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行情中心 > 高瓴资本最新买入哪支股票

高瓴资本最新买入哪支股票

发布时间:2023-01-09 00:01:35

1. 一夜蒸发200亿,腾讯、京东重仓的唯品会回港重寻“温柔乡”

作者 | 孙颖妮

编辑 | 李红梅

来源 | 风云资本界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这个夏天的热门综艺和电视剧似乎被“姐姐妹妹”们承包了。而承包“姐姐妹妹”们衣橱的,则是唯品会。


《浪姐》里姐姐们拆唯品会的快递,《三十而已》中主角的衣服是唯品会同款,《二十不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唯品会包裹收个不停。


唯品会对广告植入的热衷可谓由来已久,几年前,《欢乐颂》《都挺好》等几部大火的电视剧中,也频繁植入唯品会的广告。


对此,有网友戏称:“流水的明星,铁打的唯品会“,“唯品会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近日,这家被称为中国最热衷于做广告植入的电商平台似乎正在考虑回港二次上市。

有消息称,依靠“特卖”起家的唯品会目前正与财务顾问就可能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进行初步磋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初步预计最快于今年内上市。对此消息,唯品会回复媒体称,暂时没有相关信息分享。


其实,除了长期热衷于做植入广告,唯品会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电商里为数不多的长期盈利选手。截至今年二季度,唯品会已经实现了连续31个季度盈利。

这一业绩在一众巨亏的电商里其实格外显眼。众所周知,互联网电商平台是一个很烧钱的项目,想要盈利可谓是难上加难。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京东曾连续亏损了12年,直到2017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而唯品会在成立四年后的2012年就开始盈利,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股价历经大喜大悲,腾讯前来“输血"


尽管唯品会已经连续31个季度盈利,然而其股价却在八年里跌宕起伏,一度经历了大喜大悲。

2012年3月,2008年成立的唯品会,创办不到四年就叩开了纽交所的大门。上市时发行价仅6.5美元/股,可是却没有逃脱破发的命运,当月月末,股价即跌至4.39美元/股,市值仅2.4亿美元。


不过,几个月后,唯品会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并在三年后迎来了巅峰时刻。


2015年4月,唯品会股价创下了30.72美元/股的 历史 最高点,市值也一度达到约180亿美元。与上市初期的股价相比,累计涨幅达600%,一度被业界称为“电商第一妖股”。


然而,转折也发生在2015年。

唯品会201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开始放缓,首次下滑到100%以下,同时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开始下降。二三季度营收更是加速下滑。同年11月13日,唯品会发布业绩预警,营收比预计年增长下降了10%,当天股价应声下跌,跌幅高达27%。

从那之后的三年里,唯品会股价便开始踏入跌跌不休的归途。

2017年年底,腾讯和京东宣布入股唯品会,腾讯投资6.1亿美元,持有唯品会 7%的股票,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京东以2.59亿美元认购股票,算上此前已经持有的 2.5%,最后拥有唯品会5.5% 的股票。


然而,两大巨头的加持并没有缓解唯品会股价的下跌。

2018年,是唯品会股价的崩盘年,当年年底,在创立10年的关口,唯品会股价彻底跌入谷底,出现史上最低股价4.3美元/股,市值暴跌90%,蒸发了100亿美元,总市值不足30亿美元,距离2015年初的高光时刻,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彼时,横空出世的拼多多已经发展壮大,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格局逐渐形成,唯品会被无情的甩出了电商第一梯队。

不过、腾讯、京东对唯品会的流量扶持在此后显现了巨大作用。


2018年3月,唯品会旗舰店在京东上线,同年4月,唯品会加入微信“九宫格”,这一操作给唯品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2019年唯品会第一季度年报显示,一季度公司的活跃用户、总订单都有了大幅增长。数据还显示,第一季度内微信小程序和京东向唯品会贡献了约25%的新客。


也是从2019年开始,唯品会的股价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一年,唯品会股价涨幅达160%,并“打败”了电商黑马拼多多以及两大巨头阿里、京东,领跑中概股涨幅榜。


截至8月19日美股收盘,唯品会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68.74%,市值达到160亿美元。


然而19日晚上开始,暴跌又出现了。


8月19日晚上,唯品会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各项数据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净营收达241亿元,同比增长6.0%,GMV突破384亿元,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7%。


同时,财报中还宣布了公司CFO杨东皓将于今年11月离职的消息。


财报发布后,唯品会股价开启下跌模式,截至8月20日美股收盘,股价暴跌了19.45%,报收19.26美元/股,市值报收129.51亿美元,缩水30亿美元,也就是一夜市值没了200多亿人民币。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唯品会股价暴跌与其CFO杨东皓辞职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杨东皓在2011年加入唯品会并担任CFO一职,任职时间已经有9年,经历了唯品会上市、与京东腾讯联盟、收购杉杉集团等重要时刻。任职期间,杨东皓多次向外界传递唯品会的业务方向及业务重心相关信息。本文下面要讲的唯品会2017年提出打造以“电商、金融、物流”为支撑的“三驾马车”战略就是由杨东皓公布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高瓴资本发布了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仓情况。报告显示,高瓴资本减持了持有的唯品会股份股票,合计156.77万股。


多元化转型失败,回归特卖战略


如今, 唯品会专注于特卖业务,但几年前它也曾有过野心、走过弯路。

此前,在品牌特卖业务逐渐进入瓶颈期后,唯品会一直试图使其战略多样化,加速扩张步伐。


公司的大举扩张开始于2017年。当年,唯品会提出了电商、金融、物流 “三驾马车”战略。

2017年5月,唯品会宣布重组物流业务,开始重金打造自营物流体系品骏快递,对标京东物流的意味明显。截至2018底,品骏快递在全国设有31个省公司,直营站点超4500个,快递员超3万人。

然而,自办物流却使唯品会背负起了沉重的物流成本,导致履约成本费用(用户下单到完成订单的全过程耗费成本)在总运营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高达50%左右。

沉重的成本严重拖累了唯品会的经营业绩,最终公司不得不开始剥离物流业务。去年11月,唯品会宣布与顺丰达成合作,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终止了自身旗下品骏快递的所有快递业务,这也意味着唯品会自建物流体系战略彻底破产。


