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能量密度提高56%,辉能科技发布固态锂电池,或先应用在天际汽车
近日,来自台湾的动力电池厂商,辉能科技发布了全新堆叠式固态锂电池(SSB),这种新型电池的采用了氧化物陶瓷电解质,用来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不仅比车企使用的锂电池更加轻便,同时也更加安全,不必再担心起火或者爆炸危险。
据悉,SSB固态电池一旦解决了量产的问题,将会首先搭载到造车新势力天际汽车上,双方早在2017年,就已经展开了合作。等到天际汽车上市之时,将会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不过也希望双方要在经过严谨的测试之后,再发布搭载SSB电池的电动汽车,不要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安全能量密度又高的固态电池,被行业看好,辉能科技获近亿融资
日前,来自台湾的电池厂商辉能科技,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高达近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银投资和一汽产业基金,资金将主要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落地和工厂建设。
而且,辉能科技也跟多家车企展开了测试,把固态电池装配到了新能源车上,进展如何还未有明确信息。但要知道的是,投资公司一般都有严格的验证,如果没有看到辉能科技强大的技术储备跟实际进展,也不会贸然投资近亿美元。由此看来,辉能科技的固态电池,也许很快就会出现在新能源车上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380亿!辉能科技电池项目落户杭州,何时能装车
7月3日,辉能科技大陆区总部及全球产业基地项目在杭州临安区人民政府签约,总投资额达380亿元。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固态电池使用了固态电解质取代目前锂电池的液态电解质,安全性更高,不输给前段时间大火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同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据悉可以达到220~230Wh/kg,而目前领先的三元锂电池电芯密度也就是210~220Wh/kg,几乎可以说是全面的超越。
但其它车企和电池厂商的节奏相对要慢一些,我国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甚至认为,固态电池要到2030年才能够量产装车,究竟孰对孰错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市场点评:市场进入震荡修复期,继续深挖业绩超预期板块个股配置
一、财经新闻精选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水稻高温热害预报预警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水稻高温热害预报预警信息。据统计,8月3日,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有14个国家气象站的气温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最高。多地已达35℃以上,但地表可感受到50℃乃至更高的温度。当前江南、江汉等地一季稻正值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区正值抽穗扬花期、局地已经灌浆,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部分一季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此外,高温天气对晚稻秧苗生长和移栽返青、蔬菜、经济林果等生长发育也不利。
广东: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金融业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达40万亿元,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保费收入冲刺8000亿元。
国家电影局: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暂不开放
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根据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情况,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署要求,该限流的限流、该暂停的暂停、该关闭的关闭。低风险地区电影院上座率不得高于75%,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暂不开放。
美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超预期,燃料电池板块或将引起资本关注
据报道,美国白宫表示,拜登将于周四签署一项行政令,设定了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并提出新的汽车排放规定以在2026年之前减少污染。拜登该目标中的零排放汽车包括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带有汽油引擎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美国后续将加快发展燃料电池,毕竟其在技术上占据相对较大的优势,此举将加剧产业链供给紧张的局面,叠加氢燃料电池普遍在低位,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或将引起资本关注。
教育部:秋季开学“一省一策、一校一案”,中高风险地区将暂缓开学
教育部表示,近期正在会同各省级教育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研究今年秋季开学以及防控工作,近期教育部还将在开学前发布通知,部署今年秋季学期的工作。具体开学时间的安排、方式的选择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和教育教学的安排,各地要一省一策,因地制宜,一校一案,因校施策,确保适应不同的情况,实事求是做好开学的安排。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中高风险地区学生暂缓返校,以确保教学的开展是有序健康和安全的。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市场进入震荡修复期,继续深挖业绩超预期板块个股配置
