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华源股份的重组情况
现在大多数都已经股改,还没有股该的股票加S
今日起,G股将功成“名”退,未实施股改公司的简称前将加上“S”标记。这标志着官方认定的股改时代已经终结,剩余留在“S”股时代的公司将面临尴尬。
沪深两交易所均已做出明确表态,“S”标记的股票如到年底还未股改,将对其交易制度做出调整。
“S”族交易制度会有什么限制?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交易所很可能像对待ST股那样,将“S”股的涨跌幅限制在5%。市场亦早有传言,有关官员表示,未股改公司将打入三板市场。更有人指出,拒不股改公司将会受到再融资方面的限制,甚至被暂时停牌、停止交易。
德鼎投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节前,1062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股改,已经进入股改程序但还未实施股改的有119家,还未进行股改的公司有162家,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12%。留到最后的,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股东“烂账”最普遍
-屯河——德隆后遗症;
-东北高速(资讯 行情 论坛)——资金及刑事要案,控制权争夺未决;
-三联商社(资讯 行情 论坛)——大股东占款,股东内讧;
-酒鬼酒(资讯 行情 论坛)——大股东占款,地方政府惜嫁;
-华源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大股东占款,重组太折腾;
-*ST科龙——被顾雏军“掏空”之后……
余下的未股改公司绝大多数存在亏损严重、股权冻结、大股东占款等问题。连年亏损、资产质量差、大股东无力支付对价来满足流通股东的要求,是这类公司股改难以跨越的门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未股改公司占用资金清欠工作形势严峻。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沪深两市还有147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余额高达315亿元。这些存在资金占用问题的公司中,未股改公司占了绝大多数。股东问题浓缩了公司治理在过去一个时代的缩影。
德隆系三驾马车难以股改
*ST屯河(资讯 行情 论坛)已经彻底完成重组颇有一段时日,但是投资者们期待的股改消息却迟迟不肯露面,究其原因,还是大股东惹的祸。
*ST屯河的相关人士称:“股改是由大股东牵头提案,而*ST屯河目前名册上的大股东仍为德隆系,而德隆系持有的*ST屯河的股票已经质押给债权银行,中粮集团不能完成过户,目前德隆系的善后事宜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所以目前没有一个能够提出股改议案的大股东,自然没办法股改。”
该人士还表示,目前股权过户仍没有时间表,从而股改也没有时间表,在*ST屯河股改的问题上,如果没有管理层的出面协调,恐怕年内难以实施了。
湘火炬(资讯 行情 论坛)、*ST合金的情况与*ST屯河的情况完全一样,他们合称德隆系的三驾马车,在德隆系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今同样因为大股东的缺失不能启动股改,这一切一切恐怕都要等到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有关银行达成一致协议后才可以进行股改了。
大股东欠款拖延股改
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1日披露“力争在2006年9月底前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但因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股改事项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仍未能在9月底前进入股改程序。公司力争最早在2006年10月底前、最迟在2006年12月底前进入股改程序。
上市公司受大股东控制,其公告也就颇有意思,把不能股改的责任推给了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分歧,但是分歧的原因却没在公告中提到。相关报道显示,其真正不能进入股改的原因是大股东巨额占款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
类似的公司还有酒鬼酒、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和三联商社。财富证券的分析师王磊表示,相比德隆系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股改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且管理层也明确提出要求这些公司解决问题,尽快股改,所以王磊认为,东北高速等公司在年内进入股改程序尚有可能。
华源股份:先重组再股改
华源股份(600094)因资金链紧张逐步陷于整体危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余额为3.58亿元。为改变现状,该公司在2005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清欠方案及其实施时间表,公司方面表示,将继续严格执行清欠方案实施时间表,全额收回被占资金。
另据媒体报道,华源集团内部人士称华源整体重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由华润集团(下称“华润”)出资50亿元,鼎晖基金出资20亿元注资华源的整体方案已经获得国资委批复,而由华润主导的华源集团重组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但是种种利好消息始终唤不出华源股份明确的股改时间表。截止到目前,该公司尚未有任何关于股改事宜的公告。财富证券分析师王磊认为,重组是该公司股改的先决条件,只有控股股东尽快完成重组,华源股份才有可能在证监会规定的年底之前完成股改。
*ST科龙:地道股改困难户
绩差公司是股改困难户的“主力军”,而像*ST科龙这样集内忧外患于一身的上市公司更是股改的老大难。
翻看*ST科龙最近一年的公告,一系列不利公告不断映入眼帘。而曾经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在2001年斥资5.6亿元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20.6%股权的并购行家顾雏军,此时也“在狱咏蝉”、分身乏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公司高管能够说明*ST科龙进入股改程序的具体时间,只有一部分抱乐观态度的分析师认为该公司股改不会晚于今年年底,但究竟后市如何,现在还无法预测。
外资持股:“没谱”的博弈
外资股东是把“双刃剑”,既能造成二级市场的重大利好,比如G股融资第一单——豪西盟增持G华新(资讯 行情 论坛)至控股;也能造成巨大的利空悬念。一般而言,相比内资股东,在对价支付上外资股东会更强硬,在并购审批中外资股东会更“没谱”。
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零对价之困
从没有一个公司像深圳发展银行有限公司(000001,以下简称“深发展”)这样“牛气”,虽然经过修改,深发展的股改方案仍然近似零对价:股改完成后的12个月的最后60个交易日内,如果平均股价不在7.25元-8. 75元之间,深发展以定向分红的方式派发现金,但每10股不超过0.48元。
不出所料,在深发展7月17日的股东大会上,深发展股改方案的投票流通股东中同意的38.92%;反对的37.28%;弃权的23.79%。哪怕是事先做好沟通工作的机构投资者——深发展前五大流通股东中也有三位弃权。同时,深发展的流通股东选择“用脚投票”,使深发展的股价从股改方案前的8.99元/股下跌到7元左右,纵然今年中期业绩大涨176%,也没能使深发展的股价爬上8元。
深发展的股改陷入僵局,但这只是一连串僵局中的一个。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Newbridge Asia AIV Ⅲ,L.P.(以下简称“新桥控股”)是外资股东,2004年溢价受让原始股的代价进入深发展,共持有深发展17.89%的外资法人股票,而深发展的非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8%,如果支付对价,新桥需要承担其中的绝大部分。今年年底是新桥控股持有深发展股票的禁售期届满之日,新桥控股寻找其他投资者接班。在这个紧要关头,且不说新桥控股是不是愿意拿出大代价来给深发展通过股改,且根据股改方案最后的支付对价者很有可能是新来接替新桥控股的股东,新接棒的股东是否愿意支付也很难说。无法解决好股改,引入新的投资者遥遥无期。
这也使深发展现在惨不忍睹的资本充足率很难得到改善。仔细看深发展2006年的中报,它的财务指标中有两项是不达标的:首先是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12.64%,比规定的不超过10%高出一些,但和往年相比在不断下降中。然后就是资本充足率,从2004年至今没有超过4%的,2005年年末至今也在不断下降,截至2006年6月30日,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为3.58%,离安全线8%非常遥远。有报道称,深发展将引入GE入股,同时发行次级债来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但股改不完成,这一切都是妄想。
徐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争议性外资并购
闹得沸沸扬扬的凯雷徐工并购案被一再搁浅,是外资问题阻扰股改步伐的典型。去年10月,凯雷集团欲以3.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工机械85%股份。然而,外资并购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大讨论逐日升温,在国内一片反对声中,徐工并购案至今仍在等待商务部的批准。
据媒体报道,凯雷集团正在考虑降低持股比例至50%,以争取获得中国政府对其收购徐工机械的批准。10月25日,将是徐工并购案协议到期之日,在此之前,凯雷集团的提议能否通过呢?如果顺利通过,徐工科技将立即进行股改,通不过则继续推迟。
东风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日方股东犹豫
截至目前,东风科技既没发布股改动议,也没任何提示性公告。有媒体消息称,东风科技股改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合资股东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分歧。
该股东持股占东风科技总股本的37.5%,与东风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平分占总股本75%的全部非流通股,对价支付必须同日方股东协商后才能确定。而日方股东目前对支付对价仍持犹豫态度,使得东风科技无法进行股改。
乐凯胶片(资讯 行情 论坛):柯达持股亏损
