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兔宝宝2015年1月14号涨停了还能涨吗
短线调整,中长线还会涨。
㈡ 股价为什么要有成交量作支撑
一、关于量?
量之要,其一在势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涨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种形态
因为市场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散户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的要素之一。
1.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会成交。
2.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3.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 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 4.堆量。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
5.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三、市场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
1.确认当前价格运行趋势:市场上行或下探,其趋势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进行确认。逆趋势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缩减或清淡成交量进行确认。
2.趋势呈现弱势的警告:如果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锐减,则警告目前趋势正开始弱化。尤其是市场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应该值得怀疑。
3.区间突破的确认方法: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即处于区间波动,创新高或新低即实现对区间的突破将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价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预示市场尚未真正改变当前运行区间,所以应多加谨慎
4.成交量催化股价涨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该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当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资金对股票未来看好时,他们就会投入资金;当更多的人或资金不看好股票未来时,他们就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引起价格下跌。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会所有的人对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坏。 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看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股票处于不同的价格区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数量会产生变化。比如市场上现在有100个人参与交易,某股价格在10元时可能有80个人看好,认为以后会出现更高的价格,而当这80个人都买进后,果真引起价格上升;股价到了30元时,起先买入的人中可能有30个人认为价格不会继续上升,因此会卖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个人可能改变了观点,认为价格还会上升,这时,价格产生了瞬间不平衡,卖出的有30人,买入的只有20人,则价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数会重新组合并决定下一步走势。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价格就越涨。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买入者,必然有一个相对应的卖出者,无论在任何价格,都是如此。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说明在这个区域人们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个人看涨,50个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则说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们对该股票毫不关心,比如5个人看涨,5个人看跌,90个人无动于衷或在观望。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说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会越大。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的价格压力和支撑区域。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说明该区域有很大的压力或支撑,趋势将在这里产生停顿或反转。
可以观察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的方向。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说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如果是向上走,那价格倾向于上升;若向下走,则价格倾向于下跌。
可以观察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来判断趋势的健康性或持续性。随着某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呈现阶梯性减弱,一般来说,股票相应的价格越高,感兴趣或敢于参与的人就相应越少。不过这一点,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会更加简单扼要。
仅仅根据成交量,并不能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至少还要有价格来确认。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可能引起本质变动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升量增加,则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预示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
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显然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00亿和217亿,之后量能再也无法放大,开始横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盘见顶后,大盘明显缩量,6月27日开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点,始于6月27日的此轮跌势共跌去700余点,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千万不能忘记,下跌初始阶段的股指是处于长期牛市之后的高位2200点之上!
与此完全相反的实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38亿和213亿,经缩量回落整理后,终于爆发了6·24行情。不可否认,6·24行情的爆发,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沪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预示着新一轮涨升即将开始,只不过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强了涨升的爆发力,但也大大缩短了行情的持续时间,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和场外资金的蜂拥而入使得资金面难以为继,结果导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成交1650多亿,然后大盘缩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创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1311点,此轮跌势共跌去400余点,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下跌初始阶段股指是在创出2002年年内新高1748点之后,当时股指处于阶段性的高点,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亿和217亿,共计452亿,表明多头开始大举入市,之后大盘开始缩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涨,是典型的缩量上涨,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抢筹的投资者并未出逃,筹码锁定良好,上档抛压较轻,所以缩量仍能上涨。与缩量下跌一样,缩量上涨一般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缩量下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下跌之后必然有放量大跌,这对于多方是极为不利的。反之,缩量上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大盘如此,个股更是如此。缩量(或基本无量)上涨已经告诉我们,缩量不但能上涨,而且能大涨特涨!
成交量告诉拐点线索 (2)
成交量在魔山理论中的地位,从来就是辅助性的,它不能作为直接决策的依据,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魔山理论追求的是投机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标可以提高我们的投机效率,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们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效率我们又何必应用它呢?
