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市场类信托有哪些
有个公众号“我是金融狗”讲到过这些基础知识。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有不同的特点,但总体上均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性,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的波动性进一步扩大。2015年,中国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同样经历了异常波动,证券投资信托的规模随资本市场行情出现大幅波动,但从整体来看,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不论新增还是存续规模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已超越金融机构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从细分市场来看,债券类产品余额占比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增规模中,投资已经进入股权时代,股票型产品占比明显上升。展望未来,在信托从通道业务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变的过程中,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将呈现业务模式多元化,表现为通道业务优势不再、定向增长等主动管理型业务规模出现快速增长。
下面金融狗来简单介绍一下证券投资类信托。
证券投资信托(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证券投资信托是指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或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受益人,信托部门从中收取手续费。(说白了就是把投资人的钱投去买债券、股票、其他金融衍生品)
一般证券投资类信托分为以下几类:
1、结构化证券投资类
2、阳光私募类
3、其他证券投资类
你应该要知道,平时你买信托产品的时候,信托合同里面会有分A类收益、B类收益、C类收益这样的收益分配方式。那么你就要明白,这个信托就是一个结构化信托。不管是固定收益的还是浮动收益的。
结构化设计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避震。(赚钱了,优先级分的少,劣后级分的多。亏钱了,先亏劣后级,再亏优先级。)
结构化信托其实是指在信托计划的设计上采用多层级信托受益权的一种产品模式。不同层级受益权获得信托利益的权利不同,享有信托利益的顺序也有区别。在风险承担上,特定层级的受益人以其初始信托资金承担有限风险在先,而相应其他层级受益人承担相对较低的风险在后;在收益分配上,其他层级受益人优先于特定层级受益人。(就像住酒店,酒店会设计不同的楼层房间不同的价格,不同的设施。第一层下楼方便,但是光线不比楼上。第二层下楼麻烦,但是光线比第一层好。从信托角度来看结构化可以理解,优先级收益低,但是安全。劣后级收益高,但是风险大(毕竟亏钱先亏劣后),所以你下次在认购信托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认购A类、B类还是C类)。
结构:
上图就是阳光私募类证券投资信托的结构图。通过图形不难了解到。信托公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中涉及的如何挑选私募基金管理团队又是一个专题,金融狗会用另一个篇幅来讲述。
下面金融狗带领大家看一下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的发展情况
一、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发展情况
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的规模随资本市场走势而出现大幅波动,具体来看,上半年股票市场异常繁荣,为伞型结构化和定向增发业务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新增产品中股票型占比明显超过债券型和基金型。尽管第三季度监管部门清理场外配资导致新增规模有所下降,但从年末情况来看,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不论新增还是存续规模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已超越金融机构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
(一)繁荣的资本市场推动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快速增长
2015年股票和债券市场出现的牛市行情对市场资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股票市场方面,上半年 “改革牛”和“资金牛”的预期驱动了大批投资者以自有资金甚至加杠杆跑步入市;在债券市场方面,2014年和2015年罕见地出现了连续两年牛市,增量和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15年末,各类债券品种收益率基本都回到历史低位水平。在股债双牛的推动下,信托资金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末资金信托投向三类证券的规模余额分别为11,103.74亿元、15,502.58亿元和3,296.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1.39%、34.39%和131.14%。
(二)股票型证券投资信托新增规模随资本市场走势而波动
证券类信托产品新增规模在2015年经历了一定波动。受资本市场走强影响,不断增加的投资机会引发了信托公司争相发行证券类信托产品,2015年第二季度,股票型证券投资信托新增规模达2,485.07亿元,同比增长295.16%。从6月开始,A股市场走弱,随着监管层对场外配资清理的推进,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大幅缩水,第三季度新增股票型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净减少412.39亿元。
(三)证券投资信托存量产品规模和增速上台阶
新增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使得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余额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第二季度该类业务余额迈入3万亿元大关,到2015年末,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余额为3.30万亿元,同比增长84.21%。证券投资信托业务规模占比从2011年的9.85%上升到2014年的14.18%,几年间仅提升了约4个百分点,而2015年只用了1年的时间,该类业务占比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从2014年的14.18%提升到2015年的20.35%,超越金融机构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领域。
二、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特点
从产品细分来看,尽管债券型产品余额占比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增规模中,投资已经进入股权时代,股票型产品占比显着上升;尽管2015年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成立规模有所波动,但其在证券投资信托领域的地位仍得到巩固;此外,排名前10位的公司显示出强者愈强的特点,证券投资信托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一)股权时代下股票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从产品细分来看,在2015年新增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中,股票型产品占比明显上升,从2014年的46.57%提升至64.54%,主流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债券型产品占比出现明显下滑。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余额来看,债券型产品占比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末占比超过50%;基金型产品余额占比稳中有升,但提升幅度远低于股票型产品。
