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行情中心 > 高瓴资本最新持仓股票明细

高瓴资本最新持仓股票明细

发布时间:2022-08-30 03:40:12

㈠ 被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怎么了

2月13日,高瓴资本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布2020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情况。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清仓了阿里巴巴,一股没留。同时阿里巴巴的对手拼多多,成了高瓴资本第一重仓股。

在不少股民心中,高瓴资本是“神”一般的存在。

2019年高瓴入主格力电器,格力当时大涨50%;2020年买入光伏的两大龙头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出现了引领行情般的大涨。

那,清仓阿里巴巴,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四季度阿里的股价在创新高后迅速闪崩。在10月底触及319美元的高点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至211美元,最大跌幅超33%。

阿里巴巴到底怎么了?

2021年2月2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报告,也就是2020年的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季度营收221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经营利润49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对于这样大体量的互联网巨头,这个增长率应该是蛮亮眼的成绩,但业绩一经公布,阿里巴巴股票当天下跌3%。股票炒的是未来,我想高瓴资本也同样关心的是阿里巴巴的未来。

我们细细拆解一下这个三季度财报:

从中可以看出有几点问题:

1、阿里巴巴的基本盘淘宝天猫板块的业绩反应在“中国零售业务客户管理”板块增速是20%,并不亮眼。拼多多最新财报还没出来,上季度的增长是89%。

2、增长最快的是“中国零售业务其他”板块,这部分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天猫超市。增长快的原因是因为并表了高鑫零售的业务收入,要知道的是零售的利润率是无法和互联网服务相提并论的。而且因为并表阿里巴巴员工人数从上季度末的122399人增加到252084人,人数增加了一倍,这个人力成本增加的可是杠杠的。

3、饿了吗和口碑板块业务75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长10%。美团2020年三季度营收354亿元人民币,增长28.8%,基本被碾压。

4、作为电商直播的开创者,淘宝直播业务2020年GMV是4000亿,并没有完成年初5000亿的目标。而竞争对手快手2020年前11个月电商业务GMV为3326亿元人民币,招股说明书里的数据还是可靠的。

5、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是云计算和菜鸟驿站物流项目,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6、数字媒体及 娱乐 业务(优酷、UC浏览器、大麦、阿里音乐、阿里影业、阿里文学)仅仅增长1%。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互联网的核心资源的用户数量,增长的天花板已经近在咫尺。

经过双11大促,用户仅仅增长了2100万,而且距离中国网民数量9.89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天花板越来越近。

另外,2020年,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业务板块蚂蚁金服(阿里持股33%)上市受挫,在新的金融监管政策下,“小甜甜”秒变“牛夫人”。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能够明白高瓴资本清仓阿里巴巴的原因了吧。曾经打着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的阿里巴巴,现在强敌环伺,发展瓶颈已经隐现。

当然马老师是高手,我们且看他如何破局。

㈡ 高瓴资本持有赢时胜股票吗

不持有。
高瓴资本持有下列股票:
泰格医药,凯莱英,药明康德,博腾股份,爱尔眼科,凯利泰,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华大基因,甘李药业,健帆生物,安图生物,恒瑞医药,海正药业,格力电器,公牛集团,良品铺子,五粮液,水井坊,伊利股份,广联达,上海机电,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恩捷股份,长城汽车。

㈢ 2020年,软银红杉高瓴鼎晖开始“炒股票”

文丨柴佳音 马慕杰

编辑丨王庆武

来源丨投中网

“在职场,我们似乎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被边缘化的是哪一个部门。”一PE机构投资总监林唐感慨称。

入职五年,林唐所处的一级市场投资部从最初汇集各路名校人才、承包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的明星部门,沦为了如今存在感极弱的“游兵散勇”。

“这大半年来,公司实在是募不到钱,在一级市场只投出了一个项目。但是,公司的营收却并不难看,二级市场的好几个部门都大赚了一笔。”林唐告诉投中网,在这样的局势下,公司创始合伙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二级市场“炒股票”,“为了赚钱,不难理解。”

2020年,部分一级市场由募资难所传导而来的寒意犹存,但二级市场的高光时刻已接踵而至:几近疯狂的造富效应几乎无人不晓。

对于此般盛况,敏锐的一级市场投资者自然有所垂涎。于是,大踏步进场,便成为了那些以往低调淘金的VC/PE此时最合宜的姿态。

进军二级市场,软银、红杉、鼎晖、高瓴加码

2020年10月,软银高管Rajeev Misra在线上会议中透露称,软银愿景基金将列出计划,要在未来两周内成立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SPAC又被称为空头支票公司,属于公募型并购基金的一种。据了解,SPAC比其他并购基金募资能力更强,其投资者的退出更加简单,只需在二级市场减持SPAC公司的股票即可。

