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安医疗两个月股价上涨十倍,有人能够从起涨点拿到现在吗
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没能拿住,看下筹码就知道了,10块钱以下的筹码在上涨的过程已经跑完了,现在最多的是50元左右的,也就是说,机构也是在做滚动式拉升,一边拉一边抛
答: 变种病毒奥密克戎的肆虐,让本来已经趋于平稳的疫情防控形势再起变化,疫情相关概念股也在资本市场有了明显波动。
乘着疫情妖风而起“妖股”中,最“妖”的一只无疑是九安医疗(002432.SZ),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股价飙升11倍,引起了资本市场的瞩目。
1月13日、14日,九安医疗连续披露了新冠抗原家用检测盒在美国的销售情况, 称自12月起,其美国子公司已经与美国多个买家签订销售合同,累计合同金额达到16.09亿美元(约合102亿人民币) 。
九安医疗的股价长期稳定在6元左右,直到2021年11月中旬九安医疗披露的了一则“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应急使用授权”的公告,拨动了九安医疗股价的上涨开关,两个多月股价上涨超过11倍。
截至1月14日收盘,九安医疗股价已经涨至75.28元,为 历史 最高水平,最新市值达到360亿元。
最会搭风口的医疗器械股
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凭借电子血压计产品积累了第一桶金,并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
疫情之前,九安医疗是一家不太引人注目的医疗器械厂商,主营糖尿病管理,并出售额温计、血氧仪、血压计、血糖仪等 健康 管理类医疗器械。
上市之后,九安医疗通过拥抱投资风口催动股价,先后蹭上多个热门概念。2013年可穿戴设备概念大火,九安医疗凭借一款可计步手表,成为了穿戴设备概念股,股价从2012年12月的4元左右,到2015年最高涨至超过43元。
其后,九安医疗搭上了小米的顺风车,双方在2014年达成战略合作,旗下智能 健康 品牌iHealth还获得了小米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九安医疗从此成为小米供应链的成员,小米iHealth智能血压计、温度计等产品也在小米商城上线。
不同于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多属于 健康 管理类产品,技术壁垒并不高,消费属性更强。市面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附加值不高。这就导致,九安医疗在2020年之前业绩一直非常平淡。
2013年,九安医疗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彼时,九安医疗将之解释为“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人 健康 管理方向转型”的代价。
此后九安医疗成了亏损常客,往往刚刚扭亏,次年就再度亏损,“亏损-盈利-亏损”交替进行多年,直至2020年受新冠疫情带来的需求刺激,才保持了连续盈利。
事实上,自2013年至2019年,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持续亏损,主要靠出售资产实现扭亏,目的是避免连续亏损导致的披星戴帽。
2020年是九安医疗的业绩转折点。疫情助推额温枪等防疫用品在全球销量的增长,当年九安医疗营收首次突破20亿规模,归母净利大增264%,达到2.42亿。
随着国内疫情稳定,国外疫情常态化,2021年九安医疗业绩同比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7.9亿,同比下降60.93%;归母净利润为5013万,同比下降超过86%。
在此之际,九安医疗给自己想出了新的故事。
11月7日,九安医疗发布公告,宣称子公司iHealth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应急使用授权,且购买无需处方,可通过美国的电商、药店、商超等渠道进行销售,预计未来可能为公司带来相关销售收入。
此后,九安医疗成为疫情概念股,随着美国疫情形势严峻,股价一路飞涨,wind数据显示,60日内涨幅已经达到1114.2%。
值得一提的是,九安医疗本轮股价暴涨的时间节点,恰好对应了其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期的行权期。
2020年8月,九安医疗发布了一份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为2021年10月25日,行权价格为11.53元/股,彼时九安医疗收盘价为6.24元。
但是经过一轮股价催动,早在2021年11月22日,九安医疗收盘价就已经达到12.06元,超过行权价。
2020年的这份股权激励,业绩的考核标准是以2019年营收为基数,对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增长做出要求,其中2020年营收达到12亿元,2021年达到8.5亿即可完成目标。
2020年九安医疗营收20.08亿,远超激励目标。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7.9亿,距离年度营收目标仅有一步之遥。
