交过亿的品牌数量翻番。在消费电子领域,海尔、美的、西门子、小天鹅、飞利浦、格力、海信、松下等14个品牌迈入“亿元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日当天,除了家电板块的几只大白马之外,医药、科技等龙头股同样获得资金的大量持仓买入。
从当天的主力流入情况来看,区块链、家电、金融以及稀土永磁等板块获得市场资金巨量买入。其中新湖中宝、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中国平安等股主力净流入超6亿。
白马股仍获青睐
80亿北上资金大举扫货
前段时间,由于三季报频频飞出黑天鹅,不少白马股突然炸雷、股价闪崩,让市场投资人士纷纷担忧,白马股“黑化”,机构抱团买入逻辑遭遇挑战。
但从今日市场的表现来看,以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组合依然获得资金的巨量增持,白马股仍然大获青睐。
而从资金性质来看,北上资金无疑成为此轮行情背后的超级买家。
数据显示,11月1日,北上资金买入量大幅放大,当天北上资金合计超87亿资金通过沪深股通流入A股市场。其中沪股通超38亿,深股通超48亿元。
而从历史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已经有超2257亿元资金流入A股市场,前三月北向资金流入高达1173亿元。
而从北向资金的持仓标的来看,大白马股成为其布局的重点。据10月31日数据显示,当日沪股通买入量居前的个股为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平安等。深股通买入量居前的个股为美的集团、五粮液、格力集团。
更有细心人士发现,即便有白马股出现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股价炸雷的情况,但北向资金并没有选择巨量卖出推出,而是依然持续加仓买入。
以白云机场为例,10月29日,公司三季报出炉,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仅为0.51%,增速较半年报继续下滑。当天,白云机场股价跌停。而从沪深股通持仓情况看,从10月22日至31日,北上资金累计加仓白云机场超1000万股。
MSCI第三次扩容在即
机构预计500亿增量资金流入
实际上,此次北上资金大幅加仓,正在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外资依旧看好中国,加仓买入A股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据官方消息,MSCI宣布,11月份半年度指数评估结果将于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06:00公布,26日收盘实施,27日生效。根据此前安排,A股将迎来MSCI第三步扩容计划,计划执行后,MSCI全球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权重将分别提升0.22%和1.44%。
根据此前公告,11月A股扩容安排下,MSCI新兴指数中的A股大盘股(包含创业板大盘股)纳入因子将从15%提升至20%,同时,MSCI将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A股中盘股(包含创业板中盘股)。此次扩容将于11月26日收盘后生效。
在机构看来,这一轮扩容将为A股再次带来巨量资金。据招商证券估算,此次扩容,将为A股带来49亿美元被动增量资金,约合345亿元人民币。同时,招商证券估算本次扩容或还将带来195亿美元主动增量资金,折合1372.39亿元人民币。不过,届时到底有多少主动增量资金能来取决于当时的市况。
国盛证券更为乐观,据称,届时此次MSCI扩容将带来约493亿人民币被动增量资金,由于中盘股的纳入,11月的增量资金规模要高于5月和8月。
根据以往经验,被动增量资金大概率于26日收盘前入场抢筹,这也是资金尾盘突袭的惯用操作。
从目前来看,北上资金已经开始持续7日净买入的趋势,尤其是今日,北上资金净买入额更是高达80亿元,足见其扫货态度坚决。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此轮外资加仓扫货A股大白马股尤其是家电板块龙头,MSCI扩容的因素的影响较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9. 寻找反弹急先锋:资金偏爱大消费 龙头股迎反弹契机
编者按: 昨日A股市场全线反弹,白酒股领涨,大消费板块成为反弹急先锋。分析认为,大消费是典型的本土优势产业,亦是外资长期增持的主要方向,未来外资对大消费板块的青睐仍将持续。
A股全线反弹 大消费领涨
周三,A股三大指数全线反弹,沪指上涨1.91%,上探10日线。两市全日呈单边上涨走势,成交量有所放大。截至当天收盘,沪指收报2938.68点,涨1.91%,成交额2263亿。深成指收报9259.03点,涨2.44%,成交额2865亿。创业板收报1528.69点,涨2.28%,成交额816亿。昨日两市共114只个股涨停,16只个股跌停。
盘面上,人造肉概念再度走强,双塔食品(002481)、丰乐种业(000713)、艾普股份、维维股份(600300)、金健米业(600127)悉数涨停。白酒板块成全日领涨中军,板块涨幅高达5.97%,泸州老窖(000568)午后涨停,五粮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古井贡酒(000596)、今世缘(603369)等均大涨7个点以上,五粮液报收109.9元,创 历史 新高。种植业与林业板块热度不减,丰乐种业再次涨停,短期内已涨停8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5时,MSCI 5月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正式出炉。MSCI宣布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分析人士指出,随着A股纳入MSCI比例提升至20%的计划落地实施,全年有望为A股带来4600亿元增量资金,外资持有比例高的消费股将直接受益于这一利好。
