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寻找行业龙头股
龙头股,当一热点板块走强过程中,上涨时冲锋陷阵在先,回调时抗跌,能够起到稳定军心作用的“旗舰”。龙头股通常有大资金介入背景,有实质性题材或业绩提升为依托。 第一、 龙头股具备五个条件,个股要成为龙头,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1、龙头个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不能涨停的股票不可能做龙头。事实上,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是所有黑马的摇篮,是龙头的发源地
2、龙头个股一定是低价的,一般不超过10元.只有低价股才能得到股民追捧,成为大众情人——龙头。
3、龙头个股流通市值要适中,适合大资金运作,大市值股票和3000万以下的袖珍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
4、龙头个股必须同时满足日线KDJ、周线KDJ、月线KDJ同时低价金叉。
5、龙头个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
第二、龙头股识别特征
龙头个股的识别,要求具备丰富的实盘经验,实践中我总结出用两个特征识别龙头个股。
1、从热点切换中变别龙头个股。通常大盘经过一轮急跌,会切换出新的热点.
2、用放量性质识别龙头个股。个股的放量有攻击性放量和补仓性放量两种,如果个股出现连续三日以上放量,称为攻击性放量,如果个股只有单日放量,称为补仓性放量,龙头个股必须具备攻击性放量特征。
第三、龙头股买卖要点及技巧
买入技巧:实盘中,要学会只做龙头,只要热点,只做涨停,选择的操作标的,要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周KDJ在20以下金叉;
2、日线SAR指标第一次发出买进信号;
3、底部第一次放量,第一个涨停板。
买入要点:龙头个股涨停开闸放水时买入,未开板的个股,第二天该股若高开,即可在涨幅1.5~3.5%之间介入。
卖出要点和技巧:
1、连续涨停的龙头个股,要耐心持股,一直到不再涨卖出。
2、不连续涨停的龙头个股,用日线SAR指标判断,SAR指标是中线指标,中线持有该股,直到SAR指标第一次转为卖出信号。
❷ 怎样寻找一个行业的龙头股
如何看出股票有没有主力资金进入
1、股价大幅下跌后,进入横向整理的同时,股价间断性地出现宽幅振荡。当股价处于低位区域时,如果多次出现大手笔买单,而股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
2、虽然近阶段股价既冲不过箱顶,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时走势图上经常出现忽上忽下的宽幅震荡,委买、委卖价格差距非常大,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3、委托卖出笔数大于成交笔数,大于委托买进笔数,且价格在上涨。
4、近期每笔成交数已经达到或超过市场平均每笔成交股数的1倍以上。
5、小盘股中,经常出现100手以上买盘;中盘股中,经常出现300手以上买盘;大盘股中,经常出现500手以上买盘;超大盘股中,经常出现1000手以上买盘。
6、在3-5个月内,换手率累计超过200%。近期的“换手率”高于前一阶段换手率80%以上,且这种“换手率”呈增加趋势。
7、在原先成交极度萎缩的情况下,从某天起,成交量出现“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现象。股价在低位整理时出现“逐渐放量”。
8、股价尾盘跳水,但第二天出现低开高走。股价在低位盘整时,经常出现小“十字线”或类似小十字线的K线。
9、在5分钟走势图下经常出现一连串小阳线。日K线走势形成缩量上升走势。
10、虽遇利空打击,但股价不跌反涨,或虽有小幅无量回调,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阳线。
11、大盘急跌它盘跌,大盘下跌它横盘,大盘横盘它微升。在大盘反弹时,该股的反弹力度明显超过大盘,且它的成交量出现明显增加。
12、大盘二、三次探底,一个底比一个底低,该股却一个底比一个底高。股价每次回落的幅度明显小于大盘。
13、当大盘创新高,出现价量背离情况时,该股却没有出现价量背离。股价比同类股的价格要坚挺。
从以上几条可以判断庄家进入的可能性,炒股需要长时间对一个股票的观察了解,和自己的看盘能力来决定看懂庄家的深度了,新手在经验不够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去看看牛人榜里的牛人是怎么操作的,他们都是经过多次选拔赛精选出来的高手,跟着他们操作要靠谱得多,愿能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❸ 暴风科技股最高升到多少
暴风科技股最高升到327.01元
