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新兴市场什么是成熟市场两者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新兴市场?什么是成熟市场?两者有什么区别?
新兴市场(Emerged Markets)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权威定义。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1995年的标准是人均9 386美元),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就是新兴市场。有的国家,例如韩国,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已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1996年,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新兴市场有158个。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前苏联码升哗东欧地区。我国内地股市和台湾股市都属于新兴市场。
成熟市场(Developed Markets)是与新兴市场相对而言的高收人国家或地区(即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股市,1996年,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成熟市场有51个,主要包括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股市。我国的香港股市也属于成熟市场。
从整体上看,新兴市场与成熟中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新兴市场规模小,但发展迅速,1995年,新兴市场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日占全世界人口的84%,国民生产总值占19%。股市市值却只占11%。然而,新兴中场的规模扩张迅速。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纷纷调整了原有的发展战略,更加重视证券融资,而发达国家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证券方式大量向新兴市场投资,促使新兴市场得以迅速发展。1987年,新兴市场的市值仅占世界股市总市值的4%,以后逐年增长,1994年超过了12%,1995、1996年稳定在11%的水平。新兴市场的崛起,止在深刻地改变国际证券市场的格局。
(2)从市场运行特征看,新兴中场换手率高,波动程度大,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旱现出较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据国际金融公司统计,1996年全球5个换手率笑尘的股市中,新兴市场占据了前4位,其中我国内地股市和台湾股市分别以328.6%和204.1%的换手率名列第1和第2位。成熟股市的换手率相对较低,如美同股市当年的换手率为92.8%,日本股市仅为37.1%。从衡量中场波动性的股价指数月度标准差来看,1991年12月至1996年12月,国际金融公司拉美新兴市场指数的月度标准差为7。10,亚洲新兴市场指数为5.54,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价指数仅为2.51,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也只有4.00,反映出新兴市场有较高的风险性。
(3)从市场规范化程度看,新兴市场普遍存在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技术落后等问肌内幕交易、股市操纵和欺诈行为较为严重,出此规范化程度不高,影响了股市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市场运行效率。迟行而成熟股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拥有上行之有效的法律规范行为和相应的监管机构及技术手段,规范化程度较高。
(4)从投资者构成看。新兴市场通常以个人投资吝为主。在成熟市场上,由于投资基金的发展时间怔,社会保险制度较为完善因此以投资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构成了市场投资者的上体,这大大提高了成熟市场的稳定性,并提高厂投资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和市场的运行效率。
⑵ 新兴市场股市对美国债务上限更脆弱
答案:是的,新兴市场股市对美国债务上限更脆弱。
解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通常比发达经济体更容易受到国际事件的影响。 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危机将导致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债券的信心下降,这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债的利率上升,从而降低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此外,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经常依赖外国投资来支持其经济增长,因此它们更容易受到美数慧改国债务上限危机的影响。一旦美国债务上限薯判危机发生,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撤资并将资金移至更稳定的市场,这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股市的价格下跌。
拓展:在过去的几次美国碧隐政府债务上限危机中,新兴市场股市通常都受到了影响。 例如,2011年的债务上限危机导致巴西股市下跌了约20%,而印度的股市下跌了约15%。因此,新兴市场股市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危机,并考虑其对其投资组合的影响。
⑶ a股纳入msci对股票的影响 msci概念股有哪些
1、如果A股成功纳入,短期对市场情绪会有明显提振,蓝筹最为受益。
首先,意味着市场更大程度的开放,将更为广泛的被国际投资者关注与参与。其次, 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就是纳入了MSCI指数体系,会对MSCI全球、新兴市场、亚太指数的权重都会产生影响。再次,追踪上述指数为基准的被动型基金都会调整相应权重来配置资金到A股市场,以指数为基准的主动型基金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大关注。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基本都是业绩稳定,市场占比较大,估值和流动性良好的公司标的。目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包含21个市场822支股票,占据全球市场市值的11%。行业方面,金融、信息技术、能源占比最大。公司层面,韩国三星[微博]电子、台湾积体电路以及腾讯控股是指数内三家最大的公司,皆为信息技术行业。
因此,如果A股纳入,行业分布也不会例外,蓝筹股会占据大部分权重。虽然短期内增量配置资金还未能实现,但将使市场配置蓝筹的情绪得到进一步催化。
2、但客观来说,实质影响并不大,未来A股走势仍决定于国内基本面。
首先,所有投资仍受到QFII制度的限制。所有投资A股的资金仍旧要借助QFII与RQFII的通道,且都需要经过审批;受到QFII,RQFII制度的限制,投资者无法完全实现每日资金跨境流动,并且存在本金锁定期制度,限制了跨境资本的短期投机流动性;QFII与RQFII制度下,从进入规模上设定了限制,即3064亿美元。
其次,从国际经验看,被完全纳入到新兴市场指数是个长期过程。回顾过去,我们发现自1996年到2014年5月,共有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指数调入新兴市场,分别是韩国指数,台湾地区指数,阿联酋指数和卡塔尔指数。从最具借鉴意义的韩国和台湾地区来看,从开始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股市到首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分别耗时11年与13年;而自首次一定比例计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到全部比例计入,又分别耗时6年与9年。可见,一个市场要被纳入到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一般都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市场逐渐接纳和适应国际投资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第三,初步纳入比例较低,增量资金有限。不考虑QFII制度,如果A股纳入到新兴市场指数中,初步影响也比较有限。以MSCI为业绩基准,受到A股加入影响最大的是追踪新兴市场指数和世界指数的投资,其规模分别约为1.4万亿美元和1.7万亿美元。考虑30%外资持股限制,可分别作如下资金流入估算。
如果以5%比例纳入,资金流入约78亿美金。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占比约为0.46%,在MSCI世界指数中占比约为0.08%。假设以上以 MSCI 指数为业绩基准的资产规模均按比例配置到A股,带来的资金流入约为78亿美元,由此带来双边资金流动的规模约为156亿美元。此外,在这些追踪MSCI指数的资金中,并非全部是被动型指数基金,因此这样对A股的影响很可能会更加有限。