周四A股各大指数小幅震荡回调,截止收盘,其中沪指下跌0.31%,收报3466.55点;深证成指下跌0.79%,收报14872.23点;创业板指下跌0.86%,收报3532.50点。两市成交额达到1.29万亿元,当日北向资金净卖出19.65亿元。盘面观察,煤炭、电子元器件、工程机械等涨幅居前。软件、酿酒、造纸相对跌幅靠前,行业板块继续呈现分化炒作。目前阶段看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维持弱复苏,市场整体维持震荡整理,短期市场风格并未明显切换,只是阶段性的风格再平衡。推行全面注册制,优质股永远是稀缺的,抱团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专注政策鼓励扶持的产业、高景气度行业、具备产品议价权的细分领域龙头。建议重点关注:军工、煤炭、电子元器件、5G通讯等。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场 ,智能汽车产业链机遇凸显
事件: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持续升温,新玩家不断入场。 1月11日,网络正式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也于当天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评: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持续升温,新玩家不断入场。分析认为,智能汽车高歌猛进,将开启千亿级赛道,产业链应用加速推进,具备卡位优势的相关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建议可适当中长线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煤炭行业:配置价值显现,板块行情可期
事件:煤炭行业需求短期仍处旺季,“减碳“新表述有助于稳定煤炭需求预期。7~8月上旬是动力煤的传统旺季,电厂日耗环比持续扩张,支撑煤炭需求。
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点评:煤炭行业短期需求处于旺季,供给增加幅度有限,预计供给紧张的格局难以扭转,行业景气将维持高位。分析认为煤炭板块估值依然有吸引力,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建议适当逢低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能辉科技申购代码301046,申购价格8.34元
壹 石 通申购代码787733,申购价格15.49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⑸ 能辉科技10派4元什么时候送
股票持有股票登记日期并且没有出售,则持有的股票将获得相应的股息和股票。
上市公司通常在年度或半年度进行分红,分红的形式主要是现金分红和派送股本,通常公司也会用股本公积金对股本进行转增,公司在年报公告后会有一个股权登记日。
在当日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都有分红的权利,到分红派送日股票实行除权除息,而进行分红派息和股本送转的股票就是派送股。
⑹ 升辉科技股票目标价预测2021升辉科技中报何时出2021年升辉科技还能买吗
近日消息称,升辉科技现阶段正在积极促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相关工作,在2021年内预计将会开始试产和销售。升辉科技这只股票好不好呢,投资的价值如何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在开始分析升辉科技前,我整理好的电力设备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电力设备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升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智能电气成套设备、LED照明、智慧社区、公共安防四大业务板块,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升辉科技的产品被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认定为"山东优质品牌(产品)",曾授予2019年度"中国百强企业奖"。
简单介绍升辉科技后,下面通过亮点分析升辉科技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设立研发中心,研发能力得到加强
升辉科技在深圳高新区创办了研发中心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21.67%。除此之外,升辉科技还促进了电气设备智能化与信息化研发,针对IDC领域,研发出了智能型、大容量以及多功能固定分隔式的低压成套设备,并基于自主研发,开发了智能采集器、物联网网关等硬件产品与智能化软件平台等,全力推进智慧社区与智慧安防业务的不断开发。
亮点二:构建完善设备制造产业链,不断推出优质产品
升辉科技在整个电气成套设备制造产业链上坚持不懈的构建和完善,加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成立智慧配电、智慧用电平台,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期到推进作用,构建了从中高压、低压到终端的智能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各电气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利用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推出的CCCF消防配电产品、防爆配电产品、数据中心配电产品等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与推荐。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升辉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升辉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伴随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力能源投入正循序渐进的发展,我国电气成套设备的需求每年都在增长,产品以很快的速度在升级换代,产品型号增多的同时,技术性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现明显改进的还有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依靠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好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处于主导。