实际上,近期软银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美国证监会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软银斥资约40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Zoom、拼多多等多家 科技 股,短期浮盈约40亿美元。

在中国,踏足二级市场的VC/PE机构亦不少见。鼎晖投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等诸多VC/PE机构皆已在二级市场布局。

“鼎晖投资早在2006年起,开始通过关联公司润晖投资布局二级市场,二者都有相同顶尖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作为LP持有共同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方法论。”鼎晖投资告诉投中网,“润晖投资是极少数在中国A股市场上,以国际超长线资金践行价值投资的机构。”

润晖投资设立后,获得了包括全球顶级主权基金,国家养老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会和家族办公室的广泛认可,目前管理规模超过80亿美元。据悉,在过去的14年里,润晖投资取得了净值增长10倍的优秀业绩。

红杉也在二级市场频频发力。外媒报道称,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2020年8月,红杉成立了红杉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Sequoia China Equity Partners),这支拥有独立团队的新基金有着明确的使命,投资于二级市场、全球公开交易的股票。

此外, 2020年6月,红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审批》,成为首家申请QFII的国际知名创投机构。

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则选择公募基金方式出击。2014年6月,中国首家PE系基金公司红土创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深创投100%出资;同年7月,九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其大股东为九鼎投资。

2017年12月,弘毅远方基金获批,注册资本为1亿元,弘毅投资持股比例100%。这意味着弘毅投资正式进军公募领域。此外,成立于2015年的金涌投资是弘毅投资旗下专事境内外二级市场投资管理的全资子公司。

诚然,如今二级市场红利来临之际,更多的一级市场投资者在通过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收购等方式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自再融资新规落地,被机构称为“一级半”的定增市场迎来多家巨头机构入场。如高瓴资本23亿拿下凯莱英的八折锁价定增,当天涨停板浮盈40%,开启了“一级半”市场的疯狂前奏。

近期,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超七成PE机构看好定增项目带来的业绩增厚机会,并认为相关定增产品有望享受3-6个月的政策红利期。

定增市场火热的同时,并购大潮亦汹涌而至。

2020年1月,高瓴资本豪掷超400亿元入主格力电器,成为其新晋第一大股东。这一经典案例曾在彼时引起投资圈震动。

在泰合资本看来,2020年,相较此前每年凤毛麟角的并购交易,新常态下的并购交易数量或将倍增。

投中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7月,并购市场整体持续上升,交易金额受头部大额案例的影响环比增长过半;仅在1个月内,共计31支PE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超1亿美元规模完成并购交易31笔。

一并购基金创始人潘辛然对投中网表示,一方面,融资难、增长难等困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玩家将“卖身计划”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疫情不断催化的“二八效应”下,巨头对于整合、延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快钱诱惑?资产配置多元化

不过,在长期主义盛行的当下,“博短期”一度被视为无法登上台面的“鄙陋”策略。

当然,也有投资人坚信,精准的短线战术回报效率最高,“且本质上,短期生意也并不背离投资最根本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运转逻辑。”

尤其在市场周期利好的行情下,当二级市场的企业价格比一级市场更低,短期投资收益率更高,通过各种方式将业务触角伸向二级市场并有所为自然成为了那些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无可厚非的选择。

14年前就布局二级市场的鼎晖和润晖则有自己更长线的理解,回想当年润晖投资设立的设立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VC-PE-二级市场,涵盖了企业的诞生、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在投资研究上看,可以综合的审视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竞争动态,对行业的生态展开研究;二是从研究上看,PE在项目点上扎的深,二级市场则是对行业的持续跟踪,紧扣行业脉搏,二者形成了立体的研究;三是从国际比较看,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最终会趋于一致,更宽的覆盖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上述观点,亦是一二级市场跨界投资之典型逻辑,在当下得以充分演绎。恰逢,2020年,二级市场迎来了繁荣时刻。

根据巨丰 财经 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数表现中,A股普遍较佳。其中,创业板指以涨幅32.5%位列第一,深成指、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位列全球主要指数涨幅前五。

