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时收到平安科技和平安证券的offer,平安科技是后台开发,平安证券是软件研发,求分析比较
平安科技起先是平安集团下设的自有金融科技研发公司,因为竞争无力在IT业内,直接改组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平台,做线上线下金融平台融合,你去了做缓乱后台研发,可以积累互联网金融混业的新鲜观点,更能开拓眼界,日后跳槽力度高。
平安证券是平安集团下属的证券公司。平扰尘档安证券总部的软件开发只是开发证券股票相关的软件类,偏向于技术专业类,眼界较兄亏窄,日后跳槽选择面小,但是存在牛市的暴利性。
你自己衡量吧。
‘贰’ 据朋友说平安科技这家公司不错,到底靠不靠谱.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如果您是指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前身为平安集团的信息管理中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公司总部设在深圳,上海、成都设有分部。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旗下科技解决方案专家,赋能集团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生态圈建设,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公司 。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叁’ 平安科技主要是做什么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平安科技成立于2008年,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设有分公司。
人工智能是平安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形成包括预测简桥AI、认知AI、决策AI在内的系列解决方案。以疾病预测模型为核心的预测AI已应用在流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预测中;特别是在认知AI领域,人脸识别、声纹识别、OCR、图像识别等技术。
(3)平安科技赋能股票扩展阅读:
平安科腊咐兆技也在构建AI智能认知中台来实现业务衔接,与其他中台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是一个能力中台,也是一个战略中台。作为能力平台,平安智能认知中台向下作为整合者融合AI技术能力,向上作为方案提供者赋能业务,上下资源的整合即体现出中台的价值。
在2017第十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上,平安科技的智慧海关方案同时获得“2017年度中国信息化杰出方案奖”,同时平安科技总经理助理&首席产品官区海鹰获得“2017年度中国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平安科技与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共建智慧城市基地,投资成立数据中心,拓展智慧城市项目。智慧城市方案研究后,推进行业标准及通用方案,进行智慧城市共同推广与输出。此外,平安科技与轮租中央财经大学-世纪互联区块链实验室和北京航天智芯科技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区块链的行业研究与应用。
‘肆’ 中国平安股票代码多少
601318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2019年,平安将“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义为核心主业,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在运用科技助力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效率、提升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
公司通过多渠道分销网络,以统一的品牌,借助旗下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资产管理及平安融资租赁等子公司经营金融业务,借助汽车之家、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经营科技业务,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荣获肺癌病理分割(ACDC)、内窥镜影像质控(EAD)和病理性近视检测(PALM)三个医疗影像国际竞赛总冠军;在斯坦福阅读理解竞赛(StanfordSQuAD2.0)中,平安以90.9分比89.5分超越人类的理解准确率,获得第一名;在全球金融服务业标杆奖项“BAI全球创新奖”的评选中,平安的HR-XAI面试项目、金融壹账通区块链贸易融资网络分别荣获“人力资本创新奖”、“领先技术最佳应用奖”。
截至2021年6月末,个人客户数超2.23亿;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个人客户数占比提升至38.7%。
‘伍’ 有人了解平安科技吗好不好啊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智能认知、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为人们打造全新云生活。作为平安集团的高科技内核和科纤仔宏技企业孵化器,戚早平安毁册科技负责开发并运营集团的关键平台和服务。
应答时间:2021-07-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陆’ 保险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
保险是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保险股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在准备投资保险股之前,要搞明白几个问题:1.保险行业的发展2.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3.如何对保险公司估值。对于保险行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懂什么是保险,不明白这门生意的本质,而去看保险公司复杂的财务报表和繁杂的专业术语,不仅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陷入误区,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目前市场对保险股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偏差,本文试图从投资的角度拨开迷雾,认识保险业的真相。