当A股全部纳入到MSCI指数中时(100%),资金流入约1545亿美金。A股在新兴市场中占比约为9.12%,在世界指数中占比约为1.58%。带来的资金流入约为1545亿美元,但是正如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所示,这将是一个持续6-10年的缓慢渐进过程。考虑到QFII与RQFII总额度为3064亿美元,目前已批准额度为1362亿美元,剩余额度1702亿美元,对于78亿美元左右的增量资金而言,目前总额度不存在较大瓶颈,但单个10亿美元的QFII额度不能满足较大基金的配置需求。
⑷ 什么是MSCI新兴市场指数
信贷危机久拖未决,全球经济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避险心态日益加重的投资者们对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前景的看法正变得越发地谨慎。不少投资者认为,新兴市场呈现泡沫化,并已经开始从新兴市场撤资。◎ 新兴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率仅略胜一筹而已月初以来,主要是受亚洲市场影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按美元计算已经下滑11.4%,金砖四国指数则下滑了11.8%。其中,亚洲指数本月跌14.6%,远东指数下跌16%。同时,工业用金属价格也大幅下挫,较上月同期下跌11%。
尽管本月表现不佳,但这一地区近年来的表现依然良好,2007年亚洲和远东指数涨幅约为30%;亚洲指数在过去的3年中折合成年率的升幅为31%,远东指数为28%。金砖四国指数表现甚至更好,2007年上涨45%,过去3年折合成年率的升幅为49%。然而,长期来看,新兴市场的表现令人失望。即使经过最近4年的大幅上涨,新兴市场10年来折合成年率的涨幅仍然只有11.2%,与欧元区同期9%的平均涨幅相比仅有微弱优势。而由于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和近几年美元的大幅贬值,同期美国市场升幅只有3.8%。◎ 新兴市场中只有中国呈现泡沫化?但是,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却认为,新兴市场明年确实可能出现泡沫,但现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还没有泡沫化。瑞士信贷指出,鉴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劲的资本流入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其他市场出现泡沫的可能性也很大;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市场仍有投资价值。瑞士信贷使用一份评分表来评估新兴市场是否已经泡沫化。评估指标包括:利率、本益比、股价、交易量、波动性和反转迹象。他们对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南非、印度、巴西、台湾和香港等所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分析,已经呈现出泡沫化的只有中国A股市场一个。但是,债券基金巨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分析师Michael Gomez本周在报告指出,即使中国市场泡沫破裂,其影响也会因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强劲增长而受到限制。
Gomez表示,中国股市和楼市双重泡沫即使破裂,也不会改变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势头。强有力的城市化趋势和有利的劳动力状况都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所以,一旦泡沫得到挤压,中国市场又会恢复涨势。
⑸ 2014年1月26日全世界股票暴跌为什么
新兴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美国缩减QE规模,使新兴市场遭遇货币回流危机,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汇率下跌以及恐慌情绪最终酿成了股市上周五“全球悲剧”。而道指的下跌,除了受到新兴市场影响以外,更多是被看作美国经济复苏的必经过程。随着美国不断缩减QE,这一局势会逐渐蔓延。
上周五,除了沪指上涨0.6%外,全球主要股指全线大跌。其中,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股指受到重创,分别跌533点、240点,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市场股指分别大幅下跌239点、119点、215点,道指暴跌318点,跌幅达2%,创五周以来新低,同时也创下7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缩减QE规模,使新兴市场遭遇“热钱”回流危机,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汇率下跌以及恐慌情绪最终酿成了股指上周五“全球悲剧”。而在分析人士眼中,道指的下跌,除了受到新兴市场影响以外,更多是被看作美国经济复苏的必经过程。
随着美国逐渐缩减QE规模,新兴市场出现“热钱”外流。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新兴市场的股票基金净流出达40亿美元,截至1月22日的一周里就有24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债券基金今年以来也有1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上周五,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新兴市场的央行进行了干预,以维护其货币汇率,但效果并不理想。“在美国退出QE的大背景下,市场预期新兴市场的汇率会普遍降低,所以会选择撤出股市上的一部分资金,造成股市下跌。”大地期货分析师倪官良表示,随着美国不断缩减QE,这一局势会逐渐蔓延,“不排除以后新兴市场遭遇重创,全球股市未来继续下跌的可能”。
在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看来,美国退出QE进程中,新兴市场的确会面临一轮危机,但美股、道指的下跌,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的国内环境。“QE推出以后,美联储制定的基准利率处于0.25%这一超低水平,这也意味着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非常低。由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大量企业开始热衷于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回笼资金,进而回购股票,增强自身对股权控制力,在这个过程中美股被拉升。”
“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是美联储,当美联储削减QE,企业发的债券便将失去最大买家,同时,由于发债成本增加,有些企业就会停发债券。”付鹏继续说,这样以来,以发行债券回收股票的方式被企业弃用,便会造成股价回调,随着QE规模的不断缩减,预计2014年美股下跌幅度可能在20%左右。
此外,上周五,有“恐慌指数”之称的CBOE波动性指数(VIX)暴涨31.74%,收18.14。当周,VIX暴涨46%,创2010年5月来单周最大涨幅。“这与经济转换周期过程中市场反应敏感有关,但目前看这一指数仍处于正常范围。”付鹏认为。期货日报
郑眼看盘:外围市场动荡A股面临冲击
上证综指上周五涨0.6%至2054点,深圳综指涨1.3%至1089点。早盘主板一度有所表现,推动力量主要来自绝大多数涨停的气氛渲染下,创业板等小盘股走势很强,渐渐将主板风头抢去。
最近市场中流传一种说法,即只要打破产品的刚兑潜规则,市场的无风险收益即降,如此就会凸显股市的价值,属于重大利好。因此,当工行及山西省相关政府部门否认兜底时,部分投资者或产生向好情绪,如此使得上周五盘面较为好看。
这么想的逻辑性很强,但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却可能走样。次贷危机前,华尔街“精英”将一些垃圾包装成高评级资产,人们误以为这是“无风险收益”,然而当时却是涨到历史新高的。由此可见,“对风险收益的误会”不是一定对应股市走熊。
因此,无风险收益误会被澄清后,先是有实业崩溃,公司受冲击(如通用等,轮不到股市。
本周二一切将水落石出,估计平稳的机会很大。名义上是否“刚兑”只是种春秋笔法,本质问题是购买信托的人能否拿回钱。如能拿回,那么啥名义都不重要。
外盘上周五夜间暴跌,和热钱逃离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相关。此波冲击若不能迅速止住,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不过,由于开放程度有限,所以对我国冲击相对有限,只是未来流入热钱多少会受些影响,所以整体上仍偏空。
我们不妨将欧美成熟股市类比为A股,将阿根廷等金融资产视为信托产品。人们原以为后者是无风险资产,现在省悟了,资金外逃了,照理说欧美股市应该上涨才是。因此,从这个实例也可看出,逻辑性貌似很强的观点在实践中却完全可能走样。
这并非是不需讲逻辑性,而是首先得保证逻辑链条中切不可遗漏“重要细节”。就以此例看,欧美上市公司中许多在阿根廷等国有业务,许多欧美银行过度卷入了新兴市常换言之,欧美股市陪跌其实是符合逻辑的。
如果带着这个加强版的逻辑来回看我们A股和理财产品的关系,就理应另有所悟。因外盘暴跌,今日A股免不了低开,但以A股素有习性看,低开后走高的机会较大。在短期内,A股反弹势头应可延续,除非外围恶化速度远超想象。
外围情况恶化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必然会有一定影响,但就对A股影响来看,应兼有短期利空和潜在利好作用。就短期看,至少热钱流入速度会大为放缓;就中期看,有机会使我国的偏紧货币政策松一些。不排除有小型经济刺激的机会,虽然远不至于出现2009年那样的恐慌性的“四万亿”。每日经济新闻
