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就差1分钱就发行失败!科创板惊现市值仅10.04亿公司
本以为拿到发行批文就万事大吉的拟IPO企业们要当心,未来,股票可能卖不出去。
去年净利润接近8000万元,本身业绩持续增长,但按照发行价格计算的总市值却仅10.04亿元,差点不能满足科创板的最低市值要求而被中止发行。
上纬新材给投行及券商提了醒。虽然注册制下,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淡化盈利指标方面的考核,但如果未能合理传播公司价值,引导机构投资者合理定价,发行失败就在眼前。
1
发行后市值仅10.04亿“侥幸”过关
上纬新材募资仅7000万
9月15日晚,上纬新材发布的一则公告引起投行圈广泛讨论。
公告显示,以发行价格2.49元/股计算,上纬新材此次发行对应的市盈率仅为11.51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低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8.96倍,也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2.01倍。
不仅如此,上交所官网显示,公司原本计划募资2.16亿元。
然而,因为发行价格偏低,即使发行成功,公司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08亿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仅7004.27万元,这还不及公司2019年度的净利润,这也创下科创板最低募资纪录。
事实上,此次确定的发行价格也让上纬新材勉强踩“红线”过关。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发行人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不满足其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选择的市值与财务指标上市标准的,应当中止发行。”
按照发行价格2.49元/股计算,上纬新材发行后总市值仅10.04亿元,这刚好略超科创板市值标准中最低的10亿元标准。如果发行价格为2.48元,将因市值不足10亿元发行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上纬新材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烯基酯树脂、特种不饱和聚酯树脂、风电叶片用灌注树脂、手糊树脂、胶粘剂、风电叶片大梁用预浸料树脂、风电叶片大梁用拉挤树脂、环境友好型树脂、轨道交通用安全材料等多个应用系列,是的复合材料用树脂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上纬新材业绩并不算差。即使如此,公司仍然差点就因为发行后总市值不及10亿元而发行失败。
华南一家大型券商的保代表示,近期新股发行越来越困难。“这说明注册制下,券商承销能力才是未来投行最核心的能力。我们经常跟客户说,别再找没啥承销能力的券商了,明后两年可能承销能力不行的券商就卖不出去了。”
牛牛研究中心对2018年至今,市占率前二十券商的承销情况(包含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统计如下所示:
2
下半年已有30家IPO募资不足
创业板超6成估值不及行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纬新材之前,其实早有端倪。
首先表现在募资完成情况上。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48家IPO企业出现募资不足的情况,其中发生在今年下半年的就有30家,占比高达62.5%。
不仅如此,机构投资者询价报价的不断走低也表明了资金的态度。
9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当天对IPO企业发行价格报出了券商投研报告定价下限的2.3折,而今年5月,报价还在7折左右。
更不要提,科创板刚启动时,机构报价相对投价报告并不存在打折之说。
投行资深人士王骐跃甚至表示,“取消券商的投价报告,若买方报价均打到2折,3折,投价报告已经没有意义”。
牛牛研究中心对创业板企业8月以来确定的发行PE整理后发现,26家公司中,发行PE在23倍以下的共有6家,而估值低于行业PE的则有16家,占比高达61.54%。
这意味着,即使放开23倍市盈率限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大部分公司发行PE仍不及行业估值。
IPO承销定价这么难,究竟是怎么回事?
3
A股加速“港股化”
500亿市值公司成交占比提升7个百分点
首先,这与近期新股不断出现破发,投资者信心受挫有一定的联系。
Choice数据库显示,9月9日,锋尚文化(300860.SZ)成为创业板注册制下首只破发的次新股,从上市日至破发用时13个工作日,9月10日,美畅股份(300861.SZ)、时空 科技 (605178.SH)、新亚强(603155.SH)三只次新股也相继破发。
今年以来上市新股,连板日期统计如下:
风险规避下,机构投资者报价趋于谨慎,而新股定价机制的作用则放大了这种“恐慌”。
一方面,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依据剔除无效报价后的询价结果,按照申购价格、申购数量及申报时间等排序后,需要剔除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10%,而不需剔除报价最低的10%,将报价中枢下移;
另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初步询价结束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的发行价格(或者发行价格区间中值)超过第九条规定的中位数、加权平均数的孰低值的”,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即可。但实践中,这个“四数区间”(网下投资者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加权平均数,五类中长线资金有效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下限成为发行价格确定的隐形红线。
事实上,A股公司“港股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所谓“港股化”,就是低价及低市值公司越来越多,投资者更多的向龙头公司扎堆。
牛牛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按9月15日收盘价计算,2527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0亿以下的公司共有1437家,占比高达56.86%,而市值规模在1000亿以上的公司仅有86家,占比仅3.40%,如下:
然而,成交方面却表现截然相反,不同市值分类对比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小市值公司虽然数量方面占绝对优势,但从资金成交情况来看,却很不乐观。
500亿市值以上公司数量占比仅6.33%,而成交金额占比却高达79.68%。投资者们都在高市值的龙头公司扎堆,低市值公司却被弃之不顾。
注册制实施后,优质公司供给不断,而退市制度的完善又让垃圾股的所谓“高风险,高收益”逐渐成为伪命题,A股市场“港股化”趋势明显。
首先,市值分布方面,牛牛研究中心统计后发现,2016年时,总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A股公司仅有14家,而如今,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A股公司却已经达到766家,如下:
不仅如此,从成交情况来看,小市值公司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其中,50亿以下市值公司成交占比从2018年的28.83%减少至目前的13.45%,而市值500亿以上公司成交占比则从22.71%增加至目前的29.07%,如下:
应对建议有这些
价值传播很重要
IPO定价越来越低,与注册制实施后,上市公司供给数量不断增加,买方话语权增长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这种现象,牛牛研究中心有两大建议。
首先,新股定价规则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
目前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采用询价方式的,网下投资者报价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于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0%,然后根据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协商确定发行价格。剔除部分不得参与网下申购。”
这一规则是在IPO市场出现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情况下,为了遏制高发行价目的而制定的,并未剔除最低报价部分,无形中让发行定价中枢下移。随着卖方话语权趋于弱势,可以考虑适当将剔除报价范围放宽或者对报价偏低的部分也做类似处理。
不仅如此,虽然承销管理办法要求机构需要独立报价,但实践结果上来看,可能并非如此。以上纬新材为例,公司发布公告显示,超过400家询价机构的报价范围在2.49元-4.96元之间,而其中399家报价都是2.49元!
这399家机构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QFII、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不同,但最终报价却精确的相同。
对此,其实可以取消前文中所提的“四数区间”的隐形红线,并可采取累计投标询价的方法。
其次,价值投资的时代从发行询价开始,投资者沟通成为必不可缺的环节。
IPO过会只是第一步,询价环节可能将更重要。
华东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很多企业对自己对市场有错误认知,以为注册制下啥企业都能上。我觉得上纬新材案例对很多IPO企业老板来说是一次警醒。”
注册制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司将上市,而随着A股“港股化”的推进,如何在发行询价阶段,传递自身价值,获得机构投资者认可,成为摆在拟IPO企业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贰’ 605178时空科技什么原因跌停
这话有很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一个盈利的一个面不是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