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盘的最大主力是中信证券吗
中信证券等龙头券商只是市场主力的一部分,其中有“郭嘉队”的影子存在。
在市场上许多权重股,白马股,其实都有“郭嘉队”的影子存在。
而郭嘉队,才是市场真正的大主力。
他们是统一听从国家的安排,在市场出现风险的情况给予维稳,保驾护航的作用。
就好比在5178点跌至2638点的过程之中,A股出现了严重的暴跌和股灾。
甚至许多机构、基金、上市公司面临着爆仓的风险。
流动性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以至于对于市场的稳定有了冲击和影响。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当时国家召集了大量券商的“老大”进行磋商,开会,商讨救市的策略。
在强而有力的支撑下,A股才在2638点止跌,开启了进入3478点的反弹行情之中。
因此!
由此可见,市场最大的主力是国家,而国家的资金在股市里叫做“郭嘉队”,散布在许多能够维稳指数的个股里。
大盘中,中信证券确实是超级主力,但中信证券的道德信誉确一直很差,很差,可以说一直道德败坏的典范,国家应该要彻底改造中信证券。
大盘的最大主力不是中信证券,大盘的最大主力是 郭嘉队 。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你可以反思维的考虑一个问题,股票市场谁是制定者?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属于“郭嘉”制度的,既然是郭嘉制定的股票市场,控制盘者很显然就是郭嘉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还要知道“郭嘉队”在A股市场有两大机构, 中金和汇金,这两家机构是郭嘉直属机构 ,也是A股市场最大力量的机构,可以直接控制大盘的,成为大盘的最大主力。
当然股票市场里面除了最有实力的中金和汇金之外,股票市场机构扎堆,股票市场里面有很多机构和团队:
比如说还有 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基金机构、信托机构、以及包括一些庄家或者游资 等等都是成为股票市场的主力,他们的拉升对于大盘指数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度的。
当然这些机构并非是在股票市场呼风唤雨的,这些机构想要在股票市场里面顺风顺水的话,前提条件是要配合 郭嘉两大机构的策略 ,不然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之时,A股出现三大大幅杀跌,这个时候出台了各种稳定股市的政策,不给做空股市,意味着各大机构就不能卖出股票;还有就是呼吁各大机构出资救市,其实汇金、中金和证券机构动用大量的资金进股市兜底,起到稳定股市的效果。
综合上面分析可以得知,中信证券不是大盘的最大主力,大盘的最大主力是郭嘉,是中金和汇金,这两大机构才是A股市场最有实力的机构。
不大可能的,大盘对应的股票总市值35万亿左右,其波动是全市场合力形成的结果,可能说某一天会受到中信证券某个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但总体来说不会是它,它也顶多是是一个国内大牌的券商而已,排名第二、第三的合起来实力会比他强。另外还有灰常多的券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证金、汇金入场救市,还算得上主力,但是后面渐渐不操作,逐渐退出了。总之,不能说主力是某个人、某个机构,它更相当于在某种形势之下形成合力,主导了市场的这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实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股市中最大的主力就是个人投资者(包括游资,牛散,小散),目前A股投资者数量超过1.6亿,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接近99%,从投资者数量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据绝对多数。超过90%的成交量也是由个人投资者创造的。
从人数和成交规模来看,个人投资者都是超过机构的。 股市里面很多人都迷信“主力”“庄家”,认为他们无所不能,能随意掌控股价涨跌。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任何投资者不尊重市场,以为凭着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就可以稳赚的想法是不成立的。我们看一个5月26号的新闻:买卖自家股票亏损近10亿!四环生物实控人被罚2734万元 终身市场禁入。上市公司控制权在手上,资金在手上,40%的股本也在手上,最终炒自家股票却是爆亏10亿。
庄家自己把自己玩坏的案例,其实这种事情太多了,特别是在2005年之前,证券公司经营不规范,拿着客户资金到二级市场去坐庄,当主力, 最后的结果是证券公司大规模亏损,行业发展遭遇空前困难,当时的龙头券商华夏证券走向了破产清算的结局。他们要资金有资金,要人才有人才,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股市中你的下注是针对未来的,“庄家”做局也是针对未来的,这个“未来”包含的因素太多了:经济形势,资金供给,行业前景,标的公司成长性。这个未来要让其他人相信,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相信,就需要主力庄家的眼光了。A股不是没有出现过“ 超级主力”,未来也还会出现。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自拉自唱,不能吸引新投资者的 游戏 是赚不到钱的。新投资者又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所以得散户者得天下!主力,庄家,个人都是市场汪洋大海中的沧海一粟。
中信证券是券商龙头,是市场主力之一,主力有很多,只要拥有大量资金的市场参与者都是主力,比如:券商、社保基金、养老金、公私募基金、保险公司、银行等等,还有牛散、甚至有的上市公司自己也炒股,这些拥有大量资金,可以左右一支股票波动走向的都可以称之为主力!