2022年1月,九安医疗发布了更正后的2021年度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对象由上一年的201人增加至353人,同时增加了2024年、2025年的业绩考核目标。但2022年、2023年业绩考核指标跟上一份股权激励一模一样,且同样以2019年营收为基数,但此次的行权价格只有6.49元/股。
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选的基数非常有“技巧”。
九安医疗业绩爆发主要依赖疫情带来的需求增长,2020年营收规模增至20亿,基数明显高于以往。而九安医疗两次股权激励选择基准年份均为2019年,就可以避免高基数给未来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而且在九安医疗的考核标准中并没有盈利指标。
除了九安医疗,还有3家国产新冠快速检测试剂产品在美国获批。公开资料显示,九安医疗今年年初产能已经增加至每月2亿人份,东方生物产能约1.5亿人份,艾康生物产能约1亿人份,累计月产能约4.5亿份,与美国市场相比缺口很大,因此有更多的国内玩家盯上这一风口。博拓生物、万泰生物和万孚生物等新冠检测试剂厂商,近期也表示正在申请美国 FDA 的相关认证,以参与瓜分这个百亿美元的市场。随着更多企业的产品获批,九安医疗的市场份额和产品价格均可能受到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九安医疗1月13日与美国ACC签订的81亿元销售大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1月14日盘后,九安医疗披露了该订单的风险提示:
病毒变异、新冠治疗药物推出等可能性均可能导致新冠疫情检测盒需求变化;
港口拥堵等运输风险可能造成公司无法按期交货;
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个别产品的批次有可能产生质量问题,从而引发退货或召回;
国内疫情变化等不可抗因素,可能导致产能及产量下降,无法按期交货;
奥密克戎病毒扩散后,九安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从原理上讲,自家的抗原检测产品可以检测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但根据九安医疗最新回复函,旗下 iHealth试剂盒对于奥密克戎的检测有一定局限性:在 CT 值不高于21.59的情况下,iHealth试剂盒可100%检测出病毒样本;但 CT 值高于21.59的病毒样本无法100%检出。
九安医疗实验中共有11个浓度的CT值病毒样本,CT 值不高于21.59的病毒样本只有4个。这意味着,在奥密克戎病毒实际检测中,iHealth试剂盒很难保证正确检测出阳性样本。
九安医疗也试图在国内推动自助检测盒业务,但是短期内似乎很难看到效果。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感谢大家的支持。
2. 2020年12月21日股票002026的涨幅是多少
12月21日山东伟达的涨幅是0.70%,收盘 11.58,涨了 0.08 元!
3. 港股收评:恒指涨0.9% 科技、汽车、医药股集体大涨
恒生 科技 指数大涨3.44%。比亚迪电子(港股00285)涨7.99%,金山软件(港股03888)涨7.69%,中芯国际(港股00981)涨7.06%,美团涨4.96%,小米涨2.88%。
苹果概念股暴涨。高伟电子(港股01415)涨38.01%,富智康集团(港股02038)涨6.96%,瑞声 科技 (港股02018)涨4.57%。
汽车 股上涨。长城 汽车 (港股02333)涨8.89%,北京 汽车 (港股01958)涨7.41%,吉利 汽车 (港股00175)涨6.11%。
医药股上涨。阿里 健康 (港股00241)涨7.03%,康基医疗(港股09997)涨6.74%,信达生物(港股01801)涨6.51%。
SaaS概念股上涨。中国软件国际(港股00354)涨11.27%,明源云(港股00909)涨10.41%,微盟集团(港股02013)涨8.27%。
农夫山泉(港股09633)涨5.48%,报37.55港元。此前农夫山泉(09633.HK)发布公告,根据2020年9月27日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于2020年9月30日按每股21.50港元发行及分配5823.46万股股份,已发行股份占有关股份发行前的现有已发行股份约0.52%。东吴证券表示,农夫山泉以多元化的品牌布局构筑综合强大的品牌营销能力、成熟的经销体系、优质的水源地加持的竞争优势,兼具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长期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上海复旦(港股01385)涨14.47%,报15.66港元。上海复旦10月4日发布公告称,就建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相关事宜,该公司已就建议A股发行向上交所提交包括A股招股说明书在内的申请材料,并于2020年9月30日接获通知上交所已对公司提交的建议A股发行申请出具受理通知书。
圆通速递国际(港股06123)涨17.8%,报5.36港元。此前圆通速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已向阿里巴巴转让部分股权。本次转让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2%,转让价格为17.406元/股,转让价格总计约合66亿元。
专家观点:
华盛证券高级分析师 Louis:在美股内的纳指,自年初急升后,在9月份见大幅调整,更出现单日跌幅超过4%的景像。但近日已见急速反弹。在整体的 科技 股中,大型的股份仅见稳定,仍未言能重拾升轨。但有个别中小型的股份,则见升势凌厉。当中包括有网上付费的企业,升幅已接近 历史 高位。相关云端服务、通信平台或数据监控等股份,亦见逐步向上破顶。可以留意这些中小型的企业股票。
港股上午收升179点,午后维持升势,再小量扩大升幅。唯仍继续在窄幅区间内波动。是日恒生 科技 指数略见造好,高见7350,最多升258点。 (3690)美团点评有买盘,升幅近5%。 (700)腾讯及(1810)小米集团亦跟随上升。唯(9988)则稍见回落。能在如此淡静的市况中,也没有北水流入支持,竟有如此的升幅。相信待周五A股市场复市,再有北水流入,估计可以再试新高。
正在准备招股行动的蚂蚁集团,工作并没有因假期而停顿。内地有多个基金或私募基金齐推出蚂蚁基金,是属于18个月的封闭式基金,专门投资蚂蚁集团。集结资金120亿元人民币。在推出短短数日,已经全部售罄。估计稍后招股行动正式推出,市场会更见疯狂。
4. 券商判势|斯达半导半年暴涨1295% 20家券商曾推荐
2020年上半年行情收官,受疫情影响,虽然春节后A股开市创下近23年来最大跌幅,但伴随着医疗、 科技 等多个行业板块的逆势上涨,也涌现出了一批明星股。
根据iF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涨的1857只股票(包括2020年上市新股)中,斯达半导、万泰生物、瑞芯微、英科医疗、派瑞股份、硕世生物、北摩高科、新产业、博杰股份、良品铺子成为了上半年涨势最好的十只“牛股”。
对比之下,天茂退、退市美都、*ST博信、乐视退、神雾退、*ST环球、盛运退、ST当代、ST贵人、天宝退10只股票以超过68%的跌幅成为了十大“熊股”。
而对于下半年,有券商认为在半年报季即将来临等背景下,要紧抓业绩亮眼的个股。
斯达半导半年暴涨1295%
天茂退成最熊个股
根据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包括2020年上市新股共有1857只股票上涨,其中斯达半导、万泰生物、瑞芯微以1295%、1209%、703%的巨额涨幅位列前三。
此外,在半年涨势最好的十只“牛股”中,涨幅超过600%的有英科医疗,涨幅超过400%有派瑞股份,而涨幅超过330%的包括硕世生物、北摩高科、新产业、博杰股份和良品铺子,其中有因疫情催化而大幅走强的医疗板块相关个股,也有逆势上涨的 科技 和消费股。
虽然A股市场上半年有158只个股涨幅翻倍,但仍有多达2007只个股上半年下跌,其中485只个股上半年跌幅超过20%,41只个股跌幅超过50%。
退市美都、*ST博信、乐视退、神雾退、*ST环球、盛运退、ST当代、ST贵人、天宝退的跌幅超过70%,天茂退则以86%的跌幅,成为上半年最熊的个股。
多家券商踩准个股涨势
机构:下半年抓业绩亮眼个股
哪些机构踩准了三大“牛股”涨势?
2020年上半年,作为国产IGBT行业龙头股,根据东方财富网,包括东方财富证券、西部证券、广发证券、国海证券、天风证券等20家券商,对斯达半导的评级显示为买入或增持,纷纷看好斯达半导。
安信证券认为,国产替代在加速,斯达半导的市场占有率将会继续提升,受益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和新基建的推进,中长期IGBT需求增加以及国产替代逻辑不变。
此外,即使上半年仅华西证券、华鑫证券和兴业证券发布个股研报对万泰生物持乐观态度,但作为炙手可热的“检测试剂+疫苗”概念股之一,万泰生物上市后连续26个涨停板,以1209%涨幅证明了其实力。
瑞芯微方面,有华安证券、天风证券、华鑫证券、东莞证券对其评级为增持或买入,天风证券认为,公司为国内 IC设计优势企业,预计2019-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13/3.00/3.88 亿元,目标价 57.49 元,给予“买入”评级。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5. 英科医疗的前景分析英科医疗是价值股吗英科医疗会涨多少
自从7月份到现在,有关医疗领域的利空政策频频推出,致使医疗板块两个多月内没有半点起色,一直下跌,不少投资者已经对这个板块缺乏信心了。
然而其实从长期来讲,医疗板块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疗板块当中的一只具有潜力的股票——英科医疗。
在开始分析英科医疗前,可以先看看学姐整理的这份医疗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即可查看:
宝藏资料:医疗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英科医疗成立的时间是2009年,属于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涵盖了医用耗材、康养器械、理疗护理等系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先后在青岛、江西等国内城市以及越南、新加坡等国外多个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原因,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手套销售量持续扩大,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在简单介绍英科医疗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下公司还有什么投资亮点?投资会不会吃亏?
