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嘉兴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不是。嘉兴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此迅司不是国企。嘉兴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药研发服务的港股上市森粗此公司,总凳侍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常见的国企有:中国烟草、中国邮政、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中石化等。
⑵ 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的医药公司已诞生 权威解读来了
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诞生了。
3月8日晚间,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复旦张江(1349.HK)发布公告称,拟申请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复旦张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复旦张江就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转入香港主板。2018年,该公司的营收规模为7.4亿元,净利润1.3亿元。截至3月8日收盘,公司市值54.64亿港元。
如今复旦张江又计划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创板两地上市。公告显示,复旦张江在A股发行完成后,在科创板发行的股本约占总股本的11.5%,总股本中还包括55.9%现有内资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的计划被公布,整个生物医药板块都躁动起来。光大证券认为,科创板拓宽了创新型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未来生物医药板块也可能成为科创板的主力板块。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板块市值高达10050亿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纳市市值8%权重,是最重要板块之一。
当然,对于复旦张江来说,目前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其发行A股计划,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且最终获得证监会和上交所的批准。至于“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复旦张江副总裁、执行董事苏勇对《中国企业家》说。
争抢头啖汤
作为近期资本市场热点,科创板于3月2日凌晨正式开闸。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这意味着,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即将启动。
科创板上市条件包括: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财务指标上,科创企业想要登陆科创板满足五项标准中的一项即可。其中,对于暂未产生营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里还专门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这条规则大大放宽了医药行业的上市门槛,也比较符合这个行业的特点。”新经济投行易凯资本负责医药业务的副总裁张骁告诉《中国企业家》。
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在一款新药上市之前,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业内对于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有一组公认的数据:平均花费10年时间和26亿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个科学家参与。
早在科创板开闸前几日,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断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多。“这些企业总体研发投入较大,发展潜力较大。”
张骁表示,易凯资本服务的医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创板要求的,如泽生 科技 、长风药业、长江脉等。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弘晖资本投资的圣湘生物等企业在积极准备科创板。
“复旦张江能不能成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还不好说。实际上,也有很多中介机构早已进场的医药公司,可以针对新公布的审核规则进行材料准备”,肿瘤诊疗一体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诉《中国企业家》,该公司也在评估旗下业务板块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
“医药行业对科创板的热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轻创业者,有技术、有干劲,如果科创板通过 社会 资金再扶他们一把,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创业成功的渠道”,孙飘扬说。
科创板“好风”一来,是不是只要搭上医药的边,企业就能“凭借力”,“上青云”呢?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医药公司一般在研产品较多,而新药研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企业核心产品可能存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此外,还存在企业核心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已上市的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推广进程较慢等风险,从而影响核心产品销售,最终影响公司业绩。
张骁也认为,国家包括科创板可能还是会考虑上述风险,以及对中小股民、散户的影响,从而在现有标准上有所提升。
“不会像它说的‘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就OK了。与之对应的较大概率是,某种药品能获批或上市风险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该公司)上市。”张骁表示。
医药股争夺战
科创板对未盈利的医药企业上市“开了绿灯”。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实现在中国上市还有其他选择,即香港联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号称“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许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规则提到,对于无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预期市值不少于15亿港元,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等。
上述多名医药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评论,科创板对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与香港联交所给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差不太多,“应该是前者参考了后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医药公司有6家,包括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药业、基石药业。另外,还有盟科医药、方达医药、Steath、AOBiome、康希诺、维亚生物、亚盛药业、迈博药业等至少10家医药企业排队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况。制图:李秀芝
