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行退市制度的实施有哪些具体安排
上交所及时发布有关通知,对股票、债券等上市品种的退市规则实施,分别做出如下安排:
一是在上交所对相关业务规则予以修订前,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等事宜,仍按照现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是自2020年3月1日起,在上交所上市的债券(不含可转换公司债券)不再实施暂停上市制度;已经暂停上市的债券,发行人应当按照上交所有关规定确定债券交易方式,并进行及时公告。
三是科创板证券的上市、终止上市等事宜,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
B. 沪深两市56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何时才能“众神”归位
未来随着A股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为业绩不达标,而退市的。众所周知,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基础规则,在合理的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才会不断面临压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今年,国家也是首次将A股市场完善退市制度的计划列入到工作报告之中,这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将迎来较大的变革。事实上,从去年开始,A股在退市制度方面就在不断加强,2020年,A股共有19家公司,因为财务数据不达标,被勒令退市,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过去几年。
C. 净资产为负多久退市
从4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起,退市保千经历连续十四个交易日跌停。截至5月25日收盘,退市保千股价报0.18元,跌5.26%,成交额745.99万元,换手率3.91%,总市值为4.39亿元。
据choice数据显示,5月25日当天买入金额前五位均为营业部,合计买入164.02万元。其中买入最多的是安信证券汕头金砂路第一营业部买入55.1万元,此外,华鑫证券上海漕溪北路营业部买入52.92万元。卖出方面,买出金额前五位营业部合计买出215.57万元。其中,华泰证券深圳深南大道营业部卖出67.74万元,中天证券鞍山民生西路营业部卖出56.97万元。
4月28日晚,退市保千公告了2020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3239.15万元,同比增长22.9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586.49万元。从2019年4月26日起,退市保千开始了为期近1年的停牌,彼时,证监会对其下发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对时任董事长庄敏等人实施罚款及市场禁入。
今年3月12日,退市保千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增长9.9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32亿元,归母净资产为负59.79亿元。
3月19日,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4月1日,上交所下发《关于对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2020]85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终止退市保千股票上市。
《决定》显示,因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和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退市保千股票自 2019年5月24日起暂停上市。而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依旧对退市保千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D. 新《证券法》对退市制度作了哪些调整现行退市制度的实施有哪些具体安排
上交所投教专员
原《证券法》规定了股票、公司债券先暂停上市、后终止上市的程序,并具体规定了暂停上市、终止上市情形。新《证券法》不再规定具体的终止上市情形,改为由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作出规定;取消了证券暂停上市制度,对于出现上市规则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的,由证券交易所按照业务规则终止其上市交易。
上交所已及时发布有关通知,对股票、债券等上市品种的退市规则实施,分别作了安排:
一是,在上交所对相关业务规则予以修订前,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等事宜,仍按照现行《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是,自2020年3月1日起,在上交所上市的债券(不含可转换公司债券)不再实施暂停上市制度;已经暂停上市的债券,发行人应当按照上交所有关规定,将债券交易方式调整为仅采取报价、询价和协议交易方式,并及时公告。
E. 如何理性看待,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
1、着眼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畅通直接投融资入口,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长期投资的制度安排。
2、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更好发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3、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带动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5)2020股票退市制度扩展阅读:
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能够满足不同投资偏好的国际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进而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进入。有利于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会带来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F. 如何完善a股退市机制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股市场从,上证交易所开始交易到现在,已经正好30年的时间,30年时间已经上市了,4000多家股票,但真正退市的股票也就100多家,平均一年不到五家,特别是前20多年,平均一年可能就一两家退市,最近两年退市的股票比较多,特别是注册制实行以来,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20多家退市,但这跟发行新股上市的节奏相比,退市还是太少了,如果一年能退市,一二百家,A股可能会比较正常了,但是一年退市上百家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也需要健全,如果没有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所谓的退市机制也是不正常的 这些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从证券法上,堵住一些只圈钱,然后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的,上市公司的大老板们以及高管,对一些造假的,应该处以刑罚,让他们在监狱里过好下半生,把从市场上圈到的钱要原原本本的吐出来,这样才能够形成有进有出,在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吐故纳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G. 7. 以下关于科创板股票退市流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你好,科创板退市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创板退市环节:公司触及终止上市的标准,股票直接终止上市,不再适用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2)科创板退市时间:退市时间缩短为两年,首年不达标ST,次年不达标直接退市;退市整理期为三十个交易日,累计停牌时间不超过五个交易日。