2003年,柯达以每股8.3元的价格取得乐凯胶片13%的股份,溢价192.25%,柯达成为乐凯胶片的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仅次于乐凯集团。双方还约定柯达于2006年4月前择机再持有乐凯胶片7%的股权。
然而,由于胶片行业的没落,乐凯胶片的股价已经跌落4元左右,柯达也不愿意继续增持。据乐凯胶片8月18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柯达至今仍然只持有乐凯13%的股份。且根据现在乐凯胶片的股票价格,柯达已经亏损了一半,再要其支付对价恐怕极不情愿。
私有化与股改两难
中石化子公司前后天壤
自8月18日中石化宣布进入股改程序后,中石化旗下仍在上市的5个子公司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先股改还是先私有化的争论又一次甚嚣尘上。
本来,最好的局面是,股价在适当的价位时,不进行股改而直接私有化,这能节省股改支付对价的成本。但是由于有了私有化预期,这5家公司的股价自2月份中石化宣布对4家子公司进行私有化后有了相当程度的上涨。
2. 如何评价德隆系的影响
唐万新的故事是从整整20年前开始的。1986年,唐万新承包一家名叫“朋友”的彩扩部,并从此开始他的商人生涯。唐出身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支边的知识分子。唐万新是个天性不安分的人——两次考上大学又两次主动退学,他对经商的兴趣比读书要大,这与他父母对儿子的期望相差甚远。
那正是“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经商热年代。唐万新很快适应了新的“个体户”角色。新疆当时还没有彩照冲印机,唐万新就亲自坐飞机带着客户的胶卷到广州冲洗,或者托去广州的乘客代为冲洗胶卷。
唐万新还展现无师自通的“借鸡生蛋”的融资才能:彩扩部对外招工,唐万新要求前来报名的在家待业的女青年先交押金,这些押金为彩扩生意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
此外,唐万新出手阔绰,当时能乘坐飞机的大多数是新疆本地经济领域的实力人物,唐就此在当地银行圈结交了广泛的人脉。
据称唐万新在彩扩生意上赚了60万人民币,这在上世纪80年代并不是个小数目。后来唐又尝试过自行车锁、卫星接收器、魔芋挂面等诸多生意,但均遭到失败,他一度还欠下银行180万债务,差点被送进监狱。
“对一个魔法师来说,死只是生命的另一次冒险。”然而,对于唐万新来说,破产只是一个赌徒的另一次冒险的开始。侥幸逃脱牢狱之灾的唐万新又分别在海南热、新疆石油开发热中寻找机遇,但都不很成功。1990年代初中国股市创立,“杨百万”、“孙百万”等股市一夜暴富的故事鼓舞了唐万新,他开始打算到股市上寻找机会。
按照唐万新在公安局的供述,1992年,唐从朋友赵世平那里借了5万元一个人来到西安,在西安先后做了精密合金、西安民生、陕解放等十几家企业的法人股认购权买卖,然后再倒卖给新疆和深圳两地的下家。
这是很赚钱的交易。唐万新从中可以赚取每股0.5元到1.5元的差价。唐在供述里承认:“到1993年3月份,我就赚到了5000万元至7000万元。”唐万新以前在飞机上结交的金融圈的人脉此时发挥了作用,新疆一些金融机构为唐从事此种交易提供资金,使唐完成了大规模的法人股收购。
1992年,唐万新成立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此时,他已经完成了从屡败屡战的个体户到股市暴发户的蜕变。
这是个需要资金高速运转以及大量融资的行当。唐万新渴望得到一家金融机构作为自己的融资平台。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入唐的视野。唐打通各种关节,终于得以参股新疆金融租赁(德隆在2000年公开控股),并在1994年承包了新疆金融租赁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
在武汉,唐万新窥得金融机构的门径之后,精明地发现其中的漏洞和诀窍,他开始胆大包天地进行国债回购交易,分别向海南华银信托、中农信融得3亿元的巨资进行国债回购。这是唐第一次大手笔豪赌,后来的事实表明,这种豪赌成为日后引爆德隆的定时炸弹之一。巧合的是,武汉也成了唐日后身陷囹圄之地,这是后话。
新疆金融租赁成了唐万新的第一个融资平台,借助于此,唐万新开始了“点石成金”的魔术游戏。唐万新继续在一级半市场上淘金,他总是抢在第一时间飞到准备发行新股的公司的所在地,然后雇佣大量民工认购新股中签表,等新股上市后转手卖掉。唐在西安、上海从事的一级半市场业务一直持续到2001年。
“(我)做一级半市场,前后一共赚了7亿至8亿元。”唐在供述中称。
“融资老鼠会”成形
“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古谚
1995年,唐万新遭遇证券市场上的第一次大溃败。
在当年的“327事件”中,唐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被强行平仓,巨亏1亿元。事实上,根据有关案卷,自1994年起,唐万新便纠集以前的朋友同学,即所谓的“德隆老战士”,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大举进入二级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
这是一场中国早期证券市场的庄家对决。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与万国的管金生以及辽国发的高原、高岭兄弟为代表的空方,发生惨烈对决。在中经开的恶劣手段之下,管金生铤而走险、巨量抛空砸盘,最终导致万国爆仓亏空,高氏兄弟在穿仓后则远走高飞。中经开在6年之后因为在银广夏和东方电子事件扮演了不光彩角色,被勒令清盘,也在2002年黯然退场。
此时的唐万新与这些中国股市早期教父相比,只是一个跟庄的大户而已,不仅如此,由于在国债期货中站错位置及跟错庄,还蒙受了1亿元巨亏。
好在还有一级半市场支撑德隆半壁江山。不过,在国债上伤筋动骨的唐万新并未放弃二级市场,他仍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操纵手法。股市牛人马晓全盘操控界龙股份的操作手法给唐万新留下深刻印象。
马晓炒作界龙股票时,开创了与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资金合作的新手法,他用手中的流通筹码抵押融资,同时继续大量收集流通股票,以至于几乎垄断界龙的流通盘。不过,马晓在通化东宝上肆无忌惮地采用此炒作模式,却最终惨遭阻击。
股市的韭菜永远都割不完,虽然马晓在通化东宝出局,但吕梁、唐万新等股市新庄家仍奉之为圭臬,纷纷效仿马晓的手法。“德隆后来在二级市场炒作老三股并没有什么翻新之处,基本模仿界龙在1994年的炒作模式,只不过把时间拉长而已。”一位操盘手如此评价。
新疆屯河1996年上市,彼时德隆持有其9%的股权,这个时候德隆在二级市场上开始悄悄吸纳屯河的流通筹码;此外,到1996年7月湘火炬也有70%的流通股筹码被唐万新吸纳。唐万新此时主要是以个人名义炒股,采用了以手中股票抵押融资、然后再次买入股票的循环抵押买入方式,这种股票质押融资成了日后引爆德隆的又一枚定时炸弹。
但是,到了1996年底,股市形势突变,股价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唐万新如不追加保证金将有被强行平仓之虞。更严重的是,中央开始整顿金融秩序,清查金融租赁公司在各证券交易中心的资金业务,那些租赁牌照到期的则需要重新领证。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疆金融租赁此时还面临人事更迭,这意味着唐万新挪用新疆金融租赁3亿多元资金的违规行为将很可能曝光。德隆另一高层人士王宏在供述材料声称:1996年底,德隆资不抵债1亿元;德隆负债总额4.2亿元左右,其中欠新疆金融租赁的即有3.2亿元;而德隆资产总值仅3亿多元。
唐万新面临第二次破产危机,迫切需要融入巨资填补在新疆金融租赁的黑洞。唐万新在庭审中承认,他解决危机的办法是“以毒药解毒药”。
金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唐万新的狩猎目标。在中央清理金融秩序的风暴下,金新信托的原大股东欲转手金新信托股权。出手阔绰的唐万新再次打通各种关节,通过新疆屯河曲线收购金新信托的30%股权。在股权尚未交割完毕之际,唐就迫不及待地率领王宏等德隆老战士进驻金新信托。
类似的故事接着在金新信托上演:唐万新继续施展腾挪大法,利用金新信托违规融资。德隆通过挪用资金、债券、债券保管单等违规方式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融到5亿到7亿元资金。唐万新终于以更大的毒药化解了德隆1996年底的危机。王宏在供述中承认,作为经手人,他为此害怕,“我感到恐惧,后怕,无奈”。
金新信托逐渐取代新疆金融租赁,成为唐万新的第二个重要的融资平台,唐万新通过金新信托在全国设立了20多家办事处,建立委托理财业务融资网络,至此,一个全国性的“融资老鼠会”已然成形。
此外,金新信托还成了唐万新的炒股通道。武汉检察院的起诉书声称,“1997年3月,唐万新组织洪强、唐万川、张业光等人利用金新信托上海宁武部营业部作为操作平台集中买卖‘新疆屯河’股票。”
长庄下的产业整合神话
唐万新能很快领悟并学会庄家的各种操纵手法。不过,他性格中有太多狂想成分,这让他始终没有学会最重要的风险控制能力———抑制内心的贪婪。 ———一位操盘手
在利用金新信托炒股的过程中,唐万新渐渐感到马晓模式的弊端。新疆屯河、湘火炬被高度套牢,相形之下,君安证券重仓持有的四川长虹通过数年的大比例送股,股价累计涨幅惊人,高达400%。君安证券借以从高位从容出货,获利超过40亿人民币。
君安的成功让“炒股炒成股东”的唐万新艳羡不已,他意识到:庄家需要控制上市公司,然后操纵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才能在二级市场赚钱。
1997年5月,新疆德隆董事局会议在北京达园饭店召开。唐氏兄弟一直把所谓“达园会议”吹捧为“德隆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认为这次会议确立了“产业整合的战略路线”。
真相却是灰色的。根据记者拿到的武汉检察院起诉书,这次会议上德隆实际上确定了集中持有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票的操作方案。此后,新疆德隆逐步完成了对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等三家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收购,并继续组织洪强、董公元、张龙、唐万川、张业光等人在二级市场集中买卖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的流通股票。
唐万新开始在两个世界跳舞:其一是通过金新信托继续委托理财以获取资金,同时在股市上通吃流通筹码、炒股获利;其二是通过上市公司完成产业整合,成为所谓的“成功实业家”,以报自己当年在实业领域屡战屡败之辱。
这是危险的舞步,1997年以后德隆规模膨胀,金新信托的账外债务持续扩大,这仍然是一个“以一个更大的黑洞来填补前一个黑洞”的饮鸩止渴的游戏。“没有利润来源,完全是净消耗”,王宏在供述中感到茫然无助。
然而,唐万新仍乐观不已,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在他眼里,只要能在股市上迅速赚钱,就能够使用这些利润大大方方填补这些资金黑洞,兑付危机迎刃而解。
1998年8月,唐万新在上海召开新疆德隆董事局扩大会议。根据起诉书,唐万新进一步明确了“集中持股”方案。之后,操作“老三股”的地点转移至上海大厦16楼。唐万新因为要到北京去组建德隆总部,操盘工作交给唐万川和王恩奎(两人分别为唐万新的三哥和姐夫),两人都直接向唐万新汇报。唐万川具体负责买卖“老三股”,王恩奎负责老三股的统计。