暴风创业团队从2006年开始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影音娱乐体验,并开发出“酷热影音”播放软件,迅速成为中国3大播放软件之一。2007年,酷热与原暴风影音团队合并,成立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成为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影音播放解决方案提供商。
“暴风”的愿景是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最好的互联网影音娱乐体验。经过艰苦创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对用户的诚信服务,暴风成为了国内媒体播放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客户端运营的领先企业。更在2007年2月获得着名投资企业IDGVC千万美元投资。
❹ 怎么选股
中长线看业绩、市盈率,选择周线波段拐点介入。
短线看走势,参考kdj macd ,盘中找起涨点。不用太关注基本面。
❺ 如何判断股票涨升空间
1、从涨升的节奏进行研判。如果大盘的上升节奏非常单一,是一帆风顺式直线上涨,反而不利于行情的持续性走高。如果大盘的上升是保持一波三折的强劲上升节奏,中途不断出现一些震荡式强势调整行情的,反而有利于行情的持续性发展。不仅大盘如此,个股亦是如此。投资者对于涨势过于一帆风顺的,涨幅过大的个股要注意提防风险的积聚。
2、从量能上进行研判。很多投资者误认为在涨升行情中成交量放得越大越好,这是不正确的。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如果量能过早或过度放大,就会使上攻动能被过度消耗,结果很容易造成股指在经过短暂的上升阶段后随即停滞不前。
相反,如果成交量是处于温和放大,量能就不会被过度消耗,这说明投资者中仍存有一定的谨慎心态,投资大众还没有一致看多。因此,后市大盘仍具有上攻潜力。因此,最理想的放量是在行情启动初期时,量能持续性温和放大,但随着行情步入正常的上升通道后,量能却略有减少,并保持较长时间。
3、从市场热点研判。有凝聚力的领头羊和龙头板块是涨升行情的发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龙头股就有什么样的上涨行情。凡是具有向纵深发展潜力、有持续上涨的潜力、有号召力和便于大规模主流资金进出的龙头股,往往可以带动一轮富有力度的上升行情。
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热点板块当属蓝筹股。由于参与蓝筹股炒作的资金实力雄厚,使得蓝筹股的行情往往具有惯性特征。主流资金参与蓝筹股具有运作时间长、出货时间长的特征,主力往往无法使用一些快速出货的操盘手法。通常情况下,蓝筹股需要采用反复震荡的整理出货手法。在走势形态上,表现为常以圆弧顶或多重顶的形态出货。这就给参与蓝筹股炒作的投资者带来从容获利了结的时间,投资者可以利用蓝筹股的这种炒作特性,在指标股出现明显滞涨现象时,逢高卖出,争取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4、从政策面研判。一轮强劲的牛市涨升行情是离不开政策面的大力扶持
❻ AMD前身是什么,中文叫什么
仙童
维纳斯,我们无法回避
1999年,中国IT业的历史并不是简单地拐了个弯。而是向我们所有的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维纳斯”引爆的争议,使中国IT业的问题第一次走向大众,成为全民性话题。同时也促使中国IT业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方向进行全面反思。在互联网促成的这场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的产业终于有了一点点自主的思考,但是并没有真正触及精神深处。
10月6日,也就是计划发布半年多后,“维纳斯”再度浮现在深圳。阵容更加庞大,而且上次只是一个概念,而今终于有了实在的产品。许多人以为一个受到如此争议的产品,必然会因为争议而销声匿迹。其实,“维纳斯”再度强力出击是一种必然。因为产品本身只是表象,产品背后隐藏的目的才是根本。这一次,微软回避了机顶盒这个比较敏感的领域,而代之以“维纳斯电脑”的新名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维纳斯计划”的核心就是:Windows CE。这不但是中国微软的战略核心,也是整个微软为后PC时代苦心经营的一张王牌,是公司从PC时代向网络时代转移中的重要桥梁。微软可以搁置一项产品,但不可能搁置整个未来的战略。
这注定了“维纳斯”是中国IT业不可回避的考验。因为,“维纳斯”绝不是简单的产品问题,而是中国IT业的未来发展问题,是未来产业标准主导权的问题。也绝不是某个公司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未来信息安全和信息主权的问题。
