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价再度跌超5%、总市值跌破2000亿港元,海底捞到底怎么了
在火锅领域一直是处于行业巅峰的海底捞,最近却是股价接连下跌。
一跌再跌的股价可以反映出海底捞目前的困境。海底捞的门店扩张很快,但是门店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增加销售额,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海底捞最招牌的“服务”已经不能再为公司提供更大的商机,海底捞品牌的问题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暴露了出来,海底捞的盈利模式太过于单一,不够新鲜,而且主打的服务模式不再成为竞争力,才是海底捞目前的困境,使得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跌。再因为疫情的影响,餐饮行业整体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市场情况惨淡,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Ⅱ 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海底捞的股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伴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逐渐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00元,同比增长12.6%,相比于同等收入的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饮料业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为了弥补周转率下降带来的盈亏,企业只能选择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即增加人均消费。无论菜品的价格是涨价还是降价而不降价,顾客的体验感都会下降。虽然短期内收入确实很高,但这无异于在干旱中捕鱼,这将对品牌产生非常坏的影响。总的来说,从海底捞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即使以前有成绩,如果不遵守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火锅行业中,海底捞是否有机会重现当年的巅峰还不得而知。
Ⅲ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它当初能突破餐饮圈成为大头
疫情下,餐饮业已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在麦当劳、必胜客、吉野家等餐饮巨头纷纷关闭门店、裁员的同时,火锅龙头海底捞也将经营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作为火锅行业,海底捞上市后创造了餐饮业的神话。股价却一次次下跌。该指数暴跌近10%。海底捞股价在56个交易日内已累计下跌近一半,跌幅达47.47%。
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飙升,一些被高估的餐饮业龙头企业相继被市场抛售。虽然疫情对餐饮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新开的门店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随着中国低水平城市的渗透之后的市场整合。集团实施深化经销商渠道、推出新产品等战略,在疫情的影响下,促进了家庭经济的发展。公司继续拓展便民快餐经销商渠道,注重便利店、火车站、旅游景点等特色渠道的开发。自热火锅等方便快捷食品保持较快增长。
Ⅳ 海底捞半年跌幅57%,董事长早已套现移民,网友:以后不去了
7月20日以来,河南遭受了严重的暴雨灾害,郑州等城市发生了严重的内涝,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家企业跟明星纷纷在第一时间内宣布向河南受灾地区进行大量的物资捐赠,大手笔的捐款。负债重组自身都难保的贵人鸟向河南捐赠了3000万,已经破产清算的汇源果汁也捐了100万驰援河南。股价暴跌的海底捞也于7月20日起,积极参与救援工作,把50多家门店都改为临时救助站,并且捐600万元的救援物资,海底捞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驰援河南。海底捞的这一举动,又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
曾经56天蒸发2000亿的海底捞现在似乎开始缓过来了。最近,海底捞公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与去年惨淡的业绩相比,今年终于扳回了一成。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4%,企业扭亏为盈,净利润将超过8000万至1亿,比同期盈利超10亿。
但是,海底捞的业绩虽然转危为安,但管理层仍认为它没有达到预期所想的效果。业绩公布后,股价依旧在大幅度下跌,股价再创新低。
7月26日海底捞股票开盘后,直接下跌了11.4%,在27日下跌了近20%。截止目前,海底捞的股价在5个月之内下跌了近57%,市值已不到1900亿港元,而且下跌的迹象并没有停止,市值比业绩更让人大跌眼镜,而这也使得远在新加坡的亿万富豪张勇损失惨重。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来自四川,凭借着海底捞以190亿美元的身家再次成为新加坡首富,但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海底捞的市值就蒸发了2000亿,海底捞在张勇的带领下,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和他的女友以及另外两名合伙人共投资了8000元开了一家火锅店,火锅店大多都相同,以口味取胜很难,但张勇却想到了一个可以让海底捞快速发展起来的方法,创造了一个不易于复制的管理系统,以独有的服务体系让海底捞成功在餐饮业站稳了脚跟,而创始人张勇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张勇的领导下,近20年来,海底捞已在全国有了700多家分店,并在新加坡也开设了数十家分公司,成为了餐饮业的龙头企业,在顶峰时期市值曾高达4547亿港元。 凭借着无微不至的服务态度和不便于复制的管理系统这两大制胜法宝使海底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事物的发展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底捞。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关门停业,使得海底捞损失达10亿多元,这是海底捞自其开业以来最大的损失。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使得海底捞陷入困境的原因,最致命的是其创始人张勇放弃中国国籍改为了新加坡公民,并且将资产转移,全家人都移民海外,还不断的减持他手中海底捞的股份进行套现。
此外,不少网友曝出海底捞在包间内安装摄像头,这种行为让网友为此感到很反感。海底捞在回应此事时称:是为了保证就餐者用餐时的安全,全国所有门店都会根据门店的特点来安装监控设备,包括包间。然而,根据《北京市餐饮企业治安保卫条例》,海底捞的这一行为涉嫌违反相关规定。
张勇发现业绩不断下滑,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他为了保留家族资产,将现持有的海底捞股份全部分批出售,套现了15.6亿港元逃离了海底捞,跑到了新加坡。这一行为被曝光后,海底捞的市值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暴跌了2000亿元,但是无论股价如何下跌,这一切也与张勇家族毫无关系了。
