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的康得新进入三板怎么成本价成了一元股价
软件问题。
北交所新三板和沪深不一样,只要是股份总额以及总市值没有发生改变就不影响交易,可能是软件显示的问题,清理一下缓存或者等软件更新。
㈡ 康美股票还能买吗
目前ST康美主要考虑还是由于财务造假影响的,整体风险比较大,退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资金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后期在想上市的机会也比较小,而且目前科创板开市在即很多未上市企业多了上市融资的机会,所以对于后期【借壳上市】的情况也比较小的,所以不太建议买进。
买st股票最大的风险是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暂停上市之后,投资者是不能交易的。后面的结果要不是能恢复上市,要不就是退市。风险是很大的。
【拓展资料】
康美药业会不会退市?
一、证券法规定需要退市。按照证券法第63条相关规定,康美药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并且还存在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造假和操纵股票已经做实,除了ST之后,相关责任人都要面临重罚,并且追究责任,不仅仅是会不会退市,按照证券法规定,退市后还要赔偿投资者损失,毕竟股民不可能为此行为买单。这种地雷大多数人是防不胜防,没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一不小心都会踩雷,毕竟蓝筹和白马股是让股民最信任的价值投资标的,一旦出现雷,很多人是始料不及的。
二、康得新强制退市后才到康美。目前康得新因为四年虚增净利润119亿被监管调查后已经做出了处罚,康得新被处以60万元罚款,董事长钟玉被处以90万元罚款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在顶格处罚面前让这些造假人士不敢猖獗,知道法不容情,也让他们了解到敢伸出罪恶之手,就要被重罚。而康得新一旦强制退市,预计接着就是对康美药业的审判之日,也会走康得新的退市之路。退市股的增多,ST股今年增加了40多只,市场的风险正在急剧升温,此时ST板块在注册制落地前已经一片狼藉,资金疯狂出逃,加大了该板块股票退市的概率。
三、投资者谨防风险。虽然康美药业作为国内500强企业很有实力,但是在资本市场造假,就要面临相关的处罚,如果都因为是好公司,500强企业就不用退市,那如何让股市健康和稳定发展,如何保住股市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此时股民就要很理智的不参与炒作,不盲目投机,避免和它一起退市。投机最终的终点就是亏损,这是一条不归路,价值投资虽然周期太长,但是证明是成功的,不过康美这种价值投资,仅仅是个例,踩雷的股民也只能是诉讼赔偿。总之:康美药业退市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这只股票目前已经在ST的路上越走越远,造假和操纵股票已经被坐实,那么等待它的就是公正和公平的审批,在大部分造假股票退市的当下,没有所谓的既往不咎,就算曾经是千亿市值的大白马,就算是中药龙头,它也要为自己犯的错承担,踩雷的股民加紧索赔。
㈢ ST康得新股票怎么样了
ST康得新股票怎么样了
~~~~~~~~~~~~~~~~~~~~~~~
这票不是退市了吗!!
这走势也给了散户跑路的机会!!
以后再大A股每年都会有退市的股票!
㈣ 如果以外国人角度看中国股市,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哪里
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中国股市,最不可思议的市是中国股事。
如果以外国人的角度看待中国股市,有几点是不可思议的。
一,证券交易印花税,证券市场早就实现了无纸化,都是采用网上交易的形式,这个税收之无名,想收税也不能用这个方式来收税了。
二,只讲融资,不讲投资回报,iPo发行世界第一,融资比率世界第一,但投资回报排在世界下游。在投资回报风险巨大的状况下,能够实现顺利的融资,让人不可思议。
三,各种欺诈行为层出不穷,中国的企业上市胆子特别大,敢于造假,敢于欺诈,受到的惩罚很轻,几乎所有的罪过都由股民来担当了。
四,机构大资金迟迟不入市,而市场在提去散户化。证券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场合,但中国的一些大机构却不愿意入市,原因令人费解。而对于愿意自己承担风险的大众群体,采用去散户化的思维。
五,有进有出的市场,出路一直不畅通,一些壳公司,垃圾公司长期霸占市场资源,有的上市公司仅仅只有几个人在工作了,仍然活跃于市场上。
六,市场长期有上涨,有风险,下跌是机会的固有思维,和证券市场普世的上涨才能化解一切风险的思维相违背。
七,监管层指导市场操作和炒股,指导大家投资价值股,炒股炒长线,而不是让市场参与者按照自己的炒股习惯和思维方式自由发挥。
八,典型的政策市,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超过了市场自身的能力。
九,各种板块太多,令人眼花缭乱,交易规则采用多种方式,脑子不好使的都记不住如何交易,有各种不同的门槛。
总之希望中国股市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市场化。
如何看待中国股市最不可思议的四大怪现象?