请看,这是成交量的表现,价格在跌到1311点时的表现,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价格创出了新的低点,次日价格继续创新低的时候,成交却有所回升,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它来判断大盘出现了转折呢?相反当价格继续向上的时候成交却进一步萎缩,直到价格穿越了传统形态W底的颈线,成交才出现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滞后性,不要相信量在价先的聒噪。必须明确一点,成交量是价格的“衍生物”,市场资金是对价格的追捧——竞买或者竞卖形成了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对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别市场的容量,和市场的流动性。除此以外,它对一些拐点的有效性的验证存在一些功效,但是这种功效到底有多大,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确定。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带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但是乐观前面要加上谨慎二字。
在一个拐点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拐点的基准日,倾向于成交量萎缩。我们通过对10年来一些重要的大盘的转折点的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其概率在80%以上。
这种情况说明当拐点降临的时候,市场人气是极端低迷的,市场中大多数的人心怀绞痛,他们在这个时刻对市场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这种悲观情绪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断地打击着每一个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被动性“拒绝交易”,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场出现了转机,人们的眼球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没有准备的人会吃惊,会关注,会等等看。经验丰富的人,会立刻介入,而职业交易人则会全仓而动。这样价格便会持续上升,直到观望的人介入全仓退出,而留在图表上的则是放大的成交量和远离拐点的价格。
如何观察成交量 (3)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这是指一只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类似“山形”一样的连续温和放量形态。这种放量形态,称作“量堆”。个股出现底部的“量堆”现象,一般就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一般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此类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所以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分批逢低买入,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用来等待。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温和放量上扬之后,其调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如果低过了主力建仓的成本区,至少说明市场的抛压还很大,后市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2、突放巨量。对此种走势的研判,应该分作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待。一般来说,上涨过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而下跌过程中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种情况是逆势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
区分成交量形态 (4)
技术分析可以说就是对价格、成交量、时间三大要素进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则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观、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之一。
1、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没有人买;二是看好后市,只有人买,没有人卖。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碰到下跌缩量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碰到上涨缩量则可坚决买进,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2、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相对于缩量来说,放量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决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获取了。
4、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的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复归平静,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无论怎样,成交量只是影响市场的几大要素之一。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可把它分开来看,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结果才会最准确。
均线 成交量结合看趋势 (5)
在技术分析领域里,移动平均线以它简洁明了的特点深受投资者的青睐。人们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来指导操作,特别利用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排列来判断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上为牛市。反之,股价线在200日移动平均线以下时为熊市),以便调整投资者的市场思维,实施不同的投资策略。而在选择买卖点时则运用“葛南维八法”。
移动平均线的优缺点
一、优点: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在买卖交易时,可以界定风险程度,将亏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趋势发动时,买卖交易的利润相当可观;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可以判断行情的真正趋势。
二、缺陷:当行情牛皮盘整时,买卖信号过于频繁,投资者无所适从;移动平均线的最佳日数与组合,确定起来十分困难;仅靠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无法给予投资者充足的信心,必须依靠其他技术指标的辅助。成交量、股价、均线共同作用
为了投资者在运用移动平均线时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发现成交量、股价、均线三者的共同作用,总结出:股价突破、支撑和压力的有效性与均线的角度和成交量有关。根据这一理论,投资者可以较为有效地实施正确的买卖策略。突破: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特别是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如果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的运行角度互反时,突破后的股价会有回抽的要求,当日成交量过大(当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时),若当日收盘为中线特别是光头K线出现时,这种反抽会发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沪深两市在暂停国有股减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运行的5日均线,并当天收出光头中阳线,从而在次日才出现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动平均线时成交量减少或者持平(特别是股价无量突破相反运行的移动平均线时),这种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撑:移动平均线能否对股价构成有效支撑,不仅要看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同时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动平均线是向上运行而股价回落,这种移动平均线的支撑力度就大于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动平均线,如果股价回落至移动平均线,发生支撑反弹时,必须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则投资者可视这种支撑为无效支撑。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现止跌走红,但是成交量则比前一日减少,说明这种支撑的可信度不高,投资者可不按传统的移动平均线的买卖技巧来进行。
