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TCL2021增发价什么时候出来
2021年11月10日,TCL有5.11亿股解禁入市,一年前增发价3.91元,2021年的增发价还未公布什么时候出来。大家认为解禁股会跑路吗?哪怕发生踩踏都会跑路,因为股价跌到6元,还有50%的利润。世上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拓展资料:
一,TCL公司简介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主营业务是半导体、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新型光电、液晶显示器件,货物或技术进出口,注册资本: 1352843.871900万人民币。
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35位。
二,公司发展历程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03月11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东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半导体、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新型光电、液晶显示器件,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创业投资业务及创业投资咨询,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发起创业投资机构与投资管理顾问机构,不动产租赁,提供信息系统服务,提供会务服务,提供电子计算机技术服务和电子产品技术开发服务,软件产品的开发及销售,专利转让,代理报关服务,提供顾问服务,支付结算。(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2021年8月,TCL科技发布了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42.99亿元,同比增长153.29%;实现归母净利润67.84亿元,同比增长461.55%。
2021年10月26日晚间,TCL 科技发布公告称,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23.18 亿元,同比增长 183.69%;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91 亿元,同比增长 349.44%。
三,公司所获荣誉
1,2020年9月16日,入选通过2020年复核评价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
2,2020年11月,获评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0年10-11月中国取暖器品牌线上发展排行榜单TOP15》TOP4。
3,2020年12月14日,被全国工商联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4,2021年7月,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45位。
5,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500强发明专利数量前十名公司第7位。
6,2021年9月,入选“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41位。
7,2021年9月25日,入选“202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153位。
8,2021年10月,入选福布斯2021全球最佳雇主榜,排名第273位。
㈡ TCl股票2022年还能涨吗
不一定。
TCL科技(000100)
tcl股票分析
主力机构对该股认同度较高,该股票大方向依然乐观。从机构持仓判断,近三个月来该股较上期相比,新进机构1家,增仓1家,减仓1家,退出1家,本此变动后机构所持仓位比例较上期占流通盘比32.05%。当日资金流向判断,今日资金净流入为3251.26万。
TCL集团运行在生命线以上强势区域,根据规则该股可短线、波段结合操作;结合物极必反的原理通过分钟图做盘中差价,应用口诀是:生命线上强势走,生命线下难抬头;红黄两条外轨线,压力支撑显势头。
㈢ TCL科技面板满产满消,股价却封跌停板,究竟是怎么回事
过去,没有所谓的家电概念,尤其是传统农业时代。
那时候,吃喝生活用度,根本不需要,任何东西,直接原生态的烧火做饭。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就开始了一波波神奇的东西,电饭锅、电饭煲、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等。
其次,TCL科技在显示器领域里非常优秀,满产满销,也就是说基本面没有可以挑剔的毛病。不过,股价不仅仅只反应基本面,更反应一个行业,甚至大盘的情况。当大盘表现不好的时候,其他板块或个股难免受到拖累。
最后,TCL科技短暂跌停,并不意味着它未来就不被看好。应该说,TCL科技从高位盘整中杀跌,是有短暂性技术原因,但是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潜力,不会出现太大情况,依然会修补跌停的水平。我们不应该将股价的短期下跌跟其基本面挂钩,而是要将股价的长期走势与基本面挂钩更加合适,这样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跌停再狐疑。
㈣ TCL电子2021年增收不增利 雷鸟科技营收近15亿港元
后疫情时代,原材料与海运成本上涨令许多企业在2021年增收不增利。3月11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TCL电子发布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经营业务营业收入748.5亿港元,同比增长 46.9%;毛利达125.3亿港元,同比增长29.7%。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经营业务的归母净利润达 11.8 亿港元,同比下降35.9%。
与此同时,电视业务量跌额涨,全球智屏销售量2358万台,业务收入492.7亿港元,国内电视销售收入达132.4亿港元。TCL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8.5亿港元,国内互联网业务(雷鸟 科技 相关业务)的收入达14.9亿港元。
电视销量2358万台,营收492.7亿港元