⑹ 我国股票市场近期动向以及其原因(宏观)
2007年一季度,境内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震荡的走势,其间曾数次发生非理性暴跌现象,但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在强势震荡中也屡创新高。这种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政策诱因。 导致一季度股票市场震荡的多重因素 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譬如一些已被证明为谣言的政策“利空”传闻,如预期政府将对股票投资收入征收资本利得税等。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涨幅偏快,股指已经出现阶段性高估,市场客观上需要进行调整以消化获利盘。其次是3月18日央行加息前监管层政策走向不够明朗导致部分机构资金离场观望。 前期股市涨幅偏快,股指出现阶段性高估。继2006年沪深股指大幅上涨之后,2007年初,股票指数继续快速上扬,2007年1月份,上证指数上涨14.14%。1月下旬,在大盘进入3000点敏感区之后,全部A股以2005年业绩计算的静态市盈率和以最近12个月业绩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分别达到43倍和33倍。而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巴西圣保罗交易所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23、15.65和12.38倍,其他国际股票市场指数的静态和动态市盈率也低于境内A股市场。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在上证指数达到3000点之后,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出现阶段性的高估现象。阶段性高估的直接结果是:在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出台之前,股票市场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不稳定状态。 境内股市与周边股市联动性增强。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2月份以来,沪深股市与欧美等股票市场的相关度日渐增强。2月27日沪深股市大跌之后,美国道琼斯指数随后大跌400点,下跌3.29%;新兴市场股市周三开盘后多有3~7%的跌幅;欧洲、日本等主要股市也纷纷大跌。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外贸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境内经济与境外经济的连通性逐渐增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会逐渐对这种连通性做出反应。二是在境内境外同时上市的中资公司逐渐增多,其股价的联动效应导致境内外股票市场的互动程度增加,境内股票市场的走势将更多地受到境外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限售部分解禁流通对股指上行形成压力。从2005年4月份股权分置改革推行后,截至2007年3月末,沪深两市共有12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股权分置改革规定,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持股量超过5%的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在满足减持条件后的一年内减持5%的股份。根据上述规定,2007年全年即将解禁的股份达到908亿份,流通市值大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当前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30%左右。在短期内,这些解禁流通的股份的抛压和潜在抛压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股票市场和相关个股的上行走势。 出于预防性动机,部分机构逐渐减仓。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2月底,以基金、QFII、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银行托管专户的A股市值半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07年2月28日,机构在银行托管专户合计持有A股市值达16967.72亿元,比1月底持有的17380.18亿元,减少412.46亿元。这是自2006年8月份以来,基金、QFII与保险三大投资机构A股市值首次出现下降。这意味着,2007年前2个月,机构投资者减持了一定仓位的股票。减持的原因之一是机构投资者出于预防性动机和谨慎性原则主动减持;原因之二是部分基金投资者非理性赎回导致基金被迫减持部分股票。机构减持情况也进一步解释了机构投资者2006年度重仓的大盘蓝筹股表现不佳的原因。此外,据媒体报道,大量私募基金在一季度大幅减仓,也是导致股市震荡的重要原因。 此外,1季度股票市场大幅震荡也与3月18日之前监管层政策走向不明朗密切相关。2007年初,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增长等各项指标创近年来新高,市场普遍担心下一步监管层会出台防范经济过热的调控措施,因此心态趋于谨慎。加之股票市场阶段性高估导致“市场泡沫论”重新抬头,市场谣传政府将对股票投资收入征收资本利得税等一系列消息面的“利空”因素互相叠加,直接导致了两次暴跌现象的发生。 震荡为何不改股票指数上行态势 纵观一季度股市,尽管一度出现深幅下挫,但市场依然在2600-2700点位表现出较强的支撑。随着3月18日加息政策的出台,市场利空出尽,大盘在3月19日突破3000点并逐渐站稳,并在3月26日突破3100点,在3月29日盘中突破3200点。股票指数在大幅震荡之后不改上行走势,其主要原因在于1季度中后期,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因素的利好推动。 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推动情况持续。2007年2月末,人民币存贷差依然保持在11万亿的高位。2007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顺差达到39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外贸顺差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互相交织,导致外汇占款继续上升,同时境外资金继续进入中国市场,流动性持续充裕,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后续资金源源不断进场。与此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继续加快的话,贸易顺差和外汇占款大幅上升的态势不会得到根本扭转,流动性将继续增加。流动性充裕本身和流动性持续增加的预期在市场上体现为:只要大盘跌就有资金建仓。例如2月27日股票暴跌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票市场便强劲反弹。相关数据也证明了流动性充裕导致资金正在不断流入股市:2007年一季度,股票市场二级市场累计净流入资金接近8000亿元;A股市场3月末流通市值达到37283亿元,较上月增长15%。 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预期。2007年1月1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要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条件成熟的要争取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也要将优质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随后,中央企业加快了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的步伐,部分中央企业已经完成了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 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超过预期。根据3月份公布的信贷、投资以及工业增长等最新宏观数据, 2007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8.5%,增速亦为近年来高点;2007年2月末,M2增长达到17.8%,超过央行年初既定目标,N1增长21%,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高;2007年前两个月合计,金融体系新增人民币贷款9814亿元,同比多增2600亿元左右;2007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51,比上年同期提高20.65点。数据说明,2007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也有效提升了投资者信心。 宏观经济的继续走强在微观层面上的反映即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超过预期,继续推动市场估值水平上升。截至2007年3月23日,从已经公布的43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看,97.71%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80.73%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全面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据统计,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合计同比增长62.63%,加权每股收益为0.2422元,同比增长44.03%。 