(二)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尽管2015年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成立规模有所波动,但其在证券投资信托领域的地位仍得到巩固。分季度来看,2015年第二季度A股市场持续走强,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规模急速提升,单季度净增加3,559.55亿元;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证监会清理场外配资,伞形信托以及部分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受到清理整顿,证券投资信托发行骤降,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成立速度有所放缓,单季度净减小1,234.52亿元,第四季度伴随资本市场回暖,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净增长349.52亿元。
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新增规模为5,584.67亿元,其中集合类产品规模为3,424.75亿元,占比为61.32%;单一类产品规模为2,159.92亿元,占比为38.68%,集合类产品占比的提升,表明信托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而加快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步伐。
(三)强者愈强,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
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行业集中度情况来看,2013—2015年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管理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信托公司合计规模占市场总体规模的比重直线上升,从2013年的69.28%上升到2015年的76.15%。具体来看,2014年管理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信托公司中有8家留在了2015年的榜单中,说明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其中华润信托、建信信托、中海信托、外贸信托两年来稳居行业前5位。2015年排名前10位的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合计管理规模达到23,447.61亿元,比2014年排名前10位的合计管理规模增长了74.20%。
三、新三板证券投资信托创新
新三板市场自2014年做市商制度推行以来,挂牌企业数量加速扩容,截至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5,129家。2015年,共有17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与新三板相关的信托产品,产品模式包括定向增发产品、新三板基金等。
(一)新三板市场加速扩容
新三板市场自2006年诞生以来经历了2012年和2013年两次扩容,发展非常迅猛, 尤其是2015年出现了跳跃式的暴增,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大幅提高。截至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5,129家,较2014年末挂牌数量同比增长226.27%,总市值则较2013年扩容后大幅增长了近45倍至2.46万亿元。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2015年,新三板市场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新三板交易量也出现大幅上升,成交金额比2014年增加了近14倍,达到1,910.62亿元。
截至2015年末,全市场做市企业共计1,115家,共有82家券商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做市服务,行业前十大券商占据超过50%的份额,其中申万宏源证券是所有券商中场外市场业务最领先的券商,其市场份额为8.46%,其次为中泰证券,占到4.79%,国信证券为4.09%。
(二)定向增发为信托公司参与新三板业务的主要模式
2015年,共有17家信托公司发行了与新三板相关的信托产品,总计成立了56只新三板产品,规模达到34.16亿元。其中,四川信托与中建投信托分别发行12只和11只新三板产品,发行数量排名行业前两位,由于信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研实力相对不足,目前主要采用与其他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新三板投资管理。
从业务模式来看,信托公司大多通过参与新三板定向增发的方式投资新三板挂牌企业。这种模式受到信托公司青睐的原因如下:一是由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增发需求增加,2015年新三板总计有1,881家企业实施2,569次定向增发,共增发237.31亿股股份,实际募集资金1,232.13亿元,而2014年仅定向融资127.72亿元。与之对比的是,创业板增发金额为1,104.15亿元,可以看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金额已经超越创业板。二是新三板有一些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没有的行业及新商业模式的挂牌企业,如智慧城市的安泰股份、石墨烯行业的第六元素以及家政行业的木兰花等,将来随着新三板相关制度逐渐完善,这些企业将会得到更多投资的青睐,估值将会得到一定提升,此外,由于这些企业大多属于新兴行业,未来业绩具有很强的增长预期。
(三)信托公司新三板投资退出方式将逐渐增多
新三板的设立是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措施之一,尽管2015年以来相关利好政策兑现低于预期,但新三板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宗旨仍不会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强劲,业务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分层、竞价、转板等利好政策逐步兑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增加;此外,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并购标的池,信托公司新三板投资退出渠道有望逐渐增多。
1.新三板企业转板制度的推行将大幅提升投资者收益
新三板挂牌企业绝大多数属于新兴行业中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从经营规模和市场估值来看,均远低于创业板和中小板,未来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估值来对比,新三板和创业板的估值差距在3倍左右,因此,如果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 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由于其高回报特点,很多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未来都会选择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主要是通过摘牌后再IPO的形式,截至2015年末,已有3家企业——合纵科技、康斯特和双杰电气完成转板,预计伴随分层制度的推出,新三板竞价交易和投资标准降低也有望相继推出,这将为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2.新三板企业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并购标的池