是和你一样的韭菜
也可这么讲,我想讲,天时,地利,人和加政策,中信??
股市里金融股占大盘指数的权重比较重,而中信证卷又是卷商的大盘股。是国家队的主力之一,是稳定股市的法码,不能说是最大主力。算是之一吧。不知理解正确与否,只能请教专家。
不是
Ⅱ 中信证券股价最高曾到多少
1、在中国股市中,中信证券的最高价出现在2007年那波牛市中,当时的最高点到117.89元(没复权的价格)
2、中信证券的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发起人为中信集团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安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十八家单位。中信证券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公司于去年完成业务重组,是中国内地第一家被允许经营综合金融业务的机构,其金融业务涵盖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行业。
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Ⅲ 如何看待中信证券给出卖出评级做空中国股市的行为
引言:证券公司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公司体系,很多证券公司不仅能够开办股票业务,也可以能开办债券业务以及各种各样的海外投资。同时有一些证券公司还有自己的研究所,每年都会发表一些研究报告,而中信证券却给出了卖出评级做空中国股市这样的报告,如何看待呢?
三、极为罕见而中信证券做出这样的评级是极为罕见的,首先我国市场并不允许做空,即便做出了这样的评级也没法实际进行操作。再者就是做空其实是很容易引起市场恐慌的,所以有很多证券公司都不会采用这样的评级并且公布于众,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也只有几家公司做出了这样的评级。所以来说,市场在面对这样的信号时,其实是有一些糊涂的。
Ⅳ 中信证券: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原标题:如何看待MLF、OMO连续降息后的市场反应?
报告要点
本周一央行OMO降息超市场预期,最近两个交易日出现了股债同涨的局面。对此,岁李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窗口打开的背景下,利率下行的空间是较为明确的,而短期内股市上行的空间还有待验证,更加看好四季度和明年先债后股的逻辑。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后,股债连续两日上涨。 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加上央行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尤其是本周一的OMO降息,以致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债双双受到提振。股市大盘单边走高,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 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 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先债后股可能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交易逻辑。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尽管股市或许会茄坦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
债市策略: 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降息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或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市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是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正文
央行MLF、OMO连续降息,股债连续两日上涨
9、10两月诸多利空,债市空头占据上风。 一是降息预期的落空,尽管从今年年中开始,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对国内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也有不小的期待。但是随着国内央行在几个重要时点的降息预期落空,债市多头的信心遭到打压。二是贸易摩擦边际缓和,风险偏好边际回升。三是结构性通胀超预期,市场普遍担心CPI的上行压力将对货币宽松形成掣肘。在上述几个主要因素的作用下,债市的多方力量逐渐削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9月份开启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点一度突破3.3%。
转折点出现在10月底,经济金融数据表现较弱,两次降息来的猝不及防,股债双双受到提振。 10月底公布的PMI下滑至年内新低49.3,显示制造业仍运行在弱势区间,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此的反应趋于谨颤雀桐慎,利率未见明显下行。11月5日央行在续做MLF时“突然”将1年期MLF利率下调了5BP,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国债利率当日下行了约5BP.11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读数较差,市场早有预感,利率在数据公布前就已经走出了明显的下行趋势,随后几天大致震荡走平。利率再一次快速下行出现在11月18日和11月19日,上周末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删去“闸门”表述,透露出边际宽松的迹象或许已经在预期之内,但是周一早上央行无到期新作1800亿元7天逆回购,并且跟随MLF下调了5BP的OMO操作利率超出了很多投资者的预期。随着超预期的宽松信号释放,国债期货大幅走强,10年期现券利率两天时间下行6-7BP左右,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对股市产生了不小的提振,两日之内呈现出股债同涨的局面。