新基金发行提速,储蓄继续向股市转移。截至2007年4月2日,当年共发行(含正在发行)开放式基金15支,发行总额累计1007.4亿元,平均发行额度为83.95亿元。且从3月份开始,新基金发行呈逐渐加速之态势。数据显示,1月、2月份分别仅发行3支和2支基金,而3月份,证监会已批准新发行基金共计10支,发行总额度将超过700亿元。新基金的陆续建仓行为推动了大盘蓝筹股,特别是市盈率相对较低的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的反弹。 与新基金发行提速相关联的是,储蓄资金继续出现向股市转移的客观趋势。这种客观趋势首先体现在,存款增速继续下降,同比少增较为显着。该趋势也反映为股票市场开户数快速增加。2007年2月末,股票市场开户数为8323.2万户,较上月增加127万户。2007年前2个月合计,股票市场新开户数为469万户,增幅为近年来新高。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调查数据也验证了居民储蓄存款向股市转移的主观意愿增强。数据显示,在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中,“基金”占比从上季度的10%跃升至16.7%,刷新历史记录,分别比上季和去年同期提高6.7和12.7个百分点,“股票”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调查同时显示,尽管居民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但持这种看法的居民比例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本季更是降至59.4%,为调查以来的最低点。 下一阶段股票市场走势 3月下旬,在大盘蓝筹股重新崛起的同时,前期领涨的ST板块开始出现群体性下挫,这意味着股票市场正在重回价值型投资的轨道。预计下一阶段,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态势,但震荡的幅度将小于第一季度。 市场信心继续增强,股票市场总体上将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一是2007年宏观经济和工业利润增长将稳步上升,稳定的盈利增长将推动股票市场估值稳步提高;二是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将难以改变。持续的资金流入将有效缓解偏紧的货币政策、非流通股解禁的影响;三是政策预期逐渐明朗。由于3月18日央行已经提高利率,因此未来几个月市场出现金融政策利空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且会计准则变化以及“两税合一”政策将继续增加上市公司账面利润。四是市场监管环境更加严格。如证监会先后对贤成实业、杭萧钢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上交所安排沪市S股公司集体提示风险,国信证券等6家券商又在管理层的授意下集中澄清借壳上市传闻。五是资产注入有助于降低股指泡沫。预计2007年中央企业整合力度将继续加大,中央企业母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增厚上市公司每股资产的意愿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安全边际继续提高。六是海外大盘“红筹股”的回归将继续增强境内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股指期货出台前后可能还会出现震荡走势。根据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经验,在股指期货出台之后,股票市场往往短期内会出现震荡走势。例如,1986年9月,日本推出NIKKEI225指数期货,10月份,NIKKEI225指数从18000点下挫到16000点;1984年5月,英国国际金融交易所推出FTSE100指数期货,6月份,FTSE100指数一度从1100点下探至994点;1982年4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S&P500指数期货,S&P500指数在7月、8月份最低下探至103点。因此,如果2007年6月份我国推出股指期货,鉴于股票指数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股票市场将可能会再次出现震荡行情。但同样根据国际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期货并不能改变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走势。 对商业银行而言,一要关注储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动向,发展证券市场类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二要防范企业和个人利用贷款资金炒股。
⑺ a股再迎msci大考,证监会关键表态,哪些概念股会被炒作
A股加入MSCI的第四次“大考”脚步越来越近。
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MSCI官方将再一次公布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新兴市场指数,这是A股自2013年以来第四次冲击MSCI国际指数。
6月16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回应A股能否纳入MSCI指数时表示,不管是不是纳入MSCI指数,中国股票市场,包括整个资本市场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前进是不会改变的,改革开放的节奏也不会因为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而改变。
张晓军指出,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股票指数,无论是MSCI指数也好,还是其它的指数,假如没有中国的股票在里面是非常不完整的。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决定权在MSCI,这是MSCI的一个商业决策。
什么是MSCI指数?
网络显示:
MSCI是美国着名的指数编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又译明晟)。MSCI是一家股权、固定资产、对冲基金、股票市场指数的供应商,其旗下编制了多种指数。明晟指数(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据晨星、彭博、eVestment的估算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球约10万亿美元的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全球前100个最大资产管理者中,97个都是MSCI的客户。截至2015年末,超过790支ETF以MSCI指数为追踪标的,美国95%的投资权益的养老金以MSCI为基准。
MSCI指数的计算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拉氏指数,核心是根据调整后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根据 MSCI指数编制规则,各成份股的权重根据单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乘以纳入比例(A股目前方案为5%)和该股票对应的自由流通调整因子(FIF,Foreign Inclusion Factor)得到。
其中,自由流通调整因子是指海外投资者可投资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计算方法为:
FIF=LIF*min(Free Float, FOL)。Free Float是自由流通股数比例;FOL(Foreign Ownership Limit)是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中国为30%;LIF是指除了外资持股上限之外其他外资投资的限制,例如投资额度、资金汇出汇入限制等,中国的LIF=1。
加入MSCI有哪些障碍?
去年6月,MSCI提出了纳入A股需解决的三方面问题:QFII新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QFII渠道下的月度汇回限制能否移除、停牌新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和包含A股的金融产品上市需要中国交易所预先审批的限制能否取消。
A股纳入MSCI新旧方案主要差异(来源:中银证券)
哪些问题改善了?
首先,随着2016年底深港通的开通,赎回额度问题可通过深港、沪港通每日额度解决。
其次,交易所发布停复牌新政,预示着对停复牌制度管理加强,停牌机制的不确定性下降。
哪些仍未解决?
一是赎回额度有限的流动性问题中QFII投资者的每月资本赎回额度不能超过其上一年度净资产值的20%的限制,至今仍未有进展,但4月提出了弱的纳入框架,借助互联互通的纳入机制,基本可以绕过该限制,因此这一条目前已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虽然MSCI利用一个弱的纳入框架绕开了旧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本跨境流动问题,但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机制、停牌问题等同样是投资者关心的要点,这两方面尚没有满意地解决,最终A股是否可以纳入取决于客户对于新框架的接受程度。
加入MSCI有何影响?