从MSCI披露的进度来看,将分三步提升A股纳入因子。其中,今年5月份扩容是第一步,半年度指数审议时将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至10%;随着8月份、11月份“三步走”实施执行后,届时MSCI新兴指数成份股预计包含253只大盘A股和168只中盘A股。机构预测,叠加富时罗素纳入如期落地,今年外资增量资金约在5000亿元左右。国盛证券表示,大消费是典型的本土优势产业,亦是外资长期增持的主要方向,未来外资对大消费板块的青睐仍将持续。
大消费龙头有望跑出
今年以来,食品、家电等大消费板块相对稳健,成为市场宠儿。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5月8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医药生物分别上涨44.70%、34.30%、23.17%、22.80%,纷纷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也处于上游水平。在近日的剧烈市场震荡中,上述板块也都展现出一定韧性,相对抗跌。
国泰君安表示,外资在行业偏好上比较固定,持续偏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和电子等板块;在个股选择层面,外资未来或仍将继续流入大市值、高ROE的个股。
广发基金认为,我国消费行业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需求提升、消费者结构改变等将成为消费企业持续成长的长期动力。诺德基金认为,大众品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龙头公司凭借品牌、规模、渠道等优势有望继续提高市场份额。
有分析指出,消费行业历来是牛股的集中诞生地,不仅A股市场显示出了这个趋势,美国市场也证明了这个趋势,消费板块是标普500近三十年来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
公募基金偏爱大消费
在一季度中,公募基金持仓也有变化。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重仓持仓中,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农林牧渔等行业增仓幅度较大,行业配比分别增加2.94%、1.30%和1.26%;银行、建筑装饰、公用事业等行业减仓幅度较大,仓位分别下降1.71%、1.40%和0.87%。
从一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重仓持仓占比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为公募基金重仓的前三大行业,占比分别为14.19%、11.51%、10.92%。钢铁、综合、纺织服装为公募基金重仓的后三大行业,占比分别为0.16%、0.29%、0.39%。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昕认为,今年一季度,股混型基金规模增长的幅度较大,股混型基金整体偏好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农林牧渔等大消费板块,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五粮液依旧是公募基金重仓股。在债券型基金方面,可转债的仓位整体有所增加,同业存单比例有所下降,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杠杆率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在具体板块上,1月份受政策面刺激影响,大消费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家用电器全月领涨;2月份5G概念持续发酵,TMT板块行情火爆,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行业涨幅居前;3月份在猪价上涨的带动下,农林牧渔成为表现最佳的行业板块。从整个第一季度看,计算机、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行业涨幅居前三,指数收益率分别为48.46%、48.42%和43.58%。
为什么公募基金青睐大消费板块?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广发消费升级拟任基金经理李耀柱认为,我国消费行业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需求提升、消费者结构改变等将成为消费企业持续成长的长期动力。自2017年3月份以来的最近两年,外资偏好流入的行业呈现高度的集中性,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等大消费最受青睐。在二级行业上,白电、白酒的持仓比重在各自一级行业中占绝对优势。
展望未来,国泰融安多策略基金经理高楠表示,长期看中国经济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的过程,继续看好农业、TMT和消费龙头。李耀柱认为,今年5月份将迎来MSCI第二次扩容,从中长期来看,外资参与A股的程度会继续提高,机构对消费龙头企业的持续偏爱,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板块的估值水平。
掘金点
五粮液(000858)
5月10日,五粮液在宜宾总部正式召开2018年度股东大会,通过此次股东大会,五粮液从经营目标、经销渠道、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向外界传达出上市公司的具体规划和布局。据介绍,五粮液2018年完成营业收入400.30亿元,同比增长32.61%;实现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38.36%;超出2017年经营计划,即“2018年收入力争26%增长”。2019年五粮液的营收目标再增百亿元,为500亿元。