第一部分:认识保险行业
保险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一个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现金。保险做的事情就是规避和弥补未来不可知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变不确定为确定,确定在某种条件或某个时刻,一定有一大笔现金等着你,以防止正常的生活被改变。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张先生,男性,40岁,三口之家,孩子8岁,孩子未来计划出国留学,教育金预算300万。个人年收入80万,家有价值1000万的自住房一套(银行贷款400万,20年还清)。张先生喜欢投资,是一个价值投资爱好者,投资三年录得15%的复合收益率,股票账户从100万本金涨到150万。单位有社保,本人无商业保险。张先生看似幸福的小家庭实际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假如张先生不幸罹患大病同时失去了工作,对这个家庭将是灾难性的,将会面临收入中断、卖房卖股票给自己治病和供孩子上学的窘境。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了风险,但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张先生可以通过保险来规避风险,所买保险要能覆盖张先生的风险敞口:大病治疗及康复费100万、银行贷款400万、孩子教育金300万(或者因为大病让孩子放弃出国的机会),另外还有不能工作了之后20年的收入损失——。张先生至少要为自己购买500万—800万保额的 健康 险才能防止生活被改变。否则,张先生将面临的是:卖股票,复利滚雪球被迫终止;无力继续供房而选择把自住房卖出;因为收入中断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买保险,更不知道应该买什么保险、需要买多少。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无法提前感知,人们的购买需求相对被动。中国的大众富裕群体普遍的问题是对保险的认知不够,很多人没有买保险或者买的额度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做个调研,从自己和身边人接受和购买保险的程度大概可以感受到保险的空间有多大。中国老百姓的保险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和满足,在面对个体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时常常显得非常脆弱。
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截止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总医疗费用13.5亿;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15万,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过百万,而这些医疗费用主要靠政府财政解决。疫情中保险业产生的赔付非常有限,面对公共卫生管理,以商业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解决手段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中国的感染人数是美国的数据,总医疗费用将要放大30—40倍。从 历史 上来看,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从98年洪水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3年的非典疫情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救灾形式是“举国体制”,自上而下,在强调政府和财政作用的同时辅之以 社会 捐助。在历次巨灾损失中,商业保险的补偿比例均不足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步入“后土地财政”时代,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剧增将对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 社会 治理的现代化已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政府,保险都是刚性需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已成为政府和 社会 的共识。
中国保险业在过去几十年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截止2019年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为4.3%,保险密度为3046元,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同期日本的保险深度约为8.5%,保险密度3700美元;台湾的保险深度逼近20%,保险密度4900美元。国际上统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7500美金-25000美金时,保险需求井喷带动保费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站上了1万美金,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保险业的保费增速大概可以取得2倍于GDP的增速。
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正处在第二个浪潮即 健康 险的浪潮。2019年全年 健康 险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2020年1月,银保监会《关于促进 社会 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 健康 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几年 健康 市场的复合增速将会达到25%。总的来看,中国保险业未来保持10%以上的保费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部分:保险业的商业模式