而且因为进一步加快了智能电网建设,未来的电力系统不仅要在控制层完成优化控制,电气一次设备领域也要做到智能化,确保提供高可靠性供电。随着现代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长,在用电方面,可靠性需求在不断增长,电气成套设备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从大体上来讲,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引领,也促进了电气成套设备市场规模的扩大,升辉科技的技术优势很强,可以进行下一步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升辉科技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升辉科技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升辉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⑺ 辉能科技:2022年中实现规模搭载,能量密度提升不走激进路线
前几天,一位投资界朋友问我,“最近关于固态电池有啥新消息吗?听说XX(固态电池赛道玩家)都被投资人捧得飘飘然了,我也听说辉能量产的可能性最高。”
不得不感慨,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
“我刚和辉能结束了两个半小时的聊天,感觉现在说话都带有一些台湾腔了。”我回答。
“台湾腔不要紧,有干货就行。”朋友似乎也显得有些兴奋。
“嗯,很干,而且如你所说,辉能的量产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
明年拿到新能源市场入场券
固态电池一直被认为是后锂电时代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各家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以及相关实验室,阶段性地会传出一些技术突破的消息,但最终都没有落实到“量产”二字,更别说批量在新能源汽车上进行搭载。
但在辉能看来,他们即将拿到新能源市场的入场券。
“我们在全球固态电池企业里算是第二个量产的”,行销经理Lisa介绍道,“第一个量产的是法国的Bollore,但由于财务问题,目前暂时没有其他消息。如果他们没有继续投入,那么辉能就是剩下唯一一家量产的固态电池企业。”
辉能的量产开始于2017年,其位于中国台湾桃园的G1工厂正式开始全自动卷式生产,产能为40MWh,但主要以消费性电子和穿戴式电子产品上使用为主。
而同样位于桃园且正在建设中的G2工厂,则是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市场。
(采用双极电池技术的高电压锂陶瓷电池——BLCB)
“本来今年年中会完工,但由于疫情关系可能会延期到明年。工厂的产能规划是1-2GWh,等G2工厂建成之后,我们基本上就拿到了电动车的入场门票。”Lisa说道。
“以每台车50度电来计算的话,1GWh也就搭载2万台车而已,所以我说是入场门票。G2生产的产品基本都会用到各家车企的样车上。”
在2019年1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天际汽车展示了固态电池展车,使用的便是辉能固态电池。同样身为造车新势力的威马,也在2018年底展示了搭载辉能固态电池的样车。据Lisa透露,目前已经有5家以上的公司与辉能签订了MOU或正在洽谈合作,本来在今年也会陆陆续续推出样车进行展示,但由于疫情可能会延期到明年,但不管如何,样车最慢明年就能看到。
而随着样车的不断推出,辉能的固态电池究竟性能如何,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点。
能量密度怎么样?
提到动力电池,第一想到的参数指标就是质量能量密度,目前最受市场期待的NCM811电池,最高单体能量超过240Wh/kg,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超过180Wh/kg。
根据规划,辉能的固态电池产品是从类固态走向固态,辉能将这种类固态又叫混成固态,以整颗电芯的体积来看,其中液态部分只有不到3%。
一开始辉能采用的是LCO(钴酸锂)+石墨负极的配方,但由于固态电池阻值较液态电池高,内阻比较大,所以能量密度依然无法与液态电池较比。
据Lisa介绍,2020年开始,辉能会不断调整材料,负极将从石墨转向高SiOx含量(14%以上——100%)的硅氧复合物。
“在2025年左右,SiOx硅比例达到100%程度的时候,我们的量产电芯与液态电池相比在质量能量密度上就会有极明显的优势。”Lisa告诉第一电动网,“体积能量密度部分也是一样,会在2022年左右超过体积能量密度较高的21700圆柱电池,2025年达到接近900Wh/L的水平。而且,在这个水平我们是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的。”
从这一数值来看,目前甚至未来一至两年,辉能的固态电池产品相比液态电池的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对此,辉能CEO杨思枏并没有那么激进。
“将SiOx提升到100%,我们能把能量密度做到330Wh/kg,这个在实验室已经成功了。从研发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能够做到330Wh/kg,850—880Wh/L的状况,但这个东西目前还不能量产。” 杨思枏告诉第一电动网,“因为还要再搭配其他富锂化的一些架构技术,同时,它的单价并不亲民,所以我们还在评估其他更便宜的制作方式,如果没有办法导入,原则上虽然能量密度可以提升,但成本下不来,依然只是一个实验性的产品,它不能够量产。”
成本之困
如杨思枏所说,成本下不来的产品即便能量密度再高,依然是实验室产品。
那么辉能又是如何解决成本困局呢?