管清友认为,纳入成功,情绪大于实质;纳入失败,冲击有限。
成功:影响正面
从统计角度来看,在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基于国际经验),股市在一年内上涨的国家多于下跌的国家。通过统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的股市表现发现,60%以上的国家1个月后股市出现上涨,61.5%的国家股市在一年后股市上涨幅度超过10%。
传导渠道在情绪非资金。
首先,新框架下被纳入A股占比大幅缩水,短期内增量资金有限。如果A股以5%的比例纳入MSCI指数,参照目前新的框架,A股占 MSCI全球指数,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亚洲指数(除日本)的权重较之前有所下降,分别为0.1%(之前0.1%)、0.5%(之前1.1%)和0.6%(之前1.3%)。
根据MSCI、eVestment、Morning Star和bloomberg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2月追踪MSCI全球市场指数、新兴指数和亚洲指数投资规模分别约为 2.7 万亿、1.5 万亿和0.2万亿美元(注亚洲指数投资数据仅更新到2015)。假设以上MSCI指数为业绩基准的资产规模按比例配置到A股,所带来的资金流入较未调整前减少近一半的资金流入(126亿美元),仅为114亿美元。
其次,纳入过程要持续数年,增量效果将被大大稀释。韩国和中国台湾自首次一定比例计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到全部比例计入,分别耗时 6 年与 9 年。可见,一个市场要被纳入到 MSCI 新兴市场指数中,一般都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市场逐渐接纳和适应国际投资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不成功:影响有限
市场对A股加入MSCI失败逐渐适应,对市场冲击有限。如果MSCI再次延迟把中国 A 股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并且继续保留在 2017 年审核名单。那么这也意味着A股将第四次“被拒”。从前三次A股冲击MSCI失败当天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对MSCI的决定消化充分,其冲击十分有限。2016年6月15日A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失败后,上证综指、深圳综指上涨1.6%和3.1%。
A股国际化步伐不会停止。
首先,全球投资者无法忽视A股的存在,推进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利益所驱:如果将A股按初始比例5%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那么理论上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配置比例可以从10%上升至20%,并且可以在同样的风险下,获得近20个基点的收益提升,这无疑对投资经理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所以MSCI纳入A股市迟早的事,这是全球投资者增加A股配置渠道、分享中国增长收益的利益所驱。
其次,A股是否被纳入MSCI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方面,A股自身在持续的制度完善,监管层会持续不断地在制度改革、改善股市流动性等方面进行努力。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引入海外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和稳定的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内部决策层心态比较平和,考虑到外汇价格还尚未完全出清及境内金融去杠杠尚未完成,资本管制依然趋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第一位的,因此为了纳入MSCI突然调转资本管制态度的概率比较低,整体政策考量上,国内强监管与去杠杆优先纳入MSCI。
根据国金证券(11.990, 0.01, 0.08%)统计,此次新增的39只股票分别为广汽集团(27.960, -0.22, -0.78%)、海天味业(40.360, 0.32, 0.80%)、大唐发电(4.590, -0.02, -0.43%)、中原证券(10.270, -0.07, -0.68%)、苏泊尔(40.330, 0.35, 0.88%)、艾派克、环旭电子(14.930, 0.14, 0.95%)、西部建设(22.340, 0.40, 1.82%)、古井贡酒(49.540, 0.12, 0.24%)、搜于特(7.030, 0.03, 0.43%)、三角轮胎(26.590, 0.02, 0.08%)、粤泰股份(9.290, -0.30, -3.13%)、建投能源(13.930, 0.06, 0.43%)、恒逸石化(13.190, 0.11, 0.84%)、吉比特(292.290, -0.65, -0.22%)、拓普集团(33.200, -0.59, -1.75%)、中化岩土(13.780, 0.71, 5.43%)、新华网(85.500, -0.59, -0.69%)、东旭蓝天(12.700, 0.03, 0.24%)、海信科龙(15.610, 0.55, 3.65%)、安洁科技(36.940, 0.67, 1.85%)、伟星新材(17.430, 0.35, 2.05%)、太阳能(5.450, -0.04, -0.73%)、北方国际(26.080, -0.08, -0.31%)、齐翔腾达(10.800, 0.64, 6.30%)、节能风电(3.840, 0.01, 0.26%)、西部黄金(26.260, 0.00, 0.00%)、齐星铁塔(37.320, 0.57, 1.55%)、长生生物(14.680, -0.07, -0.47%)、京汉股份(16.390, 0.04, 0.24%)、中钢国际(9.410, 0.01, 0.11%)、未名医药(20.700, 0.08, 0.39%)、广誉远(38.800, -0.07, -0.18%)、嘉宝集团(20.660, 0.40, 1.97%)、杭萧钢构(13.960, -0.19, -1.34%)、工大高新(11.140, 0.00, 0.00%)、华东科技(2.890, -0.04, -1.37%)、联创电子(17.830, -0.56, -3.05%)、西藏城投(11.320, -0.05, -0.44%)。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从入摩后的资金流入角度来看,入摩利好主板大市值的金融股、消费股和科技股。从MSCI的选股规则上看,MSCI青睐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强的个股。MSCI的指数编制非常注重流动性和基本面,建议关注主板金融、消费、科技板块的行业龙头,这将是外资流入的主要标的。入摩潜在标的股价走势强于沪深300和上证50。根据MSCI新方案中提出的169支股票按市值加权计算自2016年6月15日以来累计涨幅,发现其加权累计涨幅为 18.67%,高于沪深 300(13.15%)和上证 50(17.96%)。
MSCI169自2016年6月15日至今累计涨幅
中投证券建议,银行方面推荐关注兴业银行(15.900, 0.02, 0.13%)、建设银行(6.170, 0.00, 0.00%)、工商银行(5.040, 0.00, 0.00%)、农业银行(3.470, 0.00, 0.00%)。保险方面推荐关注寿险转型坚决的新华保险(49.310, 0.39, 0.80%)以及保单结构优质的中国平安(48.880, 0.78, 1.62%)。券商板块推荐关注综合实力强,再融资比重较低的的中信证券(16.770, 0.09, 0.54%)、华泰证券(17.840, 0.06, 0.34%)。
⑻ 市场点评:指数冲高回落,周期股呈分化走势
财经新闻精选
首次披露今年央企增速目标 国企“十四五”规划思路曝光 债务违约也有提及
2月23日,国新办举行国企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会上介绍,国资委今年提出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本次发布会还回应了地方国企债务违约、国资国企“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进展等广受关注的问题。据透露,近期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来源:中国基金报
国新办发布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今年完成70%以上
2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资委负责人介绍了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今年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
来源:央视网(新闻联播)
2020年我国物流业提质增效成果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月23日公布:2020年我国物流规模迈上300万亿元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为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在减税降费等政策带动下,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物流成本增速明显趋缓。
来源:央视网(新闻联播)
中证协:证券行业2020年实现净利润1575.34亿元 同比增长27.98%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2020年度经营数据,证券行业业绩保持增长,资产规模稳步提升。证券行业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84.79亿元,同比增长24.41%;实现净利润1575.34亿元,同比增长27.98%,127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证券行业总资产为8.90万亿元,净资产为2.3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2.50%、14.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科创板“入富” 4只联接基金发行
近期,富时罗素官网公告,将50只科创板股票纳入富时全球含A股指数,将7只科创板股票纳入富时新兴市场指数,计划于3月22日生效,此举将导致科创板被动流入1亿美元。此外,4只科创ETF联接基金即将开始认购,每只的募集目标都是50亿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指数冲高回落,周期股呈分化走势
