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就是你的资产去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资产本身价值,所以叫资产泡沫,通俗易懂说就是说你的资产已经资不抵债了。
❷ 估值或高达1200亿美元!Uber可能在纽交所上市
在Lyft路演如火如荼的进行之时,其竞争对手Uber也不甘落后。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Uber已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预计最早将在4月提交上市申请。
此前也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Uber将于4月发布公开S-1披露文件,并启动投资者路演。这家网约车公司目前增聘了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集团、艾伦公司(Allen & Company)、德意志银行和JMP证券六家投资银行参与IPO承销。而去年晚些时候,Uber已聘请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为其IPO主承销商。
英国《金融时报》曾指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两家投行对Uber的估值预期为1200亿美元,这将使Uber上市成为 科技 行业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Uber上市一直是其新CEO Dara Khosrowshahi上任以来非常明确的规划。但此前Uber管理层动荡、企业间谍活动指控和性骚扰丑闻等事故发生,让公司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与此同时,Uber的估值也经历了过山车般变化。
2017年,软银集团提出的报价对Uber的估值仅为480亿美元,较该公司上一轮融资时690亿美元的估值大幅折价30%。不过在去年8月获得丰田 汽车 投资后,Uber估值回升到720亿美元。而如今,Uber估值上升到120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的1500亿美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Uber自我报告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虽然在2018年缩小了亏损并继续增加收入,但其第四季度的收入为30亿美元,低于第三季度增速的38%。收入增长的放缓可能让投资者对其估值产生疑虑。
一直以来,Uber和Lyft在美国网约车市场中处于竞争状态,尤其是在IPO这项重大资本动作上,双方也少不了暗中较劲。
去年12月初,Lyft与Uber在同一日先后提交保密信息,都寻求在今年上市。但随后规模较小的Lyft总是能抢先Uber一步。
3月1日,Lyft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申请,希望抢在最大竞争对手Uber之前上市,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网约车服务商。3月18日,Lyft更新了招股书,预计发售3077万股A类普通股,股价区间为62-68美元。
本周一,Lyft已开始路演,过去两天在纽约与投资者见面。从路演情况来看,Lyft已获得超额认购,IPO市值很可能超过Lyft自己所寻求的230亿美元。
Lyft的最终IPO价格将在当地时间3月28日确定,3月29日将在纳斯达克开始交易,代码为LYFT。彭博报道称,如果接下来投资者保持对Lyft上市的热捧,那么Lyft最终有可能会决定发行更多股票,或者将IPO价格定在最初设定的62-68美元区间上方。
❸ 亿欧周点评丨车企驰援武汉疫情超5亿元;特斯拉再盈利
[亿欧导读]?一周汽车出行行业事件汇总:①交通管制会否扩大至全国?国家卫健委:会根据疫情需要不断调整;②特斯拉2019Q4营收73.8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暂时关闭;③意欲扩展新能源业务,博格华纳33亿美元收购德尔福……
(制表人/亿欧分析员曾乐)
Lyft宣布业务重组,IPO以来将首次裁员
1月30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涉及Lyft市场营销和企业销售部门,这将导致约90人受到裁员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自Lyft上市后,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股价与其发行价相比,跌超30%。
周点评: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摆在Lyft面前,尽管Lyft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但却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业模式抛弃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重资产,只作为撮合方收取佣金。但在美国,Lyft依旧要为司机支付大量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出租车公司无异。
传Uber和DoorDash曾考虑合并,但谈判最终破裂
2月1日,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创企业DoorDash曾在去年探讨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终没有达成协议。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软银集团敦促Uber与DoorDash讨论潜在的合并交易。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双方的谈判最终以破裂告终,但这两家公司并未排除重启谈判的可能性。
周点评: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连续十年亏损。打车是Uber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乘客增速放缓”却也成为Uber长期面临的问题,而这也被外界视为Uber财务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Uber实现合并重组也并非没有可能。
投融资
大众卡车部门Traton出价2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用车Navistar
1月31日,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卡车部门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商用车龙头Navistar股份。受此影响,Navistar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涨50%。Traton方面表示,其报价取决于能否与Navistar达成收购协议。
早在2016年,大众汽车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时,大众方面便表示,有兴趣收购Navistar的剩余股份。
