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接连宣布降佣金,商家压力释放了,那么骑手呢
骑手的压力也释放了一些,比如将外卖小哥收到的差评从罚款改为扣分,一次扣分都将影响月末排名,而排名又将影响奖励,并且推出改革骑手薪酬制度。这项改革不仅提高了外卖小哥实际收入,也同时让那些不敢打差评的消费者有了解脱,这是一种以奖代罚的经营模式。
然而这一切问题都要由消费者承担,现在在任何城市点一份外卖,最低都要消费15元,佣金问题间接让消费者支出增加。在这个社会上,谁都想赚钱,外卖平台也是在想方设法保证赚钱的同时降低影响他人利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实力的商家顶不过压力,最后倒闭也很正常。
‘贰’ 美团股价大跌,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一则“美团股价大跌”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那么,为何美团的股价会大跌呢?第一,是因为美团最近是因为涉嫌了"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进行了调查,可能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第二,就是支付渠道的垄断,也是一样的,最近也是在被调查,也可能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第三,美团更改了外卖小哥的计费方式,盈利能力预期下降,所以导致了投资者不看好美团的未来,所以导致了股价的下跌。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二选一涉嫌垄断首先,就是美团涉嫌了“二选一”的垄断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团规定商家只能够选择美团或者饿了么其中的一个,如果选了美团就不能够选饿了么,如果选了饿了么就不能够选美团,如果被发现两个都选的话,就会被美团进行罚款,而这样的行为呢,是涉嫌了垄断,现在是正在接受调查,可能会面临高额的罚款。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叁’ 美团股价“十连跌”,跌幅超20%,究竟为何会暴跌
近日,一则“美团股价十连跌,跌幅超20%”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那么为何美团的股价会十连跌,跌幅达到了20%呢?我认为,第一,是因为前段时间,美团是没约谈了,美团是涉嫌了一个二选一的垄断措施。第二,是因为美团还因为支付方式导致了被约谈,也是可能会面临处罚。第三,是近期的美团抽佣调整,导致了市场对美团的盈利能力预期下降。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二选一二选一政策呢,是美团一直以来都在实行的,规则是,如果选择了做美团的外卖,那么你就不能够再去做饿了么的外卖,如果被发现你两家外卖都做呢,那么是要对你这个商家进行处罚的,而因为这件事情,美团现在是被告上了法庭,可能会面临巨额的罚款,这是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肆’ 美团股价再次涨回200港元关口,与哪些因素有关
美团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关处罚,随后美团的股票再次涨回到了200港元的关口,这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美团自身的资金融资比较充足。从美团被处罚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美团的处罚力度大约在4%,按照美团的相关运营资金来看,对美团的罚款高达了50亿人民币,但这50亿人民币对于资金充足的美团来说简直轻而易举,因为美团通过融资之后的所有资产达到了1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00多亿。从700多亿人民币罚款,50多亿人民币对美团造成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伤害,甚至在短短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内就可以把被罚的钱全部赚回来。
从以上几个因素来看,美团的股价涨回到200元的港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伍’ 疫情之后,美团再谈长期主义
3月26日,美团如期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报告。虽然去年遭遇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因素,但美团还是实现了业务平稳增长,全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下 历史 新高。
面对成绩美团表现得非常谦虚,将营收增长的主因归结于受益于疫情后经济迅速回暖的消费复苏。整体而言,这是一份与市场预期相符的财报,外卖和到店等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零售为主的新业务营收占比提高。
美团CEO王兴称,“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我们聚焦 ‘Food+Platform’战略,一如既往保持对新机会的 探索 ,在零售等具有战略价值的领域长期投入,通过持续的 科技 创新,继续为 社会 创造长期价值,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CFO陈少晖也认为,“主体业务具备了长期 健康 增长和优化经营的潜力”。他表示,将“以长期回报为导向,继续推进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升级。”
01
什么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这个名词,近年来在一些企业战略分析文章中时有出现。
据说最早来自于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他在1997年写给股东的第一封信中说:一切都围绕长期价值展开(It's All About Long-Term),我们会继续面向长期做出决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
当时,亚马逊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成立也不过两年时间。可以说,贝佐斯在亚马逊诞生之初便将长期主义的基因注入其中。在付出了长达20年的战略性亏损后,亚马逊终于成长为全球最大电商平台和超级 科技 巨头之一。
正是亚马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长期主义成为了企业追求长期价值、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代名词,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追捧。其中包括美团的创始人王兴,曾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美团信奉长期主义。