这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医药行业。巨丰 财经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以36.81%的涨幅傲居全市场,是唯一一个每个月都上涨的行业,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创业板的行业。

此际,诸多一级市场投资者开始摩拳擦掌。

不可否认,投资于二级市场,VC/PE有着其天然的优势。“通常,在一级市场投资,基金内部一定会自上而下把投资赛道研究地透彻清楚,包括竞争对手、行业龙头等。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的基金更容易捕捉到大赛道的机会。”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表示。

众海投资管理合伙人李颖同样对投中网提到,一些知名机构对于趋势的把握相对更准确,特别是在二级市场表现比较好的时期,投资机构也希望可以多元化配置资产。再者,市场本身充满波动性,一二级市场联动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价值。

“压力”使然?寻找价值洼地

一级市场的VC/PE涌入二级市场或许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一级市场近年来愈发沉重的压力。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一级市场募资越发艰难,私募股权行业优胜劣汰加剧。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创业项目、投资机构全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更多机构减缓投资节奏,“活下去”成为了VC/PE市场各参与主体共同的目标。

林唐直言,做二级市场其实也是一些老牌VC/PE在寻找出路。“一个有品牌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在二级市场募资会相对容易很多,因为二级市场基金投资门槛要低得多,发行门槛要低得多,发行渠道要畅通得多。”

那么,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当一级市场投资者选择对二级市场进行延伸,又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价值挖掘会更充分,是毫无疑问的。”孙琦告诉投中网,“美国资本市场很早就是这样,一二级互相流通,市场的价值被挖掘得更深。”

此时,投资人会发现,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寻找价值洼地都在变得愈加艰难:各家机构的雷达已对市场进行全面扫描,基本不留死角。

所以,孙琦相信,对于资本市场整体而言,一二级互相流通是件好事,市场的效率也将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这样价值挖掘更加充分的资本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的挑战也在变得更大。

同样以医疗领域为例。“2020年二季度有大量医疗股创了新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创下 历史 新高,这样的二级市场走势反过来对一级市场也有很大的刺激,我几乎从未见过市场的争抢如此激烈。”孙琦对投中网表示。

一医疗机构投资人吴宁嘉向投中网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20年6月,国内一知名大型PE为了抢到一个即将IPO的医疗案子甚至放弃了深度尽调,在没有完全了解项目基本风格的情况下就执意打出了子弹。而且,该知名PE全然不顾锁定期三年的投资风险。

“从接触到交割,一个月全部完成,这个速度简直匪夷所思。”吴宁嘉告诉投中网,如此快速的流程背后,除了简单的尽调外,投资协议也基本参照早期投资的条款报告。

事实上,这或许正是二级市场不同于一级市场的惯用打法——以更大的逻辑布局某个赛道,在大趋势中抓住细分机会。

有投资人就直言,近年来,投资行业鱼龙混杂,这实质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投资管理人的偏差较大。

“市场永远是对的”,孙琦提到,“做投资的人最好不要去赌市场是错的,不要站在市场的对立面。VC要尽早预判市场的大势,PE也要在保有自我判断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不要逆着潮头,同时也要有所克制,有所警惕。”

一二级通吃,一场专属于头部基金的 游戏

一个残酷且客观的事实是,这场一级市场参与者掘金二级市场的 游戏 或将只属于头部机构。

换句话说,“二八法则”已然渗透到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每一寸肌理。即使想换个打法,也得先评判基金自身是否真正具备了“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资格。

扩充团队的首要条件自不必多说。要知道,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管理风格、研究体系等大不相同,因而,投资机构染指二级市场也并非容易之事。

正如李颖所说,二级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进入门槛颇高。在一级市场马太效应愈发强烈的行业现状下,大型投资机构可优先跨越多个阶段布局一体化。

加之,在公募基金市场本身中,“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已横亘多年,中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wind数据,2020年以来,95家公募基金高管发生变更,涉及人数达256家。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已达168人,不少中小基金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

某一级市场投资机构HR何朋娜告诉投中网,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有一部分流向了一级市场。当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在招募投资经理或投后团队时越来越看重对方的行研能力,而这也正是那些基金经理的优势所在。然而,对于某些中小机构而言,配置拥有二级市场背景的人才却实属艰难。

“我们机构当时面试了好几个二级市场的求职者,但均被对方拒绝了。说到底,还是机构体量太小,那些二级市场的人都想找一些有稳定LP支撑的大机构,至少不用发愁子弹的问题。”何朋娜称。

