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猪价破20元每公斤,一年涨37%,接下来还会继续上涨吗
7月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209最大抵冲21380元/吨,较3月份16080元/吨的底点涨近33%。大连市交所最新数据表明,现在1至6月,在我国生猪期货总计交易量406股票跌停,总成交量1.05万亿。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售。伴随着生猪期货买卖、交收逐渐完善,现阶段早已基本充分发挥销售市场作用。6月中上中旬至今,中国生猪价格已连续增涨将近20天。股票基本面上,活猪供货端比较焦虑不安,
分阶段有一定的反跳,但因为能繁母猪的生产能力高峰期以往,活猪肯定出栏量很有可能不容易高过4月份,供求股票基本面同比转好后,有希望进一步夯实领域自信心。现货交易的周期性增涨对远月上涨预估产生反馈调节,养殖场逐渐扭亏增盈,推动领域捂盘及压栏心态提升。产业链周期时间上巨大几率早已见底,分阶段养殖场最艰辛的时时刻刻已经过去,但是年度能繁母猪肯定拥有量不低的前提下,很有可能还会限定生猪价格的上涨幅度。
② 猪价遭遇断崖下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主要还是因为养猪的太多了,进口猪肉多,供应与需求的对比,相关产品的价格,饲料的价格等都是导致猪肉下跌的原因。
以便减少损失!如此,来年生猪的存栏量将会大幅度的下降,生猪少了,猪肉的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
③ 健友股份 股票为什么这么低健友股份2021第三季报健友股份股最高多少钱
2021年2月以来,猪价“跌跌不休”,整个猪肉板块进入低迷期。但对于一些"以猪营生"的医药企业来说,反而成了很好的上升机会。
早在2018年爆发非洲猪瘟,全球肝素粗品价格接连涨高,与肝素关系比较大的股票行情也变得很好,因此我们先对健友股份这家肝素领域的龙头进行深入了解。
在开始分析健友股份前,我把整理好的医药制造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医药制造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健友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早起从事肝素提取纯化和开发肝素类粘多糖产品结构确认方法的制药企业之一。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高品质肝素原料药、低分子肝素制剂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肝素原料药供应商。
在简单介绍健友股份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该公司有什么投资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研发优势
截止2021年上半年,健友股份在研发上投入约9600万元,目前研发团队有56个项目是属于在研究的,其中主要包括感染、抗肿瘤、泌尿系统、抗凝血、麻醉药等领域中需求量大且市场稳定的产品。
在公司研发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公司产品的种类也会越来越丰富。这两年,公司每年均可提供10个可申报的产品,2021年上半年有8个产品已完成美国FDA批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旗下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制剂已远超4000万支,对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亮点二:推广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健友股份仍陆续开展互联网应用,提高深度开发市场所需要的学术能力,利用大数据来追踪医院规模、科室医生等相关信息,待分析后,会向大家提出几点明确的推广建议。
借助相关数据,公司面向的客户比之从前会更加精准,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开拓力度只是一方面,还能大大降低公司的拓客成本。此外,借助着子公司Meitheal在美国当地具有强大的销售推广能力,公司的注射剂出口业务持续可以预见会实现快速增长。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健友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健友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来看
随着主要适应症治疗率、发病率的提升,全球肝素制剂需求还是在不断地上升,肝素制剂的市场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并且,美国的仿制药注射剂板块的优势是门槛高和壁垒强,从而让竞争格局更加良性化,这一点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个很不错的时机。因此在我看来健友股份完全有能力以自己的绝对优势,在行业提升期得到更多的利益,使得业绩能够快速增长。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健友股份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健友股份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健友股份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④ 猪周期股票有哪些
1、新五丰:主要生产经营供港澳生猪,年产生猪30万头。
2、顺鑫农业:公司在肉类产品上处北京市场领导地位,拥有年屠宰能力达300万头的自动化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单厂生猪屠宰量最大的生产企业。
3、新希望:公司拥有饲料、屠宰及肉制品和乳制品三大主营业务,已经具备2000万吨饲料。
4、双汇发展: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具备85万吨高温肉制品产能和30万吨低温肉制品产能,其中高温肉制品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具备550万头/年的生猪屠宰产能。
5、得利斯:公司是以生猪屠宰,冷却肉及冷冻肉、低温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猪肉食品综合加工企业,现拥有4家子公司。
另外,天康生物、天邦科技、华统股份等个股也是生猪概念股之一。
拓展资料
1、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2、中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如2003年、2004年,猪价高,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结果到了2005年、2006年,猪价又大跌,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加上“蓝耳病”发生,总体母猪存栏骤降,结果又导致2007年、2008年猪价大涨,随后,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进而踏入了猪价的上升通道。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猪农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教授分析,这种周期性波动不断,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⑤ 猪肉股已经涨了一波,猪价何时才会见底反转