我国股市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三十年的时间,为大量的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资的途经和可能,同时中国上市公司家数已达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虽然家数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但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企业的约五成。
同时,无论是从进一步 健康 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角度,还是从为上市公司提供长期的融资渠道角度,抑或从为大众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渠道的角度看,我国股市存在的四大乱象或者说是四大怪现象都值得重视和反思:
第一大怪现象,股市投资叫炒股,说明了股市投资者的短期投机特性较为明显
不知道为什么?我国的股市投资一直叫“炒股”。一个“炒”字将我国股市的特点和特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股市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场所,一般情况下具有投资和投机两种功能,投资倾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从而对股市具有稳定性和压舱石的作用;投机则是短期资金的趋利性和热钱的特征,从而强化了股市的活跃度和交易的换手率。
但我国股市却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将股市投资称为“炒股”,说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缺乏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特性,而全部是短期投资和投机的特性。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资者,总是希望股价能够在短期内暴涨,上市公司为了配合投资者的需求,也只能以各种题材配合炒作,导致股市价格的畸形波动。
今年初,巴菲特密友、伯克希尔哈撒伟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对中国投资者评价说:“他们喜欢在股票上赌博,这实在太愚蠢了。很难想象有什么比中国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方式更愚蠢的了。”
第二大怪现象,散户投资者的热情与资金实力不相匹配,散户投资者的开户热情远远高于散户的投资资金能力
我国的股市另一大现象是散户过度的投资热情,好像不炒炒股,就已经是一个特别落伍和落后的人。如果你不炒股,你都不好意思在饭桌上聊资本市场。
只要股市形势不好,股民跑步开户和入市的热情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每一次的股市行情火爆都会伴随着新的投资者跑步入市,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份深市新增开户数299万户,刷新最近一年月度开户数的新高,相比2月份的143万户环比飙升109.1%,相比2018年3月份的214万户则同比增加39.7%。
今年以来随着A股的火爆,新股民又在跑步进场,A股投资者首次突破1.7亿大关,再创 历史 新高。
根据中国结算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A股新增投资者数242.63万,较6月份的154.90万增长56.6%。这不但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最大单月开户数,而且也因为A股投资者首次突破1.7亿大关,A股投资者数量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今年已累计新增1487万境内股票市场投资者,超过去年全年新增的1324万。从今年3月份开始,每月新增投资者数量连续8个月突破100万。
投资者的大量开户入场,固然是阶段性牛市红利的刺激,但大量的股市投资者入市,虽然会注入新的资金入场但股指的表现却难以与股民的热情相匹配,从而说明股民的投资热情比资金实力更强大。
第三大怪现象,“割韭菜”流行。我国股市非常不专业的散户投资成为专业机构的源源不断的“韭菜”,并成为股市“追涨杀跌”的重要现象
在我国股市,“割韭菜”成为一大流行语,既是散户投资收益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国股市乱象的一种必然结果。
新开户跑步入市者自然是奔着股市的牛市红利来的,毕竟股市的造富神话一直在延续,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这种神话继续并将这种神话降临到自己头上。
但是每次股民跑步入市造成开户数创新高,结果到底是能够分享牛市红利还是会成为股市的新的韭菜?结论可能恰恰与预期愿望相反。很多人觉得新增多少股民就代表多少“新韭菜”入场,可能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大多数股民都是不专业的,更重要的是非常不专业,从而往往会追涨杀跌、跟风投资并成为机构的韭菜。
着名经济学家朱宁却提示散户们:牛市已经到来,但散户在今后6-12月里更容易亏钱;如是资本创始人管清友提醒投资者:往往牛市才是散户投资亏钱的杀手。
数据显示,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的股权财富结果与2014年6月的初始股权财富相比,最底层的人群损失了28%的资金,最富裕的群体却获得了31%的收益。资金量最大的0.5%的投资者在泡沫破裂事件中大发横财,而最底层的85%却代价惨痛。
对于散户来说,熊市亏钱、牛市也不赚钱,这才是作为最大的投资群体极其不专业造成的悲剧,更是我国股市难以 健康 发展的基本现象。