“一级市场机构如果要向二级市场延伸,基金的体量、投研能力、品牌各方面都要能达到相当的层次。”孙琦对投中网表示,一家机构的品牌和投研能力越强,布局越广,迈入二级市场的动力就会越强。这是因为,这些机构可以将一级市场的品牌和投研优势带到二级市场实现变现。

比如,某些头部VC/PE拥有自己的二级市场团队,完全可以自己操盘,不需要将二级市场的蛋糕分给合作伙伴。当这些机构投资的企业上市后,他们还可以在二级市场捕捉另外的机会。

不过,潘辛然也对投中网提到,虽然相对而言,只有头部机构具备同时布局一二级市场的底气,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也很常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级市场投资者迈向二级市场的趋势共识下,并不是每一家有条件延伸的机构都涌向了这股潮流。

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投资机构仍坚持专注于一级市场。

终归到底,即便对于头部机构,是否横跨一二级市场做全域投资的根本依旧在于基金自身的定位,包括机构目标、价值取向等。就像孙琦口中的那样,如果机构以资管定位要做全平台的服务,追求的是AUM(资金管理规模),那么相较于一级市场,近两年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规模扩张相对容易很多。

但是,相对容易走的路亦非捷径。“因为不同领域看似是有关联性的,但是如果真去做,大家会发现一二级市场的团队基因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还是有很大挑战的。”孙琦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唐、吴宁嘉、潘辛然、何鹏娜均为化名)

㈣ 格力电器迭创新低,高瓴资本竟然不急,拿下“飞利浦”志在布局

自2020年12月2日至今,格力电器从高点69.79元一路下来持续下跌,特别是最近几天,几乎是一天一个新低。

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高瓴资本确实该急,毕竟当初接手大股东股份时可是贷了208亿。

问题是高领资本是一般投资者吗?

想当初高瓴资本从众多竞争者脱颖而出,近乎神一样的操作,成功拿下格力电器15%价值416亿元的股份,然后再以受让的全部共计902359632股的股票作为质押,向招商银行贷了208亿元,去支付受让的股份价款。

一般人看来,这多少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此一番操作,当时的资本界有谁不啧啧称奇?

这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吗?而且彼时还签有协议,该笔贷款不存在与上市公司市值涨跌挂钩的补偿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

看到了吧,没有平仓风险,就没有压力,当然不急!股价下跌,只需躺平,到时候只需拿着分红还贷款利息就行,反正已拿下大股东宝座,每年拿一半利润分红的话语权还是有的。

再说了,本身作为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定实践者,信奉长期主义的高瓴资本就不指望通过短期交易来获取利益。

当然不是!他可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

2021年5月15日,格力电器公司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称,大股东珠海明俊解除902359632股公司股票,并重新将其中721887705股质押给农业银行珠海分行贷了208亿元,用于偿还原贷款。

看到了吧,又是一番操作,贷款总金额没有增加,而用于质押的股票却从当初的902359632股减少到了721887705股,一下子节省了20%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得益于股价的上涨。

当初大股东转让时每股作价46.17元,902359632股价值416亿元全部质押,贷了208亿元,而再质押时股价是57.74元,但还是208亿元的贷款,质押物市值416亿元自然只需721887705股就能实现。由此可见,大股东不会不乐见股价上涨的。

另外,新的贷款协议规定,本次所有贷款不存在与市值涨跌挂钩的补仓或平仓机制,不存在平仓风险。但是,若因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质押物贬值,质押率超过60%且无法提供补充担保,则珠海明俊应提前偿还新贷款的全部本金及应付利息。

可以看出,和上次的贷款协议相比,新贷款就没有那么“优惠”,至少是和股价挂钩了,并且规定了质押率60%的警戒线。

那么,这个质押率是什么意思呢?

质押率是银行监控风险的指标,质押率= 贷款金额/质押货物现值。

通过计算,两次质押贷款的质押率都是50%,而新贷款协议规定的60%质押率警戒线下的股价是多少呢?不妨试算一下:

60%=贷款金额208亿元/721887705股*每股价格

因此,质押率警戒线下的每股股价就是:

208亿元/60%/721887705股=48.02元

而早在7月9日格力电器的股价就开始接近48.02元,当日最低价是48.20元,到了7月26日,股价彻底跌破48元收在47.63元。之后股价并无多大起色,甚至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收盘价40.59元。由此可以大胆的推测,高瓴资本已经在7月9日到7月26日之间,已经对这笔贷款的风险处理做了相应的安排。

所以,时至今日,不排除有这样的心理:随便吧,风险暂时解除,爱咋咋滴,不着急!