2000年3月,德隆收购重庆证券并将之更名为“德恒证券”,老三股的操作平台也由金新信托转移到德恒证券。起诉书显示:由王恩奎根据统计数据以及唐万川的指令来协调金新信托和德恒证券买卖老三股的先后次序。
在德隆向老三股派驻高管后,老三股在数年时间里连年推出高送股方案,股价也是节节上涨,账面利润丰厚。唐万新在德隆出事后在一封长信中称:“至2000年,累计为客户赚取了30多亿元利润。”
然而,这成了无法兑现的账面利润。在2000年的大牛市中,当唐万新看着股市越来越疯狂时,他隐隐感到不安。有圈子里朋友建议他趁高位出货、了结利润,但唐万新固执地认为股市能涨到10000点,“不愁出不了货”。
这一时间,据唐万新的供述书,除了操作老三股外,“我还买了祁连山、三峡水利、秦丰农业、亚华种业、人福科技、青岛双星、华北制药等(股票)。”
因此,老三股只能屹立不倒,这是德隆在资金市场上构建“老鼠会”和基地股票做庄的标杆和品牌。做庄规模铺得太大的唐万新在这场危险游戏里已经欲罢不能,一位熟悉他的操盘手则称“唐对内心的贪欲失去控制”。
此外,唐万新甚至相信了自己编造的“产业整合”的神话,德隆实业体系大概能带来6亿元的利润,然而,唐在股市的护盘成本一年就要10个亿。
击鼓传花戛然而止
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终于进入了它最后也最具观赏性的阶段。 ———袁剑《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2000年底长庄股中科创业崩盘。长庄先行者“K先生”吕梁仓皇出逃。吕梁与唐万新渊源甚深。吕梁的名片上身份众多,其中赫然写着他是德隆系两只股票的策划人。
中科创业崩盘无疑是这场危险游戏倒下去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不少吕梁的委托理财客户同时也是德隆的客户。在中科创业崩盘后,这些客户也要求德隆还钱,这是唐万新碰到的又一场兑付危机。
2001年初,金新信托有4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要求兑付。在不少地区甚至出现群情激愤的客户打砸营业部的行为。唐万新从这时起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处于被追债的境地,以至于唐在供述书里哀叹:“自己也成了融资员。”
此时,唐万新发现在老三股上根本无法出货,股市已经走熊,老三股一旦出货就意味着崩盘。唐的一位朋友回忆,“我对唐万新说:‘你应该放松下来!’可是他做不到,因为他知道,一旦放松下来,他和德隆就会崩溃。”
2001年,德隆先后在杭州西湖数度召开会议,几次会议的内容都是如何拯救危机。唐万新与其他7名董事在两项内容上出现严重分歧:一是唐万新认为要挽救金新信托,其他董事则建议让金新信托破产、断腕自救;二是唐万新主张从老三股出货,但其他董事坚决反对,因为德隆体系的庞大“老鼠仓”隐藏其中,利润丰厚超乎想象,出货计划显然与这些董事的利益相悖。
会议的最后结果就是把这场危险游戏玩大:保留金新信托和暂缓老三股出货。唐万新知道自己已经套上“停不了的红舞鞋”。在2001年的寒冷冬天,不可一世的唐万新深感恐惧,他草莽性格中显现脆弱的一面,他对身边人哭道:“德隆有救吗,我能挺过去吗?”
但是哭过之后牞唐万新继续选择铤而走险。此时金新信托已经失去客户的信任,唐万新在供述书中承认:“只要说是德隆的机构,就立刻出现挤兑风波,以德隆的名义再无法做下去。”唐万新需要打造一个新的融资核心平台。2001年10月,在唐万新部署下,上海友联替代金新信托成为处于核心地位的新平台。
唐万新把贪婪之手伸向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收购金融机构的目的无他,就是为了更方便融资,扩大融资老鼠会。友联逐渐成了整合德隆旗下林林总总金融机构的“司令部”。德隆体系控股及参股的金融机构达到21家,收购了南京大江国投、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健桥证券等数家证券信托公司,以及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等商业银行。
唐万新还创造性地谋划出“委托控股”的隐蔽收购模式以躲避监管,即:用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收购金融机构股权,股东名册上则仍显示为客户,但实际由德隆持有。唐万新出手阔绰和金钱开道的作风,是其进军金融机构屡屡得手的关键因素。
收购或参股之后,德隆很快露出峥嵘面目:这些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很快通过挪用、抵押、担保等手段流失于德隆庞杂的体系中。德隆旗下金融机构以委托理财方式融资450亿元,其中未兑付金额172亿。此外,德隆系企业前后从多个地方的商业银行挪走资金数十亿。甚至德隆系的实业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沦为唐万新的提款机。重庆实业被德隆令人发指地提走将近10亿人民币。
德隆违规融资的资金大多数投入股市。根据起诉书,从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唐万新将老三股的操作平台再次由德恒证券统一到金新信托;从2003年10月起,德隆国际安排中企东方统一操作老三股,唐万川负责总操盘。
公诉人还对德隆的操纵进行一次总清算。按照起诉书,自1997年到2004年4月14日止,唐万新等人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造成三只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这段时间内,新疆德隆、德隆国际买入“老三股”金额678.36亿元,余股市值为113.14亿元,按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原理,计算余股成本为162.30亿元,共获累计既得盈利为98.61亿元。
这是一个“挖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只要不断有新的客户资金被骗进来,偿还旧客户的资金,这场击鼓传花的骗局就能维持下去。事实上,通过每年资金的不断借旧还新,德隆早期进入“老三股”的成本早就回收,并非业内人事所宣称的“善庄”、“傻庄”。
唐万新疯狂地把游戏玩大,德隆一高层人士颇有意味地对英国《经济学家》称:“德隆大而不死。”
不过,勒在德隆脖子上的绳索已经收紧。2003年底,新疆啤酒花董事长卷款潜逃,新疆上市公司担保圈由此岌岌可危,各大商业银行开始自查关联方贷款。
唐万新此刻感到大难临头。2004年1月4日,德隆董事局在海口召开扩大会议,唐万新终于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做出纵有损失也要将老三股抛出的秘密决定。“大不了18年白干了。”唐说。
可是为时已晚。2004年4月3日,这是唐万新40岁生日。10天后,合金投资遭遇跌停,德隆帝国彻底崩塌前第一块巨石滑落的声音已经清晰可闻。次日,老三股全线连续跌停,老三股全面崩盘。
转瞬间,德隆帝国分崩离析。
德隆大事记
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这是德隆帝国的开始。
1993年,德隆参股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后来新疆金融租赁成为德隆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
1996-1997年,德隆相继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及湘火炬,并陆续在三只股票上建仓,开始了疯狂操纵股票的历史。其间,德隆还收购新疆金新信托,填补挪用新疆金融租赁公司3亿元巨资留下的窟窿。
1997年5月,德隆在北京召开达园会议,这次会议被德隆自己认为是“德隆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所谓的“产业整合”战略,实则是确定德隆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炒作方案。
1997年-2001年间,金新信托在全国设立30余家办事处,开始大规模展开委托理财业务。
1999年,德隆将总部从新疆迁往上海。德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初,受中科创业崩盘影响,金新信托有4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需要兑付,这是德隆又一次兑付危机。
2001年6月,上海友联成立,友联逐渐发展成为整合德隆旗下各种金融机构的“司令部”。
2002年,德隆相继控股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和南昌市商业银行,开始把手伸向银行体系。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2004年5月30日,德隆国际召开了董事会暨危机处理工作会议,首度承认“德隆全系统处于危机最深重、困难最严重的时期”。
2004年6月8日,德隆危机进一步升级,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开庭审理了两起有关德隆的案件,各地债权人纷纷通过法律途径向德隆索债,德隆在各地的资产大部分被冻结。
2004年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9月4日,华融接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进行托管经营。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唐万新没有选择逃避,最后还是回国受审。
3. 什么是德隆系
德隆系:中国独特的“类家族企业”敛财模式
http://fuwen.3322.net/dlx.htm
4. 请问各位大神,什么叫德隆系操盘手法……
简单的说就是长期操控几只股票,具体的你可以看一下 :
从操作手法来看,上海、深圳交易所对德隆系46个操作主体所控制账户的交易情况分析表明,德隆控制的4万多个账户在1997年3、4月至2004年4月的整个操纵过程中,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利用持股优势,连续买卖、自买自卖、高买低卖等非理性交易和反复除权填权等手法影响和操纵“老三股”股票价格,致使股票价格严重背离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大盘。
根据一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德隆系操纵“老三股”的过程是连续的。德隆系在1997年3、4月至2004年4月的整个操纵过程中每日都持有“老三股”,而且在绝大部分交易日发生交易和自买自卖。
德隆系利用持股优势操纵“老三股”的迹象是,德隆系持有“老三股”数量占流通盘比例超过30%的天数、占市场总交易天数的比例全部在85%以上,最高持仓比例全部高达91.5%以上,持股优势明显。
连续买卖操纵“老三股”的证据是,德隆系交易“老三股”的天数占市场总交易天数的比例全部在92%以上,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的最高比例全部在99%以上,合金投资的最高比例为100%。
此外,德隆系还自买自卖“老三股”的天数占市场总交易天数的比例全部在84%以上,自买自卖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的最高比例全部在99%以上,合金投资有8天的自买自卖比重为100%。
再者是高买低卖的方式操纵“老三股”。德隆系买卖“老三股”的买入均价高于卖出均价的天数占市场总交易天数的比例全部在41%以上。