也是在2017年,唯品会紧跟阿里、京东步伐,宣布将拆分互联网金融业务,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唯品会还获得了小贷、保理、保险代销、第三方支付等牌照。


可是,还没等到正式拆分,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从2019年开始,投诉平台上关于唯品会金融业务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的投诉越来越多,还频频爆出了公司金融部门裁员的消息。在2019年“双十一”前夕,唯品金融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甚至还出现了暂停使用的情况。

物流关停、金融业务受挫,唯品会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都出了问题。在仓促多元化转型失败后,唯品会不得不对外宣布:“回归特卖战略,做自己擅长的事”。


回头路并不好走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唯品会拉开了“重回特卖”反击战。


围绕这一战略,唯品会先后推出 “唯品快抢 ”、“最后疯抢 ”等折扣特卖频道,并将包邮门槛从288元降到了88元。2019年,唯品会斥巨资29亿元收购了杉杉商业集团,开拓线下奥特莱斯业务,全力开启线上线下特卖营运模式。


回归特卖的唯品会激情满满,可是这一回头路并不好走,目前的唯品会已经面临着紧张的市场竞争格局。


其实,特卖模式非常容易被对手借鉴,目前,淘宝、阿里、拼多多均已布局特卖业务,各种品类的品牌商品限时折扣等各式打折方式层出不穷。

例如,淘宝有限时折扣、天天特卖等频道,拼多多也设置了“限时秒杀”、“百亿补贴”等栏目,甚至推出与唯品会直接对标的“断码清仓”,京东也有“特价秒杀”、“品牌闪购”等多个栏目上线。

与此同时,如今越来越火的直播带货,其背后的逻辑其实也是品牌特卖。


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抢夺唯品会的用户和份额,对唯品会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唯品会也会面临较大的用户和收入增长压力。

事实上,唯品会一直存在自身活跃用户增长动力不足、用户增长过度依赖腾讯微信和京东流量扶持的质疑。

虽然京东和腾讯的流量扶持为唯品会带来了较多用户增长,但外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想要持续获得更多的用户,唯品会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要跟得上。

现在,放弃扩张路线的唯品会只剩电商业务一枝独秀,公司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也只剩特卖。

在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没有未来的想象力。面对越发竞争的市场格局,唯品会将如何继续突围,走出自己更为鲜明的差异化路线?若二次回港上市,唯品会将带着“特卖”业务怎样讲好一个盈利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2. 高瓴资本强势入局一家高成长的龙头公司

通威股份,国内光伏多晶硅和电池环节龙头公司。公司2020年12月9日发布定增广告,高瓴资本参与这次定增,认购5亿元,发行价28元。这个是高瓴资本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布局。 高瓴的长期价值投资就是不看一时得失,有能力去克服恐惧和贪婪,相信简单的常识,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就是投入未来。一旦看好,长期支持,并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中,和企业共同成长。

通威股份预计,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期均为1年,投产第一年产能达到90%,以后各年产能达到100%。公司表示,随着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时代,全球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本次投资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 进一步提升公司光伏业务各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光伏行业的优势地位。

光伏行业 来说,根据国家能源局目前的测算情况,"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需求将远高于"十三五",但是光伏行业整体上还是供大于求,不过真正有竞争力的光伏产品还是供小于求,因此 未来具有技术、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光伏公司是胜利者。

业务板块 来说, 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硅料及电池片两个环节均拥有最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从硅料业务来看,公司目前的硅料需求好,公司是唯一一家上半年没有减产的,也是唯一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从电池片业务来看,目前行业内能供给大尺寸的电池片只有通威和爱旭。公司在HJT技术研发上领先同行其他公司,而且研究HJT的团队是以前的中微半导体团队,因此是最有可能搞定HJT商用。

成长能力 来看,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净利润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业绩快速增长,但是公司业绩增长不稳定。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78亿元,同比增长13.04%;实现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48.57%,实现扣非净利润19.13亿元,同比下降8.30%。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有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5.19亿元。

公司在硅料和电池细分行业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这两个细分行业本身集中度低和发展空间大,因此未来公司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公司明年总的盈利预期,硅料业务24到25亿元,电池业务15到18亿元,保守算起来总共52亿以上。公司目前总市值1384亿,如果明年总市值不变,那么市盈率是26.6倍。

盈利能力 来看,公司近五年的毛利率保持在18%左右,净利率保持在8%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6%,总资产收益率保持在7%左右,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电池片业务要先让利,才能往硅片、硅料压,哪个环节压的多要看行业格局。硅片环节太集中,较长时间还会非常强势,电池片业务处于弱势,未来随着电池片集中度提高,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公司是非常擅长精益管控成本,这也是公司保持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在。

盈利质量 来看,公司的现金收入比保持在77%左右,净利润现金比保持在100%左右130%,公司盈利质量还是可以,说明产品具有可持续竞争能力。光伏行业技术变革快,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保持自己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因此公司总的现金流情况不太好,需要不断融资。公司在2020年到2023年需要投资520亿到800亿左右,公司自身的经营现金流可以提供350亿到400亿,其余部分需要公司去融资。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整个光伏产业链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行业整体需求保持中高景气状态。光伏行业龙头公司业绩的增长要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 光伏行业的龙头公司需要不断的投入资本到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才能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光伏龙头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却没有真正赚到什么现金。


#股票##A股##高瓴资本#

3. 董明珠和张磊:两个狠人的进与退

5000人看似不多,但董明珠发声的背景,是家电行业一片愁云惨雾:海信裁员一万人,美的高管降薪30%,中国大陆家电(不含3C)零售额2020年一季度为1326亿元,同比下降36%。格力也难以独善其身,光2月份就亏损200亿元。然而董明珠就是敢喊。这一点和她同一代的营销大师 宗庆后也自叹弗如:“我们没有她魄力大。”

