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家 加拿大介绍
加拿大概况
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的北部,面积为9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国。人口3000多万,其中70%的人口居住在靠近美国的南部地区,以东部和西部人口最为集中。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鼓励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民族构成以英裔和法裔为主,英裔占40%,法裔居民占27%.华裔人口占目前加拿大总人口的4%。1931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是双语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位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交界处。加拿大三大城市分别是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加拿大多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
自然环境和气候
加拿大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全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若是在7-8月的白天,夏装就已足够,但加拿大日夜温差很大,早晚凉爽,因此要准备一件外衣。夏日的加拿大,日落时间非常较晚。加拿大大部分地区从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凌晨2时开始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凌晨2时止实行夏令时。到了晚上9时左右,太阳还没有下山。加拿大北部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还有极昼现象。春秋去加拿大旅游应准备春秋穿的羊毛衫。冬季来加拿大旅游一定要准备好全套的防寒衣物,同时冬天必须穿着防滑的鞋子。
加拿大的地域广阔,因此气候也因区域的不同而有差异,服装应配合前往的目的地加以准备。在太平洋沿岸区域,如温哥华及维多利亚等区域的气候,由于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从傍晚开始,温度就开始下降,因此,夏天也必须准备外衣。此地的秋天来临得比较快。而冬天不太寒泠,但要准备雨具,因为这里冬天经常下雨。加拿大落矶上脉地带,如在班芙国家公园,气候属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紫外线强烈。因此,别忘了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冬季则要准备厚重实在的防寒衣物。中部平原和五大湖区域,如卡尔加里、多伦多、尼加拉瀑布等地区为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潮湿,但是在阴霾的天气里,却会感受到寒意,因此,要准备长袖上衣。冬天则要准备厚重的外套、帽子、手套、长筒靴等,以做好防寒措施;东部、大西洋沿岸区域如蒙特利尔、魁北克市等区域,夏天凉爽、冬季酷寒。因此到这些地方要做好防寒准备。
加拿大国家和各级政府
加拿大实行三级政府制度,即联邦政府、省或地区级政府和市政府。联邦政府的职责包括国防、各省之间和国际商务贸易、移民事务、金融货币制度、刑法以及渔业等。
加拿大在行政制度上奉行议会负责制。联邦政府包括总督、枢密院、总理和内阁。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之一,英国女王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加拿大总督是名义领袖的代表,他由英国女王根据总理的提议任命。加拿大总督的职责包括:召集或解散议会,主持总理、最高大法官、内阁和枢密院的就职仪式,统帅三军等。在联邦政府机构内,由当选的官员组成主要的决策机构,即总理领导下的部长内阁。联邦政府通过与其他当选官员、省级和市政代表以及加拿大人民共同协商,领导国家的民主统治政体。联邦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保证并支持国家经济的运营。另外还负责:国防、各省之间和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移民、银行和货币系统、刑法和渔业等方面的事务。联邦政府还对一些产业,比如:航空、船运、铁路、电讯和原子能实施监督。
省政府和地区政府的组织结构类似联邦政府的结构,由选民选举产生,并负责各自地区在教育、财产与公民权利、司法审判、医院系统、自然资源、社会保障、保健和市政机构等方面的事务。
市政府由选民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市政建设、商业牌照、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建设。
加拿大经济状况
拥有3000万人口的加拿大,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9579亿加元,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作为八个工业大国成员国之一,加拿大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活品质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并有一支高素质、熟练的劳动力队伍,堪称世界上成功的贸易国。加拿大是西方八国之一,工业生产自动化、电气化和现代化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也很高,加拿大在电讯、微波、卫星、光纤通讯等方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在航天、微电子工业、医药和生物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的交通很方便,拥有铁路10万公里、公路73万公里、有600个大型机场,有900 家航空公司往返于加拿大各地。
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加拿大是中国长期友好的朋友和贸易伙伴。着名的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就是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加拿大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 对于中国投资者或商业人士而言,最主要有效商机的行业有十个, 即农业、食品、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建筑产品和服务;教育和培训服务;电力;环保;林业, 纸浆和纸张;信息技术和通讯;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业;医药和生物技术。
社会福利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优厚是举世公认的。所有儿童均享有十二年义务免费教育,出生婴儿至十六岁儿童,可享受牛奶金补助。低收入人士,失业人士,伤残人士,老人均享有不同种类的福利计划。此外,加拿大居民全部可享有公费医疗福利计划。
子女免费教育
只要年龄在5至19岁之间的子女都能享受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共十二年级的免费教育。
儿童福利金
加拿大联邦政府向所有未满十八岁的儿童提供儿童福利金(俗称牛奶金)。具体金额根据各个家庭的收入而定。
老年基本福利补贴