反复除权填权方式也是他们惯用手法。整个操纵期间,“老三股”每只股票都曾进行5次以上的除权,而且随后均完成填权,使“老三股”的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其复权价格,从而隐蔽了股票价格的实际拉升。
德隆系在操作湘火炬股票的后期,还利用拉抬尾市的手法维持湘火炬的股价。从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中旬的超过150个交易日中,有100天左右尾市五分钟股价上涨,尾市涨幅超过1%的天数为30多天,占总交易天数的20%,最大尾市拉高幅度超过10%。
根据德隆被审判时的公诉材料,德隆系操纵“老三股”盈利情况,按移动平均成本法计算,截至2004年4月14日,操纵合金投资实现非法所得30亿元,余股市值33亿元,余股成本45亿元;操纵湘火炬非法所得近50亿元,余股市值47亿元,余股成本70亿元;操纵新疆屯河实现非法所得23亿元,余股市值33亿元,余股成本47亿元。三只股票共计实现非法所得101亿元,余股市值为113亿元,余股成本为162亿元。
继达园会议之后,1998年8月,唐万新在上海召开后来被业界称之为“太阳岛会议”的新疆德隆董事局扩大会议,继续明确集中持股方案。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井喷,史称“519”行情;随后的2000年,股市大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劝说唐万新高位出货,但唐万新显然看好股市的继续走势,“道理很简单,中国的GDP产值是美国的3倍,但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却不及美国公司一半”,“只要选择业绩好的股票,长期持有,肯定赚钱”。
2000年3月,德隆收购重庆证券,并改名为德恒证券,由王恩奎负责,参与老三股的买卖。到2001年年底,通过长期的运作,德隆老三股的股价上涨幅度全部超过1000%,其中最早开始运作的沈阳合金涨幅更是超过1500%。德隆凭借这种超乎常规的举动,奠定了自己“中国第一悍庄”的名声。
外界对德隆在1999年的大行情中为何没有退步抽身始终猜测纷纷。不为人所知的是,在1999年底德隆曾经短暂出局“老三股”,但很快又重新更深程度地进入。这一点也被一位监管部门的人员解释为,监管部门在德隆问题上为何一直不作为的理由。
5. 谁了解当年德隆系的历史,其发展过程,最后结果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疆德隆”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合金股份”、“湘火炬”,股价已分别上涨了1100%、1500%和1100%。这些上市公司及其它与“新疆德隆”有关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被称作“德隆系”。(本文中“德隆系”的涵义还包括与“新疆德隆”有关的人员及其相关公司,即“一致行动人”。)
“德隆系”股票如此巨大的涨幅,如像市场传言有所谓的“庄家”介入,其获利是相当惊人的。
早期的融资
由“新疆德隆”及其母公司“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提供担保,子公司“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发行1亿元“特种金融债券”。
资料显示,“新疆金融租赁公司”在“德隆系”的早期融资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家公司是1996年2月由“新疆屯河”、“新疆德隆”等11家新疆公司和机构注册成立的。“新疆德隆”和“新疆屯河”各出资700万元,各占12.73%股权。
1996年10月,“新疆德隆”即介入“新疆屯河”,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0.185%)。时间在“新疆屯河”上市仅4个月之后,间隔之短,似乎早有安排。
在介入“新疆屯河”半年之后,也就是在介入“合金股份”两个月前,1997年4月,“新疆金融租赁”发行了1亿元“特种金融债券”(期限为3年,年利率11%)。
为这笔“特种金融债券”提供担保的两家公司都是“德隆系”的公司。
一个是“新疆金融租赁”的母公司“新疆德隆”。其质押的,是其所持有的“新疆屯河”1410.18万股(持股比例8.19%)法人股及其质权登记日以后的分红派息。
另一家担保公司则是“新疆德隆”的母公司-“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抵押的则是其下属“城市大酒店”的部分楼层。
这笔质押情况,在“新疆屯河”1998年中报中被“遗漏”。此后,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此项抵押的公告后,“新疆屯河”也发布了“更正公告”。
关联公司如此倾注血本的担保,加上“新疆屯河”中报的“遗漏”一事,令“新疆金融租赁”所获一亿元资金的用途分外引人注目。
两家“德隆系”上市公司同时修改公司章程,各为“上海星特浩”提供2亿元贷款担保“合金股份”的向下投资多数是以“上海星特浩”为中心完成的,而“上海星特浩”通过“德隆系”两家上市公司的担保,获得了4亿元银行贷款。
为了扫清对“星特浩”进行担保的障碍,1999年4月,“德隆系”的两家上市公司同时通过决议,赋予董事会处理对外担保事项的权力。“合金股份”于4月6日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决议:“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今后为股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公司提供财务担保事宜中独立决策并负责实施?quot;同在4月,德隆另一家控股上市公司”湘火炬“也修改公司章程,将“董事会可以行使4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决策权”改为“董事会负责处理对外担保事项并可以行使公司净资产20%以下项目投资决策权”。
5月20日和26日,“合金股份”及“湘火炬”董事会分别发布公告,各为“上海星特浩公司”提供2亿元银行贷款担保。如果“上海星特浩”不能按时还款,两家上市公司将向银行支付全部借款本息。
不得不指出的是,如果说“合金股份”为“上海星特浩”提供贷款担保出于是该公司的“关联企?quot;,那么“湘火炬”的担保行为则毫不沾边。即使“上海星特浩”盈利前景再好,也不能体现为“湘火炬”的利益。而一旦“上海星特浩”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湘火炬”的股东将不得不为其承担巨额债务。这笔担保,严重损害了小股东利益。
通过“合金股份”、“湘火炬”的共同担保,“上海星特浩”获得共计4亿元贷款。而这笔贷款的去向则特别令人关注。
根据“合金股份”的公告,“上海星特浩”向下的投资总额在1.75亿元左右。如果说,上述4亿元贷款都用于投资的话,那么而另外2亿多元贷款的去向,则是一个问号-而这些贷款,都是由上市公司担保的。
另一方面,通过“上海星特浩”这些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动作,“合金股份”1999年的公告不断涌现,股市“利好消息”层出。
频繁投资、转让及高送股令股价飙升
"湘火炬"频繁投资,不乏关联交易
1998年中开始,“德隆系”控制下的“湘火炬”开始了频繁的投资。在两年时间里,公告的投资动作达11项,涉及公司达21家,其中不乏关联交易。
最典型的关联交易的例子是,2000年4月,“湘火炬”与“上海奥神环境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奥神”)、“中极控股”合资组建“株洲湘火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湘火炬以厂房等实物出资,经评估为1.6亿元,其中5100万元作为资本金入股,占总股本51%,评估超出部分作为合资公司对“湘火炬”的负债。
如此慷慨的出资行为,除了“中极控股”与德隆系的关系之外,还因?quot;上海奥神“也是德隆系一员。“上海奥神”1999年注册成立,法人代表唐万平。
在“湘火炬”频繁的投资过程中,“湘火炬”的股价也在不断上涨。
1997年11月新疆德隆入主湘火炬,至今经过三次转配股,一股变成了4.7股,股价由1997年的7.6元/股,如果仅对1997年以后进行还权,到2001年3月23日,经复权后变成了85元/股,涨辐达1100 %以上,自上市以来更是上涨了3000%以上。
神奇交易,刺激股价:“北京太合金”一年内转手,盈利1800万元。
1997年,“新疆德隆”进入“合金股份”后,即宣布了1997年配股方案。以10:3比例,总股本5168.5万股,共计配1550.55万股,价格5元/股,共募集资金7752万元。
配股说明书中称,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与“北京穿梭機娱乐设备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太合金动感电影成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太合金”),总投资4000万元,“合金股份”占80%股权。项目投资回收期1.87年,年投资利润率80%。按计划项目应在2000年初才开始回收投资。
然而,仅1年之后,在1999年6月,“合金股份”便将“北京太合金”80%股权作价5000万元转让给“新疆东方奥斯曼化妆品有限公司”。还未完成投资,就盈利1800万元,这么好的“生意”显示出德隆对“合金股份”非同一般?quot;打造能力“(该转让收益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15%,我们注意到,审计该公司的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对当年年报出具了无说明的审计意见)。
“合金股份”还进行了其它一系列投资,也起到促进股价上涨的作用。
1997年6月6日新疆德隆入主合金股份,至今经过四次转配股,一股变成了6.2股,股价由1997年的12元/股,到2001年3月20日,经复权后变成了186元/股,涨幅达1500%。
“新疆屯河”股价两年后的启动,也起于频繁的投资
自从1997年4月“新疆金融租赁”发行一亿元特种金融债券后,直到2000年,“新疆屯河”股票才突然再发力。在之间这段空白时间里?quot;合金股份"和“湘火炬”则股价飞涨。
2000年3月,“德隆系”加大“新疆屯河”控股比例,拥有“新疆屯河”近28%的股权。此后,“新疆屯河”在沉默两年后,也和“德隆系”的另两家上市公司一样,开始了一系列频繁的投资。
不算“新疆屯河”2000年配股资金专用的几个项目以及以实物资产出资组建的“屯河水泥公司”,“新疆屯河”近一年来共投资7亿元。这么密集的投资,更让人怀疑。从"新疆屯河"的经营业绩及年报来看,难以支撑如此巨额的投资。
自从“新疆德隆”进入“新疆屯河”以来,“新疆屯河”经历数次送配股,当初的1股变成了5.48股,经复权,到2001年3月23日每股股价已到127元,累计涨幅1100%以上。
股权转移至自然人控制的公司
亏本转让,“北京总府”淡出“德隆系”内部股权大换手
相关资料显示,自1999年9月到2000年6月,不到一年时间里,“德隆系”对“合金股份”的权益,在其北京的上层关联性公司中间,发生了一次大的转移。
1999年9月,“北京总府”将“合金股份”1810万股(占总股本8.46%)转让给“北京绅士达”,此次转让价格1.48元/股。
相比“北京总府”1997年受让这些股权时的价格3.11元/股,“北京总府”经过两年运作不仅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亏损”竟高达2950万元。此时“合金股份”的资产净值已大大增加,为什么“北京总府”竟然“亏”得一塌糊涂?