外界觉得她敢喊,董明珠自己觉得这是敢做——现在是销售的谷底,却是积累人力资本的良机, 她这是在抄底, 为格力下半年的复苏积攒力量。无独有偶,刚成为董小姐大老板的高瓴资本掌门人 张磊,这段时间也在四处下注,逆市而行。 2月16日,作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的凯莱英披露,高瓴资本将通过现金方式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23.11亿元;3月6日,高瓴资本增持微创医疗4773.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6.61%;3月17日,高瓴资本参与了对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融资;3月19日,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高瓴通过旗下投资基金,拟购买一项贷款,并以此获得转换成公司股票的权利。如果转股,高瓴将拥有三生制药约5%的股权。而在传统 科技 创投领域,张磊也在疯狂出击。从3月20日到23日仅仅4天时间内,高瓴资本主导并参加了估值50亿美元的小红书E轮,以及估值超过160亿元的喜茶新一轮融资。

……

和搭档董明珠一样,张磊领导的高瓴资本挥舞支票砸出最少几十亿人民币时,创投圈因为对经济形势预判而纷纷降低投入,瑞幸打头的中概股造假风波更是导致投资行业一片哀鸿。然而,正像他在与黑石老板苏世民对话时说的那样,张磊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当下,我认为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现在就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张磊

面对黑天鹅时相同的逻辑,也许可以说明张磊和董明珠为什么会走到一起。 巴菲特那句名言得到了他们坚定而凌厉的践行:在他人恐惧时贪婪。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日后的合作中,当他们中的某一位恐惧时,另一位会怎么做呢?董明珠是出了名的“铁娘子”,而张磊说过一句未必为很多人所知的话: “投资中国不适合内心软弱的人。” 李斌和刘强东肯定领教过张磊强硬的内心,以及手段。

张磊在2016年发表过一次演讲《在中国寻找钢铁侠》。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中国的钢铁侠,但外界大都认为,张磊说的就是李斌。高瓴对蔚来的投资,据说是李斌和张磊在一起滑雪时敲定的,两人的交情可见一斑。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并在C轮及C+轮继续跟投蔚来。蔚来IPO时,高瓴持股比例达7.5%,是蔚来第三大股东。2019年二季度,蔚来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的时候,高瓴资本还大力增持了蔚来 汽车 2061.85万股,持有总股票数占比超过12%,同时张磊还买入特斯拉66.83万股。

当时,张磊持有两家中美新能源 汽车 企业股票市值超2亿美元。然而,2019年第三季度,当蔚来 汽车 的资金链越来越吃紧、李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时候,张磊果断放手,高瓴开始大幅度减持蔚来,到了第四季度,蔚来和特斯拉这两家张磊眼中的“钢铁侠”,一起被高瓴资本清仓。对于张磊的果断与干脆,刘强东领悟得更早。

当初刘强东想上马自建物流,遭到内外几乎一致反对,他找到张磊,希望融资7500万美元,但张磊说, “这个生意如果不砸钱是看不出来行不行的,要么不投,要投我们就投3亿美元!” 像不像这一幕——雷军提出要打一块钱的赌,董明珠说:赌一块钱有什么意思?要赌就赌10亿!

京东上市之前,张磊还送出神助攻,撮合了腾讯入股京东,京东获得了微信巨大而稳定的流量支持。那时候,刘强东视张磊为恩人,而张磊则拥有了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2018年的明州事件,成为高瓴和京东关系的转折点。事件爆出来之前,高瓴资本虽然在减持京东的股票,却是属于获利回吐的正常操作,而且有卖有买基本保持稳定。事情被曝光后,张磊毫不犹豫开始清盘京东股票。数据显示,到2018年第二季度,高瓴资本从最高持有接近1.6亿股减持到2100万股京东股票,持股比例进降低至1.45%,已经退出了京东主要股东的行列。

而在减持京东股票的同时,张磊开始不断加仓购进阿里的股票,当年就投资过10亿美元不断重仓持有。到了2020年4月9日,最新的股票持有统计信息显示,高瓴资本依旧在不断加仓阿里,而京东还是继续减持24%。 赌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张磊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收起筹码,全身而退。 正是这一点把张磊和董明珠区分开来。

董明珠有进无退。 强硬既是董明珠的性格,也是她的人设。 至少在公开场合,没见铁娘子软过。从36岁在格力做业务经理开始,董明珠将格力从一个小工厂带到了年营收过2000亿的巨无霸,堪称当今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让董明珠在格力逐渐养成了在说一不二的作风。而 作为国企经理人,产权不完备,随时可能被其他人摘桃子,使得董明珠不能卸下盔甲,露出空门。

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永远打胜仗。董明珠也不能,打败仗没什么,但 董明珠因为不断胜利的说一不二,和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更加说一不二,在格力内部排除了一切对冲力量,注定让她难以在最合适的时机,从本不足以影响大局的小败局中退出。 2015年因为与雷老板的打赌在前,董明珠宣布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不久后第一代格力手机面世,董明珠坚持把个人照片设成了系统内置的开机动画。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 开机画面放她的照片是为了表达对消费者的尊重。 然而,现实狠狠教育了董小姐。除了针对内部员工的强制购买之外,市场销售成绩没有突破三位数,格力手机变成了人人皆知的滑铁卢。董小姐当然没死心,她认为做手机的失败只是一次偶然。没想到的是,偏执并坚持ALL IN投资银隆 汽车 ,导致了一次更大的败局。2016年1月在珠海人大的会上,董明珠认识了在河北开发过地产,现在又跑回珠海去搞新能源 汽车 的魏银仓。董明珠当时就拍板投资银隆 汽车 ,哪怕魏银仓当时并没有引资的需求。2016年8月18日,格力公布了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及相关定向增发的方案,在媒体会上,董明珠公开宣称“珠海银隆就是格力 汽车 ”。

然而,董明珠始料未及的是,在10月30日的股东会上,以往对他言听计从的股东们“反水”了。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要以130亿的代价收购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后者拿掉国家补贴连年亏损,“核心技术”买自一家长期亏损、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美国企业。这种事怎么看都不靠谱,股东们没有同意。董明珠发飙了。她不满“进场没有人鼓掌”,提高声调提醒投资者,“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被股东拒绝的董明珠并不甘心。