虽然名词比较新,但事实上长期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理念。在亚马逊之前,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则而赢得市场的企业并不少见。比如同为零售巨头的沃尔玛,它自1950年诞生以来便坚持“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服务宗旨,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用户服务。在长期主义思路的指导下,沃尔玛安然度过数次经济衰退,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登顶全球最大零售商。今天沃尔玛仍然保持着这个荣誉称号,2020财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为5240亿美元,而亚马逊只有3861亿美元。
其实认识长期主义的价值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矛盾,甚至激烈的冲突,如何取舍。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很多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优先选择短期利益,以改善经营状况或录得漂亮财务数据(营收、利润等)以讨好投资者。
然而事实证明,选择跑得快的企业未必跑得久,而坚持长期利益优先的企业笑到最后的概率更大。毕竟,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林中的百鸟也是有可能被织网的人一网打尽,拱手让出市场。
亚马逊上市之后,很多股东便不停地抱怨贝佐斯,认为其经营策略太过保守发展缓慢,以至于被其他同行落在身后。然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跑在前面的那些同行纷纷因为步子太快而倒下了。在贝佐斯长期主义的指引下,亚马逊显示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亚马逊虽然股价大跌80%,但却凭借着稳健的经营状况和充足的自有现金流顽强地生存下来。
类似的例子在国内也上演过。遥想当年千团大战,大部分企业打起激烈的价格战时,美团却一反常态,按兵不动地坐山观虎斗。当资本疲劳、它们弹尽粮绝时,美团才发起突袭。最终凭借着相对充足的资源,不但收复了之前因为价格战而被抢走的失地,还一举赢得了天王山之战。如果当时美团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肯定也将陷入混战陷阱之中被耗尽资源,那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故事和现在的万亿市值。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主义本身并不是战略,而是一种企业文化和战略指导思路,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坚持长期利益优先的决策原则。
02
美团一直秉持长期主义
在国内流行风口说,雷军那句“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的名言,曾经也被人们奉为圭臬。马太效应、大者通吃,这在互联网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于是,融资烧钱扩张成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捷径,很少有企业去思考战略目标和长期价值,更没有时间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O2O、无人零售、共享单车、电子烟等无一都是如此,全行业都栽进了追逐短期利益的陷阱之中,甚至导致整个行业团灭。
在浮躁的国内互联网行业中,美团是为数不多的秉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我们今天看到美团的财报喜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成立十年走过的路子和当年亚马逊极其相似。
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2010年第一次和王兴见面,按说见投资者应该多聊运营能力,但王兴却更多在讨论产业的远景与未来。沈南鹏对他着眼产业远景与未来、拥有长期愿景留下了深刻印象,推动红杉资本成为美团A轮的唯一投资人。
当年的千团大战中,后来只有美团突围而出成长为巨头。原因不复杂,秉持长期主义的王兴看得更为长远:他在赢得团购大战之后,便认识到团购只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运营模式。它的市场潜力较小,不足以承载更宏大的未来想象。于是,美团快速推出猫眼电影、美团酒旅、美团外卖、快驴、小象生鲜等新业务,最终通过高频刚需的外卖业务打开了通往巨头的大门。
2018年9月20日美团在香港上市,沈南鹏曾经发表文章,代表红杉资本表示感谢王兴选择了自己。如今看来,红杉资本和美团彼此成就了对方,而长期主义是他们二者合作的基础。
不过成功上市的美团,随后便经历了三个月股价跌幅近一半的黑暗时刻。
而王兴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在上市时的内部信中表示:“上市后需要更多耐心。我们经常说,要长期有耐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上市并不意味着耐心的结束,而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资本市场会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关心短期的股价涨跌,而要时时刻刻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长期来看,我们所创造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我们的股价上。”
几乎在上市的同时,美团正式对外宣布启动Food+Platform战略。这个战略计划的名字非常直白,用两个关键词简单相加,除了英文之外没有任何花哨之处。但它的内涵非常丰富,融合了中短期和长期战略目标: 美食 着眼于当下、侧重生存,负责赚钱养家;而平台则放眼于未来,贯穿全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在这个明确的Food+Platform战略指导下,美团步入了稳健发展的快车道:主营业务外卖稳步增长;到家、酒旅等其他业务利用外卖流量优势快速扩张;而零售等新业务则积极布局未来。
2019年8月23日,还叫美团点评的美团发布了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二季度财报,宣布首次实现整体盈利。财报期内,美团总收入达227亿元,同比增长50.6%,高于市场预期的219.08亿元;经调整的EBITDA达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5亿元。
而在此前不久的7月29日,王兴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公布了美团外卖的最新成绩:突破一天3000万订单。这距离突破2000万单的上个里程碑才一年零三个月,但花了美团九年多的时间,堪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艰苦长征。
2020年美团外卖订单突破了101亿,日均订单高达2767万。正是通过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美团得以摊薄、消化巨大的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一步步走向了赢利。美团创造的价值也体现在其股价上:美团股价一度超过460港元,当前为302港元,为上市之初的4.37倍,市值达到1.78万亿港元。