9月2日,有媒体报道,飞利浦完成向全球投资公司高瓴投资出售家用电器业务。

那么,飞利浦又是何方神圣呢?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它是 荷兰老牌跨国电子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达百年之久, 全称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主要生产照明、家电、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

飞利浦家电跟格力电器有关系吗?

以前没有,而现在有了,高瓴资本成了他们共同的大股东,从此,他们就有了关系。

一时间,投资者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更有某 财经 网站为此进行了一项用户调查,据称73%的投票者认为,飞利浦家电业务会整合给格力电器。

当然有可能!

早在 2020年1月,格力电器发布了由珠海明俊和董明珠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详式权益变动书报告》,该报告书就明确说明,本次权益变动系看好上市公司所从事业务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认可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旨在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维护上市公司长期 健康 发展,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术、市场及产业协同等战略资源,协助上市公司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前提,也说明了董明珠是不会拒绝的。而大股东背后高瓴资本的能力和资源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董明珠不可能视而不见,未来擦出火花自然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和格力电器构成同业竞争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宣布出售的家电业务,主要包括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为代表的厨房小家电系列,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目前看来,多多少少存在着同业竞争的问题,就看高瓴资本如何整合了。

那要是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呢?

高瓴资本或许会甩开格力电器另起炉灶,再另创一番天地就没有问题,毕竟,作为大股东在格力电器经营上一直都是甩手掌柜。

还有一个问题是,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家电业务入得了董明珠的法眼吗?

据说,此次飞利浦出售的家电业务竞争力一般,而且不包括其在小家电领域的明星产品剃须刀和电动牙刷。有人甚至戏称,飞利浦扔出去的不是肉,只是鸡肋。

不过,飞利浦的全球市场布局还是充满诱惑力,毕竟在这一块对于格力电器来说还是软肋,利用飞利浦家的品牌可能是尽快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一条捷径。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中国家电制造飞速发展,许多国际品牌纷纷被逼“跑路”,世界正在纷纷爱上中国造,而“格力”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品牌 ,“飞利浦”含金量究竟有多大,董明珠不会不考虑。

究竟后市如何,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字,谨为茶余饭后之谈资,与当前及后来股市和个股涨跌无关,投资者切勿参考!

㈤ 高瓴资本强势入局一家高成长的龙头公司

通威股份,国内光伏多晶硅和电池环节龙头公司。公司2020年12月9日发布定增广告,高瓴资本参与这次定增,认购5亿元,发行价28元。这个是高瓴资本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布局。 高瓴的长期价值投资就是不看一时得失,有能力去克服恐惧和贪婪,相信简单的常识,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就是投入未来。一旦看好,长期支持,并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和企业共同成长。

通威股份预计,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期均为1年,投产第一年产能达到90%,以后各年产能达到100%。公司表示,随着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全球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本次投资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 进一步提升公司光伏业务各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光伏行业的优势地位。

光伏行业 来说,根据国家能源局目前的测算情况,"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但是光伏行业整体上还是供大于求,不过真正有竞争力的光伏产品还是供小于求,因此 未来具有技术、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光伏公司是胜利者。

业务板块 来说, 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硅料及电池片两个环节均拥有最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从硅料业务来看,公司目前的硅料需求好,公司是唯一一家上半年没有减产的,也是唯一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从电池片业务来看,目前行业内能供给大尺寸的电池片只有通威和爱旭。公司在HJT技术研发上领先同行其他公司,而且研究HJT的团队是以前的中微半导体团队,因此是最有可能搞定HJT商用。

成长能力 来看,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净利润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业绩快速增长,但是公司业绩增长不稳定。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78亿元,同比增长13.04%;实现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48.57%,实现扣非净利润19.13亿元,同比下降8.30%。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有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5.19亿元。

公司在硅料和电池细分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这两个细分行业本身集中度低和发展空间大,因此未来公司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公司明年总的盈利预期,硅料业务24到25亿元,电池业务15到18亿元,保守算起来总共52亿以上。公司目前总市值1384亿,如果明年总市值不变,那么市盈率是26.6倍。