保险是金融三驾马车,其经营核心是基于简单的“价差模式”,在银行是“存贷差”,在寿险是“三差”,即死差费差和利差。保险公司的经营逻辑是收保费形成保险负债,用保险负债投资形成投资资产,投资资产产生投资收益。对于保险公司,实际就是做两端,即负债端和资产端,负债端把保费拿进来,资产端去投资以期取得合理的回报。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一家寿险公司拆解成三个子公司,销售公司、营运公司以及投资公司。销售公司专门负责营销新业务,年终销售公司将这一年营销的所有新业务保单转让给营运公司;营运公司负责过往年份积累的所有存量保单的维护与理赔;同时营运公司又将所有保费收入交由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增值。
销售公司每年创造的价值,叫“一年新业务价值”。营运公司运行维护的所有存量保单的价值就叫“有效业务价值”。营运公司维护的存量保单每年在不断创造价值,同时销售公司又不断拓展业务产生新的“一年新业务价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式:
寿险公司总价值=“寿险总内含价值”+“一年新业务价值”*n。
其中内含价值等于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与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的有效业务价值之和。
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的清算价值,就是把公司解散,销售队伍遣散,公司净资产和存量保单的价值。
有效业务价值是存量保单的现金流的折现价值,是寿险公司可投资资产未来总投资收益减去未来需要支付给投保人的应付负债。其中有两个重要假设:投资收益率假设5%,风险贴现率假设11%。个别公司如新华保险假设更加保守,风险贴现率假设11.5%,除投连险外的其他险种投资假设均为4.5%。
销售公司销售保单,公司收入保费形成负债。寿险公司有三种保费收入:原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对应三种负债:保险合同准备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独立账户负债。
那么保险公司的利润从哪来呢?我们把寿险公司的利源进行拆解:
(1)原保费业务的利润贡献=承保利润+保险负债形成的投资收益。
(2)保户投资款的利润贡献=保户投资款的投资收益-保户投资款的资金成本。
(3)独立账户的利润贡献=独立账户业务收费-保户投资款的资金成本。
(4)其他业务的利润贡献。
寿险公司承保利润=承保收入-承保支出。现实中,寿险公司绝大多数首年业务会出现承保亏损,首年的保费收入不足以覆盖向客户和销售队伍付出的利息和佣金支出以及业务推动费用,当年保费收入对当年业绩并非成正相关关系。我们以太保为例,今年一季度太保首年保费负增长-1%,利润却增长了53.1%,其原因一是续期保费拉动剩余边际摊销,二是投资收益4.5%保持稳定,三是太保一季度比较保守没有搞大增员,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节约了大量费用。寿险公司当年业绩更多受剩余边际摊销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当年业务拉升过猛可能会冲减当年利润。
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是经营的前提和基础,要尽可能的控制负债成本在合理区间。目前主体上市保险公司 健康 险的成本大概在1.5%-2%之间,传统分红险的预定利率2.5%,年金险预定利率3.5%,个别保险公司在某一时段销售了部分4.025%的产品,体量不大,且都已经不再销售。总体来看,上市险企整体负债成本不高于3%。
谈完负债再看投资。
市场对平安等保险公司的投资诟病较多,客观地说平安历年来的投资表现中规中矩。保险资金的资金性质决定了投资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投资对象等。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了预定利率或保底利率,保险客户基本不承担投资风险,但要求投资收益必须兑现。这样的资金来源造就了保险投资资产的风险厌恶特征,投资风格保守,投资方向以固收类的债券债权为主,以权益类投资为辅。保险的资金性质决定了保险投资必须要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负债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越高越稳定,股东回报越高越稳定。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具体投向哪里了呢?
按持有意图进行分类,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类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按投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债权型金融资产、股权型金融资产、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物业等其他投资。
我们选取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2019年年报作为案例,分析各类型投资资产的占比。
中国平安:债权型金融资产70.1%股权型金融资产14%
定期存款6.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0%
长期股权投资3.8%投资性物业及其他2.5%
总投资资产32088.36亿,总投资收益率6.9%。
新华保险:债权型金融资产65.6%股权型金融资产18.7%
定期存款7.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
长期股权投资0.6%其他投资6.1%
总投资资产8394.47亿,总投资收益率4.9%。
从平安和新华的投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债权资产和股权资产构成了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的基本盘,债权和股权资产平安占比84.1%,新华占比84.3%。对于股权型金融资产投资,虽然监管要求的上限是30%,但上市保险公司大多都控制在了20%以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交易制度的完善,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用一个公式总结,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等于“股的股利+债的利息+投资资产买卖价差-资产减值”,其核心就是债的利息、股的股利以及股和债的买卖价差,因此,理解保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的关键在于理解债市和股市的变化规律。