亮点一:技术优势
一次性手套行业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严格,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光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设备,要是生产丁腈这一类别的手套,必须要使用三十多种原料,生产工艺流程更多。
而英科医疗不仅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设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了能够大幅减少劳动力及能源损耗之外,还能使得手套产品拥有99%以上的良品率。
亮点二:产品优势
英科医疗在生产医用检查手套和合成防护手套时,公司目前选择的是创新配方,可以将合成的PVC材料充分利用,并且制造出来的手套没有乳胶蛋白成分,具备的特质和丁腈手套相似。
通过指标可以发现,这种手套的拉伸强度、伸长率、阻隔完整性及蛋白质残留物等测试参数均符合主流质量标准,跟其他竞品对比,一是更耐用,二是生产成本更低。
亮点三:渠道优势
在国内市场方面,在公司的直销和经销方面,都是由工厂直接对接客户销售的,把销售环节简单化,为客户节省了不少采购成本。
在国外市场方面,公司的销售客户主要范围是境外大型医疗用品或防护清洁用品销售商,选用的是ODM销售模式,即公司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并与之结合,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是由自己指定的品牌,可以达到客户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由于篇幅较短,更多关于英科医疗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放到了这篇研报里面,直接点击链接就能查看了:【深度研报】英科医疗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来看
对于医疗和工业场景来说,一次性手套是肯定不能少的,另外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社会防护意识也会持续提高,未来手套应用场景预计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国内一次性手套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环保政策越来越不宽松,较多小型企业因达不到标准只能退出市场,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因而,我认为英科医疗有希望得到高速发展,能够比现在做的更好。
但文章一般都是推迟于时间发布的,假如想更加明确地明白英科医疗未来发展前景,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英科医疗估值有没有问题:【免费】测一测英科医疗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0-2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6. 英科医疗股票历史最高价多少英科医疗股票价格今日价英科医疗上涨潜力到底有多大
以7月份为分界线,有关医疗领域的利空政策频频颁布,导致在两个多月内医疗板块“跌跌不休”,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对这个板块开始失望了。
然而其实从长期来讲,医疗板块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被看好的。下面学姐就来跟大家一起仔细说说医疗板块当中的一只具有潜力的股票--英科医疗。
在进一步解析英科医疗前,大家可以先参考这份医疗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即可查看:
宝藏资料:医疗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英科医疗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涵盖了医用耗材、康养器械、理疗护理等系列。
经过长期的拼搏,公司先后在青岛、江西等国内城市以及越南、新加坡等国外多个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的缘故,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手套销售量不断攀升,进一步巩固榜首地位。
在简单介绍英科医疗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该公司有什么投资亮点?投资会不会吃亏?
亮点一:技术优势
一次性手套行业对生产工艺有较高标准,根本属性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光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设备,丁腈这一类别的手套的生产是少不了很多原料的,需要配置的原料达到了三十多种,生产工艺有更多道工序。
英科医疗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和设计方面都积累许多的经验,除了能够大幅减少劳动力及能源损耗之外,还可以将手套产品的良品率维持在99%以上。
亮点二:产品优势
英科医疗在生产医用检查手套和合成防护手套时,公司当下选取的是创新配方,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合成的PVC材料,制造出来的手套也没有富含乳胶蛋白,具备与丁腈手套相似的特质。
从指标上来看,这种手套的拉伸强度、伸长率、阻隔完整性及蛋白质残留物等测试参数均符合主流质量标准,与其他竞品相较之下,更耐用的同时生产成本也更低。
亮点三:渠道优势
面对国内市场,公司也同意工厂直接对接客户进行直销和经销,使销售环节不再繁琐,减少了客户在采购成本上的支出。