盈利能力 来看,公司近五年的毛利率保持在18%左右,净利率保持在8%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6%,总资产收益率保持在7%左右,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电池片业务要先让利,才能往硅片、硅料压,哪个环节压的多要看行业格局。硅片环节太集中,较长时间还会非常强势,电池片业务处于弱势,未来随着电池片集中度提高,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公司是非常擅长精益管控成本,这也是公司保持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在。

盈利质量 来看,公司的现金收入比保持在77%左右,净利润现金比保持在100%左右130%,公司盈利质量还是可以,说明产品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光伏行业技术变革快,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保持自己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公司总的现金流情况不太好,需要不断融资。公司在2020年到2023年需要投资520亿到800亿左右,公司自身的经营现金流可以提供350亿到400亿,其余部分需要公司去融资。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整个光伏产业链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行业整体需求保持中高景气状态。光伏行业龙头公司业绩的增长要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 光伏行业的龙头公司需要不断的投入资本到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才能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光伏龙头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却没有真正赚到什么现金。


#股票##A股##高瓴资本#

㈥ 高瓴资本入股格力电器 锁仓时间

时间是长期持有
随着国内A股上市公司 年报和一季报披露进入到尾声,高瓴资本有一些公司的持仓有变化,1. 高瓴资本在不断减仓:小分子CRO赛道 药明康德
高瓴资本投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都是直接通过一级市场进入的,高瓴资本投资药明康德的实体是 一家注册在香港的投资实体公司 :HCFII WX(HK)无锡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药明康德上市IPO的时候,招股书已经披露了 HCFII WX(HK)和高瓴资本的关系。
高瓴资本作为持股 5% 以上的持股股东,锁定期一年,在1年期解禁期结束后,高瓴资本就开始不断减持 药明康德。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持有药名康德 4795万股,持股比例 2.90%。
2. 高瓴资本持有CRO赛道 泰格医药 不变
高瓴资本的二级市场QDII 基金:HCM中国基金 继续持有 泰格医药750万股,占总股本仍然为 1.0%。高瓴资本在CRO赛道 还持有有 凯莱英,方达控股,高瓴资本持有凯莱英至少有1.5年的锁定期,持有金额也比较大,有20多亿人民币,仓位不轻。方达控股暂时无变动
3. 高瓴资本继续加仓 水井坊(SH:600779)
高瓴资本有一个人民币二级市场的基金是:天津礼仁投资管理合伙基金,这个基金进入A股十大股东 唯一一个公司就是次高端。
4. 爱尔眼科,格力电器,公牛集团,良品铺子,海螺水泥 持股比例不变
爱尔眼科,格力电器,海螺水泥都是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 持有,这是一个二级市场基金,这三家公司 高瓴资本 持股不变。

㈦ 2021年基金大家看好哪些板块还有2021年股市行情怎么样

就目前舆论导向来看,尤其是一些媒体公开披露的基金经理们以及投资大佬们对2021年的展望,似乎乐观的不多。主要是因为大消费+大 科技 这两条投资主线,在2020年涨幅过大,可能会影响2021年的股价表现。又由于无论是A股还是海外市场,大消费+大 科技 一直是股市的投资主线、核心引擎。所以,如果此类个股涨幅不大,可能就意味着2021年的股市表现相对一般。

这的确有些道理。

但是,有几个因素仍然需要重视。一是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有加速的态势,从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动力 汽车 的发展势头可能会超预期,从而带来A股新的投资主线。

二是大消费与大 科技 投资主线在2020年的表现最佳是大消费,而大 科技 的表现其实略有点逊色,主要是一季度、二季度初有过一波。但在三季度以后,大 科技 的表现就逊色了。但无论是自主可控还是国产替代,均已是大势所趋,所以,也容易出现超预期的信息。

三是今年以来,据说仍然有一半的个股出现下跌。在近三个月以来,有3000余家个股出现下跌,从而意味着A股只是股价结构泡沫,但对于大多数品种,尤其是一些非投资主线的品种,他们的业绩仍然在增加,估值在股价下跌过程中不断挤压,这也为2021年提供了上升空间。比如说房地产集采政策下的防水材料、涂料、颜料、硅密胶、软装等等。

综上所述,A股在2021年整体上虽然上涨空间不宜过于乐观,但个股行情仍将精彩纷呈。朝阳产业、成长行业的ETF以及代表着这些行业发展趋势的科创50ETF、创业板ETF等等,仍然有着一定的涨升预期。

2021年,三个高景气度板块的基金值得关注!