周二两市大盘指数震荡调整,市场总成交金额比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具体来看,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17%,收报3636.36点,深成指下跌0.61%,收报15243.3点,创业板下跌0.84%,收报3112.36点。
盘面上看,航天军工股、医美概念股、医药股和稀土概念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农业股和煤炭股则表现不佳。市场出现风格切换,前期抱团的一线蓝筹股连续走弱,小盘股表现相对较强。从走势上看,指数出现弱反弹,盘中冲高后回落,上方压力较大,预计市场维持震荡的走势。
操作上,不建议盲目追高,仓位保持在7成以下;机会上,关注银行股、有色、化工等周期股,以及业绩向好的个股。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宏观视点:国资委:加大对国防军工、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
二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三是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加快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切实解决部分央企之间的产品相似、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资源合力。
来源:证券时报网
点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短期内将提升相关板块的市场关注度。随着两会的临近,军费预算、十四五规划等市场关注度极高的议题将陆续出炉,这或许也将对军工板块的短期走势形成刺激。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医美市场有望受益于庞大人口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中国医美服务市场规模保持较快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内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中国医美市场2012年仅为298亿元,到了2019年为1769亿元,2012~2019年CAGR为28.97%,而2023年预计为3115亿元,2019~2023年CAGR为20.76%。中国非外科手术医美市场增速更快,占比持续提高,占比以每年增加0.7%持续提升。
中国20~54岁的女性人口保持稳定,2018年中国20岁至54岁的女性人数为3.70亿人。医美消费者主要分布在18~40岁的女性,2017年我国18~40岁的女性医美用户渗透率仅为7.4%,远低于韩国的42%;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项目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年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14.5人,而美国则为52.3人,韩国为89.3人。
来源:华西证券研报
点评:中国医美服务市场规模保持较快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内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项目渗透率仍然很低,市场空间巨大,建议关注医美板块的头部公司。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新股申购提示
永茂泰申购代码707208,申购价格13.4元
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免责申明】
本公司所提供的公司公告、个股资料、投资咨询建议、研究报告、策略报告等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使用前请予以核实,风险自负。本公司所提供的上述信息,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保证已做最新变更,请以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为准。投资者应当自主进行投资决策,对投资者因依赖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导致的财产损失,本公司不承担法律责任。未经本公司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公司提供的上述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⑼ 全球股市指数汇总
全球有几大股票指数:
1道琼斯2纳斯达克3东证指数4恒生指数5伦敦金融时报指数
1、道·琼斯股票指数: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使用最广泛的股票指数。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由四个股价平均指数组成。
2、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是麦格劳希尔从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和场外交易市场选取的500只股票加权指数,包括400只工业股、40只公用事业股、40只金融股和20只交通运输股。
3、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是以1965年12月31日确定的50点为基数,采用的是综合指数形式。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半个小时公布一次指数的变动情况。
4、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日经平均股价):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
5、《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包括在英国工商业中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30家公开挂牌的普通股股票。它以1935年7月1日作为基期,其基点为100点。能够及时显示伦敦股票市场情况。
6、香港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场中的33家有代表性的上市股票为成份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香港股市价幅动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该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开发布,基期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数定为100。
股票市场是已发行股票进行转让、交易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因为是以流通市场为基础的,所以又叫二级市场。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桥上买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正式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股市是投机者和投资者都活跃的地方。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活动的温度计。股市中的不良现象,如空头卖空等,会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在变化。
⑽ 2022年美元还能涨到7吗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30篇原创文章:
2022年开启了第三个月份,俄乌冲突局势依然处于迷雾博弈,战争还在继续,伤亡还在发生。
整个世界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都被战争的冲击笼罩,很多经济动向和金融表现,也在极端刺激之下,出现了类似于陡然加速的表现。
战争是政治的最终的底牌,而所有的政治,说到底,都是要为经济服务的。
2022年以来,全球货币和金融市场中,人民币走出了过去几十年都罕见的强劲势头: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以来,特别是2022年1月27日以后(就是下图中那根非常明显的行情大棒子的时间点,那是一年一度的结汇测算,修正数据的日子)人民币的汇率,就一路绝尘,完全可以说坚挺走强,涨疯了。
在岸人民币汇率走势(图片来源:网络)
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罕见的货币走势表现背后,揭示了哪些现实的经济事实?
人民币后续汇率的走向,又将如何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
不要以为汇率变化和经济个体没有关系,实际上,从汇率的变化走向,就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钱袋子,最直接的,就是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所以,这样的变化和动态,绝对值得关注和研究,当然,层次带搏唤类型不一样,对应的意义也不一样。
对于普通经济个体,在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稳定生存,持续发展的群体,要关注的是汇率动向对国内货币环境的影响,通胀就加杠杆发展,通缩就现金为王,厚积薄发;
而对于关联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的群体而言,汇率的变化也是资金价值波动的风险和机遇,看清楚基本面和趋势,至关重要,这个恐怕不用多说。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行情动态,从全球货币环境表现,到国内经济影响,进行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看懂货币行情背后,全球资本的选择逻辑,以及对后续行情走向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趋势分析。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着,洞察先机,蠢凯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银拆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0年以来,人民币超越美元,成为地表最强货币?
