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工科技怎么样
华工科技(10.38,-0.32,-2.99%)近期消息不断。继定向增发止步、重组楚天激光失败之后,公司再曝变卖旗下同济现代医药公司控股权。该公司的一系列举动引起市场人士对其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反思。
研究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华工科技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其实是一种类似于创投的模式,这种发展思路导致公司主业不明晰,企业始终无法沉下心去发展核心产业。这也是该公司一直“长不大”、甚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多产业迷局
在由众多子公司和合营公司形成的产业架构背后,华工科技的核心业务在哪里?
驱车沿华中科技大学正门前行约5公里,即进入武汉东湖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园区偏东角的华工科技园内,聚集了华工科技旗下的正源光子、华工激光、高理电子、华工图像、海恒存储等公司,华工科技主营的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防伪、信息安全与存储等各类产品均产自这里。
不过,这并不是华工科技的全部。公司最新财务报告显示,华工科技控股子公司及合营企业一共17家。在这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是正源光子,注册资本为2.1亿元,最小的是南京开目软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的有6家。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武汉、深圳等地。
另外,其他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司一共12家,包括长江证券、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明确定位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等。
记者随后了解到,2000年,华工科技以每股13.98元的价格发行3000万股募资约4亿元后,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其中既有激光系列产品开发、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以及敏感元器件等计划内募资项目,也包括部分变更募资项目和自有资金投资项目。其间最主要的一次变资项目是将拟投资控股武汉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的资金,变更为投资生物医药项目,包含投资3337万元改制设立同济现代医药公司,投入500万元收购湖北华工生化公司50%的股权,投资200万元设立武汉华中科大纳米药业有限公司等。
同时,在流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公司还加大了对IT产业的投入:出资900万元控股深圳赛百电脑工程公司,涉足金融证券企业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投资2000万元收购武汉汉网高技术公司,开发高速无线互联网业务等。另外,公司还控股了一些孵化型企业,也参股了一部分类似华中科大精细华工公司这样规模不大的科技类公司。不过在这些投资中,单项投资额度均不大,去年6月设立的武汉开目佰钧成软件公司,公司仅出资区区25万元。
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形成了公司今天庞杂的产业网络。主业在哪里?投资者无法厘清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盈利点。
事实上,据了解公司财务内情的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人士透露,华工科技17家子公司和12家参股公司中真正给企业带来实质利润的并不多。公司2006年年报揭示了全年排名前三的几家子公司盈利情况,分别是华工激光920万元、正源光子578.6万元、同济现代364.4万元,华工科技公司全年净利润仅3536.6万元。
在今年初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马新强曾告诉与会股东,2007年利润指标定为4500万元。但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仅实现2676万净利润,这似乎预告了公司管理层诺言将很难实现,今年又将是一个“清贫”的年份。
类创投模式
如此庞杂又不能产生多少效益的产业布局,究竟反映了公司怎样的经营思路?
据一位长期跟踪公司的券商人士分析,作为一家由几个校办企业改制组合而成的上市公司,华工科技自身并无直接经营实体,总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定战略、投项目,然后再伺机转让,变现之后再孵化新的项目;“这有点类似于创业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
事实上,马新强此前也告诉记者,在新项目的选择上,华工科技早期倾向于“孵化”,“你(子公司)有个想法,我们就让你去做,研发出来了,再把它产业化”。这种做法不仅回收周期较长,耗费经营资源,而且盈利不稳定甚至无法预测,蕴含着很大的投资风险。
华工科技也曾一度对投资控股的孵化型企业进行了剥离,将其权益增资到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不过,这样的调整并未从根本上转变公司的战略思路,正源光子和同济现代的股权转让就是例证。
作为国内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制造商之一,正源光子是华工科技上市以来孵化的最为成功的一个盈利点。但在2006年5月,公司却突然与外资签订协议,拟转让其全部控股权;后因外资在尽职调查中对正源光子的某些现状不予认同而导致该项交易失败。
出售公司多年培育的核心资产,这项不合常理交易也引起业内哗然。马新强在记者采访时曾解释说,转让成熟的项目是为了公司能继续孵化另一些储备项目,为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创造条件。据公司透露是打算用该项交易的收益投资新的项目即信息存储系统。
券商人士指出,正源光子事件其实就是典型的创投思维。同样,在近期的同济现代股权转让中也是如此。与正源光子作为成熟项目转让不同的是,同济现代作为上市当初更改的投资项目,其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或者说孵化并不成功。虽然公司在今年初仍强调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产业”,“2007年同济现代面临战略机遇期”,但在前三季度亏损400多万元的事实面前,公司最终还是决定将其净价转让,接盘的是位个人投资者。公司表示,转让的理由是尽快收回资金投向其他项目。
不管是成功的项目,还是失败的项目,公司最终都欲脱手。券商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诊断:没有从根本上摒弃“类创投模式”的经营理念,长期陷入“孵化——转让”的怪圈,无法沉下心去做大产业,这是公司一直“长不大”、甚至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
学院派思维
为何始终无法确立“做大产业”的思维?