经调查,“北京绅仕达”是由自然人出资的公司,1998年1月注册。公司由清华大学毕业仅1年的王琦出资800万元(占总股本36.2%),白薇、杨益各出资700万元(分占总股本31.9%)成立。其中白薇特别引人注意,她在1997年10月就被选为“合金股份”第三大股东-“北京万新达”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2000年6月,“合金股份”大股东“北京万新达”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后,“德隆系”人员张万军股权由10%增加到48%,成为第一大股东;另一位新加入的个人股东杨力持股46%。原第一大股东“北京吉吉”所持股权由75%,降为6%;原持股15%的第二大股东唐万川则从“北京万新达”退出。
这样,由“德隆系”自然人直接控制的公司成为“合金股份”的主要大股东。
原来“德隆系”的重要角色-“北京总府”在“合金股份”中的权益已微乎其微。以致于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无论是北京市工商局,还是北京朝阳区工商局(“北京总府”营业执照上加盖该局印章),均未查到有关资料。看来,“北京总府”已从“德隆系”淡出。
6. 曾经轰动的德隆系是怎么个样的事情
想知道德隆,必须要了解掌舵人唐万新
唐万新的故事是从整整20年前开始的。1986年,唐万新承包一家名叫“朋友”的彩扩部,并从此开始他的商人生涯。唐出身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支边的知识分子。唐万新是个天性不安分的人——两次考上大学又两次主动退学,他对经商的兴趣比读书要大,这与他父母对儿子的期望相差甚远。
那正是“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经商热年代。唐万新很快适应了新的“个体户”角色。新疆当时还没有彩照冲印机,唐万新就亲自坐飞机带着客户的胶卷到广州冲洗,或者托去广州的乘客代为冲洗胶卷。
唐万新还展现无师自通的“借鸡生蛋”的融资才能:彩扩部对外招工,唐万新要求前来报名的在家待业的女青年先交押金,这些押金为彩扩生意提供了宝贵的启动资金。
此外,唐万新出手阔绰,当时能乘坐飞机的大多数是新疆本地经济领域的实力人物,唐就此在当地银行圈结交了广泛的人脉。
据称唐万新在彩扩生意上赚了60万人民币,这在上世纪80年代并不是个小数目。后来唐又尝试过自行车锁、卫星接收器、魔芋挂面等诸多生意,但均遭到失败,他一度还欠下银行180万债务,差点被送进监狱。
“对一个魔法师来说,死只是生命的另一次冒险。”然而,对于唐万新来说,破产只是一个赌徒的另一次冒险的开始。侥幸逃脱牢狱之灾的唐万新又分别在海南热、新疆石油开发热中寻找机遇,但都不很成功。1990年代初中国股市创立,“杨百万”、“孙百万”等股市一夜暴富的故事鼓舞了唐万新,他开始打算到股市上寻找机会。
按照唐万新在公安局的供述,1992年,唐从朋友赵世平那里借了5万元一个人来到西安,在西安先后做了精密合金、西安民生、陕解放等十几家企业的法人股认购权买卖,然后再倒卖给新疆和深圳两地的下家。
这是很赚钱的交易。唐万新从中可以赚取每股0.5元到1.5元的差价。唐在供述里承认:“到1993年3月份,我就赚到了5000万元至7000万元。”唐万新以前在飞机上结交的金融圈的人脉此时发挥了作用,新疆一些金融机构为唐从事此种交易提供资金,使唐完成了大规模的法人股收购。
1992年,唐万新成立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此时,他已经完成了从屡败屡战的个体户到股市暴发户的蜕变。
这是个需要资金高速运转以及大量融资的行当。唐万新渴望得到一家金融机构作为自己的融资平台。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入唐的视野。唐打通各种关节,终于得以参股新疆金融租赁(德隆在2000年公开控股),并在1994年承包了新疆金融租赁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
在武汉,唐万新窥得金融机构的门径之后,精明地发现其中的漏洞和诀窍,他开始胆大包天地进行国债回购交易,分别向海南华银信托、中农信融得3亿元的巨资进行国债回购。这是唐第一次大手笔豪赌,后来的事实表明,这种豪赌成为日后引爆德隆的定时炸弹之一。巧合的是,武汉也成了唐日后身陷囹圄之地,这是后话。
新疆金融租赁成了唐万新的第一个融资平台,借助于此,唐万新开始了“点石成金”的魔术游戏。唐万新继续在一级半市场上淘金,他总是抢在第一时间飞到准备发行新股的公司的所在地,然后雇佣大量民工认购新股中签表,等新股上市后转手卖掉。唐在西安、上海从事的一级半市场业务一直持续到2001年。
“(我)做一级半市场,前后一共赚了7亿至8亿元。”唐在供述中称。
“融资老鼠会”成形
“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古谚
1995年,唐万新遭遇证券市场上的第一次大溃败。
在当年的“327事件”中,唐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被强行平仓,巨亏1亿元。事实上,根据有关案卷,自1994年起,唐万新便纠集以前的朋友同学,即所谓的“德隆老战士”,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大举进入二级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
这是一场中国早期证券市场的庄家对决。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与万国的管金生以及辽国发的高原、高岭兄弟为代表的空方,发生惨烈对决。在中经开的恶劣手段之下,管金生铤而走险、巨量抛空砸盘,最终导致万国爆仓亏空,高氏兄弟在穿仓后则远走高飞。中经开在6年之后因为在银广夏和东方电子事件扮演了不光彩角色,被勒令清盘,也在2002年黯然退场。
此时的唐万新与这些中国股市早期教父相比,只是一个跟庄的大户而已,不仅如此,由于在国债期货中站错位置及跟错庄,还蒙受了1亿元巨亏。
好在还有一级半市场支撑德隆半壁江山。不过,在国债上伤筋动骨的唐万新并未放弃二级市场,他仍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操纵手法。股市牛人马晓全盘操控界龙股份的操作手法给唐万新留下深刻印象。
马晓炒作界龙股票时,开创了与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资金合作的新手法,他用手中的流通筹码抵押融资,同时继续大量收集流通股票,以至于几乎垄断界龙的流通盘。不过,马晓在通化东宝上肆无忌惮地采用此炒作模式,却最终惨遭阻击。
股市的韭菜永远都割不完,虽然马晓在通化东宝出局,但吕梁、唐万新等股市新庄家仍奉之为圭臬,纷纷效仿马晓的手法。“德隆后来在二级市场炒作老三股并没有什么翻新之处,基本模仿界龙在1994年的炒作模式,只不过把时间拉长而已。”一位操盘手如此评价。
新疆屯河1996年上市,彼时德隆持有其9%的股权,这个时候德隆在二级市场上开始悄悄吸纳屯河的流通筹码;此外,到1996年7月湘火炬也有70%的流通股筹码被唐万新吸纳。唐万新此时主要是以个人名义炒股,采用了以手中股票抵押融资、然后再次买入股票的循环抵押买入方式,这种股票质押融资成了日后引爆德隆的又一枚定时炸弹。
但是,到了1996年底,股市形势突变,股价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唐万新如不追加保证金将有被强行平仓之虞。更严重的是,中央开始整顿金融秩序,清查金融租赁公司在各证券交易中心的资金业务,那些租赁牌照到期的则需要重新领证。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疆金融租赁此时还面临人事更迭,这意味着唐万新挪用新疆金融租赁3亿多元资金的违规行为将很可能曝光。德隆另一高层人士王宏在供述材料声称:1996年底,德隆资不抵债1亿元;德隆负债总额4.2亿元左右,其中欠新疆金融租赁的即有3.2亿元;而德隆资产总值仅3亿多元。
唐万新面临第二次破产危机,迫切需要融入巨资填补在新疆金融租赁的黑洞。唐万新在庭审中承认,他解决危机的办法是“以毒药解毒药”。
金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唐万新的狩猎目标。在中央清理金融秩序的风暴下,金新信托的原大股东欲转手金新信托股权。出手阔绰的唐万新再次打通各种关节,通过新疆屯河曲线收购金新信托的30%股权。在股权尚未交割完毕之际,唐就迫不及待地率领王宏等德隆老战士进驻金新信托。
类似的故事接着在金新信托上演:唐万新继续施展腾挪大法,利用金新信托违规融资。德隆通过挪用资金、债券、债券保管单等违规方式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融到5亿到7亿元资金。唐万新终于以更大的毒药化解了德隆1996年底的危机。王宏在供述中承认,作为经手人,他为此害怕,“我感到恐惧,后怕,无奈”。
金新信托逐渐取代新疆金融租赁,成为唐万新的第二个重要的融资平台,唐万新通过金新信托在全国设立了20多家办事处,建立委托理财业务融资网络,至此,一个全国性的“融资老鼠会”已然成形。
此外,金新信托还成了唐万新的炒股通道。武汉检察院的起诉书声称,“1997年3月,唐万新组织洪强、唐万川、张业光等人利用金新信托上海宁武部营业部作为操作平台集中买卖‘新疆屯河’股票。”
长庄下的产业整合神话
唐万新能很快领悟并学会庄家的各种操纵手法。不过,他性格中有太多狂想成分,这让他始终没有学会最重要的风险控制能力———抑制内心的贪婪。 ———一位操盘手
在利用金新信托炒股的过程中,唐万新渐渐感到马晓模式的弊端。新疆屯河、湘火炬被高度套牢,相形之下,君安证券重仓持有的四川长虹通过数年的大比例送股,股价累计涨幅惊人,高达400%。君安证券借以从高位从容出货,获利超过40亿人民币。
君安的成功让“炒股炒成股东”的唐万新艳羡不已,他意识到:庄家需要控制上市公司,然后操纵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才能在二级市场赚钱。
1997年5月,新疆德隆董事局会议在北京达园饭店召开。唐氏兄弟一直把所谓“达园会议”吹捧为“德隆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认为这次会议确立了“产业整合的战略路线”。
真相却是灰色的。根据记者拿到的武汉检察院起诉书,这次会议上德隆实际上确定了集中持有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票的操作方案。此后,新疆德隆逐步完成了对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等三家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收购,并继续组织洪强、董公元、张龙、唐万川、张业光等人在二级市场集中买卖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的流通股票。
唐万新开始在两个世界跳舞:其一是通过金新信托继续委托理财以获取资金,同时在股市上通吃流通筹码、炒股获利;其二是通过上市公司完成产业整合,成为所谓的“成功实业家”,以报自己当年在实业领域屡战屡败之辱。
这是危险的舞步,1997年以后德隆规模膨胀,金新信托的账外债务持续扩大,这仍然是一个“以一个更大的黑洞来填补前一个黑洞”的饮鸩止渴的游戏。“没有利润来源,完全是净消耗”,王宏在供述中感到茫然无助。
然而,唐万新仍乐观不已,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在他眼里,只要能在股市上迅速赚钱,就能够使用这些利润大大方方填补这些资金黑洞,兑付危机迎刃而解。
1998年8月,唐万新在上海召开新疆德隆董事局扩大会议。根据起诉书,唐万新进一步明确了“集中持股”方案。之后,操作“老三股”的地点转移至上海大厦16楼。唐万新因为要到北京去组建德隆总部,操盘工作交给唐万川和王恩奎(两人分别为唐万新的三哥和姐夫),两人都直接向唐万新汇报。唐万川具体负责买卖“老三股”,王恩奎负责老三股的统计。
2000年3月,德隆收购重庆证券并将之更名为“德恒证券”,老三股的操作平台也由金新信托转移到德恒证券。起诉书显示:由王恩奎根据统计数据以及唐万川的指令来协调金新信托和德恒证券买卖老三股的先后次序。
在德隆向老三股派驻高管后,老三股在数年时间里连年推出高送股方案,股价也是节节上涨,账面利润丰厚。唐万新在德隆出事后在一封长信中称:“至2000年,累计为客户赚取了30多亿元利润。”
然而,这成了无法兑现的账面利润。在2000年的大牛市中,当唐万新看着股市越来越疯狂时,他隐隐感到不安。有圈子里朋友建议他趁高位出货、了结利润,但唐万新固执地认为股市能涨到10000点,“不愁出不了货”。