凡65岁以上低收入或无收入的老人都可以申请这一项基本收入补贴。
养老金计划
养老金计划是一种保险,受益人在其工作期间须交付一定的钱给该计划,退休后按月受益。受益的金额取决于受益人曾交付的金额。
失业救济保险
如您工作了一定的时间并交付了失业救济保险费,您在失业时就可申请领取失业救济保险,同时可以免费参加一些就业再培训计划。
长期失业救济
给予那些长期失业者提供支付食物,住房,燃料(汽油和煤气)衣物和药费等基本生活开支。
工伤补贴
加拿大对工作中受伤的人员提供财政, 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补贴,申请人可凭医疗报告和因工受伤证明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
公费医疗计划
加拿大是世界上医疗保健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基本上每个社区都有很好的医院或诊所。参加此保险计划后,可以得到免费医疗服务,包括就诊费、各种化验、检查、手术费(住院费,伙食及护理费)等全部由政府承担,自己只须承担药费,低收入人士还可申请药费补贴或全免。
加拿大教育制度
加拿大共有十个省、三个地区。加拿大的所有地区都提供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注重教育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去学习,入学条件简单,主要以学生居住地、年龄分配就读学校。对新移民子弟,学校也会安排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课程。小学课程根据各省教育厅指示编排,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生活技能一样看重。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均衡发展;加拿大的中学教育一般为 6年,只需修完30个学分,每学分上课110 小时,就能取得中学毕业证书。低年级课程科目相同,高年级课程有较大弹性,所学科目会有所不同。学校有学生顾问协助学生规划未来。学校还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各方面综合发展。一般而言,当学生结束12年的初等、中等教育之后,省考合格,就具有大学的入学资格。
而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是由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或大专 (College)组成的。大学毕业可获得学位(Degree),而学院或大专毕业可以获得毕业证书(Diploma)。大学一般需要读3至5年,而学院或大专只要2至3年。另外很多专业如医学、法律、牙医专业要求在修完学士学位之后才可以入读。而且加拿大的很多大学和学院有协议,其学生的成绩可以转入对口的大学攻读学士学位,这样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位和毕业证书。
加拿大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多数大学主要依靠公家提供经费,但无论设在何处,所有大学在各个学科上都保持着高质量。加拿大大约有一百所大学。
加拿大有几百所社区学院,这些学院是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的成员,使用各种不同的正式名称,包括“专科学院”、“大学学院”和“普通及职业教育学院”。加拿大学院分属13个教育管理系统(包括10个省和3个地区),但所有这些学院都负有一项主要职责,即满足工商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培训需要,同时满足职业中学毕业生和成年人的教育需要。有些技术、职业专科学院属于私人所有和私人开办,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学习,让学生走上就业市场。
主要城市
多伦多市
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也是安大略省的省会,其人口约400多万,城市面积很大。多伦多是加拿大的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其工商业和银行业都很发达,可谓是加拿大的银行总部之都。股票交易也很兴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市政厅,也称多伦多大会堂,其半圆形的立式结构非常别具一格。标志性建筑之二是多伦多的电视塔(CN Tower),登顶远眺,安大略湖和都市风景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
蒙特利尔市
座落于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00万。作为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的法语居民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她也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纵览蒙市全景,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的教堂构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奇观,傍山而立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和位于蒙特利尔老城圣母大教堂都是游客不可不去的景点。
温哥华市
座落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是本省第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人口约200万。由于特殊的周边地理环境,形成了该市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的舒适的气候条件,可称得上是全加拿大气候最好的城市。温哥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也使她成为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温哥华还是加拿大西海岸的文化中心。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和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是该市两所着名的高等学府。此外,伊莉莎白女王剧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学人类博物馆也是知名的文化场所。温哥华市内公园遍布。全市共有100多个公园,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公园是史丹利公园。其象征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Totem Poles)是史丹利公园的重要景观。
维多利亚市
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的省会,位于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 )的南端。维多利亚整个城市弥漫着优雅的英国风采,19世纪的建筑反映出英国文化对此地的影响。举世闻名的宝翠(布乍得)花园,便是在这个城市。
渥太华市
加拿大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无论从城市规模还是国际知名度看,渥太华都比不上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但独特的文化个性、优美的城市风光、闲适的生活情,使渥太华不仅受到加拿大人民的钟情,而且成为世界人民旅游观光向往的城市之一。