第四大怪现象,股市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禁不止。已经成为股市 健康 发展和投资热情的最大障碍,造假成本低、对投资者缺乏赔偿和保护
上市公司财务作假已经成为股市一大怪现象,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更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毒瘤’。更大的怪现象在于,上市公司财务作假不仅屡禁不止,而且造假成本低、处罚不力也是根本性的原因。
仅2019年就发生了康得新四年虚增利润119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利润造假案;东旭光电货币资金近200亿却付不起20亿的到期债务,从而引发存款去哪里了的质疑;风华高科通过应收账款虚假花式逃避坏账计提,虚高利润6000万之多,受到证监会40万元罚款,并对涉案的26名公司人员加以处罚;藏格控股存在的违法事项包括:虚増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隐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这三项违规事项,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28亿元和4.77亿元;最经典的是獐子岛扇贝跑跑跑造假案,扇贝说跑就跑,说回来就回来,成了着名的“扇贝”现象。
2019年以来,证监会累计对22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对18起做出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6起。今年以来,12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处罚或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造假成本低、处罚太轻无疑是上市公司造假泛滥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对造假的上市公司罚款和退市,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这样的处罚难以真正惩罚造假的人、保护投资者的权利。
上市造假、财务造假,造假已经渗透到上市前后的全过程。目前,监管和政策层反复强调严打资本市场造假行为,强调对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已经释放出监管从严信号,希望能够通过更严厉的处罚来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怪现象。 (麒鉴)
㈤ “天量”利润的康得新公司股票为什么会被停牌根据所讲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知识
上市公司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股权变动、兼并收购等。
股票停牌是由于上市公司或股票出现某种原因造成暂停交易的情况,股票停牌后,无法买入卖出。
上市公司公司公布重要信息时,比如股东大会、公布年报、中期报告等。
㈥ 投资股市亏了20多万,仅剩2万块钱,该怎么办呢
投资股市亏了20多万,仅剩2万块钱,现在该如何是好?
亏损掉百分之九十,意味着还需要补一补股票的基础知识,“股市有风险,入市先学习”,股市现在呈现出一个机构抱团,风格像外国股市转变的特点,建议最好先有投资基金的经验,再进入股市。对于现在的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及时止损,认亏出局。
㈦ 股票解禁市值是好是坏
股票解禁市值通常是坏的,一说到解禁,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市场利空,股价利空,能赶快逃就赶快逃跑,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就让我来让大家知晓一下吧~
在详细讲解股票解禁前,先让大家看看机构最新更新的牛股名单,很有可能被删掉看不了,趁早领取:【绝密】今日3只牛股名单泄露,速领!!!
一、什么叫解禁股?
咱们先把解禁的意思弄清楚了?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解除股票流通禁止,这表明着曾经不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限售股,限售期一过就能交易了。
限售股为啥会在股票中很常见呢?简单来说,就是当公司上市前或者上市后为了快速的得到融资而低价发行的股票,这类股票因为获取所需要的成本较低,基本可以说转个手就可以赚到钱,若是80%股票所得者均意图将股票售出取得现金,就非常可能引起股价下跌,好多的股民可能就是这些的吸收者了。就因为这,证监会为了保证投资者的权益才对此类股票的售出时间加以限制。
限售股依据持股比例一般会分成大小非股,小非是指占总股本比例<5%的限售流通股,大非指的是占总股本比例>5%的限售流通股。大小非股都是1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小非股可以在第二年就上市交易,但是大非股还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解禁。
我刚看了下,今年有2000多只股票需要解禁,解禁近2800亿股,相当于说有很多的股票会流到市场去,使得股价被影响。
我们既然身为投资者,肯定要在第一时间就掌握到哪些股票解禁、什么时候解禁的信息,免得我们成为了接盘侠。这有个股票神器非常适合你,这个投资的日历还是挺不错的,会随时提醒你有哪些股票解禁、上市、分红等等,每个股民炒股必定会带上它,点击即可领取: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把握最新的第一手资讯
二、股票解禁后是真的会让股价下跌的吗?