2021年TCL电子业务架构重新分类为显示业务、创新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其中,显示业务包括大尺寸显示业务(即智屏业务)、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及智慧商显业务。
显示业务方面,大尺寸显示业务收入492.7亿港元,同比增长24.3%;全球智屏销售量2358万台,同比微跌1.5%;销售量市占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11.5%,稳居全球前三。
其中,2021年中国市场TCL智屏销售量同比下降24.4%,但平均售价录得36.0%的同比涨幅,销售收入达132.4亿港元,同比增长2.9%;毛利率为18.3%,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公司智屏平均销售尺寸由2020年的49.9英寸提升2.5英寸至2021年的52.4英寸,其中65英寸及以上的TCL智屏销售量占比提升8.3个百分点至27.0%。
国际市场量价齐升,TCL智屏销售量同比增长7.6%,平均售价同比增长25.1%,销售收入达360.3亿港元,同比增长34.7%;毛利率达16.1%,同比基本持平。
其中,欧洲市场TCL智屏销售量同比提升47.6%;北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6.2%;亚太等新兴市场销售量同比增长10.5%。
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方面,集团年内发布了TCL 20系列及30系列5G手机、平板等多款中小尺寸显示产品。2021年集团的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总销售量达2531万台,同比增长7.5%;收入为143.8亿港元,同比增长29.5%。
智慧商显业务方面,2021年集团携手钉钉、腾讯会议生态,发力商业交互平板市场。2021年集团智慧商显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总收入同比增长18.3%至3.1亿港元。
TCL集团创新业务包括智能连接、智能家居、全品类营销及光伏业务。2021年营收85.5亿港元,同比增长86.7%。主要是智能连接业务和全品类营销业务快速拓展,其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211.4%和70.7%。
智能连接发力包括智能眼镜、路由器、智能穿戴在内的智能连接产品。发布了TCL NXTWEAR Air及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正式进入AR/VR赛道。2021年集团智能连接业务整体销售量达525万台,同比增长33.5%;收入达15.6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4.2%。
2021年集团智能家居业务收入达6.1亿港元,同比增长78.9%。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智能物联生态及全品类布局,集团借助现有全球市场品牌及渠道优势,分销TCL空冰洗产品。2021年本集团全品类营销业务的分销收入达63.7亿港元,同比增长达70.7%。
雷鸟 科技 营收14.9亿港元
近年来,TCL互联网业务不断发展,2021年集团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8.5亿港元,同比提升49.9%。国内互联网业务(雷鸟 科技 相关业务)的收入达 14.9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3.7%。
其中,2021年雷鸟网络 科技 集团会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3%,垂直类及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1%, 2021年雷鸟 科技 ARPU达76.2港元,同比增长43.4%。
雷鸟 科技 全面拓展少儿业务、大屏教育等创新型业务,同时发展云 游戏 、短视频等垂直类内容领域。其中少儿业务同比增长316.8%,创新业务逐渐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集团进一步增持雷鸟网络 科技 股份至82.22%, 预计未来其对集团的收入和利润贡献将进一步扩大。
海外互联网业务的收入达3.6亿港元,同比增长11.2%。2021年公司新增来自Google的平台运营分成收入,完成公司内容聚合应用TCLChannel的商业化转型。截至2021年12月底,TCL Channel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南美洲、亚太地区等58个国家,累计用户数达705万。
2021年TCL电子研发费用24.8亿港元,同比增长52.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集团持续加大对Mini LED、AI、IoT、5G、云服务、大数据、智能交互、安卓TV系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
放眼2022年,集团继续开发Mini LED、量子点和8K等高端显示技术,同时聚焦智能交互技 术,推进于AI、互联网大数据、5G、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的 探索 ,持续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实力。
2021年TCL电子毛利率为16.7%,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显示业务的毛利率为1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21年上半年面板等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引致毛利整体承压。
与此同时,上游面板价格在2021年下半年逐渐回落,公司毛利率于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反弹回升。财报显示,董事会建议年度股息每股16.70港仙,全年派息率达归母净利的35.0%。
㈤ TCL科技2021年净利润预增196%-203% 显示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改善
TCL 科技 (000100.SZ)公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16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115%;预计实现净利润150亿元-15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亿元-1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135%。