卡尔加里市
位于阿尔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脚下,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
⑵ 传统X光机和CR、DR有什么区别DR有哪些优势
区别一:
从费时来看:
传统X线机、DR、CR的工作效率相比,传统的X线检查拿出来胶片需要6分钟,CR检查需7分钟时间,而DR是一次曝光完成,其工作效率大大加快。
区别二:
从兼容度来看:
DR由于有很好的兼容度,较为适合基层使用。
区别三:
从操作方面来看:
DR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效率提高。
DR的优势:
1、DR动态范围广,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
2、数字化X射线DR分辨率很高,图像清晰细腻,灰阶度广,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量,应用领先的数字图像算法,充分保证了图像质量。
3、DR在透视状态下,数字图像能被实时显示,医生再根据患者病症的状况进行数字摄影,然后通过一系列影像后处理如边缘增强、放大、黑白翻转、图像平滑等功能。
可从中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
4、DR在工作成像过程中,放射出来的X射线剂量要比传统的X射线机剂量少很多,但却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同时也减少了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量。
5、DR实现了“无胶片化”使医院取消了传统的胶片记录图像的管理方式,患者的病患图像完全可以记录在计算机里,为医院省去了胶片资金,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6、DR能够进入医院PACS系统,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天地智慧DR能多幅图像显示,进行图像间的比较,利于医生准确判别、诊断。
DR的缺点:
1、成像过程中光学转换系统的使用,使图像存在几何失真,只能靠光学元件和后期软件处理来修复。虽说最后看到的图像是没有失真的图像,但中间转换来修补去,像素损失不少;
2、摄片时X线剂量明显高于平板DR。特别是拍摄四肢等需高分辨率的影像时,X线剂量几乎与普通胶片摄影相差无几。
尽可能降低X线剂量是放射影像设备的发展方向之一,显然CCD-DR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够理想。
3、空间分辨率略低于普通平片,专用设备价格昂贵,功能发挥受计 算机档次和存储空间限制。
⑶ 伊拉克战争是怎么回事 大侠帮忙呀!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两年多了,但有关伊拉克战争的争论仍不时付诸报端。而伊拉克临时政府在对前总统萨达姆审判开庭后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使萨达姆的命运和伊拉克的未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衰退是现代战争的“导火索”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无疑是新世纪中最值得思索的事情之一。全球有史以来最广泛、最大规模的反战浪潮及世界各国政府在战前的种种努力,为何阻止不了小布什的一意孤行,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向伊开战的公开理由之一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消除后患就只有“先发制人”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并毁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就是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合法战争的逻辑,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可见美国不但垄断战争,而且垄断了发动战争的理由。小布什在2004年7月4日再次强调,萨达姆是美国“先下手策略”产生的最大效果。此话一出口,在现场听取布什演讲的共和党支持者立刻高喊“请你再干四年,再干四年”。尽管场面很热烈,但布什政府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宣称萨达姆同“基地”组织来往很深的说法都查无实据。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二十万美军把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显然就是这个令人质疑的理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证明是成立的。而据“纽约时报”报道,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经得到萨达姆总统已经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情报,但“并未引起重视”。可见,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是美国发动战争的一个“莫须有”的借口罢了。
如果仔细考察一个多世纪以来爆发的战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一次较大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之后必然爆发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此,海湾战争如此,伊拉克战争同样如此。这其中必由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建立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而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剩余产品很少。而市场经济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参加竞争的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大量的商品堆积。但是,由于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资本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却造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使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了,而商业和信用的发展反而掩盖了社会购买力的真是情况,产生虚假的社会需求,最终导致商品“相对过剩”。因而,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过剩经济”。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相对过剩的结果和消除过剩的一种消极办法。衰退期间,社会矛盾突出,商品积压,生产下降,国家必须承担消除过剩、刺激生产的责任。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军事费用开支。军备及军事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消耗大量的“过剩”物资,另一方面则可以加速军事科技向民用企业的转移,顺应衰退期间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的要求。