近两日(11月18日、19日)股市大盘单边走高。 前期贸易摩擦的利好和央行调降MLF利率的举动并未对股市情绪产生太大的提振,上证综指未能维持在3000点以上,随着11月11日的一波大跌,上证综指重新回落到2900点左右,并在该点附近的支撑位反复筑底,即便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出边际放松的信号,也难掩周一早盘小幅低开的事实。不过,周一一早央行调降OMO操作利率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A股随后便应声上涨,其中上证指数周一上涨0.62%,昨日又上涨0.85%,两日累计上涨1.47%,报收2933.99点;深证成指周一上涨0.70%,昨日再次上涨1.80%,两日累计上涨2.50%,报收9889.75点;创业板指周一上涨0.46%,昨日上涨2.77%,两日累计上涨3.23%,报收1729.08点。
债市表现更加强势,国债期货全线收涨,国债、国开现券均走强。 周一央行降息信号传出后,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1912直线拉涨0.3%,当日上涨0.41%,昨日再上涨0.12%,两日累计上涨0.53%,报收98.505元。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F1912周一上涨0.20%,昨日再上涨0.10%,两日累计上涨0.30%,报收99.975元。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S1912周一上涨0.09%,昨日再次上涨0.06%,两日累计上涨0.15%,报收100.435元。现券方面,10年期国开活跃券190210收益率周一下行4.75bp,昨日再次下行2.37bp,两日累计下行约7.12bp,报收3.63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06收益率前日下行4.00bp,昨日再次下行2.50bp,两日累计下行6.50bp,报收3.1675bp。降息信号短期对股债双双形成刺激,是否意味着阶段性的股债双牛行情呢?
降息周期能够带来股债双牛吗?
我们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三次降息周期的梳理,发现降息周期对债市的影响较为明确,每次降息周期中债市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牛市行情 。2008年9月-12月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2012年6-7月央行先后2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11月开始,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几次降息过程无一例外都带来了长端利率的下行。
降息对国内债市的影响
2008年以后的第一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08年9月-12月,本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幅度大,持续时间短。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剧烈冲击,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2007年末的7.47%高位,下降到了5.31%。同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由4.5%左右的相对高位快速回落至2.6%附近。
第二轮降息周期发生在2012年6-7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 央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其中贷款利率从6.56%下降到了6%。早在2011年11月央行就已经开始逐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长端利率在降息前已经price in了部分宽松预期,虽然降息期间债市出现短暂的“小牛市”,但由于降息力度较小,不具有持续性,所以对债市利好有限。
第三轮降息发生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此次降息的特点是降息力度大,降息周期长,“持续性”强 。当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先后6次下调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2015年内先后10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中贷款利率由6%下行至4.35%,七天逆回购利率也由4.10%下行至2.25%。仅降息的过程就持续了1年左右,期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由4.25%左右下行至2.8%左右,随后的最低点触及2.65%,是近十年来债市的最大牛市。
总结而言,降息对债市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明确,会带来利率下行和债市走牛,但也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采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宽松,如果央行采取了一些放宽流动性的手段,那么利率在降息之前可能已经包含了一定的降息预期,降息对利率的表观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强烈。二是需要关注央行降息的节奏,包括幅度和时间长度,如果是幅度较小且非持续性的降息,也难以带来利率的大幅下行。在央行降息的过程中,短期内利率的下行趋势是相对确定的,降息对利率下行的幅度和点位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降息的节奏和力度。
降息对A股的影响
