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准则无形资产摊销实例分析
新旧之别
1.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等),即商誉归入无形资产,商誉的处理方法与其他无形资产一致。自创商誉并不确认。
新准则不包括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等不再归入无形资产。并购产生商誉不再要求摊销,但每年要进行减值测试。自创商誉等依然不确认。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不同旧准则第10条规定,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新准则取消了以上做法,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所确认初始成本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3.增加了延期支付的核算办法旧准则对购入无形资产延期支付没有特殊规定,无论何时付款,仍是按合同规定的无形资产价值入账。
新准则认为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4.允许部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旧准则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5. 不再限定净残值为零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全额摊销,不存在净残值。
新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另外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此外,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可以转回,转回金额不得超过已计提数。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新增“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旧准则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新增“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案例分析
惠民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上市公司,2008年发生的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业务如下(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营业税率为5%,不考虑其他税金和附加,单位为万元):
1.2008年1月1日新研究开发项目支出为22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万元,开发阶段支出200万元),新研究开发项目于12月31日达到预定用途。2008年没扣除研究开发支出的税前利润为5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解析]会计处理 :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0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00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220
12月31日新项目达到预定用途的会计处理 :
借:无形资产 200
管理费用 2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0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0
税务处理的新旧之别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 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二)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关于技术开发费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下列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财税[2006]88号没有将研究开发费用区分为计入当期损益的和形成无形资产的不同扣除办法,而是将研发费在发生当年全额扣除150%,即2008年应该扣除220×50%=110(万元)
而按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
2008年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是20万元,可以扣除数20×150%=30(万元)
研究开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即按200×150%=300(万元)进行摊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假设以上无形资产会计与税法摊销期都为10年,残值0,2008税法上应摊销额为200×150%÷10=30(万元);会计上应摊销额为200÷10=20(万元)
会计利润总额:500-20(费用化支出)-20(资本性支出摊销额)=4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500-30(费用化支出)-30(资本性支出摊销额)=44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440×25%=110(万元)
关于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即税法上自行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由于可以加扣50%,即将来的无形资产可以摊销的计税成本为200×150%=300(万元)。
会计上初始计量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成本大于账面价值,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 25%=25(万元)。
会计处理 :
借:所得税费用 8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0
延伸分析 :
假设2009年不包括无形资产摊销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会计利润总额:100-20(资本性支出摊销额)=8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30(资本性支出摊销额)=7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70×25%=17.5(万元)
2009年应转回的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为10×25%=2.5(万元)
会计处理 :
借:所得税费用 2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2.2008年1月3日惠民公司购买光明公司A项专利技术,约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从购买当年末开始分五年平均分期付款,每年20万元,合计100万元。假定该经济业务在销售成立日支付货款,只需要支付80万元即可。
[解析]借:无形资产 8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0
贷:长期应付款——光明公司 100
财税差异 :
新准则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为80万元。
在税务处理上,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外购的无形资产,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计税基础。税法认可计税成本为100万元。
计税成本1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80万元,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80)×25%=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
3. 接上例。假如2009年12月31日,由于与A项专利技术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因素,A项专利技术发生减值。估计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账面价值为75万元;2010年12月31日,导致A项专利技术在2009年发生减值的不利因素全部消失。
2011年惠民公司将A项专利技术出售取得收入70万元,应交营业税3.5万元,累计摊销16万元,计提减值准备35万元。
[解析] 2009年应提减值=75-40=3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5
2010年虽减值不利因素全部消失,但按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不得转回。
2011年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 :
借:银行存款 70
累计摊销 16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5
贷:无形资产 80
应交税费 ——应交营业税 3.5
营业外收入一处理非流动资产利得 37.5
4.2008年1月1日,惠民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土地使用权100万元,并在该土地上建造厂房发生相关费用150万元,假设该工程已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50年,该厂房的使用年限为20年,都无残值,并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会计处理 :
支付地价款
借:无形资产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在土地上建厂房
借:在建工程 150
贷:工程物资等 150
厂方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150
贷:在建工程 150
每年摊销的土地使用权和厂房
借:管理费用 2
制造费用 7.5
贷:累计摊销 2
累计折旧 7.5
延伸分析 :
假如房产税按扣除房产原值的25%计算。
新准则下每年应缴的房产税:150×(1-25%)×1.2%=1.35(万元)
旧会计制度下每年应缴的房产税:(100+150)×(1-25%)×1.2%=2.25(万元)
使用新准则年计征房产税少缴2.25-1.35=0.9(万元)
实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根据以上特征,对于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应该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处理。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的土地使用权有两种计量模式: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例如,惠民公司将其商业繁华地段土地出租,租赁期开始日为2008年1月1日,租期三年,由于该地段处于商业区,房地产交易活跃,能够从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土地使用权的相关信息。假设惠民公司对出租的土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为350万元,土地使用权原价为500万元,已累计摊销200万元。假设每年租金32万元,不考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单位为万元。