(3)重大违法退市指标: 重大违法“一退到底”,取消暂停上市,实施永久退市。
(4)市场类退市指标:构建成交量、股价、股东人数和市值四类退市标准,保留现有未按期披露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基础上,增加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合规性退市指标。
(5)交易类退市指标:强制退市交易标准达到一项即终止上市。科创板还首次引入市值标准,对于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进行强制退市。
(6)财务标准强制退市:以下情形首年不达标实施 *ST 警告,次年不达标则直接退市。还有通过引入扣非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双重指标,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H. 某股退市后我们手中的股票怎么办,当时买的钱还能回来吗
如果是在世界其他资本市场的话,股票退市意味着你手上的股票变成了废纸,但在A股,还有一个三板市场可以用于交易退市股票,卖出换钱。
根据规定,公司在结算成钱后,要先偿还债务,也就是先给债权人,然后给优先股股东,最后给普通股东,也就是你,能不能得到你所付出的钱,需要看公司的具体情况。有损失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拓展资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根据规定,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股票的,应当具备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以本人名义开立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
三板市场的全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于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目前在三板市场由指定券商代办转让的股票有61只,其中包括水仙、粤金曼和中浩等退市股票。
作为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三板市场一方面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场所,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原STAQ、NET系统历史遗留的数家公司法人股流通问题。
I. 新的退市规则出来,说很严,清仓了ST舍得,舍得会在今年退市吗
脱胎于1994年公司法和1999年证券法的2001年退市制度,经历2012年退市制度初完善,2014年“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两大体系,2018年重大违法退市等历次改革后,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2020年,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首先是退市标准,精准打击“僵尸”上市企业。
在原有的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最容易触发的是连续亏损退市,新规下,单一的连续亏损退市指标被取代,引入“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个亿”的退市指标,更精准的刻画出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主业“空心化”企业;同时,注册制下,“盈利”都不再是上市的硬性指标,“无法盈利”也不应该成为退市的触发条件。
此外,那些调节非经常性损益并操纵审计意见的,那些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1元以下(不再是面值以下)的,那些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3亿以下的,那些连续三年造假超过净利润100%且合计达到10亿元的,那些半数董事无法对年报半年报发表意见的,那些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的,那些董事长失联公司有都被监管雷达纳入了退市高危的队伍。
但需要看到的是,连续三年财务造假,且每年造假都超过当年披露利润的100%(或各科目虚假记载超过净资产的50%),且三年合计超过10亿元,可能是一条过于容易规避的财务造假退市标准,在A股动辄虚增利润200%、300%,同时虚增收入和费用的“国际领先水平”面前,很容易被“真一年假两年”或者“控制在当年净利润90%以下”等手段绕开退市红线。
其次是退市程序,充分实现“高效”退市。
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缓刑期,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从原有的“三连亏暂停、四连亏退市”变成了“一年警示两年退”,杜绝了“久拖不退”。同时,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面值、市值)不设退市整理期,其他类型退市整理期从原来的30个交易日缩短到15个交易日,大大缩短退市交易时间。
最后是交易制度,强化“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
新增了四种风险警示类型,最近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持续经营存在不确定性;违规担保余额超过1千万或达净资产5%以上;无实控人并向第一大股东提供较大关联资金的,都将被纳入风险警示板。
普通投资者首次买入风险警示股票需签署风险揭示书,并满足“50万元资产+2年投资经验”的适当性门槛;风险警示股票设置单日50万股交易量上限;退市整理期首日无涨跌幅限制,充分市场化定价避免投资者因流动性不足扩大亏损。
原有的核准制下,上市公司是稀缺的壳资源,是合法的一二级套利工具,是具备一定直接融资功能的牌照,甚至于是地方政府的KPI指标,当地GDP、税收和就业的大户,也正因为以上种种,上市公司股东、地方政府都有极强的“保壳”动机,通过玩弄财技、调节报表、操纵审计意见甚至不惜财务造假来维持上市地位。
炒壳股、炒小盘股,炒垃圾股,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并购重组大爆发,伴随着题材炒作讲故事,伴随着内幕消息横行的必然产物。
游戏规则一夜颠覆,对于那些已经完全空心化的上市公司来说,不务正业必累于正业,迷恋资本必死于资本。
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IPO盛宴开启,机构在白马蓝筹龙头股里抱团,行情两极分化出局部牛市和局部熊市,壳资源已经随着“IPO不审行不行”的改革探索,渐渐失去往日的光环。
A股的生态也将在制度的不断打磨刻画下发生深刻的变革。只有那些真正优秀的,伟大的,长期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抢占市场的倾斜,获得丰沛的流动性溢价,一批平庸的,僵化的,衰退的公司,则将在市场的洪流中逐步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