压力:股指或者股价在下跌过程中出现的反弹,往往会遇上移动平均线的压力。这一压力的大小不仅与移动平均线的期数有关,同时还与移动平均线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关系。在反弹行情中移动平均线的运行角度与股价或者股价运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无量上攻移动平均线,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动平均线对不同时期都有指导意义,只不过不同时期的均线的支撑压力不同而已。
千金难买“散兵坑” (6)
实战中通常是很难区别主力在洗盘还是出货,抛早了走了一条大鱼,抛晚了又后悔莫及,恰恰是因为有此区别,才有了种种看盘技巧。当然能够及时发现主力在洗盘是最好的,不过退一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错,因为在刻意制造的空头陷阱构筑之后往往也容易成为个股介入的好时机,这就是千金难买价散兵坑。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炮弹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个弹坑内,前次炸出的弹坑往往成为老兵们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价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这是指在筑底成功时成交量往往形成一个大坑,在弱如游丝的低迷后呈现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难买价散兵坑是指股价处于小幅震荡上行的慢牛趋势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换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价出现快速下挫,但这种下挫不会维持很久,在一至两天或一周左右的时间,股价便又重拾升势,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趋势中,在图形上形成股价散兵坑形状,就如被炸弹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现之际将是十分难得的、千金也难买的买入时机。
这个在上升趋势途中出现的大坑,实质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凶悍的洗盘,此招一出,把坐在轿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来。这是个非常有效而实用的空头陷阱,实战中也确实很难把它识别出来,因此这里不研究如何识别是否为空头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为个股的介入机会。其中有两个买点,一是在价散兵坑之内,但这是先知先觉与不知不觉,因为在股价刚刚有所企稳转强之际,任何风吹草动往往都会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价散兵坑出现并已重返上升趋势中之际,这虽也失去了最低价买入的时机,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股价重返上升趋势使空头陷阱已被确认,"不买地价,不卖天价",甘蔗的中间段是最甜的,看到趋势的重新确立才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顺势操作的真谛。
实战中的注意事项:1、股价要处于慢牛趋势初期或中期时,最好已有10%以上的涨幅,说明了上涨趋势已初步确立;2、股价突然间无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对于股价的绝对涨幅不能超过50%,最好在0.382黄金分割回吐位之内,如比例过高,向上的爆发力往往会减弱;3、在短时间内又有能力恢复到原有的上升趋势中,最好在1周内完成,否则时间过长,散兵坑的爆发力往往会减弱;4、在股价回升时候,成交量应该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预示着爆发力强大;5、重返上升趋势之际,就是介入的绝佳时机。
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技术含义 (7)
成交量温和放大的直观特征就是量柱顶点的连线呈现平滑的反抛物线形上升,线路无剧烈的拐点。定量的水平应该在3%至5%换手左右方为可靠、温和放大的原因是随着吸筹的延续,外部筹码日益稀少,从而使股票价格逐步上升,但因为是主力有意识的吸纳,所以在其刻意调控之下,股价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个温和变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场的关注。对“温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同位置的温和放量有着完全不同的技术意义,其中在相对低位和长期地量后出现的温和放量才是最有技术意义的。
二是温和放量有可能是长线主力的试探性建仓行为,所以虽然也许会在之后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一般还是会走出回调洗盘的走势;也有可能是长线主力的试盘动作,会根据大盘运行的战略方向确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压股价以在更低位置吸筹,或者在强烈的大盘做多背景下就此展开一轮拉高吸货的攻势。因此最好把温和放量作为寻找“黑马”的一个参考指标,寻低位介入。
三是温和放量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否则持续吸筹不容易控制股价也会引起市场注意。在不同时期参与市场的散户群体和散户心理也会有很大变化,所以一个实力主力介入个股的前期为了获取筹码,会采用多种操作手法,但温和放量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手法。这样,在一个长线庄股的走势中出现反复的温和放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巧用成交量的变化寻黑马 (8)
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是投资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尽管很多情况下,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但也不是无踪可觅。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观察成交量均线。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则该股就应成为密切关注的对象。因为,这表明筹码正在连续不断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从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时,必须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他们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关键是要把这种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我们知道,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变化和股价涨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
成交量堆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它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所以,那些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并且在以下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就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其建仓成本亦较高,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谓“轻松过顶”,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为,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使得拉抬较为轻松。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因为无论是真实买入还是主力对敲,均需耗费成本,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怎样研判成交量的变化 (9)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下面,笔者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1、温和放量。