国内矛盾的突出和军事力量的膨胀,这两大力量的相互作用必然使某些大国的“鹰派”产生靠战争走出衰退“泥潭”的动机。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败使美苏争霸的天平暂时失衡,美国被迫采取守势。随后的“星球大战”计划之所以拖垮了苏联而没有拖垮美国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经济体制不同。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军备竞赛既可以加强军事力量,又可以消费过剩产品,降低衰退幅度,刺激经济复苏。而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也称为“短缺经济”,其特征是普遍地、长期地存在着短缺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存在着“投资饥渴”和“消费饥渴”。在这种体制下进行军备竞赛只能使短缺雪上加霜,导致经济崩溃。因此,经济体制不同,军事部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截然不同。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能越打越富,而苏联越打越穷,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的起因和根源各不相同,在古代,一个美女,甚至一句话都可能引起战争,当然,也可以因其“化干戈为玉帛”。在近代,争夺势力范围和销售市场是战争的主导。在现代,经济衰退则成了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反而成了医治衰退的“药方”。
伊拉克和萨达姆成了美国振兴经济的牺牲品
经历了20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后,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经济繁荣,美国开始利用美元优势在浮动汇率制下“高息揽储”,即提高银行利率,发行高息国债,吸纳全世界各国的资金,这笔钱既可以用于减轻美国企业的税收,又可以通过增加军备开支来扩大内需。这就是所谓“里根经济学”,它同时采纳需求学派和供给学派的药方,既保持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又提高了美元的强势地位,还增强了军事力量。唯一的缺点会产生大量的财政赤字。对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来说,大量赤字是有危险的,巨额赤字逐年递增更是匪夷所思。但是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美国可以多发行美元来购买全世界的商品。日本、欧洲包括中国虽然卖掉了货物,但赚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美元。这就意味着:日本、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在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是在给美国打工。这样,表面上美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事实上由于美国欠的是美元,当美元贬值时,美国的债务负担也就减轻了,当美元恶性贬值时,美国所欠的债务便有可能一笔勾销。而这时谁敢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国要钱呢?实际上,从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时起,美元就已经泛滥成灾,不断贬值了。
到了克林顿时代,美国1992年的赤字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仅利息支出就高达近2500亿美元。虽然根据高息揽储金字塔原理,继续借债仍然是可能的,而且它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是要靠借债来保持八十年代的繁荣就不那么容易了。幸好这时候美股狂涨,自1991年以来,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从3000点一路飙升,最高时曾突破11000点。股票涨跌的机制是只要投入股市的钱比撤出股市的钱多,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而股价上涨就会吸引大批的追涨者,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美国股市长期持续攀升的背后支撑力,是不断流入的国际资本。美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是国际资本的净接收国。由于美国军事上的强大,许多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依附或依赖美国,美国霸权大行其道,成了世界政治军事的“平衡器”,客观上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也使美国成为“投资者的天堂”。上世纪末日本经济处于萧条中,欧洲一体化困难重重,东亚爆发金融危机,非洲战火连绵,这样的国际大环境对美国极其有利,大量外资无处可去,纷纷涌入美国。据统计,在1995年—1997年间,从西欧、东亚和拉美净流入美国的资本额分别为3803亿美元、1952美元和76亿美元,合计高达5831亿美元。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后,曾一度形成国际资本涌入美国的狂潮,仅在1997年7月—1998年10月,从所谓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流入美国股市的资金就有7000亿美元之巨。正是这些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的资本,抬高了美国的股市及其资产价值,成为美国经济和股市异常繁荣的动力,助成了牛气冲天的股市和“新经济”。随着股市暴涨,美国家庭的名义财富大大增加。人们正是通过卖股票或者凭持有的股票借钱来花掉新增加的财富,抵押贷款和住房股本贷款因此成为90年代发展最快的消费贷款形式。
然而美国股市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美国单独开设的主要以高技术关连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仅在1999年就上升了86%。在此期间,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公司利润增长率为10%,而股市年增值率为17%。许多盈利并不起眼的科技企业,股价却是每股收益的70倍。在2000年标准普尔500种综合指数中,表现最好的前10家公司占了该指数升幅的50%。也就是说,股市增长的一半是靠2%的企业来支持的,而外国投资者最集中购买的正是这类股票。但恶梦开了头,最好还是继续做下去,至少醒得越晚越好。很显然,要使美国经济泡沫不至于被刺破,就必须让国内的资金继续源源不断地注入股市,还要设法阻止国际资本回流,尤其是欧洲的资本不流出美国。1999年欧元诞生,许多人以为欧元可以向美元“叫板”,致使美国股市振动,外资蠢蠢欲动,而由美国主导的科索沃战争起到了阻止国际资本回流欧洲的效应,欧元一蹶不振。
美国经济目前的困境,与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投资率下降和公司会计丑闻有关,暴露了“新经济”虚假繁荣的一面,但引起美国经济衰退的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9•11”事件,它暴露了美国“安全体系”的脆弱性,预示着“投资天堂”受到挑战。据OECD报告,“9.11”事件使美国2001—2003年的实际GDP共计减少5000亿美元,相当一年GDP的5%。安全问题导致外国对美投资大减,2001年外国对美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2010亿美元减少到1240亿美元,降幅近4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经济衰退是霸权受到威胁所致,而不单纯是经济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依靠“美股经济学”的老药方振兴美国经济显然不行了,布什总统上台后,“战争经济学”终于撕下了以前遮遮掩掩的伪装,浮出了水面。
