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信证券怎么样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宁波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和中信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中信集团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拓展资料: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2018年12月,《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中信集团是1979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和支持下、由荣毅仁先生创办的。成立以来,中信集团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成功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取得了显着的经营业绩。
中信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其中,金融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实业涉及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团总资产35,657亿元,净资产2,35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98亿元,净利润301.6亿元。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
中信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如下:
1、金融类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保险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合资期货经纪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信诚基金有限公司
2、实业类子公司
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
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B. 中信证券旗下的基金公司有几个
中信证券旗下原有中信基金公司和华夏基金公司,在去年底中信基金公司并入了华夏基金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
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数据,中信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行业均排名第一。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中信证券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1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17.39%,排名第一;债券承销的市场份额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市场份额10.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蝉联第一。
C. 中信证券股票接下来的走势中信证券宏观环境分析中信证券股票最新信息
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及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拥有越来越高的活跃度,这也给证券行业带来了不少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角国内最大的券商企业之一——中信证券,到底投资会不会吃亏呢?我这就为大家揭晓答案。
正式分析中信证券之前,我已经帮各位整理好了一份证券行业龙头股名单,马上分享给大家,赶紧点击领取吧:宝藏资料:证券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直接投资、产业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全牌照综合经营,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境内外超7.5万家企业客户与1000余万个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各项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积累了广泛的声誉和品牌优势。
了解了公司的基础概况后,我们来看看这家老牌券商还具备哪些优势。
亮点一: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完整的业务体系
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业务模式,在行业内第一批提出并践行新型买方业务,布局能够直接来投资、债券做市、大宗交易等业务。以收购与持续培育的方式,不断增强期货、基金、商品等业务的领先优势。多项境内监管部门通过了公司业务资格的审核,实现了全品种、全市场、全业务覆盖,投资、融资、交易、支付和托管等金融基础功能日益完善。
亮点二:强大的股东背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
本公司成立的基础是中信集团旗下的证券业务,在中信集团的帮助下,中信证券已由一家中小证券公司发展成一家大型综合化的证券集团。公司形成了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为核心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公司一直以来都能维持市场化的运行,以此来保持健康发展。
当然,公司的优势远不止于此,由于篇幅原因,要是你对更多关于中信证券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感兴趣,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深度研报】中信证券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
证券行业面临很不错的发展机遇。一是国企改革将试点变成了全面推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得以突破,在股权并购、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面需要投行服务。二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目前已经来到了加速落地时期,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以及产业投资等产业都需要综合化的金融支持。中国股票市场基本上对所有国际投资者没有限制,而且还为证券公司跨境投融资服务带来业务机会。
总体而言,中信证券作为券商行业的杰出企业,由于国内对金融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未来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然而文章需要一定的编辑时间,倘若想更直观看到中信证券未来行情,可以戳这个链接,让专门的投顾来帮助你更好的诊股,看下中信证券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信证券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D. 中信集团现在股票市值多少
你好,截止11.4日,中信总市值为2160.24亿
E. 中信证券是借壳上市吗
是的。中信泰富(00267.HK),向母公司中信股份收购资产2269.3亿元人民币(约2865亿港元),中信集团将借此实现在港整体上市。完成交易后,中信泰富将改名为中国中信。
一、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中信集团借壳海外整体上市有助于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而控股的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将进一步整合扩张其在港业务,有望扩大跨国并购、承销保荐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等国际投行业务规模。
二、对于为何不通过IPO实现香港上市,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昨天在香港表示,目前整个中信股份下面已经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再去IPO,投资者会感觉非常困惑,目前方案对中信泰富、中信股份都是双赢的局面。
三、据中信泰富公告,中信泰富向母公司收购资产,其中以现金支付499.2亿元人民币,其余1770.13亿人民币以发行股份支付,每股售价13.48港元,需发行股份约165.79亿股,为保持公众持股量不低于25%水平,中信泰富需要再配发约46.75亿股。
四、中信股份是中信集团在2011年成立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将由中信泰富控股股东变身中信泰富全资公司,而中信股份拥有众多上市平台,其直接和间接控股的A股公司包括中信国安(000839.SZ)、中信海直(00099.SZ)、中信证券、中信银行(601998.SH/06198.HK)、中信重工(601608.SH)等。截至2013年12月31日,集团的总资产为39657.03亿元人民币。
一、 券商概念主要有三类:
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证券、宏源证券等。
二是控股券商的个股,如陕国投、爱建股份等。
三是参股券商的个股,如辽宁成大、通程控股等。 受券商大会影响最大的个股无疑是直接的券商股。因为如果有利好消息传出,对于此类个股的主营业务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中信证券等个股也的确需要新业务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宏源证券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解决其所持有的st祥龙、st龙科等上市公司的股权,因为此项股权解决得好,将远远大于直接发债的影响。道理很简单,发债毕竟是有成本的,而通过处理法人股,不仅解决了资产流动性问题,而且还会获得一笔可观的现金流。 券商重仓股受到的影响则各异。因为券商重仓股的形成动因不同,归根结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动性投资形成。这与基金一样,从二级市场寻觅战机然后伺机介入,属于券商的自营业务。另一类是被动性投资形成。这又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包销而来,新股包销与配股或增发包销;还有一种是合并而来,因为有些券商是各信托投资公司的营业部以及各小券商合并成大券商的,如此一来,这些前身的重仓股也带到了新的券商中,这就是被动无奈的投资
F. 中信集团为什么卖掉中信地产
应该包括两个原因。
1、中信地产业务的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已经做了分割,集团更加重视商业地产在核心城市的存量运营,定位的是城市运营商。
2、这一轮的国企改革中,国资委要求调整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强化资本运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中信集团住宅业务一直做得不好,尤其利润和规模与中信地产品牌脱节,加上中信股份已经实现整体上市,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推进地产业务重组和业务线条的梳理,以保持主营业务突出,在资本市场赢得认可。
3、另外这轮央企改革强调了央企的资本运营能力,既然住宅地产一直难以做大做强,所以比较合适的选择就是“借鸡生蛋”,以资产注入优质地产公司持股孵化资产规模,保值增值。
拓展资料:
实际上,中信在北京的几座标志性大厦,均有特定的运营管理公司。如国际大厦对应的是北京中信国家大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而京城大厦对应的是中信京城大厦有限责任公司。这几座大厦,也是目前中信集团房地产板块内举足轻重的几块重要资产。官网显示,中信旗下房地产业务目前分为: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城开、中信和业、中信资产运营四大板块。
其中,除中信泰富地产业务范畴内包括中高端住宅外,其余三大板块业务均以商用写字楼、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主。可以说,目前住宅业务在中信集团整体占据比重并不大。
这来自于4年前中信地产业务的一次主动收缩。2016年3月14日,中信将旗下中信地产以及中信泰富旗下部分住宅物业,以总价310亿元售与中国海外发展,其中297.24亿,中海以10.95亿股自家股票为代价支付,剩余61.49亿元则以商业物业转让方式支付。
中信中海此次资产置换之后,中信取得了中国海外发展二股东地位,并进一步扩充了商业地产规模,而中海则得到了中信旗下几乎全部住宅资产。目前,中信在中国海外发展持有10%股份,而正牌的中信地产则花落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