这一时间,据唐万新的供述书,除了操作老三股外,“我还买了祁连山、三峡水利、秦丰农业、亚华种业、人福科技、青岛双星、华北制药等(股票)。”
因此,老三股只能屹立不倒,这是德隆在资金市场上构建“老鼠会”和基地股票做庄的标杆和品牌。做庄规模铺得太大的唐万新在这场危险游戏里已经欲罢不能,一位熟悉他的操盘手则称“唐对内心的贪欲失去控制”。
此外,唐万新甚至相信了自己编造的“产业整合”的神话,德隆实业体系大概能带来6亿元的利润,然而,唐在股市的护盘成本一年就要10个亿。
击鼓传花戛然而止
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终于进入了它最后也最具观赏性的阶段。 ———袁剑《中国证券市场批判》
2000年底长庄股中科创业崩盘。长庄先行者“K先生”吕梁仓皇出逃。吕梁与唐万新渊源甚深。吕梁的名片上身份众多,其中赫然写着他是德隆系两只股票的策划人。
中科创业崩盘无疑是这场危险游戏倒下去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不少吕梁的委托理财客户同时也是德隆的客户。在中科创业崩盘后,这些客户也要求德隆还钱,这是唐万新碰到的又一场兑付危机。
2001年初,金新信托有4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要求兑付。在不少地区甚至出现群情激愤的客户打砸营业部的行为。唐万新从这时起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处于被追债的境地,以至于唐在供述书里哀叹:“自己也成了融资员。”
此时,唐万新发现在老三股上根本无法出货,股市已经走熊,老三股一旦出货就意味着崩盘。唐的一位朋友回忆,“我对唐万新说:‘你应该放松下来!’可是他做不到,因为他知道,一旦放松下来,他和德隆就会崩溃。”
2001年,德隆先后在杭州西湖数度召开会议,几次会议的内容都是如何拯救危机。唐万新与其他7名董事在两项内容上出现严重分歧:一是唐万新认为要挽救金新信托,其他董事则建议让金新信托破产、断腕自救;二是唐万新主张从老三股出货,但其他董事坚决反对,因为德隆体系的庞大“老鼠仓”隐藏其中,利润丰厚超乎想象,出货计划显然与这些董事的利益相悖。
会议的最后结果就是把这场危险游戏玩大:保留金新信托和暂缓老三股出货。唐万新知道自己已经套上“停不了的红舞鞋”。在2001年的寒冷冬天,不可一世的唐万新深感恐惧,他草莽性格中显现脆弱的一面,他对身边人哭道:“德隆有救吗,我能挺过去吗?”
但是哭过之后牞唐万新继续选择铤而走险。此时金新信托已经失去客户的信任,唐万新在供述书中承认:“只要说是德隆的机构,就立刻出现挤兑风波,以德隆的名义再无法做下去。”唐万新需要打造一个新的融资核心平台。2001年10月,在唐万新部署下,上海友联替代金新信托成为处于核心地位的新平台。
唐万新把贪婪之手伸向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收购金融机构的目的无他,就是为了更方便融资,扩大融资老鼠会。友联逐渐成了整合德隆旗下林林总总金融机构的“司令部”。德隆体系控股及参股的金融机构达到21家,收购了南京大江国投、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健桥证券等数家证券信托公司,以及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等商业银行。
唐万新还创造性地谋划出“委托控股”的隐蔽收购模式以躲避监管,即:用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收购金融机构股权,股东名册上则仍显示为客户,但实际由德隆持有。唐万新出手阔绰和金钱开道的作风,是其进军金融机构屡屡得手的关键因素。
收购或参股之后,德隆很快露出峥嵘面目:这些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很快通过挪用、抵押、担保等手段流失于德隆庞杂的体系中。德隆旗下金融机构以委托理财方式融资450亿元,其中未兑付金额172亿。此外,德隆系企业前后从多个地方的商业银行挪走资金数十亿。甚至德隆系的实业企业和上市公司也沦为唐万新的提款机。重庆实业被德隆令人发指地提走将近10亿人民币。
德隆违规融资的资金大多数投入股市。根据起诉书,从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唐万新将老三股的操作平台再次由德恒证券统一到金新信托;从2003年10月起,德隆国际安排中企东方统一操作老三股,唐万川负责总操盘。
公诉人还对德隆的操纵进行一次总清算。按照起诉书,自1997年到2004年4月14日止,唐万新等人利用自有资金和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使用24705个股东账号,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造成三只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这段时间内,新疆德隆、德隆国际买入“老三股”金额678.36亿元,余股市值为113.14亿元,按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原理,计算余股成本为162.30亿元,共获累计既得盈利为98.61亿元。
这是一个“挖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只要不断有新的客户资金被骗进来,偿还旧客户的资金,这场击鼓传花的骗局就能维持下去。事实上,通过每年资金的不断借旧还新,德隆早期进入“老三股”的成本早就回收,并非业内人事所宣称的“善庄”、“傻庄”。
唐万新疯狂地把游戏玩大,德隆一高层人士颇有意味地对英国《经济学家》称:“德隆大而不死。”
不过,勒在德隆脖子上的绳索已经收紧。2003年底,新疆啤酒花董事长卷款潜逃,新疆上市公司担保圈由此岌岌可危,各大商业银行开始自查关联方贷款。
唐万新此刻感到大难临头。2004年1月4日,德隆董事局在海口召开扩大会议,唐万新终于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做出纵有损失也要将老三股抛出的秘密决定。“大不了18年白干了。”唐说。
可是为时已晚。2004年4月3日,这是唐万新40岁生日。10天后,合金投资遭遇跌停,德隆帝国彻底崩塌前第一块巨石滑落的声音已经清晰可闻。次日,老三股全线连续跌停,老三股全面崩盘。
转瞬间,德隆帝国分崩离析。
德隆大事记
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这是德隆帝国的开始。
1993年,德隆参股新疆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后来新疆金融租赁成为德隆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
1996-1997年,德隆相继入主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及湘火炬,并陆续在三只股票上建仓,开始了疯狂操纵股票的历史。其间,德隆还收购新疆金新信托,填补挪用新疆金融租赁公司3亿元巨资留下的窟窿。
1997年5月,德隆在北京召开达园会议,这次会议被德隆自己认为是“德隆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所谓的“产业整合”战略,实则是确定德隆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炒作方案。
1997年-2001年间,金新信托在全国设立30余家办事处,开始大规模展开委托理财业务。
1999年,德隆将总部从新疆迁往上海。德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初,受中科创业崩盘影响,金新信托有4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需要兑付,这是德隆又一次兑付危机。
2001年6月,上海友联成立,友联逐渐发展成为整合德隆旗下各种金融机构的“司令部”。
2002年,德隆相继控股昆明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和南昌市商业银行,开始把手伸向银行体系。
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2004年5月30日,德隆国际召开了董事会暨危机处理工作会议,首度承认“德隆全系统处于危机最深重、困难最严重的时期”。
2004年6月8日,德隆危机进一步升级,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开庭审理了两起有关德隆的案件,各地债权人纷纷通过法律途径向德隆索债,德隆在各地的资产大部分被冻结。
2004年8月26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与华融公司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三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了华融公司,由华融公司行使全部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9月4日,华融接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进行托管经营。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唐万新没有选择逃避,最后还是回国受审。
7. 谁可以给我介绍下“德隆事件”的前因后果包括判决
“德隆事件”大事记(大盘勇创新高 钱途还是陷阱)
2004年4月14日,着名的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德隆系股票的跌势起于2003年8月,“三驾马车”一改连续多年的上涨,开始了漫漫阴跌。
2004年4月上旬,德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其所持上市公司的所有法人股全部质押给地处新疆的各家银行。其他各地企业和银行纷纷起诉德隆、四处保全资产。而德隆开展一系列资产转让行动,将德隆非上市部分资产回填到德隆控制的五家上市公司中。
5月底,唐万新失踪。
6月初德隆的14家贷款银行组成债权人委员会,并聘请工商东亚为财务顾问。
7月18日,唐万新从境外归来,并与留守的德隆团队出具了一份《市场化解决德隆问题的整体方案》,要求以德隆为主体进行重组并获得再贷款。(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8月26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签订了资产托管协议,这三家公司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的全权托管给华融方。随后华融组成托管组进驻。
8月30日,华融接受银监会委托组成了停业整顿工作小组进驻金新信托,从9月15日到11月15日期间进行债权登记(现延长至12月15日)。
9月4日 华融接受中国证监会委托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进行托管经营。
10月17日,新华社播发《有关部门就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公告做出解释》。
11月5日,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
8. 当年的德隆系股票事件是怎么回事
德隆系曾有资本市场第一猛庄之称,一度涉足几乎所有金融行业。2004年,德隆系资金断裂,东山事发。2006年01月19日,德隆主案在武汉中院拉开庭审帷幕,三家被告的德隆公司和7个自然人,牵涉了全国2500多家机构和3.2万多人。而检方对唐万新涉案指控更是高达500多亿。唐万新受审,主要涉及到两宗指控:其一是涉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二是非法操纵股价罪。
9. 雷坑终结者:两千亿帝国的倒下,德隆系风险案例(上)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解读 财经 热点,探寻理财良方。乱花渐欲迷人眼,财富管理,我们从知雷、识雷、防雷和排雷开始。
大家好,欢迎回到清禾讲堂,我是大伟。理财可以学习,我们相信自己,要努力,不着急,一起做有知识、有思考、有温度的财富管理达人!