苏联的解体曾让一些人兴奋不已,认为冷战结束后战争危险减少。现在看来,一超世界比二强争霸更不安宁。世界就好比是一架天平,两边必须有相等重量的东西才能平衡,一方重量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平衡的丧失。苏联解体后,制约美国的力量削弱了,多级化尚在发展之中,美国一超独大,越来越喜欢用“战斧导弹”讲话。
有人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并除掉萨达姆是想在中东开创建立民主国家的先例,通过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运动来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这种看法既十分幼稚,也是大错特错的。试想世界上哪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会听任美国的摆布呢?美国不会傻到要扶植一个民主稳定的竞争对手出来。二战后,美国为何容忍日本头号战犯天皇的继续存在,为何不铲除日本大家族大官僚统治的根基?本来二战前中东是十分稳定和平的,为何美国要扶持以色列,就是要在有“世界心脏”之称的中东叉上一把刀,通过有意的制造不稳定因素来搅乱中东稳定的政局。如果美国真是为了中东的稳定来攻打伊拉克,当初又何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扶持以色列这个“中东的捣蛋鬼”呢?可见,美国不需要一个民主的中东,更不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东。因为美国政府深谙美国经济繁荣、本国安全与世界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就是要维持美国经济繁荣,必须确保本国安全,恢复“投资天堂”的地位,同时给全球制造不大不小的麻烦,让世界其他地方“有控制”地不安全。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渔翁得利”。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恐怖活动逐步代替“无赖国家”成了美国的首要威胁,因而,“遏制战略”对美国维持霸权和经济繁荣远远不够了,“先发制人”战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当前对本国威胁最大的“恐怖主义”;封锁不听话的所谓“邪恶轴心”;防范中、俄、欧等潜在竞争对手,重建“安全孤岛”。阿富汗战争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沉重打击了恐怖主义,同时使美国势力渗入到了靠近中、俄的地区。在这一政策的指导和反恐战争取胜的鼓舞下,美国不顾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战,攻打伊拉克。这一举动并不是布什总统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纯粹为了石油利益。自从上世纪70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美国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为减轻,相反欧俄中等国对中东石油产业的依赖却日益加深。在美国看来,战争是经济复苏的“强心针”,是医治经济衰退的偏方。攻打伊拉克,一方面可以加强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分化瓦解欧佩克,维护其石油利益;另一方面则可以打击欧、俄的石油利益,制约其发展。这样看来,伊拉克和萨达姆成为美国霸权的牺牲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利用战争刺激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颇有历史,也是颇有经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由一个二流国家跃升为一流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海湾战争的胜利促成了美国“新经济”和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期。由于经济衰退成了战争的“导火索”,因而,美国的经济好坏就和世界安全挂起钩来。可以说,美国“新经济”不依赖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相反不稳定更有利于美国维持经济泡沫。当各国的安宁与美国经济的好坏开始挂钩,战争这一医治美国经济衰退的“偏方”成了“良方”。难怪伊拉克战争还没完全结束,美国的某些“专家”就开始计算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复苏作用有多大。
美国快速取胜的“第一功臣”是伊拉克线人
伊拉克战争让世人“欣赏”美军狂轰滥炸本领的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一个名词——线人。令人咋舌的是,这个在以往战争中名不见经传的“地下工作者”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威力一点也不逊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的地道中被俘,其长子乌代和次子库赛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被美军成功“定点清除”以及众多伊拉克前政府高官被抓获,都是伊拉克线人的重大“杰作”。
线人当然不是美军的“义务劳动者”,他们提供情报也不是因感谢美军占领伊拉克而做出的报答行为。美军为培养线人是花了大力气的,尤其是不吝啬美元。因为美国人早就认准了一个理——重赏之下必有为美军卖命者。这次针对乌代和库赛的“斩草除根”行动再次验证了美军在伊拉克屡试不爽的“超级武器”——美元——的威力。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后,“功成身退”的美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坦言,美军特种部队在战争爆发前就深入伊境内,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用大把大把的美元收买伊拉克的军政高官,而这是美军能够长驱直入巴格达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军攻占巴格达后,萨氏父子及前政权的其他高官一齐“人间蒸发”,既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一大败笔,又是令美军提心吊胆的心腹大患。为了肃清萨氏政权的“余孽”,美军再次祭起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法宝,对55名被通缉的对象实行“明码标价”,效果也真是“立竿见影”。美军机械化步兵师军官雷蒙少校说,“自从我们悬赏后,伊拉克人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前来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每次我们展开新一轮行动,都会有很多伊拉克人向我们提供情报。” 一位驻伊美军高级军官也向美联社记者感叹:悬赏真是太有效了,在伊拉克,没有用美元办不到的事!