一位已离职的某旗下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华工科技存在很浓厚的“学院派”思维,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诸如技术至上、缺乏实业思维、战略上的随意性等等。
资料显示,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华工科技拥有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公司产品和技术创新也屡有收获。但如此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却始终未给公司的产业规模和盈利状况带来多大突破。
最典型的就是激光产品。在武汉,目前有大大小小50余家激光企业与华工激光“争食”,但拥有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华工激光一直没有能取得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公司与本地其他几家规模较大的民营激光企业相比也并不占绝对优势,以至于在此次激光产业重组中,无法主导同城各路“激光诸侯”而导致定向增发流产。投行人士指出,酝酿达三年之久的武汉激光产业重组以如此局面收场,反映的其实是华工科技产业发展和经营模式的尴尬。
尴尬的境地并不仅仅在武汉。作为曾经的激光擂主,华工激光原本拥有国内最强大的技术资源,但近年来却未把握好发展良机,被后来者、民营背景的深圳大族激光(26.20,0.88,3.48%)反超。数据显示,大族激光上市以来获得快速发展,已迅速取代华工激光成为新的激光霸主。今年前三季度,大族激光因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10.8亿元,净利润1.3亿元。
此外,“学院派”思维的随意性在公司经营管理中也不乏案例。去年以来,华工科技有好几件事情都“黄了”:变卖正源光子、转让长江证券股权、定向增发、重组楚天激光等等。一位多次与公司打交道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感觉公司不少决策都是在没有经过周密部署的情况下即匆忙动手,结果导致“虎头蛇尾”。
-记者随笔
上市公司不是创投公司
⊙本报记者 王宏斌
华工科技这一案例反映的其实是上市公司该不该做创投?事实上,市场的态度很明确。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并不支持上市公司直接投身创投,因为这很容易导致企业主业不明晰,无法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监管层的意图贯穿在再融资项目审核等环节和过程中。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也不希望上市公司走这一经营模式,因为这种做法回收周期长,盈利不稳定甚至无法预测,同时也会因为不谙创投规律而蕴含很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公司一门心思扎在明确的主业里,想法设法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盈利能力,从而让其尽快享受到公司不断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和快乐。相信没有哪个投资者愿意看到自己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永远折腾在创投领域,“一眼看不到头”。
按照华工科技自己的宣传口径,公司的主营业务可以理解为激光加工、光通信、激光防伪、信息安全与存储、生物医药等。不过从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投资者很难建立这种认识,在激光领域,公司上市以来由于没有加大投入,其“江山”正逐渐被对手吞噬,早已失去原来的“霸主”地位;在光通信领域,公司“见好就收”,一度要卖掉正源光子;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已决定转卖同济现代。公司报告显示,17家子公司真正成气候的并不多。
正如有网友在该公司重组楚天激光失败后所谈到的那样,如果公司上市后哪怕只集中精力重点发展一个产业,也不至于落入今天这般被动境地。
其实,不仅仅华工科技,其他不少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一问题。这似乎很容易理解,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学院派思维的影响。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很多研究课题,校办企业上市后一下子“阔”了起来,常常就会对这些研究项目实施“产业化”,孵化成熟后再转让,缺乏一种做大产业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可能是问题的症结。
‘贰’ 华工科技000988这支股票怎么样
要走好,还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不用考虑这种股票!
‘叁’ 华工科技股票为什么涨不起来
华工科技股票为什么涨不起来?