股市的走势受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债券类资产,保险公司主要是持有至到期,到期实际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水平即债券的票面利率,媒体和市场炒作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的实际收益率影响要比行业外人士预计的小得多。利率下行对新增保单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影响更大,这部分保险公司会同步传递到负债端,即降低预定利率,降低负债成本。
存量保单都相应匹配了对应的资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抗利率下行的风险。但由于保险负债的久期较长,对应的资产久期较短,负债与资产之间往往存在久期缺口,这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要压力。保险公司要做的是,尽可能使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匹配。理论上讲,如果资产和负债完全匹配,到期负债由预先安排好的到期资产来支付,就不会有任何利率风险。
但现实是,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久期普遍低于长期寿险的负债久期。从资产久期来看,平安约8年、国寿6-7年、太保6-7年、新华5-6年;从负债久期来看,平安约14-15年、国寿11-12年、太保15-16年、新华11-12年;则久期缺口分别为平安6-7年、国寿5-6年、太保10-11年、新华6-7年左右。其中,国寿负债久期较短,因此同等资产久期下,久期缺口较小。太保资产久期与同业类似,但负债久期较长,导致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较大,也因此决定了其固收资产占比高于同业。固收类资产占比分别为平安75%、国寿76%、太保83%、新华76%。(数据来自方正证券,不同报告期数据会有变动)
而资产与负债的久期缺口需要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进行平滑。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考虑到长端利率以及权益市场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保持震荡,在中性情况下,我们假设债券收益率2.8%、非标收益率5.5%、股票+股基收益率5%,则上市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依然可达5%,仍高于目前负债资金成本(不足3%),从而获得利差益。在极度悲观假设下,协议存款和债券收益率长期为2.8%、非标收益率长期为5.5%,只要股票收益率-2%以上,险企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便可维持高于负债资金成本(也即3%)以上,潜在利差损风险不大,无需过分担忧。
对于市场比较担心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基于未来中国GDP增速预测,未来十五年10年期国债利率均值或可维持在3.18%左右。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可以保持在十年期国债收益高出2个点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主流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大概在3%以内,投资收益可以做到接近5%,利差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2.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对保险公司总体不利,但整体风险可控,且中国经济不具备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对复杂。那么,如何评价一家保险公司是否优秀呢?保险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寿险公司的三个子公司销售公司、营运公司、投资公司都要强。负债端保单成本够低,运营端效率要高,资产端投资收益优秀。从而实现死差、费差、利差三差收益最大化。
以龙头公司中国平安为例,强大的品牌价值让平安获取保单的成本更低, 科技 赋能让运营效率遥遥领先同业,专业的投资团队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健高于投资假设。
第三部分:如何给保险公司估值
给公司准确估值是困难的,给保险公司估值则尤其困难。
传统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包括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两个基准指标。
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市场普遍用内含价值对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内含价值反映了截止评估日的、包含所有未到期保单未来利润的价值,符合寿险业特有的长期业务的特点。
内含价值=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的有效业务价值。其中有效业务价值是指目前所有保单在未来所能形成利润用一定贴现率贴现到现在的总和。内含价值实际就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
新业务价值,是指某一报告期所有新保单在签单时的归属于股东的价值之和,是保单未来利润的现值。
我们以新华保险为例,对其进行估值分析。
1.绝对估值法
寿险公司价值=内含价值+未来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现值之和
新华保险2019年报告期内,内含价值2025亿,一年新业务价值97亿。假定新华保险未来永续经营,未来每年的新业务价值保持零增长,均为97亿,风险折现率按11.5%,则用绝对估值法,新华保险的估值为:
新华保险估值=内含价值+未来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现值之和
=2025+97/11.5%=2025+843=2868亿。
而目前新华保险在A股市值是1421亿,按港股结算总市值只有856亿。
2.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采用股价与内含价值的比率(P/EV)进行估值。
P/EV=每股价格/每股内含价值
我们按2020年6月10日新华保险港股收盘价27.45以及当日的汇率记算:
新华保险的估值P/EV=27.45/71.82=0.38(当日股价对应股息率6.3%)
显然,从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来看,新华保险都严重低估。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港股市场除了中国平安PEV1.1之外,中国太平PEV0.28,中国人寿PEV0.41,中国太保0.46,普遍估值较低。