支撑起这庞大市值的是美团在外卖市场构建起一条广阔的护城河:680万家平台活跃商家、5.1亿的年度交易用户,以及超过470万获得平台收入的骑手团队。如此之宽深的护城河,令竞争对手在中短期内难以逾越。
这组简单的数字后面则是美团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它们则是源于过去十年以来的长期建设结果。还记得之前有人纠结美团的上百亿亏损吗?美团通过十年时间,花费数以百亿元的巨额投入,打造出一个集交易、供应链、内容、技术和服务为一体的商业生态系统。今天这套生态系统的价值上万亿元,就体现在美团的股价上。
十年来,美团的战略不断随着市场态势和自身现状而调整变化,业务也在不断扩张,但其长期主义的特点却始终没变。
03
为什么再谈长期主义?
企业不能没有战略,但也没有必要天天将战略挂在嘴边,按照规划执行才是日常。长期主义作为战略指导原则,同样也是如此。美团在2020财报发布时,再次提及和强调长期主义,背后显然有着特殊的含义。
早在2018年初,外界曾经对美团的业务边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当时美团已经将业务延伸到票务、餐饮,到店、出行、酒旅等不同领域,而它刚刚在外卖市场突破4成份额,行业第一之争尚未水落石出。
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业务方向,实际都是围绕着用户在本地生活方面的需求而展开。明眼人稍加思考都能看出来,美团实际早就已将自己定位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在生活服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对边界的外探,始终紧扣自己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逻辑。
三年之后的今天,美团在外卖市场已经基本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平台活跃商家数和年度交易用户数分别增长至680万和5.1亿,在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就超470万人,创下 历史 新高。
据央视 财经 年初报道,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 171.2 亿单,同比增长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 8352 亿元,同比增长 14.8%。而美团财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外卖业务全年订单为101亿笔、交易额达4889亿元。
在美团财报中,还重点提及了另一项业务:零售。去年包括零售在内的新业务,全年收入273亿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同比增长33.6%,远高于17.7%的整体营收增速,表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其中,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等零售业务是增长的主力。
美团虽然去年整体实现赢利,但2020年四季度的净利润相较上季度却由盈转亏,净亏损达22.4亿元。究其原因,在业务变现率小幅下滑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新业务的基础投入和市场营销费用增加所致。美团表示将聚焦城乡消费市场,继续坚定投入零售等新业务。
这些迹象表明,美团来到了战略转折点的关键时期:它在外卖市场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正在转入新的阶段,那就是拓展本地零售和服务市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商业基础设施。
本地零售服务是一个体量远超外卖、酒旅等美团现有业务的庞大市场,其理论上限是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因为它是囊括各个类目和行业在内的综合大市场,业务模式和配套建设都远比电商、生鲜、家居等垂直领域复杂。
对于本地零售服务市场,美团早就心有所属。从外卖平台到本地零售服务巨头,是美团既定的战略升级,同时也是巨大的战略转折点。
然而,美团现有的外卖配套体系并不足以支撑全新的大市场、宏伟的大战略,需要在物流、供应链、仓储、技术等基础能力投入巨资重新建设。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巨头的激烈竞争,注定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唯有坚持长期主义的打法才可能取得胜利。
借着发布财报的关键时间点,美团再谈长期主义,表面看是在向投资者解释四季度的战略亏损。但除此之外,美团更意在以长期主义的态度向市场表明雄心和决心,有信心推进和完成这项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
因此,美团CFO陈少晖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 探索 新机会,在零售领域坚定投入,以长期回报为导向,继续推进中国消费市场的数字化升级,最终让零售行业生态从中获益,为 社会 创造价值。”
社长认为,美团的未来战略规划应该已经确定,并将在合适的时间正式对外公布。本地零售服务的大战即将全面打响,美团将有何表现不妨拭目以待。
‘陆’ 蒸发2240亿!美团连续两天暴跌,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团最近有点烦,不仅仅股价大跌,较长时间被以来一些舆论声讨,抽佣太高,对骑手太苛刻。
‘柒’ 美团16日午后突然跳水暴跌10%,市值蒸发1000亿港元,发生了什么
因为腾讯公司向外界出售了持有美团的所有股份,因此才会造成美团的市值暴跌。
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市是非常正常的,公司上市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一方面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公司的投资力度。可以通过卖股票的方式,向公众吸纳投资资金。为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但是股票价格也并不是会一成不变的,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美团作为国内外卖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起来都与饿了么展开争夺。而在美团所有投资商当中,腾讯公司占据了大部分的投资总额。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将美团看成腾讯扶持的子公司而已。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团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场的价格却突然暴跌百分之十。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了一千亿港元。
‘捌’ 股价下跌7.05%,市值蒸发1300亿!美团,也危险了...