2008年1月1日的会计处理 :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成本) 350
累计摊销 200
贷:无形资产 5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有关租金的相关处理 :
借:银行存款 32
贷:其他业务收入 32
借:其他业务成本 1.6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6
有关无形资产新旧衔接的问题
1.关于土地使用权。
对首次执行日之前已计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首次执行日应当进行重新分类,将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部分从原资产账面价值中分离,作为土地使用权的认定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处理。
2.关于“商誉”科目。
原制度中商誉项目在“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并且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有所改变。调账时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全额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从“无形资产”科目转入“商誉”科目;原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根据未来事项的发生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的,如果首次执行日预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该影响金额调整已确认商誉的账面价值;首次执行日,还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则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
3.关于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应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按照首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自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http://www.chinaacc.com/new/429/430/431/2008/4/ta4238347511514800220081-0.htm
‘贰’ 摊销年限确定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年限最长可按5年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怎么确定的?——有受益期限的,按照受益期限摊销;无明确受益期限的,按照相关规定来摊销;无相关规定的,按照不低于5年摊销。企业的开办费按照不低于3年来摊销。
(一)长期待摊费用的概念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和修理费均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开办费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修理费计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即修理费一律费用化)。其中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培训支出、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都在本科目按规定进行摊销。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额,反映的是企业各项尚未摊销完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主要特征:
(1)长期待摊费用属于长期资产;
(2)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出的各项费用;
(3)长期待摊费用应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
(三)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原则: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采取待摊方法的,实际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当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
(4)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5)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叁’ 什么是长期待摊费用
一、长期待摊费用及其划分\x0d\x0a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长期待摊费用应该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若不能使 以后的会计期间受益,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x0d\x0a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能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效用或延长期使用寿命的改装、翻修、改建等支出。应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x0d\x0a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x0d\x0a 为了核算和监督长期待摊费用发生和摊销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各期待摊费用转出的各项长待摊费用,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进行明细核算。\x0d\x0a 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 ”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x0d\x0a 例子:\x0d\x0a]企业自行对经营租入发电设备进行大修理,经核算共发生大修理支出24 000元,修理间隔期为4年。分录如下:\x0d\x0a借: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24 000\x0d\x0a贷:银行存款 24 000\x0d\x0a上述大修理费用按修理间隔期4年平均摊销,每月摊销500元。分录如下:\x0d\x0a借:管理费用500\x0d\x0a贷: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500
‘肆’ 什么是摊销为什么要摊销怎样摊销
摊销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因为经营性资产需要按年限处理,不适用于一次性的处理成本。
在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时,应按受益对象分摊摊入工程施工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工程施工 ×××
开发成本或生产成本 ×××
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利息等,在发生时,应记入“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
至于分期摊销还是一次转销,则有较大的分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开发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4)购买股票软件摊销年限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将开办费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损益,虽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但在开发企业开始经营时,一般不可能有经营收入,这样就会使开业当月发生较大亏损,这在核算上有失公允。
不论分期摊销还是一次摊销,开办费均应将它自“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管理费用 ×××
贷: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
若金额较大,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先记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若金额不大,可直接计入当月管理费用。
‘伍’ 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该怎么理解
期权的公允价值由相应标的物的市场公允价值和期权与行权截止日期之间的时间价值确定。
假设公司允许员工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股票,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期权的公允价值=15-10=5元。 2016年股价下跌,重定价日股价为11元,原期权公允价值变为11-10=1元。
重新定价,允许员工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买股票,重新定价期权的公允价值=11-8=3元,增加2元。 因此,期权的公允价值是一个价差概念。
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公允价值
‘陆’ 新会计准则下的长期待摊费用
新准则保留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金支出及改良支出。一般情况下,其租期及发生的改良支出受益期超过一年,此时,应设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预付租金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分期摊销时,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发生的改良支出,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转入“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在建工程”;根据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进行合理摊销,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