2015年,新三板已有216家企业被投资,而2014年仅有10家新三板企业被上市公司收购。预计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或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标的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出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5,129家;其次,新三板挂牌企业较非上市/挂牌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行相对规范,尤其财务制度很健全,相较于非上市/挂牌企业,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最后,新三板企业目前存在明显的估值优势,PE、PB估值明显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这些因素目前正吸引上市公司去新三板进行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目前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重要的并购标的池。这将丰富信托公司新三板投资的退出渠道。
四、证券投资信托发展趋势
在信托公司逐渐收缩传统通道类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背景下,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呈现业务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定向增发、新三板、FOF/MOM等产品将迎来发展机遇期,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将从最基础的通道类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升级。
(一)通道类业务逐渐收缩,业务模式更为多元
从证券投资信托的产品结构来看,主要分为伞形信托、结构化信托和阳光私募通道类信托,伞形信托和结构化信托本质上是借钱给投资者放大杠杆投资,受2015年下半年以来清理场外配资的影响,伞形信托和部分结构化信托已基本停止;此外, 伴随着中国证监会在2012年以来的政策放松,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全面介入资本市场导致信托公司通道类业务竞争加剧,证券投资信托在价格和效率上都失去了优势,竞争力也日趋下降。总体来看,通道类证券投资信托将会逐渐收缩。
展望未来,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将会加大对浮动收益类产品的投入,研发更多元化的产品线,努力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都有可能成为信托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从2015年开始,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抓紧业务转型,强化主动管理风格,加强建设自身的投研团队,在定向增发、新三板等一级半、二级市场的投入显着增长。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已经有38家信托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其中27家申请将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主要业务类型。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信托领域以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平台向主动管理转型。
(二)定向增发业务市场空间大,信托公司将加速布局此类业务
2015年,中国定向增发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共有827家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1.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22%和79.08%。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需求仍较强烈,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公布但未实施定向增发预案的就超过1,000 家,计划募集资金超过3万亿元。此外,由于定向增发价格较上市公司股价有一定折扣,参与定向增发风险较低。最为重要的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牛市基调不会改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中国进入到降息和降准周期,流动性整体宽松,这有助于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政府也在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将会形成正循环,从而推动市场估值扩张;其次,政府和社会对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逐渐开始认可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国经济转型将从微观层面开始,并向国家层面升华,最终摆脱靠单一投资驱动的多元增长;再次,未来几年,中国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利好政策将会逐步兑现;最后,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以及中国A股加入MSCI指数在为资本市场注入境外长期投资资金的同时,将丰富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开启A股估值体系的国际化,进而推动A股市场更加健康.
(三)FOF/MOM模式将成为证券投资信托业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FOF/MOM(多管理人基金)是以阳光私募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组合基金。FOF/MOM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将募集资金分散给多个投资风格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私募基金经理管理,而FOF/MOM基金管理人自身则通过动态的跟踪、监督来管理私募基金经理,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在更好地分散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对可观的回报。目前,已有信托公司开展FOF/MOM业务,主要是通过量化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子基金管理人进行选择。
目前信托公司相较其他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投研能力相对薄弱,但未来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是大势所趋,多管理人基金(FOF/MOM)将会是信托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信托公司开展FOF/MOM业务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一,信托公司可以借助自身与合作机构的渠道和平台,具备丰富的可供选择的产品和产品管理经验。第二,信托公司拥有较强的销售和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凭借其丰富的销售渠道进行信托计划的发行和推介。第三,信托公司借助FOF/MOM产品也可以降低投资者门槛,让更多普通的投资者通过FOF/MOM母基金的筛选间接持有更优质的投资项目,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2. 如何申购新股
你好,怎么申购新股?