作者:崭崩刀, 财经 专栏作家。
重要的是,骑手还是美团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相较上半年骑手数量同比增长了16.4%,美团实际是在控制骑手成本。前不久,还曾因算法困住骑手形成了谴责美团的舆论。
因此,选自家骑手作为代言人,对内可以凝聚员工之心,对外则彰显 社会 形象,简直惠而不费。
当然,美团对此可能不太在意,自信跟阿里掰腕子后已经可以放飞自我了。其实,饿了么的用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增加。因此,从被卡位来说,美团实在难以说是自己“赢了”。
除了外卖业务,美团在到店及 旅游 领域还有携程、同程;社区团购领域有拼多多、京东;网约车领域有滴滴,金融领域有蚂蚁、腾讯,等等,可谓举世皆敌。
纵是霸王再世也难敌群殴,那么,美团还能放飞多久呢?
1
二虎相争,输赢早在局外
今年,美团阿里之争可能是互联网年度大戏。
当时,王兴直接开怼,美团与阿里展开肉搏。双方斗争的焦点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其中阿里借助支付宝切口导入流量,将业务扩大到非餐饮配送,跟美团的近场玩法构成近战。
相比浓厚的火药味来说,结果可能显得非常平淡。
根据Quest 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双方流量规模占比最终美团领先,但差距不大。某种意义上讲,阿里接入支付宝后,确实对饿了么的流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果说流量规模还是有利于美团的因素,那么局外情况可能就是明显不利于美团了。
首先,因为算法压榨骑手,美团陷入了舆论指责漩涡里。
根据财报可知,第三季度外卖骑手成本同比增加了40亿,订单量同比增加了7.4亿单,相应的骑手平均成本仅为5.4元。
对美团来说,要改善自家骑手待遇,不管是提高薪资还是扩大规模,最终都会增加自身运营成本。
其次,高佣金问题不仅引发商家不满,也限制了美团的市场占有率。
从财报可以看出,美团第三季度餐饮外卖佣金收入为182.51亿元,同比增长29.9%,同期订单量同比增加为30.1%,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美团的商家数量并没有明显增长,也意味着美团没有抢过多少属于饿了么的市占率。
最后,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类似“二选一”将不再被允许。
这意味着外卖商家“二选一”的潜规则将被打破,而美团在外卖商户上的垄断优势将被削弱,反过来帮助饿了么获得反超可能。
总的来看,相比于微弱的局内因素,美团阿里之争的输赢似乎更大程度上要被局外情况决定了。
2
社区团购,填不起的巨坑
美团几乎要在每一个领域都掀开激烈的斗争。今年以来,疫情和市场需求相互叠加,造成社区团购出现了“井喷”现象,美团当然也要来分一杯羹。
据悉,在11月30日美团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表示美团优选是优先战略,是不需怀疑的,“绝对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从开疆拓土的角度来看,美团的雄心是毫无疑问的广大,但是社区团购的逻辑和运作是不同的。
究其本质,其实属于熟人社交销售,通过招募社区团长,让团长负责推广销售和社群管理,然后团长从中获取佣金。最终,用户通过团长分享的链接拼团,实现今日下单而次日到。
社区团购的特征就是拼团价格实惠和熟人营销交易。就社交属性来说,美团因为有腾讯支持,这点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但要保持市场优势,笼络住团长,美团就必须再烧钱。毕竟,失去价格优势,美团竞争者又多,团长完全可能转投别家。因此,美团不得不持续烧钱去保持价格优势。
美团要新增投钱的坑位,而问题在于这可能是个填不起的巨坑。社区团购市场可能不如想象得大,但竞争更为激烈。
根据开源证券研报,主要分布于四线城市,占比高达46%;但这一群体能有多少稳定消费需求,根本上是取决于美团给出的“价格”的。