二级市场上,在A股近期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五粮液股价却持续收红,不少券商分析师密集给出“买入”、“推荐”评级。招商证券发布五粮液的研报指出,改革加速推进,重视渠道正循环红利,上调目标价至130元。公司自年初营销组织变革推动以来,改革进入关键期,强力执行支撑下,方向上切中关键要点,改革循序落地,渠道信心回升,需重视渠道正循环后的红利释放。上调19-20年EPS预测至4.47和5.49元(前次4.24、5.08元),估值折价有望逐步改善,给予20年24倍PE,上调目标价至130元。
泸州老窖(000568)
泸州老窖业绩再创新高。4月25日,泸州老窖公布了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报。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130.55亿,同比增长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6亿,同比增长36.27%。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1.69亿,同比增长23.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5亿,同比增长43.08%。
这是泸州老窖自创立至今获得的最好成绩。这家公司上次创造的营收峰值是2012年的115.6亿元,在那之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泸州老窖业绩也一路走低,直到2017年,其营收才再次回升至百亿。
目前,泸州老窖正在对品牌进行清理和提价,其产品条码删减幅度已超过90%,公司将资源集中在国窖1573、泸州老窖、窖龄酒等几个大单品上。进入2019年以来,泸州老窖还对前述几个大单品做了提价,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并树立品牌整体的高端化形象。
二级市场上,5月15日,泸州老窖涨停。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席位买入3.48亿元同时卖出2.72亿元,并同时位居买一、卖一席位。三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51亿元,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买入5516万元。
伊利股份(600887)
4月25日,伊利股份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伊利股份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31.3亿元,同比增长17.1%;净利润22.8亿元。
正如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所言,持续高增长的业绩得益于伊利股份 健康 生态圈的构建。伊利股份通过汇聚全球的创新、市场、人才、自然等各方优质资源,成为横跨大 健康 领域内多品类的布局者、带动 健康 食品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更值得消费者信赖的 健康 食品提供者,实现了 健康 领域的新生态、新价值。
在伊利股份业绩持续走高的背后,其品牌渗透力正不断增强。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城市户内样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伊利股份市场渗透率为64.3%,远高于行业渗透率增速。同时,伊利股份的综合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已达到25.6%,稳居亚洲榜首,持续领跑行业。
其中,伊利股份主要单品金典、安慕希营收增长率为20.5%、25.5%,而各自主要竞品特仑苏、纯甄增长率则分别为10.0%、11.7%。新产品布局与新营销渠道在2019年继续发力,为企业营收、利润做出相当程度的贡献,增长动能强劲。
格力电器(000651)
格力电器日前披露2018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24亿元,同比增长33.33%;实现归母净利润262.03亿元,同比增长16.97%。在2017年暂停分红之后,格力电器2018年年报重启年度分红方案,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90.23亿元。若加上2018年半年报36.1亿元的分红方案,2018年格力累计分红超过126亿元,刷新公司年度最高分红纪录。自1996年上市以来,至今累计分红将高达544.25亿元。
空调行业的头部效应不断加强。格力电器在营收、净利润增速方面,双双大幅领跑行业数据。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2018年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4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为1225.5亿元,同比增长2.5%。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将推进新能源技术研究的创新,提升光伏产品可靠性,掌握工业储能系统核心的集成及能量调度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力海外市场。扩展再生资源业务领域,深耕再生资源技术研究,集中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源自投资快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