这个是不能确定的!这过错误导了绝大部分的股民。
总之而言,在解禁之后股票普遍会下滑,因为会增加卖盘来打压股价,不过有的时候大小非解禁之后,股价反而是往上走。比方有一年,氯碱化工股票的解禁股上市那日,股价就在那天缓缓上涨。
所以你说解禁到底会不会影响股价,关键问题在于你手中所把我的股票公司好不好,优质的公司如果解禁,股东是不会出售的。
很大一部分人都不会去断定一个公司是否为好公司,或者是分析的不全面,所以容易导致看不透彻而亏损,所以有一个免费诊股的平台想要推荐给大家,输入股票代码就行,你买的股票好不好一目了然:【免费】测一测你买的股票好不好
㈧ 劣汰才能优胜 兼论退市机制的重要性!
在6月份以来,宏观层面其实有不少的好消息。包括中美大阪峰会重启经贸磋商,贸易摩擦出现短期缓和。美联储主席暗示7月降息,新一轮全球宽松周期重启在即。而国内的年中资金难关平稳度过,包商银行托管事件逐渐平息,货币利率一度创下多年新低。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宏观利好,上周连美股都再度创出了历史新高,而A股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回调?
一、股市回调担忧供给。
IPO 规模创新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上周的IPO发行规模大幅放量。上周共有21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募资总额达到297亿。
虽然7月份才开始了两周,但7月以来的IPO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5家,创下17年12月以来的新高。IPO募资总额达到366.5亿元,创下15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这也是11年2月以来月度IPO规模的次高值。
因此,市场可能在担忧IPO的放量会分流股市的投资资金。
股票总供给未增加。
但其实对IPO分流资金的担心有点过虑。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股市中融资的最大头并非IPO,而是股票增发。根据Wind统计,16年以来我国的月均股权类融资规模为1188亿,其中IPO融资138亿,而增发融资高达933亿,其余是配股、优先股等的融资。
而今年7月以来的股票增发融资规模只有14.4亿,相比于以往大幅缩水,因此即便考虑到IPO首发规模的大幅增加,在综合考虑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融资之后,今年7月以来股票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其实并不算多。今年7月前两周的股票类融资募资总额是404亿,折合成月度金额为894亿,其实远低于今年6月的1719亿。
二、优质供给从不嫌多。
股市跌要怪供给吗?