3月12日,我曾经写道:“3月10日,中国IT业应该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这一天发生的事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将直接维系到中国IT业未来长远的命运。”而今,我们依然要记住这一天,因为微软的“维纳斯”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
统揽全球IT 业,正发生着几大变革,极大地冲击着PC时代的产业霸主:随着互联网的爆发,从封闭到开放,从单极到多极,成为产业精神共同的追求;产业发展从技术导向转向应用导向,从产品导向转向为服务导向,从厂商导向转向为消费者导向,产业旧有的商业模式正被颠覆;从技术主权升华到消费者主权,尊重本地消费者,正视消费资本化,成为企业新的立业之本。这一切,都为我们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挑战精神,如果不透视最新的产业趋势,大好机遇必然拱手相让,付诸东流。
因此,竞争和挑战远未结束,或者说,一切刚刚开始。因为在中国,微软和盖茨还是一尊最大的“神”,大家还把他们当作最先进的典范,以膜拜的姿势仰视着、聆听着;因为目前中国IT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体制上的,也不是技术上的,更不是资金或人才上的。根本的制约在于整个产业的精神状态,在于挑战意识的不断沉沦。微软就是靠卓越的挑战精神走到今天,而我们却在它面前丧失了这个基本精神。
在迈向未来的路上,中国IT业注定无法回避“维纳斯”。 它将考验我们,究竟是轻易地附首称臣,还是积极地迎接挑战?它将是活生生的镜子,不但照出我们在市场上一举一动,还能照出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神话濒临破灭
1995年,比尔·盖茨发布向互联网进军的总动员,人们以“珍珠港事件”作比喻。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称霸互联网市场的必将是微软无疑。尤其是网景节节败退之际。但今天,大家(包括比尔·盖茨)才猛然发现,互联网的地域远比预想的要博大辽阔,凶猛的微软并没有扑到正点,浏览器只是一个软件而已。如今不是网景,而是微软目标之外的AOL、Ya hoo、Amazon、eBay等成了互联网领域的主角。虽然微软在互联网浪费的钱最多(也只有微软能浪费得起),犯的错误最多(也只有微软犯得起);虽然互联网带动了基础软件的销售,微软的利润还有看涨;虽然在互联网领域,微软凭着手中的“金弹”,近乎狂轰烂炸,而其他公司只有资格认真瞄准,开好一枪打好一炮;虽然微软已推出网络投资、金融保险、旅游预定、汽车销售、家庭购物、房地产买卖、MSNBC新闻娱乐等16个网站。但至今,微软仍然不是互联网公司,仍无力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在互联网上,没有最全,没有最大,没有最多,只有第一。
在互联网无情的冲击下,微软和盖茨的神话和光环正濒临破灭。9月27日,《商业周刊》评出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25人,盖茨居然落榜。9月,美国最大证券商美林公司评出10大最有潜力的高科技股,微软不幸落选。最近,《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100位最重要人物。根据读者投票,盖茨列在第17位,而自由软件Linux之父Linus Tor valds无视盖茨,居然坐上第15把交椅。着名的《Upside》杂志更是抛弃了盖茨,将Linus列为软件业未来的新偶像……
微软的增长速度还象一位健壮的青年。但内在已出现未老先衰的症状。唯我独尊的畸变心态开始严重地侵入公司内脏。好在微软本能上还是一个很敏锐的公司,善于随机应变。因此99年一开始,盖茨就发出指令:“必须彻底改造自己!”仓促出台重组计划,要来一个“微软2.0版”。其核心就是重新划分部门,不再跟着技术官僚的口令转,而是一切以服务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微软终于想到要为用户服务,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了,这是破天荒的大转折。此前,它基本上是通过PC制造商和大型销售商来收取利润,基本上不与最终用户发生直接关系。因此,微软与用户的交流始终是单向的,从不倾听来自用户的声音。他们对问题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是用户没有领会微软的精神。
显然,这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变革,必须改变整个企业文化,使其与互联网的精神(多元化、开放性、多样性)相一致。他们必须在华尔街觉察之前,及时修补公司的漏洞。策略是对路的,但是结果却是另一回事。
