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储粮砥砺奋进5年:智能化管控全覆盖 让农民卖粮更便捷更安心
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住管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改革发展回顾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在1979年由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稳市、备荒、恤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决策,将中央储备粮从分级管理改革为垂直管理,中储粮总公司应运而生,并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肩负重大责任。过去5年来,面对粮食宏观调控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储粮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坚持把“两个确保”(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作为生命线,把服务粮食调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职责所在,坚定不移把保百姓饭碗的粮食管住管好。
从严治企管粮 确保中央储备粮始终成为“放心粮”
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的战略储备和常规储备,是国家实施粮食调控最可依靠的力量。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毁卖孙,是国家赋予中储粮的根本职责。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说:“两个确保始终是中储粮的生命线,是全部工作的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过去5年,总公司从理清发展思路上,从完善集团管控体系上,从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上,系统性地采取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垂直体系的根基”。
用健全的体系管好粮。“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是十八大以后中储粮提出的基本发展思路。其鲜明特点就是把“从严”要求往前端拓展,把分散型运营转向集团化管控。中储粮设计并建立了人、财、粮三条垂直管理线,实现了总公司对全系统机构和人员最严格管控,对总量达数百亿元的各项资金运行“日预算、日归集、零余额”管理,对直属企业库存粮油纤链穿透监管和在线监测。同时,聚焦主业做“减法”,将原有的851家直属库整合为344家,大幅压缩法人和管理链条,全面清理退出非主业经营业务。升级硬件做“加法”,5年累计投入自有资金178亿元,建设现代化储备仓1868万吨,配喊投资46亿元对老旧仓储设施全面实施维修改造,使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到90%,全系统仓储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5%。把“两个确保”指标占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权重提高至60%,将“两个确保”核心地位的导向鲜明树起来、约束硬起来。
用有效的机制管好粮。中储粮建立了利用市场手段、通过企业化运作的储备粮轮换运作机制,稳定实现了常储常新。“尤其在近些年国内粮食市场新陈价格拉大、轮换亏损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储粮加大对补贴资金的统筹调配和集约化运作,有效避免了因轮换价差导致直属企业资金链紧张,做到了应轮必轮,轮换计划完成率保持在90%以上,垂直体系一盘棋运作优势充分显现”,吕军说。结合贯彻中央深化国企改革精神,今年中储粮又实施几项新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总公司、分(子)公司和直属库三级架构的协同运作:在总公司层面,建立“战略引领+全面预算保障”管理新机制,将储备政策性职能量化为全面预算指标进行目标考核;在分公司层面,启动事业部制改革,推进辖区统一经营管理;在子公司层面,深化专业化改革,提升不同储备品种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在所有直属库推广岗位内控体系,做实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
用放心的人管好粮。中储粮党组把抓好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这个核心团队作为重点,对核心团队提出“忠诚、干净、担当、负责、创新”要求,并作为评价依据。把基层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支撑,连续5年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600多名直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对触碰“两个确保”底线的任何行为包括违纪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坚决打击,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成立后,从体制上保证了中央储备粮的事权和管理权高度统一,国家调控指令在垂直体系内政令畅通。垂直管理体制、三级架构协调运转机制,再加上专业化的中储粮员工队伍,为管住管好中央储备粮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垂直体系成立前的不到60%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并在多次应急调控中发挥“顶梁柱”作用。2017年中储粮总公司组织春季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账实相符率100%,宜存率达到99.8%,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
勇担政策性收储重任 确保国家惠农政策持续落实
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历来牵动“三农”全局,粮食收储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上世纪90年代,保护价粮食收购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作为执行主体的体制。2005年以来,中央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决定由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收购政策执行主体,赋予中储粮新的重大责任。
吕军指出,“近年来,粮食市场和调控形势极为复杂,政策性粮食收储压力前所未有。中储粮在管好中央储备粮的同时,全力执行国家收购政策,以仅有的4万多人队伍,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组织上万个地方国有和民营库点做好政策性收储工作,确保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持续落实,有力促进了粮食持续丰产和农民增收。2012-2016年,中储粮年均政策性粮食收购量达到1亿多吨,是前些年年均收购量的2.5倍”。