由于中国股市长期表现不佳,未能体现出经济晴雨表的特征,因而大家容易把股市下跌与股票的供给关联,每一次A股到了熊市的时候,就会有暂停IPO的呼声出现。
但如果认为股市下跌是因为供给太多导致的,而已经上市的存量股票其实也可以随时卖出来,那么理论上美国股市的市值最大,股票的潜在供给也最多。目前美国股市三家交易所的总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亿人民币,远超A股目前5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但是美国股市的长期表现远好于A股,其标普500指数在金融危机以来的底部涨幅高达350%,而中国上证指数的底部涨幅仅为76%。
而且,如果认为供给多会导致股票下跌,那么会得出结论就是市值越大的股票供给越大,那么其涨幅就越小。
但是从美国来看,其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简称为FAAMG,也就是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其中最大的微软公司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最小的脸书公司市值也接近6000亿美元,而这五大公司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为33.5%,超过标普500指数20%的涨幅。
从中国来看,今年上证50指数涨幅为26.6%,超过上证指数17.5%的涨幅。而且不止是今年,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证50指数的底部涨幅高达129%,远超同期上证指数76%的涨幅,这说明并非是市值越大涨幅越小。
A 股缺乏优质供给。
因此,A股长期不涨并不是因为供给太多,而恰恰是因为缺乏优质的供给。
比如说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位列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境外上市。而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涨幅均远超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
事实上,在美国股市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市值占比接近1/4,其前五大市值企业均为科技企业。然而中国A股前十大市值企业几乎全部都是金融和能源企业,而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原因在于中国优秀的科技企业许多都在海外上市,这就使得A股的投资者无法享受到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回报。
注册制引来源头活水。
为何科技企业喜欢选择在美股上市,原因在于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巨额亏损,而A股过去要求只有盈利企业才能上市,而美股没有盈利要求,因而美股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但其实盈利要求的是上市以前,而并不能保证上市以后的盈利、乃至股价上涨。比如美团点评18年亏损额达到115亿,但其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高达48%,因为市场预计其可能在2020年盈利。而07年回归A股上市的中国石油当年盈利高达1360亿,但就此定格为其历史盈利最高点,其上市后的股价也成为历史最高点,目前的股价已经接近历史新低。
此外,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创始人往往会出售股份来融资,但为了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因而会设计成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也就是创始人持有少数股份,但保留多数投票权,而投资者持有多数股份,但只有少数投票权,以此来兼顾对公司的控制以及融资发展的需要,诸如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都有同股不同权的设计。但是A股之前不承认同股不同权,而美股则认可这一架构,所以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到美股上市。
而这一次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是最大的亮点,其中的突破就是容许了亏损企业上市、同股不同权这两大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因而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优秀企业,诸如字节跳动、滴滴等可以考虑在科创板上市,而无需非要去美国上市。
三、劣质供给一个也多。
诚然,优质的供给从不嫌多,但是劣质的供给却是一个也嫌多,而19年A股市场遭遇了财务造假的巨大考验。
劣币着实不少。
最着名的就是“双康”,康美药业和康得新。就在19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同日公告爆雷。康美药业在4月30日公告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开承认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记达299亿。而康得新发布了《关于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其中负责公司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表示,对康得新公司122.1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披露的恰当性。
在5月17日,证监会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18年底证监会日常监管发现,康美药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存疑,涉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当即对公司立案调查。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而在7月5日,康得新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2亿元。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证监会拟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且不止是“双康”,今年以来新城控股、博信股份、ST天宝、*ST鹏起等,分别公告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被刑事拘留或者是被采取强制措施,其背后的原因都涉及到了违法行为。
劣币驱逐良币。
而大部分涉嫌违法的企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融资规模巨大。康得新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高达100亿,债券融资也有120亿,目前市值只有125亿。康美药业上市以后的股权类融资达到163亿,债券类融资更是高达516.5亿,目前市值只剩180亿。而“双康”当年都是着名的白马股,在顶峰时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目前均已经跌去80%以上。*ST鹏起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42.6亿,目前市值只有36.5亿。*ST中科上市以来累计股票融资9.6亿,目前市值12亿。
相比之下,A股中的股价之王贵州茅台,其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仅为22.4亿元,而目前市值高达1.2万亿,而港股中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股票融资为15.7亿人民币,而目前市值高达3万亿人民币。
如果放任这些劣质企业持续上市,而这些企业又在源源不断的融资,就使得宝贵的金融资源被被浪费,社会财富被蒸发,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四、关键在于退市机制
美股的成功在于大量退市。
如何区分优质和劣质企业?在上市时其实根本无法区分。因而即便是在股市最为成功的美国,也难以避免会出现财务欺诈事件。比如说2001年时着名的安然欺诈事件,其在2000年时名列世界500强中的第16位,但在2001年承认做假账,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随后在2001年末安然公司的股价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由巅峰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以下,而在2002年初,纽交所称由于安然公司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因而将安然股票从交易所除名。