“逃亡已经开始”
微软的3万名员工之中,已有1/3是百万富翁,他们不但患了“战斗疲劳症”,也开始染上“金钱综合症”。随着互联网如火如荼,许多人开始撤离公司。着名专栏作家Berst Alert说:“逃亡已经开始。”他提醒人们,微软很可能沦为当年硅谷的仙童(Fairchild)公司。60年代末,仙童公司成了硅谷半导体业的“黄埔军校”,到了84 年,由仙童公司直接或间接分化出来的公司达70多家。1969年一次半导体头面人物的会议上,与会的400人中,只有 24人没有在仙童公司干过。
如今,这种境况已经开始在微软重演。今年以来,除首席技术官Nathan Myhrvold外,还有Chri s Peters、John Ludwig、Steve Perlman、Pete Higgins、Sam Jad allah、Peter Neupert等六名副总裁(VP)级人物离开,低层的更不计其数。大多微软老兵怀揣着微软的钱,操着微软学到的食肉性竞争手段,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大潮中,瓦解微软的力量,也寻找个人的新价值。
9月末,微软总裁鲍尔默发表令人震惊的言论,他说高科技股票被严重高估,已经到了荒谬离奇的地步,包括微软的股票。结果当天Nasdaq下挫108.33点,是4月19日以来下挫最深的一次。道琼斯股指跌至24周最低。而微软的股价也应声滑落5美元。鲍尔默本人帐面也痛失12亿美元。鲍尔默此举当然不是为了与格林斯潘比试影响力,更不是自己腰包烧的,而是微软精心的布局。互联网如火如荼,股价一路高升,使竞争对手可动用股票进行购并扩张,严重威胁到微软的地位。而微软股票价格也让这位总裁不能承受之重,这很可能是为未来的软着陆作铺垫。分析家指出,尽管微软最近一季的收益能与预期相符,但是这次言论已经预示着微软巨变的开始。
在1999年6月30日结束的财年中,微软总收入197亿美元,其中操作系统占85亿美元,办公软件Offi ce占88亿美元,包括所有互联网收入及其他各种软件只剩下24亿美元。而这两个垄断性产品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操作系统方面,主张源代码公开和自由拷贝的Linux超速发展,短短几年用户突破1000万,成为地球上最火热的软件。8月11日,以发行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为主业的红帽子(Red Hat)公司上市,股票价格疯狂高升。这家年收入1000万美元,亏损数百万的公司,市场价值达到60亿美元之巨。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Marc E wing 更是直截了当:“我们要将近百亿美圆的操作系统市场,打压到几亿美圆,使用户可以用更多的钱来改善应用”。最近的数据表明,微软软件零售市场首次出现滑坡。
8月底,Sun购并Frement公司,推出功能类似的StarOffice挑战微软Office。Star Office不但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而且还将源代码送给AT&T等大公司,可以使他们自定品牌,结合到他们提供的服务中,有力侵蚀微软最大的利润来源:Office市场。
微软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岌岌可危,这两大支柱一旦动摇,帝国必将土崩瓦解。
盖茨最大的赌注
唯一有望成为未来标准的救命稻草就是Windows CE。到1998年底,微软新策略开始明确:不惜血本推动Windows CE,使其成为机顶盒、低价联网设备等信息家电的事实标准。分析家Thomas Hensel说: “微软的动机很简单,它想成为机顶盒等基础设备的供应商,以CE控制标准,同时通过这种渠道来控制内容和信息。”但是阻力可想而知。1994年1月,微软推出财务软件,试图控制电子银行的入口。《新闻周刊》如此描绘:盖茨用拳头使劲擂桌子,对着银行的大门大喊:“混蛋,让我进去,我们会挣到大笔大笔的钱。”此后,盖茨一直试图纠正《新闻周刊》造成的影响。但他再怎么和蔼可亲,都难消除银行界对他的恐惧感。
同样,这一次微软也受到了有线电视业的警觉,使Windows CE四处碰壁。但微软有一件威力无比的武器— —金钱。如今,微软现金储备已超过250亿美元。以往微软购买小型软件公司,出价多在200万美元上下。如今时不待我,它急切地大施手笔,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而且微软直接抄向下一代互联网:无线网和基于有线线路和机顶盒的宽带网。赌注已超过100亿美圆,而且全是现金。最高的是5月初投资AT&T 50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投资A T&T的主要目的就是将250万套Windows CE“卖”给AT&T,以进入机顶盒的心脏。卖东西还要送巨资,这实在是闻所未闻的奇事。但是,综观微软一系列的投资,微软的潜在策略已经越来越清晰:
1997年,微软以10亿美元购买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Comcast 11%的股份,打响了第一枪;19 98年向Qwest通信国际公司投资2亿美元;1999年向DSL技术高速接入服务商Rhythms网络互联公司和N orth Point通信公司各投资3000万美元;5月10日向Nextel公司投资6亿美元,建设一个以MSN服务网络作为媒体的无线门户网站;购买英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TeleWest 29.9%的股份;以5亿美元购买英国第三大有线电视公司NTL 5%的股份;还将以40亿美元购买英国Cable&Wireless公司30%的股份;以 3亿美元购得欧洲最大有线电视公司United泛欧通信公司7%的股份;给瑞典Sendit公司投资1.3亿美元,为手机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购买葡萄牙TV Cabo公司3%的股份;购买美国有线电视公司Road Runner 1 0%的股份;据传,微软准备给德国最大的电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投资10亿美元;另外,微软与Qu alcomm投资以50/50的比例创建了Wireless Knowledge,以开发无线数据服务……
以现金开路,直接购买有线电视(还有无线通讯)的股份,然后以Windows CE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强行挤入市场,这就是微软未来之赌的全球策略。“我想这标志着他们将进入新的商业模式,其实现在他们更是服务供应商。硬件的盒子只是机顶盒策略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元素。”Zona研究公司分析家Greg Blatnick一语点破。
如今,“维纳斯”来了,微软反复强调它是一个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产品,是要为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推波助澜。但综合微软在全球的一系列举措,“维纳斯”背后的伏笔昭然若揭。可以说,Windows CE是目前为止盖茨投下的最大赌注,而且大得触目惊心。但也许在中国,可以不必如此费劲。
为别人进出的门洞开着微软每年的研发号称耗资30亿美元,可为什么至今仍是一名技术追随者?微软股票价值一度高升至5000亿美元,可为什么产品质量仍没有改善?人们对微软提出质疑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或者公司行为,而是以微软为典范的专有软件的整套商业模式。如今以开放的产权和全新的开发模式为特点的自由软件,已经向专有软件发起颠覆性的冲击。它动摇的不仅仅一个产品,而是整个商业模式。
曾经,微软产品的安全问题是促使客户升级的主动力。但是进入1999年,微软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令人不寒而栗,也使微软再也难以回避。目前的安全问题几乎涉及微软的所有产品,从 Windows 98、IE 5.0、Offi ce 97连同微软的网站Hotmail以及最新发布的Office 2000和即将发布的Windows 2000 。通过这些产品的“后门”,可以发生许多“动人”的故事:
北约在采取军事行动轰炸南联盟的同时,克林顿批准了一项旨在颠覆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政府的绝密计划,包括策动电脑黑客入侵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总统在外国银行的帐户;新西兰的一位信息技术专家所指出的:“美国从全世界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成有利于本国的东西,然后再向全世界传播”;美国军方网站不得不拿掉Windows NT,换成Ma cOS;法国人发现,使用互联网的法国大公司受到美国网络的渗透,一些关键数据被截取;Windows 98会根据用户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情况,生成一串与用户名和地址相关的、全球唯一的识别码,它会通过Windows 98的注册程序,自动传送到微软的网站上去; Office 2000的网上注册过程同样可获取用户各种信息;任何一个Word文档中都内含有ID号、网卡号等计算机运行信息,被别人利用……