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及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30%。中环半导体于2020年第四季度并表,成为公司2021年业绩增长新驱动。
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同比增超330%,第四季度行业低点仍保持盈利
2021年TCL 科技 半导体显示业务表现强劲,除受益于报告期内显示面板均价显着高于上年同期外,同时也得益于内生结合外延式并购的高速增长,t1、t2和t6保持满销满产,t7按计划量产,t10产线和产品加速整合,大尺寸出货面积同比增长3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9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0%;t3产品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提升,t4柔性OLED产线二、三期产能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尺寸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30%,产品出货大幅增长,客户结构持续改善,经营效益正在逐步提升。
2020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维持低位运行,2020年6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触底反弹并连续上涨近13个月,2021年7月起受物流响应和部分区域需求调整的影响,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高位回调。Wind数据显示,2021年12月,32/43/50/55/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为39/71/98/121/193美元。但根据TCL 科技 此次年度预告数据推算,2021年第四季度TCL 科技 仍保持单季度接近20亿元净利润的盈利水平。反观目前价格跌幅逐步收窄,触及海外产线经营亏损线附近,据韩媒报道,三星将在2022年上半年关闭剩余所有的LCD产线,产业格局改善将进入第二轮高峰。
中环半导体超额达成业绩倍增计划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双碳”政策助力下,半导体光伏产业2021年迎来发展机遇期。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中环半导体激发组织活力,发挥G12+叠瓦的技术优势和智能制造的工艺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领先地位,超额达成业绩倍增计划。
中环半导体的光伏材料产能规模快速提升,尤其是G12产品的技术、成本和生态优势增强。从技术发展来看,大尺寸硅片优势明显,尺寸的加大有利于降低组件及关键部件的单位加工成本,是光伏行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环半导体材料产能稳步扩张,8-12英寸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目前,8英寸和12英寸硅片是全球市场主流产品规格,其需求逐年增大。特别是12英寸硅片的供给和需求依旧存在较大缺口,并且缺口会随着半导体周期的景气程度回暖而越来越大。作为中国大陆少数几家能生产8-12英寸硅片的企业之一,中环半导体借助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契机,与战略客户协同成长,已与多家国际芯片厂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全球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半导体光伏电池组件,中环半导体坚定全球化发展战略,联合MAXN公司打开出海口,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拓展电池、组件的制造体系和地面式电站、分布式电站的市场开发业务,快速建立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
显示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改善
TCL 科技 看好显示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改善和产业链战略价值的提升。2021年之后,全球液晶面板厂商在高世代产线方面基本不再增加资本支出。未来两到三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供给基本保持平稳。与此同时,随着三星液晶面板产线的全面清退,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集中度提升。据洛图 科技 数据,2021年11月,液晶面板厂出货量CR3(TOP3面板厂份额之和)为56.7%,至2024年CR3将接近70%,行业将进入稳定的利润贡献期。
方正证券认为,LCD行业的供给周期,将由投资驱动的大幅波动转为由需求淡旺季影响的窄幅波动。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头部面板企业控产控价能力得到提升,在价格下行时期,多家面板头部企业主动下调稼动率,从供给侧带动面板价格波动趋于平缓,面板市场秩序趋于理性和 健康 。
如今,面板价格跌幅逐步收窄,甚至部分尺寸价格止跌。根据Witsview统计,1月上旬55、65英寸中大型面板报价较上月底下跌2、3美元,跌幅均不到2%,32、43英寸电视面板报价则持平上月底。奥维睿沃预测,在2022年第一季度面板价格探底以后,随着2022年第二季度备货旺季的到来,面板价格将触底反弹。与此同时,面板厂商未来业绩有望逐季环比提升。
TCL 科技 表示,公司将继续以“经营提质增效,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全球布局,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要求,在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领域打造战略控制点,在所处行业赛道中成为全球领先者。
㈥ 为什么TCL股票天天跌,有什么利空
是前期被券商拉的太高了,刚好又碰上往下的大环境,那就没法避免了