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是政策性收储“第一大户”,年最高政策性收购量达到6700多万吨,成为当地粮食流通中最重要的力量。在2015/2016收购年度,黑龙江分公司收购最低收购价粳稻1600多万吨,占全国收购量的84%;收购临储玉米3700多万吨,占东北地区收购量的近30%,为全省农民直接增收190多亿元。黑龙江地区粮食收购季正是东北最寒冷的时候。中储粮广大员工在零下20-30°C酷寒条件下一干就是几个月,高峰时夜以继日工作,烘干作业不能停、实行三班倒,就是为了尽快让粮食安全入仓、不出现坏粮。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已连续实行12年,在保口粮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年,针对小麦因天气原因受灾、不完善粒超标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储粮系统加大为农服务力度,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增加卖粮收益。仅2016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自筹资金新购置粮食清理设备600余台,免费为农民清杂整理,将超标粮食整理成合格粮、卖上好价钱。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仅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为河南、安徽等省农民直接增收50多亿元。
今年的夏粮收购已基本结束。截至9月20日,中储粮累计在主产省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2381万吨、早籼稻115万吨。与此同时,秋粮收购准备工作又紧锣密鼓展开。面对连年收购之后各地不同程度出现“高仓满储”的情况,中储粮与地方政府一道攻坚克难严格落实现行收储政策,努力为中央改革完善粮价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创造好的条件。
发挥市场化运作优势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升为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主线。其中,收储制度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是其中两项重要内容。
2016年秋粮上市后,国务院将实行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改革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机制。“中储粮虽然不再作为玉米临储政策执行主体,但是国家对中储粮服务整个粮食收储大局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中储粮轮换市场化收购所起的市场带动和支撑作用也更为关键了”,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说。
从2016年10月下旬开始,中储粮总公司按照“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原则,结合储备玉米轮换收购,在东北地区布设收购库点743个,并相应暂停储备玉米轮出。在收购中把好时机和节奏,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多元主体活跃、市场价格较快上涨时,坚持“不追涨”,为多元主体让出市场空间;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减弱、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时,坚持“不杀跌”,积极扩点增量、稳定市场预期。截至2017年4月末收购期结束,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累计收购新季玉米2141万吨,占各类企业收购总量的21%,占中央企业收购总量的70%,充分发挥了储备轮换收购的“压舱石”作用。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储粮入市收购的这2000多万吨玉米,是完全按照市场价格由中储粮企业自主收购的,探索了在“后托市”时期储备吞吐服务国家收储政策的新路子。
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是当前及今后几年粮食调控的重点和难点。中储粮积极主动发挥自身运作优势促进粮食销售,强化与有关方面协同狠抓出库风险防控。一方面,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去库存”销售措施建议,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完善销售方式和节奏。另一方面,做好国家安排给中储粮的政策性粮食包干轮换、包干销售等“去库存”任务。特别是在去年部分玉米包干轮换销售中,中储粮通过集团调度和集约运作,积极对接大型加工企业,3个月内全面完成销售任务,为国家“去库存”探索出了一条反应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贴近市场的新方式。
针对个别受委托收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库难等问题,中储粮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政策性粮食出库监管。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推动有关各方责任落实,增强风险防控的合力。2016年-2017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国家政策性粮油销售1.1亿吨,取得库存消化工作良好开局。
创新驱动智能管理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中储粮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科技化、智能化全面融入储备管理,改造传统的储备行业,并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2014年开始,中储粮全面实施智能化粮库建设。2016年底,已实现630家直属库和分库的智能化管理,2017年将完成剩余292家分库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垂直体系智能化管理全覆盖。中储粮信息部负责人介绍,“中储粮智能化粮库综合运用了物联网、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粮情远程监测、智能出入库监管、库存数量监测等多个信息化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借助智能化粮库系统,可以对直属库购销调存活动的全方位在线监控,储粮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平台,总公司、分公司可对直属库远程实时监控,不用出门、不打招呼,24小时动态监测直属库仓内、仓外一举一动和数量安全、粮情变化、出入库等活动,管理粮食也不再仅仅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监测到即时变化。“现在,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进仓查库,一个中型直属库20余个粮仓10分钟就可以看完。”据总公司负责在线监测的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累计对直属库查看10万余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做到了监管始终在线。
除了加快智能化管控全覆盖,2015年起中储粮在政策性收购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一卡通”系统,实现从粮食入库登记到粮款支付结算信息化和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收购透明度和收购效率,杜绝了“打白条”等风险,让农民卖粮更便捷、更安心。目前中储粮政策性收购“一卡通”系统已覆盖15个主产省的1万余家库点,并且在政策性收购中作为收储库点资质审核的必备条件。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适应粮食安全内涵从数量向品质安全的拓展,中储粮重点推广内环流控温、智能通风、氮气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突出减损、降耗、营养、保鲜等管理目标,构建起中央储备粮绿色仓储体系。截至2016年底,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储粮品质更优、也更受青睐。今年,中储粮在原有储粮质量标准基础上,又新引入了7类终端用粮企业所关注的原粮品质细分指标,使中储粮提供的粮源品质更好适应需求侧新变化。