再来瞅瞅国外市场,公司的销售客户主要包括境外大型医疗用品或防护清洁用品销售商,采用的是ODM销售模式,即公司针对客户的需求,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产品采用客户指定品牌,能够让客户各种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碍于篇幅有限,和英科医疗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很大关联的更多资料,我撰写成了这篇研报,点击就可以领取哦:【深度研报】英科医疗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来看
对于医疗和工业场景来说,一次性手套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层层推进,社会防护意识也会持续提高,未来手套应用场景将会持续延伸拓展,未来国内一次性手套市场空间很值得大家看好。
另外环保政策愈加严苛,有很多的小型企业因为不达标,所以只能慢慢退出市场,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因而我认为英科医疗有很大概率进行快速发展,能够比现在做的更好。
可是文章发出的时间较短,假设想更加准确无误地认识英科医疗未来行情,戳一戳链接浏览,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英科医疗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英科医疗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7. 2020年,软银红杉高瓴鼎晖开始“炒股票”
文丨柴佳音 马慕杰
编辑丨王庆武
来源丨投中网
“在职场,我们似乎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被边缘化的是哪一个部门。”一PE机构投资总监林唐感慨称。
入职五年,林唐所处的一级市场投资部从最初汇集各路名校人才、承包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的明星部门,沦为了如今存在感极弱的“游兵散勇”。
“这大半年来,公司实在是募不到钱,在一级市场只投出了一个项目。但是,公司的营收却并不难看,二级市场的好几个部门都大赚了一笔。”林唐告诉投中网,在这样的局势下,公司创始合伙人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二级市场“炒股票”,“为了赚钱,不难理解。”
2020年,部分一级市场由募资难所传导而来的寒意犹存,但二级市场的高光时刻已接踵而至:几近疯狂的造富效应几乎无人不晓。
对于此般盛况,敏锐的一级市场投资者自然有所垂涎。于是,大踏步进场,便成为了那些以往低调淘金的VC/PE此时最合宜的姿态。
进军二级市场,软银、红杉、鼎晖、高瓴加码
2020年10月,软银高管Rajeev Misra在线上会议中透露称,软银愿景基金将列出计划,要在未来两周内成立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SPAC又被称为空头支票公司,属于公募型并购基金的一种。据了解,SPAC比其他并购基金募资能力更强,其投资者的退出更加简单,只需在二级市场减持SPAC公司的股票即可。
实际上,近期软银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美国证监会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软银斥资约40亿美元购买了特斯拉、亚马逊、Alphabet、英伟达、Zoom、拼多多等多家 科技 股,短期浮盈约40亿美元。
在中国,踏足二级市场的VC/PE机构亦不少见。鼎晖投资、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等诸多VC/PE机构皆已在二级市场布局。
“鼎晖投资早在2006年起,开始通过关联公司润晖投资布局二级市场,二者都有相同顶尖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作为LP持有共同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方法论。”鼎晖投资告诉投中网,“润晖投资是极少数在中国A股市场上,以国际超长线资金践行价值投资的机构。”
润晖投资设立后,获得了包括全球顶级主权基金,国家养老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会和家族办公室的广泛认可,目前管理规模超过80亿美元。据悉,在过去的14年里,润晖投资取得了净值增长10倍的优秀业绩。
红杉也在二级市场频频发力。外媒报道称,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2020年8月,红杉成立了红杉中国公开市场投资基金(Sequoia China Equity Partners),这支拥有独立团队的新基金有着明确的使命,投资于二级市场、全球公开交易的股票。
此外, 2020年6月,红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审批》,成为首家申请QFII的国际知名创投机构。
深创投、弘毅投资、九鼎投资则选择公募基金方式出击。2014年6月,中国首家PE系基金公司红土创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深创投100%出资;同年7月,九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设立,其大股东为九鼎投资。
2017年12月,弘毅远方基金获批,注册资本为1亿元,弘毅投资持股比例100%。这意味着弘毅投资正式进军公募领域。此外,成立于2015年的金涌投资是弘毅投资旗下专事境内外二级市场投资管理的全资子公司。
诚然,如今二级市场红利来临之际,更多的一级市场投资者在通过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收购等方式尽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自再融资新规落地,被机构称为“一级半”的定增市场迎来多家巨头机构入场。如高瓴资本23亿拿下凯莱英的八折锁价定增,当天涨停板浮盈40%,开启了“一级半”市场的疯狂前奏。