该股已经涨了三倍,目前进入下跌通道中,所以涨不起来。
‘肆’ 华工科技这只股票走势如何
1、华工科技 这个股前期已经基本走完一个拉升派发的过程,现在进入阶段性调整的阶段,从量价关系来看,主力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完全出货;
2、如果现在是持股的话,可以暂时持有,但是要注意60日均线的支撑,也就是8.5附近,如果空仓的话,上涨趋势已经确定,近期年报利好,前期有缺口短期会补缺口,目标价格是14元,最新涨停板战法和中长线100%获利方法出炉。
‘伍’ 华工科技股票明天咋样
000988 华工科技 这个股前期已经基本走完一个拉升派发的过程,现在进入阶段性调整的阶段,从量价关系来看,主力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完全出货,如果现在是持股的话,可以暂时持有,但是要注意60日均线的支撑,也就是8.5附近,如果空仓的话,可以继续观望一段时间,等待股价放量冲上30日均线。
‘陆’ 华工科技股票估值是高还是低
华工科技000988,每股收益0.032,股价18.22,动态市盈率140.2倍,估值偏高。。。
‘柒’ 听朋友说有个股权投资,是一家快上市的公司入行7000,还能拉下线,那赢利是多少听着像传销呢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经过十余年的超速发展,上市公司总数已突破1000家。单就这一点来看,可以说,中国股市仅用十年左右时间,便跨越
了发达国家曾花一、两百年时间走过的股市历程。这的确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股市相比,我国股市在质与量上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
一段差距,这些差距正是我国股市前进道路上需要攻克的堡垒。
一、上市公司规模
众所周知,企业规模是与企业内在素质相关联的。所谓适度规模或经济规模,正是由企业或企业家的内在素质所决定的,即他们有能力驾驭的资本或资产总规模。事实上,企业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更需要有生命力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本扩张力。打一个比方,一个企业本来经营好1个亿的资本就相当不错了,但你却硬要一下子给它10个亿的资本让它经营,其结果一定是不如将这部分"多余"的资本存入银行坐收利息来得好。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美元的68.7%。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着的。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作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份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2亿股有12只;2~4亿股有8只;4~6亿股有6 只;6亿股以上有2只。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即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20亿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10 亿股有6只;10~20亿股有7只;20~30亿股有12只;30~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也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仍处在改革与成长初级阶段,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改制而来,"底子"还很薄弱,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发展。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送股、配股、增发等方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股本规模,上市公司之间以及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正在兴起。不难设想,上市公司总股本因送配增发将不断增大,总资产也会随着经营与并购而不断扩张。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
其一,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终导致股价失真。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 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来是南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其实,只要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7000多万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怜,仅有3500万股。正是由于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经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其二,由于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尤其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仅造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导致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市场并购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造成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严重障碍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退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此外,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于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由于股权的过分集中,监督与决策机制失衡,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经常发生,强制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产、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集体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与法制完善的过程中,国有股与法人股暂未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庞大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一下子上市相当于股市扩容数倍,市场承接乏力;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国有股匆忙上市,国有资产有可能严重流失或被侵吞;三是有相当的国有股分布在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国有股上市后有可能失去控股地位。尽管如此,国有股及法人股最终总归还是要上市的。
实际上,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转让股权,目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订转让协议,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宗股权的转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这种转让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买壳、借壳等资产重组行为而展开的。业已开始试点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显示:国有股减持将采取二级市场配售、增量发行、上市公司回购、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等四种方式进行。我们相信,随着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行,中国股市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类别划分,将最终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消失。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一般地,本土上市公司应该是本土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本国或本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反映了该国或地区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规模的综合体现。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利或每股税后利润)侧重反映企业当前经营业绩的好坏;每股净资产则着重反映企业经营的现实资本,及其未来创造利润并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凡属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股市发展史差不多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长达一、两百年,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跨国公司)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以美国为例,1999年,在世界500强中,美国独占185家,我国大陆地区则只占5 家。正因如此,美国股市有着大批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达11.16美元。美国类似公司,80年代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90年代则有IBM、英特尔、微软、戴尔等。正是有了这一批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绩优股,美国股市与股指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恒指33只成份股中,绝大部分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其中,长江实业每股收益曾高达7.66港元。类似业绩的蓝筹股还有汇丰控股、九龙仓、恒生银行、和记黄浦、新鸿基地产等。这些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一般都达20港元以上,有的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50港元。