格力电器发布终止收购公告的当日,她高调宣称,个人携大连万达集团等四方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份。其中,董明珠个人投资约10亿元。之后,董明珠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到处站台,打开银隆的市场扩张潜力,引进大客户以及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她也利用个人关系,为珠海银隆解决了资金问题。然而真相很快揭开,这个被董明珠推到马上就要上市地步的银隆 汽车 ,居然是个“银样蜡枪头”。本身技术就不过关,还借高利贷维持生计,拖欠供应商货款,逾期未支付的货款至少12亿元。董明珠动手更换银隆的管理层,结果引起激烈反弹。之后,就是双方持续很长时间的骂战以及法律纠纷。到目前为止,格力 汽车 还是一个图纸上的梦。

就像《兰德手册》里说的那样,每一位杰出领导者不断地挑战更大的难题,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毕竟,这样的成功者非常固执,哪怕明知失败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格力的问题很明显:缺一个能给董明珠提意见并且能让她听进去的人。以前朱江洪可以胜任这个角色,自从他退休之后,这个角色就一直缺位。 而张磊,现在被很多投资圈的大佬一致看好。

高瓴这一次从激烈角逐中胜出,成为各方都接受的格力电器大股东,博弈过程不得而知,不过,除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张磊敢于伸手,在项目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自己接盘调整,应该是一个难以忽略的因素。董明珠时代的格力堪称辉煌,然而她今年已经66岁, 离开董明珠的格力怎么发展?或者当董明珠已经不足以驱动格力时,怎么办? 这个问题被提上议程顺理成章,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才不符合常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瓴的优势格外凸显:百丽陷入困境,作为投资方的高瓴干脆自己直接介入管理、用两年的时间实现数字化对传统企业改造,并将国际部分重新拆分上市。如果说格力存在董明珠之外的B计划,那么高瓴显然是这个B计划最佳执行者。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说一不二的团队领袖怎样和类似于护航者的角色相处?

当然,张磊也是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从资本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帆风顺格力的盈利年年上涨,张磊躺着也能拿到分红,何乐而不为。为了安抚管理团队,张磊显得很大方。不仅承诺赠与董明珠等管理层、骨干员工近4%的格力电器股权激励,而且 高瓴保证董事会提名由格力电器管理层主导,格力电器将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

4月14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30亿元(含)不超过6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当前董明珠直接或间接持有格力9.64%的股权,若最终的回购比例按公司总股本的1.42%计算,董明珠在格力持股比例将达11.06%。

对于这次格力回购股票,自媒体阿尔法工厂评价道: 格力电器行动逻辑更像一家外资主导的美股公司。 格力用以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于中国银行180亿额度的超短期融资,考虑到当下的通胀率,格力借这笔钱几乎约等于负利率。除此之外,高瓴在对百丽改造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线上能力:通过大数据对货品安排,精益管理提升供应链能力,优化了整个供应链的通路,改变了百丽的负增长,大幅提升了盈利。而这对长于线下短于线上的格力来说,显然正是急需的力量。

因此,现在看来,高瓴入驻格力,尽管保持低调,但已经开始在财务和渠道方面发挥作用,成为驱动格力前进的生力军。可以肯定的是,张磊与董明珠之间,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

4. 恒瑞医药至暗时刻,高瓴重回十大股东之列

文 | 安富建

六年来首度跌停!8月20日,恒瑞医药 (600276.SH) 迎来“至暗时刻”。

股价腰斩、公司裁员、基金出逃......曾经的“大白马”和“医药一哥”,已屈居迈瑞医疗 (300760.SZ) 和药明康德 (603259.SH) 之后。

19日晚间,恒瑞医药披露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2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19.41%,但 净利润却近乎零增长,增速创下18年来新低。

8月20日开盘后,恒瑞医药股价多次触及跌停,至上午11时,已被逾2.5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收盘报48.46元/股,总市值3100亿元。相比今年一度6000亿的市值,已然腰斩。与此同时,网传的安徽省临床检验试剂采集会议纪要,令“器械茅”迈瑞医疗大跌17%。

受“药茅”和“器械茅”影响,南微医学 (688029.SH) 、万孚生物 (300482.SZ) 、金域医学 (603882.SH) 、通策医疗 (600763.SH) 等医药龙头股纷纷跌超10%。

上市21年来,整体向上的恒瑞股价虽有起伏,但 这大半年来下行曲线之陡峭,前所未有, “药茅”何以至此?最近两年,恒瑞接连失误,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一如《财健道》半个月前所指出的:恒瑞医药无以容错。半年报的风吹草动,即刻就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一波巨浪。

仿制药后路已断,创新药和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日前,63岁的孙飘扬重回董事长之位,被认为是挽救恒瑞医药的一线曙光。

01

集采不利
医保谈判失策

恒瑞医药之所以出现流年不利的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据公司半年报显示,受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的影响,公司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另一方面,主要产品卡瑞利珠单抗自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造成卡瑞利珠单抗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6月开展的第五批集采中,因恒瑞报价策略不当而酿成大错,重磅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铵注射液大意丢标,二者占公司营收合计达7.1%;其他中标产品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差距悬殊而缺乏优势,比如,中标量最大的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报价158元,远高于其他两家 (241.8元和343.8元) 。

集采和医保的重要性,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不言而喻。若稍有不慎,前期付出便可能功亏一篑。

卡瑞利珠单抗PD-1医保谈判已经失策,因此即将到来的医保谈判便尤为关键。

7月30日,271个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对外公布,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各有3款新药进入,系数量最多,且其中2款面临直接竞争。恒瑞医药新药包括PD-1单抗、PARP抑制剂。还有一款重磅新药是化药1类创新药TPO-R激动剂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根据国盛证券测算,若能进入医保快速放量,预计该药品峰值销售有望超过10亿元。这轮的医保谈判,对于恒瑞医药而言,是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02

被推倒的多米诺“股”牌

自2000年上市以来,恒瑞曾跑出了百倍长牛的行情,甚至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最能抗跌的大蓝筹之一——当时全年的股价跌幅也不过18.79%。2021年二季度,恒瑞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而上一次单季度利润同比下滑,是在11年前的2010年第四季度。