周点评:大众汽车投资Navistar,显示是大众试图在美国商用车辆市场中巩固自身地位、提升影响力。于Navistar而言,大众的到来扩充了其现金流运营。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不过,大众的投资也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Navistar如今在美国商务重型汽车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开始萎缩。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欲转型,470亿元收购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以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5亿元)收购威伯科的交易已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达成该收购案。对威伯科的收购,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进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采埃孚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据悉,采埃孚与威伯科合并后,将成为一家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合并后的销售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欧元,有望跻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点评:采埃孚曾表示,计划投资超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3.4亿元)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完成收购后,采埃孚得以完善整个商用车技术组合,提供解决方案使汽车具备“行动”能力。这样一来,也使得感知、决策和控制形成闭环,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驾驶落地。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股票中的独角兽概念是什么意思
是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市场中比较稀缺、甚至独此一家的企业,一般来说这类企业具有很美好的未来成长性预期,企业的社会价值巨大,能推动某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且具有稀缺性。
独角兽判定标准为两点:一是时间;二是估值。
1、按时间点2年内达成标准的称为新生独角兽或初生独角兽,超过10年的被剔出榜单。
2、按估值来分,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尚未上市的企业;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五年内实现1亿美元估值被称为潜在独角兽企业、在三年内实现1亿人民币估值的被称为种子独角兽企业。
(4)lyft股票最新扩展阅读:
独角兽市场规模:
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胡润研究院通过搜集近800家高成长型非上市企业数据,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的新兴行业优秀企业,筛选出120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45%。
根据胡润研究院数据,上述120家独角兽公司有22家是属于互联网服务、22家公司是电子商务公司、17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10家是文化娱乐公司,还有部分近来较为受关注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企业。
按照市值榜单,蚂蚁金服以4000亿人民币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分别以3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的估值位列第2名和并列第3名。
今日头条、宁德时代、陆金所三家公司均以1000亿的估值并列第5名;大疆以800亿估值位列第6名;口碑、菜鸟网络、京东金融、饿了么均以超过500亿元的估值同时位列第9名。
在上述120家企业的基础上,A股市场上衍生出大量的“独角兽概念股”。其中,“蚂蚁金服概念股”就有20家、“小米概念股”有21家、参股“宁德时代概念股”有12家、“菜鸟网络概念股”有7家。
根据上述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中的独角兽公司、独角兽概念股之和超过200家。
❺ 滴滴的竞争对手拟上市,准“共享出行第一股”背后存两大隐忧
文 | 杨万里
近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能成功实现上市,它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时间先回到9月初。当时,外媒报道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随后,嘀嗒出行方面回应,“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然而,短短经过1个月后,嘀嗒出行就加快了向资本市场进军的步伐。对此,有 财经 媒体发表观点称,上市的目的或是寻求增加市场份额,与对手滴滴出行展开竞争。
回顾嘀嗒出行发展历程,该公司仅花了六年时间成长起来。该公司旗下的顺风车业务最引人关注,2019年市场占有率高达66.5%,位居顺风车市场份额第一。
不过,嘀嗒出行也存在两大隐忧,一是顺风车行业竞争激烈,二是公司本身存在合规风险。
2014年,共享经济开始预热,创业者找到了新蓝海,各路资本也不断蜂拥而入。
那年9月,“嘀嗒拼车”(嘀嗒出行前身)被推出,主打1对1顺路拼车模式。两个月后,IDG资本向其投资了1000万美元。本次融资是“嘀嗒拼车”的A轮融资。
到了2015年1月和5月,李斌系旗下的易车网、IDG资本以及其它投资机构,又分别向其投资2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在1年时间内,“嘀嗒拼车”成功进行了B轮和C轮融资。
2017年3月,蔚来资本向又参与了D轮融资,李斌本人后来也出现在“嘀嗒拼车”的董事名单中。
2017年9月,出租车业务上线,“嘀嗒拼车”的业务范围增加。到了2018年,公司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成为兼具顺风车和出租车的移动出行平台。
目前,嘀嗒出行已成为一匹“黑马”,从创立至今,在6年时间内迅速成长,并开始闯关资本市场。
与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不同的是,嘀嗒出行的业务范围并不大。滴滴出行已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种出行服务,而滴答出行主要聚焦于顺风车业务和出租车网约业务等。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已于去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至2019年,嘀嗒出行经调整的净利润分别为-9702万、-10.7亿、1.7亿元人民币。
再看国内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从2012年累计亏损超300亿元,甚至还有媒体报道称亏损500亿元。国外方面,网约车两巨头Uber和Lyft去年依然未能实现盈利,分别亏损85.06亿美元和26亿美元。
嘀嗒出行为何能“一枝独秀”,实现盈利?