相比之下,降息对股票市场影响并不确定,还需要结合对经济基本面和未来企业盈利的判断。 央行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直接,但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可能会对股市产能较大的间接影响。一是降息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生产和投资活动,带动总需求回暖和企业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企业预期收入的现值。有时降息的同时还伴随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这些廉价的资金可能在监管宽松的情况下大量流向股市,推动股市走牛。尽管降息对股票市场几乎全是利多影响,但是央行选择降息的时点往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盈利较差,企业生产运营较为艰难的时期。综合上述两方面考虑,尽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对应股市上涨(相关性)。
降息短期难抵经济危机。 2008年的降息周期中,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多影响并未显现,央行宣布降息之后股市不涨反跌,三轮降息之后沪指甚至下跌到1706点的低位。这段时期股市主要受全球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偏好大幅下滑支配,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利好难以在短期内力挽狂澜。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逐渐发力,2009年一季度经济触底之后出现较大反弹,股市也随之而动,出现了危机之后的牛市,沪指一度上涨至3000点以上,还曾在2009年8月初触及3400点。
2012年降息对A股的影响与直觉相反。 在2012年6-7月的降息周期中,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对股市的影响更加不明确。在降息前的降准的过程中,沪指出现过小幅反弹的行情,但是在短暂的降息期间,沪指几乎是单边下行的。
2015年的宽松带来股市大幅波动。 2014~2015年的降息周期中,股票市场经历了牛熊切换行情,上证综指在2015年6月份达到5178的高点,后迅速下跌形成股灾。从降息的角度来看,央行大幅降低了资金成本,同时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由于当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地方债务发行等政策,使得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流向实体经济的相对较少,另外再加上监管的分割和放松,使得大量廉价资金流向了股市,使得从2014年底开始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股市出现“泡沫牛”。但在2015年中的时候由于监管突然加强,泡沫最终被戳破,股市出现陷入大熊市之中。
先债后股的逻辑
股市或许会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现短期的行情,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股市更大的机会始于明年二季度。 经济下行压力本身制约股市的上行空间,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渐进,聚焦“稳增长”,求稳而不求快,短期很难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快速反弹。因此,即便股市受降息影响出现阶段性的行情,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明年贸易缓和、地产竣工回暖、专项债发力、美国政治周期等一系列基本面的利好因素将推动股市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回暖。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逆周期货币政策窗口打开,利好债市。 关于明年经济的节奏我们在《固定收益2020年度投资策略——柳暗花明》中已经有所论述,10月的经济数据也很好的佐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5BP的信号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天平在“猪通胀”和“稳增长”之间已经向后者有所倾斜。据此我们判断在年末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或年初,仍然会有数量或价格工具的推出。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间。当央行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导致利率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2.8%-3.2%仍然是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区间。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Ⅳ 中信证券股票行情怎么切换
看技术指标,我主要看K线图,MACD,KDJ,BOLL这几样。从这几样技术指标来看,短期内,中信证券将进入1~4天的小幅盘整或者跌落,然后会继续向上。我个人认为,在明年上半年可以冲高到30以上。
呵呵,看你自己的判断了,由你自己的思考决定自己的行为,别跟风。
Ⅵ 中信证券股票历史最低价多少中信证券股票股市行情大盘中信证券股票能涨到多少
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及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活跃度来逐步上涨,这也使得证券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今天我就跟大家谈谈国内最大的券商企业之一--中信证券,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开始分析之前,我先分享给大家一份整理好的证券行业龙头股名单,赶紧点击领取吧:宝藏资料:证券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直接投资、产业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全牌照综合经营,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境内外超7.5万家企业客户与1000余万个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各项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积累了广泛的声誉和品牌优势。
