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吉电股份与中国电力重组失败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跨界重组不理想,部分个股业绩承压,多股已筹划重组数次
随着吉电股份(000875)重组终止,年内重组失败的个股又添一例。10月10日晚间,吉电股份公告称,公司终止筹划向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47股重组事项告吹。记者还注意到,年内重组失败的个股中,如美尔雅、棒杰股份等多股系跨界重组。此外,像龙溪股份、和科达等多只个股已多次筹划重组,均以失败告终。 部分个股业绩承压 筹划未足月,吉电股份重组事项最终黄了,这也使年内终止重组的个股队伍再次扩容。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据了解,吉电股份原筹划向中国电力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部分清洁能源资产,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9月16日起停牌。筹划不足一个月,该事项宣告终止。 吉电股份表示,由于交易双方对交易核心条款未能完全达成一致,考虑到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及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经审慎研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针对公司相关情况,
除了吉电股份,经记者统计,年内还有弘宇股份、风神股份、未来股份、日盈电子等46股重组事项告败。其中,瑞泰科技、沙钢股份、京城股份3股是在上会阶段遭到并购重组委否决,其他个股均为自己主动终止。 在上述个股中,部分个股业绩承压明显,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认为,这可能是公司急于重组的原因之一,拟通过注入新资产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诸如近三年两亏的ST九有。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ST九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4.73亿元、3.13亿元、1.93亿元,营业收入连年下滑;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71亿元、-3360万元、2039万元。 2020年刚刚实现扭亏,ST九有今年上半年净利又亏损了。2021年半年报显示,ST九有2021年上半年净利亏损3941万元,同比下降97.14%。 跨界重组不理想 据了解,今年7月,ST九有拟购买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进军医疗诊断业务。但事项筹划不足半个月,由于标的资产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结构分散、股东各自利益诉求不一等原因,交易双方未能就重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最终以失败告终。
ST九有目前通过各子公司开展主营业务。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广泛,按行业分包括公关营销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直播服务、商品零售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上述重组标的主营业务包括医学检验科医疗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可以看出,ST九有系跨界重组。记者注意到,年内重组终止的个股中,跨界重组的个股不在少数。 诸如,主业为纺织服装业务的美尔雅于2020年7月起开始筹划收购医药零售行业优质资产甘肃众友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11亿股股份,筹划近一年时间,今年7月3日,美尔雅宣告终止该事项。 同样从事服装行业的棒杰股份则把目光投向了AI行业。据了解,棒杰股份原拟与深圳市华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但该事项最终同样以终止告终。此外,华嵘控股、风范股份等个股均于今年跨界重组失败。
⑵ 力帆日子难!股票更名“*ST力帆”,存在破产/退市风险
[汽车之家?行业]?力帆集团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破产/退市风险如影随形。8月24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于日前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已获法院裁定受理。根据规定,力帆股份股票于2020年8月2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力帆股份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如果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裁定书中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因此,力帆股份公司具有破产原因,如不及时拯救,会给债权人、股东、员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其重整具有必要性。此外,裁定书还提到,力帆股份公司从事汽车及摩通行业多年,拥有较为齐备的生产资质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销售渠道众多,具备重整价值,其拟通过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的方式实现重整,该重整预案具有可行性。
编辑点评:
近来,围绕力帆股份的负面消息不断,销量下滑、债务/诉讼缠身、经销商维权让力帆的经营现状堪忧。当国内多数车企的经营回到正轨,不断提振销量、推出新品时,力帆仍未从危机抽身,反而已退到了破产的边缘。下一步究竟是破局还是破产,是力帆时刻在面临的问题。(文/汽车之家才丽媛)
⑶ 如何看待恒大终止与深深房的重组计划呢
恒大与深深房的重组计划在经历了足足4年多的岁月之后以终止该计划告终,这代表着恒大想要通过借壳深深房登上国内A股舞台的梦想破灭,而市场上各界对于这件事也是喜忧参半。深深房则在停牌了长达4年多的时间之后于2020年11月9日重新复牌,但自复牌伊始已经狂跌4元,足以看出重组终止对他们的冲击之大。
⑷ 康美药业被申请破产重整,退市风险凸显
是的,2020年9月,*ST康美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易林投资,进一步穿透后,易林投资三名股东的实控人均为国资。虽然已被国资接手,但眼下*ST康美仍深陷危机之中。
截至3月末,公司账面总资产361.2亿元,总负债437.77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仅5.81亿元,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合计则高达217.32亿元。
因资金流紧张,*ST康美未能按期筹措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等三期票据的兑付资金。同时,公司另有五期票据于4月25日触发交叉保护条款提前到期。同时,*ST康美的投资者诉讼索赔案件正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此外,因*ST康美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以及20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于4月29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上交所规则,如果*ST康美连续两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财务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强制退市。从一季报数据看,留给*ST康美“自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有机构投顾表示,在国资入主后,康美药业的债务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也没有得到资金直接支持的官方消息。在进入破产重组阶段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资介入之后的走势也尚不明朗。目前其存在退市风险,投资者应谨慎介入。
康美药业遭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近日,*ST康美被广东揭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案号为“粤52破申1号”。从*ST康美的公告来看,截至4月22日,公司尚未偿还揭东农商行借款本金4900万元及利息约50万元。
*ST康美表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股票也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⑸ 津膜科技和华润重组失败了吗
津膜科技和华润重组失败了。受经济影响,津膜科技外部经营环境明显恶化,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放缓,资金回笼困难,坏账增加,公司收购子公司经营下滑,商誉减值较大。因此,在2020年初就传出华润集团想要收购津膜科技的消息,但是在2021年的时候就传出了丰盛说津膜科技和华润重组失败的消息,此后经证实这个消息真实存在。
一、为什么津膜科技要重组
国务院18年文件明确要求高校企业化改革,即18年校企分离试点,20年全面实施,22年年底完成。因此,津膜科技与天工大学的分离对于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势在必行。此外,根据公司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7.36亿元。
二、华润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华润环保由华润资本旗下的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国环基金、新经济基金重组而成。2019年10月,华润集团批准成立华润环保,全面进入环保科技领域。目前,公司业务包括水务部门、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部门、环保技术和纺织部门。公司在广东,云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和上海拥有23家全资或控股企业。