更讽刺的是,现在的海底捞是通过贷款的方式在运营,张勇向银行贷了大笔款项,如果海底捞一旦出现问题的话,许多负面影响都得由银行来承担。张勇所套现的不少财产也都已经放进了家族信托基金,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致富方式,即使海底捞最终破产,张勇和他妻子的钱也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对张勇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反而是那些购买海底捞股票的人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银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一旦破产清算,收回所有的贷款自然是不可能的。
海底捞的这一做法影响了消费者对它的信任,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消费者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再也不会去这家火锅店了。
Ⅳ 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为何会突然跌得如此严重
海底捞最近的股价出现了狂跌的情况,在最近的56天跌破了2000亿,这是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我们都知道海底捞的是餐饮行业也比较高的,而本次的跌幅2000亿元是非常夸张的,这也说明了海底捞的业绩不良等情况。对于2021年疫情过后的时间,海底捞出现如此下降需要值得我们的重视。海底捞本次下降如此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海底捞业绩下滑海底捞业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下滑,这是他的市值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海底捞的业绩下滑是各方面原因导致的,因为他的服务售价等出现了同质化的竞争,并且火锅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有很多的相似企业都提供了类似的服务。
这也导致了海底捞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样它的股价也跟随下跌,而一旦出售了,抛售的现象则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Ⅵ 海底捞净利跌90%股价却翻倍 疫情下仍坚称再开店千家
包间摄像头风波未平,海底捞(港股06862)(06862.HK)业绩爆降话题热度又起。
3月1日晚,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发布公告,预期2020年度净利润相较2019年下降约90%。这一业绩引起市场哗然,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面对业绩断崖式下跌,海底捞给出的解释是,因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消费场所实施的限制对本集团营运造成重大影响,此外受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出现汇兑损失2.35亿元。
虽然疫情对海底捞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似乎并未影响其开店节奏,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173家,全球门店总数从年初的768家增至6月末的935家。海底捞管理层表示未来2-3年将增加上千家门店。
除了年报预警,近日,海底捞多家门店被曝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也引发网友热议。
那么,海底捞到底能不能在包间安装摄像头呢?业内人士认为,就餐厅来说,需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给予消费者是否选择包间就餐的权利。如果是在“知情—同意”模式下,主动权仍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涨价后净利仍暴跌
3月1日,海底捞发布了最新盈利警告,预计2020年净利为23.47亿元,同比下降约90%。至于业绩下降原因,海底捞表示,主要是疫情及各地对消费场所实施限制造成的。
作为重点依托线下门店场景的消费企业,海底捞从疫情爆发之初就受到“重大影响”,一度关闭全国数百家门店长达45天,业绩受损严重。为了扭转颓势,海底捞不仅推进门店智能化来提高运营效率,还开拓外卖等多个在线销售渠道。
但目前来看,曾大火到天天都要排队的海底捞如今已火热不再。在餐饮界最重要的一项数据——翻台率(餐桌重复使用率)中,海底捞已经从2018年最高的5.4次/天,下降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3.3次/天。
不过,据2020上半年财报,海底捞客单价的确有提升,人均消费由2019年上半年的104.4元涨至112.8元,同比上涨超8%。
虽然疫情对海底捞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似乎并未影响其开店节奏,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173家,全球门店总数从年初的768家增至6月末的935家,其中868家门店分布在中国164个城市。海底捞管理层表示未来2-3年将增加上千家门店。
深陷舆论漩涡
除了业绩大幅下降之外,近期海底捞还因为在包厢中装摄像头而被网友热议。部分消费者认为此举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
对此,海底捞则解释称,这是为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同时,海底捞注重保护顾客隐私,公司对监控管理设有相关制度、流程,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管控,保障消费者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的,不止海底捞一家。此前,有媒体做过实地调查,在30家火锅店中,有19家在包间装有摄像头;在14家非火锅店中,也有2家的包间装有摄像头。
事实上,包间安装摄像头的争议焦点,就在于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因此,明确划清包间的公私边界,就显得极为关键。
虽然,海底捞客服此前表示,包间属于餐厅,也是公共场所一部分,安装摄影头为记录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餐馆安装了摄像头,但并没有做到告知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失去了知情权和选择权,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Ⅶ 海底捞股票持续下跌春节后有望上涨吗
从图表来看,特别是从周线图来看,自今年2月份之后,海底捞的股票价格就一路向下,从之前80多的高点,跌到现在的18块多。整个股价趋势向下毋庸置疑。
虽然是下跌趋势,但从11月12日那一周的情况来看,成交量巨大,价格最终收跌,可价格运行的幅度非常小。不仅K线实体小,K线价格幅度也很小,典型的量价不匹配。大成交量只伴随着小幅下跌,说明看涨的力量也不小,并且是在周线图上,那么后市上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上面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得出股价有可能上涨的结论。从基本面情况来看,海底捞的基本情况并不好,无论是整体经济环境对于餐饮业的冲击,还是海底捞自身的一些情况,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基本状况。从基本面来看,股价上涨又缺乏足够的支撑。
综合两者来看,海底捞股票在春节后,或者说在最近一段时间,是有可能出现上涨的,但是考虑基本面的情况,股价上涨缺乏支撑,那可以说海底捞的股价是有可能上涨的,但上涨幅度有限,大涨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还要留意有继续下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