美军并不是只知道大把花钱的“富家少爷”,他们也懂得算经济账。一名美军高级官员曾说,“一枚巡航导弹要多少钱?在100万至250万美元之间!而行贿的威力不逊于精确制导武器,它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美军流血和伤及无辜。对美军来说,在伊拉克打仗行贿与战斗同样重要,甚至比战斗本身更重要。”为寻找乌代和库赛的行踪,美军曾为二人分别“标价”1500万美元,鼓励人们向美军告密。而美国只不过花费了20枚巡航导弹的价钱就斩杀了萨达姆三个子孙,还捎带着报销了三个保镖。看来,这个3000万美元的悬赏是值得的。要知道,美军仅仅为剿灭萨家“二少”等区区6人(好象还有一个是不满14岁的儿童)的行动,就动用了AC-130“空中舰炮”、“阿帕奇”武装直升机、OH-58D“奇诺瓦人”武装直升侦察机、坦克等重武器,近千名美军“精锐”,经过6小时苦战,损兵折将,仍然“久攻不下”。最后,使出惯用的“狂轰滥炸”绝招,先是2.75英寸火箭疯狂扫射,再追加13枚陶式导弹,直到把一栋数百平米的楼房炸成了废墟,才算解决了“问题”。
线人让伊拉克的未来更加灰暗
从传统意义上说,向美英联军告密的伊拉克人可被称为“伊奸”,告密行为也为广大穆斯林所不齿。但是,只要看看伊拉克的现实,也许就不难理解美元通神的奥秘了。有报道说,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为60美元月薪而报名参军;越来越多的伊拉克人为重新找到工作而签下“效忠令”,承诺“遵守法律和联军及临时权力机构颁布的各项命令”;很多伊拉克人为1美元的日薪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受雇于各类游行活动的组织者,为其摇旗呐喊,让喊什么就喊什么!从美军拯救女兵林奇,到缉拿萨氏兄弟,到处都闪现着伊拉克线人的“光辉业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仅是萨达姆个人的不幸,更是伊拉克整个民族的不幸。
这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在新世纪的第三年又被来自大洋另一边的外来民族“征服”了。看看这么多的“伊奸”喷涌而出、前仆后继,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个以不屈服外来压迫而闻名的国度。有人说,这说明了萨达姆政权不得人心。但奇怪的是,告密者、变节者没有一个是当年萨氏政权下的“受害者”,反而是清一色的该政权“既得利益者”,他们是萨达姆的“亲信”或“座上宾”甚至是“恩宠高官”。这些人除了称其为“小人”外, 无论如何不是什么“弃暗投明”的义士。如果真是当年萨氏政权下的“受害者”做线人,那还情有可原,但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接近这些高官,甚至连库赛、乌代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受害者”即使想告密也没有情报来源。为了苟且偷生或金钱出卖灵魂和同胞的“线人”绵绵不绝的出现,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伊拉克永远的伤痛。
那么,这些被美元俘虏的线人,从此是否就可以过上天堂一样的日子了呢?有人预言,怀揣数千万美元“横财”的他,今后过的将是仇人要命、绑匪要钱、良心受谴责、担惊受怕的日子。美军可以暂时保护他,却难保他与家人一世平安。确实,这些“民族奸细”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永远不会抬头了。在美军攻陷巴格达前夕,就有美国重金收买的一批线人,因暴露身份而“殉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幸存的“地下鼹鼠”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而成“过街老鼠”。不管其生前如何,与那些鬼鬼祟祟的“线人”相比,躲躲藏藏的萨达姆的三个子孙最后“英勇战死”,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对伊拉克来说,萨达姆的生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一个物欲横流、小人得志、告密成风的社会环境下,伊拉克还有希望吗?一个被金钱打败的国家,我们不敢奢想她会有美好的未来。
萨达姆最终命运是世界走向的信号
伊拉克战争的残酷性、对人道的践踏和对文明的亵渎,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民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更有甚者还要承受美英联军的所谓“误伤”“误炸”;数座大城市被战火摧毁,只留下大片瓦砾和残垣断壁;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也不能幸免,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被破坏和洗劫一空。这场战争的残酷性,连随军的美国记者也为之动容,不堪回首。即便是在美国,也有人认为,伊拉克战争造成生灵涂炭、财产毁损、文明遭殃,是一场由进入21世纪的“文明人”发动的大规模的人道灾难和文明浩劫。但是战后为帮伊拉克重建美国只花费了十几亿美元,而且大多用于伊拉克社会安全保障,而在与伊拉克百姓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供水和污水处理以及道路和桥梁等建设工程方面则没有任何花费。