最令人震惊的就是美国安全软件公司首席科学家安德鲁·佛南德的发现:微软在Windows中为美国安全局(N SA)留有后门,使其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用户的保密信息,所有使用Windows的电脑都难以幸免,这个最高级别的电子密钥就叫NSAKey。微软产品已对国家安全、企业信息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构成严重威胁。为什么会如此?CNN评论说:“因为微软从来没有认真对待安全问题。对微软来说,安全永远是事后补救的事。”
参加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共和党候选人福布斯称:“这将是一场新的信息时代的竞争。”今后,信息技术将重新界定国家实力、国家安全、国家地位和国家主权。而信息安全问题自然与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操作系统无法选择和替代将成为整个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致命缺陷。未来操作系统的开发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操作系统的发展战略,早已从一个产业问题上升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核心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99年,对于中国IT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因为产业变革到了关键时刻。PC时代,从中关村发展起来的中国IT业为我们造就了今天庞大的市场,但仅仅拿市场作交换是远远不够的。如今,技术创新和策略创新成为整个国家新的战略选择。习惯了“组装式生存”和“外挂式生存”的中国IT业应该实现新的飞跃。因为,互联网正以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和威力改变着一切,中关村模式已经过时,昔日的产业霸主濒临瓦解。
今年以来,代表着中国PC时代的联想、方正、同创等公司除了“内战”引发媒体关注以外,还提供了什么令人兴奋的成绩?当然,这不全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产业变革无情的结果。相反,网易、新浪、国中网、8848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互联网改变着竞争规则,突出服务特性和本地化特性的新趋势使我们拥有了新的优势,新的局面正在形成。
在PC时代屈从于Wintel压力下的中国IT业还要继续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昔日PC时代的霸主面前,中国IT业并没有全面趴下,新的力量在迅速崛起。自“维纳斯”发布后,中国IT业开始重新调整战略,有了新的精神面貌。9月3日,“女娲计划”宣布半年之后,凯思和摩托罗拉半导体组成战略联盟,凯思研制的Hopen操作系统正式亮相。而且还与 Sun的Java技术深入合作,共同构建最先进的信息家电硬、软件平台。今年年底前,将推出机顶盒、掌上电脑、专用电脑等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正式与“维纳斯”展开直面竞争。中国数字化联盟也积极行动,中科院院长也关注凯思公司的产权改革,使凯思集团能够尽快与资本市场接轨,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同时,自由软件Linux也在中国开始全面启动,与全球软件业变革呼应;WPS的崛起,也对微软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迫使微软Office不断“优惠”……这些曾经一度寂灭的力量重新涌现,虽然目前他们对许多厂商的号召力和吸引力还无法与强大的微软相比,但他们是中国IT业自信力的真正体现,是中国IT业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崛起,不但可以使中国IT业和企业尽可能摆脱被动局面,而且也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好处。
“维纳斯”来了,我们总算有了勇气和信心直面挑战。当然,肯定会有人责问:“凭什么挑战微软?”他们会将挑战与民族主义等同起来。实际上,微软受到的最大挑战恰恰来自自己的国家,而且微软根本不是美国IT业创新精神的代表,更不是IT业最新趋势和最先进模式的象征。我们要向微软学习的恰恰是它卓越的挑战精神,而不是它曾经先进,而现在已经落伍的东西。挑战精神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更是信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挑战精神的丧失,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灵魂的丧失,是最可怕和最可悲的一件事。在信息时代,一个连挑战资格都受到质疑的企业和国家怎么可能把握住机会?
