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豁免要约收购是利好还是利空
“要约收购义务”是指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Ⅱ 豁免要约收购未被证监会批准对股价的影响
没有影响,一般只看作中性消息,所谓的豁免要约收购是由于某一个公司的主要股东对该公司的股票的增加持有行为导致触发相关的要约收购条款,由于这股东的增持行为只是属于一般增持,并不是想完全收购该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证券监管部门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故此这消息一般是中性消息。
Ⅲ “豁免其受让股份而产生的要约收购义务”是什么意思请讲通俗一点。
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要约收购”,按照证券法要约收购是指:公司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然后公司退市。
豁免要约就是让证监会特批不需要要约全盘收购公司的流通股,为大股东增持创造出法律条件。
通过资料显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在收购第三大股东常州市新发展实业公司的8689万股之前,他的持股比例是44.9%,满足30%的条件,就应该收购所有股东的股份,这样显然不符合大股东增持的意图,所以需要申请豁免。
对于定向增发价,一般来说是低于当时的股票价格的,当市场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个低价格水平,定向增发实施的可能性较小。当然定向增发价也说明了被增发方对增发价格的认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你可以看看600720的定向增发历程,大概可以看到一些端倪,600720在2006年宣布向海螺水泥等公司定向增发,股价3.9左右,增发价为3.21左右,该计划尚未实施,就遇到2007年的大牛市,股价一下子上了10元,该计划自然流产;到了2008年股市跌回4000点附近,该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修订为中国建材,增发价变为9.86,由于市场一泻千里,该计划进一步夭折,到汶川地震前后,定向增发价格调整为5.61。受地震影响,水泥股短期价格几乎全部翻番,但是,对敲出货的结果使它回到4元,后来由于业绩大增,2009年600720自4元起很快回到12元上方,之前的5.61再次作废,新入主的中国中材以9.11修成正果!
多数情况下增发价是增发方和被增发方博弈的一个相对平衡点,所以也不必太在意这个价格,在比较快速的市场里面,实施起来还真不好说呢!不过这次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本轮的下跌更多的是股指期货监管漏洞引起的人为操纵,说不定市场会在下半年起来,那样的话,实施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Ⅳ 豁免要约收购什么意思,那持有的股票是卖还是不卖!
豁免要约收购是免除收购人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持有的股票是卖还是不卖需要综合考虑。
Ⅳ 豁免要约收购对该股票有何影响
涉及到大股东增持股票都会向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例如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份或者将控股股权的转让等,都需要履行这套程序,具体要看是什么原因,豁免要约收购并不能影响到股票的行情。
Ⅵ 免于提交豁免要约收购对股价影响吗
你好,这句话意思可以收购部分股票,但可以不用收购所有股票,关键是收购价,如果比市场价高,当然对股价有正面积极影响
Ⅶ 免于发出要约收购是利好吗
法律分析:豁免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在实施可触发法定要约收购的增持行为时,依法免除发出收购要约义务。在中国,受理和批准豁免收购要约请求的机构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投资者而言,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是属于利好消失。市场上常有大股东提出有条件增持公司股票超逾百分之三十或百分之五十两临界面,其中之一的条件为获得证监批准豁免要约全面收购公司的已发行股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条 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Ⅷ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一、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这是针对企业的一些限制,对企业本身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信息不对称程度,损害股民尤其是散户的利益。
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若属于欺诈行为,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属于利空消息。
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其中,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暂停上市公司,若在规定时限内全面纠正了违法行为、及时撤换了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了妥善安排的,其股票可以恢复上市交易。但对于欺诈发行暂停上市公司,除非发现其行为不构成欺诈发行,否则其股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终止上市交易。
三、上交所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问答
1、公司暂缓与豁免内部管理制度需要何时制定并披露?
答:根据《业务指引》要求,上市公司需建立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项。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制定时间上,《业务指引》不作统一要求,由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以保障公司暂缓、豁免业务的正常办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本所网站披露。
2、哪些信息可以暂缓披露?
答: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7条等规定,办理暂缓披露的信息需符合两项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属于临时性商业秘密等情形;二是及时披露可能损害公司利益或者误导投资者。例如,公司参与公开招标、竞拍类的信息,能否中标、竞拍成功存在不确定性,且如果在开标、竞拍前披露,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3、哪些信息可以豁免披露?
答: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8条等规定,办理豁免披露的信息需符合两项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情形;二是按本所《股票上市规则》披露可能导致其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者危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例如,军工类上市公司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信息,按照《股票上市规则》披露可能导致其违反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
4、公司应当如何办理暂缓与豁免业务?
答: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业务指引》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业务,由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登记,并经公司董事长签字确认后,妥善归档保管。
董事会秘书登记的事项一般包括:(1)暂缓或豁免披露的事项内容;(2)暂缓或豁免披露的原因和依据;(3)暂缓披露的期限;(4)暂缓或豁免事项的知情人名单;(5)相关内幕人士的书面保密承诺;(6)暂缓或豁免事项的内部审批流程等。
Ⅸ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一、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对股价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这是针对企业的一些限制,对企业本身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信息不对称程度,损害股民尤其是散户的利益。
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若属于欺诈行为,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属于利空消息。
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其中,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暂停上市公司,若在规定时限内全面纠正了违法行为、及时撤换了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了妥善安排的,其股票可以恢复上市交易。但对于欺诈发行暂停上市公司,除非发现其行为不构成欺诈发行,否则其股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终止上市交易。
三、上交所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问答
1、公司暂缓与豁免内部管理制度需要何时制定并披露?
答:根据《业务指引》要求,上市公司需建立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项。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制定时间上,《业务指引》不作统一要求,由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以保障公司暂缓、豁免业务的正常办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本所网站披露。
2、哪些信息可以暂缓披露?
答: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7条等规定,办理暂缓披露的信息需符合两项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属于临时性商业秘密等情形;二是及时披露可能损害公司利益或者误导投资者。例如,公司参与公开招标、竞拍类的信息,能否中标、竞拍成功存在不确定性,且如果在开标、竞拍前披露,将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3、哪些信息可以豁免披露?
答: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8条等规定,办理豁免披露的信息需符合两项条件:一是相关信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情形;二是按本所《股票上市规则》披露可能导致其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者危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利益。例如,军工类上市公司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信息,按照《股票上市规则》披露可能导致其违反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
4、公司应当如何办理暂缓与豁免业务?
答: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业务指引》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业务,由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登记,并经公司董事长签字确认后,妥善归档保管。
董事会秘书登记的事项一般包括:(1)暂缓或豁免披露的事项内容;(2)暂缓或豁免披露的原因和依据;(3)暂缓披露的期限;(4)暂缓或豁免事项的知情人名单;(5)相关内幕人士的书面保密承诺;(6)暂缓或豁免事项的内部审批流程等。
Ⅹ 股市中的豁免要约收购是什么意思
根据证券法,有规定任何人士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如由低于百份之三十五增持到超过百份之三十五,或由低于百份之五十增持到过百份之五十,就有需要向其他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要约。收购的条件为该股在过去五十二周的最高收市价。
但该股东可以向证监申请豁免。所以市场上常有大股东提出有条件增持公司股票超逾百份之三十五或百份之五十两临界面,其中之一的条件为获得证监批淮豁免要约全面收购公司的已发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