一、开户。包括股东帐户和资金帐户,根据交易所的规定,投资者在申购前必须先开户,沪市新股申购的证券帐户卡必须办理好指定交易,并在开户的证券部营业部存入足额的资金用以申购。这是关于怎么申购新股的前提条件。
二、申购数量的规定。交易所对申购新股的每个帐户申购数量是有限制的。首先,申报下限是1000股,认购必须是1000股或者其整数倍;其次申购有上限,具体在发行公告中有规定,委托时不能低于下限,也不能超过上限,否则被视为无效委托。
三、重复申购的规定。新股申购只能申购一次,并且不能撤单,重复申购除第一次有效外,其他均无效。而且如果投资者误操作而导致新股重复申购,券商会重复冻结新股申购款,重复申购部分无效而且不能撤单,这样会造成投资者资金当天不能使用,只有等到当天收盘后,交易所将其作为无效委托处理,资金第二天回到投资者帐户内,投资者才能使用。
四、新股申购配号的确认。投资者在办理完新股申购手续后得到的合同号不是配号,第二天交割单上的成交编号也不是配号,只有在新股发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T+3日)办理交割手续时交割单上的成交编号才是新股配号。投资者要查询新股配号,可以在T+3日到券商处打印交割单,券商也会在该日将所有投资者的新股配号打印出来张贴在营业部的大厅内,投资者可以进行查对。
五、申购新股资金冻结时间。这是怎么申购新股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根据新股申购的有关规定,投资者的申购款于T+4日返还其资金帐户,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于申购新股后的第四个交易日使用该笔资金。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3. 基金理财哪个APP安全可靠
基金理财APP还是很多的,要选择正规的平台的产品。新手买基金可参考以下6大标准:基金净值趋势、基金品种、投资目标、基金成本和费用、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占比。4. 国家设立证券交易所的原始动机与定位是什么
终于有人彻底总结了一次中国股市发展史了!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投资者,知彼知己,方且入市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易方法都没有掌握,一下子就进入电子交易领域,谁也不敢保证此事能够成功。评论家会说到中国的股市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这其中,电子交易系统的建设功不可没。
两大交易所的正式营业正式标志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真正建立。也表明了当时改革开放背景下敢于尝试资本市场的勇气。在当时国际舆论环境下,形成了中国社会化的股市。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牛熊交替
✎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牛熊交替,但是通过对具体中国的股市回顾,不难发现中国股市的一些常规特性。(戳大图可查看具体事件,继续看完全文脑补各种专业知识,分析档次可直接提升!)
No.1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95-1429点老八股、取消涨停板
■持续时间:17个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之后,当时挂牌的就只有8只股票,别号“老八股”,在当时,交易制度是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史2年半的持续上扬,1992年5月21日,上证交易所取消了涨跌停板限制,在这样的刺激下,一举达到了1429点的高位。话说新生事物刚开始总会野蛮生长,年纪稍大的股民(比如笔者二舅)经常还提起那时候8只股票经常一起封板,那时候他们特别相信中国股市能令人一夜暴富。那时候,散户充满着希望,觉得挖到了新中国的金矿,上证交易所经常座无虚席,有说有笑。
●取消涨跌停板(今天再来一次你试试!)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并实行“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暴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前日收盘617点瞬间高开并收盘于1266点。一天之内上涨105%。就这样,中国股市第一次上演了“致富”奇迹,你必须得服!