第四部分:保险业当前问题与未来展望
当前保险业在负债端和资产端承受双重压力,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行之有效的人海战术模式已经终结,保费的驱动因素将从过去的人力驱动转换为人力和产能双驱动,而产能驱动将是重点提升的方向。寿险代理人的平均人均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约为4000元左右,从而造成增员难、留存难。通过产能提升进而拉动销售队伍的收入增长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保险公司必须转变增员模式,严格管控、高质量增员。近期银保监会连发两个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招聘选材流程,强化代理人管理,加强培训强度(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以实现“提素质、促转变、树形象”的目标。未来人力增长将趋缓,各保险公司必须在产能提升上做文章。
二是资产端利率下行的风险。由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的不匹配,利率下行对利差形成较大压力。就利源而言,上市险企利差占比高达70%,因此利率风险是价值和利润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当前市场对利差风险反应过度,极度悲观预期下估值已被压到 历史 最低位。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企稳回升,股市的预期也在回升,预计保险公司年度可以取得5%左右的收益,利差风险无需过于担心。市场拿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和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比,可比性不大。日本保险业在当时销售了大量预定利率6%的产品,但1991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崩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位的8.2%一直跌到1.8%,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平均不到3%,从而造成了保险公司严重的利差损。日本发生危机的九十年代,日经指数从39000点一路下跌到8000点,跌幅达到80%,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当时日本人均GDP已达28717美元,保险深度达到了9.6%。反观中国 社会 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阶段,和同期日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因此没有可比性。而中国银保监会在控制保险公司利差风险上,监管力度大,有效管控了风险。
三是负债端产品结构以及业务增长的压力。
利率下行资产端的压力必然传导到负债端,产品预定利率将调低,同时要求各保险公司更加坚定地聚焦保障型产品。
今年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疫情结束后保险需求复苏,保险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宗需求商品,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吃紧,这为产品销售带来了压力。
今年部分险企新业务价值可能出现负增长。
展望未来,保险业正处在变革的关口。传统寿险经营主要是简单的“价差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为核心的新技术将会深刻影响人类 社会 ,也必将会驱动保险业被动变革。传统保险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产品导向,忽视客户感受,客户体验较差。而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加持下,以 科技 赋能和服务创新,倒逼保险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大数据为保险的精准定价提供了可能,而客户服务将成为竞争的核心。用王和博士的话说,未来保险业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
新形势下,在互联网和 科技 领域布局较深的金融企业将会占得相对竞争优势。中国平安无疑走在了所有金融公司的前面。平安在以“ 科技 赋能金融, 科技 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战略指引下,构建了金融服务、房产服务、 汽车 服务、医疗 健康 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建立各种生活场景,获取客户流量,客户交互转化,从而产生价值。 科技 赋能下的生态圈搭建最终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从过去的直接卖产品转向服务提供者,先让客户感受平安的各种服务,形成流量,再对平安的生态圈产生黏性和认同感,最后销售产品变现。客户很难跑出这个圈,这形成了平安区别于同业的强大竞争壁垒。
除了应用 科技 ,在基础 科技 方面,平安成立了8大研究院,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金融 科技 研究院、医疗 科技 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8大研究院,60个相关实验室,10万名IT 科技 人员, 科技 布局令人叹为观止。下个十年,平安 科技 的利润要达到集团总利润的一半。
第五部分:总结
价值投资的理论并不复杂,但知易行难。
巴菲特说,投资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知道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第二是正确对待市场波动。
对保险公司的估值很难做到100%精准,因为估值的基础建立在各种精算假设之下,保险业的经营又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目前的内含价值估值法已经包含了对未来盈利的保守假设。内含价值是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价值,而现在的估值是在清算价值基础上再打三折四折出售,包含了对未来预期的极度悲观。从 历史 看,优秀保险公司的合理估值可以给到1.5-2倍,普通保险公司正常估值1.0-1.5倍。保险公司股价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危机杀杠杆,地产金融首当其冲。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资金选择第一时间逃离地产和银行保险类股票,机构很多是被动卖出,股价形成踩踏式下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优势是钱是自己的,完全不必要选择被动卖出。忽视波动,长期持有,方能成为赢家。