我国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以2000年度业绩为例,沪深两市1000余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20元,每股净资产为2.6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亏损面8.55%(剔除年内新上市公司后则亏损面将达10%)。其中,业绩最差的每股收益为-3.12元,每股净资产最低的为- 8.93元,每股未分配利润最少的为-10.96元;即便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一家酿酒公司)每股收益只有1.60元,每股净资产最高的公司(当年才增发新股)也没有达到10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工业500强的盈利能力明显偏低。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美元/人和27456美元/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同类指标分别为11.29%、11093美元/人和 288855美元/人,前者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由此可见,作为上市公司基础的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但可以相信,加入WTO后,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推进,已有二十年成功改革经验的中国人民将会创造出大批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来。业已进入世界500强的将会更强,尚且进入的将会不断挤身于世界500强之列。到那时,我们的企业品牌不单是"国内知名"品牌,它们更多地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享誉世界。
四、上市公司利润分配
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必须在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先行对税后利润至少作出如下几项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对股东进行最后的利润分配。第一项扣除是抵补以前历年亏损;第二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积金;第三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从国外发达股市来看,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则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例如,从香港恒生指数的33只成份股来看,公司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派息,而且绝大多数公司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恒生银行,从网上可查阅到的1995—— 1998年的资料来看,该公司连续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汇丰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则都在20港元之上。对股东如此丰厚的利润分配,如果没有极强的盈利能力,那的确是很难想象的。
相比之下,大陆股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则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发新股为主要形式,而派息不过是象征性的,派息面与派息率均很低,例如,每10股派 1元,甚至只有几角钱。这种现象在我国股市中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观上只有通过不断地送配或增发新股,才能"做大"股本规模,尤其配股和增发还能同时提高每股净资产含量;其二,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强制性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派息最低限,势必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与投资扩张。因此,送配增发形式的分配方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举两得的现实选择。
五、机构投资者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股市一般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这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它们是集合投资、规模经营、专家管理、风险分散,而且有着强大的专家队伍、分析技术和快捷信息作保障,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小投资者的集合体和保护伞,更是股市的中流砥柱。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大小及其内在素质高低,是股市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统计,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1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美国GDP(7.4万亿美元)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个,管理资产近45万亿日元;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154个,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管理资产1500亿英镑,另有投资信托公司570多个,管理资产 580亿英镑;1997年底,我国香港特区共有46家基金管理公司、788个投资基金,基金资产总值约为600多亿美元。
另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个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 28%,机构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约为55%。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很快,196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为72%,1997年即增加到 81%。
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1998年初,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交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都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小规模只有5亿个基金单位(占11只);最大的基金规模也不过30亿个基金单位。
按照加入WTO谈判的承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一旦置于WTO的开放环境下,在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由于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他们将无法成为市场稳定的力量,因此,培育大批机构投资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事实上,为了满足股市超常发展的需要,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大力培植机构投资者队伍。例如,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资本扩容、企业准入放宽限制、保险基金入市等;随后还将推出的其他举措包括:开放式基金面世、社保基金与养老金入市、外资设立基金入市、混业经营下的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开放的外资机构入市。到那时,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是股市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它们将支撑着我们股市的健康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全的国际化。
六、股价分布
股价作为虚拟资本的一种价格,它是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信号之一。股价只有在市场给予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而做到准确有效地反映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反之,失真的股价,则不仅会失去"晴雨表"的作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误导股市投资和社会资源配置,进而削弱或退化股市的经济功能。
一般地,股市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其股市价格分布大多表现为极差(即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较大的均匀分布。例如,美国股市最高股价为100多美元,股价仅有1美元多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足1美元的。很显然,其股价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价格分布则不妙。以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报出尽后的第一周)收盘价为例,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在1091只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 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介于7~10元间有84只;其余的946只股票的价格则分布在10~30元之间,占全部股票的 86.7%。其中727只股价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股价分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有拉开应有的档次,这样的股价分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质量的优劣与差异性来。反过来讲,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正是股价普遍拉不开档次的根本原因。
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价分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