No.1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1429-386点价值回归,新股认购
■持续时间:6个月
冲动之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较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暴跌目前看起来是不敢想象的,但是那时候的投资者还是接受了,可见股市和心态之间的关系(大涨大跌,生活都在继续,第一次熊市后股民的反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时至今日,老股民偶尔会在喝茶时相互调侃,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8.10事件成为大跌爆发点: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打新自出现以来就是让股民疯狂的),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风波”,随后三天,上海股市受影响第一次狂泻,上证指数三天内暴跌400余点。导致多数股民血本无归,此次风波也说明了股市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股民们被发财梦诱惑的如饥似渴失去理智。这之后的两个月,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便成立了。成为中国大陆的最高证券管理权力机关。这也是“新股效应”的第一次“闪亮”登场。
No.2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386-1558点邓小平南巡讲话
■持续时间:3个月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着重提到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瞬间成为舆论热点,他的公开讲话中,铿锵有力的表示对股市的立场就是“坚持的试”,股民重拾信心,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达到了301%。
No.2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1558-325点经济过热,紧缩调控、扩容、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
■持续时间:18个月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的膨胀。
●疯狂扩容,物极必反: 在92年底,两市上市公司仅有53家,但到了94年底,已经发展到291家,规模扩大了5.5倍。扩容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此举必然抽走一部分市场资金(申购新股与抄新股)抛出股票的同时,又缺少承接盘,这样大盘只能跌了。动荡第二次证明只要是大规模“新股”出现,总有一场腥风血雨。
No.3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325-1052点三大利好救市
■持续时间:1个月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多数股民们已经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国家的亲身儿子怎么能看着就此夭折,血浓于水,国家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来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三大利好?
①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
②汇金将购入工中建三银行股票
③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但是,三大利好也就仅仅让牛市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No.3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1052-582点信心丧失、紧缩政策、发展国债
■持续时间:8个月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流通盘要小,这也好炒(其实就是好投机,好拖动),但是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谈1995年的熊市,就不得不提国债期货,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融资紧迫,作为国家大儿子的股市状态很不稳定,于是只好将精力放在二儿子“国债期货”身上,为了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No.4 第四次牛市1995.5-(三个交易日)582-926点,证券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持续时间:3天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太敏感)。
●至此,中国的股市被投资界很大程度认为是“政策市”,这一说法也从一次牛市出现开始盛行。3天的牛市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股市投机性颇为严重,那时候还是纸媒盛行的年代,相关政策的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全国性的牛市或者熊市。
老股民在交易所盯着盘面
No.4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926-512点限额、历史股票上市、绩优股普跌
■持续时间:8个月
短暂的三天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这一年,沪深股市均废除T+0 制度,实行T+1,来大力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被安排上市。股市的扩容的和政策的抑制,造成了6个月的漫漫熊市。
No.5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512-1510点绩优股价值投资
■持续时间:16个月
经过连续的下跌,管理层被迫停发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都未能阻止股指上扬。
●经过了太多的起起伏伏,股市成长了,股民们的操作心态也成熟了一些,此时可以看出中国股民开始偏重于长线投资。投机氛围稍有减弱,但就是一些好的现象始终持续不长,于是进入了第五次熊市。
No.5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1510-1047点严重扩容 供求失衡
■持续时间:24个月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股市的跟风现象让一个正常的价值投资也变为了投机效应,似乎一次次证明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无论什么时候,股民永远是人心惶惶),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重大政策影响,1997年5月10日开始,印花税由千三上调至千五。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No.6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1047-2245点5.19行情、人民日报社论、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充裕、网络概恋股爆发
■持续时间:24个月
监管层允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筹码已经非常之多,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有很高很高的期望,同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影响(可见当时人民日报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中国即将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网络概念股盛极一时。