另外,美国也没有在恢复治安和创造就业机会上投入巨资,这种情况造成伊拉克人生活同过去相比没有丝毫改善,在空洞民主口号掩盖下的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普通人对美国的不满情绪继续升温。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伊战争的合法性遭到国际社会也包括本国民众越来越多的质疑,布什政府为平息舆论的压力,竟然把美国“中情局”局长作为替罪羊抛出,全部承担了对伊战争情报的失误。萨达姆并没有发动对美国的战争,却平白无故地成了美国的“战俘”。当然,“享有”战俘的待遇还是好的,可以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可是美国再三权衡后,把萨达姆“交给”了伊拉克临时政府,萨达姆连“战俘”的资格也没有了,改成了“普通犯人”。由于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的“高官”们大多是长年流亡海外的反萨达姆人物,很明显,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要置“老萨”于死地而后快。但伊拉克临时政府不过是美国的“傀儡”,萨达姆的生死最终决定权其实操纵在美国人手里。于是临时政府千方百计揣摩美国心思的“小丑剧”上演了。先是美国总统布什说,把这位伊拉克前领导人关押在监狱中将让美国更为安全。于是伊拉克临时政府立即表示,不赞成判处萨达姆死刑,更有“高官”信誓旦旦的说,“即使特别法庭判处萨达姆死刑,自己也不会签署命令。”然而余音未消,山姆大叔一番权衡后又改注意了,觉得还是“死萨达姆”更有用。临时政府见风使舵,立即表示,萨达姆不死天理难容。
伊拉克新政府在获得对前总统萨达姆的司法监押权,并宣布将恢复死刑的消息后,法国政府重申了其强硬的立场:反对在“任何情况下”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判处死刑。国际社会中也有2000多名律师自愿出面替萨达姆说话,其中1000名打算前往巴格达助阵,包括700名非阿拉伯律师(400名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知名律师和200名来自全世界的知名法律顾问)。“萨达姆辩护律师委员会”也收到了大量的捐赠辩护资金。在没有“国际保护”的情况下,这支由律师和自愿者组成的庞大队伍前往巴格达确实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有报道说,所有自愿前往巴格达的律师和“义士”都得跟萨达姆律师委员会签下“生死约”,因为谁也说不好他们在巴格达会遇到什么麻烦。即使抵达巴格达,为萨达姆辩护的律师团仍将遇到很多可能无法逾越的障碍,例如根据伊拉克现行法律,禁止外国人在伊法庭上为伊拉克人辩护。为此,萨达姆律师团与美国官员多次交涉,美方对此未予理睬。萨达姆的命运确实不妙。
在许多人看来,如何审判萨达姆似乎是国与国之间政治角力的结果,少有法律问题。实际上萨达姆的最终命运对未来国际法的走向意义重大,国际法是一种活的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之过程中,国际法中发展最快的要属国际刑法。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国际刑法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侵害,是对传统国际法上主权原则的挑战。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后,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组织,有着完整的规约条文,深受利益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萨达姆的最终命运就代表着国际刑法侵蚀国家主权的程度,也预示着国际法发展的方向。
21世纪的世界事务,是美国一国说了算,还是由世界各国平等地商量着办?世界是走向单极化还是走向多极化?这是世人关心的问题。美国屡次尝到军事强大的甜头,下决心保持军事的领先地位,布什总统一上台就宣称要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美国2004年度的军事预算高达4013亿美元,比其他20个军事大国的总和还多。据预测,到2010年,美国军费可能达到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军费的总和。但是历史的进步和人民的意志已经不允许世界回到“拳头就是真理的石器时代”。迷信高科技武器只会给世界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需要,使用高科技武器的“不对称战争”是不可能改变世界多极化这一历史方向的。
⑷ 美三大股指均涨逾1%,道指涨超330点
美股分时走势图。来源Wind
截至收盘,道指收涨337.76点,涨幅1.13%,报30199.31点;纳指收涨155.02点,涨幅1.25%,报12595.06点;标普500指数收涨47.13点,涨幅1.29%,报3694.62点。
美股大型 科技 股方面,苹果涨5.01%,亚马逊涨0.26%,奈飞跌0.51%,谷歌涨0.5%,Facebook涨0.5%,微软跌0.03%。