“我们思考的是整个电池包的成本,它可以分成两块,一是电芯材料,另外是电池包的架构技术。” 杨思枏说道。
固态电解质由于密度较高,在同样体积状况下,其能量密度一定会比液态电池要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企业改用更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或负极活性材料,但这就意味着材料成本的提升。
“如果仅仅依靠材料来增加能量密度,那就会落入到悖论之中,无法进入到市场。因此我们提出了MAB(双极电池包架构技术)。” 杨思枏解释说,“不管是刀片电池还是CTP,大家思考的都是一个道理——在不靠改变电芯材料的前提下以提升成组效率来解决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平衡问题。”
辉能测算,采用MAB后,NCM811+石墨负极固态电池的成组效率在重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两个维度下分别为82%~85%和70~75%。因此其PACK的能量密度可达到176~183Wh/kg和405Wh/L。因此,虽然在电芯层面,与同样NCM811+石墨负极的液态电池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由于成组效率较高,成组后固态电池的优势便显示了出来。
这或许也是辉能对外一直强调电池包成本而不是电芯成本的原因。
根据此前辉能公布的成本对比,在电芯产能达到20GWh的时候,虽然电芯成本依然是相同能量密度的液态电芯的1.1倍,但电池包成本只有98%。而如果采用MAB,电池包成本仅有同类别液态电池的7成。
不过在这次专访中,杨思枏对这一数据进行了更新。
“之前的计算对于‘制费’的部分没有做改善。”
杨思枏解释道,所谓“制费”,主要指生产一度电的电池芯对应需要花费多少电力。
“目前头部的液态电芯生产企业生产一度电的电池芯大约需要花费35-40度电,我们目前的试产线则需要178度电,相差了4倍左右。但在正式进行量产之后,这一数值会下降到约50度。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只要量产规模达到7GWh就能做到和液态电池一样的价格,因此我们目前在与政府讨论的落地项目都是直接以7GWh的规划作为前提。当然,最初会从2GWh开始,逐渐过渡到7GWh。”
杨思枏还提到,在材料回收方面,固态电解质也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有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叫做原向回收。意思是说在A电池里所用的固态电解质经过了一些表面处理之后可以直接再放入到B电芯中,无需再粉碎再提炼出元素,就是原本的结晶向直接用到B电池里。A电芯循环使用1000次以后再放到B电芯去,依然是同样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固态电解质在氧化物上面可以整颗做原向回收,所以它的回收成本非常低廉。” 杨思枏进一步解释道,“当然在一开始时我们对固态电解质就做了一些处理,这样原则上后续再执行回收就不会很困难。按照这样的方式,只要市场规模够大,绝对比液态电解质和隔膜加起来的成本要来得更低。”
2020年中期实现规模化搭载
拿出了参数和成本都能被主机厂接受的产品,有了进入新能源市场的入场券,接下来就是何时实现大规模搭载。
“国内的搭载时间原则上是2022年年中,搭载的产品是VDA(一般电池包封装)590或者355,MAB会慢些,预计在2024年年中量产装机。VDA产品的能量密度目前是220~230Wh/kg,与目前液态811电池210-220Wh/kg的主流电芯密度相比是有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能够在5C状况下实现12分钟以内充到80%,甚至8分钟左右能够充到50%—60%,再加上安全性,都是我们的一些优势。”
杨思枏还透露今年下半年将会决定厂址,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固态电池产业区,在2022年实现2GWh的产能,2023年提升到7GWh。
“随着国内量产进度的推进,之前Lisa提到的桃园G2产线也将逐渐缩减,未来也将转到毛利比较高的市场,毕竟这条产线主要是为了做样车。” 杨思枏介绍道。
虽然在2022年中量产搭载装车时,由于规模较小以及暂未采用MAB,成本上相比同级别的液态动力电池会高出约1.2倍。但即便如此,已经有多家车企与辉能签订了示范运营的框架协议。
(辉能MAB 双极电池包架构技术)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和约6家厂家签了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不久之前在辉能D轮融资中投资的一汽。
“一汽方面有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测试,技术参数上得到了比较正面的回应,同时对我们整个产线和产品都有所了解,这也是一汽投资我们最根本的原因。除了一汽之外,还有多家国字头车企与我们签订了框架协议,同时还有合资企业以及造车新势力。” 杨思枏透露,“许多车企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采用新技术,对于品牌来说也是一种加持。虽然是示范性,但这些车会真实投入到市场当中,每家车企的规模大概在3000-5000台。当产品在消费者端的反馈顺利后,我们就会与车企进行合资合作。”