读过武侠小说的朋友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故事。资本市场也从来不缺人,也不缺故事。这节课我们就给大家讲讲中国证券史上着名的德隆系事件。
所谓的德隆系事件是指2004年4月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集团,由于唐万新及其兄弟等人通过金新信托等金融机构变相的吸收存款操纵股价,以及产融结合的这种方式不断的进行护盘,也就是在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拿出资金来维持股价,最后导致风险不断的积累,最终金新信托发生挤兑,法人股全部被质押,德隆系的股票流通市值从206.8亿的高位下降到了50亿元,这个事件造成了德隆集团的轰然倒下。那么给背后的投资者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管是相关股票的股民,还是说购买了当时相关的信托、银行理财的理财者,都损失惨重。
详细讲述德隆系事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事件当中的关键词:
一是德隆集团,这个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当初被人们称为"股市第一庄",控制的资产总共超过了1200亿,但是德隆的股票于2004年4月崩盘;
二是唐万新,德隆的创始人,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100强富豪排名的第27名,因为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市场的价格非法获利,2004年被警方逮捕;
三是金新信托,当时最活跃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一类非常特殊的金融机构,它呢当时是德隆集团炒作股票的主要资金来源和渠道,曾在1997年-2004年7年的时间总共非法吸收了公众存款201亿元;
第四是"老三股",老三股是指德隆集团旗下的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三只股票,通过炒高他们的股价,然后拿着股票去质押再融资,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类似的这样一种滚雪球的方式来进行扩张;
第五个关键点叫产融结合,产融结合一般是大型的产业集团他们通过参股或者是控股金融机构,开展全牌照的金融业务,以实现服务主业、满足内部的这种金融需求的、创造价值的为目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给大家详细的讲解德隆系事件的始末。
德隆系的崛起。这个故事开始于1986年,唐万新他拿着400块钱当时在乌鲁木齐市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公司"的彩印店,这个彩印店一年就赚了100万。1992年,唐万新和兄弟等人注册成立了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当年股市非常疯狂,唐万新利用了群众的力量,请民工去深圳去排队买这个认股权证,转手卖钱一夜暴富,1993年3月他赚到了5000万元。经过这两件事情,唐万新发现资本市场是快速积累财富的宝地,具有巨大的魅力。
到了1994年的时候,德隆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从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总共融得了3亿元。1996年的时候,它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三家上市公司,进而构成了德隆系的"老三股"。收购上市公司的目标实际就是坐庄,通过大量的吸入流通股来拉升股价,再进行质押融资——股价越高,他获取的这种融资就会越多,然后再利用这些资金去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此反反复复,通过长期的运作,德隆老三股的股价,最终上涨的幅度全部超过了1000%,超过10倍的幅度。但也是这样的疯狂的二级市场的炒作将德隆拉入了这个资金短缺的深渊,从2000年开始,德隆后来统计,每个月它的所谓的护盘的成本大约要800万人民币左右,一年1个亿左右。
由于护盘成本过高,为了融资更多,融得更多的资金,2001年德隆开始大张旗鼓地扯出了所谓的金融整合的旗帜,着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开始产融混合经营这种方式来尝试,借着产业整合进入了金融领域,实现产融的结合。德隆通过控股新疆金融租赁、金新信托,再借助新疆金融租赁和金新信托给他输血,布局整个金融产业。控制了比如说当时的伊斯兰信托、中富证券等等这些金融机构,总共最后融到了250亿以上的资金。当然了,多数实际是以各类的委托理财的业务来操作的,德隆在当时长期开出的年化利息呢高达12%~22%之间,而在那个时候啊,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只有2%左右,基础的贷款利息也比较低,也只有5%~6%左右。
德隆一手并购金融机构,一手又大举的进行产业投资,那么两者进行产业融合,所谓的这样的模式。2002年,德隆先后宣布投资农村超市和重型 汽车 业、 旅游 业以及畜牧业,开始了它的迅速的扩张。
受到2000年底"中科系"的股票事件,和2001年4月份"郎咸平炮轰德隆"的影响,德隆系的股票开始波动,旗下它的重要的融资平台——金新信托进而也发生了理财产品挤兑的风波,一度出现了高达41亿元的没有兑付的缺口。在那个时候,其实德隆它陷入了资金危机,从金新信托发生第一次挤兑风波以来,德隆系的金融机构每天都有到期无法兑付的资金,投资者们上门进行游行并且有的以自杀相威胁,甚至砸抢相关的营业部等各种各样的闹剧。当时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兑付风波之后,德隆系大举的并购金融机构,从起初的2家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27家,甚至当中包含了6家城市商业银行,从现在的视角来回顾,简直不可思议。
一直到了2003年10月前后,我们国家当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的信贷政策收紧,宏观的行业调整,进而波及到了整个德隆所在的大部分的行业,德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资金压力。12月份,唐万新将他手中湘火炬的1亿个法人股质押给了银行,然后在后来的半年之内,德隆手中的所有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全部被质押。这个质押的意思,实际和抵押类似,房子抵押做贷款,股票我们把它称为质押做贷款。2004年3月之后,《商务周刊》这家媒体为代表的,还有在很多的门户网站等等都发布了相关名为《德隆资金链紧绷》、《德隆为何如此脆弱?》等等相关的文章,很煽情,点燃了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针对德隆的负面评论,实际这个,无疑加剧了德隆当时危险的爆发。2004年的4月13日,当时的合金投资率先跌停,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之内,"德隆系"的股票的流通市值从206.8亿下降到了50亿元。
媒体的负面报道以及股价的暴跌,实际直接导致了相关金融机构拼命地去挤兑德隆,雪上加霜,比如原来没有到期的贷款,就有的金融机构让德隆提前还款,大象一样的德隆终于轰然一声的彻底倒下。政府最后决定授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权托管了德隆的所有的债权债务的事宜。2004年的时候,12月14号,检察院最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逮捕了唐万新,后来唐万新被指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市场的价格罪,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这就是整个轰轰烈烈的德隆系的事件,其中的利益纠葛非常复杂,很多真实的情况可能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重新浮现在老百姓的面前。这里,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尽量通过我们的讲解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德隆系的事件。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德隆系事件中到底存在着哪些风险?到底有哪些雷坑?其实作为我们普通的投资者,首先我们要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如此巨型的一个企业集团,说倒下就倒下了?就像婴儿一样在寒风当中居然弱不禁风。
我们可以发现,德隆系通过利用多家金融机构的这种控制和关联交易不断的来获取资金,这样做的一个隐藏着的风险有哪些呢?