近期,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超七成PE机构看好定增项目带来的业绩增厚机会,并认为相关定增产品有望享受3-6个月的政策红利期。
定增市场火热的同时,并购大潮亦汹涌而至。
2020年1月,高瓴资本豪掷超400亿元入主格力电器,成为其新晋第一大股东。这一经典案例曾在彼时引起投资圈震动。
在泰合资本看来,2020年,相较此前每年凤毛麟角的并购交易,新常态下的并购交易数量或将倍增。
投中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7月,并购市场整体持续上升,交易金额受头部大额案例的影响环比增长过半;仅在1个月内,共计31支PE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超1亿美元规模完成并购交易31笔。
一并购基金创始人潘辛然对投中网表示,一方面,融资难、增长难等困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玩家将“卖身计划”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疫情不断催化的“二八效应”下,巨头对于整合、延展的需求日益旺盛。
快钱诱惑?资产配置多元化
不过,在长期主义盛行的当下,“博短期”一度被视为无法登上台面的“鄙陋”策略。
当然,也有投资人坚信,精准的短线战术回报效率最高,“且本质上,短期生意也并不背离投资最根本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运转逻辑。”
尤其在市场周期利好的行情下,当二级市场的企业价格比一级市场更低,短期投资收益率更高,通过各种方式将业务触角伸向二级市场并有所为自然成为了那些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无可厚非的选择。
14年前就布局二级市场的鼎晖和润晖则有自己更长线的理解,回想当年润晖投资设立的设立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VC-PE-二级市场,涵盖了企业的诞生、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在投资研究上看,可以综合的审视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竞争动态,对行业的生态展开研究;二是从研究上看,PE在项目点上扎的深,二级市场则是对行业的持续跟踪,紧扣行业脉搏,二者形成了立体的研究;三是从国际比较看,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最终会趋于一致,更宽的覆盖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上述观点,亦是一二级市场跨界投资之典型逻辑,在当下得以充分演绎。恰逢,2020年,二级市场迎来了繁荣时刻。
根据巨丰 财经 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球主要指数表现中,A股普遍较佳。其中,创业板指以涨幅32.5%位列第一,深成指、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位列全球主要指数涨幅前五。
这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医药行业。巨丰 财经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以36.81%的涨幅傲居全市场,是唯一一个每个月都上涨的行业,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创业板的行业。
此际,诸多一级市场投资者开始摩拳擦掌。
不可否认,投资于二级市场,VC/PE有着其天然的优势。“通常,在一级市场投资,基金内部一定会自上而下把投资赛道研究地透彻清楚,包括竞争对手、行业龙头等。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的基金更容易捕捉到大赛道的机会。”道彤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孙琦表示。
众海投资管理合伙人李颖同样对投中网提到,一些知名机构对于趋势的把握相对更准确,特别是在二级市场表现比较好的时期,投资机构也希望可以多元化配置资产。再者,市场本身充满波动性,一二级市场联动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价值。
“压力”使然?寻找价值洼地
一级市场的VC/PE涌入二级市场或许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一级市场近年来愈发沉重的压力。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一级市场募资越发艰难,私募股权行业优胜劣汰加剧。投中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创业项目、投资机构全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更多机构减缓投资节奏,“活下去”成为了VC/PE市场各参与主体共同的目标。
林唐直言,做二级市场其实也是一些老牌VC/PE在寻找出路。“一个有品牌有投研能力的基金,在二级市场募资会相对容易很多,因为二级市场基金投资门槛要低得多,发行门槛要低得多,发行渠道要畅通得多。”
那么,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当一级市场投资者选择对二级市场进行延伸,又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价值挖掘会更充分,是毫无疑问的。”孙琦告诉投中网,“美国资本市场很早就是这样,一二级互相流通,市场的价值被挖掘得更深。”
此时,投资人会发现,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寻找价值洼地都在变得愈加艰难:各家机构的雷达已对市场进行全面扫描,基本不留死角。
所以,孙琦相信,对于资本市场整体而言,一二级互相流通是件好事,市场的效率也将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这样价值挖掘更加充分的资本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的挑战也在变得更大。