与此同时,拼多多、特价版淘宝和京东等等,也纷纷在致力于拓展下沉市场,因此整体局面僧多粥少,竞争惨烈。
更为利害攸关的是,美团参与社区团购竞赛就意味着要转向重资产运营模式。社区团购是围绕供应链展开的战争,转向前置仓重资产运营,才能在品类、价格和时效上赢得消费者,但这恰恰又要美团烧钱钱。
社区团购是比此前所有烧钱大战更复杂的一次,相比于阿里腾讯京东等前期投入已经做好铺垫,比如腾讯入股永辉,当前美团可能无法做到即刻填上这个大坑。
3
故事再好,也要饭能吃饱
美团在拼命,对手也一直在行动。在王兴表态当日,刘强东于京东高管早会上,声称自己将亲自挂帅带领京东打好社区团购业务。比较致命的是,京东准备好了烧钱,第三季度净收入高达1700多亿。
此外,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也是拼多多多多买菜、滴滴橙心优选等难以企及的优势。对于社区团购这一持久战而言,谁坚持不住烧钱、谁薄弱点更多,谁就可能先败。
就美团而言,能否在持久战中扛下来,当前自身优势也并不非常突出。
首先,美团净收入在放缓。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剔除包括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无形资产摊销等未分配项目溢利后,美团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 旅游 、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部分溢利同比增长仅为4.52%。
就在发布财报当天,美团股价下跌7.05%,市值瞬间蒸发近1300亿港元。
此外,财报还显示,美团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等在内的新业务经营亏损为20亿元。
与此同时,美团小贷业务也陷入了增长停滞。今年前三季度,美团利息收入分别为2.12亿元、2.02亿元、2.19亿元,难以撑得起原本寄托的厚望。甚而言之,从当前形势来看,美团小贷业务所处的内外环境都极其不利。
外部由蚂蚁上市引发的金融监管风暴已经加身,美团也必然要受到掣肘。这点无需再强调,相应的,美团自身内部的资质问题可能更为严峻。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信息,河南焦作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重庆三快小贷款公司(即美团小贷)并没有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属于“违法从事发放贷款业务”。
如果资质隐患得不到解决,那么美团金融危矣。
外敌重重,内患不绝,美团还能放飞自己吗?退一步讲,资质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美团面向商家的生意贷和服务消费者的月付,也要再次应对与功能甚至客户群高重叠的支付宝等相竞争的问题。或许,这是因为美团走的是“以战养战”的战略。
但是,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毕竟被攻击的点也在增加。因此,决定美团究竟能放飞多久,根子还在自身。
‘玖’ 美团两天市值蒸发4052亿 网友:一点都不无辜!细数美团“五宗罪”
七月二十六日当天,美团的股价跌了13%,就当人们感慨不已的时候,二十七日美团股价持续暴跌,当天下跌17%。就在这两天的时间之内,美团可以说市值蒸发4052亿元人民币,美团的这次股价下跌震惊了整个市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团这个互联网巨头企业股票大幅度下跌,市值大量缩水呢?
这是政府对于垄断行为的重拳出击,垄断对于 社会 有着极大的危害。 反观美团,作为具有市场支配的企业,并没有做好表率作用。 甚至说是利用自己在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强迫消费者和商户进行“二选一”,可以说遭受到相关部门的制裁,美团是咎由自取。
国家监管部门的出手是为了整个外卖平台的稳定安全,也是针对外卖平台发出了新的规定。 美团遭受到打击可以说是作茧自缚,并不无辜。为什么这样说?