美国股市最大的优点,其实是在于其严格的退市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7年时美国上市公司的总数为8851家,而到了2018年下降至4397家,过去21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12家,而考虑到美国每年IPO上市的公司数量约在100多家,这意味着过去21年美国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超过300家,折算成年均退市率高达5%以上。
Wind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股票数量保持在2500家左右,而平均每年退市160家,退市率超过6%。
而A股市场自成立29年来,目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总数为3648家,而退市股票仅为122家,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仅为4家左右,过去10年A股的年均退市率只有0.2%。
严格规则退市,鼓励自愿退市。
在美股,退市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自愿退市,另一类是规则退市。
根据美国Macey等在2008年的研究《Down and O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Lawand Economics of the Delisting Process》,从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纽约证交所自愿退市多达1032家,平均每年自愿退市100多家,而规则退市只有349家,平均每年被迫退市50家。而在NASDAQ七年退市的4133家公司中,自愿退市与规则退市大体各占一半。
而在规则退市当中,因为“1美元退市标准”所导致的被动退市占据一半的比例。这其实是将退市的决定权交给投资者用脚投票,用市场化的力量来决定退市。
中国的退市规则几经改进,在2012年时就引入了1元退市规则,也就是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就会触发退市,但是当年的闽灿坤B用六合一缩股,成功地摆脱了退市的命运,这使得这一退市规则过去形同虚设。
退市规则全面从严。
而在2018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版的退市规则,细化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实施标准和程序,同时切实提高了退市效率。而在2018年,出现了因为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的第一股中弘股份。
今年以来已经有7只股票退市,而且*st长生等多家公司都发布公告,称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如果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而今年的退市率有望创出十年新高。
而在科创板方面,则将实施最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设立了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等四大退市指标,尤其是增设了市值指标,也就是连续20个股票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将终止退市,而且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制度,此外因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将永久性退出市场。
五、优胜劣汰才有希望。
处罚给力、才能保护到位。
我国一直都有退市制度,但为何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财务造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违法成本太低。
以康得新为例,尽管财务造假上百亿,但是其实际控制人钟某仅被处以90万罚款和终身禁入措施。原因是,按照现有的证券法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90万罚款已经是现有证券法下能给出的顶格处罚。
但是考虑到康得新过去的累计股票债券融资达到220亿,股票市值从峰值下跌的损失近千亿,而且其大部分股票都是由公众持有,因此康得新给投资者造成了数百亿的损失,这和区区几十万的罚款相比相差太远。
而在美国2001年的安然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后,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其时任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被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被罚款1200万美元。其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判处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而三大投行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因为涉嫌欺诈,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因此,要想真正减少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应该严惩违法者,同时加大对投资者的赔偿等保护制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今年我国正在修订《证券法》,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证券法修订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投资者保护需加强;二是要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在发行、交易等证券市场运作机制改革方面进行完善,为未来注册制全面实行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证券时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黄明近期表示,赔偿救济制度是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为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积极开展支持诉讼。二是积极推动先行赔付。三是创新实践示范判决。四是研究建立责令购回制度。五是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优胜劣汰就有希望。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在A股市场大家担心股票供给增加?原因是担心劣质供给,如果上市公司中有了太多的康美、康得新之类,就会极大损害上市公司整体的投资价值。而如果这些公司迟迟不能退市,那么市场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炒作垃圾资产。
在通达信软件系统中,有一个着名的ST板块指数,类似于就是垃圾股指数,其在08年的最低值只有294点,而在2015年最高达到2809点,金融危机以后的底部最高涨幅超过8倍,远超上证指数,垃圾股的暴涨其实就意味着市场在投机,而优质的资产被抛弃。
但自从2015年以来,ST板块指数已经跌去了70%。而在19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上涨近20%的背景下,ST板块指数下跌了10%,这说明对垃圾股的炒作正在持续退潮,这是可喜的变化。
过去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各种刚性兑付,债券不违约,而股票也极少退市,这看似在保护投资者,其实是在鼓励投机和违规,导致了资源错配,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而在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金额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今年的包商银行托管事件意味着银行领域的刚兑也被打破,而在退市新规下股市的退市力度也明显加大,这就有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因此,一方面,科创板的注册制引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严格退市制度出清劣质供给,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就有望迎来新生,形成资本市场把资金提供给优秀企业、而优秀企业则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良性循环。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