由此可知津膜科技充重组势在必行,但是和华润重组失败已经是事实。这可能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主要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而且2021年4月底,津膜科技宣布,天津理工大学与昆明国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就涉及增资公司控股股东的相关增资协议进行了多轮谈判。双方未能就具体内容达成一致,经协商决定终止交易。
⑹ 江山股份与福华重组成功了吗
失败
12月6日晚间,江山股份(600389.SH)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式宣布终止收购福华通达100%股权相关事宜。
一、对于本次终止重组的原因,江山股份表示,由于今年下半年以来,标的公司主产品草甘膦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且公司现股价与重组首次董事会锁定的股价价差较大,截至目前相关方对交易方案尚未最终达成一致,现阶段继续推进本次重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所以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二、2021年3月29日,江山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称,为解决公司第二大股东四川省乐山市福华作物保护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关联企业福华通达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主业,公司拟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福华通达100%股权。公司股票自3月2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三、重组方案显示,标的资产福华通达主要从事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草甘膦、草胺膦)及其配套中间体三氯化磷、亚磷酸二甲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四、截至2020年年底,福华通达拥有草甘膦(原药)15.3万吨/年、甲缩醛7.81万吨/年、一氯甲烷16.06万吨/年、磷酸氢二钠19.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收购方江山股份于2001年挂牌上市,主要从事以除草剂、杀虫剂为主的农药产品,以特种化学品、化工中间体、氯碱、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品,以及热电联产蒸汽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五、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完成资产收购后,江山股份将拥有不少于29.5万吨/年农药原药产能。其中,草甘膦原药原药产能产能为22.3万吨万吨/年,在全球农化市场将获得更重的话语权。双方可以围绕农化行业产业链,在产品优化、合理布局、研发投入、渠道共享等多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
六、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发现,这已是江山股份6年内第三次重组折戟。2015年12月,江山股份因重组事宜开始停牌,公司拟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80%股权和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35%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10位特定对象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过历时4个月,江山股份2016年4月27日披露了终止重组公告,称未能与交易对方就相关核心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重组。
七、江山股份2017年8月1日再度披露了重组停牌公告,称为丰富公司农药产品线,快速扩大农药销售规模,拟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恒隆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江苏恒隆主营农药原药、农药制剂及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二度重组仅筹划了不到3个月,江山股份便在2017年10月24日宣布终止,称双方未能在交易价格、交易方式(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的比例)等关键条款上达成一致。在今年草甘膦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江山股份业绩表现也较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7.93亿元,同比增长27.22%;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25亿元,同比上涨101.1%。
八、二级市场上,12月2日,江山股份披露了《关于拟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提示性公告》,公司2日和3日迎来两个跌停板。
⑺ ST力帆重组被调查 十字路口或遭遇生死抉择
从跌停到涨停再到跌停,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力帆股票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让股民的脆弱哦心脏跳动如同K线图一样混乱。
10月13日晚间,*ST力帆(601777.SH)抛出一个重磅消息称,公司于10月13日收到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的通知,其于2020年10月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不过从目前来看,《调查通知书》无疑让力帆的重组过程充满变数。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第(十二)项的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如果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其实,相对于重组利好消息所带来的股价上涨,更多业内人士更希望力帆能够走出泥潭。不过,这也需要认真对待这次重组。
毕竟一个车企发展在这个地步,留给它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如果这时还不珍惜,还要以短浅目光进行金融炒作欺骗股民,那么这个企业真的无可救药,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重组成功一般几个涨停
重组(Reconstruction)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着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公司重组后股票复牌不一定就是涨停,情况如下:
1、停牌后的复牌,涨停与否要看:一是停牌时间长短,二是停牌的原因,三是大盘的强弱;通常,停牌时间越长,涨停的可能越大;
2、停牌后,如果是资产置换,或者大资金进入,一般在五个涨停以上;如果只是一般性的重组,可能三到五个涨停就差不多了;
3、如果重组失败,或者复牌时停牌的原因没有落实,则不仅不会涨,还可能会下跌;
4、大盘的强势助长涨停的数量和强度,大盘弱势则制约着涨停的强度,所以停牌后复牌的股票要结合大盘情况、个股因素等来判断,上市公司重组成功,有关股票复牌后的涨停板,证监会及交易规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个股所属行业的景气度、重组后的成长性、主力的介入程度、主力的实力强弱、主力的意图目标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涨停个数的多少。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0-08-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⑼ 力帆重整惨遭“暴雷” 吉利觊觎之心再现
刚刚宣布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将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力帆控股及实际控制人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而在今年,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陆续落地两江新区。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认为,以力帆目前的情况,双方在乘用车层面的协同效应不大。从现有情况看,力帆的上市壳资源、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资源,吉利汽车的港股平台需求性不是很高。从吉利方面来说,力帆现在债务风险、法律风险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应的风险回报。如果完成重组,预计吉利控股将充分整合力帆在重庆的地块,以及上市壳资源、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资源。未来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组力帆的契机,在汽车金融,科技出行等领域,与重庆市及两江新区展开合作。对此车语者采访了吉利汽车杨学良,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红利消退,被传面临破产重组的还有众泰、海马等车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潮水褪去之后,才知道是谁在裸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