同样以医疗领域为例。“2020年二季度有大量医疗股创了新高,而且还在不断地创下 历史 新高,这样的二级市场走势反过来对一级市场也有很大的刺激,我几乎从未见过市场的争抢如此激烈。”孙琦对投中网表示。
一医疗机构投资人吴宁嘉向投中网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20年6月,国内一知名大型PE为了抢到一个即将IPO的医疗案子甚至放弃了深度尽调,在没有完全了解项目基本风格的情况下就执意打出了子弹。而且,该知名PE全然不顾锁定期三年的投资风险。
“从接触到交割,一个月全部完成,这个速度简直匪夷所思。”吴宁嘉告诉投中网,如此快速的流程背后,除了简单的尽调外,投资协议也基本参照早期投资的条款报告。
事实上,这或许正是二级市场不同于一级市场的惯用打法——以更大的逻辑布局某个赛道,在大趋势中抓住细分机会。
有投资人就直言,近年来,投资行业鱼龙混杂,这实质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投资管理人的偏差较大。
“市场永远是对的”,孙琦提到,“做投资的人最好不要去赌市场是错的,不要站在市场的对立面。VC要尽早预判市场的大势,PE也要在保有自我判断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不要逆着潮头,同时也要有所克制,有所警惕。”
一二级通吃,一场专属于头部基金的 游戏
一个残酷且客观的事实是,这场一级市场参与者掘金二级市场的 游戏 或将只属于头部机构。
换句话说,“二八法则”已然渗透到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每一寸肌理。即使想换个打法,也得先评判基金自身是否真正具备了“横跨一二级市场”的资格。
扩充团队的首要条件自不必多说。要知道,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投资策略、管理风格、研究体系等大不相同,因而,投资机构染指二级市场也并非容易之事。
正如李颖所说,二级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进入门槛颇高。在一级市场马太效应愈发强烈的行业现状下,大型投资机构可优先跨越多个阶段布局一体化。
加之,在公募基金市场本身中,“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已横亘多年,中小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wind数据,2020年以来,95家公募基金高管发生变更,涉及人数达256家。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已达168人,不少中小基金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
某一级市场投资机构HR何朋娜告诉投中网,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有一部分流向了一级市场。当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在招募投资经理或投后团队时越来越看重对方的行研能力,而这也正是那些基金经理的优势所在。然而,对于某些中小机构而言,配置拥有二级市场背景的人才却实属艰难。
“我们机构当时面试了好几个二级市场的求职者,但均被对方拒绝了。说到底,还是机构体量太小,那些二级市场的人都想找一些有稳定LP支撑的大机构,至少不用发愁子弹的问题。”何朋娜称。
“一级市场机构如果要向二级市场延伸,基金的体量、投研能力、品牌各方面都要能达到相当的层次。”孙琦对投中网表示,一家机构的品牌和投研能力越强,布局越广,迈入二级市场的动力就会越强。这是因为,这些机构可以将一级市场的品牌和投研优势带到二级市场实现变现。
比如,某些头部VC/PE拥有自己的二级市场团队,完全可以自己操盘,不需要将二级市场的蛋糕分给合作伙伴。当这些机构投资的企业上市后,他们还可以在二级市场捕捉另外的机会。
不过,潘辛然也对投中网提到,虽然相对而言,只有头部机构具备同时布局一二级市场的底气,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做,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也很常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级市场投资者迈向二级市场的趋势共识下,并不是每一家有条件延伸的机构都涌向了这股潮流。
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投资机构仍坚持专注于一级市场。
终归到底,即便对于头部机构,是否横跨一二级市场做全域投资的根本依旧在于基金自身的定位,包括机构目标、价值取向等。就像孙琦口中的那样,如果机构以资管定位要做全平台的服务,追求的是AUM(资金管理规模),那么相较于一级市场,近两年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规模扩张相对容易很多。
但是,相对容易走的路亦非捷径。“因为不同领域看似是有关联性的,但是如果真去做,大家会发现一二级市场的团队基因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还是有很大挑战的。”孙琦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唐、吴宁嘉、潘辛然、何鹏娜均为化名)
8. 解码2020年牛熊股:最牛大涨14倍,最熊大跌90%,基因图谱大曝光
回顾2020年的A股市场,经历过挑战,也迎来了珍贵机遇。风雨过后,曙光初现,2021年,令人更加期待。
2020年12月31日,A股继续红盘收官。沪指全年上涨近14%,深成指累计涨幅逾38%,创业板指全年大涨65%,创下2015年以来最大年涨幅。与2019年相比,2020年A股市值增加(剔除2020年上市新股)15万亿元。按照2019年底股东户数1.84亿户简单计算,每个股票帐户平均市值增加约8万元。
从个股涨幅来看,在3743只个股(剔除2020年上市新股、停牌股)中,有超过一半的个股年涨幅为正,共计2003只;股价翻倍的“大牛股”有270只;“2020牛股之王”由英科医疗(300677.SZ)当选,年涨幅超过1400%!