2020年7月9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0关口,重回“6时代”。
这似乎是一个关键节点,而从这一天以后,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市场就一路走强,表现堪称坚挺和稳定。
但是看全球货币,绕不开的就是具有全球结算地位的硬通货美元,人民币走强是事实,但是美元的表现也不差:
美元指数在2021年综合涨了6.68%。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用结果说话,用数据证明,虽然美国从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采用了无下限的QE超发美元,但是从2021年的全球货币表现和指数走势来看,2021年,持有美元,美元资产,美国股票证券的选择,肯定是收益跑赢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
这里面有个过程,非常真实,大家看一下这两个阶段的美元指数行情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
货币汇率是能够最直接反应各国真实货币政策的指标,这样的阶段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美元超发,导致美元贬值,美元指数随着美元超发效率持续下行;
2、进入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采用同样的货币宽松对冲美元超发,而且从汇率表现上来看,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国内货币超发效率,已经赶超了美元的效率。
3、货币主权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成为美元泛滥的重灾区。
但是中国的人民币,却是一个例外,人民币在2021年的汇率表现比美元还凶悍:
在美元涨了6%的基础上,人民币兑美元(简称人民币汇率)涨了2.21%!
图片来源:网络
从此消彼长的汇率关系来说,全球各个国家的货币超发总和和效率,赶超了美国的印钞效率,导致美元走强,而人民币对美元走强,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民币在国内的增量,远远低于全球货币的增量,同时还低于美元的增量。
别人都在膨胀的情况下,中国相当于相对紧缩,注意,不是同步,因为货币同步扩张,那么汇率会相对稳定,人民币持续上涨,只能说中国国内人民币的增量,面对美元和全球货币通胀的表现,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原地踏步的情况。
2022年开年至今:
美元指数 继续上涨1.23%(截止2月28日)
人民币兑美元又涨了0.8%,人民币还是比外币之王美元强!
仅仅从汇率表现来说,毫无疑问的,人民币当下就是全球货币表现最好的货币品种,但是结合全球支付货币份额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截止2021年12月,全球支付货币比例中,人民币的占比只有2.7%,从这个支付比例里面就能清晰地看出,人民币的走强,和中国主动选择货币稳健紧缩,不加入全球通胀大潮的直接关系。
当然,这也是2021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明显“钱紧”的底层逻辑所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中美背离的货币政策,为何出现诡异的汇率走势?
客观来说,基于中美当前的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美元和人民币都能双双走强,实属诡异,不同寻常。
一方面,是美国国内通胀,加息预期强烈;
一方面,是中国托举经济需求之下,释放了明显的宽松信号,降息降准动作频繁。
这就好比两个银行,一个是逐渐加息,一个是逐渐降息,正常的情况下,从存钱的角度去进行理性的选择,那肯定要选择加息的银行,资本逐利嘛。
面对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可以说得上是截然相反,甚至是完全背离的货币政策趋势,双双走强的情况,还不诡异?
理论上来说,加息预期强烈的美元,应该强于不断释放宽松信号的人民币,这才合理。
凡有异常,必然有因,出现这种诡异的汇率情况,肯定有对应的现实原因支撑。
美元的表现相对是正常的,考虑到货币从增发到流入市场的过程,叠加美元霸权的低位,随着加息预期的临近,无论从预期管理还是现实价值来看,全球资本押注美元资产,支持美元走强的逻辑是合理的。
但是人民币的走强,就不符合货币逻辑了,特别是中国国家和金融双双释放宽松信号的背景下,同样还有国内经济紧缩需要货币刺激的现实需求存在,人民币还持续走强,那就值得注意了。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复杂,从利益博弈的得利原则来看,一目了然:
1、美国虽然加息预期强,但实际上货币超发明里暗里并没有停止,全球资本对于美元加息预期管理不感冒,颇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味道,这就让美元持续走强,超越人民币的动力不足;
2、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全球通胀可谓是梦寐以求,特别是中国的国内人民币通胀,对应的人民币贬值,美元坚挺的情况下,可以顺利收割中国出口贸易,从结算里面赚的盆满钵满,然后用强势货币对人民币资产进行抄底,完成国内通胀的转移。
从这两个底层逻辑一看,其实中国的人民币走强,是中国国家层面的意志体现:通过人民币流通数量的管控,以及行政手段,遏制人民币在国内膨胀的效率,主动制造钱紧,对抗美元通过输入性通胀,实现汇率收割的意图。
对应到现实,就是美元鹰皮鸽心,加息预期强烈,但是实际放水不止;
而中国是外松内紧,释放宽松信号,但是对于货币管控和流通管理依然严格。
美元走强是货币环境中的真实情况,全球通胀已成为事实(因为美国国内都通胀了);
人民币走强是国家意志,对应的依然是国内货币紧缩的事实。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人民币持续走强,远远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
经济市场和参与个体,对于行情的理解和感受,都具有应激性,很多人看到人民币走强,会直接和俄乌冲突爆发,全球资本扎堆人民币,把人民币资产当做避险资产的动向关联起来。
当然,这不可否认会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但是人民币持续走强,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简单。
金融市场的信息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做市场信息,专门是写给市场看,写给普通群体看的,另一种叫做资本信息,是专门给资本进行分析的。
比如人民币汇率走强,很多金融机构的分析口径和说法,什么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给予人民币汇率支撑的同时,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强了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什么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经济增长强劲等等的宏观大词……
这些东西在真正能够对汇率产生影响的资本面前,完全就是垃圾。
资本对货币对应资产的选择,其实非常简单粗暴,三个维度,安全,增长,流动性。
用这三个维度来看人民币资产,才能看懂人民币走强的内在逻辑,也就是为什么全球资本要扎堆人民币资产的根本原因所在。
1、流动性,人民币资产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中国结汇制度的存在,而且这是国家意志,人民币资产进出限制对于资本而言,没有任何的优势。
2、中国的出口优势红利窗口期依然持续,中国2021年出口规模33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外贸企业和制造业把商品出口以后,换回来的是美元,然后结汇,就是抛掉美元,换人民币,这样国内市场人民币需求量大,就会升值。
这才是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关键。
3、因为疫情和政策,人民币出海在2021年受到了全面的遏制,出国的外汇需求,大幅缩减,在中国可是不能用美元买东西的,随着大量手持美元的海外群体和商务回流,人民币就走强了。
4、外资长期以来的避险需求。
其实俄乌冲突只是短期内的动向,作为信息顶端的资本,早已开始全球寻找财富和资产避险的地方,客观来说,2021年美国一系列针对海外资产的吃相太过于难看,从伊拉克存款,到抢劫石油运输船,再到国内各种资产没收冻结等等动作,对于全球避险资本来说,完全就是不友好的信号,现实也是这样,太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就会损伤长远利润。
首选对象不靠谱,那么次选受到热捧那就成为了必然。即使人民币资产流动性很差,但是胜在稳定安全,而且收益高于美元资产(中国的国债收益率长期高于美国国债),权衡之下,其实早在俄乌冲突以前,中国的人民币资产就成为了避险资产。
这种持续存在的避险需求,直接推高了人民币的汇率。
因为结汇规则的存在,人民币资产和人民币在全球经济环境中属于一币难求的情况,结合上面几个维度的因素综合下来,就形成了人民币持续走强,汇率强劲的表现。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从汇率升降对应的优劣,看清人民币后续汇率趋势可能
人民币汇率涨起来,就涨起来了,其实任何的当下行情,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关键的是要看后续的汇率走向和趋势。
基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问题:人民币汇率是继续升高好?还是下行贬值好?