㈦ TCL科技突遭遇跌停,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TCL科技跌停,好像记得TCL科技跌停的日子很少:10年前关注他2元不到,目前看这还是个长期持股盈利的模范标的。我们看到最近的指数牛个股,截止周五已经有1700只 个股跌破股灾沪指2440创下的低点。分化实在是严重。
总体来看目前TCL这2年和未来盈利增长空间明显,上周股价被砸跌停,但其经营面和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市场行为,涨多了就会调整
综合看这样的慢牛,不会因为一根阴线就结束行情,所以,TCL的行情应该不会就此结束,但短期来看是获利盘巨大形成了压力,这样可以在后市调整后再去逢低做合理的仓位配置才对,
超级品牌有几个跟TCL股价的,多少年了都没走高,也是有问题的,整天老想着收购,举牌,其它公司,自己的股价都跌成马了,TcL科技也不是年年都是高增长的,看看其它超级品牌,它们的业绩绝对是稳定了,所以说TCL本来就存在太多不确定的问题了。
坚定持有TCL科技!它是一家家喻户晓的老牌家电公司,也是是刚刚起步于面板的崛起和上升通道,最重要的是李东生是真正做事业做实业的企业家而不是那些一心想着如何圈钱套现出局的老板,长期持有未来可期!喜欢记得点赞收藏,分享转发。
㈧ TCL电子:2021年实现营收748.5亿港元 旗下雷鸟科技收入同比增长59.2%
公告显示,2021年雷鸟 科技 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9.2%至15.2亿港元,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雷鸟 科技 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不断创新,积极为用户打造全场景智慧家庭服务,在保持主营业务效率提升的同时实现创新业务规模化增长。其中,会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3%,垂直类及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1%,创新业务如少儿业务、大屏教育等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少儿业务同比增长316.8%,创新业务逐渐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新引擎。此外, 2021年雷鸟 科技 ARPU达76.2港元,同比增长43.4%。
雷鸟 科技 在产品、技术、场景上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丰富、个性的家庭生活体验。去年3月,雷鸟 科技 发布全新智屏系统UI 5.0,从UI设计、系统交互、场景功能等维度全面提升用户感知,打造更沉浸、更自在、更愉悦的全场景智慧系统。该系统斩获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在功能和场景方面,UI 5.0新增四路投屏、隔空手势、儿童 健康 保护、通讯助手等功能,加强用户与智屏的交互感,提升在不同场景之下的大屏使用体验。在内容方面,UI5.0引入全新云 游戏 、短视频、教育、少儿、健身等资源,同时升级系统级推荐功能,通过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云 游戏 领域,去年雷鸟 科技 获得行业首家腾讯START云 游戏 四星认证,全链路延迟达68.8ms,超越主机效果,并建立行业首家云 游戏 联合实验室,不断 探索 大屏云 游戏 的新可能。
㈨ tcl科技股票为什么不涨
1、涨幅透支 TCL科技股价已提前透支了不少涨幅。TCL科技业绩释放是自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其股价却早在2020年二季度便开始启动。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其股价已大涨了约1.4倍。 如今利好业绩兑现,已在预期之中,市场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刺激了。 部分提前埋伏的资金也可以出货了。TCL科技无实控人,筹码十分分散,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看退出趋势似乎并不明显,但,户均持股数变化可见端倪。 2020年12月31日,户均持股数量2.92万股,2021年6月30日,户均持股数量降至1.78万股。
2、面板景气周期快到头了。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晴雨表”的作用就是要体现预期。资本既然在景气周期初期提前埋伏,当然也会在景气周期末期到来提前撤离。 本轮面板景气周期启动至今已有超过一年时间,能持续多久,是个问号。市场普遍已对面板行业在下半年存在止涨预期。能否穿越面板周期是TCL科技绕不开的话题。 7月以来,32”/43”电视面板价格已开始转跌。这是信号。
3、Omdia预计8月全球32”/43”/50”/55”/65”TV面板价格将分别环比变动-2%/-1%/-1%/-1%/0%。即32”/43”/50”/55”TV面板价格将止涨转跌,65”TV面板价格将停止上涨。这是预期。 已有券商研报提示风险,存在后期面板价格调整过大,导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先进显示技术快速商用,LCD面板产能过早淘汰等风险。 TCL科技计划以量平滑周期波动,能如愿吗? 市场现在的态度就跟股价趋势类似。
拓展资料:
第一部分,半导体显示业务,传统业务。 面板业务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93.6%;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长67.5亿元,即业绩扭亏。 今年面板利润丰厚,量价齐涨,这一业务毛利率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0.34%、16.89%和29.15%。逐年增长,上半年大增超12个百分点。
第二部分,半导体光伏及材料业务,新赛道。 2020年TCL科技通过摘牌中环电子布局半导体光伏和材料赛道,如今这一业务已初具规模,贡献了近19个亿的利润。 中环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104.1%,实现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60.6%。 两项业务齐头并进,前者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60.8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4.80%;后者由7.40%升至23.72%。此外,产业金融业务,TCL科技已剥离了广州金服,只剩余一些股权投资等部分。而电子产品分销业务虽营收占比约二成,但利润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