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经过17年尤其是过去5年服务调控和改革发展实践,成为不可替代的粮食调控主力军和服务粮食安全战略的中坚力量。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储棉总公司无偿划转并入中储粮总公司。重组后的中储粮,维护国家粮棉油安全的能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储粮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中储粮总公司董事长吕军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储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储粮将坚定做党和国家信赖的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依靠力量,在"十三五"时期全力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打造铁军队伍,以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为根本保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管理、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服务、提质增效,在任何时候都为党和人民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2. 智能农业发展前景如何
智慧农业应用在实处就是,提供产品追踪的前提下,将农业进行品牌的价值创造,会有利于整体农业产业的管理,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这才是智慧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资源紧缺与资源 消耗过大的双重挑战。以信息传感设备、传感网、互联网和智能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物联网将为农业生产过程中量化分析、智能决策、变量投入、定位操作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开辟新的思路和有利手段,将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将进一步促进信息 技术与农业现代碧唯化的融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可用于大中型农业种植基地、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 品物流,布设的 6 种类型的无线传感节点,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 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通过低功耗自组织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所有数据汇集到中心节点,通过无线网关与互联网或移动网络相连,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个域、视域、区域、地域)传输;用户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以实时掌握悔亏培农空明作物现场的环境信息,系统根据环境参数诊断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同时,在环境参数超标的情况下,系统可远程对灌溉等农业装备进行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粮库里的“黑科技”有哪些对粮食的产能起到了那些作用
关于中国储粮郑州直库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绿色储粮,保障小麦进货入库安全的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让传统储粮打造“黑科技”数字化、智能化业务。笔者发现,不仅在粮食仓储方面,近年来,“黑科技”在粮食收购入库环节的应用,一直为粮库“四个现代化”袭旦档建设不断努力。智能校准机器人:传统谷物校准原型的替代产品,集成机器人技术和国际领先的3D扫描技术,根据判断的谷物类型自动调整校准强度,并智能随机定量校准校准点。
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构建、5G通信技术实现的深度学习功能,可以动态提高测试的实时准确性。以“磁性车辆电子标签”作为餐车执行业务的唯一信息载体,利用4G互联网通信、迟让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多种传感器技术,实现餐车业务数据的自动和实时监控,全人、货物和车辆精确绑定,无需交换,诺亚、,弥补了传统“粮库一卡通”、“二维码”等单一电子监管的弊端。同时,将管理延伸到粮库外,在路上对卸粮车辆进行监控,直至运粮卡车到达预设的法定存储区,形成完整的物流监管环路。
粮食是季节性生产和日常需求的结果,因此需要储存短期收获的大量粮食,以供长期日常消费,这导致了拍乱粮仓的出现。王说,这也是粮仓的生物功能。春秋战国以后,粮仓的功能开始转向服务社会和政府。当时,粮仓具有价格控制、救灾、战争储存等功能,齐国管仲鼓励民众修建自己的粮仓,以解决粮食供应低、价格高的问题。这加强了齐国的粮食储备,大米价格自然稳定下来。
4. 最大的智能化粮库如何炼成
通过与浪潮合作,中储粮粮库搭建了集智能出入库监管、粮情远程监测、库存数量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智能化粮库管理体系,实现对企业人、财、物和粮食购、销、调、存进行全方位监控,将国家掌握粮情周期由15天缩短为3天,切实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如此重大的职责谁来承担?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购销粮食达到2.6亿吨,管理粮食占到全社会库存的70%,用中储粮赵嫌源碰双连董事长的话说,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承担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使命。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粮库,中储粮成立于2000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亟需顶层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粮食的重要性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对粮食行业支持和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储粮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粮食储藏“管理靠上锁,入库靠肩扛,发热靠倒仓,烘干靠晾晒”的状况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提高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保证储粮安全。
因此,中储粮总公司为加强集团管控、提升管理水平,裂闭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需要,于2014年提出“智能化粮库建设规划”之顶层设计。去年一年,中储粮完成了芹谈114家直属库的智能化建设,2015年计划覆盖全部346家直属库,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粮库。
粮食信息化哪家强?