1、光伏板块

今天受高瓴资本入驻的刺激,光伏龙头之一的隆基股份涨停,同样12月10通威股份受机构的高定增价刺激,一度冲击涨停。

在行业发展处于高景气度的状态下,今年光伏板块的个股整体涨幅都不低。但是,既然这么多专业的机构都如此看好光伏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又为何不多一份信心呢?

2、新能源 汽车 板块

如果说苹果手机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那么特斯拉则开启的时代。在全球都在大力推进新能源 汽车 的浪潮下,作为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最齐全、最完善的国家,我国的新能源 汽车 已经开始从培育期进入收获期,所以新能源 汽车 板块在2021年有望继续爆发。

3、创新药板块

创新药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资金最认同的方向。最近,创新药总龙头恒瑞医药持续大涨、创新高,而CRO“四小龙”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不是在不断创新高,就是在创新高的路上。

2021年,继续看稿创新药板块的表现。

@A股少阁主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

2010年基金,大家看好消费板块,新能源板块, 科技 板块,金融地产板块,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经济逐渐复苏,流动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逐步回归正常,股市行情肯定不如2019和2020年,因为中国股市长期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前两年涨得好,最后一年会回撤。加之主板注册制未落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制度未完善。美股和A股的泡沫和估值都非常高,因此不看好2011年的中国股市

直接先上结论,2021年基金我看好四个板块,中长期看好环保、军工,长期还看好医疗和 科技 (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本来还有一个消费板块的,但是最近白酒涨太多了,至少我个人是理解不了了,所以暂时就不推荐了。

以上几个方向也都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了,会有长期政策支持,基本本来就是个适合大方向长远投资的事,也不适合短线,所以短线的请绕道。

中长期看好的环保和军工,是因为这两个前期涨幅不大,现在也还适合马上介入。现在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且会是今后几十年的常态,只会越来越严格, 可以看到今年的新能源相关股票是大涨特涨,其根源也是和环保相关。军工主要是国家现在的战略要求自主可控,而军工就是这个方向,随着现在军民融合,军工商业化,军工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且环保和军工这两年的业绩也都是突飞猛进,现在才刚刚起步阶段,未来可期。

医疗主要是我们现在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缺口还很大,而且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特大型医疗企业,需求决定市场,未来医疗只会越来越值钱, 健康 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 科技 才是未来发展的无限动力, 科技 兴国,而且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随处可见的智能产品、智能家居,旧的商品将逐渐更新换代,而现在还没到更新换代的鼎盛时期。芯片半导体等卡脖子也是一样,需求大,急需自主可控发展,要把 科技 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由于这两个概念今年上半年都涨太多了,下半年调整了半年,目前也有见底反弹的迹象,所以建议长期投资。

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全球人都羡慕,我更对祖国的发展有信心,而且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金融市场,将逐步与国际 社会 接轨。所以投资祖国肯定是没错的。如果技术好的可以适当买买股票,如果没有相关知识那可以买基金,长期投资,定会收获颇丰,基金切忌频繁买卖切换,可设置跌一定比例后就加仓一定的金额,这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力来设置就好。希望这个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㈧ 高瓴资本340亿元拿下飞利浦 意欲何为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 陈梦婕)讯, 入主格力电器(000651)之后,高瓴资本再有大动作。

3月25日,皇家飞利浦(NYSE:PHG;AEX:PHIA)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投资公司高瓴,交易金额约为37亿欧元。换算下来,为340亿人民币。

面对这一交易,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Frans van Houten表示:“很高兴飞利浦能与高瓴达成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家用电器业务的市场领导地位,打造强大的品牌,拓展创新的渠道。”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则称,“期待与飞利浦携手拓展新市场,在全球寻找更多成长机会。我们与飞利浦的使命一致,即为全球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产品和 健康 美好的生活。”

按照规定,这项交易需遵循包括监管批准在内的例定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完成。

为何拿下飞利浦家电业务?

作为亚洲最大的私募之一 ,高瓴资本这笔340亿元的豪掷引发关注。

消息显示,早在今年1月飞利浦就已经为可能至少卖出30亿欧元的家电业务选定了几个入围的亚洲竞标者,其中就包括高瓴资本。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飞利浦家电业务销售额为22亿欧元。

而在该笔成交达成之前,记者注意到,飞利浦家电业务已处于增长乏力之势。2015~2019财年,飞利浦家电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亿、24亿、23亿、22亿、23亿欧元,可以看到,在最近三年里家电业务的收入规模均未出现明显增长。

实际上,一位观察家电行业的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国际品牌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已逐渐下降,除了飞利浦外,西门子、通用电气早已退出家电市场。

那么,处于暮期的飞利浦为何还会被高瓴资本看上?