●人们对新生事物总是抱有极大好奇心,从5.19行情来看,人们对于科技股热潮抱有极大的冲动,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当时对中国的首次冲击就已经十足震撼,由此,中国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也确实没有让老股民失望,股民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一般人更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No.6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2245-998点国有股减持
■持续时间:47个月
2001年的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股民门欢呼雀跃,但是马上就传来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随后就是老股民终生难忘的4年漫漫熊市真如铁。
●国有股的威力有多大?:国有股的数量巨大,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抛到市场上,就会造成供应量突然放大,用价值规律来解释就是,当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跌,于是大盘拦腰一半,刀起刀落。
No.7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998-6124点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基金大规模发行
■持续时间:19个月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利好消息,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进入到市场。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历史最高点)
●总的来说,这一次牛市基本面支撑着整个行情,股权分制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全球经济繁荣拉动中国大规模出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QFII(人民币升值加速海外热钱流入)等利好消息。
利好消息总能推股市一把,只是程度大小而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说股市的内功还没修炼到位,总需要外部的刺激一下,才能促进整个血液循环。但是如此,让笔者想起了小学老师教学生写字的情形,“提示一下,才会写下一个笔划”,股市亦如此,且是多年如此。
No.7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6124-1664点通胀、基金暂停发行、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持续时间:13个月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都造成了沉重的影响,同时基金的暂停发行。这大概是多数股民们终生难忘但却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基金暂停发行是因为货币基金过度膨胀,货币市场的容量较上一年上升了30%,但是货币基金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以上,于是证监会叫停基金。
NO.8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1664-3478点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持续时间:10个月
大名鼎鼎的“四万亿计划”毫无疑问的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暴涨109%。2009年3月3日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想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2008年大环境很不好,汶川地震和美国的金融海啸,内忧外患,这时候出台四万亿计划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抵御了金融海啸的影响和振兴了国内经济,其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作用。这里不做赘述。
No.8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3478点-2319点IPO重启、紧缩的宏观政策、欧洲债务危机
■持续时间:12个月
IPO的本质就是新股发行。IPO重启直接影响到其他股票的活跃程度。新股一直是股市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空的超强信号。
No.9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2319-3186点
■持续时间:3个月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泛滥、资源股大涨、人民币升值,诸多利好消息快速推进。
No.9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3186-2661点
■持续时间:7个月
紧缩调控、新股密集发行。通胀压力、经济增速放缓
其实,2009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有过一些牛熊交替,但是总体看来处于一个令人心寒的长期熊市。这一段时间,美国股市红红火火,中国股市死气沉沉,交易振幅十分之小,市场总体相当萎靡(当然,12-14年的创业板开始兴起),一个下滑的大趋势中,无论何时下注都是赔钱。那个熊市之所以漫长,就是因为07年的牛市太疯狂了,疯狂到印花税半夜鸡叫也打不下来,疯狂到汶川地震时候,国贸投行交易办公室里的员工没一个愿意走的。
随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大牛市,也是最近的一次牛市
2014.7-2015.6
(2054点-5178点)
(不揭伤疤,此处省略一千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改革意味着进步,这一大环境毫无疑问利多股市,二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全面推出,在改革的红利中,我们送走了长达7年的熊市。
最近的“股灾”,最沉重的思考
2015年6月股灾,场外配资的清理、场内融资和分级基金去杠杆新城的连锁效应,终于酿成一场灾难。暴跌也分为两个阶段。
Stage16月15-7月9日 融资盘强平或直接推送
Stage28月18日-8月26日,清理场外配资或有较高关联,很多躲过第一阶段的高手和大户,几乎都倒在了这一阶段的抄底路上。
大起大落之后的思考
按照正常的经济学来分析,中国股市绝对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之一。美国股市是市场化的结果,属于经济学的自然产生范围。但是中国的股市是在一系列政策背景下产生的,至今都是受政府干预程度很高。
那些让我们疼痛的IPO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股市波动,中国在控制IPO以稳定其羽翼未丰的股票市场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暂停IPO。中国的IPO价格往往被大大低估,因此投资者“打新”犹如购买彩票,对股民吸引力极大。根据一项研究,他们平均首日回报率为137%,相比之下,美国的IPO首日回报率为约17%,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为30%左右。而早些时候的IPO价格被平均低估了250%。
价值投资的苗头似乎能被一下子就掐灭,股民的蜂拥入市,和对个股的蜂拥交易,带动式的效应明显,投机氛围一直相当浓厚,中国的做市商制度不健全,以前是10个股票9个庄,现在情况虽然好多了,但是还有。
大量的投机行为是中国股市最明显的特征,这一种“盛况”跟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受教育程度有关,培养出正确价值观的投资氛围势在必行,其受政策影响程度高(79%的上市公司为公有制公司),说明股市的自身内循环不够健康,总是需要“政策”这只鞭子抽一下走一下。长期看来仍然是熊长牛短的情况。如果想跟美国一样创造长达35年的长牛市,中国股市还有很长一段路走,或许现在还只是初期阶段。可以想象,未来还会有阵阵剧痛和兴奋,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拥有成熟的市场。不管你有多恨它,亦或你有多爱它,存在即有理由。如果说它是江湖,是因为有厮杀也有侠义,有许多人选择退出江湖,也有许多也成为了大侠,去留一念之间,全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