价格(元) 合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就使得股市客观上供不应求,而流通盘过小的股票则更成为投机者的追逐对象,无论公司业绩好坏,其股价均居高不下;相反,为数不多的流通大盘股,即便是绩优大盘股,其股价由于流通盘较大不易炒作而始终偏低,例如,10元以下股价中大盘股占多数。这种因股本而排列的股价严重偏离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投资价值。过度的投机行情及短期财富效应,使进入股市的人们大多热衷于"短平快",希望能一夜之间暴富,每天都想逮住"黑马——庄股",投资往往成为"被套"的代名词。客观上的股市投资不足和投机过剩,势必造成股价整体水平高企,股价严重扭曲。以同时发行A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较,同股却不能同价,普遍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大陆流通的A股市价无一例外地高于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价5~10倍,有的甚至达到近20 倍。例如,200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昆明机床的A股和H股收盘价分别为17.69元人民币和0.88港元。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股市显然比大陆股市成熟而规范。
七、股价指数的成长性
股价指数是衡量并记录一国或地区股市成长历程的重要指标。股市的成长,意味着股指不断地向上"长大"。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因此,优良上市公司群体是推动股市成长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晴雨表"。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带动股指长期性上涨;反之,一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必然会导致股市对应地"同起同落"、难以长大。
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少见的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也许是西方世界的奇迹,但正是这一奇迹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动了道琼斯指数在近10年中的超常"生长"。美国道琼斯指数每次突破1000点整数位收盘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点;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点;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点;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点;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点;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点;1999年3月29日首破10000点;1999年5月 3日首破11000点。尽管目前该指数已回落至10000点附近,但它仍算是"不断壮大"的。
而仅有十年发展历程的我国股市的确还很年轻。如上所述,我国股市价格分布过于集中,在股价普遍偏高且拉不开档次差别的情况下,宏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进而形成股价上的普遍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在股价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似乎很难长大。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最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徒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快速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强劲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达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后,1996年初股指从550点逐步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点 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附近,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又维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我国连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即将实施,终于推动股指快速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曲折后,股指终于第一次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最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 2200点之上。很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牛市,一直没有大回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长期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随着这一波牛市的必然终结,下一波熊市的最低点如果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国股市已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难以"长大"的历史,这将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八、股市的国际地位
国际股票市场,不仅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国际资本供给空间。一国或地区要想将国内或地区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充分发达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世界第一。其一,上市公司总数最多。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国性和地方性股票交易中心,实际上,美国共有28000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二,股票年发行额最大。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分别以84844亿美元、30888亿美元、17402亿美元占据世界的前三位。其三,股票年交易额最大。 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交易额分别为71215亿美元、12520亿美元、5785亿美元。
1996年,美、日、英三国股市股票总市值分别为88272亿美元、32842亿美元、17405亿美元,它们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5.6%、 71.4%、151.9%。1994年全球共有43个国家285家公司在美国发行了ADR,共筹资达200亿美元,交易额达248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的开放股市中,既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来自世界各地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群体,它们共同促进了这些国家股市的发展与繁荣。
目前,大陆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过香港股市,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成为亚洲第二大股市。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088家,比 1993年的183家增长了近5倍;股票(A、B股)市价总值达48090亿元,比1993年的3531亿元增长了12.6倍;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为 53.8%,比1993年的10.2%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流通市值为16087亿元,比1993年的862亿元增长了17.7倍;股票当年交易额为 60826亿元,比1993年的3627亿元增长了15.8倍;股票当年筹资额1554亿元,比1993年的315亿元增长了近4倍。从动态看,我国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在质上作横向比较则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尚无外国企业直接来大陆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我国在海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很少,仅有10余家。
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前进,我国经济的现代化指日可待。事实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正在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加入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企直接上市、外资直接入市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将会演变成国际性货币,中国也将会有若干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到那时我国国内股市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股票市场。
‘捌’ 华工科技股票为什么涨不起来
华工科技股票涨不起来是因为没有好的发展预期,股民看不到华工科技的发展前景。证券市场中交易当天股价的最高限度称为涨停板,涨停板时的股价叫涨停板价。
‘玖’ 关于华工科技股票配股的问题请专家速解
配股并不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只要股东情愿,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发生亏损也可以配股,上市公司是索取者,股东是是付出者。股东追加投资,股份公司得到资金以充实资本。配股后虽然股东持有的股票增多了,但它不是公司给股民投资的回报
在牛市中,配股后,填权的机会比较大,低价买入的股票就可能有更大的收益. 如果大势走弱,出现除权后股价跌破配股价,那么会损失惨重.如果可以在市场中用比配股价还低的价格买到股票,配股就没有意义.
配股实施后股票就要除权逃避配股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配股前将股票抛出。
配股就是允许你以较低的价格优先购入某种股票的一定数量。你可以以8元价格按照你持股数量的3/10来购入该股。具体不需要卖股票,需要在下单系统中卖出配股权证即可。
股是一种再融资,现在用这种方法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相对于以前已经很少了。
配股是这样配的:比如某上市公司以筹资建某项目为由提出配股方案,10配2.5,配股价5.58元。假如你手中有它的股票1000股,而且你愿意参加配),你就得准备250*5.58元购买它的配股,配股完成后你就拥有了1250股该股的股票。
配股确实通常被认为是利空,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上市公司乐于派发红利,而差的上市公司才喜欢没完没了地融资,而且,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来说,贷款从来都不会是什么难事,无须用配股这种费事的办法(须相关部门、股东大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