猪肉股已经涨了一波,猪价何时才会见底反转?很快了,猪肉价格迟早是会回暖的。
大型养殖场能够充分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红利,在节省养殖饲料成本,满足环保政策需求的同时,利用更先进的设备及管理技术来提高养殖效率。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猪肉的供给,使得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⑥ 中远海控究竟是不是周期股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凯恩斯应该没想到,当初创立旷世夺目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被只被后人记住了周期两个字。甚至在A股被各种机构假借周期之名,炉火纯青的以周期带来的板块轮动效应为由反复收割韭菜。时间久了渐渐产生一大批信徒,似乎只要嘴上挂着“周期”两字就能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洞察一切的行业认知深度。
于是我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行情——一边是饱受疫情和经济衰退影响焦头烂额的欧美国家,和各种股指一路向北的朝气蓬勃;一边是占有发展先机和国家政策积极支持下经济快速发展,但受“周期”思想影响数十年如一日在3500徘徊的大A的水深火热。
在开始正文陈述前,首先抛出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但凡读过大学的,应该都对这个命题不陌生)
哲学家赫拉利科特所说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哲学的基本观点: 时间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 ;
命题解析: 人在不同的时刻是不同的,因为人也是时刻在变化的(包括肉体和思想);其次,河流本身在动,河流里的水是和上一时刻不同的,而且水和河流本也在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能够认同这个命题,我们接下来正式讨论“周期”的前世今生。
市场的基本形态
1 (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就是厂商),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
解析:
a.市场形态下的定价权:比如种植类,养殖类行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假设我们今天想吃饺子,于是去菜市场买菜买肉,市场上没有哪捆韭菜,哪块猪肉会打上公司的品牌,我们也不在乎这是哪家公司哪个农户种的韭菜养的肥猪,只需要它们的品质没问题,并且售价处于我们心里预期的价位,那么这笔交易就可以完成。从生产者的角度,(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的影响,我们在很多的种植养殖类上市公司的董秘答投资者提问时经常会看到一句话“公司产品定价随行就市”。当然这还包括很多 大宗商品 ,如化工,矿产,糖,纸业等。 结论:买卖双方均无市场定价权。
b.市场形态下的行业门槛:比如养殖行业,18年非瘟开始前的养猪门槛很低,基本上在农村只要想养都能养,场地,人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国内生猪养殖的主力仍然是广大的散养户,这时候是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18年之后由于非瘟的影响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导致了防疫成本和养殖成本的大幅上升,劝退了不少中小散养户,市场供给端向头部规模养殖场倾斜,但是在整个市场的比重仍然不大。并且在高猪价的诱惑下,具有资金实力的公司跨行进入,如万科,恒大都开发了自己的养猪业务,此时的养殖行业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 结论:行业门槛低,并且内卷严重。
c.外部影响因素:在哲学中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构成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次要矛盾决定了变化的速率和效果。在完全竞争市场形态下,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关系,于是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状态的因素都会产生剧烈的价格变动。抛开行业的产能因生产者的主观集中放量因素外,如政策变动对 大宗商品 的价格冲击;季节(假期)扰动对消费品的价格冲击;消费偏好的改变对特种商品的价格冲击。 结论:外部影响明显。
完全竞争市场形态的总结:在供小于求的时候,产品价格价格到达高峰,市场参与者众多;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产品价格到达谷底,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行业并购转型。在外部影响因素没有完全转向的前提下,行业的底部在趋势中螺旋上升。如养殖行业,即使今年猪肉价格因产能的爆发大幅回落,也不可能回到18年之前的价格,并且随着底部的抬升,资源的转移,头部企业规模化的集中,未来的猪价只会在触底后不断上升。 以及因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推广收益的磷化工也在开始一种全新的市场形态的转化。
完全竞争市场可能演化成第二种市场形态,即垄断竞争市场。
2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在该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解析:
a. 市场形态下的定价权: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竞争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可辨识的产品品牌。比如制造业细分中的 汽车 行业。从消费者角度,和买菜买肉不同,当我们需要买车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四个车轮能动的无差异化产品。购买之前,我们需要考虑 汽车 驱动方式,动力能耗,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外观空间,以及生产商的品牌和自己口袋里的预算,有时生产商的品牌甚至涵盖了上述的特征。从生产商的角度,他们需要对具体的产品根据与同行的产品就功能细分以及自身生产成本的进行精确的市场比较定位,因为市场定位的失误可能影响产品日后的销售量,或者让自身遭遇利润挤压。 结论:卖方具有市场定价权,买方具有议价权。
b.市场形态下的行业门槛: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竞争市场因为日积月累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具有较高的门槛。但市场仍有能承受较大付出代价的行业潜在进入者,但在成本和创新能力上无法对原先的企业造成明显的冲击。比如格力,恒大,小米,网络都想造车(暂且不分析能不能造出车,或者能否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款),但是相比于在科研持续投入的头部领跑车企( 比亚迪 !),落后的已经不只一个身位。 结论:行业门槛较高,但内卷严重。