了解了公司的基础概况后,我们来看看这家老牌券商还具备哪些优势。
亮点一: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完整的业务体系
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业务模式,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并践行新型买方业务,布局能够直接来投资、债券做市、大宗交易等业务。通过收购与持续培育的模式,不断增强期货、基金、商品等业务的领先优势。多向境内监管部门都许可了公司的业务资格,实现了全品种、全市场、全业务覆盖,投资、融资、交易、支付和托管等金融基础功能日益完善。
亮点二:强大的股东背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
在整合中信集团旗下的证券业务基础上成立了本公司,有了中信集团的全力支持,中信证券从一家中小证券公司逐渐成长为一家大型综合化的证券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了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为核心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让公司一直保持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公司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优点,碍于篇幅有限,假使你想深入认识更多关于中信证券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研报中我有具体进行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深度研报】中信证券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
证券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国企改革将试点变成了全面推开,有望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在股权并购、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需要做出改革。二是目前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加速落地时期,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资源与能源的开发、以及产业的投资都需要得到综合化的金融支持。中国股票市场都是欢迎所有国际投资者来投资的,也给证券公司跨境投融资服务项目带来了业务商机。
总体而言,中信证券作为券商行业的领先企业,随着国内对金融的重视力度加大,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如想进一步认识到中信证券未来行情,可以戳这个链接,会有专业的投顾来帮你诊断股票,看下中信证券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信证券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0-30,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Ⅶ 股市从998点到6100点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两年,回首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大致可分为以下六波行情:
第一波:熊尾行情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大盘从998点涨到1160点,涨幅约15%,沪市日均成交88亿元。这段时期内大盘成交量几乎没有放大,指数涨幅也微不足道,不过大盘在2005年12月的最后2天一举突破了年线这一牛熊分水岭,这是目前大盘还未能做到的。
在此期间,中小板个股平均上涨50%(算数平均,下同),上证50涨23%,沪深300涨21%,很明显市场的领涨板块是小盘股,这一点和前期的“中小板牛市”极为相似。个股方面,2/3个股出现上涨,天威保变(600550)、苏宁环球(000718)等7只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均在这段时期完成股改,股改抢权行情是当时主线。板块方面,地产、信息服务领涨。
彼时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殊时期:股改和汇改正是在这里起步,这两大题材日后支撑起了整个大牛市。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大牛市需要大故事。回看近期,虽然行情起步形式类似,但仍然看不到支撑行情的大故事,这也是我们理财一周报本期所致力于寻找的。
第二波:牛角行情
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6日,大盘从1160点涨到1700点,涨幅约45%,沪市日均成交211亿元,较前一波放大了1倍,大盘一路杀到之前的熊市“铁顶”1700点,并在此点位出现反复。
在此期间,沪深300涨87%,上证50涨82%,中小板涨50%,市场首度出现普涨格局,98%的个股上涨,资金开始流向蓝筹股。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多达270只,新疆众和(600888)、驰宏锌锗(600497)等有色金属股,以及辽宁成大(600739)、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概念股集体爆发。有色金属板块走出翻番行情。
总的来说,在经济加快增长、宏观调控温和的背景下,市场开始摆脱熊市阴影,市场也在2006年5月恢复了融资功能。反观现在,尽管市场已经历了类似的普涨阶段,但融资功能的缺失仍是新牛市不成立的主因。