浏览中储粮的网站,可以发现,智能化粮库以建设集智能出入库、仓储信息管理、粮情监测、数量监测、智能安防、资金管理6个必选系统和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3个自选系统为基本内容。通过粮库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对企业人、财、物和粮食购、销、存情况的在线监控。如此复杂的信息系统,必须一家了解中储粮信息化基础,系统集成、创新能力等粮食信息化综合能力强的企业来完成。
浪潮与中储粮自2004年中储粮总公司成立起开始合作,陆续完成了中储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全面参与了中储粮总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凭借强大的软硬件综合实力以及十多年的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经验,2014年,浪潮再次同中储粮携手,针对中储粮智能化粮库项目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覆盖六大必选系统及三个自选系统,并在总公司设立监管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了轮换业务监管平台、粮情监测平台、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中储粮总公司对所有下属智能化粮库的远程可视化监管;并通过建设中储粮数据中心,集合中储粮业务财务信息及国内外粮油信息,计算形成各项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为中储粮管理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以对关键业务指标进行预警,帮助中储粮发现和预防企业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共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粮库。
物物相联,实时动态监测保障粮食安全
中储粮智能粮库的建设,使用了大量计算、传感、监控设备,利用多种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人、财、物和粮食购、销、调、存的全方位监控。通过建设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核心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整合及服务,使信息化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粮库的自动化、互联网化与智能化管理,推动了互联网+粮食模式的落地。
第一,智能出入库系统的建设采用图像识别、红外识别、电磁感应等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收购和销售过程中,通过智能卡入门登记、封闭检验、过磅检斤无人值守、自动定等定价、自动计算扣量、手持设备出入仓确认等,实现出入库业务的自动化,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大幅提高了收购及销售效率。
第二,粮库借助互联网使资金管理系统与直属库银行账户链接,加强银行账户管控力度;借助于粮情监测系统、数量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的互联与配合,实现对粮情、存量数量异常状况以及人员违规操作进行实时、智能监测和预警。首先,在仓内部署数字测温电缆及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对粮情的实时监测和实时预警;再利用数量监测系统将粮情监测系统对存粮数量的异常空仓和异常满仓发出预警信息;然后结合智能安防系统,对整个库区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库区安全,同时对违规作业起到威慑作用。
第三,除智能安防系统外,粮库可选用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3个自选系统,与粮情监测系统连接,智能解决粮库的通风、保鲜及进出粮水分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而且极大减轻了仓储人员的工作强度。
第四,智能化粮库的建设,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集中化,利用数据整合处理技术和数据仓库等多种大数据技术,结合量身定制的算法、模型,实现了对任意级别单位的完整业务管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增强了总公司对基层粮库的垂直管控,为快速决策及风险管控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通过以上信息化建设,促使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管理快速融合,加强了中储粮总公司的集团管控作用,进而确保了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调得动、用得上,浪潮信息系统的上马,将国家掌握粮情周期由15天缩短为3天,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打造中国人民信得过的“金字招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在中储粮里智能化粮库主要包括哪几个系统
智能化粮库是指应用智能化技术进行伏带管理的粮库,建设智能化粮库的目的是实现安全储粮、绿色储粮。智能化粮库一般包括6个系统:粮情远程监测系统、数量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出入库管理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气调系统、段橘智能烘干系缺燃芦统等。但粮库所在地区不同,系统设置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