这主要看中国经济对于出口贸易的需求来看,越是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经济体,对于汇率的涨跌最为关心: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让汇率上升,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
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汇率下降,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基于这个汇率升降的逻辑,当前人民币走强,对于出口其实是抑制的,这个做出口贸易的制造业应该深有体会:签合同的时候按照当时汇率可能是赚钱的,等到交付结算的时候,因为人民币持续走强,通过结汇以后可能不赚反亏都有可能,尤其是凭借价格优势,薄利多销的生产出口厂家,这种情况完全就是非常正常的。
而这就是现实:人民币继续走强,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而当前拉动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马车是什么?
出口贸易。
这就很尴尬了,而且因为随着俄罗斯被踢出Swift,俄罗斯切换人民币结算,人民币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强势还会继续。中国出口贸易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趋势,必然难以持续,除非中国不要出口贸易这架经济马车。
所以,2022年接下来,国家必然会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管理,波动调整,整体趋势往下调整,才符合中国国内经济的逻辑。
一方面,是后疫情时代各个国家经济生产已经撑不住,中国的出口可能减弱,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那么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一方面,是美联储一旦加息落地,全球资本必然加速流向美国,如果人民币继续走强,那么中国国内的货币将必然继续保持紧缩,这对中国的经济整体运行带来的压制效应,过犹不及。
其实国家层面已经提前释放了警示,那就是各种外汇调整,以及“警惕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暴跌风险”的态度表达。
在中国,国家的话一定要听,而且要提前听提前准备。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注重风险,尊重规律,基于当前货币汇率走势的几个个人观点分享
当然,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货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有一个过程的,除非是直接和汇率关联的出口和对外贸易行业,其实对于国内经济环境中的个体而言,汇率波动变化带来的,其实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投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美元资产和人民币资产之间的选择。
原理很简单,人民币走强,买美元资产,等到人民币走弱的时候,美元资产变现,这都不需要考虑资产价值波动,纯粹从汇率上就能吃到红利。
说的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上并不简单,不确定性太大,一方面是中国国内缺乏境外投资的渠道,国家管制放着,另一方面全球局势动荡,各种风险对资产价值有波动影响和冲击威胁。
这不是普通投资者和一般人就能玩的转的风险投资。没有能力掌控的机遇,对应的就是无法自救的风险。这是善意的事实陈述。
战争都是插曲,冲突都是点缀,真正关键的,是要看到货币汇率背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处于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塑周期。
汇率是大事,短期的机遇和波动不谈,看的是中长期的走势和影响。
美元霸权和美国优先的全球经济和金融规则环境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以前,任何货币过于强势,都是美元的敌人。
这不符合中国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稳健风格,而且从现实影响来分析,人民币持续走强,对于国内资产,金融市场,制造业,都是遏制效应。
这个逻辑给大家分析一下:
汇率走强,国内货币必然紧缩,资产价格承压(房价下跌),金融市场缺乏活水(存量搏杀收割),然后制造业利润被汇率挤压,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而这种情况,会随着短期人民币强势而持续,这就是汇率的力量,比起政策表达,还有货币管理手段来说,更为直接和明显。
文章的最后,谈几点个人的观点和分析:
1、人民币被当做避险资产,出于中国国家货币信用和对全球资本和储蓄的吸引需求来说,就对汇率稳定有了现实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短期内一定会得到延续。
短期内,人民币继续走强,是可以预见的。
2、基于人民币对外走强的短期预判,国内经济环境中钱紧的现实情况很难得到高效率缓解,即使全面放开,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美联储加息落地,已经对全球货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确定以后,才能实现。
在美联储的加息没有落地,美元紧缩和美债缩表没有正式启动以前,盲目押注汇率涨跌,风险不可控。
3、对于国内资产和金融市场,短期的涨跌不用在意,特别是汇率走强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从市场抽水或放水平衡汇率是必然,而这样的抽放水对于行情的影响绝对大于基本面和经济实体的影响,所以短期内的波动,特别是核心城市的房价,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4、人民币,在没有取得全球结算货币占比的一席之地以前,走强并不是好事,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下,受到挤压的特殊表现,不具备长期参考意义。
特别是要警惕一些外行和浮躁舆论的鼓噪和喧嚣。
大概就这些吧,没有任何投资的建议,一国汇率,关联货币内外,决定经济环境和发展动力,不同层次的群体,在这样一篇客观理性的文章中,能够获得的东西和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没办法强求。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关于货币和国家地位的对比。
中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用泥土烧制的瓷器,换回了全世界的真金白银财富,也让CHINA成为了现代中国的名称,毫无疑问,用土当做货币,全世界买买买,这就是中国的国力巅峰和地位的体现。
现代社会,美国用纸印刷出来的美元,全世界买买买,用纸换回来全世界的劳动成果和财富,这就是美国的当今的全球地位体现。
人民币强于美元,不止于汇率,更要是能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接受,这才是关键。
当实力和地位都没有达到可以驾驭掌控财富的时候,往往不是幸运,反而容易招灾。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拒绝盲目得意麻醉,理性看待风险局势。谨以此文,和所有中国同胞们,共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