有一部分美团外卖的骑手可以说是在用自己的性命进行外卖接单、送单。甚至我们时常能看到因为担心外卖送达不及时,骑手小哥和商家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因为送单不及时骑手与消费者发生了矛盾 。可以说外卖骑手有的时候是属于两头受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幕后黑手”就是外卖平台的算法以及系统。如果骑手送餐不及时没有按时按点的送达,遭受到了投诉、差评或者超时送达。整个一天的辛苦都会付之东流。
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 美团依然不断对骑手施加压力,一旦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发生了什么冲突,就会将骑手推在最前面承担后果。
从2016年一直到2019年,美团外卖员的送餐3公里内时间可以说是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2016年的时候美团平台的外卖骑手送餐拥有长达1小时的配送时间,然后在2017年的时候,美团平台的外卖骑手送餐时间缩短至了45分钟。
在2018年的时候,外卖骑手送餐的时间再次缩短,变为了38分钟,而在2019年的时候美团在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宣传口号,那就是“ 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直接将美团平台上面的外卖骑手送餐时间规定为28分钟。这短暂的28分钟还包含了商家出餐的时间在里面,而午餐晚餐时间去店里堂食的顾客也不是少数。 有时候外卖骑手取到餐之后,留给他们的配送时间还不足10分钟。
“撞车爬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不能超时”。 全国数以百万计的美团骑手,在美团看来,他们并不是员工,不为骑手依法缴纳五险一金,每天提供3元保险费用,美团还得抽走2元。 没有社保,仅有一份自费的商业保险,报销上限只有5万块钱。一旦遭遇大的交通事故,根本不足以覆盖医疗费用。2019年上半年,仅上海地区外卖交通事故就高达220起,2名骑手身亡,近300人受伤。可以说,外卖骑手是在用生命换钱。
骑手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平台却在大发横财。 2020年,美团外卖营业收入约663亿元,盈利28亿元。
美团的主要“供应商”就是平台商户,但美团对商户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有些苛待。 近些年来,美团屡屡被爆对餐饮商家实行各种的压榨。在商家端,首先,商家必须在美团饿了么之间二选一,若商家同时上线2个平台。美团对餐饮商家直接下架。
其次,在商家端设置较高的佣金比例,使得业内不少的商家餐饮叫苦连连,商家几乎是没有利润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商家餐饮纷纷关闭美团外卖的原因。最后,商家为提升外卖订单量,不得不花费一系列的推广费用,刷单费用等。最后,也未能给商家带来实际利润的提升。因此,国内目前许多餐饮商家对美团外卖的好评度整体一般。
去年年末一篇自媒体文章《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将美团大数据杀熟会员送上了风口浪尖,文章讲述作者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发现常点的一家店铺,其配送费由平时的2元变为了6元。作者还为此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一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的手机,其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基本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本以为开通外卖会员一个月会省10元,其实猫腻都在配送费上。 虽然美团对此回应称“是因为定位缓存造成的数据偏差,与会员身份无关”。根据网络上面众多网友的反应来看,美团的这一番说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8月26日,全球赣商网以《工作39天仅拿74元工资美团外卖上饶一站点遭投诉》为题,报道了上饶美团外卖小哥小郑的遭遇,引发广大网友关注,纷纷吐槽、谴责美团外卖,并表示“这是美团一贯做法”“希望有关部门严惩”。检索发现,美团外卖针对小郑的做法,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 类似的情况,在北京市、浙江省嘉兴市、黑龙江省大庆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地,均有新闻曝出。如家住咸阳市秦都区沈兴南路的小王,利用假期时间,6天送了80单外卖,但等到结算时,他傻了眼,扣除各项费用后,只领到了48.39元。无独有偶,青岛外卖小哥崔先生在美团外卖跑了181单,到手工资竟然是0元,客服给出的理由竟是扣光了!
美团的使命本来是“帮大家吃得更好,也活得更好”,而 如今作为一个吃饭的软件,吃相却太难看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的做大做强本是一件好事,强大起来之后需要考虑的是为行业做出怎样的贡献,而不是急于垄断行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更不能通过互联网对商家和消费者进行利益收割,忽视消费者的权益其实就是在涸泽而渔,更不能把消费者当成“韭菜”,民生无小事。目光一定要往长远去看。
‘拾’ 多方回应出售美团股权传闻,美团股价暴跌与哪些因素有关
首先,减持或全部抛售股份会对公司股份价值造成影响。其次,外界舆论影响股票走势,尤其是大型公司出售持股股份。
一直以来,美团公司和腾讯公司存在着合作关系,或者购买美团公司的股份。可是媒体却曝光了腾讯公司的选择,主要内容是腾讯公司或将出售大部分美团公司的股份。此消息一出,美团公司的股份有所下降,甚至部分阶段的股票下降幅度为1/10。除此之外,腾讯公司的回应令人有些迷糊,不予置评让人猜不透腾讯公司的决定。
总结
美团公司发展至今,已经历过多重挑战,尤其是股票下跌和公司经营。现如今,美团公司在多个领域有所突破,尤其是外卖和美团优选。虽然外界传闻会对公司股份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更加相信美团公司能够克服外界传闻对公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