与2019年的普遍上涨对比,2020年分化趋势明显,优质个股更受市场青睐。优质个股都在哪?21投资通分析了2020年牛股TOP50后发现,有27只股属于这些“牛气满满”行业:
2020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超过52%,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六;个股方面,366只医药股中有39只录得翻倍收益,且大部分是疫情相关个股;2020年大涨14倍的牛股之王英科医疗(300677.SZ),正是2020年医药板块的最佳代表作。
展望2021年,由于疫苗接种有待全面铺开,加上新冠病毒具有一定变异风险,因此疫情反复的市场预期可能会在中短期内持续。在后疫情时代,医药板块还有可能出现结构性机会。
2. 食品饮料:实现“戴维斯双击”
2020年,食品饮料行业在疫情等众多不确定性下,有着最为确定的业绩和预期,这条优秀赛道的多家优质公司展现出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戴维斯双击”:在低估值修复和净利润增长的合力下强势走高。
2020年食品饮料板块的涨幅超90%,位列第三。个股方面,休闲食品个股表现较好,白酒以及部分次新股涨幅居前,贵州茅台(600519.SH)、海天味业(603288.SH)等股价更是创下 历史 新高。
展望2021年,宏观上预计消费需求会保持复苏态势,食品饮料多数子行业继续回暖;微观上可能出现的投资新机遇,一是消费升级速度加快,二是营销渠道进一步多元化、数字化(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网络直播等)。特别提醒,高估值是2021年食品饮料板块不可忽视的问题。
3. 电气设备:动力强劲,将近翻倍
近年来 社会 电气化程度逐步提升,电气产业总体上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而且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 汽车 、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数据中心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丰富的新生力量为电气产业的发展强力“续航”。
2020年电气设备板块大涨超96%,将近翻倍;电气“大牛股”阳光电源(300274.SZ)、锦浪 科技 (300763.SZ)的涨幅都超过了500%。
电气设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未来国家战略对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长,电气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 机械设备:需求持续旺盛
2020年国内经济韧性十足,经济增速成功“转正”,制造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盈利状况不断改善,给中游机械设备带来了持续旺盛的需求。
机械设备板块2020年涨超31%,有超过26只个股股价翻倍,其中表现最好的上机数控(603185.SH)上涨了近7倍。
在2021年经济复苏,制造业回暖,主动补库存等利好影响下,机械设备的景气度有望继续向好。此外,海外疫情难以改善,导致部分国际订单向国内转移,企业选用国产机械设备的意愿有所提升,市场宽度进一步扩展。
回顾完2020牛股之后,2020年的熊股爆雷事件也值得深思。
1、市场剧变,连年巨亏
*ST环球(600146.SH)是2020年跌幅最大的个股,大跌超过90%。
公司在2016年收购美国环球星光,向 时尚 综合消费转型后,业绩一度大幅增长。但好景不长,美国核心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受环球星光亏损以及商誉减值影响,公司在2018、2019年都出现了巨幅亏损,分别亏损18.3亿元和2.99亿元。2020年,由于出售资产,*ST环球业务规模缩小,但三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没有任何改善,依然未能摆脱亏损。
2、盲目扩张,转型失败
2020年跌幅第二大个股*ST天夏(000662.SZ),前身为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原为精细化工、化妆品制造等,业绩较差,2010年-2015年连续6年亏损。公司在2016年收购天夏 科技 ,进军智慧城市领域,并更名为天夏智慧。但研发投入逐年减少,同时坏账比例过高,后来连续遭遇资金链断裂,子公司破产,商誉计提巨额减值,再更名*ST天夏。目前由于收盘价已低于股票面值,存在被终止上市交易的风险。
今年累计跌幅第八的*ST拉夏(603157.SH)因采取直营模式盲目扩张,带来人工、租金等成本上涨的压力,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2020年正式披星戴帽。
3、弄虚作假,违规操作
2020年10月,曾经的卫星王者*ST华讯(000687.SZ)自查发现,全资子公司南京华讯利用虚假合同虚增2016年度、2017年度营收及净利润,虚增收入5.1亿元、利润1.5亿元,令连年亏损的*ST华讯雪上加霜。
ST八菱(002592.SZ)因子公司违规对外担保4.66亿元被ST。同时,公司因计提资产减值、商誉减值及参股公司大额亏损,2019年亏损4.06亿元。
爆雷过后,真正有实力的优质企业,尚有能力扭转干坤;但经营不善的企业,股价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以下的2020十大熊股(剔除停牌股),他们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出 品:21数据新闻实验室&21投资通
策 划:丁青云 谭婷
研究员:毕永豪 叶映橙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9. 医疗类股票暴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医疗类股票暴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医药公司研发能力越来越强。
在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很多医药企业都处在新一轮的研发突破期,只要度过了这一阶段,就会有很多创新药问世,药企也会进入黄金时期。更重要的是,国家对重大创新药物的研究有专项扶持,国内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过一段时间,我国的医药生物企业势必会迎来大踏步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就有近70个药物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而一个新药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意味着有45%的概率能够上市。我国医药生物企业药物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的扶持,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国家就制定了很多政策,为医药生物企业创造更好的研发环境,大力扶持创新药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国内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医疗类股票暴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医药公司研发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