现在,“维纳斯”背后的真实意图已经十分明确。再说“维纳斯”只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偶然产品,再说其目的仅仅是推销产品,那纯粹是拿中国人的智商开玩笑。中国有3.2亿电视用户,8000万有线电视用户,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潜在价值不言而喻。显然,在服务业开放之前,在Windows CE立稳脚跟之前,微软会努力淡化背后的真实意图。但是,微软能否分文不花就长驱直入占领中国市场? 微软能否在一开始就控制国内企业,主导未来产业发展?中国企业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短视,将这个最大的市场拱手相让?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微软会不会最终不得不慷慨解囊,以投资换市场?… …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种拷问。但真正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只能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们!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方兴东专栏 > “维纳斯” 羊兮狼兮?
❼ 并购重组概念股有哪些
公司重组这件事在股市是很常见的事情,也有不少投资者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知道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说的是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着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然后再是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并购重组概念股包括航天机电(600151)、航天动力(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等。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就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公司。
2、兼并:意思就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不过还是保留住其中一个企业的名称。
3、收购: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以购买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取了。
4、接管:其实就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况。
5、破产:是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没有扭转亏损在为盈利,并逐渐发展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一种企业失败。不管那种重组形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反映,所以重组消息要及时掌握,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大多意味着是好事,重组通常就是一个公司发展不好甚至亏损,更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向该公司置入优质资产,而把不良资产都置换出去,或者让资本注入从而让公司的资产结构得以改善,使公司能够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公司一旦重组成功,一般就意味着公司会脱胎换骨,能够从亏损或经营不善中摆脱出来,成为一家优质的公司。
在中国股市,给重组题材股的炒作也就是炒预期,赌它是否会成功,只要公司重组的消息传播出来,市场上一般都会炒的特别猛。如果新的生命活力在原股票资产重组后再注入进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又增加了,该股票的涨停现象从重组之后就会很常见了。相反,假若在重新组合之后缺少大量新资金的投入,又或者没有使公司的经营得到改善,那么就是利空,股价就会有所下落。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❽ 一个人从茅台上市时购买一百股,一直捂到现在翻了几倍呢
贵州茅台是1999年11月20日成立的,在A股网上发行上市的时间是2001年7月31日,贵州茅台上市发行价是31.39元,发行量为7150万股。
通过上面进行汇总得知,贵州茅台总共上市20年时间,截止目前已经分红派现19次,根据这19次的数据得知,总共有8次送股和19次派现。
总送股数为:1股+1股+3股+2股+10股+1股+1股+1股=20股,贵州茅台总送股为10送20股,实际每1股送2股。
总派现数为:6元+2元+3元+5元+3元+12.91元+8.36元+11.56元+11.85元+23元+39.97元+64.19元+43.74元+43.74元+61.71元+67.87元+109.99元+145.39元+170.25元=833.53元,贵州茅台总派现10派833.53元,实际每持1股派83.353元。
从当前贵州茅台通过高送转之后,3100股的股数变成9300股之后,19年时间贵州茅台总每股派现83.353元,可以计算总分红金额为:9300股*83.353元=775182.9,总分红约为77.51万元。
汇总
综合通过上面计算得知,当前的10万元以贵州茅台的股票发行价31.49元,只能购买3100股,随后通过高送转变成9300股。
尤其是资产从10万变成股票市值1.03亿元,然后现金分红又有77.51万元,从10万资产变成过亿资产,只用了20年时间,这就是股市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