但这一切早有预示。

恒瑞医药持仓基金上半年即已陆续出逃。截至6月30日,共有326只基金披露持有恒瑞医药,合计持有2.36亿股,环比上季度减少29.38%。相较一季度,北上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减持股份约0.19亿股,持股7.66亿股,持股比例由12.26%降至11.97%,仍为恒瑞医药第3大股东;而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国基金因减持,甚至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

机构退场,散户接盘,但不断进场“抄底”的散户已然被套牢。 据统计,恒瑞医药的股东数量大幅增长,尤其二季度增速超过60%。2020年末,恒瑞医药股东数量为28.18万户,至3月末,增长为36.76万户,增幅约30%。二季度末,恒瑞医药股东数量激增至61.01万户,较三月末增幅高达65.97%。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资本被动新晋成为恒瑞医药十大股东,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资本市场仍然有大机构在看好恒瑞医药。高瓴资本自2015年12月左右开仓进场恒瑞医药,一年内曾两次加仓。从恒瑞医药公开的十大流通股东数据来看,2016年三季度增持到2193万股,去年2020年退出十大股东。时至今日,高瓴资本持股4046.19万股,持股比例0.63%。

与之同时,亦有牛散告诉《财健道》,下个交易日即入场抄底。

03

裁员风波不断
恒瑞何以绝地反击?

8月20日,关于“恒瑞医药大幅度裁员”的信息在网上疯传,该甚至登上“东方财富”导读栏。 此次裁员主要涉及仿制药的医药代表,同时会增加创新药的研发人员。有消息称,恒瑞医药大刀阔斧的裁员,要将人数从3万减到2万。针对此事,恒瑞医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在半年报中对这件事情做了说明,“公司要集中资源做创新和对国际化进行运营改革”。早先,有恒瑞医药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称,“实际上,组织结构进化从今年6月份已经开始”。

新业务调整、大幅裁员,这些新招频出的背后,站着恒瑞医药“大家长”、头号灵魂人物孙飘扬。8月4日,孙飘扬正式重新出任董事长。它能否成为恒瑞的一剂强心针?仍然尚未可知。

财报数据显示,恒瑞已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136人的海外研发团队,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罗氏、诺华、辉瑞、默克等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23项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推进开展,其中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7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家海外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主力产品卡瑞利珠单抗,则为恒瑞带来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FDA BLA/ NDA递交前的准备工作;另外还有多款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

这些海外项目能否尽快破局?这正在考验孙飘扬的速度。

为突出恒瑞的持续创新能力, 本次半年报还披露了恒瑞创新药收入和管线,创新药实现销售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43.80%,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9.15%。和高研发投入一样,恒瑞押注创新药的本色未有丝毫改变。 虽然竞争愈发激烈,但研发、国际化、运营优化,以及孙飘扬的王者归来,依旧是恒瑞的护城河。

1990年,32岁的孙飘扬临危受命担任厂长,挽救了一家账面资金只有8万元的小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他一手将其扶至“白马股”医药龙头的地位。 电影《至暗时刻》结尾,丘吉尔说: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尹莉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5. 高瓴张磊、中欧葛兰、易方达张坤等大佬,重仓的优质龙头公司

眼科医疗是钻石级的赛道,适合不断的滚雪球。对于高成长的优质核心资产,我们基本上很难等到适合的估值进入,除非出现股灾,集体性的杀跌,因此我们对于这类核心资产,要有一定的估值容忍度,哪怕高估一点,我们也可以进入。

随着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市场,而且眼科疾病贯穿人的一生,未来眼科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目前眼科医疗行业规模大、增速快、渗透率低,预计行业龙头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爱尔眼科,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龙头公司,高瓴资本、中欧葛兰、易方达张坤、景顺长城刘彦春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股 ,可谓是众星云集。

公司拥有好的管理层和赛道,长期竞争力和护城河不断增强。公司在眼科医疗领域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在连锁门店的数量和业绩规模上远远超过同行业的公司。

随着公司眼科医院的全国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和全球化的布局,行业领先地位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升,未来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到25%以上,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率113.90%,净利润增长率509.88%。

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细分龙头公司,外资、社保基金和中欧葛兰等大佬的持仓股

从角膜塑形镜行业来说,国内的渗透率仅为1.2%,未来还有10倍左右的成长空间。从公司来看,欧普康视目前在角膜塑形镜上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首家同时取得角膜塑形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公司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复购率高,市场占有率第一。

我国有近1亿的屈光不正青少年,治疗办法主要通过角膜塑形镜(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2020年公司建成阿托品滴眼剂生产线,下属眼科医院获滴眼液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未来将和公司主营产品角膜塑形镜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

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率175.99%,净利润增长率263.70%。

爱博医疗,国内唯一一家眼科器械全产品链公司。高毅邓晓峰、博时葛晨和万家黄兴亮的持仓股。

公司的主要产品人工晶状体(营业收入85%左右)、角膜塑形镜(15%左右)。公司在国内人工晶状体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制造商,打破了国外产商在高端人工晶状体的垄断局面。

公司的角膜塑形镜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增速快,产品质量高,透氧系数要高于欧普康视,采用的是自主的原材料生产技术,未来有望提升市场占有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爱博医疗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2%,净利润同比增长954.3%,净利润增长接近十倍。

兴齐眼药,眼药隐形的龙头公司。高毅邓晓峰和富国朱少醒的持仓股。

兴齐眼药,用于治疗干眼症的环孢素滴眼液,2020年6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上市的产品,保守预计市场空间在15-25亿之间,业绩增长迅速。

公司的延缓青少年近视的低浓度阿托品产品,顺利的话将在2023年取证,这将成为全球第一款正式上市的低浓度阿托品,国内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是目前市面上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唯一药物,使用非常方便,睡前滴一滴就行。

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率150.52%,净利润增长率418.22%。

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才6.89亿元,对应着两个爆款产品65-75亿的市场规模,公司的营业收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也只是贵一点而已。