美国银行股集体上涨,摩根大通涨1.78%,高盛涨2%,花旗涨1.58%,摩根士丹利涨3.33%,美国银行涨1.49%,富国银行涨3.81%。
美股抗疫概念股多数下跌,Moderna跌5.06%,吉利德科学跌0.69%,诺瓦瓦克斯医药跌2.68%,BioNTech涨2.71%,辉瑞跌1.25%。
美国航空股集体上涨,波音涨0.36%,美国航空涨1.86%,达美航空涨2.83%,西南航空涨2.56%,联合航空涨1.58%。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跌0.33%,京东跌0.58%,网络涨13.83%;泰和诚医疗涨180.51%,晶科能源涨17.67%,瑞能新能源涨16.91%,陆金所涨7.01%,蔚来涨6.15%,小鹏 汽车 涨4.83%;触宝跌31.28%,达达集团跌13.1%,百世集团跌9.11%,蛋壳公寓跌8.86%。
欧洲股市方面,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5日报收于6513.32点,跌幅为0.28%。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530.31点,涨幅为0.04%;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3362.87点,涨幅为1.06%。
纽约油价15日上涨,2021年1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3美分,收于每桶47.62美元。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21年2月黄金期价15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3.2美元,收于每盎司1855.3美元,涨幅为1.27%。(中新经纬APP)
⑸ 介绍加拿大历史
要想知道加拿大是怎样的名为Canada的我们必须回溯到16世纪。那时,法国人梦想发现并统治更多的疆域,扩展他们的贸易范围,并让世界各国信奉他们的信仰。1535年,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Jacques Kartier)去探寻“新世界”,以求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航道。卡蒂埃尔首次探险来到了圣劳伦斯海湾。这时他并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现什么,但他希望这是大洋的一个分支,并是他通往远东征程的必经之路。于是他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然而他并没有到达所期盼的亚洲,却来到了魁北克(Québec),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Stadakona”。正是这时,Canada一词被写进了国家的历史。Canada一词源于印第安语的“Canada”意为“群落”或“村庄”。卡蒂埃尔在向法王报告时,首次使用了“Canada”,来指他所到达的魁北克。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居住地。16 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间,英、法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而1763年的巴黎和约使加拿大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1867年,英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一个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它省也陆续加入联邦。1926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令》,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在20世纪下半叶,一些魁北克的法语省民请求独立,但是两次全民公决(1980年及1995年)中独立一方以40%及49.4%的得票率险负。之后,加拿大修改了相关法律,清晰法案规定在魁北克全民公决中所提出的问题足够明确且得到明显多数的支持时,魁北克可以与加拿大政府进行脱离联邦的协商程序。 加拿大行政区划的变化
按1867年7月1日的《英属北美法案》(Blitish North America Acts),各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单一
联邦,加拿大宪法一直建基于这英国法律;1931年12月11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此法例中订明自治领有权自行制定法律而无须等待英国国会批准,订明加拿大殖民地为自治领,虽然加拿大已是一个国际公认的独立国,此特殊的自治领关系却一直存在;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国会通过新宪法,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废止旧宪,加拿大把7月1日的自治领日改名为加拿大日,加拿大事实上从英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