第三波:牛头行情
2006年7月7日-2006年12月14日,大盘从1700点涨到2245点,涨幅约40%,沪市日均成交254亿元,较前一波微幅放大,大盘在所有均线都呈多头排列的架势下一举冲过2245的历史最高点,确立牛市格局。
在此期间,上证50涨43%,沪深300涨26%,中小板反而下跌1%,所有个股的平均涨幅不到10%,仅56%的个股上涨,市场第一次出现“二八现象”。在最重要的历史关口,大盘权重股成为带头羊,金融和地产成为急先锋,大涨逾30%。涨幅超过100%的股票仅16只,地产占据半壁江山。
彼时宏观经济开始出现“偏热”迹象,市场流动性过剩、A股市盈率达到30倍。指标股启动后,市场所有板块都已经历了上涨,而在此关键点位带头冲关的金融地产也成为此后大牛市真正的龙头板块。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大盘能否在指标股的启动下冲破2245点与年线将是牛市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而牛市真龙头也将产生在冲关时的领涨板块,而不一定是前期风光无限的有色金属板块。
第四波:牛肚行情
2006年12月15日-2007年2月26日,大盘从2245点涨到3000点,涨幅约30%,沪市日均成交743亿元,较前一波急速放大了2倍,市场开始多次出现3%以上的跌幅,但很快就能再创新高,大盘在震荡加剧中来到3000点,市盈率超过40倍。
在此期间,沪深300涨58%,上证50涨56%,中小板涨36%,99%的个股上涨,市场第二次在放量的情况下出现普涨格局,牛市进入新一轮炒作。板块方面百花齐放,个股方面,涨幅超过100%的股票达95只,权重股中海通证券(600837)大涨逾300%,参股券商概念的雅戈尔(600177)、辽宁成大(600739)也实现翻番,低价股和题材股表现活跃,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券商、3G、有色金属、年报行情等热点此起彼伏。
可见,在突破重要关口后,牛市的炒作风生水起,题材股再度进入黄金年代。这也是我们寻找题材股的最主要动因: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题材股永远有市场。
不过紧接着2月27日上演“黑色星期二”,A股暴跌逾8%“震动世界”,显示出A股市场与世界在不断接轨。这在之后6000点大顶与国际股市同步上也可以得到印证。目前美股已创下12年新低,对A股的影响不容小视。
第五波:牛蹄行情
2007年2月27日-2007年5月29日,大盘从3000点涨到4300点,涨幅约40%,沪市日均成交1470亿元,较前一波再度放大1倍,市场几乎以45度角的直线刷新新高,仅有的几次回调也以单日回抽的方式完成,市盈率已没有参考意义。
在此期间,沪深300涨72%,上证50涨44%,中小板涨45%,所有A股平均上涨88%,99%的个股上涨,市场继续普涨,而大盘蓝筹股则相对表现疲弱。纺织服装、房地产、公用事业等涨幅居前,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多达509只,这充分反映出市场已不再理性。仁和药业(000650)、浪莎股份(600137)等个股股改复牌后大涨逾500%,资产重组概念被疯狂演绎,S前锋(600733)连续拉出26个涨停。
在这个阶段,CPI 开始超过3%,年报业绩浪开始与资金共同推动市场,两市新增开户数直线上升,散户成为市场主力军,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果不其然,市场的疯狂触及政策顶,“5·30”印花税突然上调代表国家调控股市的开始,大批游资被赶出市场。这告诉我们,真正能扭转市场的,还是政策。
第六波:牛尾行情
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大盘从4300点涨到6124点,涨幅约40%,沪市日均成交1500亿元,成交量已不再放大,基金主导指标股发动了蓝筹泡沫行情,A股市盈率超过60倍。从形式上看,这非常像牛市的第三波,只是这一次把市场推向地狱。
在此期间,上证50涨61%,沪深300涨43%,中小板涨1%,而A股平均仅上涨7%,仅43%的个股上涨,这是一个超级二八行情,指数与个股表现出现严重背离。采掘、有色金属、金融、钢铁等权重板块大象群舞,而下跌的板块多达40%。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只有54只,山东黄金(600547)、西山煤电(000983)等资源股上演了最后疯狂。
彼时我国CPI已突破6%,管理层针对股市和房市的暴涨也在采取打压政策。市场在量能无法跟进的情况下随全球股市一起见顶,A股史上最壮丽的牛市行情戏谑地死于蓝筹泡沫。此后,A股在长达1年多的熊市中蓝筹板块再无表现,题材股的“说故事”行情再度流窜于市
Ⅷ 回顾2014年中信证券股价走势
2014年股市个股八宗“最”
记者张厚培
即将过去的2014年,A股市场终于在历经沧桑后摆脱了熊霸地球的囧境,不过个股依然是悲喜交集。这一年,市场迎来了史无前例24连续个涨停;这一年,A股市场爆出了罕见的“冷水团”事件……在此,本报记者特地盘点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八宗“最”,以飨读者。
NO1、最“吸金”:中信证券[1.06% 资金 研报](600030)
成交金额最大: 8320.25亿元
自10月28日开始大涨以来,券商股持续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近日虽然有所回落,但在交易日的券商股目前平均涨幅仍有约1.2倍。这期间,作为行业龙头的中信证券受到了资金的热捧;12月17日,公司的成交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390.51亿元。而据统计,年初以来中信证券的成交金额累计达到了8320.25亿元,是两市个股中最吸金的。
此外,中信证券日均成交额34.52亿元,也是大幅领先其他个股。分析认为,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发展、新一轮改革中将被委以重任,券商迎来发展大机遇。券商在业务上对实体经济依赖性以及收入增长确定性都在增强,ROE将进入上升通道。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更容易获大资金的追捧。
机构研报称,2012年以来中信证券以快速加杠杆作为提升ROE的重要手段,不断多渠道融资,全方位支持创新业务发展。依托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等方面明显优势,公司创新业务稳居行业首位,信用业务增速不断超预期,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