#股票# #A股# #高瓴资本# #价值投资# # 财经 #

6. 从高瓴资本持仓变化,来看2021的投资方向

美国时间,2月13日。


华人最着名的基金,高瓴资本向SEC提交了截至2020年Q4(第四季度)末的持仓报告。


由于变化非常大,我决定插播到大年初三的文章里。


给大家讲讲,中国的股神--张磊,他的公司的投资方向。


也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1

高瓴资本介绍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熟悉高领资本,我简单介绍一下。


高领资本,是由张磊2005年创立。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


去年很火的一本投资书《价值》,就是高瓴的张磊写的。


总结一下,他Q4持仓的变化:


该基金的有一定程度的减仓。


整体持仓规模从Q3的132亿美元,降低到了Q4的125亿美元。


从持仓中,总共增持了9只股票、减持了15只股票。


新进了19只股票,清仓了13只股票。


2

前10大持仓股



从持仓来看,高瓴继续看好拼多多。


由于股价大涨,拼多多已经成为高瓴第一大重仓股。


和百济神州,一起成为唯二两个持仓比例超10%的股票。


从整个持仓能看出,


高瓴的投资基本就是布局两个领域:


互联网+生物医药。


并且互联网,是以中概股为主。


从数量来看,高瓴一共持有95家公司的股票。


其中中概股,占30%


从市值上看,中概股占比超60%。


3

清仓和减持的



看看这个部分里,有没有大家重仓的部分。



减仓和清仓动作最大的五只股票。


1)ZOOM


这是一家美国做线上办公的互联网公司。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我们用的腾讯会议就是模(chao)仿(xi)他的。


这家公司,我第一次看到他出现在高瓴的持仓中,应该是2019年的Q4。


当时股价就70-80块钱。。。我准备买的,没跟上。


后来就一路上涨,我一直不敢买。到150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一下。


最终一路涨了450块。。。我肠子都会悔青了。。。


这家公司,由于受到美国疫情的影响,业绩暴增。


一年股价翻了4-5倍。


此次被减持,我个人猜测可能是高瓴觉得价格虚高了。


要回归理性。


我们昨天讲的,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还记得吗?


任何低估或者高估的股票,最终都会回归理性值,回归这个企业的基本面。


2)阿里巴巴


高瓴是完全不看好阿里在未来电商的竞争优势啊。。。


我们回看,他第一大持仓是拼多多,第三大是京东。


说明是非常看好中国电商行业的。


但他不看好阿里,是因为PDD不在不断蚕食阿里的电商份额。


2020Q4财报一发,阿里份额又下降了,PDD又涨了。


马爸爸现在太难了,大家都懂的。。。马已经服。


但是作为,阿里老员工的我。


在阿里的态度上,我是看好阿里的。


我看了阿里Q4的财报,电商份额在下降是确实。


但我看到的最大的亮点是,阿里云的爆发式增长。


阿里云单季度营收首次破百亿,成立10几年首次实现盈利。


电商,说实话,是辛苦钱。金融这块被监管。


那阿里未来最大的想象空间,就在于云计算。


阿里云现在在国内是绝对的老大,其他所有厂商加起来,才和他的份额差不多。


这是我持续持有阿里巴巴的理由。


要知道,微软现在的市值,有一大半都是云业务支撑起来的。


不过,在蚂蚁事件后,我也减仓了阿里巴巴。


从第一大重仓股,已经降低到第5位了。


我目前,第一大重仓股是B站。(港美股里)



爱奇艺基本没怎么动,另外两只就不详细分析了。


4

增持部分



从数据可以看到,


其实拼多多仓位占比排到第一,并不是由于主动加仓导致的。


高瓴只主动加仓了拼多多0.23%。


更多的是由于拼多多的市值大涨,导致的占比提升。


第2和第4的公司,都是属于生物医药的。


Doordash,是美国的美团外卖。。。


从行业布局依然是没变,互联网+医药。


5

大资本的一致性


如果说,一家基金减持或者增持代表个人观点。


那几家大基金都有同一动作时,我们就可以好好参考了。


你以为,国外的机构就不抱团了吗?


1)先说减仓


除了高瓴减持了阿里巴巴。


景林资本同时也减持了阿里巴巴。


2)再说加仓


高瓴现在的持仓里,拼多多已经成为第一大权重股了。


景林资本,同时也大幅度增持了拼多多。


除此之外,强少经常推荐的书《原则》的作者,达·里奥,


他的桥水基金也大幅度加仓了拼多多,持仓142W股,


进入了十大持仓。


其中桥水Q4,加仓了PDD32.7W股,加仓比例29.89%。



强少是不是也要考虑,加仓一些拼多多了。


我告诉你们,我拼多多是90块钱卖的,然后把卖掉后的全部资金,


在45块左右,分批买入了B站。


6

抄作业的好处


高瓴在选股这块是超级厉害的。我也跟着他抄到了两次作业。


1)PDD


在2019年Q4的持仓报告公布时,大概是2020年2月份公布的。


我发现高瓴大幅度买入拼多多,当时疫情被封在家。


作为一个4-5线城市,我发现身边好多亲戚在用拼多多。


我于是就跟着一起买了PDD。


当时价格31块。。。上周五的价格是196块。。。


不过强少太菜了。。。没拿住,上面说了,在90块钱的时候全部卖掉了。。。


这就是抄作业没抄好。


人家高瓴还在加仓呢。


哈哈哈,不过也还好,换了B站也涨了很多。


2)阿里巴巴


高瓴在2020年Q2,大幅度加仓了阿里巴巴。


是当季度最大的增持。


结果那半年时间,阿里股价涨了50%。


那波肉,我吃到了。当时阿里是我的第一大重仓股。


大家可以回看下我在6月份发的一篇文章,


当时我认为阿里比腾讯更具投资价值。


有好作业,但是我没抄到的。。


3)ZOOM


这个是我肠子悔青系列一。。。



可惜没买。


4)富途控股


2020年Q3,高瓴资本首次买入富途控股。


富途从Q3的27块,涨到现在145块。其中最高点204块。。。


这个作业也没抄到。


肠子悔青系列二。


7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又要说那句话了:


你永远无法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即使大佬给作业给你抄了,


但是由于你对那些公司研究不够,也不敢贸然出手。


错过这些机会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赚到那些钱就是靠运气。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知识,而不是天天到处抄作业。


大佬也有犯错的时候。


比如高瓴去年最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2019年年底,他清仓了特斯拉。


基本错过了整个新能源的爆发。


2020Q3,他建仓了中国的新能源三傻:蔚来、理想、小鹏。


Q4,又清仓了。


这次他会对吗?