联系到2019年高瓴资本用417亿元买下格力,此次拿下飞利浦后,诸多分析人士均认为可能与格力有关。都知道,格力是中国电器的核心品牌,并掌握核心技术。而飞利浦虽然全球性的电器品牌,但一直以来都是贴牌生产。

“通过飞利浦的渠道平台,把格力的最新技术产品迅速推向全球市场,把技术变现,再通过现金来反哺研发,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也符合张磊一直以来的投资定位。”一位家电行业的分析师说道。

当然,也有人认为,高瓴的本次收购不一定完全是奔着格力去的。数据显示,2020年格力电器业绩收入和净利润遭遇打击。截止2020年三季度,格力电器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均处于下滑状态,降幅分别为18.64%和38.06%,其中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41.66%。

因此,站在高瓴的角度,在格力与飞利浦业绩都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两家品牌家电公司两条腿走路,才是高瓴运作安全性的保障,才符合张磊认为的赋能企业,让企业家坐主驾驶位的投资理念。

高瓴资本最新持股曝光

数据显示,2021年高瓴资本已出现在隆基股份中,持股数为2.2亿股。这家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 科技 公司,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隆基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00亿元到86.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 55.30%到 62.88%。

对于业绩的增长,隆基股份表示, 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持续增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报告期内,受益于单晶产品在度电成本方面体现出更高的性价比,单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目前公司股价77元,可以看到,这家公司不仅是“碳中和”概念,而且也很有业绩实力。

另外,在2021年1月9日,迪安诊断一纸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凯莱谱拟增资1.5亿元引进3个财务投资人,高瓴作为凯莱谱重要的财务投资者之一向其增资8000万元,获得约7.62%股权。

2021年2月1日晚间,华大基因披露的定增报告书显示,高瓴资本旗下的人民币证券私募基金管理平台的天津礼仁投资以5.03亿元参与定增,发行价格为145元/股,获配347万股,加上此前持有的75万股(合计持股421.95万股),持股比例将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2%,成为华大基因第七大股东。不过,目前华大基金为116.75元,使得高瓴资本处于浮亏阶段。

另外,礼仁投资也出现在恩捷股份中,持股数为1250万股。公告显示,去年9月恩捷股份50亿定增获配名单中,就已出现了天津礼仁投资的名字。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35.56%;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27%。

㈨ 高瓴投资哪些公司

高瓴投资的公司:伊利股份、安图生物、阳光电源、恩捷股份、爱尔眼科、格力电器、永辉超市、宁德时代、爱奇艺、百济神州、阿里巴巴、拼多多、好未来等。高瓴资本擅长投资消费,医疗,TMT,科技服务四大领域的公司,在高瓴资本不少投资里面初始建仓估值都非常高,很多投资者都不敢跟随买,但是高瓴资本持有多年以后收益非常高。

高瓴资本背景

高瓴资本的大股东是张磊,高瓴资本除了创始人张磊,还有干嘉伟、沈皓瑜、王蓓等合伙人,和魏珂、李亦梁、张大地等其他股东。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先生创立,是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目前已经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点评、滴滴、蔚来汽车等许多优秀的公司。

阅读全文

与高瓴资本最新持仓股票明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粮液股票值得投资吗 浏览:229
怎样定投银行股票 浏览:554
退市后手上的股票 浏览:314
股票重组停牌的时间限制吗 浏览:46
601011宝泰隆股票资金 浏览:111
股票软件语音提醒 浏览:890
退市股票不确权重新上市会消失吗 浏览:968
股票签署募集资金 浏览:152
股票银行板块为什么低 浏览:362
做股票app推广靠谱吗 浏览:650
股票里的均涨幅是什么意思 浏览:200
战略投资蚂蚁股票的基金 浏览:52
中国知名股票分析师 浏览:261
股票软件查询期限 浏览:122
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上市条件 浏览:35
股票可以停牌多久时间 浏览:731
闻泰科技重组后股票走势 浏览:923
投资股票人数 浏览:986
特斯拉股票值得投资吗21年 浏览:281
和券商借股票怎么样赚钱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