第一个就是杠杆过高所导致的市场风险。首先一个主要风险是德隆它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实体企业,它对外部的这种资金的依赖程度太大了,杠杆率太高了。
第二点是德隆它自己"自融"导致的道德风险, 自己给自己融资。德隆通过特定的股权结构设计进行"自融",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还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这种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德隆在资本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过度依赖于资本融资却忽略了它本身自己的实业的技术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短短十几年,德隆通过并购打造了漫长无比的产业链,据说,开始的时候说要打造全国5个产业链,要垄断、整合全中国的5个产业链,这事可想而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一直在金融业和实业当中进行周旋:一方面通过金新信托继续委托理财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刚才我们讲它的资金的收益率是12~22%之间,总体的成本要远远超过这个理财者的收益率,同时它又在股市上通吃流通筹码、抬高股价以获利;另外一方面,它通过上市公司来完成整个产业的整合,成为所谓的"成功的实业家"。这里面实际大家如果去查一下相关发的信息,唐万新的哥哥唐万里一度是中国工商联的主席,这个概念,大概是什么级别么,和中国现在企业家当中的柳传志先生,和马云,几乎是同样的概念。
但是无论是做产业,还是做金融,都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它的企业的赢利模式。进入金融业是通过高额的这种收益回报,为实业源源不断的输送资金,但是它这个过程并没有产生可以弥补资金缺口的收入,不仅使金融的业务深受其累,而且实业也深受其累,最终它的资金管道枯竭,实业也随之消亡。其实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黑洞,也是一个"以一个更大的黑洞来填补前一个黑洞"的这种饮鸩止渴的 游戏 。最终的结局是,承受不了长时间的这种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断裂,整个系统轰然倒塌。
第一我们慎重的选择杠杆过高的产品。首先是要慎重选择杠杆过高的这种金融工具。
通过增加杠杆通常通过产融的这种方式来实现,产融结合一般指产业资本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的参股控股等等这种方式来进行结合,强强联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手段。虽然说德隆对外部资金十分依赖,但是德隆并不是庞氏骗局,德隆它自己是有实业的,但有许许多多最后崩溃的企业都是有实业的,而且实业的规模也很庞大。德隆一手并购的金融机构,一手大举来进行产业的投资,德隆系太过复杂,当复杂关系当中涉及的主体越多的时候,风险就越可能被缓释和吸收,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越复杂,这种风险也越容易被扩散,被影响到其他部门。对于如此的复杂,杠杆水平也是如此高的企业,我们投资者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至少要查明股权结构以及最近两年的年报,比如像巴菲特所说: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一部分企业的生意。所以股票它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股票对应的企业它内部的情况。
其次,我们要警惕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有哪一个企业是散财童子,德隆也不是。以各类理财业务长期开出的高达12%~22%的年化利息,来吸引投资者,把资金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输过去,归根结底来讲是投资者他自己承担了超出能力之外的风险,来获得所谓的高收益。但是其所投资的产业能保持每年如此之高的增长速度吗?背后产业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没有如此高的利润回报,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无数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进行投资理财我们也一定要牢记投资的三性原则,收益和安全就像一块磁铁石的两端,顾此往往失彼,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市场上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来进行相应的理财产品的选择。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要规避不熟悉的项目和产品。对于类似的案例,作为投资者我们都要警示,像控制如此之多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大德隆"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市场上无数的"小德隆"们呢?如果说不能够穿透层层嵌套我们发现它的底层的资产、没有专业的理财顾问来帮助去判断明辨真实的投资逻辑、更不能够认清投资风险的来源和大小,我们就建议投资者需要做的就十分简单:什么也不做,我们不进行不熟悉的项目和产品的投资。因为那都是你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资,也是对自己的财富很有可能是不负责任的投资。
相信通过我们本节课的讲解,大家对于德隆系的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倒塌的德隆集团和万千的受损失的投资者,我们也感到十分的惋惜。但是时光不能倒流,我们无法追回过去的损失,只有希望通过德隆这样一个事件,为未来的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在各种投资当中能够识别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时间有量,知识无价,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10. 资本狂魔“唐万新”之德隆系的兴衰
说起唐万新,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毕竟,他沉寂很久了,但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商场来说,他绝对是风云人物、资本大鳄。
一、唐万新其人
唐万新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支边家庭。
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两年,这一年唐万新17岁,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扎实的基本功,唐万新在259万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工业经济系。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大二那一年唐万新退学,回乌鲁木齐复读。1983年唐万新考入新疆石油学院,1985年2月,唐万新再次退学,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征程。果然是神一般的操作,唐万新似乎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并不太相信,上学期间,就曾经自告奋勇去经营一个校办的农场,只可惜经营的一塌糊涂。1986年12月,唐万新等人筹集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市团结路人民公园边上开设了一家“朋友彩印店”,这里成了理想青年的聚集地。他们每天在此谈天说地、指点江山。唐万新在彩印店赚了点钱,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创办了一大堆实体企业。开办了一家锁厂,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被关张;研制卫星电视接收器,技术人员被挖走;搞农业做饲料却亏了个底朝天;代理人造毛业务却导致现金流断裂,甚至还承包过宾馆,统统铩羽而归。
不断的折腾,也让唐万新欠下了一屁股债。要债的的天天跟追不舍,他把债主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信得过我,就给我一个机会;如果信不过我,就送我进监狱”。1991年,27岁的唐万新开办了一家电脑公司,靠着代理四通打印机在新疆一些大油田业务上狂赚150万元,此时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清债务,并加上了利息。据说,唐万新在商业上的信誉由此得以建立,好些债主后来都成了他的部下。
不过此时的唐万新对于商业的痴迷以及不能聚焦的个性展露无遗,为以后的“德隆系”也埋下了兴衰的伏笔。
二、德隆系的诞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资本市场也兴起了一场巨大的变化。同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10%,每张中签表可认购1000股,唐万新敏锐的嗅到了资本的气息,于是他雇佣5000人到深圳领取认购抽签表,领到抽签表就换成原始股,这波史诗级的骚操作让唐万新狠狠地大赚特赚了一笔。
此时的唐万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魔力,他在头脑中思考着“干实体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还要被债主到处堵门口要债,资本市场才是自己想要的事业”。
回到新疆,他和大哥唐万里等人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专门从事股票运作。西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原始股、内部职工股,均被德隆公司大量收购。要么倒卖给金融机构,抑或等上市后套现。“西北轴承”这家国有企业,德隆实业以1000万元收购了1000万股法人股,数月后出手,净赚3000万。如果说股票买卖让唐万新踏进了资本市场的殿堂,那么国债回购则让他书写了资本市场的神话,1994年,唐万新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向海南华银国际信托以及中国农村发展信托融资,融资总额高达3个亿。这正是因为此,唐万新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了打造“德隆系”的征程。
1996年,德隆总部由乌鲁木齐迁往北京,并提出了“创造传统行业新价值”的核心理念。唐万新认为“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次巨大的演变,中国正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传统产业都存在迅猛发展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体制和观念的落后,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投资分散、没有竞争力。因此,通过资本市场并购的方式,将之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存量,这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同年,德隆受让刚刚上市的新疆屯河10.19%的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不久,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德隆成为第一大股东;1997年6月,德隆从沈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手中购得沈阳合金29.02%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10月,德隆与湘火炬第一大股东株洲国有资产管理局达成协议,收购湘火炬25.71%的股份。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隆完成了对“老三股”的收购并控股,“老三股”成为德隆系的重要产业整合平台。
三、狂奔的“马车”
自完成对“老三股”的收购后,德隆系“三驾马车”快马加鞭,股价一路狂奔。自1997年10月至2001年3月,湘火炬经过3次转配股,1股变4.7股,复权后,每股股价从7.6元飙升至85元,涨幅1100%;合金投资经过4次转配股,复权后股价每股由12元飙升为186元,涨幅1500%;新疆屯河同样的套路,复权后股价由11.5 涨升至127元,涨幅1100%,5年内,三只股票全部涨10倍以上,无数股民沉浸其中,真是“价不在高,有“德”则名”。
自2000年后,德隆先后控股北京中燕、重庆实业和天山股份,这被视为德隆的“新三股”,自此,德隆系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财团型企业。
唐万新的资本运作手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地释放利好消息和运用并购重组的理念,将股价一步步抬升,并从中套现利益。对于唐万新提出的“产融整合、双轮驱动”的理念,应该说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比较超前的,但德隆系布局的传统产业终究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支持德隆系金融扩张所需要的资金量,真正意义上的“双轮驱动”也只是融资这个轮子在转,真正的实业造血功能不足,为支撑庞大而高息的融资平台,唐万新甚至还要从实业公司调取资金向金融板块输血。
德隆外在光鲜实则重病,这种利用概念吹起来的泡沫终究为德隆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四、德隆的覆灭
为了维持高股价以及应对庞大的利息,唐万新仅靠配股从股市募资的招数已经使尽,不得不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的不健全,采取了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操作手法来维持德隆系的运转。
唐万新先是将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向银行大量贷款。先由上市公司向银行贷出用于下一步并购所需的资金,并在并购完成后,有上市公司做担保,再由下一级被并购企业向银行贷款。并购重庆实业就是这样的骚操作:重庆实业属地方性国有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负债较少,属于比较好的“壳资源”。1999年,德隆与大股东重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达成受让协议,德隆出资3960万元获得重庆实业的实际控制权。完成收购的是一家名为中经四通的影子公司,中经四通实际支付1000万元,其余款项挪用重庆实业的自有资金,德隆控股重庆实业之后,迅速将其作为下一轮并购的资金平台。
另外的资金来源就是委托理财。德隆允以较高的利息,通过金融机构向民间融资。德隆控制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同时在银行、券商、金融租赁、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方式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为了支撑金融平台的运转,德隆长期开出12%~22%的年息,融资成本之高注定无法完成闭环,走向暴雷。
2000年12月,吕梁的“中科系”事件爆发(后续我会奉上另一资本运作高手吕梁的传奇经历),我大A股市场一片恐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德隆系不可避免的遭受波及,旗下金新信托,作为德隆系的重要融资平台瞬时受到了挤兑风波,一度出现了41亿的未兑付缺口。自此,唐万新的腾挪大法演绎的炉火纯青,公司内部形成了一个“头寸会”制度,唐万新作为资金总调度人,各金融机构把当天的危机程度和数据以及“头寸”写在黑板上,唐万新根据风险程度逐笔拍板决策,设置精确到了1元钱。
2004年,德隆系的资金困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同年3月份,有媒体发出《德隆资金链绷紧》的文章,文章指出“德隆已将大部分资金压在了旗下的各只股票上,由于资金短缺,不要寄希望于它会再度为这几只股票护盘,现在他们都铆足了劲往外跑”。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这条消息像新冠病毒一样迅速传遍各大媒体网站。
4月3日,德隆召开了史上最后一次高层会议,部署了“自救行动方案”,所有员工都要购买“老三股”。十天后,合金股份跌停,紧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内,德隆在过去5年所创造的奇迹全部在资本市场被抹去,流通市值最高时达206.8亿元,2004年5月25日流通市值仅为50.06亿元,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唐万新终究无法挽狂澜于既倒,5月29日,出走缅甸。
此案惊动了中央,并且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处理德隆问题,但德隆的问题太过庞大和复杂,也只有唐万新自己能说清楚,于是,让唐万新回国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7月18日,唐万新出现在了北京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