拭目以待。


我们要带着自己的思维,来看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


8

总结


还有人问我,买股票一直抄作业可以吗?


不可以!


因为基金持仓,每个季度只公布一次。并且一般公布的时候,都是有1个月的延迟了。


你拿到的都是滞后信息。


同理,靠内幕炒股的一样。


你能听到的“内幕”消息,都是超过20手的消息了。。。


早已经没什么时效性了。


要想赚钱,老老实实的学知识。


做基本面分析,长期价值投资。


最后,再记住一句话,散户最好不要炒股。


买基金是最好的方式。

7. 高瓴资本Q4持仓:拼多多升至第一大重仓

财联社(上海,编辑 史正丞)讯, 当地时间周五,知名私募高瓴资本向美国SEC提交了截至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13F表)。由于显着减持多只重仓股,该基金持仓规模从Q3的132.02亿美元小幅下降至125.78亿美元。

根据13F数据平台Whalewisdom统计,在高瓴Q4持仓中,总共增持9个标的、减持15个标的、新进19个标的、清仓13个标的。

从前十大持仓股变化来看,高瓴在Q4季度大幅减持Zoom视讯和优步,同时清仓了所持有的404万股阿里ADR。拼多多虽然仅获得高瓴增持2.3万股(季度末总持仓1023万股),但由于公司股价本身的优异表现上升至基金第一大重仓的位置,前一季度拼多多仓位占基金总市值比重仅为5.73%。

高瓴本季度的加仓主要集中在新建仓股票中,Q3季度前五十大持仓股中本季度增持的仅有拼多多、Salesforce和小市值生物医药企业Forma therapeutics。在主要新建仓的企业中除了刚上市的美国外卖龙头DoorDash和中概股一起教育,其余的两家均为高瓴一向偏爱的生物制药企业。

此外,高瓴还在本季度新建仓苹果公司30万股、逸仙电商200万股,增持绿山咖啡74.8万股、华住酒店42.8万股。

在减持方面,除了阿里巴巴以外,高瓴还清仓了遗传性心脏病治疗企业MyoKardia、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小鹏 汽车 、欢聚时代、诺瓦瓦克斯医药等公司。

8. 高瓴收购飞利浦完成了吗

高瓴收购飞利浦完成了。高瓴资本豪掷340亿元收购飞利浦,已与2021年3月25日完成收购。高瓴集团由张磊先生于2005年创立的投资公司。

9. 招商局创投领衔 轻橙时代超额完成pre-A轮融资

本报记者 黄琳 赵毅 深圳报道

新能源 汽车 热度居高不下,新势力赛道仍在继续添员,而资本也乐于倾囊相助。近期,造车新势力轻橙时代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轻橙时代该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领投,逸高资本、贵阳产控集团、灏浚投资、文略资本、冰川网络等7家企业跟投。

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轻橙时代已推出首款准量产车型VC,并有意自研动力电池技术。而此轮轻橙时代超额所融资金将助力VC车型核心技术的研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轮领投轻橙时代的招商局创投为首次入资造车新势力,而轻橙时代创始人之一的边标早年也曾服务于招商证券,参与过招商银行配股。双方一拍即合的默契背后,轻橙时代能否令市场和资本眼前一亮,仍有待实车落地。

VC车型年内量产

早在2021年11月的广州车展前夕,《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已关注到“横空出世”的轻橙时代。在第十九届广州车展上,成立不足半年的轻橙时代已占据广州车展展馆中的一席。在车展现场,轻橙时代亮出了首款准量产车型,代号VC,外形定位接近紧凑型SUV,女性向特征明显。且拥有充电8分钟行驶200公里的超级快充技术。

据悉,轻橙时代该轮所融资金将用于旗下自主研发的首款车型VC于2022年实现规模化量产,以及智能化、定制化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轻橙时代已推出了其第一代纯电动平台EEZI STEP 1.0。当记者与轻橙时代相关负责人交谈时,其向记者表示,轻橙时代有意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且已与相熟的电池厂商就生产自研电池接洽。

在新能源 汽车 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轻橙时代对造车的产业链布局和未来产品的规划都有着清晰的布局。在资金方面,轻橙时代创始人之一的边标曾服务于招商证券,是东兴证券股份保荐代表人,主持或参与过诸多项目,包括农业银行IPO、招商银行配股、东安动力配股、福耀玻璃市值管理等,其中亦可见其曾涉足 汽车 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等方面。

而此次领投轻橙时代的招商局创投是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边标曾服务过的招商证券亦是招商局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与招商局创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2021年轻橙时代的首场品牌发布会上,记者与轻橙时代相关负责人谈及布局新能源 汽车 所需资金时,边标神情颇为自信,直言轻橙时代不愁资金。业内亦称边标在金融圈人脉颇广,如今看来,在轻橙时代pre-A轮的投资中,创始人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轻橙时代共有12位股东,其中李帆持股32.66%成为最大股东,轻橙时代董事刘颖佳持股24.58%的广州智慧蜗牛 科技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第二大股东,边标持股21.52%成为第三大股东,CEO牟露持股的广州逐光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第四大股东。

新资本方入局

尽管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的玩家前仆后继,但资本仍热衷于为该赛道慷慨解囊。根据天眼查2021年度产业洞察报告,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新能源 汽车 领域去年共计获得融资70余次,融资总额超800亿元。资本纷纷对新能源 汽车 赛道竞相投注,近10年新能源 汽车 品牌投融资事件超过800起,披露投融资金额高达3841.1亿元。

其中,包括互联网公司、PE投资机构等均成为新能源 汽车 融资的座上客。例如高瓴资本曾大力买入蔚来 汽车 241.2万股、理想 汽车 167.1万股和小鹏 汽车 91.7万股。同时,高瓴资本还以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股份2021年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无独有偶,红杉资本也参与了比亚迪股份2021年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而红杉资本也曾为零跑 汽车 、威马 汽车 、小鹏 汽车 投入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资本对新能源 汽车 赛道的投入趋于谨慎。在2020年四季度,高瓴资本曾减持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在2021年二季度,高瓴资本减持了宁德时代798万股。