c.外部影响因素: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竞争市场仍然不能避免外部影响因素,比如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 汽车 代替传统燃料 汽车 的产业内部格局变动;比如季节扰动(假期),下乡政策,促销政策对 汽车 销量的影响;比如“缺芯”对 汽车 产量的冲击; 结论:外部影响明显。
垄断竞争市场形态的总结:相较于产品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分化,供需关系对市场形态的影响因素不再那么尖锐,行业仍然存在着并购转型,在外部影响因素没有完全转向的前提下,行业的底部在趋势中螺旋上升。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转化为新品的竞争力,市场逐渐产生分化,头部企业不断夯实,一部分吊车尾企业逐渐离场。于是垄断竞争市场可能演化成第三种市场形态,即寡头市场。在2020年前的 比亚迪 还在传统燃油 汽车 市场(垄断竞争市场)里沉浮,还在证明自己不是“海夏飞华众“”之流,但是标志着成功转型的 比亚迪 “汉”的横空出世,以及DMI PLUS,EV的重拳出击,此时的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 汽车 市场里毋庸置疑的寡头企业。(外有 特斯拉 ,内有比亚迪带新势力)(比亚迪的IGBT车载芯片,甚至云轨云巴的城市立体交通规划)。
3 寡头市场
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英语中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很少的卖者”。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着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寡头垄断又称为双占垄断或又头垄断。
解析:
a. 市场形态下的定价权:和垄断竞争市场相比,寡头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市场里的卖家数量特别稀少,但是买家数量众多。因为卖家的 资源优势 产生了强大的市场定价权。买家缺少议价能力,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卖家指定的产品价格。 结论:卖方具有绝对市场定价权,除头部买家外,剩余买方缺乏议价权。
b.市场形态下的行业门槛:和垄断竞争市场相比,寡头市场具有非常高的行业门槛。如集运行业,三大联盟占有全球85%以上的运力,和养猪行业相比,即使在高价诱惑下,跨界玩家想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因为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即使花费高价租船,但是缺少自有码头,船舶无法及时靠泊卸货,无止境的等泊时间带来的是巨额的成本开支;如稀土行业,因为条例管控,形成了以 北方稀土 冶炼轻稀土为主, 五矿稀土 等南方稀土联盟冶炼重稀土的格局,稀土不再是土的价格,而是“稀”的体现;如对国药珍惜品种“梅花鹿茸”的保护, 片仔癀 不是根据药方就能模仿生产加工。 结论:行业门槛非常高,无行业内卷行为,不是有钱就能入场参与 游戏 。
2016年前后,全球航运业进入至暗时刻,也是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全球排名前20的企业中,至少有7家消失。
2014年12月赫伯罗特与智利南美轮船合并;
2015年3月汉堡南美收购智利国家航运公司;
2016年2月中远、中海重组整合;
2016年6月法国达飞收购东方海皇;
2017年12月马士基收购汉堡南美;
2018年4月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重组为ONE;
2016年8月韩国韩进海运破产;
以集运为例,做寡头市场的总结:
2016年之前的国际集运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市场格局,因为市占率,因为生存需要残酷的行业内卷厮杀。但是在 2016年,中远海运集运发起召开了国际海运年会,发布 “国际行业合作机制”倡议书,并随后与17家港航企业达成了“博鳌共识”,提出“当前,反垄断已经不是国际航运业的突出问题,反倾销才是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三大联盟最终达成停战共识,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今强大的联盟护城河,班轮公司不再是用运力去拼刺刀,而是把日后工作的重心转向了端到端建设,以及数字化网络的布局中。
4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形态因为抑制了市场的竞争力,被各国法律规定不允许出现,就不展开叙述了。
总结
很多时候,股价趋势性的上涨和下跌都是资金情绪的体现,即使最初级的市场形态也不该一棒子以“周期”的名义去定性,这就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关键看行业里的人是想走出去还是内卷到死。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因为时间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
我们没有权利用固化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用“周期”去信口开河否定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一切。通过对每一种市场形态的具体解析,不难看出,只要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只要这种市场形态不消亡,那它始终就具有往下一步形态演化的可能性。
无论 2013年至2016年远古代的中国远洋时期,2016年中远+中海集运中古代的 中远海控 ,还是2016年至2021年3季度收购东方海外后新生代的 中远海控 ,以及伴随着的这8年来国际集运行业格局的变化,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是天翻地覆的。
时间在变,事物在变,环境在变,我们的观察角度也需要及时的调整。
今天,为所谓的“周期股”发声:
我们,不一样
⑦ 猪价2022年还会上涨吗
应该会涨价,因为2021年猪价跌了。
1. 从生猪的价格来看
年初以来,活猪的价格从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每头猪300-500元的亏损区间。近日来,受需求上升带动,生猪价格有所上涨,但仅小幅上涨了两天,今天市场波动较大。9月15日,生猪价格显示,只有华中、华东、西部地区局部上涨,吉林、辽宁、河北等东北、华北地区再次下跌,市场小幅上涨。
从生猪价格来看,受饲料价格上涨、人为价格上涨、防疫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较2017年前上涨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撑下,5.5-6.5元的生猪价格应该是当前生猪周期的底部,这足以让一些农户离开生猪市场。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薄弱的产能将继续被淘汰。
2. 从猪的循环变化规律来看