2、突放巨量。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主力资金在吸筹的时候,成交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底部多盘整一段时间就行。而主力要出货的时候,由于手中筹码太多,总得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因此应该全面考察该股长时间的运行轨迹,了解它所处的价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间的关系,摸清主力的活动规律及个股的后市潜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我们介入或出货的时机。
虽然技术分析的指标多达上百种,但归根到底,最基本的无非就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无非就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异或延伸。大家知道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由此人们导出了多种量价关系的规则,用于指民具体的投资。但在实际中,人们会发现根据量价关系来进行具体买卖股票时,常常会出现失误,尤其是在根据成交量判断主力出货与洗盘方面,失误率更高,不是错把洗盘当出货,过早卖出,从而痛失获利良机,就是误将出货当洗盘,该出不出,结果是痛失出货良机。那么,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正确判断出主力的进出方向,或者说,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出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般说来,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股价的表现往往很沉闷,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小,此时研究成交量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好断定主力的意图。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时,主力的行踪就会暴露,我们把这样的股票称为强庄股,此时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此时,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入,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实践证明,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对强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首先,由于主力的积极介入,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图上表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成明显的“头部形态”。
其次,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货,
㈢ 2008年股市最高点多少,5499.6点
2008年A股沪市的最高点是 在1月14号 5499.6 点 ,最低点是在 10 月 28 日 1664.93 点。
2007 年 2 月 6 日开始,中国股市受 2008 年中国奥运年利好 的 刺激下,至 2007 年 10 月 16 日,大盘最高摸至 6124.04 点,至此,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 2008 年 4 月 22 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 2990.79 点,跌破 3000 点的整数大关口后反弹,当日尾盘收阳。以上就是 2008 年股市最高点多少相关内容。
1 、价值变化 :就是指 股票市场的价值行情变化,投资者常称之为 “ 基本面变化 ” ,股票的价值变化与股市行情直接挂钩 ;
2 、政策变化 : 股市行情 和 各国家的政策变化息息相关,每次 有关 政策的出台都伴随着对股市行情或大 或 小、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
3 、供求变化 : 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大, 股票价格 就会上涨,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小, 股票价格 就会下降 ;
4 、股价变化 : 投资者会买股价下降的股票 或者是 卖出股价上升的股票以此牟利,这就 造成 了股价的波动 ;
5 、信息传播 : 任何影响股市行情变化的因素, 都 只有经过了股民之间的信息往来,在信息传播后才会 造成 股价的变化, 假如 是投资者没有接收任何信息,股价也不会发生改变 ;
6 、舆论导向 : 股市的报道者会对各 种 股票产出股评文章,加上作者的主观认识,会对投资者的思想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 ;
7 、预测能力 : 投资是一门学问,投资股票要了解很多 有关 知识,随时掌握股市信息,也要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8 、心理因素 : 投资者对某个板块 或者是 个股的过分依赖, 或者是 投机取巧、从众的心理都是不好的,不利于投资者正确买卖股票盈利的。
本文主要写的是 2008 年股市最高点多少 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㈣ 2016年1月14日湖南海利股票价格
2016年1月14日湖南海利股票
开盘 7.66元
最高 8.49元
最低7.56元
收盘 8.30元
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湖南海利),是以湖南化工研究院为主发起组建的湖南省首家高科技股份制企业,是湖南省在上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7月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6]100号和证监发字[1996]101号文批准,于1996年7月1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1100万A股,连同200万股内部职工股占用额度一并上市。
㈤ 有专家帮忙分析一下中国股市近二十年的走势,简单易懂的优先给分。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
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
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
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
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这是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暴涨暴跌“对称美”!
不过,事情远还没有结束。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继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有人说,从6100点倒过个,跌至今天的1600点,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有人预测本轮熊市还要跌至1200点或是重试1000点的底部。所幸这一切都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或悲观。
1664点,真的打住了!这一重大信号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
(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
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或是它会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点的历史高峰的老路吗?中国股市20年的日K线图可能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某种灵感,或是某种答案。
㈥ 2017年1月14日两市最低价股票
华锐风电601558,收盘价2.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