经多方了解,嘀嗒出行是一家纯信息服务提供商,平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即不承担任何拥车费用。因此,平台不需要提供大量补贴,甚至可以收取较低的服务费,从而增加公司盈利。相反,像滴滴出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补贴以持续留住用户,最终陷入亏损泥潭。
正是嘀嗒出行是业内仅有实现盈利的公司,投资者才对这家公司重点关注。
除了上文提到的盈利为正,高市占率也是嘀嗒出行的亮点。
自2018年滴滴出行接连出现 社会 事件后,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一度被暂停。而在此期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快速增长。2018年和2019年,嘀嗒顺风车搭乘订单分别为4820万份和1.79亿份,分别同比增长104.2%和270.5%。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报告,若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2019年市占率为66.5%,占据国内顺风车市场份额第一。
那么,嘀嗒出行的“第一”含金量多高?我们关注到,由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服务过的辉山乳业、瑞幸咖啡等公司出现过财务造假现象。这些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要么被摘牌,要么股票长期停牌。
有机构预测,中国顺风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4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5年的11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或达41.8%。
顺风车行业是一个大生意,但并不意味着是好做的生意。嘀嗒出行存在的两大隐忧一是行业竞争激烈,二是存在合规风险。
一方面,嘀嗒出行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境遇。当嘀嗒出行准备IPO之际,滴滴出行、高德地图等动作不断。
今年9月份,滴滴出行对传统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另外,滴滴出行还推出了“青菜拼车”和“花小猪”两个新平台,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重返顺风车市场的布局。
同样在9月份,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北汽出租”。此外,高德打车还与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大型出租车企业达成了巡游车网约化合作,上线车辆将超过3万辆,即北京市近50%出租车实现网约化。
另一方面,有市场人士担忧嘀嗒出行存在合规问题。
自2019年5月至今年9月,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公司存在64条行政处罚记录。
有互联网分析师接受采访表示,嘀嗒出行之所以多次被处罚,是因为嘀嗒出行不是正规的营运公司,至今未拿到《网络预约出租 汽车 经营许可证》。
这位分析师还表示,嘀嗒出行一开始是以共享经济的名头出现,做出行的色彩比较淡,更偏向于做撮合服务。待共享经济概念热度消退后,嘀嗒出行转型成为出行平台。
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面临与顺风车市场法规有关的不确定因素。不遵守法规或发牌制度或其变动可能对该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截至今年二季度,顺风车业务给嘀嗒出行带来的收益占总收益比重高达87.8%,而从2017年至今该业务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不难发现,如果顺风车业务板块出现幺蛾子,或将对嘀嗒出行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网上曾有市场人士称嘀嗒出行整体估值超过百亿人民币,但与滴滴出行800亿美元(约超5000亿人民币)的估值相比,前者的估值远远不及后者。
嘀嗒出行能否上市以及后市表现如何,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