所谓合资合作,是指主机厂将绑定辉能电芯生产线,产能都属于绑定的主机厂,价格上辉能也不能进行调整。这样的合作让车企未来不会因为产能不足或价格的浮动受到困扰,而辉能也不会因为客户端需求量的变动产生固定资本支出的浪费。“不过与车企的合资将是上面说到的7GWh之后的事,大概会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以这样的模式我们预估到2025年能做到35GWh的规模。”
宁德时代是重要竞争对手
这次专访一开始,Lisa在向我介绍辉能时说道,“我们成立到现在14年,本业就是固态电池,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做,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营收,所以固态电池非成功不可。我们只有这个产品,因此把所有的力气都放在了这上面。”
在结束专访前,我向杨思枏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相比丰田和宁德时代这样更有成本试错的企业,辉能在固态电池领域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您把这两家提出来,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的。” 杨思枏答道,“这两家情况不太一样,丰田是一家车企,虽然它同时在做电芯,但技术不太可能外流,同时,硫化物技术上的限制问题还要再观察一下。丰田这块我们没想过要进入,他的市场份额就给他自己,我们看重的是剩下的市场。”
在杨思枏看来,宁德时代才是辉能后续真正重要的竞争对手。
“相比宁德时代,我们的劣势十分明显,第一,它拥有非常多的资源;第二,它有许多钱;第三,它有很大的市场。从半导体、屏幕显示器行业来看,小公司赶上大公司几乎不可能,不过在动力电池行业是完全不同的。您可以回想一下,不到10年前,相比比亚迪,宁德时代也是家小公司,但现在情况却完全反转,这是为什么呢?”
大象难转身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特殊性,是杨思枏认为的机会所在。
(辉能CEO杨思枏)
“以半导体业为例,生产设备和材料差别已经不太大,主要是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但对于电芯来讲完全不相同,它是材料、配方、结构、工艺、设备等相结合的科学,这个宇宙稍微有一个东西变化,其他全部都得随之改变。宁德时代计划在全球投130GWh的产能,国内也有相当高的产能投入,如果突然有一天变成固态电池的时代,他就会比较麻烦,大象难转身的故事历史上并不少见。”
此前,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曾告诉第一电动网,宁德时代之所以在研发上投入这么多,就是因为在探索一些其他方向,目前能想到的技术趋势,宁德时代都有布局。这样的描述,俨然一种即便有技术变革,带来这场变革的企业也一定是宁德时代的态势。
不过,我的那位投资界朋友却有不同看法。
“都有布局就代表着平均使力,未来能带来变革的那项技术,宁德时代的力度未必够,或许哪个100%投入的企业押对宝也未可知。”
辉能会是那个押对宝的企业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奔驰与辉能科技合作 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固态电池
易车讯 1月27日,梅赛德斯-奔驰与ProLogium(辉能科技)签署了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的技术合作协议。首款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固态电池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装配至乘用车上。
根据协议,奔驰将在ProLogium董事会拥有一个席位,奔驰的投资将用于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以及ProLogium在欧洲建厂的计划。此前的公开信息显示,奔驰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气化。
戴姆勒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成员、负责开发和采购的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fer表示:“我们相信,续航里程和效率是电动汽车新的行业基准。固态技术有助于减少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ProLogium这样的公司合作,以确保梅赛德斯-奔驰继续在汽车领域开辟新的天地。”
⑼ 台湾辉能科技是一家什么公司
做固态电池的,算是固态电池业界商业化进度最快的一家电池厂,已经和HTC、软银推出过产品,现在在和欧洲车厂一起做动力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