市场往往会悲观过头,也总是会乐观过头,人性亘古不变。我们需要在大众普遍悲观时保有一些乐观,在大众普遍乐观时保有一些悲观。只要中国经济不崩盘,保险业就没有大风险。如果对中国经济没信心,那什么股票也不要投。
市场短期的噪音和扰动比较多,投资者容易受影响。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各种专业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一头雾水,大多数投资者往往会陷入季度报表中的个别指标以及市场短期的噪音而心绪烦乱。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利润可调节空间较大,季度报表不足以做参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保险股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投资是认知的博弈。认知偏差越大,潜在的收益越大。当然背后也潜藏着风险。当前这个时点投资保险股,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潜藏着我们不知道的风险。
巴菲特说,如果市场总是理性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市场经常定错价,这给了价值投资者绝佳的以低价买入好股票的机会。其代价是,要延迟满足,而这个延迟,有时候可能时间很长。
‘柒’ 平安科技和平安金科是什么关系
平安金科是由平安科技 创办的。
1.平安金科就是平安金融科技咨询公司,作用相当于是平安集团的互联网+创新业务的孵化器公司,好的业务做大了就可以从金科独立出去,比如万里通。平安金科成立于2008年,是集团互联网金融业务孵化平台。至目前,平安金科已孵化出平安好车、24money、平安付、万里通、陆金所等公司,俨然自成一系。有内部人士透露,虽然股权结构下分多层,但管理架构则趋扁平。比如,平安金科、平安付、陆金所等公司直接向集团汇报,与平安信托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可能因为信托牌照最灵活,适宜用作持股平台。”至2013年年末,平安金科股本7.3亿元,由平安创新资本全资持有。但深圳工商资料显示,当年12月30日平安集团向平安金科注资8.2亿元,取得52.9%的股权。至2014年4月4日、11月20日,平安集团分别对平安金科注资20.5亿元、14.76亿元。前后三次总共注资逾43亿元,持股比例也达到82.8%。
2.平安科技在平安的地位还是挺重要的,主要承接平安集团旗下大部分公司的软件开发、系统运维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待遇在互联网企业中算中等偏上一点。老员工比较多,体系相对成熟僵化。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目前平安科技的两大核心技术平安云和人工智能,尤其是平安云,从五年前就开始布局,是在平安基础设施、机房、网络、存储多年经验上打磨的产品,目前全平安80%左右的系统都运行在云上。五年多的发展,平安云能力已完全满足内部需求,并开始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赋能行业。云计算这块互联网巨头像阿里、腾讯也都在做,这块也是以后的前景。 平安现在正在以科技和业务为坐标系,重点在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的建设,这五大生态圈的崛起,彼此间会形成一种良性互推,打造未来智慧城。
‘捌’ 平安科技和中国平安什么关系
平安科技是平安中国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旗下的业务不一样。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财富》500强企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前身为平安集团的信息管理中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公司总部设在深圳,上海、成都设有分部,目前已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IT技术人员和IT管理专家。 平安科液腔技是平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服务有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设计及咨;计算机系统集成;计算机数据处简携理,数据库服务,软件租赁、软件销售及技术服务、支持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等。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引领金融”,往“移动互联”、“云”、“大数据”三大方向发展,打造先进的IT组织、强化基础支持核心业务、携手平安集团各业务公司开拓创新,探索互联网新业务模式。主要服务:银行行业解决方案 结合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应用经验,提供银行业内在互联网银行、精准获客、移动应用、智能客服四大领域的解决方案 刷脸贷款:面向中小型企业或个人客户的小额贷款(如20万以下),提供网上申请、移动APP端申请、上门服务及远程面签 移动银行:基于移动APP办理查询、转账等业务;基于移动设备+上门服务办理开卡、贷款等业务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根据保险行业特点,结合科技创新,提供在互联网保险、精准营销、综合金融、企业级移动应用四大领域的解闹咐衫决方案 互联网保险 深度整合日常消费场景,医疗消费场景,实现在移动端进行在线投保交费、保单咨询、保单服务、理赔、给付的全流程 移动展业 业务员随时随地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保险需求,即时完成保险销售。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于1988年诞生在龙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常见问题:平安科技是中国平安的子公司旗下业务不太一样,买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各个旗下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