一般来说,生猪的一个涨跌周期大约需要4年时间,例如前两轮生猪周期:2010年7月为生猪周期的最低点,4年后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点;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猪价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轮的起落周期。当前的生猪周期从2018年6月开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时间来计算,预计将在2022年6月结束,这还需要8个月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无论从价格的小猪,播种股票的变化,或猪周期的时间节点,我个人认为会有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别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当猪肉价格反弹的概率很高,但这并不是生猪价格上涨周期的开始,真正的上涨拐点应该出现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资料】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生猪生产能力缺口和生猪价格高企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生猪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供应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后,一些公司可能会失去钱在个人几个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猪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个伟大的对猪养殖业和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较乐观。他说:“可以肯定的是,猪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两年之内不会这么快。”
然而,生猪价格的下跌并不意味着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面临“灭绝灾难”,而可能是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机遇。根据蔡联社记者获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在2016年达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罗斯肆虐。在此期间,后院农场和小型农场在俄罗斯猪肉生产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罗斯猪肉总产量从2005年的15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69万吨。
⑧ 2022年到2023年猪价会涨价吗
应该会涨价,因为2021年猪价跌了。
1. 从生猪的价格
年初以来,活猪的价格从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每头猪300-500元的亏损区间。近日来,受需求上升带动,生猪价格有所上涨,但仅小幅上涨了两天,今天市场波动较大。9月15日,生猪价格显示,只有华中、华东、西部地区局部上涨,吉林、辽宁、河北等东北、华北地区再次下跌,市场小幅上涨。
从生猪价格来看,受饲料价格上涨、人为价格上涨、防疫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较2017年前上涨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撑下,5.5-6.5元的生猪价格应该是当前生猪周期的底部,这足以让一些农户离开生猪市场。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薄弱的产能将继续被淘汰。
2. 从猪的循环变化规律来看,
一般来说,生猪的一个涨跌周期大约需要4年时间,例如前两轮生猪周期:2010年7月为生猪周期的最低点,4年后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点;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猪价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轮的起落周期。当前的生猪周期从2018年6月开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时间来计算,预计将在2022年6月结束,这还需要8个月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无论从价格的小猪,播种股票的变化,或猪周期的时间节点,我个人认为会有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别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当猪肉价格反弹的概率很高,但这并不是生猪价格上涨周期的开始,真正的上涨拐点应该出现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资料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生猪生产能力缺口和生猪价格高企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生猪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供应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后,一些公司可能会失去钱在个人几个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猪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个伟大的对猪养殖业和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较乐观。他说:“可以肯定的是,猪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两年之内不会这么快。”
然而,生猪价格的下跌并不意味着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面临“灭绝灾难”,而可能是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机遇。根据蔡联社记者获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在2016年达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罗斯肆虐。在此期间,后院农场和小型农场在俄罗斯猪肉生产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罗斯猪肉总产量从2005年的15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69万吨。
⑨ 物资都在涨 ,为何猪价在跌
目前来看,导致猪价持续大跌的原因无非三个方面。
其一,是猪肉消费的持续疲软,由于天气炎热,猪肉还在消费淡季,人们购买猪肉的欲望不大,特别是节后猪肉消费愈发惨淡,导致市场猪肉走货明显滞销。而随着这几天猪价的断崖大跌,白条批发持续回落,贸易商采购备货积极性大幅下降,屠企不得不拿猪价开刀,压价调控降低风险。
其二,产能的释放,抛售的出现。随着生猪产能的陆续恢复,前期扩增的产能也在陆续释放,猪价下跌本属正常,但是随着五一过后猪价崩盘的出现,导致养殖户压力倍增,为了避免风险,不仅牛猪抛售成风,市场标猪也被迫加入了抛售的队伍,一时之间肥猪充市,养猪户排队卖猪,加剧了猪价的整体回落。
其三,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也是猪价下跌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猪肉价格跌了不少,但是肉类进口数量仍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