此前,招商局创投直接投资的项目有诺灵生物、武汉兰丁、医协创智等医药 科技 公司,也有上海的多家网络信息技术公司。但招商局创投对新能源 汽车 领域已是垂涎已久,2021年8月,招商局创投曾领投深圳新顿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顿 科技 ”)。

据悉,新顿 科技 主攻高性能合金材料设计、整车轻量化设计、铝合金一体热冲压技术等轻量化技术,合作方已覆盖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头部主机厂。彼时,新顿 科技 CEO张添添透露,2021年8月份开始,新顿 科技 会有10余名工程师进驻到某新势力主机厂参与之后发布的车型的设计制造。

此次,招商局创投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上更进一步,直接通过轻橙时代的跳板成功跻身新能源整车厂投资行列,而轻橙时代也获得了超额融资。看似共赢的局面,新入局的轻橙时代能否不负众望,在新能源赛道分得一杯羹,仍有待首款新车落地验证。

10. 谈起比亚迪,马斯克“嘲讽”没见过,持股10%的巴菲特却已赚24倍

全球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采访中被问到:您怎么看待比亚迪的车?

马斯克则狂笑着回答:你见过比亚迪的车?言外之意,比亚迪从未进入过马斯克的视野。

而与马斯克相反, 投资圈的大佬们却都“深爱”比亚迪。

“投资大王”查理•芒格则表示:就算进了坟墓,也要抱着比亚迪的股票。

“股神”巴菲特为了投资比亚迪,多次来中国会见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更是在比亚迪股票高位上涨时,投资比亚迪13亿。

王传福是中国上制造业杰出的企业家代表,他1995年下海经商,注册比亚迪。到1997年时,比亚迪的年营收额已达到1亿元。在起步的三年里,比亚迪每年的增长率都可以达到100%。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亚洲,比亚迪利用低成本优势,迅速填补市场空缺,拿下来行业40%的份额,成为镍镉电池行业当之无愧的“一哥”。

王传福有自己的抱负,他常说:要让中国 汽车 走出去,让中国制造面向世界,让中国新能源改变世界。

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萨维能源公司与比亚迪联合宣布,伯克希尔·哈萨维能源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入比亚迪(H股)2.25亿股,共计2.32亿美元,约占比亚迪股份10%。这也成为了巴菲特唯一持有的中国股票。

“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主要来自老搭档芒格的强烈推荐,芒格对巴菲特说:我发现了一个爱迪生与韦尔奇的合体——王传福。我们必须投资比亚迪。

对于 科技 股,巴菲特一向比较保守,后来他特地和芒格一起来中国参观比亚迪工厂。当看到王传福为了证明电池的环保,当众喝下一杯电解液的时候,巴菲特不再犹豫了,立刻决定投资20%的股份。但王传福不希望中国品牌,外资持股过多,最后才确定转让给巴菲特10%的比亚迪股份。

2019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不顾合伙人的劝阻,清空全部高瓴持有的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股份,转投比亚迪13亿。2021年年初,高瓴资本再次斥资2亿美元参与比亚迪定增。如今,张磊的投资早已为他带来超过5倍的回报,盈利近100亿。

张磊曾在《价值》一书中提到:只要企业能给 社会 创造价值,就算是亏钱,高瓴也会投资,因为 社会 迟早回馈这样的企业。

很显然,比亚迪就是这样能为 社会 创造长期价值的公司。

和其他车企不同,比亚迪并不需要从其他生产厂商处购买零件,比亚迪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也得益于多年来比亚迪全产业链的研发投入。2020年,比亚迪研发投资金额合计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1.6%。截止到2020年底,比亚迪申请专利共计25656件。

早在2015年,比亚迪就已经是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冠军。如今比亚迪更是集IT、 汽车 、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城市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物联网、机器人、二次充电电池、动力电池等方面,比亚迪均有布局。

深厚、宽广的护城河成为支撑比亚迪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张磊、巴菲特看中比亚迪的重要原因。

在2021年伯克希尔哈萨维股东大会上,查理•芒格表示: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终有一天会用完,未来是电动 汽车 的时代,这也是为何我们看好比亚迪。

传统燃油车占我国原油消耗约70%,然而我国并不是原油大国,主要依靠进口,其中70%的原油进口途径马六甲海峡。

为了避免“卡脖子”事件再次发生,我们积极发展新能源 汽车 行业,新能源 汽车 取代传统燃油 汽车 将是中国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大趋势。比亚迪参与新能源 汽车 行业早、自主研发能力强、拥有独立、完整产业链,无疑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里,早已抢占先机。

巴菲特从2008年投资比亚迪开始,13年间对比亚迪的投资有增无减,如今比亚迪H股加A股总市值已经过万亿元,为巴菲特创造了超24倍的利润,成为了除可口可乐之外,为巴菲特创造回报第二高的股票。

很多人在做长期投资时,经常被人怀疑、嘲笑。这点我们要学习“中国巴菲特”张磊,他强调在投资一家公司时,我们只需确定“这家公司是否能长期创造价值”,如果可以,那便不必犹豫,不必胆怯,抓住机会,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时代越是变化,我们越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阅读全文

与高瓴资本最新买入哪支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资金流入看什么 浏览:806
科创50指数ETf投资哪些股票 浏览:469
林园股市最新股票 浏览:525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 浏览:132
宜信最新股票价格 浏览:144
亚盛股票走势 浏览:450
工业设计软件概念股票 浏览:971
中国股票最高的是什么股 浏览:274
如何利用股东数据分析股票 浏览:155
同济科技股票配股价 浏览:219
股票短期融资债券到期兑付是好是坏 浏览:597
股票交通银行000001 浏览:811
债券比股票 浏览:518
中国软件这个股票怎么样 浏览:545
股票里的特殊账户 浏览:426
最准确的股票数据网 浏览:30
网商银行的股票代码 浏览:393
行业互动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 浏览:555
必需品投资组合股票行情分析 浏览:621
股票看盘重要时间点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