尽管香港主板有先发优势,但科创板看起来对医药行业仍更有吸引力。王晖表示,科创板是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与之不同。
关于为何要登陆科创板,复旦张江称,董事认为,A股发行将有利于提升形象、扩充融资管道。且相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创板上市更能体现创新及研发能力。
复旦张江没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间的估值鸿沟,这是两地上市公司、投资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认清的现实。
在2018年9月的一场香港交易所与生物医药创新公司闭门座谈会上,身为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也坦陈,“香港市场的资金的量、估值的高度远不及内地的A股市场”。
这意味着,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红筹架构的公司,如果想转到内地的科创板上市,并不需要花大代价拆红筹。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两地交易所之间或有一场“争夺战”。
徐萌透露,已经有一些拟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决定转向科创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确需要考虑形成一些对医药企业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还没具体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⑶ 张江有哪些世界500强企业
9家。根据2022年度世界工业百强氏睁系列榜单得知,共有9家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企业荣登500强榜单,分别为渣核亮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维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如宽限公司、上海博志研新药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⑷ 维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好吗
维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与服务及生物医药相关测试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
维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注册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外商独资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与服务及生物医药相关测试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凭借以生物学研究服务平台为主,药学研究平台和化学研究平台为辅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为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整合的新药研发服务。
公司目前拥有近200名员工,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总数的93%,研究开发人员占总数的86%;公司管理团队是由多名在美国辉瑞公司、默克公司、雅培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并拥有中国创办企业运作和管理经验的博士组成。
公司从事生物学研发服务超过4年,是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学研发外包服务的团队。公司在结构生物学和蛋白质晶体结构领域具有在中国化学、生物服务外包行业中首屈一指的研发实力。目前,公司与全球十大制药公司,包括Pfizer,GSK,Novartis,AstraZeneca,Roche,Merck等,有着持续稳定的业务关系。
⑸ 嘉兴维亚生物值得去吗
值得。
1、嘉兴维亚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国家法定册谈节假日以迹瞎及周末都休息,不存在加班现象。
2、奖金方面。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姿姿空,过年的奖金也是很高的。
⑹ 泉州市四方通讯器材有限公司的对讲机叫什么牌子
据IPO早知道消息,医药研发外包(CRO)方达控股(http://01521.HK)今日在港交所首挂。当前招股结果显示,其以上限3.2港元/股发行,初始占5.02亿发行股份10%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录得90.7倍的超额认购,回拨机制启动令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增至40%至2亿股,申请一手2000股中签率为50%。
来源|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整理撰写,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C叔
排版|C叔
以上限定价还能录得如此高的超额认购,足见外界对方达控股的信心十足。C叔以为,造成这一火爆场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
医药CRO前景广阔。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全球制药合同研究
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914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6%,其中CRO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37.7%增至2023年的49.3%。
(2014-2023年全球制药市场规模资料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美国药品合同研究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411亿美元,CRO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43.2%增至2023年的54.1%;中国药品合同研究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191亿美元,CRO渗透率将从2018年的32.3%增至2023年的46.7%。
立足总份额近三分之二的中美市场,方达控股无疑将享受这一波行业红利。
方达控股业绩喜人。2016-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从48.64百万美元上升至83.11百万美元,CAGR30.72%;净利润从7.24上升至11.24百万美元,CAGR24.63%。
(方达控股业绩表现资料来源:招股书)
客户多元化且忠诚度高。方达控股拥有466个客户,涵盖美国的Janssen、BeiGene、Blueprint、FreseniusKabi、Celgene、Rhodes和Duke,以及中国的扬子江药业、海正药业、绿叶制药、先声药业及正大天晴等诸多生物科技制药公司,近年来公司客户数目和客单收益均保持增长。
与泰格医药优势互补。泰格医药是国内领先的CRO企业,主营临床试验服务;作为旗下国际化战略平台,方达控股则在生物样本分析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面更有优势。依靠泰格医药与众多创新药企的长期合作关系,方达可渗透至泰格未达领域,增大盈利空间。
基石投资者的加持。方达本次IPO引入高瓴资本、景林资产管理和奥博资本三位基石投资者,三者合计认购约2.08亿股,占发行股本份额的10.4%及全球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的41.5%。凭借基石投资者在业界的地位以及其持股六个月的禁售限制,方达股票后市稳定性有了保障。
药明生物上市以来走势
已上市医药CRO示范作用。同为医药CRO,药明生物2017年上市以来股价已上涨200%,目前市值已逾950亿港元;今年上市的维亚生物(01873HK)在暗盘和首日交易也录得上涨。投资者期待方达控股复制药明制药的神话,自然趋之如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